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提供有德性的教育
推行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理念
推行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受到重视和推行。
与以前的学科教学不同,以德育为主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整个人的全方位培养。
它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观,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的实施旨在确保学生不仅智力发展,而且道德素养的发展。
它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方面,并在成为全面发展的“全人”的道路上起着关键作用。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德行高尚的公民,他们遵守积极的道德规范,并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与学科教育相比,德育教育是以个人为主体的,它注重让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强调学术成绩。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获得与日常学术知识无关的实用技能,如自我管理、战略选择、创造性思维、沟通技能和协作能力等。
这些技能不仅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而且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二、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理念的实施方法为了实施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可以将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五个方面,其中德是最核心的。
学校通过示范、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
为了使学生在学业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学校应该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爱好和技能。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活动机会和选项,让他们参加音乐、体育和艺术等领域的活动,在兴趣中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全人”。
3. 挑战自我的机会。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各种领域都获得挑战自我的机会。
通过对学生的要求逐步加强,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并不断挑战自我,以期望学生在各方面都大有作为。
三、推行以德育为主教育理念的挑战推行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理念需要学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并教育家长将其支持和帮助。
以下是推行这种教育理念时需要面临的一些挑战:1. 教师广泛的人才技能。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
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那么再高的知识和技能也难以为人所用。
教育之本在于培养有德性的学生,这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使命。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等方面,更包括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一个有德性的学生不仅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品质,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是教育的长远考虑。
一个人的一生不仅仅是在学校度过的,更多的是在社会中度过的。
在社会中,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在职场上的成就和幸福生活。
一个有德性的学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会得到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而一个没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再出色的能力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是教育的社会责任。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未来。
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才能更加幸福、快乐。
教育之本在于培养有德性的学生,这是教育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针对如何培养有德性的学生,一方面是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道德。
建设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是培养有德性的学生的前提条件。
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老师们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引导者;要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倡导诚实守信、共建共享的理念;要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另一方面是家庭要与学校共同合作。
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影响力,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要做学生的好榜样和引导者,要与学校积极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努力。
简析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
简析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师教学中,德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德育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德性。
德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使命,它不仅仅涉及到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品德优良、具有高尚情操的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德育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德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塑造、道德修养的培养、自我完善的引导。
通过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塑造个性完善的学生。
德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守法意识和公民道德,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对社会负责。
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有责任感的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德育与智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其个人发展和未来的社会角色扮演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
德育在教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德育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教师应重视德育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开始关注德育的重要性,并试图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德性的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的核心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与传统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不同,立德树人更注重学生的内在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构建立德树人的新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应该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础。
家长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做到身教胜于言教,以身作则。
家庭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纪律,使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和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要优化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方式。
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
学校德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
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要加强师德建设。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人物,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水平。
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德育新模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做到示范行为,以身作则。
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
追求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还需要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德育经验,不断完善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形成科学有效的立德树人新模式。
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追求目标和使命,构建德育新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德育原则和方法
德育原则和方法德育原则和方法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德性和品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原则和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手段,对于学生的德育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就德育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德育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德育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2.全员参与原则德育工作不仅是教师的责任,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教师的责任,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德育育人的良好氛围。
3.实践性原则德育是一项实践性工作,它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实际案例来教育学生。
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实际行动中,才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道德理念。
4.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德育水平和需求不同,所以德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个性化地开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二、德育方法1.示范引领示范引领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
教师应该积极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道德模范宣讲、先进事迹报告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优秀人物的力量和精神。
2.情感熏陶情感熏陶是德育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和道德感受力。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爱国主义教育计划、纪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3.活动体验活动体验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参加各种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体验和感悟,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的繁华和复杂,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德育为先 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德育为先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摘要】德育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引路人,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属性。
德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引路人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成为一名优秀的引路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情感智慧,善于倾听和关心学生。
德育为先的重要性体现在塑造学生成材的过程中,引路人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方向和品质。
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包括加强引路人的培训和提升德育意识,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好成长的道路。
所以,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至关重要,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和重视。
【关键词】关键词:德育、学生成长、引路人、重要性、素质要求、角色、责任、影响、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概述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即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从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和谐稳定。
只有通过德育教育,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才能真正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必须始终放在首位,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2 学生成长中引路人的作用学生成长中引路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引路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们的榜样和表率,更是他们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引路人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
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人际处理能力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探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 德: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促进学生德性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1. **树立榜样**:学校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2. **德育课程**:开设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除了学术知识外,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些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多元化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3. **项目学习**:开展项目学习和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体: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1. **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能和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情绪,建立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3. **营造良好环境**: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做好德育工作,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做好德育工作,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3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愈发复杂多变。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更需要有优秀的德性、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需要全社会加强德育工作,全方位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首先,做好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德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的诱惑和困惑,在课堂教育中单纯的知识创新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工作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时刻关注道德修养,让学生在德性上不断进步,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中懂得什么是重要的,表现出我们社会所需要的高尚的品质。
其次,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求,德育工作同样需要在全面发展这个方面也加以发挥作用。
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广泛化,但每个职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比如,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防范疾病的能力是现代人进入崭新生活状态的必由之路,所以学生需要有经常性和系统性的体育训练;美是人类审美的产物,具有广泛的、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学生需要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体验和实践,锤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另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对社会的认知和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以此为基础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后,全面发展不止于此,而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德育工作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全面开展自我发展,这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丰富与完善,更是每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方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总之,为了迎接未来,我国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优化和改进教育关键环节,努力创造一个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需要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作用,为学生打造一个更高端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打造一个实现全面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更有价值和更具生命力的人生经历。
五育并举育人目标
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一、引言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每个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
中国教育体系中,“五育并举”被认为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理念。
本文将就”五育并举育人目标”进行详细论述。
二、五育并举的概念“五育并举”即指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智体美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1.德:德性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通过灌输正向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规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智:智力教育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智力能力的过程。
通过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过程。
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耐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身体素质。
4.美: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过程。
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5.劳: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通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劳动并取得成果,培养他们勤劳、自立、合作等品质。
三、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五育并举”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其成为有德有智有体有美有劳之人。
以下将详细阐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具有正义感、诚信守法等良好品质。
2.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能力。
通过智育教育,培养学生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有句古语说得好,“立德树人”,意思是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有德性的学生。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也反映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贯重视德育教育的深厚底蕴。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应当牢固树立这一理念,全心投入培养学生的品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道德品质、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教育之道,本自德性为先。
德性处于教育的核心位置,是塑造学生个人品格的基础。
在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着重强调了个体修养与家庭、社会之道理。
在现代,社会风气的败坏,道德传统的淡薄,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一个人如果德行不端,再有才华也只是无用之才,无法成就大事业。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们必须牢记,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重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和品德影响学生。
学校各项制度也要围绕着德育教育而设计,各种活动都要以德育为中心,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个性养成和品德修养。
家庭、社会、国家也应该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培养有德性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必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品德,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成为有德性的人才。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需要抓好学习品德教育。
学习品德教育是培养有德性的学生的关键。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不能忘记了自己是为了学习而来的,学习使人完善,完善的人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立德树人理念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理念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理念是指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性和人格素养。
它强调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一代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每一个学生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发展和成长。
立德树人理念的核心要求是立德、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立德是指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明德是指要求学生明辨是非、识别善恶,修身是指要求学生注重个人修养和自律,齐家是指要求学生注重家庭和谐与责任,治国是指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平天下是指要求学生具备公正、友善、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德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理念的实施过程,它通过学校与家庭、课堂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通过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注重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课程设置和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想品质。
家庭要加强家庭教育,关注学生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立德树人理念倡导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成
长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关键举措。
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是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有智、有体、有美、有劳的全面发展的任务。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全面素质。
本文将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展开,探讨教师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立德树人,培养良好品德学生的德性是其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做人做事的准则。
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立有趣且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体:注重体育锻炼,培养健康身心身体健康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保障,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通过开展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竞争精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美: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劳动教育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全面发展的实施路径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需要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同时,学校应加强课程建设,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德善品格课程”促进学生道德生长
智策观点参考学生的德性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生发道德意识、发展道德能力、形成道德品格三个阶段。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道德意识、道德能力、道德品格的培育既需要选择最佳时机,更需要寻找适合的路径。
笔者根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德善品格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阐述促进学生道德生长的相关策略。
一、氛围与体验,促成道德意识的生发道德意识的生发,是学生道德生长的初始阶段。
在区域推进“德善品格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营造开放民主的环境氛围,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获得最直观、最现实、最丰富的资料,促成自身道德意识的生发。
(一)营造氛围营造开放民主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学生道德意识的生发。
比如,吴江区横扇学校围绕“认知友善、感悟友善、践行友善”三个层面开展“友善教育”德善品格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学校德育处商讨决定,通过班级布置“友善”主题黑板报和学习园地,校园电子屏展示“友善”名言,营造开展友善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心之向善的校园氛围中,埋下友善的种子。
再如,吴江区盛泽小学从“乡贤名士”的角度,开展“学习唐爷爷,传承感恩心”的品格教育活动,通过走访故居、追寻足迹、诵读事迹等方式,缅怀热爱家乡、感恩社会的乡贤唐仲英先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践并固化“感恩”品格。
(二)角色体验道德教育不是对学生宣传一些不容置疑的“清规戒律”,而是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提出一些允许学生思考与选择的道德要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生发道德认知。
角色体验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富有乐趣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道德意识的生发。
当学生去扮演某一道德角色时,他就会进入这个人的内心,推己及人,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
学生扮演的角色越多,就越能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人的生活态度、道德意识,体验到不同社会角色的道德特征与道德规范。
教师一般通过组织各种与实际生活、学“德善品格课程”促进学生道德生长盛伟华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学生道德生长的过程,有着一般的规律。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的意思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的意思以德育人是一种灵魂深处的责任,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指的是用道德来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和精神面貌,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
而立德树人则是以塑造人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拥有人文精神为育人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广泛应用于我国教育中,成为一种主流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的意义。
首先,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德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营造健康、阳光的教育氛围,建立公正、公平、面向未来的社会风尚,打造逐步走向成熟的学生成长之路。
德育教育不仅为学生提升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实现教育和谐的关键所在。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注重树立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机构的教育态度、方式及内容应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通过互动、合作等方式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切实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以德育人、立德树人能唤醒学生的灵魂。
德育教育做到了由内而外的改变,将德育教育与常规教育、技术教育、文化教育等多项教育形式结合在一起,设置更多针对性的班会、心灵导航等课程或活动来启发学生思考、感悟、表达、倾听,鼓励学生勇于追求梦想,树立远大的志向,推动学生积极向上。
德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拓宽心胸、增进信任,增强同情心、关爱心,锻炼压力承受力、调解解决冲突的能力等,“德性实现”的任务便是最大的精神灵魂。
2024年四德教育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四德教育心得体会范本四德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德性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人格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参与四德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我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四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品德是一个人的根基,而四德教育通过生活实践、思辨训练和道德引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参与四德教育的过程中,我开始重视自身的行为举止,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修养。
我学会了对人对事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了尊重他人并关心他人的感受。
在跟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宽容、谦虚和守信用。
这些品德的培养对我现在和将来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四德教育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四德教育并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了自主学习。
我也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使我在学业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也让我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再次,四德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四德教育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课外兴趣班,让我们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
同时,学校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我们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
这些举措让我感受到了全面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和兴趣班中去。
我发现当我身心健康时,我能够更加专注地学习和工作,也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和相处。
最后,四德教育强调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四德教育中,我们被教导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四德教育中,我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了解了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并在学习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立德树人理念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理念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也是现代德育教育的
重要理念之一。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德性。
这包括对学
生进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
养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品质,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
的行为习惯。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德育,也注重学
生的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它认为,只有通过全面的
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德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实施手段之一。
它通过课堂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
总之,立德树人理念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通过教
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
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种具体实施手段。
四德教育文档
四德教育简介四德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道德、智慧、体魄和美感四个方面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智力水平、体育健康和审美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智慧、有活力和有美感的新时代人才。
四德的内涵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四德教育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使之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在四德教育中,学校和家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把道德观念内化为行为准则。
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四德教育中,智慧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校应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体魄教育体魄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在四德教育中,体魄教育强调学生的身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学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魄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教育内容。
在四德教育中,美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学校通过开设艺术课程、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四德教育的实施四德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实施步骤:制定教育目标在实施四德教育前,学校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教育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慧水平、体魄品质和美感能力。
设计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实施四德教育,如开展道德讲座、组织智慧竞赛、举办体育比赛以及举办艺术展览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智慧、体魄和美感素质。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优秀人才的基础。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多层面的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育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
学校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长远性,从选人用人、评价标准、教育政策等方面,形成落实立德树人的全员共识。
其次,家庭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从小就培养孩子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尊重老师和学长学姐等优秀品质。
家长应该注重亲子沟通,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难,带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社会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
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社会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各种适宜的文化和娱乐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体验和接受社会责任。
总之,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广泛的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顾及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穿“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理念,即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快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首先,教师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成为德育建设的推动者。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教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个人品质的养成。
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人类修养应该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实践和行为示范,让学生对立德树人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例如通过讲座、班会等途径,加强道德观念的普及和教育。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心得体会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则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五个方面,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在长期参与及实施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德育是立德树人的核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应该倡导尊重、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并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德性。
只有在德育的引领下,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其次,智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智育的努力,学生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体育教育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体育课程的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只有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下,学生才能培养出坚强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美育也是五育并举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通过美育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美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方面的理解和欣赏,并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和表演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只有在艺术的熏陶中,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成为有修养的人。
最后,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新立德树人坚守教育初心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
最新立德树人坚守教育初心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所在,它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在参与和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即坚守教育初心,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
一、坚守教育初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初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素质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目标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我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德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德性教育。
我通过开展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注重践行德育,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为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其次,智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体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比赛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最后,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我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开展美术、音乐等课程,让学生培养艺术涵养,提高审美水平。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他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
二、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立德树人,首先要守住初心,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教育原则,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提供有德性的教育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韩忠玉 2011年4月29日 15:20名校长工作室关于人才培养的价值观,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意思是说:(做)一年的打算,只不过像种种庄稼;(做)十年的打算,只不过像栽栽树木;(做)一生的打算,只不过就像培养人才。
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他告诉人们,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人才的培养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教育又是一项恒久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教育,无论就传统的观念还是时代的需要来看,一个永恒的话题首先应该是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从教育价值观的基层面讲,就是要向学生传达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当然应当是普世的,是恒久的,譬如善良、人性、尊重、诚信、公平、正义等。
这些价值观念构成了人的德性DNA,是一个人“成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基。
可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们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心中对这些观念有了无可动摇的坚守,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成功的教育,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真正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人们常把学校比作孩子们的第二摇篮,就是希望通过学校的十几年教育和培养,能让一个个懵懂无知的顽童成长为德才兼备、有志有技的青年。
可以说,在当今终身学习的社会,学校教育阶段仍是每个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肩负着传承,发展和创新人类文明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培养和促进每个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引领孩子们形成让他们受益终生的道德价值观体系。
说到底,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要育才必先育人!恒久的价值观培养对象中,“信”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要给予一个“信”的空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信而信人。
信“心”先信人,缺乏信任,缺乏诚信,也就是缺乏纯真;缺乏纯真,则潜能不显。
用联系的观点看,不信难以养德,无德之人,行而不远。
惟养德方能筑牢生命的根基。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信心教育也是一种德育教育,信心教育从来就是兼顾思想与方法、涵盖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适合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与成长的一种教育。
信己无私,信人有爱。
无私则无畏,只有坚定地相信自己,才能在实现目标与理想的路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的去实现它,完成它;也只有充分的信任他人,才能给他人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大的活动舞台。
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并不矛盾,信任与肯定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爱。
育人如此,立校更是如此。
以信立校,用心治学,这是我们的办学思想。
这里谈的信是信誉,《论语》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誉是一个团体的发展根基,办学凭信誉,治学靠用心。
办家长和社会放心的学校,靠的是以诚信为核心的集体人格,靠的是以信心为灵魂的团队实力;育人质量的提高,靠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所构成的浓厚的的治学氛围。
同时,治学氛围的形成与发展,全凭用心,如此,才能将教学升华为治学。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用心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说到“诚信”,莎士比亚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
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诚信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它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所谓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
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每个人从小讲诚信这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
因此,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学生要有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在日常学习中,抄袭作业、撒谎、作弊,这样的行为怎么称得上是个诚实的中学生呢?古往今来,没有一个靠坑骗、欺诈消费者而成为誉满天下的商家,也没有一个靠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弄虚作假而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同样的道理,没有一个能通过考试作弊而成为学业优秀的学子。
要做一名好学生必须先学会做人。
而诚信乃为人之根本,事实上,人的成长中不可能没有弱点,也不可能不犯错误,然而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错误。
惟有诚实、坦然的看待自己的弱点,才能矫正过失,获得真知,让自己更为完美。
为此,对学校来说,诚信教育是一门需要做深做细的课程,当一个人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同学,离开了自己的学校,踏入社会,唯有诚信待人,诚实守信,才不会被社会鄙视,不会被人们排斥。
有人认为,金钱、地位、权力比诚信重要,无数现实的例证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靠抛弃诚信获得这些的时候,诚信会在时间上扼杀他,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
学校教育中,我们一直以来强调“德育为首”。
如何体现“为首”?诚实守信的生活版应该就是教育学生做个好人,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庄子》有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先从自身着手修德,他的德才纯真。
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
如此看来,有德才的好人是永远不吃亏的。
大树参天,根基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才的培养事关国计民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工程,是由多个点组成的一个整体的面。
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核心价值的公因式还是离不开优秀的民族传统道德、传统文化。
“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善者无畏,仁者无敌,孝者无怨。
”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想精华,古为今用,这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民族自信心。
善良和孝悌,是道德品质的底线,也是个人和家庭能否恒久发展的必要前提;善良的人,不仅帮助了别人,还收获了自己的好心情。
人在心情好的情况下学习或干任何事,效率自然是非常高的。
与人为善,可以让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愉悦的学习、生活软环境。
尽可能的帮助他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学校的交际原则。
每天为别人做一件让他感觉到快乐的事,当我们有能力让别人感觉到高兴的时候,自己也会感觉到,施比受能带给自己更多的快乐,感觉好极了。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你不喜欢的人他也一定不喜欢你,要喜欢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喜欢上你;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校园交际平台,有利于每个学生将来的发展。
在校园生活中形成的这种善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交际能力,必然会伴随学生的一生且终生受益。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是一种启蒙,也是一种提升,同家庭教育一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者当为道者高标,用我们的责任规划孩子的人生,用我们的智慧引领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善人者”之为,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特雷莎修女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导师在履行着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我们学校文化的核心之一。
喻事意在明理,身教言教当齐头并举。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那就是读书。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们是教育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强化读书思想、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方面设计了一系列工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的教育信念。
为此,我校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学校图书馆;我们每学期都举办读书节,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读书个人;我们推荐《论语》、《弟子规》、《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优秀著作给学生;我们精心筛选优秀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我们的学生有书香为伴,定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绅士风度,淑女风范,国际视野,世界胸怀,领袖气质,彰显当代青年人的风采。
将学生教育成“人”,就是要教育学生有人性。
有人性才能是个完整的人。
一个人有了人性,才会意识到生命个体的高贵,从而敬重生命,珍惜生命;既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他人的生命,在他感觉到自己生命高贵的同时才会懂得他人生命的高贵。
一个具有了浓厚人本意识的人,自然会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人文关怀对于他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释放和表达。
如果一个人懂得珍爱这个世界,他就不仅仅感觉到自己重要,更不会因为保护自己的存在而轻视甚至藐视他人的存在,也不会因为享受自己的权利而侵犯他人的权利。
我经常在城市的大街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拉病人的救护车鸣笛急驰,可是前面的车辆就是不紧急避让,开车的人似乎很麻木,似乎不懂得病人早一分钟到医院抢救就会多一分的希望,就会少一分的痛苦这样简单的道理。
这种麻木的背后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就是缺乏人性。
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首先懂得“救护车优先”这样的简单道理,要首先让学生具备人性,具有人道情怀。
我在我们学校提出这样一个鲜明的育人目标:“要培养具有自强精神,科学态度,人文情怀,淑女风范,绅士风度,国际视野,世界胸怀,领袖气质的学生。
”其中对“人文情怀”的解读就是: 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及万物的生命;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及万物共生的权利。
人性情怀属于人文情怀的范畴。
以德树人,我们不能离开人性谈道德,脱离了人性的道德说教于事无补。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所进行的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挫折教育都是基于原始人性的一种教育升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道,”翻开教材,我们会看到许多关于道德、价值观的论述,其中不乏大段引经据典的精彩论述,其实,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生命观。
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内涵更丰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这才是最关键的教育。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不可或缺也避免不了的一个环节,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全面性,目前部分家庭教育的不足需要学校教育来弥补。
例如,部分孩子身上因娇生惯养而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己不负责人,对父母家人不负责任的消极人生观等,就需要学校教育中特有的集体生活锤炼来端正人生态度,我们的主题班会,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社团建设,我们的国旗下的讲话,我们的心理辅导讲座等,都是在为家庭教育补课,挫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磨练生命的意志;亲情可以使学生感受家庭、社会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善心善举;信心教育更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提升学校教育档次,落实与实践素质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