人教课程标准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2.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 陋室,是 X 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
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 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
门,面江而居。X 禹锡不但没有埋 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
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 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某某和
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 县仍保存着。
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
语 言 么 ? 是 怎 么 样 引 出 德 馨 的 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
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议你这样和 X 禹锡话别,以“X 公,
手法?
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 里话
馨呢?
2/3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 室不陋,又为什么写“某某……, 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 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 思? 五、巧取雅称理解美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 就要和 X 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 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 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 X 禹锡的陋 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 也可以给 X 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 ──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 据。 板书设计:
word
陋室铭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3.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将 X 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
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 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2短文两篇》word教案 (3)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2短文两篇》word教案 (3)

《短文两篇》
1、导语设计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五、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3)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重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树立
(5)陶后鲜有闻。


2、本文的主旨句是:
3、仿写句子
例:我喜欢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我喜欢梅花(物),因为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课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题。

2.认识铭文的特色。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诵、背诵全文。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理解诗意,掌握要点词语,背诵。

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课过程】一、导入从古代有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课目的1.学生齐读。

2.教师解读。

三、文体、作者简介1.文体简介:铭,是古代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许永垂不朽的文字。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侧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华,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系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像。

2.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0 ),唐朝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官督查御史。

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公司,反对宦官和藩镇权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嘲讽守旧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此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听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筑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此刻安徽和县仍保留着。

3.背景刘禹写此文,唐王朝正一每日地衰败下去。

在中,宦官立之,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李(李德裕)两党相互不已,妒害能,任人唯。

在种状况下,官僚士医生大多只作,不以国事念。

刘禹此深感(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中有所表露),却又无力回天,只好采纳悲观的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俗气的官僚来往。

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的幽居一,又用“无竹之乱耳”表示了他那些人灯酒生活的唾弃,就是种悲观情的反应。

四、朗文,疏导文意1.朗文( 1)学生自。

( 2)教范。

(3)学生。

2.疏导文意(1)学生自己合可下注理解,并提出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2.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2.短文两篇
“爱莲池”的故事: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他在南康郡做官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
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清香缕缕、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爱莲池”名闻遐迩。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助学指导:(多媒体展示二)
通常情况下,在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会有逻辑断句;在连词“而”之前会有语气停顿。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断句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哪个字不认识,哪个句子的节奏读不准,提出来大家探讨。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3、请愿意示范朗读全文的同学举手。选1-2名同学做示范。
最后教师归纳完成板书,学生盘点总结收获。依然为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值得我们后人终身学习。而且文章文词优美,语言精辟,韵律和谐,读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篇《爱莲说》看看这篇文章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编者要把这两篇放在一块让同学们来学习?
情感
态度
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和高尚节操,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确立自己的追求和志趣。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主题。

2. 了解铭文的特点。

3.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 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掌握重点词语,背诵。

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1. 学生齐读。

2. 教师解读。

三、文体、作者简介1.文体简介:铭,是古代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背景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

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二、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把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二、领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二)进程与方式:明白得“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明白得作者的高贵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

教学重点:一、把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二、领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一、把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二、领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情感。

教具预备:ppt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请大伙儿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取得它,必需说一生违抗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光迷人,有知音相伴。

若是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朝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咱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那么“铭”如何明白得?请一个同窗念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样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形写下这篇文章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一、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二、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那时他热心帮忙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取得三间三厢的屋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作对。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刘禹锡不但没有抱怨,反而超级欢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一辈子的理想。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一、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拍。

3、学生齐读,读出情感。

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白得课文内容一、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2短文两篇》word教案 (1)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2短文两篇》word教案 (1)

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2、了解巴金的创作3、了解历史背景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日》)1. 个人示范读。

2. 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3. 个人示范读。

(前后比较朗读,整体体会文中情感)4. 学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日》学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四、联系背景、分析象征、体验情感1.(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①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

②背景介绍: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2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3).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2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3).docx

第22课《陋室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一些字词。

2、了解思想内容,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怀。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1、领会内容,体味感情。

2、背诵并默写。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1、领会内容,体味感情。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内容一、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老师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

•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屮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题解,作者。

(关于课文题目,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谁来简介作者呢?)・三、朗读:自由读-一点名读——范读一一齐读(点名读可以简单点评,大家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铭文的韵味)四、默读,疏通文意。

1 •默读,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2.整理字词。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主要字词)3.学生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4列火车一人翻译一句。

5. 口译全文。

五、精读,品味1、本文统领全文表达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从此句话来看,陋室陋吗?)2、本文是从哪儿个方面來写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点?(1) ------------ 自然环境优雅(2) ------------- 交往人物儒雅(3) ------------- 日常生活高雅设计意图(各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苔……青”:对偶,拟人,用一个词來形容这样的环境的话用一个什么词?“谈……丁”:与刘禹锡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鸿儒,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Z间的性情互赏,切蹉诗文,诗洒唱和,不只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

这些人也是雅,是一种儒雅。

“可……形”:作者追•求的不是庸俗物质上的亨受而是--种.精神层面上的,用一个什么词來形容这种生活?与庸俗相反的词,什么雅?那么详细地描写陋.室单纯是为了给陋室作铭吗?不是,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的品德,作者很含蓄地将自己的志向情操表达在具体事物上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篇Lesson 22 of the eighth grade Chinese volume I lesson 22 "two essays on the inscription of love lotus in a humble house"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2、篇章2:陋室铭例文通用版3、篇章3:爱莲说范文通用版4、篇章4:爱莲说文档标准版5、篇章5:爱莲说范文2020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1、能够当堂成诵;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2、文章的主旨;3、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二、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特点,熟背短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情感,熟悉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朗诵品味优美的语言。

2.明白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明白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三顾茅庐”的故事大伙儿都明白,茅庐并非辉煌的宫殿,而是一般茅屋,刘备为何要三次去呢?(借学生回答引入课题)二、初步感知全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的进程中注意字词读音、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诵。

(要求高声朗诵,读正确、读流畅,注意停顿。

)3. 齐读。

4. 指名抽读(注意正音、句读)。

三、明白得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明白得句意,读懂课文。

碰着疑难,彼此讨论。

时刻:5分钟。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知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因此大伙儿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准,只求大致明白得。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试探问题,明白得中心、写法: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明确:空间小、景色少、人来少、摆设少:屋子很小,一个人坐着抚琴,室内就感觉拥堵,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色,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念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列经历犹新,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一样一篇文章,适才读,读出陋室简陋,此刻却要读出不简陋。

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

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知咱们:陋室的状况吗?(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①陋室简陋狭小,陈列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念书,无乐音乱耳,无公函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同时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简评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诵读、讨论刘禹锡、周敦颐的画像。

2课时同学们,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今天,我们的居室也变得越来越宽敞。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市里、在我们的身边,可能还存在着“蜗居”现象,然而,住房小不等于志向小,下面,请让我们一起听听《陋室铭》的作者是怎样说的吧。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

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1.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参与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

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

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

策知县很生气,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觉得此狗官欺人太甚,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第22课 短文两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第22课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

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①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讨论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使……劳累。
板书设计:
陋室铭
1、古今异义词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
学习内容
第 五单元(章)第22课:短文两篇 第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掌握一些文学常识。
3、朗读、背诵、翻译全文
重难点:
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朗读、背诵、翻译全文
时间分配
导课3分、自学15分、交流展示15分、小结2分、巩固5分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2、教师X读,学生品读,进入意境。
3、学生自由朗读,,鼓励学深放声读。
4、学生试读,读准节奏。
5、全班同学齐读,要求洪亮、节奏要准,读出韵律。
(二)文言词语研究
1、古今异义词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今义
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往来:往来无白丁
形 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
馨 古义: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鸿 古义:大,渊博
今义:鸿雁,书信。
丝竹古义:琴瑟、萧笛等乐器
今义:丝绸和竹子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表示交往的人
来来往往的人
1、名词作动词 出名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显出灵异
3、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受到扰乱。
4、动词用作 使动词
往来种作
3、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疏通句意
1、教师引导
2、学生借助工具书释意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铺垫
导入
①师生问好
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