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类书籍荟萃缪巨针刺发挥

合集下载

针经知行录:寻觅针道真谛

针经知行录:寻觅针道真谛
和三部九候全 息之刺法
5
一七、左右脉 口与任督全息
1
一八、气口天 人合一
2
一九、人迎脉 口脉法刺法
3
二〇、上下相 应左右若一
4
二一、脉有寒 热真假辨
5
二二、脉有真 伪
二三、针刺补泻与 《调经论》探渊
二四、五痹脉法与五 体刺法的应用
二五、陈瘀脉刺法 二六、刺髓
二七、五输穴 1
之五行生克平 脉法
二八、《难经》 2
四九、华佗与其弟子 樊阿的刺法
五〇、刺腹
1
脉——《难经》
腹诊脉诊相参
2
五一、“鼓脉” 与“不鼓脉”
3 五二、仲景刺
期门与刺内脏 包膜
4 五三、内脏包
膜刺法与脉诊、 腹诊
5
五四、刺积
01
五五、刺积、 刺腹脉、刺 蛟蛔之体悟
02
五六、针刺 “引”气
03
五七、募刺 之知、行
04
五八、古典 针灸临床体 悟
三七、针刺 寒热补泻手 法
05
三六、解结 与脉
三八、针灸治 1
疗骨折与烫 伤——同感嫁 接
2
三九、阴阳相 引
3
四〇、出入升 降,针药互通
4 四一、俞、
输——诊疗一 体
5
四二、寸口尺 肤虚实与灸刺
四四、络刺经刺
四三、艾灸一得
四五、脉刺、分刺 与迎随补泻
四六、焠刺 四七、滞针与行气
四八、迫脏与恢刺法
一脉十变与针 灸应用
3 二九、《难经》
与《黄帝内经》 刺之深浅
4 三〇、《难经》
《黄帝内经》 寸口诊“独” 法及其刺则
5 三一、脉之当
下,独处藏 奸——临床成 败医案之感悟

“巨刺法”推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巨刺法”推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巨刺法”推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严晓慧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7(25)8
【摘要】目的:观察根据针灸学"巨刺法"理论,运用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

方法:将80例中风半身不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巨刺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以患侧为主的常规推拿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将"巨刺法"灵活运用于推拿治疗中,可提高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

【总页数】2页(P1741-1742)
【关键词】中风偏瘫;巨刺法;推拿疗法
【作者】严晓慧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针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R244.1
【相关文献】
1.巨刺法结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J], 梁永添;石贺元;黄嘉慧
2.巨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中风偏瘫98例临床观察 [J], 温凌洁;俞兰英
3.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J],
聂勇
4.缪刺法与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分析 [J], 楚海波;竹俊丽;廉全荣;董华丽;赵高峰
5.巨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J], 王素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59年资料4 缪刺与巨刺

1959年资料4  缪刺与巨刺

经刺的部位
一、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二、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从缪刺论全篇治症及其应用的部位来看,络脉为病的症候群,所用缪刺部位似乎有一定的所在;同时还可以看出,缪刺论全篇包涵着缪刺之外,还有缪刺与经刺并用和别络痛点,也有单独经刺部分,因此说缪刺论全篇文章不是完全的缪刺论述。文章中也说:“治诸经 刺之所过不病;则缪刺之。”这是说凡治各经之病,当以经刺,如果经不病是邪在络,就须用缪刺。这也是灵活适合的运用方法,可是缪刺与巨刺的主要区别点尚不够明确:而缪刺论最后指出:“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这就是说,凡是针刺方法,先要诊视经脉,也就是治先从经的意思,辨其虚实而先调理,治法药物或其它疗法都可,而仍不能调理好,然后就刺经脉(经刺包括巨刺);有痛处而不是经脉为病,是病邪在于络脉,就要用缪刺,主要看皮部有血络的地方,都可取用,这样才是缪刺的方法。针灸大成,杨继洲註标幽赋中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缪刺者,刺络脉也。右痛而刺左,左痛而刺右。此乃交经缪刺之理也。”又说:“巨刺与缪刺各异:巨刺者,刺经脉也,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此左痛刺右,右痛刺左,中其经也。缪刺者,刺络脉也,身形有痛,九候无病,则缪刺之,此右痛刺左,左痛刺右,中其络也。此刺法相同,但一中经,一中络之异耳。”这虽是后人的引述,或者也是体会,把缪刺与巨刺的主要区别点,作出极为简枙而明显的总结。
二、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三、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中医穴位的书 -回复

中医穴位的书 -回复

中医穴位的书-回复
中医穴位的相关书籍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的、实用的和被广大读者认可的书籍推荐:
1. 《针灸学》:这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容详尽地介绍了包括经络系统、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方法等在内的针灸学基础知识,是学习中医穴位的必备教材。

2. 《十四经腧穴主治图谱》:该书图文并茂,详细展示了人体十四经脉上的所有穴位及其主治疾病,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

3. 《中国经络穴位大辞典》:这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医经络穴位的专业工具书,内容涵盖穴位名称、定位、解剖结构、功能主治、配伍应用、古今医家论述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参考价值。

4. 《实用经穴手册》:该书小巧便携,适合临床医生或中医爱好者随时查阅,对穴位的定位、操作及主治病症有简明扼要的说明。

5. 《黄帝内经·灵枢经》:作为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其中的“经脉篇”详细记载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以及各经穴位,是研究中医穴位理论的重要源头。

以上书籍均可在各大书店或网络平台上购买。

不过,由于中医理论深厚,建议初学者最好在专业指导下学习,以确保正确理解和运用。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千百年来,针灸对捍卫中华民族健康,有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其疗效已被世界认可。

提到学习针灸,阅读古籍是最好的途径,仿佛可以与先贤直接交流,下面就推荐7本针灸学必读的古籍。

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经》,《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是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

《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灵枢》与《素问》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

《灵枢》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

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全书共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

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

<inherit>作者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

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

可谓是针灸学必读之书。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

所述内容十分广泛,堪称针灸学的集历代大成之作。

<inherit>作者杨继洲,由于针法精妙,曾任明世宗侍医、太医院医官等职。

他总结了《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的精髓,又从《医经小学》、《针灸聚英》、《标幽赋》、《金针赋》、《神应经》、《医学入门》、《古今医统》等20余种医籍中,节录部分针灸资料予以编辑及注解,考绘“铜人明堂图”,并附以自己的针灸治疗病案,编撰成《针灸大成》。

免费《古法针刺举隅》完整Word版,直接打印,互联网唯一!

免费《古法针刺举隅》完整Word版,直接打印,互联网唯一!

自序自传说中的“伏羲制九针”至《黄帝内经》之成书,历经数千载,故展现在该书中有关针刺之独特理论亦势必更加完善,乃至迄今仍为人们所尊崇和效法。

遗憾的是该书中“览观杂学,及于比类”(《素问·示从容论篇》)之法则,却被近人所忽视,而一味去追求方脉之辨证,致使“凡刺之理,经脉为始”(《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及“凡刺之道,毕于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灵枢·终始》)等,寓援物比类于其中,为针家所应遵循之理论,几近湮没,而辨证分型却愈益纷繁,且又不予综合,亦即未能做到“杂之毫毛,浑束为一”(《灵枢·外揣》),故而也难使“用针稀疏”(《灵枢·官能》)。

辨证,始于仲景。

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平脉辨证而格物致知,设六经及脏腑等病脉证并治,以论疾病,固属撰用了《素问》《九卷》及《八十一难》等方技,并运用了经络腑腧,但毕竟是侧重于方脉之著述,而其辨证论治也主要是为了因证下药,而药又各有其性味与君臣佐使之别。

针刺乃用针通过经穴而调整经气,即“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素问·刺节真邪论篇》),“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灵枢·终始》)。

因之与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绝不完全等同。

《素问·示从容论篇》:“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及《灵枢·官能》:“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和《素问·移精变气论篇》之“治之极于一”等杂合《周易》及《老子》哲学之论断,以及古代医家之临床实践,就足资证明其不同。

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扁鹊治虢太子尸厥,“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

(1959年,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之华佗,“其疗疾……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针灸书籍推荐(一)

针灸书籍推荐(一)

针灸书籍推荐(一)《医宗金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

”找一些好书,深入此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读书也是需要步骤的,纵观这些年读过的针灸书籍。

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首先我读书,不仅是看书的内容,还会去看很多小细节,和一些语气与思想。

书承载的是作者的思想,若读书时能够感受到的是与良师益友的相谈甚欢,这一种乐是曼妙无穷的。

从喜欢开始去学一个东西一般我会推荐大家从兴趣开始入手,那么《针道摸象》、《一针疗法》和《针灸秘验与绝招》一般是首推的,当然还有一本,倪海厦《天纪针灸》。

这几本书至少都是很用心写的书,除了学习知识,看书亦是和作者的对话。

这几本可以让大家看到真心爱针灸的人是什么的心境,可以感染大家,相信针灸,见识针灸不一样的高度,从而想要深入学习的心态。

很多人都看过我就不多说了。

构建知识框架构建针灸框架的书,当然是教材最全,5版的教材和光明中医的教材都是良心创造,但是我最推荐的是杨甲三的针灸学教材,一共有两本,都是用意至深的好书,每每翻阅都能被老一辈的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所震撼。

里面连进针的画图都是那么详尽,这本书是针灸人值得一生反复翻阅的。

那构建我们古典的针灸思维框架的书,可以从《金针梅花诗钞》入手,我说的是针灸思维框架,可见这本书的结构完整,而且文辞优美,书就200多页,但是特别耐心寻味。

初读是研究生时在北中医的图书馆,当时看到这个薄如蝉翼的小册子,读起来都很小心。

这几日重读,亦是欲罢不能。

很多同行都会赞叹《金针梅花诗钞》里关于穴位的那些诗对临床裨益很大,除此之外,我还很欣赏里面关于针刺整个过程的每个细节(如刺法、进针手法、顺序、时间、出针等等)的用心讲解。

本身针灸就是用心精微之术,当然应于每个细节处用心。

此外还有一本书也是值得推荐的《金针秘传》,我们现在看书希望找干货,那么这本书里有真货,但是得去细细品之,最好有一定基础后可以更加好的去甄别。

开始可以先不看。

还有周楣声的《针灸经典处方别裁》,每每一段时间自己要是在取穴思维觉得比较僵化,会喜欢回过头来看的书。

介绍循经取穴的书

介绍循经取穴的书

介绍循经取穴的书
介绍循经取穴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部分推荐:
《经络医学概论》。

这是一本深入介绍经络及循经取穴的现代医学书籍,本书值得一读。

《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

这本书对古典针刺穴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经络穴位是虚空的理论进行了探讨。

《针经指南》。

这本书是元朝窦默(窦汉卿)所著,主要介绍了穴位本质的客观性,以及穴位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图解经络图解(第四版)》。

这本书是蔺云桂和杨甲三所著,介绍了各种经络穴位知识,包括《针灸腧穴学》等教材,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入门书籍。

以上书籍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经络及循经取穴的相关知识,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

针灸推拿类文献

针灸推拿类文献

《内经》有多篇内容涉及导引按摩,如《素
问· 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治宜导 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说明导引按摩最早发源于我国中部地区。总 之,《内经》成书时,按摩的应用已经很普 通,《内经》基本上奠定了推拿的理论基础 和治疗原则。
黄帝岐伯按摩

《汉书· 艺文志》载有 《黄帝岐伯按摩》,这 应该是我国第一部推拿 专著,其产生年代可能 与《内经》同时,可惜 已亡佚,其少量佚文或 内容可见于《内经》等 著作中。
黄帝内经

较为成熟的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成书于东汉 时期的《黄帝内经》为标志。尤其是《灵枢经》, 较为完整的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 治疗,基本是一部针灸学理论专著。它的具体贡献 在于:①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经络理论体系;②明确 载有160多个穴位,并对阿是穴,特定穴有专门论 述;③确立了选穴处方两大原则,即按经选穴和按 脏腑选穴;④记载了30多种病症的处方,为后世针 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明代高武所编《针灸节要》和《针灸聚英》的合 刊本,成书于嘉靖八年。全书3帖为《针灸节要》3 卷,中下二帖为《针灸聚英》4卷。 《针灸聚英》是一部汇编性的针灸著作。 卷一——经络腧穴——对后世影响最大 卷二——各家针灸临床取穴 卷三——刺法,灸法和避忌 卷四——针灸歌赋

针灸问对
最值得一提的是小儿推拿,成绩卓著,对推
拿学术发展影响很大。出现了如《小儿按摩 经》及《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秘诀》 等书,而相关的儿科著作中也有不少有关推 拿的内容,如《幼科铁镜》《幼幼集成》等。
针灸大全
明代徐凤编撰,成书于明代正德年间。共6卷
卷一——针灸歌赋22首 卷二——对《标幽赋》的注解 卷三——载录《金针赋》及子午流注之法 卷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 卷五六——腧穴,灸法

针灸治痛著作

针灸治痛著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针灸治痛的著作,这些著作可以提供关于针灸治痛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1. 《针灸治疗常见病与疑难病丛书·针灸治疗疼痛病症》:由国内知名针灸专家编写,详细介绍针灸在各种疼痛病症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针灸临床常用方剂手册》:该书收录了常见痛证的针灸方剂,包括头痛、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疾病的方剂和治疗原则。

3. 《针灸解剖学与穴位学》:介绍了针灸治疗中使用的穴位位置、解剖结构和操作技巧,有助于临床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现代针灸学》:系统阐述了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和基本原则,包括针灸调节疼痛机制、病证辨析与治疗等内容。

5. 《经典针灸疗法学》:介绍了经典的针灸疗法,包括寒热针、温针、气势针等,对于疼痛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些著作可以提供针灸治痛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指导,但请注意,仅仅阅读著作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培训和实践经
验。

如果你有兴趣学习针灸治痛,请寻找合格的针灸专家指导,并确保安全和有效的实践。

中医针灸类书籍

中医针灸类书籍

中医针灸类书籍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中医针灸类书籍
2.中医针灸的历史和作用
3.中医针灸类书籍的分类
4.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中医针灸类书籍
5.结语
正文
中医针灸类书籍是介绍中医针灸相关知识和技巧的书籍,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医针灸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

中医针灸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医疗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针灸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整身体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疼痛、关节炎、消化不良等,同时也被用于保健和抗衰老。

中医针灸类书籍通常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技巧和病例分析等几类。

基础理论类书籍主要介绍针灸的基本原理和穴位知识,实践技巧类书籍主要介绍针灸的实际操作技巧,病例分析类书籍则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来介绍针灸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对于想要学习中医针灸的人来说,选择一本好的针灸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本值得阅读的中医针灸类书籍:
1.《针灸学》:该书是针灸学的经典教材,详细介绍了针灸的基本原理和穴位知识。

2.《针灸技巧》:该书主要介绍针灸的实际操作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用。

3.《针灸病例分析》:该书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来介绍针灸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对于想要了解针灸治疗效果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针灸临床经典用穴荟萃》笔记

《针灸临床经典用穴荟萃》笔记

《针灸临床经典用穴荟萃》阅读笔记目录一、总论 (2)1.1 书籍简介 (2)1.2 编写目的与意义 (3)二、针灸临床应用概述 (4)2.1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6)2.2 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7)三、经典用穴理论 (8)3.1 经络学说 (10)3.2 腧穴定位与解剖 (11)3.3 腧穴的功能与主治 (12)四、经典用穴荟萃 (13)4.1 经典著作中的用穴经验 (14)4.2 现代医家临床应用的总结 (16)4.2.1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17)4.2.2 针灸治疗疑难杂症 (18)五、用穴技巧与注意事项 (19)5.1 用穴原则 (21)5.2 针刺手法的运用 (22)5.3 针灸治疗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23)六、临床案例分析 (24)6.1 针灸治疗各类疾病的典型案例 (25)6.2 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26)七、总结与展望 (27)7.1 阅读笔记总结 (28)7.2 对未来针灸临床发展的展望 (29)一、总论《针灸临床经典用穴荟萃》是一本汇集了大量针灸临床常用穴位的书籍,旨在为广大针灸医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穴位参考。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了经络、腧穴、经外奇穴等方面的内容。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针灸的基本理论、常用穴位及其应用,以及各种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本书首先对经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经络的定义、分类、走向、分布等内容。

通过学习经络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腧穴介绍奠定基础。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个腧穴的位置、形态、功能等信息。

这些腧穴是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对于指导针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腧穴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还特别介绍了经外奇穴这一部分,经外奇穴是指位于经络之外的特殊穴位,虽然不在经络上,但其作用同样显著。

通过学习这些经外奇穴,我们可以拓宽针灸治疗的范围,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这些针灸经典名著,你全都知道吗?

【针灸】这些针灸经典名著,你全都知道吗?

【针灸】这些针灸经典名著,你全都知道吗?阅读针灸经典著作,让热爱针灸的人们温故知新、豁然开朗。

01 《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是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

《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灵枢》与《素问》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

《灵枢》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

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02 《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

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

该书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之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

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

该书在针灸理论上,除了强调:'上工治未病'之病,即要求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之目的。

他所指出的'中工刺未成'则是强调仅能做到疾病早期治疗者,也只能算作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中工。

他还以'下工刺已衰,下工刺方袭',将不能做到预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针灸医生则一概称之为下工、下下工,视之为不合格的针灸医生。

这一先进思想促成了中国历代针灸医生的勤奋学习和为发展针灸作出了重要贡献。

03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

共10卷。

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

针灸学参考书籍

针灸学参考书籍

古籍参考:A1.帛书·经脉甲种(足臂十一脉灸经)A2.帛书·经脉乙种(阴阳十一脉灸经)B3.郭蔼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B4.郭蔼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2B5.汉·张仲景.《伤寒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7B6.晋·王叔和.《脉经》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56A7.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灸甲乙经》,华夏出版社,北京,1996年8月)B8.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葛洪肘后备急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B9.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B10.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B11.唐·孙思邈. 《千金翼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B12.唐·王焘.《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2A13.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华夏出版社, 1996.8)A14.宋·刘党撰、滑寿注. 《针灸神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A15.金·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合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B16.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B17.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B18.宋·苏轼、沈括. 《苏沈良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B19.宋·赵佶. 《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B20.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621.宋·窦材.《扁鹊心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2B22.宋·张杲. 《医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A23.元·窦汉卿. 《针经指南》(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经指南》,华夏出版社,1996.8)A24.宋·佚名.《西方子明堂灸经》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4A25.元·滑寿.《十四经发挥》(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十四经发挥》,华夏出版社,1996.8)A26.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灸资生经》,华夏出版社,1996.8)A27.元·杜思敬. 《针经摘英集》(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经摘英集》,华夏出版社,1996.8)B28.元·罗天益.《卫生宝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B29.元·朱丹溪.《丹溪心法》(《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B30.元·张从正.《儒门事亲》(《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A31.明·陈会.《神应经》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6A32.明·徐凤. 针灸大全(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灸大全》,华夏出版社,1996.8)A33.明·高武. 《针灸聚英(发挥)》(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灸节要聚英》,华夏出版社,1996.8)A34.明·高武. 《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节要)》(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灸节要聚英》,华夏出版社1996.8)A35.明·汪机.《针灸问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a36.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奇经八脉考》,华夏出版社,1996.8)C37明·李时珍.《银海精微》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1A38.明·徐师鲁.《经络全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5A39.明·杨继洲.《针灸大成》(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灸大成》,华夏出版社,1996.8)A40.明·吴崐.《针方六集》(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方六集》,华夏出版社,1996.8)A41.明·佚名.《循经考穴编》(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循经考穴编》,华夏出版社,1996.8)a42.明·不详、廖润鸿刊. 《针灸集成》中国书店出版社,1986.11B43.明·朱橚.《普济方•针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4B44.明·方贤.《奇效良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B45.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B46.明·楼全善.《医学纲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5B47.明·李梴.《医学入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B48.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张景岳医学全书·类经图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C49.明·傅仁宇.《审视瑶函》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1A50.明·陈言.《杨敬斋针灸全书》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9A51明·杨珣撰,《针灸集书》(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针灸集书》,华夏出版社,1996.8)A52.元·王国瑞编.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华夏出版社,北京,1996年8月第1版.)B53.朝鲜·许浚.《东医宝鉴》(《东医宝鉴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B54.清·陈廷铨.《罗遗编》,中医古籍出版社,1984.6A55.清·李守先.《针灸易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1A56.清·李学川.《针灸逢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A57.清·吴亦鼑.《神灸经纶》(王大生等点校,《神灸经纶释》,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7)B58.清·《医宗宝鉴•刺灸心法要决》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B59.清·赵学敏撰.《串雅外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A60.清·《凌门传授铜人指穴》,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461.清·郑宏纲.《重楼玉钥》,(电子本,图书馆未查到)A62.清·廖润鸿.《勉学堂针灸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C63.清·黄庭镜.《目经大成》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5现代著作:●理论书籍: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赵京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李鼎《针灸学释难》等;●临床书籍:彭静山《针灸秘验》;承淡安《承淡安针灸经验集》、方幼安《方幼安针灸临床论证文选》;郑魁山《郑魁山针灸问答》;陆瘦燕《陆瘦燕针灸医案医话》;赵京生,徐恒泽.《名医针灸经验用典》金观源等.临床针灸反射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高树中.一针疗法,济南出版社,2006●科研书籍韩济生.针刺镇痛原理,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骆永珍,等.针灸与免疫,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读后感三好的针灸书籍一览

读后感三好的针灸书籍一览

读后感三好的针灸书籍一览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和学习针灸并不容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针灸书籍涌现出来,其中有一部分优秀的针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针灸,并且提高自己的技能。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角度,分享我对三部优秀的针灸书籍的读后感,它们分别是《针灸实用指南》、《国医大师赵氏针灸学说》和《现代针灸学》。

《针灸实用指南》这本书以其简单而易懂的形式广受读者喜爱。

尤其对于针灸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教材。

书中的内容涵盖了针灸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法。

它不仅全面阐述了针灸术语,而且对所有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同时这本书还融入了一些作者的心得和实践经验,让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真正感受针灸的神奇。

《国医大师赵氏针灸学说》这本书是我在学习针灸方面的重要参考书籍。

这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学术思维模式,运用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针灸学理论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且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

本书的语言简练,语句通顺,颇具思考性。

对于那些希望深刻理解针灸学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

《现代针灸学》这本书是一部非常适合那些想要了解现代针灸研究进展的人们的读物。

它介绍了针灸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其现代应用,以及其他相关话题。

本书的焦点是在针灸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上。

这本书的一个优点是它的图表、插图和图片非常好,这些可以帮助读者视觉化地了解针灸的方法和理论。

此外,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建议和技巧,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启发。

总之,这三本书是我学习针灸过程中的好帮手。

它们构成了我对针灸学知识的基础和核心。

每次我回顾它们的内容,都可以从中找到新的收获。

所以,如果你想要深入学习针灸或者提高自己的技能,这三本书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它们不仅是对于针灸爱好者、学生、从业者有着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们也是一份对于中医文化而言的珍贵的财富。

免费《古法针刺举隅》完整Word版,直接打印,互联网唯一!

免费《古法针刺举隅》完整Word版,直接打印,互联网唯一!

自序自传说中的“伏羲制九针”至《黄帝内经》之成书,历经数千载,故展现在该书中有关针刺之独特理论亦势必更加完善,乃至迄今仍为人们所尊崇和效法。

遗憾的是该书中“览观杂学,及于比类”(《素问·示从容论篇》)之法则,却被近人所忽视,而一味去追求方脉之辨证,致使“凡刺之理,经脉为始”(《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及“凡刺之道,毕于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灵枢·终始》)等,寓援物比类于其中,为针家所应遵循之理论,几近湮没,而辨证分型却愈益纷繁,且又不予综合,亦即未能做到“杂之毫毛,浑束为一”(《灵枢·外揣》),故而也难使“用针稀疏”(《灵枢·官能》)。

辨证,始于仲景。

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平脉辨证而格物致知,设六经及脏腑等病脉证并治,以论疾病,固属撰用了《素问》《九卷》及《八十一难》等方技,并运用了经络腑腧,但毕竟是侧重于方脉之著述,而其辨证论治也主要是为了因证下药,而药又各有其性味与君臣佐使之别。

针刺乃用针通过经穴而调整经气,即“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素问·刺节真邪论篇》),“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灵枢·终始》)。

因之与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绝不完全等同。

《素问·示从容论篇》:“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及《灵枢·官能》:“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和《素问·移精变气论篇》之“治之极于一”等杂合《周易》及《老子》哲学之论断,以及古代医家之临床实践,就足资证明其不同。

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扁鹊治虢太子尸厥,“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

(1959年,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之华佗,“其疗疾……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