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作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赏析】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ppt课件

【中国建筑赏析】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ppt课件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本讲内容: 一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组成 二 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类型 三 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 本讲重点: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的基本概念及图示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组成

1. 立面:由屋顶(上分) 、屋身(中分) 、台 基(下分)三部分组成 2. 平面:由间组成栋,由栋组成院,由院组成群。 在一栋建筑中,“间”依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明间(宋称 当心间)、 次间、 梢间、 尽间;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称为“总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 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称为“通进深”,亦即 前后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三、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p267,296)
1 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 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大木构件包 括柱.梁或枋.雀替.檩.椽以及斗栱等构件。大木构 件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指的是清式 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 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 (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2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 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小木构件包括门 . 窗.天花(藻井)和栏干.家具.陈设等等。 3 除了大木作和小木作外,中国古代建筑做 法还有石作、泥作、瓦作、油漆作、彩画作等等。

古建筑木作技术讲解

古建筑木作技术讲解

古建筑木作技术讲解

古建木作技术

1、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低的比例为10:8。柱低与柱径的比例为11:1。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低之比是10: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想想很多地方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2、收分:

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就是不成正比的,除去瓜柱一类长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细,顶部略粗,这种作法,称作“收溜”又称“收分”。柱子作出收分,即为平衡又小巧。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通常为柱低的1/100,(柱低为3米,交分成3厘米,假设柱根直径为27厘米,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小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1/1000。3、侧角:

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侧脚”或“掰升”。清代建筑柱子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即“溜多少,升多少”。(外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向外侧移出柱高的1/100(或7/10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的中轴

线,而柱头的边线仍维持原位不颤抖,这样就发生了柱根、柱头两个平面边线)

柱子侧脚是在原设计尺寸的基础上将柱根向外侧移动。3、榫卯:

榫卯相连接就是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两大特点,中华匠人在对木、石等器具的架构中运用了榫卯。榫卯的种类很多,应用领域在相同的边线用法和作法也相同:

(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夹脚榫腰子榫卯;(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连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出榫;

中国古建第六章IV

中国古建第六章IV

假昂和真昂一样也出跳,区别是真昂是斜置构件,用杠杆原理挑 出,而假昂是水平构件,只把昂尖做成昂形,作用与华栱相当。 假昂与耍头的区分同样是看是否出跳,此图下面出跳托令栱的是 昂(假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头。(山西平顺北社观音堂)
柱头方是铺作中位于柱头中心线上横向的方材,同位置的最上 一层称为压槽方。附图是山西五台唐代南禅寺大殿,第二跳华栱为 殿内的四椽栿梁头伸出,压槽方在梁之上,到了宋代以后大部分梁 不参与枓栱,而是压在铺作层之上,压槽方就到了梁的下面。
四椽栿不仅用于主梁,也用于上层梁架,北方的古建筑几 乎都是抬梁式,层层大梁相叠,长度逐层递减,形成建筑的山 尖,在上层梁架中承托四架椽的梁同样也称为四椽栿。
六椽栿与四椽栿的解释是相近的
这张照片还是一副标准的抬梁式建筑的布局结构,六椽栿上 面托四椽栿,四椽栿上面托平梁(两椽),平梁之上以蜀柱托 脊槫,逐层收缩,形成中国古建筑前后对称的屋顶坡面。
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 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 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 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如果是 悬山顶,则没有转角铺作。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 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 ”。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 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小木作

04
大木作与小木作的未 来发展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工艺的传承
大木作和小木作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为了保护和传承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加强对传统工艺的研究、整理和传播,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技艺人才。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大木作和小木作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 念、材料和技术,提高工艺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大木作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
大木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建筑工艺 和技术。
详细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大木作建筑工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 时已经有了木结构的房屋和宫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木作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 成熟的建筑工艺和技术,如斗拱、榫卯等。这些技术和工艺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传
大木作通常用于构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梁、柱、斗拱等,强调整体的稳定 性和承重能力;小木作则主要用于室内装修和细部装饰,如门窗、隔断、挂落 等,注重美观和细节处理。
功能
大木作承载着建筑物的承重和支撑功能,对于建筑的整体安全至关重要;小木 作则更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为室内空间提供舒适和美观 的环境。
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新技术的应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3D 打印等,为大木作和小木作提供更高效 、精准的生产方式。通过技术升级,提 高工艺的效率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古代建筑史——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祥(1)

中国古代建筑史——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祥(1)

云岗21窟北魏的五重塔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复原
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图(明间,次间,梢 间,尽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图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立面图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图


3. 步:屋架上的檩条(宋称为团)与檩条的中心 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 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若 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额枋
大小额枋
泰安岱庙宋天贶殿额枋1
故宫午门阙亭局部——霸王拳
泰安岱庙宋天贶殿额枋2
(二).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构件。宋辽使用 渐多,开始的断面形状和阑额一样,后来逐渐 变矮变窄,至明清宽度已经窄于额枋。早期在 角柱处不出头,后来出头的形式有垂直切割或 雕刻海棠花纹。





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叫做“坐斗”(又叫“大 斗”,宋称“栌斗”); 位于挑出的“翘”(宋称“华拱”或“卷头”)头 上的叫做“十八斗”(宋称“交互斗”); 位于横拱两端上的叫做“三才升”(宋称“散 斗”); 位于“翘”与“横拱”等交叉中心上的叫做“槽升 子”(宋称“齐心斗”) 外观都差不多,只是形体有大有小,开槽口有4面 和2面之分;坐斗正面的槽口叫做:斗口,在清代 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古建筑工程施工培训课件

古建筑工程施工培训课件

CHAPTER 02
古建筑工程施工技艺
古建筑基础施工技艺
地基处理
古建筑地基处理需根据地质环境 和建筑物要求进行设计,常采用 的方法有挖土换填、打桩加固等

基础类型
古建筑基础类型包括筏板基础、桩 基础等,选择基础类型需考虑地质 条件、建筑物荷载等因素。
施工工艺
古建筑基础施工需遵循传统施工工 艺,如采用石材、砖瓦等传统材料 ,以及合理的砌筑、夯实等工艺。
古建筑工程施工培训 课件
汇报人: 2023-11-22
目录
• 古建筑工程概述 • 古建筑工程施工技艺 • 古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与管理 • 古建筑工程施工案例与实务
CHAPTER 01
古建筑工程概述
古建筑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建筑工程是指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 、修复、重建等一系列工程的总称。
特点
古建筑工程注重保护与传承,施工过 程中需尊重原貌,采用传统工艺和材 料,同时结合现代技术,确保建筑的 稳定性、安全性和历史真实性。
古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与管理
古建筑工程施工流程
•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材料采购、 人员组织等。同时,还要对古建筑的原有结构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 拆除与保护:在古建筑施工中,往往需要对部分破旧结构进行拆除。拆除过程 中,应遵循“保护为主,拆除为辅”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原有结构和构件,减 少对古建筑历史风貌的破坏。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PPT模板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PPT模板

13 第八章明清木构建筑的主 要区别
第八章明清木构建 筑的主要区别
第一节从古建筑发展的继承性和变异性看明代 建筑时代特点的形成 第二节整体造型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柱、梁、枋等大木构件及榫卯的构造特 点 第四节椽、望、翼角的构造及特点 第五节斗拱的特点和区别
14 第九章钢筋混凝土仿木构 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第五章翼角的构造、制作与安装
1
第二节外转角角梁的种类、
构造和放样制作技术
2
3
第四节角梁的制作、安装
程序及技术要点
4
5
第六节翘飞椽的构造与制
作安装技术
6
第一节角梁的平面位置与 立面形态
第三节窝角梁的构造、放 样和制作技术
第五节翼角椽的构造与制 作安装技术
11 第六章清式斗拱的构造及 制作安装技术
第六章清式斗拱的构造及制作安装技术
第一节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 形式
第二节清代建筑的通则 第三节清代建筑的权衡
07 第二章常见古建筑的构造 方式及构造技术
第二章常见古建筑的构造方式及构造技术
第一节硬山建筑的基本构
1

第二节悬山建筑的基本构

2
第三节庑殿建筑的基本构
3

第四节歇山建筑的基本构

4
第五节各种攒尖建筑的基
5
本构造

官式古建筑大木作营造技艺共41页PPT

官式古建筑大木作营造技艺共41页PPT
官式古建筑大木作营造技艺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பைடு நூலகம்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芮城广仁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芮城广仁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芮城广仁庙正殿)

这是一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

中国式房屋的山尖。(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建筑史 自作课件

中国建筑史 自作课件

栏杆




距今7000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中,就已发现有木 结构的直棂栏杆。周代铜器如春秋的方鬲也有卧棂栏杆的表示,而战国 铜器上的纹饰则刻画为实心的矮墙。在汉代的画像石和陶屋明器中形象 更为丰富,栏杆的望柱、寻杖、阑版都已具备,而且望柱头也有了装饰。 阑版纹样亦有了直棂、卧棂 斜格、套环等多种。到了南北朝,石刻中又出现了勾片造阑版。唐 代木勾栏式样更为华丽,其寻杖和阑版上常绘以各种色彩的图纹。宋代 大体沿用唐制,一般用一层阑版,称为“单勾阑”。《营造法式》中有 二层阑版的,称“重台勾阑”。 宋史重式勾阑
屋架




于屋顶结构的桁架,它承受屋面和构架的重量以 及作用在上弦上的风载 屋架是房屋组成部件之一,平房、中式楼房中 房屋组成共有屋面、屋架、墙身、门窗、顶棚、 地面、装修、设备、附属物等九类。 平房、中式楼房中屋架可分为中式屋架, 人字架,钢屋架,钢混屋架等几大类。 中式屋架又分为七檩柁、五檩柁、平台柁、 硬山搁等几种,人字架分为木屋架、小型木屋 架、钢木屋架、小型钢木屋架等几种,钢屋架 根据其跨度不同进行等级区分,钢混结构分为 钢混屋架及钢屋架两种。 在房地产拆迁评估中,屋架平台柁与腊阡 柁不予区分,中式柁没有柱子,按木屋架计分。


简释: 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 “重台勾阑”。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
14
8、战国建筑以河北平山中山王陵为代表。它虽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 五座方形享堂都是三层夯土台心的高台建筑,最中一座下面又多一 层高1米多的台基,体制最崇,总高有20米以上.
.
15
9、龙凤青铜方案(战国)是当时的家具品种,此案以四鹿承托圆底, 四龙首顶起斗拱,在结构上移用中国大木作的承重方法.
.
25
陵地宫内有大片的兵马俑坑。目前发现了四座,共计2万 多平方米,出土了陶质彩绘、同真人大小的各种武士俑、 战车驷马、兵器等,组成庞大的军阵。
.
26
(二)汉代承袭秦制,国力强盛,建筑 成就巨大。修建了大型宫殿长安城、供 统治者宣扬教化的礼制建筑、供帝王游 玩狩猎的苑囿、供死者继续享受阴间美 好生活的汉墓。汉代为了巩固疆域,抵 御匈奴,大力扩展长城。此时民居建筑 的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
16
在奴隶社会,在奴隶主在建造 房屋时,一般都有人畜殉。 即在所建房屋进行地基处理 时,都要杀殉奴隶和牲畜殉 葬。在安阳小屯村遗址中有 一王室建筑下杀死31人殉葬。 反映了奴隶主的残暴。
成都金沙商周遗址出土的象牙
.
17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6---公元589年)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
.
8
4、西周洛邑王城位于今河南洛阳,遗址已荡然无存,据 战国时期《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三 礼图》中描绘的王城规划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细讲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细讲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

中国式房屋的山尖。(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 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 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 识入门 传统建筑基本知 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序一
03
第一章 中国传统木构 建筑的基础知识
02 序二
第二章 中国传统木构
04 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知 识
目录
05 第三章 中国传统木构 建筑斗栱的基础知识
07 编写后记
0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木 结构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抬梁 式木结构的 构成、组合 方式及应...
第二节 构件 加工制作及 安装的技术 要点
第三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斗 栱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斗栱的起 源
第二节 斗栱的发 展与演变
第三节 斗栱的构 成、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 斗栱的种 类与区分
第六节 昂翘斗 及其构造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础知识,之后以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为对象,重点介绍了木结构和斗 栱的基础知识。除了必要的文字叙述外,书中还附有大量古建筑实物图、工程图和权衡尺寸表,并在图片上加上 了详细的图解,以求尽量直观,通俗易懂。本书图片丰富清晰,标注明确,对古建筑领域的施工操作人员、技术 管理人员、设计研究人员等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源自文库第五节 权衡尺 寸
第七节 构件的 加工制作及安装
参考文献
编写后记
感谢观看

古建木作基础篇

古建木作基础篇

古建木作根底篇

古建木作根底篇

有一定比例。

1、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想想很多地方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 2、收分:

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柱高为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直径为27厘米,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1/1000。 3、侧角: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侧脚〞或“掰升〞。清代建筑柱子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根本相同,即“溜多少,升多少〞。〔外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向外侧移出柱高的1/100〔或7/10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的中轴线,而柱头的位置仍保持原位不动,这样就出现了柱根、柱

- 1 -

头两个平面位置〕

柱子侧脚是在原设计尺寸的根底上将柱根向外侧移动。 3、榫卯:

榫卯连接是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一大特点,中华匠人在对木、石等器具的架构中运用了榫卯。榫卯的种类很多,应用在不同的位置叫法和作法也不同:〔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

院整体风格是向的: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转化意义非常大,从流离到安顿,至少已经 学会在覆盖与支撑上加上维护结构--墙壁了

--知识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熟知中国古建筑木构架、木构件的形式 名称、位置
B 掌握清式建筑木构架的权衡关系。
C 掌握中国古建筑大木架、木构件的设计
步骤。
D 学会中国古建筑大木作制作安装方法和
修缮方法。
E 学会中国古建筑斗拱制作安装方法和修
缮方法。
F 掌握古建筑大木架、木构架修建工程质
量检验标准。
2. 学习一种方法


一、建筑活动的起源

1.西方的神话---
西方的神学家告诉我们,世界本来是完美无暇,无 忧无虑的,人类的历史是在“桃花源”之外开始的。
第 一 节
据说,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一个苹果,结果失去 了一个乐园。当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时候, 天正下着倾盆大雨,亚当只有用半投降的姿势,半遮地 用双手覆盖着自己。
时才叫做房屋,在其他场合,房屋可以
是任何东西。

小到桌椅,衣橱可以和房间一模一

样,扛着走的房子叫做轿,马车本来就 是一间安上车轮的房间,船就是浮在水
上的房屋
中国人在几千年来,一直用远比
石头脆弱得多的木头来支撑他们的家

园,当然有他们的理由。。。。。。

1.古建筑木构造型的合理性

(1)木材的合理性
,所以学习古建筑,要尝试接近传统文化
儒家讲究礼制,直接影响了坛庙,陵墓,城市,宫殿,住 宅建筑的形式;
道生万物,崇尚自由,影响了园林建筑; 佛家讲究六道轮回,讲究终生修练,产生了塔,石窟,寺
庙等建筑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A 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 (形而上)
定位高一点

B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形而下)
学习古建筑营造着眼点不仅仅在于技术,

更重要的是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 民族固有的生活、思想、价值观的综合。

文化成为建筑的内涵,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前 言
古建筑作为人的活动所需的空间,重要特 征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讨论和研究古建筑 ,不能不深入到宫廷的、民俗的文化当中去
如屋顶:宋代坡度平缓,清代较陡。屋顶本是 避风雨、御寒署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渐渐增加 了内涵,社会伦理学和美学的要求使其发生了变化

材里。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木
是一切生命之源。

事事忌讳的中国人,用同样的木

材起罢宫殿起陵殿,树木既是生命之
源,也是最后的归宿。
好象还不仅如此,汉代用木头造出

纸张,到了宋代用木头刻字制版,印在 木头造的纸张上,然后写下整个民族的

历史
中国人和树木,怎么说好呢?
房屋只是在结构和功能上扮演房屋
知鱼之乐?”,没事也能偷着乐乐
传统就像质量非常好的水的流动,新鲜而有生 命力,古建筑也是
B 传统文化和古建筑

中国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中国传统文 化浩如翰海,中国人又喜欢玄奥的理论,而且沉

迷于迷信的系统中。一定的建筑源于一定的文化
,所以学习古建筑,要尝试接近传统文化
前 言
中国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中国传统文 化浩如翰海,中国人又喜欢玄奥的理论,而且沉 迷于迷信的系统中。一定的建筑源于一定的文化
,处处反映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建筑实在是一个
民族性格的缩影:单纯,实用,入世
自此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豁然贯通之感
前 言
注: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是从心底喜欢的 。
在学习建筑设计的时候,我对传统的喜爱是附着在现代建筑上出现 的,课堂上是反传统的,現代主义建筑时尚,唯美,就求空间和形式 ,置身其中却觉得失落了什么。假日时,喜欢在古建筑间休闲,“小 园香径独徘徊”,是一种难得的轻松;“春看百花秋赏月,夏纳凉风 冬听雪”说不出的惬意;穿着时髦的韩服,脑袋里却是“达则兼济天 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想法,偶尔也会冒出一句“子非我,焉知我不
夏娃默默依偎在丈夫的怀里,两个人一个哆嗦颤抖, 一个默默扶持。在风雨飘摇中患难与共地组成了人类第 一个建筑的结构--覆盖与支撑
当然,这是一个神话,15世纪在西方建筑界非常流 行的神话,与神话对应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第 一 节
2.真实的情况---
人类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草原上流浪了无数个 世代,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一边追赶比人 类弱小的动物,一边躲避老虎狮子金钱豹的追赶,颠簸 流离,直到大约公元前五、六千年,才找到一块合适的 热土,从被动采集生活转为狩猎、耕种并开始群居的生 活方式,而建筑活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古建筑木作一
前言
----说在前面的话
《古建筑木结构》

是我们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 核心课程,也是大家实现职业理想的必
言 备知识 。
前言部分我希望和大家就以下三个
问题做一下沟通
----为什么学
----学什么
----怎样学
一:为什么要学《古建筑木结构》
古人植树为林,截木为材。盖房

子,做家具。生活在树木旁,住在木

(2)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A 掌握各木构架、木构件的制作安装方法
和修缮方法;
B 具备基本的大木架和木构件的修缮设计
能力
C 具备大木作和木构件工程指导、质量检
查和监督能力
D 锻炼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的目的。
E 为后续古建筑工程技术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需要学习那些内容?
1.系统地掌握整个知识结构

A 便于取材,成本低,可再生
B 便于加工,运输
C 优良的隔热物质,冬暖夏凉
(2)木构架的合理性

A 抗震

B 墙倒屋不塌,可灵活拆建
C 适应不同水平的地基
(3)大屋顶造型的合理性

A 利于排水

B 保护屋身(木结构)
C 利于采光
D 曲线造型防喝风
2.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和任务
(1)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到现在建筑师仍然在创作中对大屋顶的造型持 续热衷,也有一种情结在里面吧
三:学习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传统的文化观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影响

A 民族性格和古建筑

中国是一个单纯的民族,一个由原始森林直接
踏入文明的民族。
中国建筑自秦汉至今没有改变结构类型的精神
,就是民众化的精神
尤其是中国建筑匠人表现的价值观与工作态度

题目:凳子
四:本课程所需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建筑史》
梁思成
前 言
2.《中国建筑史》 3.《中国建筑的结构与类型》 4.《中国通史》
潘谷西 刘致平 范文澜
5.《华夏意匠》
李允禾
6.《美的历程》
李泽厚
7.《 广义建筑学》
吴良镛
8.《识别中国古建筑》
李金龙

一 第一章 古建筑木构架的识别

第一节 建筑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