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烟台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烟台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作者:孙志毅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1年02月15日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
烟台海岸线长达909公里,具有丰富的临海资源,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这里“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
烟台市的旅游资源(一)自然资源烟台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烟台市对应的海域面积约260万公顷,其中全市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65.6万公顷。
全市12个县市区有11个临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较大的海湾有太平湾、龙口湾、庙岛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
全市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其中有居民的岛屿17个),岛屿总面积6455公顷,岛岸线长206.6公里。
烟台市人均公共绿地7.33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35.81%、96.25%,建成区噪声平均值小于58分贝,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
芝罘岛景区:芝罘岛横亘于市区北部海面上,又称芝罘山,主峰高298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
三面环海,南面连陆,是我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
主要旅游资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湾、婆婆石、石门春波;有经海风、海浪多年侵袭形成的海蚀礁、海蚀洞;有阳主庙、射鱼台。
养马岛景区:养马岛位于牟平区宁海镇以北海面上,总面积14.2平方公里。
四面环海,丘陵起伏,山海秀丽,气候宜人,相传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养马,因而得名。
长岛景区:长岛历称庙岛群岛或长山列岛,是黄渤海的分界线,距蓬莱7海里,由32个大小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岛岸曲线长146公里,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和全国第一个小康县。
崆峒岛景区:崆峒岛位于市区北部7.4海里处,由大小13个岛屿组成,总面积0.84平方公里。
主岛呈丁字形,周围由十几个小岛拱卫。
海岛的景观十分奇特,而且岛与岛之间相距较近。
昆嵛山景区:昆嵛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烟台东部50公里处,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最高峰泰礴顶,海拔923米。
烟台旅游规划

市场需求与趋势
休闲度假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 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要需求。烟台的海 滨风光、温泉、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度 假资源具有较大吸引力。
文化旅游需求
亲子游需求
近年来,亲子游市场逐渐兴起。烟台 的海洋世界、动物园、儿童乐园等亲 子游项目受到家庭游客的欢迎。
烟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 产,如蓬莱阁、三仙山等,对文化旅 游爱好者具有较强吸引力。
体育健身设施
完善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开展多样化的体 育旅游活动。
文化娱乐设施
建设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丰富游客的 文化娱乐生活。
夜间旅游项目
发展夜间旅游项目,如灯光秀、夜间市集等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06
烟台旅游营销推广策略
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
打造独特品牌形象
通过挖掘烟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特色美食等资源,塑造独特、有吸引力 的旅游品牌形象。
严格执行服务标准
加大对旅游服务标准的执行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 确保旅游服务提供方严格遵守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奖惩机制
对执行服务标准表现优秀的旅游服务提供方给予奖励,对 违反服务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并公示处理结果,以促进 服务质量的提升。
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通过定期培训、考核和选拔,提高导游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培养一支优秀的导游队伍。
休闲度假
烟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适合休闲度假和康体养 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放松身心。
02
烟台旅游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现状
国内市场
烟台的国内游客主要来源于周边省市 ,如山东、河北、江苏、河南等。其 中,以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和商务会 议为主要出行目的。
乡村旅游影响开发因素探讨——以烟台市福山区为例

86一、前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产业形式,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吸纳当地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乡村旅游一哄而上,但发展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缺乏强大的发展后劲。
本文试图以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为例,理性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各类因素,探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二、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一)福山区总体概况。
福山区是山东省滨海城市烟台的内陆市区,拥有中国“鲁菜之乡”、“书法之乡”和“大樱桃之乡”美誉,文化底蕴丰富。
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功能布局当中,福山区被定义为烟台市“以工业、物流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近年来,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福山区也根据自身产业发展,提出了城区南部发展服务业、北部发展制造业的构想和“南部夹河新城、北部智造芯城”的“双城驱动战略”,因此,凭借城区南部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是大势所趋。
(二)福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福山区地处北纬37°黄金地带,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据统计,全区各类乡村旅游资源近300处,资源类型涵盖五大主类(表1),其中三级以上乡村旅游资源35处,主要集中于城区南部内外夹河沿岸带及狮子山、门楼水库周边;其中大樱桃、草莓、蔬菜采摘园约40处,自发经营农家乐约15处,此外门楼水库是烟台市区水源地,具有环库观赏、休闲功能;峆㠠山景区的“峆㠠烟云”为旧福山八景之一,峆㠠寺位是胶东地区最大的寺庙;狮子山自然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胶东“狮子山阻击战”发生地,极具开发保护价值。
表1福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构成资源类型数量所占比例(%)乡村自然景观10536.5乡村生产景观5218.0乡村遗产与建筑6823.6乡村物产279.4乡村文化遗产3612.5资料来源:《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1. 引言1.1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烟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承困难、保护不力等问题。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点,探讨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展现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并分析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将总结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保护措施的建议,展望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更好地推动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2. 正文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以及与自然环境和宇宙等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总称。
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增进文化认同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保护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保护它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群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它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对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增进文化认同和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2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点烟台市的传统音乐以琵琶、二胡、笛子等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曲调悠扬动听。
民间舞蹈则包括舞狮、舞龙、扭秧歌等形式,富有欢快、活泼的节奏感。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1.26•【字号】烟政办字〔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旅游其他规定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烟政办字〔2021〕4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依法管理、协同管理、科学管理、寓管于服”为原则,一手抓培育引导,一手抓严格执法,形成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构建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有序、管理有序、消费有序的工作目标,形成风清气正、诚信守法、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
二、主要任务(一)优化准入管理。
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流程再造改革,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指南,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分级分类管理和标准化建设。
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完善服务举措,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全程网办”“一链办理”,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各区市政府、管委)(二)加强指导培育。
综合运用教育培训、业务指导、技能竞赛、评先树优等举措,常态化开展“放心消费示范”“技能大赛”“服务员节”“文明旅游海岸行”等文旅活动,每年推出示范企业不少于20家,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少于20场,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规范市场主体日常经营行为,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自治自律。
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郑笑丛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2期郑笑丛民族文化和区域性民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间有一定的联系,近些年来我国民俗旅游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受到各地旅游部门的重视。
民俗旅游开发阶段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旅游业的进步。
在本次研究中将以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发展对策。
民俗旅游指的是借助民俗文化发展的旅游项目,主要是以某一特定的区域为旅游资源,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民俗旅游形式能扩大受众的视野,丰富知识的需求,也是当前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随着文化旅游热潮的发展,民俗旅游发展迎来新的高潮,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发展形式,研究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开发格局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将对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文化性质弱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持原有的文化特点,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适应区域性发展格局的要求。
但是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性质弱的情况,忽视了文化性质的重要性,用商业化的眼光看待民俗。
部分开发商甚至肆意对民俗形式进行更改,失去了文化形式的自身特色。
甚至存在艺术化和舞台化处理的现象,采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调整。
游客仅看到了民俗文化的表象,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民俗商业化严重民俗旅游的受众多数是城市居民,很多开发商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将民俗文化作为商品进行展示。
例如在传统的礼俗和婚俗中,对原有的节日模式进行改编,将其作为表演平台,此类形式虽然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但是忽视了对民俗地居民的影响。
将世代传承的习俗作为赚钱的工具,忽视了民俗的保护工作,完全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三)民俗特点不明显由于民俗形式的种类比较多,在具体开发过程中,为了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仅是照搬原有的民族形式,导致民俗文化特点不明显。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资料来源:根据已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11688047)。 作者简介:李文玉(1999—),女,山东烟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116 Tourism Overview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规划 Tourism Planning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李文玉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确立和文化旅游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逐渐受到 民众的广泛关注,“仙境海岸”——烟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地域特色鲜 明。本文分析了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旅游相关节 点和旅游线路,以期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7)
莱州草辫、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长岛砣矶砚制作技艺、莱州毛笔制作技艺、 棒槌花边技艺、福山大面制作技艺、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民俗类
传统医药(3) 民俗(7)
中亚至宝三鞭丸制作技艺、黄县柳条膏、明通万应膏药制作技艺
渔灯节、蓬莱阁庙会、毓璜顶庙会、胶东花饽饽习俗、 长岛显应宫妈祖祭典、鲁菜烹饪技艺、莱阳豆面灯碗信俗
四、结语
烟台市作为“仙境海岸”,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 源。要想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必须开发相关旅游线路。首 先,可以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其次,
可以改善旅游发展模式单一化,使旅游线路更加丰富;最后,可 以作为旅游行业淡季营销的重要参考,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讲好 烟台故事。
Tourism Planning 旅游规划
动手体验,包括绒绣、烟台剪纸、面塑、莱州毛笔、掖县滑石雕 刻、草辫等;此外,庙会演出还汇集了近10年具有代表性的演出 节目,包括海阳大秧歌、大杆号、胶东大鼓、抬阁等非物质文化 遗产展示。
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

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烟台市位于中国东海岸,是一个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柱的城市。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烟台市海洋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蓬勃的趋势。
然而,海洋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烟台市地处渤海湾和黄海之间,海域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海洋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水质恶化,珊瑚礁退化,鱼类资源减少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加强环保法律制度的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不足海洋产业是一个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领域,但是在烟台市海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方面,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海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是当前烟台市海洋产业人才培养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的专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海洋行业的内部需要创新人才的不断拓展和创新,但是现实情况下,烟台市海洋产业的创新人才并不足够,制约了烟台市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海洋经济结构单一烟台市的海洋产业发展以渔业、轮机制造、船舶修理、海洋科研等为主,虽然这些领域在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暴露出海洋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海洋信息、生物技术、海底资源开发等一些新兴领域,烟台市海洋产业还存在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入科技成果等途径,促进海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自然灾害对海洋产业的影响烟台市位于台风路径、海啸地带,每年都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海洋产业也受到了一定地影响。
在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海洋产业的产生,存放和运输等环节都面临着很高的风险,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通过探究灾害防范措施和降低损失途径的方法,减少自然灾害给烟台市海洋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只有把烟台特色旅游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抓住烟台特色文脉特征,科学定位烟台特色文化旅游形象,突出展现地域文化,才能调动各种因素优化发展模式方能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本文立足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功能的分析,阐释了当前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建设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烟台特色;文化旅游;对策研究旅游是人们离开家门,求新、求知、求乐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文化则伴随着旅游的全过程。
通过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被称作“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一、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功能分析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在旅游活动中,为了享受和发展,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业为纽带,以旅游群体生活和心理互动为形式创造出的旅游环境、旅游方式、旅游习俗的总和构成旅游文化。
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1)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创造品牌效应。
烟台特色旅游文化是烟台特色的独特资源,发掘烟台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并形成特定文化对烟台特色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
烟台特色旅游文化的的成熟发展,为烟台特色创造品牌效应。
在“经营烟台特色”的今天,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就是烟台特色的名片、区域的商标。
(2)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创造消费需求,尤其是现代化的消费需求。
(3)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对烟台经济发展有聚集和整合功能。
(4)烟台特色旅游文化构建区域旅游经济。
二、当前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消极对待特色旅游文化建设。
认为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可有可无,不重视特色旅游文化建设。
二是亵渎、同化烟台特色旅游文化。
在建设特色旅游文化方面存在急于功利的思想,把原本独有的烟台特色旅游文化进行庸俗化包装,抹煞特定的烟台特色旅游文化个性,降低烟台特色品位。
三是轻易否定烟台特色旅游文化。
在烟台特色规划建设中,割裂特色的历史文化渊源,对原有烟台特色文化推倒重来,构造所谓的新旅游文化,结果,原有烟台特色旅游文化支撑下的特色风貌被逐渐毁掉,新的特色外观在形成过程中也因烟台旅游文化的浅薄和浮躁而显得处处矛盾。
四是盲目引进旅游文化。
不注重发展自身的旅游文化,却片面地认为发达的旅游文化先进于落后地区的旅游文化,西方国家的旅游文化领先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文化。
导致整个所谓特色不伦不类,完全失去原有的特色旅游文化特征。
三、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发展的对策分析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必须树立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是构建特色旅游文化的重要保证的思想观念。
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其丰富的内涵和自身发展规律。
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能够兴旺发达,最终还要依靠旅游资源的内在品格,即旅游文化。
二是增强机遇认识。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转变,必然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这就为烟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进一步提高对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人文景观旅游的重大经济价值的认识,可以充分发挥烟台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烘托烟台特色旅游核心文化,带动烟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具体做好四方面工作:1.抓住烟台特色文脉特征,科学定位文化旅游形象烟台是一座海滨城市,是有名的果蔬之乡、葡萄酒名城,海产品也异常丰富。
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岛、礁、滩、林及海洋生物资源,沙滩质量优良,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确定烟台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容必须将这些自然资源优势与历史积淀、人文环境融合起来,才能体现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烟台特色旅游形象的定位应体现烟台文脉特征,在烟台特色发展中要重视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注意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独特而清晰的定位,是进行烟台特色公关活动的序曲,每个烟台特色分别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资源,应充分发挥本区域、本地区的旅游文化优势,用旅游文化建设烟台特色。
2.突出特色、整合不同的旅游文化在整合本地区旅游文化中,要重点做到:一是突出民间文化,形成烟台特色民俗发展的新格局。
地域文化的推广要通过传播烟台的民间艺术品、烟台戏、民风民俗来实现,可以通过媒体传播、建立民俗博物馆、举办民俗展、庙会等方式扩大影响范围,使民间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民俗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根基,必须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以弘扬和发展。
二是突出红色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烟台特色红色文化的精髓。
红色革命文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要深入挖掘“胶东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胶东红色文化品牌。
要加强重要文物、遗址、纪念地、文献、建筑等保护和利用,开发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精品线路和文化产品,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使之成为烟台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要整理和充实烟台红色文化历史研究成果,广泛组织开展胶东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要通过进一步规划设计、重点扶持,加快创作一批反映胶东革命题材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红色文艺精品系列。
三是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
烟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特色突出的景区或景点并不多。
在今后的资源开发中,围绕海岸线优势开发海上旅游项目;利用山川资源突出特色景点文化;修缮体现烟台特色的建筑,加强城市形象建设。
近年来,烟台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形象缺乏特色。
在规划标志性建筑的时候,必须将烟台的特色融合进去,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古文物建筑、历史街区、近代建筑群等文化旅游资源。
做好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的有机结合,是提升烟台文化品味和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
四是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纪念品的开发和宣传。
烟台市旅游资源丰富,但现有旅游商品大都趋同,主要是海产品以及其初加工产品,且商品质量、档次、价格差异较大,旅游购物点设施简陋,缺乏烟台风格,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购物点和商品在有效宣传和展示风土人情和烟台文化上缺乏统一的理念,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管理,积极开发具有烟台特色的旅游商品。
可以采取旅游品设计大赛的形式,吸取外地优秀旅游城市的先进元素,不断提高烟台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水准。
发展具有旅游特色的传统旅游纪念品和新兴工艺品,并将一些民间传说贯穿其间,在各旅游购物点统一销售,使每一个购物点及所售商品真正成为展示城市形象、风土民情和烟台文化的窗口。
3.突出烟台消费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近几年来,乡村游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而且越来越商业化。
将烟台的烟台特产丰富,与旅游项目有机结合,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以乡村风情、民风民俗、乡村果园、小康之旅、民俗节庆活动等为内容的乡村文化旅游。
可以通过成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机构,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乡镇,把开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吸引游客前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同时兼营瓜果蔬菜自助采摘和有机蔬菜销售,形成现代农业观光带、生态旅游带,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吃、住、游、玩、乐的需要。
与此同时,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打造集合生态景观与综合配套服务的现代群众文化休闲活动基地,组织开展“农家乐”服务人员的培训帮扶工作,对示范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培训。
建设集生态农业、科技示范、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都市休闲旅游景区。
通过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在突出烟台特色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进一步为农民创造增收的新亮点。
4.烟台旅游文化发展的核心和发展的原则烟台旅游文化发展的核心关键是硬件建设方面,一要抓烟台特色区域旅游文化建设的规划,二要注重打造烟台特色休闲空间。
要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努力创造具有丰富区域个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
三要抓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四要发掘烟台特色旅游文化,保护区域旅游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必须冲破区域本身的硬件障碍,同时还要与政府的政策相协调,以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联动发展,以形成大的烟台旅游文化格局,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特色旅游文化发展的原则要以人为本。
发掘烟台特色旅游文化应关心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创建独特的烟台特色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文化的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人的文明化和现代化程度。
因此,要求烟台特色旅游文化的定位、文化产业的设置、文化发展的走向、区域空间的布局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符合人口变化及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倦、游之者忘归”的人居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发展特色旅游要突出体现文化优势,发展旅游经济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要提升烟台特色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吸引力,使游客通过游览烟台特色的碧海青山,满足其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表演艺术的欣赏和探求,以此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2]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9(2)[3]李巧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刍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4]熊元斌.黄浩.论烟台特色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5]徐京.中国旅游与亚洲旅游.2007中国(青岛)奥运与国际旅游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