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第一部分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三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四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60个大类173个中类306小类例:D-22-2-1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经济学考研课后答案资料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上各国和地区之间通过商品、服务及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寻求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不断深化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任何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为例,探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①由于信息技术使空间距离极大地缩短,世界各地的竞争关系加剧,相互争夺稀缺的生产要素。
不断加剧的竞争也激发了国家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②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加快了信息的流通,有助于人们消除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
③全球化意味着世界整体福利水平的增升和机会的增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均实现了迅速增长,同时,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拥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④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⑤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家之间沟通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⑥全球化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
同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改革。
(2)消极影响①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
受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更脆弱。
②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国经
国经【第一章】经济主权和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是指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并得自由行使此项权利.包括:1.对本国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2.管理外国投资的权利(从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和属地管辖权原则引申出来的)3.管理和监督跨国公司的权利V4.实行国有化的权利【第二章】(到处都是重点)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1.适用:①第1条第1款a项:本公约适用于经营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
②b项: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则本公约也将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
③第10条a和b:如果当事人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则以与合同及合同履行关系最密切的营业地为其营业地;如果当事人没有营业地,则以其惯常居住地为准。
2.不适用:①第2条规定了不适用公约的买卖范围,包括:(1)购买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买卖【买卖双方要都是商人】;(2)以拍卖方式进行的买卖;(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买卖;(4)股票,公债,投资证券,流通票据和货币的买卖【需要是有形货物】;(5)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买卖【需要是动产】;(6)电力的买卖【需要是有形货物】。
②第3条:①该公约不适用于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是提供劳务或提供其他服务的合同;②也不适用于由买方提供制造货物的大部分原材料的合同。
③混合合同不适用:货物交易+服务提供(大部分)【例外:A:货物与服务可分离→适用货物部分;B:提供服务未占大部分→适用于全部合同】④合同效力、货物所有权、侵权、(时效)等问题不适用3.不涉及事项:(1)买卖合同的效力或惯例的效力等问题;(2)买卖合同对所出售的货物的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3)【侵权】出售的货物引起的人身遭受伤害或者死亡,其他财产遭受损失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属于产品责任法或者保护法调整的范畴。
国际金融00076第一章国际收支大纲笔记
自考金融(专升本)国际金融(课程代码00076)笔记第一章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1.【识记部分】(1)国际收支:是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或国家、地区)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进出口贸易、投融资往来等各类经济交易的经济过程,以及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存量变化。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一定时期(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征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账户,并以复式记账原则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3)经常账户显示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类别,记录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货物、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的流量。
包括货物、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四个子账户。
(4)资本和金融账户反映了金融资产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转移,也就是国际资本的流动,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输入本国记贷方,输出本国记借方。
2.【领会部分】(1)国际收支的特征:国际收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国际收支记载的是一个经济体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
强调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同一个经济体的居民之间的交易不属于国际收支,参与者不同经济体的居民,不是公民。
②国际收支是在特定时期内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③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不是存量概念。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①复式记账原理;②权责发生制原则;③市场价格原则;④单一货币原则。
3.【简单应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以及误差与遗漏净额三个部分。
①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四个子账户。
②资本与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子账户。
资本账户有本科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处置、资本转移;金融账户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储备除外)和雇员认股权、其他投资以及储备资产。
国际金融 第一章 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产品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溢出效应:本国经济会对他国造成影响反馈效应:本国经济会收到他国经济的影响1.1.1封闭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
(1)产出——一个国家生产的成果(2)流量指标(一定时期内的)(3)最终产品的生产属性(经济生产:人类参与)(4)既包括市场化的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也包括非市场化的货物与服务的生产(未被交换)GDP=C+I+GC:私人部门的消费I: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G:政府部门的消费注: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现值核算≠历史成本核算)固定资本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经济建设(投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转移性支出)预算开支不计入GDP构成收入法(一)1.劳动者报酬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3.固定资产折旧4.营业盈余(二)1.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 PDL=GDP+TR+INT-T = C+S p消费+结余(TR 转移支付INT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T税收)2.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NIG= T-TR-IVT =G+S g 消费+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封闭经济):本国国民中收入未被用于消费私人部门的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S=SP+SG=GDP-C-G 生产-消费-储蓄注:储蓄存款的年度增加额不能代替国民储蓄;1.1.2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特点:本国货币和服务可以在外国销售,形成本国的出口X本国收入可以购买外国商品和服务,构成本国进口MGDP=C+I+G+X-M(NX)Sp+Sg=I+NX 国民储蓄<国民投资——贸易逆差国民储蓄>国民投资——贸易顺差NX=(Sp-Ip)+(Sg-Ig) 本国的对外贸易差额取决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储蓄与投资差额状况开放经济:一国生产要素获得的总收入就不再等于本国的总产出1.初次收入差额BPI:收入差/劳动报酬/租金等2.二次收入差额BSI:国际间的经常转移(捐赠)开放经济下: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Y=GDP+BPI-BSI=C+I+G+NX+BPI-BSI1.2国际收支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各项国际经济交易货币价值的总和。
2022年自考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核心考点资料
(5)卖方应与有良好信誉的保险人或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除非有相反的明示协议,应根 据《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伦敦保险人协会)或其他类似的条款中的最低保险险别投保,保险 期限为整个运输期限,即从货物装上船到买方在目的港接受货物,最低保险金额应包括合同规 定的价款,另加 10%(即 110%),并应采用合同中的货币。 (6)负责将货物在约定的装运港和装运日期或期间装上轮船。 (7)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 (8)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之前的一切费用,支付运费和保险费,支付出口关税和费用。 【简答、案例分析】在 CIF 下,买方的主要义务。 (1)向卖方支付合同约定的价金。 (2)办理进口清关手续。 (3)在目的港接收卖方所交付的货物。 (4)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后或双方约定的交货时间届满之后的一切风险。 (5)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之后的一切费用,支付卸货费,支付进口关税和费用。 【单选】CFR,“成本加运费”,是指卖方必须支付成本费和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 费,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装船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额外费用,自货物于装运港装 上船时起即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 【单选】FCA,指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将货物交至指定的地点,由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照管, 履行其交货义务。 【单选】CPT 即“运费付至”,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关于货物丢失或毁坏的风险 以及货物交由承运人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自货物已交付至承运人照管之时起从 卖方转由买方承担。
第四节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简答】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2)公平互利原则。 (3)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第二章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法人与跨国公司
【单选】自然人的能力一般是由其属人法确定的。 【单选】外国法人通常必须通过内国的承认才能在内国作为一个法人而存在,才能被认为具有 独立的法律人格。 【简答】跨国公司的特征。 (1)跨国性。 (2)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 (3)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多选】确定法人国籍的标准通常有成立地说、住所地说、控制说和复合标准说。 【多选】各国承认外国法人的方式主要有:一般许可制、特别许可制和相互承认制。 【单选】子公司通常是指由母公司持有全部或多数股份的企业。
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
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文/修欢(公约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完全的计划向半市场半计划的转变是中国在几乎走投无路时的一种选择,也表现出了那个阶段中国政府的决心。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让大部分中国人不知所措的改革中,一些不安分的人抓住了时机,创业致富。
也有一些人比较保守,等回过神来,时机已经过去。
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趟列车已过。
在这个阶段,虽然在大的方面有宏观调控,但整个的经济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并衍生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第二次的经济模式的推动看似风平浪静,甚至大部分的人都没感觉到它的出现。
当时,中国政府随然在形式上推行了所谓的经济特区,开发区,等让东南沿海率先发展起来,以便能较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以邓小平为带头的中国政府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是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全民富裕的战略口号。
很多的人几乎都没感觉到什么,但就这么一个战略口号,却造就了现在的中国经济格局。
在这一阶段,中国在体制上虽然还是社会主义,但中国就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初步的完成了“资本家的原始积累”打造出了很多可以与国际经济集团相竞争的民族企业。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发展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基本上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和头绪。
但是,就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是下狠心心的。
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国走的是一条通过牺牲绝大部分民众的利益而扶持中国的私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路子。
这需要相当的魄力,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也似乎是必由之路,因为中国要融入到整个国际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去,就必须得有一些能在国际市场的浪涛中立的住脚的中国企业。
在这一阶段,垄断、暴利,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
粗放是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特点。
为了能尽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不得不采取了以牺牲绝大部分劳动者的利益、以垄断和暴利的方式短时间内打造出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但是在这种粗放的模式下打造出的市场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都必然有一些缺陷和不足。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
——着重对GDP核算的介绍 省统计局叶福生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综述
一、涵义作用 二、发展历程 三、基本概念 四、基本分类 五、核算原则 六、框架内容
第二部分 GDP核算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年度核算 四、季度核算 五、价格作用 六、制度改革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综述
(4)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 分或全部收入及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 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归 并在一起,形成住户部门。
(5)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 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 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形成国外部门。对于国外 部门来说,并不需要核算它的所有经济活动,只需核算 它与我国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活动 。
不同类型的经济统计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 的基本框架下,彼此之间才能表现出一致性, 才能发挥出整体功能作用。国民经济核算就 是这样的基本框架,它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 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 了统一的要求,从而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 足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 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 整体,增强其应用功能。
3. 产业部门分类
产业部门是根据主产品的同质性原则对产业活动 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它适用于生产核算。产业部 门分类根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基础 情况的不断改善而逐步细化。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 -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四个层次,即门 类、大类、中类、小类。共设20个门类,95个大类, 396个中类,913个小类。与94标准相比,增设门 类4个,增设大类3个,增设中类28个,增设小类 67个。
国经
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调整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国际经济惯例:国际经济惯例是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反复使用、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则。
3.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和不容剥夺的权利,“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驶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4.公平互利原则:公平互利原则是指“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和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问题做出国际决定的过程,并公平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5.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对原产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特别关税减免制度的关税制度。
6.原产地规则:是指要求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受惠国产品,必须完全原产于受惠国或在受惠国国内经过实质性的加工或制作,并按规定的条件运往給惠国的规则。
7.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是所有国家的一致目标和共同义务,每个国家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力的外界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协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附带任何有损它们主权的条件,以加速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8.国际经济统制关系:国际经济统制关系是指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依据国际条约或国内立法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管制的关系。
9.国际经济流转关系:国际经济流转关系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及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面目出现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在平等地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10.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是指在国际货物卖卖中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以及卖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责任范围风险界限、费用负担的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金融学 第一章 国际收支
第一章国际收支一、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自主性国际经济交易“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答案: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国际收支账户。
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失衡——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
静态失衡是指在一个时点上,如一年的年终,一国国际收支总体的失衡。
这种失衡是否必须调节取决于失衡的程度、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能力大小而定。
动态失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总体出现的失衡,它反映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实力的动态变化。
自主性国际经济交易——也称事前交易,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它是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主要标志。
“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提出的关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即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
这样,在开发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这一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
“丁伯根法则”——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是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
该模型指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经常项目——是指在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用于反映一国经常发生的、较传统的对外经济交易情况记录的项目。
它是一国国际收支统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的项目。
资本金融项目——指在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用于反映一国对外资本流动和货币交易情况的项目。
二、填空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项下包括的经济交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国经
一、名词解释1 要素禀赋;系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2资源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3 战略性贸易政策; 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关税补贴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 外汇市场;是指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以及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
5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6 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比例7 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8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9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全部经济的交易系统记录。
10 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二简答题1 简述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
(1)根据穆勒标准,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2)根据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小于目前的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
(3)根据坎普标准,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所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2外汇市场的功能。
3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国际经济法讲义(完整版)
国际经济法讲义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国际经济法是伴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国际经济法是所有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指调整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具有主体多元性、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和法律规范的综合性等特征。
一、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多元性国际经济法主体具体包括国家、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
国家在国际经济主体中其特殊性,一方面国家可以制定和签署立法,组织实施立法,管制本国涉外经济活动,作为立法和行政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投资贸易活动,作为民事主体。
在后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将涉及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国与国之间的场合并不一定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
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国家,广义上还包括不具有主权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域,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称之为单独关税区,即指一国范围内具有行政边界,享有行政、立法和独立的司法等权力,并能在一定范围内从事对外社会经济活动和签署条约,享有特别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行政区域。
二、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特殊性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关系,包括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
(一)横向国际经济关系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的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自愿、权利和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相互之间从事国际经济交易活动所产生的关系;二是国家间、国际经济组织及其相互之间促进国际经济发展进行合作与协调所产生的关系。
(二)纵向国际经济关系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责任、义务和不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制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二是国际经济组织依据国际条约对一国的涉外经济管制活动进行干预所产生的经济关系。
三、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是指国际经济法渊源或者说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章节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学位课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 0.5%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章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法第五章国际贸易支付法第六章国际货物贸易管理法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法第八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技术贸易管理法第九章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第十章国际投资的国内法制第十一章促进与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第十二章国际货币法第十三章国际银行法第十四章国际证券法第十五章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第十六章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第十七章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国际经济法[沈工大2017、2016年研]答: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在国际领域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狭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则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与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与他国或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是指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具有多层次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2跨国公司[山东科大2015年研;北理2008年研;中南财大20 07年研;武大2000年研]答: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等,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具有如下特征: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3IMF[苏州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 7日成立的普遍性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学1-5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对象是(D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以下关于机会成本叙述错误的是(B )A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B 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C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D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为直线时机会成本是不变的3、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B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4、一个国家(C ),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5、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C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相对价格(A )A剔除了货币因素的影响B容易受货币币值波动影响C是商品的名义价格D是一种名义变量7、机会成本递减时对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C )。
ABC D8、商品市场均衡条件是( D )A边际转换率等于机会成本B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成本C机会成本等于边际成本D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9、一国消费达到均衡时( B )A.MRT=P X/P YB. MRS= P X/P YC. MRTS= P X/P YD.以上都正确10、国际均衡价格(D )A一定低于两国贸易前各自的相对价格B一定高于两国贸易前各自的相对价格C是由两国各自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决定的D以上都不对11、国际贸易利益可以用( B )来衡量A生产可能性边界线B社会无差异曲线C国民收入预算现D过剩供给曲线12、以下关于贸易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 )A是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B贸易条件改善说明某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C是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P X W/P Y WD假定X为出口商品,Y为进口商品,则X的相对价格线变陡峭说明贸易条件得到改善13、不同国家间资源禀赋或偏好不同,通过商品交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这是国际贸易带来的( C )A专业化利益B分工深化利益C交换利益D供求平衡利益14、一国开放后和封闭状态时相比,( B )A生产可能性曲线达到更高的水平B社会无差异曲线达到更高水平C国民收入预算线达到更高的水平D生产均衡点和消费均衡点重合15、以下不属于一国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条件的是(D )A生产均衡B消费均衡C市场出清D贸易平衡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理论(BCD )A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B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C研究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问题D既包括商品贸易又包括要素贸易2、相对价格(BCD)A受货币因素影响很大,是一种“货币幻觉”B表示用以单位某商品代替货币,作为另一种商品的计价单位C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D 与货币因素无关,不受货币变化影响3、社会无差异曲线(ABC )A向右下方倾斜B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是边际替代率C凸向原点D向远离原点方向移动时表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了4、一国开放状态下一般均衡的条件为(ABD )A生产均衡B消费均衡C市场出清D贸易平衡5、开放条件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相比的区别在于(ABD )A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B市场出清的条件不再成立C消费均衡的条件不再是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D 要满足贸易平衡条件6、国际均衡价格是由(CD )决定的A国民需求曲线B国民供给曲线C过剩需求曲线D过剩供给曲线7、国际贸易利益可以分解为(AB )两部分A来自交换的利益B来自专业化的利益C来自生产过剩的利益D来自消费过剩的利益8、国际贸易可能是由于(ABCD )原因而发生A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不同B两国消费者偏好不同C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D两国相对要素禀赋不同三、判断题1、生产可能性曲线外凸说明每多生产1单位横轴所代表的产品机会成本是递减的(F )2、相对价格P X/P Y表示用1单位商品X能换回商品Y的数量(T )3、当两种商品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时,其相对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F )4、国际贸易是建立在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T )5、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消费点是由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决定的(F )6、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处向高处移动,表明国家整体福利水平提高(T )7、如果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就一定不会发生国家贸易(F )8、生产技术差异是国家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T )9、如果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完全相同,则两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相同的(T )10、如果两国供给条件完全一样,只有需求方面的差异不会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F )四、名词解释1、相对价格2、生产可能性边界3、机会成本4、国际均衡价格5、贸易条件五、问答题1、结合图形分析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2、结合图形分析一国在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3、试分析一国在封闭与开放情况下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何差异?4、结合图形分析如何衡量贸易利益5、结合图形分析贸易利益的分解6、简答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C5.C6.A7.C8.D9.B 10.D11.B 12.A 13.C 14.B 15.D二、多项选择题1.BCD2.BCD3.ABC4.ABD5.ABD6.CD7.AB8.ABCD三、判断题1.⨯2.√3. ⨯4.√5. ⨯6.√7. ⨯8.√9.√10. ⨯四、名词解释1、相对价格表示用一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国际经济学习题
1、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
2、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
四、论述
1、结合恩格尔定律,谈谈你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2、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第六章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2、答:假设机会成本不变,则在李嘉图模型中分工是完全的,即两个国家均实现了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因为机会成本不变,贸易收益总是大于机会成本,所以分工会持续下去,直到实现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如果机会成本递增,分工可能是不完全的,因为当机会成本增加到与贸易收益相等时,贸易利得消失使出口品生产不会再增加,因而分工可能是不完全的。
三、划图说明
1、答:下图为一国某进口品(或进口竞争品)的国内供求状况:
PO——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PW——世界市场价格
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如下表所示:
进口前
进口后
变化量
消费者
面积1
面积(1+2+4+5)
增加面积(2+4+5)
生产者
面积(2+3)
面积3
减少面积2
总福利
面积(1+2+3)
面积(1+2+3+4+5)
3、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须放弃生产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或数量。
4、贸易条件衡量一单位出口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品,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
5、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拥有状况。
国经案例集
国际经济法案例集精品课建设课题组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法律制度1.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的问题案情2003年11月25日,英国A公司向新加坡B有限公司发出如下要约:某品牌彩色电视机2000台,每台伦敦船上交货价(FOB)4000美元,即期装运,要约的有效期截止到12月30日。
A公司发出要约后,又收到了巴黎某公司购买该种型号电视机的要约,报价高于A公司发给新加坡B有限公司的要约价格。
由于当时新加坡B有限公司尚未对该要约作出承诺,故而A公司于12月15日向新加坡B公司发出撤销11月25日要约的通知,而后与巴黎方面的公司签约。
但是,12月22日,A公司收到了新加坡B有限公司的承诺,同意英国A公司的要约条件,并随之向A公司开出了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要求A公司履行合同。
后因A公司末履约,新加坡B公司诉诸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庭,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
A公司的律师辩称,该公司于2003年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已于12月15日被该公司撤销,该要约已失去效力,因而B公司12月22目的承诺没有效力,购销合同没有成立。
问题:1.A公司的辩称是否成立,A公司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能否被撤销。
2.A公司与B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买卖合同。
答案要点:本案中A公司的要约注明了有效期是2003年12月30日,故而是不可撤销的。
B公司的承诺于有效期内到达,所以合同视为成立。
解析: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5条的规定,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以撤回,要撤回要约的通知于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前,要约人将其取消。
根据该《公约》第16条的规定,要约是可以撤销的,但撤销通知须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送达受要约人。
但这项规定有一定限制,根据该《公约》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一旦生效,即不得撤销:第一,在要约申已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它的不可撤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rming up▪origin of economy▪The word economy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A household faces many decisions. It must decide which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do which tasks and what each member gets in return.▪Like a household, a society faces many decisions.▪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Making decisions requires trading off one goal against another.One of the tradeoffs society faces is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Acknowledging life’s tradeoffs is important because people are likely to make good decisions only if they understand the options that they have available.Because people face tradeoffs, making decisions requires compar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In many cases, however, the cost of someaction is not as obvious as it might first appear.▪PRINCIPLE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In many situations, people make the best decisions by thinking at the margin.▪A rational decision maker takes an action if and only if the marginal benefit of the action exceeds the marginal cost.▪EX:How many years to stay in school.▪PRINCIPLE #4: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Price incentives▪Public policy incentives▪Law incentives▪Moral incentives▪Countries as well as families benefit from the ability to trade with one another.Trade allows countries to specialize in what they do best and to enjoy a greater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PRINCIPLE #6: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the success of market economies is puzzling.▪in a market economy, no one is looking out for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society as a whole. Free markets contain many buyers and sellers of numerous goods and services, and all of them are interested primarily in their own well-being.▪In his 1776 book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economist Adam Smith made the most famous observation in all of economics: Households and firms interacting in markets act as if they are guided by an “invisible hand”that leads them to desirable market outcomes.▪PRINCIPLE #7: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IMPROVE MARKET OUTCOMESThere are two broad reasons for a government to intervene in the economy: to promote efficiency and to promote equity.That is most policies aim either to enlarge the economic pie or to change how the pie is divided.▪Market Failure1、Externality2、Market power▪PRINCIPLE #8:A COUNTRY’S STANDARD OF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Almost all variation in living standards is attributable to differences in countries’productivity—that is, the amou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r’s time.▪PRINCIPLE #9:PRICES RISE WHEN THE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PRINCIPLE #10: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 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Main tool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consumer’s preferences and 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general equilibrium▪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 pos 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 avail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The consumer’s preferences▪The consumer’s preferences allow him to choose among different bundles of Pepsi and pizza. If you offer the consumer two different bundles, he chooses the bundle that best suits his tastes. If the two bundles suit his tastes equally well, we say that the consumer is in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bundles.▪indifference curvea curve that shows consumption bundles that give the consumer the same level of satisfaction▪indifference curve▪FOUR PROPERTIES OF INDIFFERENCE CURVESProperty 1: Higher indifference curves are preferred to lower ones.Property 2: Indifference curves are downward sloping.Property 3: Indifference curves do not cross.Property 4: Indifference curves are bowed inward.▪The use of 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Equilibrium Theory▪Body of analysis examining the balance of interrelated variables of an economy and their tendency to resist change.▪Partial Equilibrium▪Developed by French economist Antoine Augustin Cournot(1801-1877) and English political economist Alfred Marshall(1892-1924), partial equilibrium theory examines the conditions of equilibrium in an individual market or in part of a national economy.▪Partial equilibrium theory usually looks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economic variables, assuming other variables are constant in value.▪General Equilibrium▪First developed by French-born economist Leon Walras(1834-1910),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studies simultaneous equilibrium in a group of related markets.▪封闭经济下的一般均衡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决定一般均衡条件有三个:1、生产均衡;MRT=p x/p y2、消费均衡;MRS=p x/p y3、市场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