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分析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究-教育文档
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究一、深化“改革”认识(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要求教育评价体系必须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素质评价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和能力发展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要通过改革学生评价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打破“单一”唯分论的评价格局,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特殊地理区位的实际需要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较为复杂,学校留守儿童比例相当大,优秀学生与骨干教师外流现象突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有力的突破口。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二、实现“改革”探索开县东华初级中学从2010年9月起,开始了“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扎实真干的步履。
(一)开发载体1.学科课程的能力素养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县东华初级中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运动改变人生》《艺术成就梦想》《科技改变生活》等十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作为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学校通过实施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导一练,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2.常规管理的自律素养构建以政教处为核心、职能部门为依托、学生干部为主体、师生全员参与的常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科学制订《文明礼仪考核评定细则》,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
通过制度调控和督导管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常规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人人享受管理的成果,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继续发扬,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常规管理文化。
3.爱国教育的思想素养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办专题讲座,开展师生演讲、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选定60首革命歌曲为学生必唱歌曲,每个期末对学生进行抽测考核;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宣誓、国文经典诵读、讲先辈革命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研究1. 介绍乡村振兴背景及农村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它不仅关乎农民子女的教育权益,也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 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农村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落后。
其次,由于乡村学校规模小、生源稀缺,学校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再次,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突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他们缺乏公平享受良好教育资源的机会。
3. 探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多年来,农村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穷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可以改善教育资源匮乏以及教育质量落后的问题,进而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4. 探索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途径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学校工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教育硬件条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农村学生的教育资源覆盖面等途径,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5. 推动农村学校一体化发展目前农村学校规模小、生源稀缺是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可以通过推动农村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
这包括农村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合并,形成规模效应;补充建设农村学校寄宿制,解决农村学生的上学问题等。
6. 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农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7.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培养优秀的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
农村中小学教育调研报告6篇
农村中小学教育调研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农村中小学教育调研报告6篇调研报告是深入调查研究后的结晶,它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与有价值的见解,应该全方位地展示研究的成果,关于调研报告,我们一定要遵循领导的要求,拟定出可以执行的调研计划,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调研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共同体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共同体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教学共同体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合作学习则是教学共同体中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因此,在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目前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情况,包括其存在的问题及优点。
2.研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影响。
3.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如何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4.提出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建议和对策,以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探究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2.实证研究法:选取某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前后的学生学习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3.访谈法:通过采访农村初中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四、预期结果预计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并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村初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农村初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发表时间:2014-03-26T10:06:03.8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作者:赵天奎[导读] 作为改革内容之一的校本课程,是一个迥异于以往课程设置的全新课程,它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研究成果◆赵天奎甘肃省和政县第五中学731200摘要:教育的目标是为属于某种文化的人进行该文化的传承和更新,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教育儿童成为有个人身份的成人,二是向后代传递知识和技能,并让后代为适应他们所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现实的要求做准备。
这两个目标是适应现实及个人和群体生存的基础,为实现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
关键词:学校课程地方人才作为改革内容之一的校本课程,是一个迥异于以往课程设置的全新课程,它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研究成果,有利于学校积极主动地根据地方情况,设置一些适合地方需要的、具地方特色的课程,对发掘地方特色特别是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培养地方型人才,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
笔者所在的和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改变贫困现状,在“教育立县”战略引领下,父老乡亲们,苦供子女。
在年复一年的选拔、进学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勒紧裤带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然后又年复一年地送走人才,留下被进学的独木桥挡在门内的大批准人才来从事自己的家乡建设。
这些留下来的人才们,在学校接受的部分知识不适应家乡建设实际需要,要想有所发展,还必须重新拜师学艺,另寻出路。
导致了一个怪圈:用地方的钱,为外地培养人才,而且还要乐此不疲地培养,竭尽全力的培养,愈培养愈穷,愈穷愈培养,愈培养愈没人才,愈没人才愈穷,长此以往,都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而不能自拔,苦苦挣扎而不能自醒。
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当然是要为国家培养人才,向国家输送人才,但同时也要为社会培养人才。
什么是社会?我们所能触及的社会,就是周围,就是家乡。
国家建设需要供国家选拔的专门人才、高级人才。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我课题组从202x年1月开始,进行了《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的论证、申请、立项,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通过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采用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多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也使一大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他习惯,校风校貌焕然一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有过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生为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的模式。
学习习惯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均与学习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常规、方法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所以大凡有远见的老师、家长,无不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
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坚持经常,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课题结题报告
沧州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培养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黄宝龙申报单位:吴桥县马奇学区马奇中学结题时间:2011年5月课题名称: 培养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主持人:黄宝龙课题参研人员:蔡胜学、王国英、陈龙、郭克胜、丁文龙、王晓艳、闫金水、王志霞、杨凤爽、郑亚娟、焦秋雯摘要;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以我校为代表的农村中学,尽管农村初中教育工作者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摸索,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然而,近年生源质量不高,升学压力很大,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
这与当今教育大环境极不适宜。
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养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是很有实在意义的一件事,但这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学情的需要。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兴校为关键,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让科研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从事科研,相互促进。
研究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法、调查法、统计法。
研究内容为:1.从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层次出发,探索农村初等中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模式。
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2.构建导-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教学特点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3、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原则:主体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4、成功性原则《培养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沧州市吴桥县马奇学区马奇中学黄宝龙我校课题——《培养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是2009年经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的市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属于基础教育类。
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
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摘要: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初中,学生人数急剧下降,课程数量下降,学生的质量差,老师年龄较大,平均年龄较大48岁,随后是超越和弱化学校管理。
现实。
面对现状,我们应该要做什么?如何开展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给当地人民谋福利,并创造一个让人民信任并且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现状;对策一、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各行各业都在变化。
从过去的普遍识字教育到如今的义务教育,教育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且与每个家庭密切相关。
从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人们现在正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为每个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并且逐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特别是作为农村地区初中的教育者,我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二、农村大部分地区初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初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源的质量很差。
随着城市化的进步,农村大部分区初中的优秀学生被城市学校招募。
特别是对具有优秀成绩的学生,城市学校尝试各种手段使其在小学中就注册了学生,或者在中途接纳一些中学的优秀学生。
这加剧了农村中学的入学率的急剧下降,并且使得教学水准很难提高。
1.硬件设施旧。
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普遍较早建立,历史较为悠久。
所以许多学校建筑和设施已经过时,迫切需要翻新,许多农村中学的体育场馆也根本达不到现代化教育的标准。
然而学校的资金也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而减少,所以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
学校本身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已成为关注的盲点。
三、农村大部分地区初中教师的问题1.从教师的年龄结构分析:第一,农村大部分初中教师普遍具有较老的年龄结构,平均年龄超过48岁。
健康状况不佳导致工作能力不足;其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认识并不够强,而且难以创新,严重限制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范文集合7篇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范文集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范文集合7篇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本店铺的关于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为打造一流优质农村初中而努力-----
为打造一流优质农村初中而努力-----晋中市标准化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张庆中学指导工作。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校园占地面积45016平方米,建筑面积17897平方米,八轨建制,26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96名,在校学生1401人,食宿师生1152人。
学校本着创建“高质量、现代化、特色明”的一流名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的办学理念,在“管理精细化、教师专业化、教学有效化、学习自主化”上大做文章:三级课程的系统实施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教学环节的科学管理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六大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营造了一流的教育环境;“八大习惯”养成教育造就了文明时尚的礼仪之校;“三步五环节”导学模式的推广打造了有效快乐课堂。
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校真正成为了师生“发展的空间,成长的天地”。
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了“八大任务创建”活动,活动中我们把标准配套和内涵发展有机结合,挖掘潜力,抓住特色,扎实推进。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今年6月28日,我校承担了山西省义务教育均衡现场会的部分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使得我校成为晋中市农村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相继有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督导组、教育部基教司、教育部法规处、省教育厅、江苏省、安徽省、新疆自治区、晋城市的领导来我校进行工作调研,7月4日,晋中市中小学校长500余人来我校参观学习。
针对本次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工作,我校对照《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准备,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重视教育设施设备建设,提升教育装备水平我校是2009年政府投资3300万元新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新校落成后,原怀仁、永康两所初中撤并,张庆乡初中阶段的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完成。
《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与结题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与结题工作报告《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与结题工作报告《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一、课题的基本情况1.课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田万海先生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认真完成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必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与科学评价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作业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的过度关注,使初中教育教学过程过早功利化,教育过程隐藏了许多危机,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征象严重。
历久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倡导为学生“减负”,但老师们又怕学生做得太少,考试考不过别人,考不好而受上级领导的批评,所以一直以来“减负”只是口号,真正落到实处的少则又少,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不挨批评,为了对家长有所交待,很多半学教师都不能不依赖现成的试卷和各种各样的指点材料中机器重复的试题来巩固学生的研究,学生成了复制的。
根本不斟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承受本领,师生共同浸泡在题海中难以自拔,导致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严重的已经1危害了师生健康。
(2)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
作业模式单一,内容一致,无层次性,让所有学生做相同的作业,这些局限于书本,拘泥于算练的作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研究意愿和个体的需要,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作业量和作业内容的设计带有随意性,即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
(3)作业评判缺乏科学性。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核心素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这些素养是现代民主社会中,为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也为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
2014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针对课改的关键领域、主要环节和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意见》明确提出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审视当前我区中小学目前教育的现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素质教育并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在学生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发展上,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睡眠严重不足,身体发展受到损害;在学生的精神层面发展上,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突出。
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过度的知识教学直接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受阻。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农村中小学:农村即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亦称乡村。
“农村中小学”是指办学所在地地处农村,招生生源来自农村的中小学。
2.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3.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是紧密结合农村教育环境特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有机整合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开发发展性课程,构建一种跨学科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框架和目标并着力培养的应用研究。
农村初中住校生教育管理课题报告论文
农村初中住校生的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布局逐步趋向规模化、合理化,越来越多的乡村级学校被撤并,学校住校生不断增加。
住校生一个星期有五天住在学校里,离开家的孩子,如何使他们感受学校既是学园又是乐园,更是家园,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该而且必须思考研究的一个问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培训全面发展人的工作中,一般地说,没有一项是次要的,这里的一切都是重要的,如果有任何一点被忽视或者是做的不正确,就会使全面发展这一完整的统一体的和谐的基础遭到破坏。
”因而加强对住校生工作的研究,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校地处汉台区北郊,褒河之畔。
毗邻留坝、勉县,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镇。
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初级中学,共有学生九百多名学生,学区辖十个行政村,学区内学生五百多人,还有四百多名学生来自留坝、勉县、南郑和汉台其他学区,住校生人数多、生源广,家庭情况复杂。
住校生管理工作繁重、管理难度大。
加之长期以来没有一整套住校生管理的有效机制、途径和经验方法,所以严重的制约着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和研究住校生的教育管理有效途径就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培养住校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家庭、学校为背景,从学习、生活习惯入手,研究探索出一条农村住校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来。
具体研究目标:1、调查研究住校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住校生管理制度的探索与研究。
3、研究探讨住校生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
4、培养住校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住校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指导。
6、研究探索农村住校生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实验的假设及理论依据(一)课题实验的假设本课题力图通过对农村住校生家庭背景的调查,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掌握农村住校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培养,使之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达到教育和有效管理的目的,从而形成一整套住校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和自主管理的模式。
课题前期研究的调研报告
课题前期研究的调研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
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
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
(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
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
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
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乡村教育学生发展
乡村教育学生发展乡村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乡村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发展的状况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学环境和学生成长等方面论述乡村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资源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而言要匮乏一些。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然而,这种差距并不能完全决定学生在乡村教育下的发展。
事实上,乡村教育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也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乡村教育相对较小的班级规模能够使教师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可以更容易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
同时,乡村教师的本土化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
其次,乡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有所不同,乡村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培养出更全面的素质。
二、教学环境乡村教育的教学环境相对简陋,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乡村教育所特有的优势也使得学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首先,乡村教育的环境相对宽松和自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比于城市的竞争压力,乡村学生更容易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潜能。
其次,乡村教育的亲情和乡土感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乡村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关爱下成长,更容易形成对乡土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术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学生成长乡村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自信心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全面发展等方面。
首先,乡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乡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学生在其中可以更多地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纲要
课题研究纲要一、课题的提出(一)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学习现状(二)对农村地区高中学生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二、对农村中学发展性学习的认识与构想(一)研究目标(二)概念的理解与思考(三)研究过程三、发展性学习的实践操作(一)操作要求(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与组织(四)倡导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四、构建促进发展性学习的保障机制(一)教学管理保障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发展(三)促进学生精神自主健康发展(四)评价促进发展五、研究成效(一)发展性学习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二)发展性学习能有效的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农村高中学生发展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浙江省临安中学〖内容摘要〗从全省的范围看,农村高中学生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关注农村学生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学生的教育呈现出了新的局面,无论教育的外部环境,还是教育本身都面临很大的冲突,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探求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与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是本课题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学校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学生能自我选择,自主发展。
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决策上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改革教学模式。
学校管理也提供保障机制,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为学生发展提高良好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了适应本地区特点的教育教学经验,也获得了实际的教育成效,学生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机遇与条件。
同时,教师教育的能力得到提高,得到了专业化的发展,整个学校的发展得到提升,达到了课题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自主发展一、课题的提出临安位于浙江的西部,属于山区县。
临安地区的高中招生政策与其他地方比较有较大的不同。
作为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限定在临安锦城镇及周边乡镇范围,学生来源较为狭窄,而且城镇与周围乡镇中学的学生各占一半比例。
可以说临安中学外部生源环境很不乐观,在与其他地区一级重点中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极大的社会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作者:————————————————————————————————日期:课题编号:《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唐河县古城乡一初中课题组2014年12月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三台六步教学法”模式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策略,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既尊重学生个性,又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能力可持续发展应对策略“三台六步教学法”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对当代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教育新的挑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科研的目的是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道理人人都懂,但在中考指挥棒下,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学几乎是应对分数的教学: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方法,让学生陷入题海,死记硬背。
大多数老师明明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没有作用,但急功近利,忽视对孩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分数至上的教学,后果不堪设想:学校教育竟然让孩子不会思考、不会探索探索、不会求知、不再发展。
这些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近年来,一些专家及致力于教研教改的教师们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学到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对于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现在的需要,又不对其将来发展构成危害且对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发展,它是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及和谐发展的基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基于如此,我们课题组决定运用“三台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保底,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铺路。
我们力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让学生喜欢发现,喜欢创造,喜欢倾听,喜欢质疑,喜欢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优势”。
二、概念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出的概念,它是指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相互协调,做到现时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又为后代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人类反思过去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而提出来的。
运用到教学上来,我们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发展时,也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提倡学生勤学苦学,更要让他们乐学善学。
让他们学会学习,更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索,学会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从而成为一个自得的人。
所谓“自得”的人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
叶老早就为我们设计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自决”——规划人生的决策判断能力;“自辨”——道德是非判断能力;“自奋”——心理承受、意志磨炼能力;“自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总结叶老的话,结合新课标,我们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其核心特征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
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为依据提出的人才培养素质结构是由德力要素(学生做人的能力)、智力要素(既包含文化基础知识也包括学习能力)体力要素、审美要素、劳动品质要素、实践能力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心理要素、非智力要素、个性发展要素所构成。
全面和谐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充分地发展。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是前提和基础;二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保障和核心;三是学会可持续发展的应用与创新,这是目标和归宿。
在全面实施新课标,推进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初中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就是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的是以不损害中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满足中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为目标、以为中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基础和锻造潜质为宗旨的一种学习能力提升。
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特征在于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使学习主体的自主内化知识能力、迁移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实现学生静态的现实学习能力向动态生长的未来学习能力的超越。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探索教育自身客观规律,调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尊重个性与新课标相一致的教育理念该是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
以同一标准、同一目标、同一理想去要求学生,只会压抑学生的个性。
试想同一模子、同一样式塑造出的学生该是与缤纷多彩的社会多么的不协调。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学根雕家,根据根的特点,经过加工,使其特点更加突出,以至成为精品。
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在学习生活和职业上的最合适位置,让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学习生活的乐趣。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独树一帜的主张、新奇大胆的创意和标新立异的思想。
尊重他们的天然禀赋及特点,给他们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认同、接纳、宽容、赏识,才能让学生感到和谐、幸福、愉快,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他们在各自喜欢的领域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个人获得发展,让每个人成为最优秀的自我,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培养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学生。
(二)、注重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因此,在贯彻新课标、处理新教材时。
我们要教会学生从接受知识向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转换。
努力让学生在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引导他们去了解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
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不是把已有的经验性知识被动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体现发展应该纵向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发展,杜绝定势、定向、定位、定性思维。
相信每个学生今天会比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
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能千篇一律,无视学生的实际需求,无视学生的变化发展。
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结合;单向与多向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纵比与横比结合。
我们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教育教学中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过程、效果,并及时调控、调整、调适,从而使学习达到最优化。
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闪光点,激发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让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希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实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并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开发非智力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需要智力因素参与,也需要非智因素参与。
我们在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
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性格、信念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像丰富,激发灵感,提高效率。
坚强的意志更是艰辛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必备的品质。
至于说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崇高的品质、坚定的信念等都是个人事业成功,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的重要心理保障。
事实上,有了这些或这些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开发,一个人即使知识才能欠缺些。
也会努力奋斗、钻研、学习、创造,并取得成功,而且会终生受益。
陕西省农村妇女申玉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连续7年在荒地上种上了1.7万亩树,为治理荒漠。
做出了很大成绩,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拉奥博士奖”。
靠的就是执着不屈的品质。
因此,在实施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今天,我们尤其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它和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一)、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教学,不同的人在学校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差异性发展。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满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的教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
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表现和确立,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让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发展。
(四)、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