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扫描版)(new)

安徽省六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扫描版)(new)

安徽省六安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腊八节的传说》中“勤是摇饯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与材料最为吻合的思想派别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C.装订技术提高D.科举制的盛行3.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安定享受) 之,可乎?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高祖)意。

御史大夫昌下(传达),相国都侯(萧何)下诸侯三,御史中丞执法下郡守。

”由材料可知汉代的政治制度有A.中外朝制、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C.中外朝制、监察制D.三公九卿制、察举制4.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5.有学者发现: 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让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据此可以推知A.周期性动乱导致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6.《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需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7.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会被皇帝训斥。

【新】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腊八节的传说》中“勤是摇饯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与材料最为吻合的思想派别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解析】由“俭是聚宝盆”“勤俭是个宝”可知,材料强调节俭、勤劳,结合所学,墨子提倡节俭、薄葬,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俭是聚宝盆”“勤俭是个宝”,联系墨家思想主张即可解答。

2.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印刷术的革新B. 造纸术的改进C. 装订技术提高D. 科举制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印刷术。

材料中以宋朝为节点说明了书籍格式的变化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所示现象与纸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C 项有一定干扰性,但没有依据,不能够成为主要原因,排除;题干所示现象与科举制盛行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3.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安定享受) 之,可乎?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高祖)意。

御史大夫昌下(传达),相国都侯(萧何)下诸侯王,御史中丞执法下郡守。

”由材料可知汉代的政治制度有A. 中外朝制、郡县制B. 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C. 中外朝制、监察制D. 三公九卿制、察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材料“御史大夫昌下,相国……诸侯王,……郡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的汉代政治制度有三公九卿制和郡国并行制,故B正确;根据题目材料“使明知道肤(高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历史,中外朝制度是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故AC错误;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历史,D错误。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A.B.C.D.【答案】A【解析】从“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耕作和播种功能的耧车,故A项正确;B项曲辕犁发明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隋唐水利灌溉工具筒车,故C项错误;D项是东汉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D项错误。

2. 除三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

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这些东西传到欧洲正处于A. 资本主义萌牙前夜B. 文艺复兴前夜C. 宗教改革前夜D. 工业革命前夜【答案】A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答案】C【解析】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故C项正确;此时是尝试改变土地国有制,故A 错误;材料这并没有说明法律依据,故B错误;D中完全消失错误。

【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四个重点。

一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2021年整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2021年整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腊八节的传说》中“勤是摇饯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与材料最为吻合的思想派别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解析】由“俭是聚宝盆”“勤俭是个宝”可知,材料强调节俭、勤劳,结合所学,墨子提倡节俭、薄葬,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俭是聚宝盆”“勤俭是个宝”,联系墨家思想主张即可解答。

2.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印刷术的革新B. 造纸术的改进C. 装订技术提高D. 科举制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印刷术。

材料中以宋朝为节点说明了书籍格式的变化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所示现象与纸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C 项有一定干扰性,但没有依据,不能够成为主要原因,排除;题干所示现象与科举制盛行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3.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安定享受) 之,可乎?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高祖)意。

御史大夫昌下(传达),相国都侯(萧何)下诸侯王,御史中丞执法下郡守。

”由材料可知汉代的政治制度有A. 中外朝制、郡县制B. 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C. 中外朝制、监察制D. 三公九卿制、察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材料“御史大夫昌下,相国……诸侯王,……郡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的汉代政治制度有三公九卿制和郡国并行制,故B正确;根据题目材料“使明知道肤(高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历史,中外朝制度是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故AC错误;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历史,D错误。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題(本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变化反映了唐代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士子考试“须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到“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资格限制放宽了,说明人才选拔渐趋开放,故C正确;A不符合“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错误。

2. 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

这一规划和设置A. 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 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 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推行行省制的本身目的就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具体的规划和设置来看也是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行省制是打破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和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没有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是对整个地方的制度而非仅仅对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历史试安徽省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

报告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等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是()A.农业革命的出现B.贫富分化的加剧C.流行多人合葬墓D.文字的开始使用2.西周初年,实行五服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形成了以周天子直接控制的邦内甸服为中心的国家结构形态。

这一制度()A.冲击了宗法分封秩序B.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扩大了西周统治疆域D.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产生3.东晋及宋、齐、梁、陈各朝先后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的地名设置了一批州、郡和县,后世称为侨州、侨郡、侨县,用来安置北方流民。

北魏时期,拓跋政权也在南北交争地带设置新郡县或侨州、侨郡。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设置侨州、郡县的主要目的是()A.争夺农业人口B.加速民族交融C.扩展统治区域D.维护中央集权4.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

即使愚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由此可知,“致良知”学说意在()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B.格物致知以求得圣贤之道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D.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米、棉纱、棉布、钢铁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

其中乙是()年份货物甲乙丙丁1871~1873 2.830.20.90.91881~1883 5.822.80.3 1.11891~189314.620.5 5.9 1.81901~190318.619.7 4.2 1.71909~191112.816.7 4.8 3.01919~19219.618.4 2.4 5.0A.米B.钢铁C.棉纱D.棉布6.1894年7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日本取得最初胜利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如果中国动真的,日本最终会为其最初胜利付出高昂代价。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6.1894 年7月 24 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日本取得最初胜利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如果中国动真的,日本最终会为其最初胜利付出高昂代价。”这可从侧面证明( )
A.英国舆论客观评价战争形势B.中国能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
C.英国反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D.中国综合国力具有相对优势
【答案】D
【解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192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解放农民是关键,而解放农民就势必需要解决农民所关注的土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即农民问题,说明毛泽东已经把农民问题同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C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性质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排除A项;革命胜利的主导是党的领导,而非农民阶级,排除B项;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空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而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短语,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洲传统法庭上可以援引谚语,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实践中更应重视证据,而材料强调在诉讼时援引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进步,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腊八节的传说》中“勤是摇饯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与材料最为吻合的思想派别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解析】由“俭是聚宝盆”“勤俭是个宝”可知,材料强调节俭、勤劳,结合所学,墨子提倡节俭、薄葬,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俭是聚宝盆”“勤俭是个宝”,联系墨家思想主张即可解答。

2.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印刷术的革新B. 造纸术的改进C. 装订技术提高D. 科举制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印刷术。

材料中以宋朝为节点说明了书籍格式的变化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所示现象与纸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C项有一定干扰性,但没有依据,不能够成为主要原因,排除;题干所示现象与科举制盛行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3.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安定享受) 之,可乎?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高祖)意。

御史大夫昌下(传达),相国都侯(萧何)下诸侯王,御史中丞执法下郡守。

”由材料可知汉代的政治制度有A. 中外朝制、郡县制B. 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C. 中外朝制、监察制D. 三公九卿制、察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材料“御史大夫昌下,相国……诸侯王,……郡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的汉代政治制度有三公九卿制和郡国并行制,故B正确;根据题目材料“使明知道肤(高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历史,中外朝制度是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故AC错误;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历史,D错误。

4.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佛道盛行,程朱理学初创,只有狠批才能让自己的学问被人认识,到了南宋时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5. 有学者发现: 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让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据此可以推知A. 周期性动乱导致技术失传B. 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 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 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秦防金属腐蚀技术失传、元代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在清代终止,归纳其共性,均在于由于王朝更迭,导致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故选A。

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和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都说明这些技术并没有被严格保密B错。

C、D 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发展•兵器发展【名师点睛】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

线索3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6.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 传统的需家思想受到冲击C.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这是材料的现象,并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民主进步思潮产生在材料中未反映,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兴起,不是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7.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会被皇帝训斥。

这反映出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董仲舒依据“天人感应”思想将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君主以罪己方式应对灾异,以达到对君主劝诫的目的;而到了清朝出现日食时则皇帝要求官员在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上述变化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选D。

“天人感应”思想适应了不同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并非曲解“天人感应”,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8. 雷姬的《走向革命。

细说晚消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A. 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 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C. 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D. 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可以看出,论者是在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点上认为太平天国是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

故答案为B项。

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做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A项;“乌托邦”不是指关于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局限性9.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 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 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 “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D.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答案】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托古改制”10.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从题干材料扩展,“新县长”作为民国时期的县长,仍然“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表明其深受传统礼教的影响,说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A、D明显错误;C与题意相反,所以应选B。

11.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丁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 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C. 外国资本十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阐述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分别依附清政府或者洋人的情况,这说明当时靠民族企业自己的力量难以生存,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环境,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的,选项中AC都是题干现象出现的某一方面的因素,而B项还不完全正确,清政府对民族企业更多的是压迫和剥削。

所以答案为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2. 杨绛(1911-2016) 在晚年曾忆起她在8岁那年的5月4日的经历: 她看着穿长袍的学生们,举着小旗子喊着口号,一队队走过去。

旗子上除了有“抵制日货”,还有“恋爱自由”。

下列历史场景叙述应会在当时出现的是A. 人们穿着的应该是中山装,因为它在民国时已大为流行B. 上街游行的应该是工人,因为他们此时己登上政治舞台C. 人们高喊的应该有“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政治口号D. 旗上不应出现“恋爱自由”,因为它在新中国才成为时尚【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杨绛8岁经历的是应该是1919年的5月4日即五四运动,结合所学青年学生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故本题答案选C项;B项错误,中国近代穿衣是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的;B项错误,五四运动首先是青年学生掀起,后期才是工人阶级为主;D项错;辛亥革命后我国就出现了“恋爱自由”观念。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时间正确转换为1919年5月4日,结合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判断即可。

13. 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下列关于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A. 1934 年红军三大主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B.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 红军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转移D. 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答案】C【解析】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转移,C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A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错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走向井冈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错误。

14. 1949年,渡江茂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紫云”号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 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 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B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