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全文注释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
李白, 号青莲居士,汉族,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汉族, 又号“谪仙人” 又号“谪仙人” 为彰明人 。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 后人尊称为“诗仙” 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李杜” “李杜”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的一 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 遍了大半个中国。 遍了大半个中国。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诗句赏析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一 叶轻舟,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 叶轻舟,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 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 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 眷恋之情油然而生, 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 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 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 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 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 他深深地沉思起来。 他深深地沉思起来。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路程 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 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 负 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 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 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 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本诗意境明 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李白的诗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今天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峨眉山月歌原文,学习这首诗篇有困难的可以参考一下哦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注释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
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⑵沧海:此泛指江湖。
⑶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月华:即月光。
⑷峨眉客:指蜀僧晏。
⑸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
此指长安。
⑹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⑺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
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⑻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
⑼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⑽丹阙:指皇宫。
(11)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峨眉山月歌_唐_李白
赏析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 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 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 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 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 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 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 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 情长。
赏析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
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 ──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 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 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 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 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 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 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 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 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 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 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 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 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 色特别明亮。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 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 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 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 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 “影入江水流”的妙境。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 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古诗注音版
峨眉山月歌古诗注音版《峨é眉m éi 山sh ān 月yu è歌g ē》唐李白 峨é眉m éi 山sh ān 月yu è半b àn 轮l ún 秋qi ū,影y ǐng 入r ù平p íng 羌qi āng 江ji āng 水shu ǐ流li ú。
夜y è发f ā清q īng 溪x ī向xi àng 三s ān 峡xi á,思s ī君j ūn 不b ù见ji àn 下xi à渝y ú州zh ōu。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明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赏析:四句诗中,竟出现了五个地名,万首唐诗仅此独见。
李白的行走人生,宛如月照行船,穿行于大唐江山的浩浩时空。
前两句写景,峨眉山月的远景和平羌映月的近景,让空间清朗浩阔。
诗人于第三句登场,叙写了从清溪驿出发,向三峡而行,一“发”一“向”,又带出两个地名,恰如镜头移动,船行蜀水若见眼前。
末句交代了要前往渝州的目的地,以第五个地名作结。
抒写了诗人心中思念,思峨眉山月、思怀一法师、思陈子昂、思穿行而过的历历人和事,都将成行舟侧畔的过往,而我,再不舍,终究要前往渝州,前往远方的下一站。
整首诗以峨眉山的月夜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忧伤。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的感悟。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及注释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注释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傍:靠近、接近。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峨眉山月歌》
悟析情手感法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 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 的思念之情。
思考探究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在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 你觉得有何效果?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 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动静结合;峨眉山上悬挂着半圆的月是静景,月影静静 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是动景;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优美夜景。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流”的妙 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 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 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 境可谓空灵入妙。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 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 江水缓缓流动。描绘了一幅优美幽静的月映清江夜 景图。
方法指导
描绘画面的方法: 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 4.语言流畅生动 5.对画面进行概括。
2.请任选一角度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 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 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 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 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 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明诗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边,半个。月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峨眉山月歌
【题解】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的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奔赴长江中下游的行舟途中,写下此诗。
诗中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赞秋夜行舟可谓空灵曼妙,把即将离开家乡的那份眷恋以及对亲情无法割舍的情怀,融入漫漫秋夜之中。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③,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释】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半轮秋:喻秋夜的月亮似半个车轮。
②平羌: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③清溪:指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
④君:峨眉山月。
一说指李白友人。
渝州:唐代巴县州名,即今重庆市。
【译文】
微凉的秋风里,半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峨眉山顶。
月影倒映在奔流不止的平羌江上,随波荡漾。
我乘着小船,在这月朗星稀的夜晚从清溪出发直奔三峡。
思念你啊,也思念家乡的亲人,然而舟行流转,高山遮住了你的身影,看不见你,惆怅之中才发现已经顺流而下到了渝州。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 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是 怎样的呢?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友 人的思想感情。
峨眉山月歌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在26岁那年离开故乡, 四处游历,从长江中下游到 中原和华北地区都有他的踪 迹。这一次漫游,使他开阔 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这个 时期他的艺术创作力旺盛, 并且已臻成熟阶段。这首诗 即李白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 ,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 2)影: 月光 。 平羌: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看 一 看
峨眉山月歌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 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 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 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 人。
峨眉山月歌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 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 情怀。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代诗人峨眉山月半轮秋,意思是:秋高气爽,峨眉山的月色特别美丽。
影入平羌江水流。
意思是:月影映入平羌江的江水,伴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意思是: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思君不见下渝州。
意思是: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怀驶去渝州。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李白离开四川时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情感。
字词: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影。
平羌:今天的青衣江。
流:流动。
夜发:夜里出发。
清溪:地名。
向:驶向。
思:思念。
君:友人。
渝州:唐代的州名。
元日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意思是:在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是: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意思是:千家万户被旭日的光辉普照着。
总把新桃换旧符。
意思是: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元日》通过纯洁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字词:一岁:一年。
除:去掉。
屠苏:屠苏酒。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新桃:新的门神。
旧符:旧的门神。
江雪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山鸟飞绝,意思是:所有的高山积雪覆盖,一只鸟都没有。
万径人踪灭。
意思是:所有的路上也没有一个人。
孤舟蓑笠翁,意思是:江面上有一叶孤舟和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意思是:老人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江雪》描写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茫茫冰雪,孤舟独钓,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孤独的情怀。
字词:绝:什么都没有。
径:道路。
踪:人的踪迹。
孤舟:孤单的一只小船。
蓑:用棕或稻草编成的雨具。
笠:用竹或草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诗歌:《峨眉山月歌》作品概况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李白作品体裁:七言绝句作品原文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意画峨眉山月半轮秋,(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3)思君不见下渝州。
(4)[1]注释译文作品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2]作品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2]作品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 25年(开元十三年)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3][4]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有山峰相对如蛾眉, 故名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 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 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 山之一,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 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 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 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 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 人。
思君不见下渝州。
家乡的明月啊,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 了,多么想念你啊!
诗歌赏析
• 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 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 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 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 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 飘零,却尽寓其中。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 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 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 的情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 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 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 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乍离乡土,对故国故 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 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 “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 情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 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 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 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 人。
李白《峨眉山月歌》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白《峨眉山月歌》译文及鉴赏答案《峨眉山月歌》李白所创作的,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峨眉山月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峨眉山月歌》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课外古诗词背诵详解——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七言绝句,唐代李白诗作,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
作品原文微刻《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下行,南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峨眉山上的月亮!赏析这首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中心:全诗意境清朗秀 美,风致自然天成, 抒发诗 人江行思友之情。
六、总结
?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 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 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 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小组讨论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 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清朗秀美, 风致自然天成,这样精巧的点出行 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2、“入”“流”两个动词,写 出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
“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 动式,意言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 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
思亮但 朋月 顺夜在
念总在 友影 流里一
不被从 一映 而? 个
已两清 样在 下我秋
? 岸溪 ? 江 ? 乘高
的到 陪水 着气
高渝 伴之 小爽
山洲 着中 船?
挡的 我?
?月
住途 ? 像 从色
? 中 一 清明
使?
个 溪朗
我月 好 驿的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 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 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 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 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 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 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 )影: 月光 。 平羌: 江名 ,即今 青衣江 ,在峨眉山东北。
(3 )夜: 今夜 。 发:出发。 清溪:指 清溪驿 ,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指长江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 )君:指 峨眉山月 。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李白(701 年2月28 日—762 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 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 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
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 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 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
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 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
诗人。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