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是 如何“闯”出一条新路的?

合集下载

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

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

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摘要:2010,中国已踏入改革开放的第32个年头。

深圳,一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已从无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模式"深圳速度"……特区挥舞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成功的深圳,必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2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深圳改革开放进程成就一、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改革开放局部推进与初创奠基时期(1978-1985)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79年2月,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的报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内“建成对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

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

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与经济转型时期(1986-1992)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特区的经济从内向转向外向,现在还是刚起步,所以能出口的好的产品还不多。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经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启了一场全球关注的经济实验。

在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化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及其相关经验。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1. 初创时期:政策优势成立之初,深圳经济特区是由政策优势来推动建设的。

深圳被赋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进出口优惠、资金优惠、土地优惠等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深圳。

同时,深圳也实现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开放。

这些优势政策被称为“深圳速度”的核心。

2. 发展阶段:逆势而上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而来,国内外有大量企业进入深圳,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同时,深圳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深圳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已成为全国迅速发展的城市之一,并成为国内外的投资热点和人才聚集地。

3. 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圳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深圳实现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改善、社会事业提高等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分析1. 创新思维:走在前沿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来自于其独特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其在过去四十年中一直处于国际和国内的领先地位。

像深圳科技园区、华为公司、大疆等知名企业都是基于深圳的创新思维而发展壮大的。

深圳的创新思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市场化导向。

深圳经济特区对市场经济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其政策中强调市场化导向。

这种市场化导向可以激发社会活力,让市场的需求决定资源配置,促进创新。

其次是人才优先。

深圳经济特区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保障了人才的发展和需求。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时期,通过各种培训、奖励政策为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 周年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 周年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二一年第一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以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开启社会转型的中国道路的充分肯定,也是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战略指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主要有四点重要的经验与启示。

一、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一)探索既符合市场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实现了由一个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着独特的历史作用:区别于其他亚洲国家,我国是在计划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基础上,引入市场经济并向世界开放的。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通过引进三资企业来引进“管理经验”,为内地经济提供示范。

随着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经济特区逐渐被认为是社会制度变迁和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①深圳在自身经济体制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带动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深圳要在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发展经验与启示孙久文 张 翱摘 要: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变革的一个时代缩影,造就了充满活力和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特区。

新时代赋予了深圳由经济特区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转变的历史使命,总结深圳经济特区40年以来的发展经验,有利于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新时代的深圳正在以敢闯敢试、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启示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经典案例,是全球最快速和最成功的特区之一。

在4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边境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透露出的启示包括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开放政策的灵活性、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和创新的关键地位。

1.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信心深圳建立了国内最早和最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充当了有效监管者的角色。

深圳市一直领导中国政府的体制改革,推动市场改革进程。

政府引导企业家进入市场,并确保企业在竞争市场中自由发展。

不仅如此,深圳政府也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推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创业环境的良好政策,在资本、贸易和人才流动方面提供了便利,使深圳成为中国最具投资和商业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2.开放政策的灵活性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灵活的开放政策,通过扩大国内市场和外向开放,不断拓展内外资企业,逐步建立了世界级的产业体系。

深圳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推进多元化经济发展,特别是利用香港的独特地位,开放到海外市场,使深圳成为多种市场和技术的交汇之地。

深圳不断推动自由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成为中国经济成功的典范。

3.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深圳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是中国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中国企业在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索和在新的市场内尝试,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深圳市培育出了众多优秀企业家如马化腾、雷军、许家印等,以创造新技术和开发新市场为主导力量,引领中国经济崛起。

这些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其他城市和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很好的案例依据。

4.科技和创新的关键地位深圳经济特区也彰显出技术和创新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

作为中国最早发起和最全面展开市场经济实践和改革的城市之一,深圳自交通、信息、能源、医药等方面强调技术创新和发展。

此外,深圳的创新不仅是微观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改进,还包括一系列的制度、模式和组织构架。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典范,其特区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利用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不断创新,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一、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前生今世1980年12月,中国深圳设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以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政策、市场和行政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大幅度吸引了国外投资,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典范。

20世纪末,深圳特区逐步转型为具有自主策略的现代化城市。

2005年,深圳成功加入高级版主义城市的行列,实现了从制造业城市向中高产业的战略变化。

二、特区经济发展的优越性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自主和市场化深圳经济特区以贸易和投资为主,采取“开放、联动、发展”的开发战略,并制定了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

深圳根据自身经济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

2.粤港澳合作香港和澳门与广东省以及深圳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形成了港口和物流的中心,为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资源。

3.产业升级转型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不仅仅依靠于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生产,而是聚焦于高科技、智能制造和现代化服务业方面的升级转型。

深圳不断强化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三、推动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1.促进科技创新深圳特区采用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服务优良,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路径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具有全球业务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在西部的经济中心。

2.优化资源配置深圳特区加强对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援,加大优质教育和高端研究机构的规划建设,增加海外人才引进,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3.改善市场环境深圳特区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增强市场活力,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各种方便和支持。

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经验

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经验

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众多城市中,深圳的特别经济区模式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着重探讨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经验。

一、深圳特区模式的概述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早的特别经济区之一。

深圳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一个小渔村,在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成为中国多元化的经济中心。

特区政策的实施,改变了深圳的面貌,使其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超级城市。

深圳特区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放开了对外开放深圳特区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外开放的政策。

自特区成立以来,深圳逐渐打破了国际贸易壁垒,吸引了大量外商。

通过降低关税,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允许民营企业等多个举措,扩大了经济的辐射面,促进了国内外的交流。

深圳通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和合作伙伴,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发展。

2、以创新为驱动深圳以创新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深圳市充分发挥自身科研院所、人才优势,致力于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深圳积极营造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为中心的氛围,通过创新性的高科技研发,深圳的产业结构逐渐实现了升级。

随着深圳的科技实力越来越强,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而形成了一个高科技、高素质的产业环境。

3、以产业升级为重点深圳以产业升级为主要重点,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政府鼓励新的产业发展,如智能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

深圳还通过金融金融市场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增强自身产业的竞争力。

二、深圳特区模式的成功之处深圳特区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倡导自我负责和自我管理,从而带动了更广阔的市场活力。

深圳特区政府采取了开放性市场经济政策,允许外商在特区内注册、投资,同时社会、国家和企业也对特区内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商业贸易等方面比较自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

1、加速了营商环境建设深圳特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致力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深圳崛起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崛起的经验与启示
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的法宝。 思想解放的本质:,就是要突破思想障碍,树立 一个新的判断是非的标准。这也是历史上每一次 思想解放的共同点。
第一次思想解放
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1977-1978, 树立了实践标准: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决要
5. 深圳成功的主要因素
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的政策 解放思想是用足、用好和用活政策的关键 市场造就繁荣 开放导致进步 政府促进发展 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 移民多元的独特文化魅力 经济特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解放思想的几个问题
1.改革开放30年三次思想大解放
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首先来自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思
—— 江泽民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 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 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 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 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2010)
展。 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政府维护公平;市场追求效率。
7. 进一步发展策略
四个提高:
提高知识水平(加快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 提高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资讯化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放得开,管得好)。 提高政策水平。邓小平:一个地区工作好不好靠政策,
政策对头,工作就好做,政策不对头,工作就做不好。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与经济转型(1985-1992)
1988年,“蛇口风波”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重要讲话 1992年,“股票风波” 1987年,GDP突破50亿元 1989年,GDP突破100亿元 1987年,出口大于进口,扭转贸易逆差 1988年,出口总额居大陆大中城市第二 1992年开始,出口总额居大陆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战略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战略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成为一座享有全球声誉的创新型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以其创新能力、开放度和活力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在未来深圳经济特区必须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服务能力,营造优质生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先行部队,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高速增长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代表之一。

深圳市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务实的改革举措,将深圳打造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创新型城市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圳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的变革和转型,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并以其开放的经济政策、灵活的市场机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二、深圳经济特区的优势深圳经济特区拥有独特的自由贸易区、自由港以及高度开放经济环境,孕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形成了以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深圳还积极探索新型城市运营模式,推动了城市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方式,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联动构建创新生态圈。

三、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1. 加快产业升级深圳长期以来以电子信息、高科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未来深圳经济特区应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攻关和布局,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产业的升级,加强文化、创意和体育产业发展。

要建立一批高标准的产业园区,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2. 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深圳市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是促进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

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治理机制变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城市空间,鼓励分享经济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推进城乡融合和城市形态创新,打造健康、文化、生态文明的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历程与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历程与启示

也严 重不足 ,极大地 影响 了特 区 的建 设。深圳市政府
于 18年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提 出 “ 92 以调为主,调放结 合 ,分步理顺价格体系与价格体制”的物价改革方针, N18年 ,除粮油 肉等九种商品外 ,其它商品价格基本 94 放开。第三 ,实行工资制度改革 。以端掉 “ 铁饭碗 ”为 突破 口,从企业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工资制度改
改 革开 放前 ,深 圳经 济 特 区 的前 身 宝 安县 。 由 于长期实施 “ 治边 防”政 策和贯彻 “ 政 以阶 级斗争为
纲”,造成经济落后 ,人 民生活贫困,与一河之隔的繁
荣 香 港 形 成 鲜 明对 比 , 以致 成 为 逃 港 最 严 决定打开 国门时,果断选择毗邻香港 的深圳
经济特 区充分 发挥 了 “ 试验场 ”、 “ 口”、 “ 头 窗 排
兵 ”和 “ 范区 ”的作 用 ,在建 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 示
深圳经济特 区一建立 ,就开展 了大规模 的城 市基
础设施建 设,实行对 外开放 ,因此 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
体制 的进程 中 “ 出一条 血路 ”,其 经济 总量 以年均 杀 2.% 5 8 的速度跃居全 国大 中城市前列 ,从昔 日一个边 陲
口,首先在工资制度 、基建体制 、价格 体制 、劳动用工 制度 、干部人事制度 、计划 管理体制 以及政府机构等方 面进行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上述多项 改革 以单项改 革 为突破 口,逐渐形成配套 改革,从而扫除 了特 区建设
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2 1年5 00 月,国务院批复 同意深圳经济特区范 围扩展到全 市,深 圳开始迈入大特区时代 。此时回顾总结深圳经济特 区3 0
2 0 唐向 1 0・ 1 《 》1

深圳发展历程概括

深圳发展历程概括

深圳发展历程概括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城市,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历程。

从一个小渔村,到今天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深圳的发展故事令人感慨万分。

深圳的发展历程始于1980年代初,当时中国刚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深圳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经济特区,并放宽了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的限制。

这一决策为深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特区政策的推动下,深圳开始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进入。

一大批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深圳,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投资深圳,加速了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城市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从几万人到几百万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984年,中国政府决定在深圳建立证券交易所,这标志着深圳开始吸引金融机构进驻。

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深圳成为了中国金融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深圳的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圳的城市建设不断加快。

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桥梁、地铁等交通设施日益完备。

同时,大量的商业中心、写字楼、住宅小区相继建成,使得深圳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城市。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深圳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

这些企业和机构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增长。

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硅谷,拥有世界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近年来,深圳开始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创新产业。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

通过科技创新的驱动,深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更加健康可持续。

总的来说,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深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经济环境,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开放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深圳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深圳的发展历程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深圳改革开放的小故事

深圳改革开放的小故事

深圳改革开放的小故事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小故事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变革。

故事一:深圳从小渔村到经济特区深圳改革开放前是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当时的深圳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稀少。

然而,1979年中国决定设立经济特区,深圳被选为其中之一。

这个决定改变了深圳的命运。

一位经济学家告诉深圳的领导人,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发展特区经济。

深圳的领导人决定大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和科技,打破传统行政体制,推行市场经济。

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圳开始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区。

如今,深圳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最创新的城市之一。

故事二:深圳制造深圳改革开放后,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公司进驻。

经济特区政策的推行,吸引了众多的制造业公司前来投资。

深圳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

深圳迅速崛起为中国的制造中心之一。

华为、腾讯、海信、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纷纷在深圳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推动了深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深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故事三:深圳的创新力深圳改革开放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深圳带来了新的机遇。

深圳的年轻人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业,推动了一系列新的企业的涌现。

例如,在深圳创立的腾讯公司开发了微信等知名应用程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

深圳还成为了中国的创客城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创新企业和创业者。

深圳的创新力不断驱动着城市的发展,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作出了贡献。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果。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崛起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创新中心,这背后的经验和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借鉴。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发展历程——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发展历程——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发展历程——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方园摘要:深圳经济特区在2020年8月26日将迎来40周年纪念日。

在这40年的历史里程中,深圳经济特区也历经了几次变迁: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

名称的变化代表着其目的及功能定位的发展变化。

本文将详细分析深圳从经济特区到当前的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先行示范区深圳作为改革的先驱城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深圳这座城市也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及经济竞争愈加激烈,深圳经济特区也不断发展变化。

2019年8月,深圳的先行先试角色再一次被明确,深圳已不是之前的单一特区,而是特区、自贸区、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四区的叠加。

一、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创办的经济特区。

1976年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及经济发展的束缚越来越明显,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绝大部分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1为了规避大规模改革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时任改革开放初始时期创办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及突破口,在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后再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

深圳缘何会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呢?除了当时百废待兴的经济形势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当时的香港是国际经济活动中心,其经济发展也非常好,深圳与香港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这种毗邻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圳不仅能快速获得香港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还能够吸收香港市场经济的观念及文化。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跳出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单独给予了土地、税收等多方面的特殊政策,正式依靠这些特殊的政策优势及资源支持,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后来也逐渐被移植到其他地区2。

二、经济特区的升级: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自贸区的成立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主动出击融入世界并寻求全球化引领地位。

深圳特区工业发展的成功之道

深圳特区工业发展的成功之道
冲 刁尸

尸、 刁尸


圳 特 区 工 业 发 展 的 成 功 之 道
}


蓬勃发 展 的 穴 年 深圳特 区 的工业 以 连年 翻番 的迅 猛发 展势头 闻名

,
以 及 新兴工 业不 断兴 起的崭 新 面貌 而遭 迩
,
设置经 济特 区 之前 最 主要 的经 济部 门

,
深 圳仅是我 国 南方边 睡 的 一 个贫穷 落后 的地 区一 一宝安 县
1 9 8 3 年 3月
深 圳特 区 和 中央 各部
,
各省市 联 办 的

这 使 深 圳工 业 在 国 际 经 济 衰退 的 情 况 下

仍 能 保持较高 的 增 长势头
,

深 圳 特 区 开 始 出现 工 业 投 资高 涨 的 势头
,
经 过 几 年 的 努力
深 圳特 区 基 础设
深 圳市委 根
,
施 的 建设 已 初 见 成 效

,
深# l1 特 区 的工业 又乘 开放和 改革 的东风 迅速 起飞
,
,
深 圳特 区 的工 业 总产值 大幅 度持续增 长
,
,
1 9 8 3年 深 圳 市工 业 总 产 值
2 亿元
,
,
比 198 1 % 2 年增 长 1 0
1 9 8 4 年深 v 1 l
,
比 办特 区 前的 1 9 7 8 年增 长十一 倍
,

无论 国 营企 业
集 体企业 或是 合 资
,
独 资企 并可以
,
本身都 有权根 据市场 需求 情 况 安排 生 产计 划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新起点上再出发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新起点上再出发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新起点上再出发作者:耿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20年第11期以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为契机,中共中央决定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这为深圳规划了未来发展新的宏伟蓝图,也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建设史,是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奋斗历程,是日新月异、勇创奇迹的发展历程。

以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为契机,中共中央决定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并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这些举措为深圳规划了未来发展新的宏伟蓝图,也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铸就深圳发展奇迹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領导下,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创新为灵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从建立之时就担负着艰巨的改革任务。

40年来,深圳解放思想,创新探索,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深圳发展活力,首创的改革举措就达1000多项。

深圳以创新作为首要动力,积极探索一系列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提升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实力。

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实现产值2.6万亿人民币,增加值9200多亿,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1328亿元,占GDP 4.9%,居全国前列;国际专利申请量1.75万件,占全国1/3,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深圳还培育了华为、大疆、腾讯等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

改革创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使得深圳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1980—2019年,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20.7%的增长速度从2.7亿元增至2.7万亿元,跻身亚洲城市经济总量前五位。

而对外开放则为深圳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圳奋斗发展的经历

深圳奋斗发展的经历

深圳奋斗发展的经历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奋斗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详细叙述深圳的奋斗发展历程,展示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改革开放之初,深圳被选为经济特区,开始了其飞速发展的历程。

那时,深圳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但政府和企业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探索。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深圳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二、经济腾飞与产业升级深圳的经济腾飞离不开其独特的产业优势。

从最初的“三来一补”企业,到后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深圳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前沿。

通过引进外资、培育本土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措施,深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也注重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从最初的填海造地,到现在的绿色生态发展,深圳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四、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人才。

作为全国的创新高地,深圳吸引了大量的创新资源和人才。

政府和企业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深圳还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等,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五、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深圳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通过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资等举措,深圳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同时,深圳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六、总结与展望深圳的奋斗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未来,深圳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城市和国际大都市。

繁荣与传承深圳的崛起之路

繁荣与传承深圳的崛起之路

繁荣与传承深圳的崛起之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断崛起的实力,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迹。

深圳的繁荣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突飞猛进,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本文将从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深圳崛起之路上的繁荣与传承。

一、经济的崛起与传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的崛起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渔村,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然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深圳的改革开放之路迅速开展。

深圳经济的崛起离不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

特区政策的实施为深圳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通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深圳,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深圳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人才,深圳改变了以往的传统产业结构,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在经济的崛起过程中,深圳注重传承城市的优秀文化。

深圳不仅重视经济建设,也注重文化建设。

通过恢复和保护历史遗迹,培育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科技的崛起与传承深圳的崛起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推动。

作为中国创新的重要战略高地,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瞩目的焦点之一。

深圳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

这些新兴科技的应用使得深圳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深圳也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承和培养。

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引进海外优秀的科技人才,深圳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深圳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三、文化的崛起与传承深圳的文化崛起可以说是与城市崛起的过程相辅相成的。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深圳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资源的整合。

通过建设各类文化场馆和博物馆,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活动,深圳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交流与体验的平台。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总结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总结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总结引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79年,至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深圳经济特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中心。

本文将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1.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1979年,中国决定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开放化的方向迈进。

2. 初期发展阶段在建立初期,深圳经济特区以引进外资为主要发展目标,通过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此外,深圳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并鼓励居民创业。

3. 经济转型与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逐渐从低成本制造业转型为高科技、创新型产业的重要基地。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供支持,推动了深圳在电子、通信、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深圳还积极扶持服务业发展,如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

4. 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深圳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给深圳带来了劳动力和创新的源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5.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深圳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圳的成功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6.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虽然深圳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社会不平等等。

未来,深圳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案例之一。

深圳特区奇迹

深圳特区奇迹

深圳特区奇迹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之一,以其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和独特的经济模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深圳特区的奇迹,并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深圳特区的起源深圳特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在深圳这个边境城市建立一个特殊经济区。

深圳以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中国政府则希望通过在这个特区试验市场经济改革,吸引外资和技术。

二、深圳特区的经济腾飞深圳特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从最初的一个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特区以其卓越的经济成就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特区的经济主要以外贸和制造业为支柱,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

同时,深圳特区也积极引进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企业,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深圳特区的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开放政策。

政府鼓励外资的引进和技术的转移,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入驻。

与此同时,深圳还积极推行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深圳特区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深圳特区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推行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

特区不仅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和福利,还设立了人才公寓、解决户口问题等措施,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加入。

特区还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

五、深圳特区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圳特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特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城市规划和建筑团队进行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特区还加大了投资力度,建设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公园绿地和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六、深圳特区的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深圳特区重视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和营商环境。

特区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打造了一个公平诚信的商业环境。

同时,特区也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力度,保障了市民的生活安全和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经济特区是如何“闯”出一条新路的?
系别年级外语系08级班级英语2班学号124022008037 姓名齐冰2010年的深圳,注定与众不同。

不久前,莲花山,这座峰顶耸立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塑像的市政公园的东南角,一个以浮雕墙为主体的特区纪念公园落成。

墙后的30棵细叶榕蕴含着:至今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度过她的第30个生日。

有人还注意到三首以深圳原创歌曲名字而设的主题浮雕:《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

以时间为维度,它清晰地表达了深圳从昨天发展到今天、再从今天进步到未来的时代重要节点。

三十而立,生日礼赞!人们心底里自然升腾起对一座雄伟城市的敬礼:深圳“敢闯”,“敢闯”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5月正式成立。

它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它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30年前的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场,
开始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

30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不辱使命、敢为人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我们看到今天深圳的繁华,却不能忘记他所经历尽力的艰辛。

深圳能发展到今天的样子,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闯”出来的。

首先,人们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性质持否定态度,认为深圳是要搞资本主义。

作为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邓小平同志,果断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认为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

完全不要担心是不是资本主义。

其次,人们对搞特区,是否可行,是否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存在怀疑。

对于这个方面,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连我们伟大睿智的邓小平书记都不敢确定,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深圳当做一块试验田。

另外,还存在着一个大难题——资金问题。

虽然突破重重阻挠,确立了搞特区的基本方针,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中央财政,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拿去搞特区。

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在邓小平同志的坚决支持策划下,深圳特区通过搞承包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们甚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鼓舞人心的口号。

最终建成了,值得全国学习的典范——深圳经济特区。

特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
们,面对重要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敢做,敢闯。

不能瞻前顾后,裹足不前。

30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也是一个历史起点。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经济特区来说,先行先试仍然是必须肩负的使命。

今天的经济特区面临着重起步、新定位、再出发。

如何推动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解决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如何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问题……先行一步的经济特区,有责任也有能力先行破题,率先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自诞生之日起,经济特区就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行探路的特殊使命。

3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自身发展遇到多大困难,经济特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为全国其它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来,从单项改革突破到
综合配套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勇敢开启对外开放的“窗口”,率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大胆“走出去”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改革开放一次次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性巨变,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离不开改革开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30年来,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圳GDP年均增速达25.8%,从昔日的边陲小县崛起为现代化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最大说服力所在,也成为中国发展道路和成就的精彩缩影。

30年来,从引进外资企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再到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追求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到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的科学发展,一次次发展理念的革新和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推动着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展现着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

翻开深圳这本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书册,扉页上题写的最突出的记录,都是“敢闯”的思想、“敢闯”的观念——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试管婴儿”到“摸着石头过河”,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等等,无不闪烁着深邃而富有远见的时代思想光芒。

“敢闯”,催生发展的奇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一个奇迹。

2009年深圳GDP达到8201亿元人民币,居内地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达到13000多美元,居各城市首位。

奇迹是什么?歌德说,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

20多年前的一天,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深圳海边写下日记里的一句话:“我想得最多的是人们的思想必须赶上形势的发展。


是的,只有敢想,才能赶上。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面对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对科学发展热情不高,办法不多,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敢轻易放弃的状况,面对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动力有所衰减的挑战,深圳,这个多年的“排头兵”,应当有再塑一种精神的能动和实践:
——当年从旧体制到新体制,敢于“闯”过来的人都是英雄。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起点上,如何弘扬建立经济特区之初的那种闯劲、那种勇气,义无反顾,让深圳的发展再来一次新的蜕变?
——特区特在哪里?还有没有特的地方?这个“特”,是要干出来的,她是指向未来的先锋城市。

我们如何靠自己把她建成“新特区”,建成中国的一个城市高地?
——在正式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和四个“先行先试”改革方向后,如何在国家发展蓝图中、在具有重大全局意义的改革实验中定位自己?
这是一种勇敢者的气质,更是一种探索者的气质。

在别的城市,“敢闯”可能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而在深圳,“敢闯”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一种传统。

三十而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因为“敢闯”的气质,赢得了非凡的荣光与尊严。

站在下一个三十年的门槛,惟有“敢闯”,“想干、敢干、快干”的激情和心志才有坚实的落点。

总是“敢闯”的气质,集聚了理想。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规划,目前已制定海内外人才招聘的“孔雀计划”,目的是再一次引来“孔雀东南飞”。

同时,近几年准备向海外引进50个团队,引进千名左右高端人才,带动上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深圳新一轮发展……
诗人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今天,凝视三十而立的深圳热土,我们为“敢闯”的深圳,为青春的深圳,为未来的深圳,献上深情的致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