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改字》

合集下载

荆公改字

荆公改字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一个生字“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尝试运用看注释、猜读、查工具书等不同的策略、方法,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模仿《荆公改字》,尝试用文言写黄庭坚“用”字的修改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3.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三篇短小的文言文,《荔枝图序》一课开始接触稍长一点的整篇文言文,初步学习了文言文的诵读方法,下学期学过《论语四则》《舍生取义》,进一步感受了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经过五年级的学习,具备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尝试运用看注释、猜读、查工具书等不同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借助已有经验,运用猜读的方法弄懂难句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解读课题学“荆”字。

1.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题)2.师指题目:题目中的“荆”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讲一讲?(“荆”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3.(指板书)“荆公”指谁?知道吗?(王安石)你是怎么知道的?(以前学过《泊船瓜洲》知道“京口瓜洲一水间”是王安石写的;注释中写了王荆公就是王安石。

)二、变换方式“读”课文。

1.(出示课文)《荆公改字》这篇课文虽然是古文,但字不难认,只有“荆”一个生字,请大家自由出声读一读。

(生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师酌情指导生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2.古人写文章,是自上而下写,从右往左写,(点击课件)竖排的《荆公改字》,你们会读吗?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在心里跟着读。

3.古人写的文章,不但竖排,而且没有标点,这样的《荆公改字》,(课件出示竖排无标点课文)你们会读吗?这可更有难度了!男同学一起读,女同学在心里读。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荆公改字选自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

荆公,即王安石,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

因封荆国公,所以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

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荆公改字》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③复:再④旋:又⑤凡:总共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

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

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

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

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译文: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作者简介: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第三子。

语文阅读《荆公改字》教案

语文阅读《荆公改字》教案

《荆公改字》是一篇传统的古文经典,它的实质是一篇关于诗词造字的议论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诗词中的字体应该如何书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书写。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篇文章的精华点:文本概述、内容分析、教学应用等。

一、文本概述《荆公改字》是清初大文学家李汝珍所撰,原题为《赠国子监生》。

故事主要说的是,荆轲在国外流浪期间遇到一位书生,把自己的荆字送给他,让他去教书育人。

那个书生因为看不懂荆轲的字,就请教另外一位大儒,结果那位大儒听了之后,就对荆轲的字大加赞赏,并分别列举了荆轲写字的好处。

最终,那个书生把梦中相见的荆轲的字识别了出来,由此证明了荆轲的字确实很有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内容分析《荆公改字》的主要内容其实是一篇关于书法的论文,其中包括精美的攻击与正义的辩驳,使得整篇文章逼真动人。

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几个关键的内容点。

1.书法要化整为零在文章中,那位大儒有一句话脍炙人口:“书法之道,源于先明大意,以达化整为零之境,如是乎可以不但体现大气,而且处处细微方面,事事有趣味。

”这句话的意思是:书法艺术要达到化整为零的境界,才能既体现宏伟大气,又处处呈现出细微的特点,方方面面都带有趣味。

2.诗词书法要求真切古人通常认为,书法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工笔精细,还在于它可以表现出诗词的美。

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说的是贤者的艺术之妙,在于画遁世山水时,修声宝刻出了萧瑟幽深之韵。

也就是说,艺术家应该能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真意,从而用恰当的笔触来表达出来。

3.拼音表现艺术程度在现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拼音是其中比较新兴的一种,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通行的正式表达方式。

不过,在古代的时候,用平仄、用呼吸、用力度等都被认为是拟声之法,而语调高下、轻重缓急等也都是表现语言艺术程度的方式。

文中说:“拼音能当工具用,却没有作品与工艺如此之严密,却又同时以平淡之声来形容。

”也就是说,用拼音表现出良好的诗词是很难的,因为它是一种只能起到工具作用的东西,而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比较深的意义。

《荆公改字》课件

《荆公改字》课件

描写诗人炼字炼句的诗句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拓展作业:
事实上,很多诗人在写诗时 都讲究练字,说出你知道的有关
练字的佳句。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 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大规模推行改革变 法运动,最终虽以失败告终,但促进了社 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北宋尖锐的社会矛 盾,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其变法内容 影响广泛,对现在亦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文章概述
《荆公改字》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 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王 安石曾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 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 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 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可以分成 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 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的修改过程。
注 释
王荆公:王安石。 士人:读书人。 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 。 复:再。 旋:又。 凡:总共。 如是:像这样。 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 注:注解,注释。 始:才,方才。 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
翻 译: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 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 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 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 “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 又圈掉“过”改作“入”。随后又改作 “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 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荆公改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荆公改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的诗是我们曾经学过的,请你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如果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四、谈感受。
五、训练学生反复诵读,推敲经典名句,追求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
六、拓展学习。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
七、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荆公改字
“到”—“过”—“入”—“满”——“绿”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之处。
活动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周 节
15---5
过 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二次备课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针对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内交流,自己说说本文的意思。
初:开始。 旋:又。 复:再。 始:才,方才。
2.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的联系上,你能感悟到什么?请你的经过。
初:开始。 旋:又。 复:再。 始:才,方才。
二、整体把握课文
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的联系上,你能感悟到什么?请你用“最初……后来……接着……紧接着……最后”说一说王安石改字的经过。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用字的精妙。
斟酌文字、推敲经典
课后反思
《荆公改字》 学案
学习内容:
荆公改字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文中“初”“复”“旋”“始”字的意思。
2.正确、流利、注意古文的读法。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吸收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荆公改字》练习卷 答案

《荆公改字》练习卷 答案

《荆公改字》练习卷出卷人:孙英男一、看拼音写词语jīng tiáo xuán zhuǎn chóng fùpījīng zhǎn jífùjīng qǐng zuì(荆条)(旋转)(重复)(披荆斩棘)(负荆请罪)二、根据音节或词语写出相应的字和音。

jīng (经)理(经)营(荆)棘(经)过(精)城(经)常间.接(jiàn)间.隔(jiàn)间.断(jiān)房间.(jiān)挑拨离间.(jiàn)三、形近字组词隔(隔离)旋(旋转)荆(荆棘)复(复习)藏(宝藏)融(融化)族(民族)刑(刑法)夏(夏天)臧(臧否)四、在下面的括号里正确地填写“的、地、得”。

专心(地)听讲认真(的、地)劳动分析(得)清楚谦虚(地)请教尽情(地)欢呼热情(地)招待宽阔(的)马路理解(得)透彻结实(的)身体手握(得)更紧深深(地)感到进步(得)很快五、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诗词名句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受,或生动地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请你在下面诗句里找出能传神的字,写在括号里。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鸣)(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六、课文内容回顾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字;(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本文出自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

3、王荆公指的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在他罢相后被封为荆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对学生成长的促进:荆公改字小学语文教案的启示

对学生成长的促进:荆公改字小学语文教案的启示

近年来,教育界对学生成长的关注日益加深。

学生的品德、学识和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使学生的成长更加全面,我市小学特意推出了荆公改字小学语文教案。

此教案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成长,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教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

荆公改字小学语文教案中,教师通过既定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阅读体验和写作锻炼。

孩子们通过读好书、练好字和写好文章,提高了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

品德的培养是人生的重中之重,而在校园里也同样适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教案中设置了“品德促进计划”,着眼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做人的道德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尊敬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友爱、勤奋向上、诚实守信等品德。

教案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教案中规定了每学期的“思想汇报”,鼓励学生在思想上的深入思考。

话说回来,在现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孩子在思想上不够成熟,甚至存在很多问题。

而通过思想汇报和老师的引导,孩子们的思想能够得到更好的引导和指引,从而在未来更好的成长。

教案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

实践经验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来源。

教案按照孩子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安排了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比如真人实践、社会实践、文化体验等。

在实践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且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荆公改字小学语文教案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成长中某一方面,更要综合关注学生的诸多方面。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品德修养,以及思想教育和实践体验,这几个方面不可或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应引起重视。

希望教育学者能够认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并将他们培养成未来更加美好的人才。

读荆公改字有感作文六百字

读荆公改字有感作文六百字

读荆公改字有感
在1075年春天的时候,北宋的大改革家王安石先生在宦海,几经沉浮之后,又一次被启用它城关船,由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往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市赴任。

在那个时候,江南正是山花红似火,江水碧如染的时候,有一天傍晚观船停在瓜洲果业,王安石呢,站在船头上欣赏风景,他看见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镇江市于此地遥遥相望,将人上连绵的青山若隐若现,滔滔江水波澜起伏,于是呢,他就诗兴大发了,他让人拿纸和笔一挥而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诗成之后,王安石一字一句的斟酌润色,但是他总觉得第三句不如意,尤其者到字没有把春风的神韵写出来,于是他圈去到字,改为过字又一想,还觉得不妥,又抹去过字,改成入字、满字……改来改去,一时竟没有合适的字,于是他便把笔放下,出了船舱,让春风吹一吹混沌的头脑。

在这个时候,他突然之间想到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的诗句。

她想春风吹到哪哪儿就春草萌发,一派生机,这春风确实使大地变绿了,绿色也确实是春天的写照。

她想到这马上去船里边把诗改好,重新吵了起来,情不自禁的念念出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看他的这个绿字改的多好啊,丽字不仅表明是春天的绿色,还是有春绿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是增添了动态美。

王安石,要不是想到这个绿字,我们今天的诗句啊,就不会有这个绿字了。

《荆公改字》故事情节浅析教案

《荆公改字》故事情节浅析教案

《荆公改字》故事情节浅析教案一、故事内容简介《荆公改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讲述了荆轲去见秦王时,秦王要求他写下一首诗,但是荆轲苦于自己文笔不好,便请求有才学的朋友帮忙。

朋友说:“荆子不喜欢彷徨,喜欢早日完成使命,为国王效忠,将自由还给百姓。

为何不改个字呢?让你的名字也代表这种精神。

”于是,荆轲修改了自己的名字为正志,写下了一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的诗,使秦王深感欣赏。

后来,荆轲成功刺杀了秦王,成为了一代名将。

二、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与特征,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能深刻理解它所体现的深刻内涵。

2.学习欣赏寓言故事的用意与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较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人生真谛。

3.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分析人物性格、形象和寓意。

4.识读有关文学作品的标准术语,增加学习语言学、文学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观看视频、听音频、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板书解析、互动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核。

四、教学步骤(1)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1、阐述寓言故事的概念2、介绍寓言故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2)观看视频《荆公改字》1、对视频内容进行简单介绍2、观看视频后进行简单提问(3)听音频《荆公改字》1、同学们在听完音频后,进行互动辩论2、提问善于观察的学生,推举他们回答音频中的问题(4)板书解析1、将学生们提出的关注点板书,介绍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2、介绍常见的文学术语和阅读理解知识(5)小组讨论1、小组内部交流答题思路2、小组之间进行答题比较,发掘相互之间的优势,改进自己的答题能力。

(6)绘制思维导图1、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情节走向以及隐含的深刻寓意。

《荆公改字》教案精讲

《荆公改字》教案精讲

方案一:《荆公改字》教案精讲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及剧情发展。

2. 掌握主要词语,如何才可以流传千古。

3. 学习写作技巧,包括如何设置情节,如何运用描写和对比手法、如何安排人物情感变化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主要人物形象和动态变化。

(2) 理解和记忆主要词语。

(3) 学习写作技巧,包括人物情感变化的安排、生动的描写和对比手法的使用等。

2. 教学难点(1) 理解主要人物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2) 能够熟练地使用写作技巧,使作品更生动。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时,老师可以通过现场表演、视频等方式模拟文学故事讲解,《荆公改字》的情节也可以先简述一遍,以便学生能够大概了解这段名家文章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 学生阅读、听课(1) 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有思考,阅读时需在课本里面圈出生字、默写词汇,并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此才可以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如何表达情感。

(2) 听句朗读及解析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语音朗读和解析,学生可以在解析中更好地理解文本要点、生字用法和含义等。

3. 多种方式解析课文解析时可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受到多种角度的启发与讲解。

利用PPT板书或手绘板绘制和呈现一些关键词汇和情节细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阅读体验。

4. 课堂互动,交流讨论听完课文后,教师可以适时发起一些问题,在班级内引导学生展开专题研讨和讨论,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学故事的理解和把握,并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5. 笔试练习,期末考核为了促进学生主体学习、理解文本情节和提高文学素养,教师在课堂结束和期末考核会给学生一些笔试练习,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知识掌握和写作技能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设计(一)基本词汇姓氏:荆;名字:祖逖;字:公义;改字:公卿。

(二)故事情节公义是荆州长史,职务卑微,但并未任意逢迎,卖官鬻爵。

后公义因应试恶果,被废掉了官职和名誉,这时荆州又正在外宾接待,家人劝他改字,他已经虚弱到说话不易,但坚定回答:“公义不失为良民之号。

读书笔记——浅谈《荆公改字》教案

读书笔记——浅谈《荆公改字》教案

读书笔记——浅谈《荆公改字》教案《荆公改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篇散文,刻画了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荆公,并在故事中娓娓道来荆公的字改变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这篇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满足读者对于艺术的追求,同时也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启示和指南。

作为一篇散文,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荆公。

荆公开始时的字是荆珏,曾经在小有成就的时候被誉为“巨公”。

但是在他做了一项具有盖世之功的事情之后,他却想不通为什么死后要有人将他的“珏”字刻在墓碑上。

荆公因此十分烦恼,希望得到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助来解决这个难题。

后来,荆公在臧氏(又称丰县臧氏)遇见了一个名叫盖公的隐士,盖公认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建议荆公改字。

盖公告诉荆公:“字者,身之衣冠,不可不慎也。

慎其选,同其义,窃谓可为功夫。

”这话启发了荆公,他仔细咀嚼盖公的言论之后,决心改变自己的“珏”字。

荆公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将“珏”改为“楫”。

荆公改字后,人们对他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

荆公的“楫”字内涵很深,同时也和他的事迹非常相符合。

荆公博学多才,尤其对书法甚为热爱,经常写字。

而楫这个字的本义是划船的木托,也是用曲木制成,通常用于船的前端。

荆公改了字之后,有人称赞他道:“荆楫改字,法轮大转,狂热至极,痴恋至极,令人羡慕至极。

”不仅如此,荆公改字之后还表现出伟大的胸怀和开放的精神。

他不再拘泥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然而,这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并不仅仅是荆公改字,而更是关于“改字”的问题。

荆公的字改变之后,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让人们认识到字是人物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个人的字可能影响到他的人格、成就和声望,同时也体现出这个人的内心。

荆公的改字也是让人们意识到了字是一个人生命的延续,更是一个人生命的无所不在的显现。

荆公改字的事情,最终被人们所接受,荆公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并成为一代文学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和品格并不仅仅是内在的,更需要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而这正是字所能够体现的东西。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运用《荆公改字》教案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运用《荆公改字》教案

小学语文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质量的教案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荆公改字》教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一、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

2、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训练孩子发现语言的规律和美感。

二、教学方法1、让学生先自己读一遍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作为代表,在全班面前朗读课文。

2、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和难度,分别提取出单词、词组、句子和段落等关键点,让学生通过把这些关键点逐一改写的方式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这个改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不能改变原意,改写的方式要符合语言的规范,写作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语句的连贯性等。

3、在学生们改写完关键点之后,老师再把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能够看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以此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中。

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人皆有责任去爱护国家”。

在改写这个句子之前,让学生先听老师的解释,并询问其意义,以便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改写方法:“民族复兴,人人有责”,“培养人才,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

以上是一些改写例子,可以看到,同样的句子,通过不同的改写方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内涵。

这个例子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词语在课文《荆轲刺秦王》中,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如“欢娱”,“秉笔直书”,“托物言志”等。

通过改写这些词语,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其含义,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改写方法:“欢快”,“自信写作”,“用物品来说明内心的思想”等。

改写后的词汇可以更好地反映课文的意思,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们增强对这些单词的记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带教案:荆公改字的文学成就

带教案:荆公改字的文学成就

荆公改字的文学成就荆公,即荆伯玉,字正卿,是南宋末年至元初年间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他的笔名为“荆斋”,被誉为“元清诗派”的创始人之一。

而荆公著名的文学成就之一就是他的名字——荆伯玉,是他自己所改的。

荆公的父亲原本给他取名荆梦梁,但是荆公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名字。

他认为这个名字不够精致优雅,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自己改名为荆伯玉。

这个改名的历程让人看到了荆公的执着和自信,也预示着他在文学道路上的坚定追求。

荆公改字“伯玉”原本是想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志向。

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而伯爵是当时社会上的小贵族,荆公将自己的想法和矛盾都融入到这个字里。

伯玉寓意着他既有贵族的品质,又有平民的本分和普通人的价值观。

在荆公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矛盾和融合的表现,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于人性的关注和反思。

荆公的文学生涯,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着生活的细节和感悟。

他结合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思考,缔造出了独具匠心的诗歌创作风格。

同时,他的散文也同样得到了文坛上的高度评价。

他的散文尤其擅长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形象、情感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深深地被其感染和教育。

荆公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人格和职业修养是密切相关的。

他是一位充满爱心、关怀和同情心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总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和投入感。

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具备一定的启迪性和鸡汤功效,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到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

荆公的作品之能够在当时的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赞誉,不仅取决于他文学水平的高超,更取决于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关注。

荆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不是单纯的描述,而是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本质。

这也是荆公一直被后人推崇和纪念的主要原因之一。

荆公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精湛的诗歌和散文,更体现在他对于人性的深刻关注和反思。

荆公能够如此成功地改字和融入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思考,正是因为他具备着一颗勇敢、追求和创新的心。

写作素材——以《荆公改字》为例教案

写作素材——以《荆公改字》为例教案

“荆公改字”是一篇典型的古文名篇,是学习古代文化、历史和语言的重要素材之一。

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培养审美情趣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荆公改字》是《庄子》中的一篇篇名,无事可作为教材引言。

此文共三段,围绕荆轲字的变化展开,是一篇篇目清晰,内容短小精悍的典型小品文。

第一段,描述荆轲改字的缘由和过程,表现了荆轲从心灵深处追求变化,才有了大胆决断,改为“轲”。

第二段,从书法角度,用独具匠心的笔法展示了“轲”字的美丽,赞颂了荆轲的书法才能,突显了荆轲追求自我飞腾,超越常规的精神追求。

第三段,表达了荆轲“求得其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追求和学习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这篇小品文不仅内容简洁明了,而且语言优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逐字讲解,了解文中难度较高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此篇文章,使之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之美。

二、教学目标1.了解《荆公改字》的背景、作者、篇目以及主要内容。

2.熟悉并运用常见的文言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荆公改字》的背景、作者、篇目等方面进行了解,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难度,适当展开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使之理解得更加深刻,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逐字解析法。

老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文中难点词汇、句型等进行解析,并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语法规则和用法。

3.合作探究法。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读和解析,让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和讨论,建立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4.朗读法。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文学的韵律、美感和氛围,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2荆公改字 长春版(共23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2荆公改字 长春版(共23张PPT)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结合词语注释,说说这 篇文章的意思。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
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
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件PPT
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 课文详解 书的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 草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 南岸”,后来圈去了“到”, 批注说“不好”,改为 “过”;又圈掉而改作 “入”;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 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 “绿”字。
课件PPT
荆公改

课件PPT
资料宝袋
王安石

课件PPT资料宝袋Fra bibliotek王安石( 1021 年 12 月 18 日- 1086 年 5 月 21 日),字 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 (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家。
课件PPT
预习检查

1.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绿”字妙在哪里 ?
课件PPT
字词乐园

写字能手
jīng 荆
课件PPT
字词乐园
书写技巧


“开”竖撇到位,“刂”竖钩直 而有力。
课件PPT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荆公 一水间 数重山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练习课文内容,说说 下列词语的意思?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王荆公:指王安石,在他罢 相后被封为荆国公。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有 个读书的人家中收藏着他的 草稿。草,草稿。 注:注解,注释。 复:再。 旋:又。 始:才,方才。
课件PPT

荆公改字教案: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荆公改字教案: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荆公改字教案: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文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关系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人的字的好坏,不仅仅是对自己美观度的要求,更是对一个人整体形象和文化素养的体现。

荆公改字教案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字体方面的整改,通过规范化的字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提升学生的个人形象和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荆公改字教案的背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虽然各种教育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分数为目的的教育”,导致了学生对于自己真正能掌握的知识知之甚少,就是学生的语文修养缺失,字的书写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形象的影响,更是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荆公改字教案”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现象而诞生的。

它具体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精神和文化要求。

荆公改字教案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通过学生的字体规范化教育,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荆公改字教案的实践1.教育目标的制定荆公改字教案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是具体而明确的。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认识到“书法是修身的艺术”,培养良好的字体修养和素质。

帮助学生理解字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好的书写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荆公改字教案的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

2.教育方法的制定荆公改字教案实践中,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多元化的。

是课内辅导,教师通过读书、写字等课程对学生的书写进行指导。

是课外辅导,学校通过组织荆公改字社团等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书法辅导,或者与书法名家一起进行书画实践。

学校会组织学生竞赛,鼓励学生通过比赛提高自己的字体素养。

3.教育成果的评估荆公改字教案的教育成果评估,是教学活动的精华。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成果的评估一直以来都采取了唯分数论的观点,但是却忽视了学生个人成长细节,无法体现学生全面素质方面面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王安石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

2.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推想等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练习,体会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言文言简意赅,层次清晰的表达特点;喜欢读文言文。

一导入
直接在黑板左上角写上大大的“推敲”两字,来,谁来说说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可以做动作。

这是十一板块的主题,今天我和大家共同走进古典文学,一起学习最后一个板块中的第二课(板书课题)指第一桌一位学生:你给大家读一下课题。

强调荆字是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

在这里处理生字根据字形我们知道“荆”是一种灌木,成语中负荆请罪就是写战国大将军廉颇身背荆条向上大夫蔺相如请罪的故事,这个字也可做姓氏)
提问:“荆公”指谁?知道吗?(王安石)你是怎么知道的?(以前学过《泊船瓜洲》知道“京口瓜洲一水间”是王安石写的;注释中写了王荆公就是王安石。

咱们打开书看看王安石改字改出了什么玄机?
二、变换方式“读”课文。

1.打开书,轻声读一遍这篇小文,看看里边还有认不准的字吗?如果有就想办法解决。

2. 在阅读古文时除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有注意停顿和节奏。

(生自由朗读划分停顿,读出节奏)(课件出示文言文,指名标出停顿指名朗读)
3. 古人写文章,是自上而下写,从右往左写,(点击课件)竖排的《荆公改字》,你们会读吗?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在心里跟着读。

4.古人写的文章,不但竖排,而且没有标点,这样的《荆公改字》,(课件出示竖排无标点课文)你们会读吗?这可更有难度了!男同学一起读,女同学在心里读。

三.尝试“猜读”理解课文。

读出韵味。

1.出示指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这么一遍一遍读,课文也能好懂一些。

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着读懂课文。

同学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文言文,谁能说说你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都采用哪种方法学习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朗读借助注释语意推断查找工具书……)
2. .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所掌握的方法来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并在书的空白处进行注释,如果有实在解决不了的的就在下面画个问号,一会我们一起解决。

提问:“读懂了吗?了解大概意思没有?挺自信啊,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荆公改字,改的是哪个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这个字,改了几遍?
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凡如是十许字“
师强调:有注释,我们可以参考注释,没有注释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借助已有经验推测、猜读,这是读懂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板书:(语意推断)) 行啊,看来真读懂了,加深难度,来,谁说说怎么改的?
(2)“初云……始定为绿”。

生根据注释疏通“初云……始定为绿”的意思,师:文中的“初”“复”“旋”“始”(板书: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意思?(开始……再……又……才)就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哪些词呀?(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王安石首先圈去“到”改为——(生:“过”),然后改为——(生:“入”),接着改为——(生:“满”),最后改为——(生:“绿”)(板书:到过入满绿)小结:把到改为绿好在哪里?王安石的绿字用的多妙啊!"绿"本来是颜色的形容词,用在《泊船瓜洲》这首诗里就成了动词吹绿。

把“江南岸”的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来了.既能表达春风来了,又能表达景物的变化.(相机指导学生感受王安石的精益求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例:我经常在批改学生的日记和作文的时候,感觉到学生们的遣词造句,基本是上抱着差不多,是那个意思就行的态度,看看人王安石那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3.看来大家对这篇小文的大概意思都了解了,刚才老师让大家在不懂的地方画问号,谁有不懂的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如果没有老师就说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借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己就可以解决文言字词,你们可真棒)
4. 《荆公改字》这篇文言虽短小凝练,但却像我们精彩讲述了王安石改字的过程,知道了文中语句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给大家听听?
5.好,那谁愿意带着你对这篇文言的理解来读读,读出文章的韵味。

四、尝试运用“写”文言
1.同学们,你们刚才不仅把这篇文言文读顺了、读懂了,甚至还试着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可是这还不够,冰心在《忆读书》一文中写,她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写作文很有帮助,其实我们也可以在读了文言文后尝试着写一写文言文。

2.(点击课件)老师课前找到了黄庭坚改诗的资料。

谁来读一下?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是黄庭坚写的一首律诗,其中,“归燕略无三月事,
高蝉正用一枝鸣”一句中的“用”字最初为“抱”,先后改为“占”“在”“带”“要”,最后改为“用”。

请你模仿《荆公改字》用文言写一写黄庭坚“用”字的修改过程,用上“初、复、旋、始”。

《荆公改字》学习卡片
六年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是黄庭坚写的一首律诗,其中,“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一句中的“用”字最初为“抱”,先后改为“占”“在”“带”“要”,最后改为“用”。

请你模仿《荆公改字》用文言写一写黄庭坚“用”字的修改过程,用上“初、复、旋、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完成仿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点。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评点。

3.看看,我们小学生不仅能读懂文言文,也能写出文言文了!语文学习就是这样,读了、积累了还要尝试着用一用,有意识的运用往往是最好的积累。

六小结:非常开心和大家度过了这愉快的40分钟,通过今天得学习我想大家也知道了原来传世的千古佳句都是来之不易的啊!就像《泊船瓜州》中精妙的“绿”字,竟是经过了十数次推敲的结果。

像第一篇的《贾岛推敲》一个看似平常的“敲”却饱含了很多的深意。

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后人备受教益。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不难领悟到古诗词成为精华,与古人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事都应该有古人这种推敲的态度。

七板书
推敲荆公改字书下注释
语意推断
初复旋始查工具书
到过入满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