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资料流失案例的启示

合集下载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在管理、监督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
而丢失或损失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

首先,某地政府在建设公共设施时,由于工程监管不力,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了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下,国家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其次,某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违规行为,包括挪用资金、虚报
利润、非法转移资产等,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和征收过程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导致土地
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流失和损失。

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我们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
的监管制度和责任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和监督,严惩违法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总之,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资产损失学习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资产损失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等文件心得体会(高立起)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等文件学习,使我对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划分、省管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和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有了初步认识,更加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物商员工,要更加自觉地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今后在生产经营中管理水平及风险防控意识。

本人在鲁北公司参与了鲁北公司基本建设工程,通过学习对第十章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的认定,和在新驿配送站负责物资供应配送,对第六章存货损失的认定有了全新认识,明白了在建工程损失和工程物资损失是指企业已经发生的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相应工程物资报废或者削价处理等发生的损失。

明白了存货损失是指有关商品及各类材料等发生的盘盈、盘亏、变质、毁损、报废、淘汰、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以及存货成本的高留低转资金挂账等。

明白了货物盘盈和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明白了存货损失的界定标准和损失划分依据。

明白了在建工程损失认定流程和损失划分依据。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员工,有义务、有权利保护好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唯有认真领会,熟练掌握认定原则和依据,忠于职守才能做好担当好国有资产守护员,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作为物资供应,帐、物、卡管理相符是一名合格配送人员的最核心的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作为新驿配送站物资供应,一是要更加积极协调物管科,组织工区材料员及分管区队长到库房每月进行一次现场协调会,对于库房既有长期不流动物资进行摸底,让基层工区随时掌握、及时领用,达到降低无效库存,提高物资周转利用率、减少销售库四金占用。

二是要不断优化库存结构,加强库管员日常管理,满足矿方物资需求。

积极响应配送中心提出的补库计划,对照补库目录要求,认真做好补库工作。

对于常用件、通用件、低值易损件及时补库。

对于代储库物资,对矿方做好宣传,凡是按照矿方计划送达的物资,入库后两个月矿方不予领用,及时退回中心库,降低库存。

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几点思考
.
,
,
前 几 年 得 以 缓 解 的 三 角 债 现 象 再 度 升 温 其结 果是 产 品卖 出去 ( 实 为 拿 走 了 ) 资金 收 不 回 影 响 企业 资金 周

转和 再生 产
企业 只 得 向 政 府 和 银行 借货维 持再 生 产 再 卖 产 品 又 收不 回 资金 如 此 恶性 循 环 有 些 企业 只
湘 潭 师 范 学院 学 报
年 第

对 国 有 资 产 流 失 问题 的 几 点 思 考
皮修平
国有 资 产流 失 现 象 过 去 就 有 但 不 严重
, ,

改革 开 放 形 势 下 对 企业 的 简政 放 权 加上 市场 经 济 的冲 击 政
.
,
,
策 法 规 的不 健全 等 导 致 国 有 资 产 流 失 问 题 由点 到 面 无 处 不 有 且 数 量 之 大 令 人 吃 惊 实在 堪忧 产 的 流失 主要 有 以 下 表 现
1
,

,
,

国有资
:
计 划 经 济体 制 下 的 长 官 经 济 幽灵 仍 然 活跃 导 致 国 有 资 产 流 失



,

各 级 财政 拨 钦虽较 过 去少 了 许
, ,
多 但 仍 然存 在 走 后 门 送 红包
, ,

不 少 地 方 和 企 业 为 了 寻 求 国家 财 政 的 投 资支持 不惜 动 用 大 量 人 力 沂 为 和财 力 拉 关 系 裸

一 度 形成 只 包盈
,
,
不 包 亏 盈 利有 奖 亏 损无 罚 既 无 经 济责 任 更 无 法 律 约 束与 制 裁 的 局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
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 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与检查等方面,确保国有资产监管工 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对国有资 产运营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 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01
02
03
04
制度原因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监 管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人为原因
管理层或员工利用职务之便, 侵占、挪用国有资产,造成流
失。
市场原因
市场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 ,导致国有资产价值被低估,
进而流失。
法律原因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国有 资产流失的惩处力度不够,难
以有效遏制流失现象。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国有资产治理的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设立独立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负责 全面监督和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有 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完善监管制度
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包括 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评估制度 等,确保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规范化 、制度化。
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结构
推进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
通过兼并、收购、划转等方式,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的规模 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从更微观的角度分

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致使国有资产损失典型案例以案促改剖析材料

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致使国有资产损失典型案例以案促改剖析材料

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致使国有资产损失典型案
例以案促改剖析材料
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致使国有资产损失,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行为。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
某市某区农村信用社原主任张某,在其任职期间,将信用社的15万元资金以“拆借”等方式,私自放贷给了亲戚朋友或高风险借款人,并未按照规定程序备案或落实监管措施。

由于借款人违约或经营不善
等原因,导致资金无法回收,最终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了110万元的损失。

该案件经审理后,张某被认定为失职渎职行为,并被判处有期徒
刑十年,同时被追缴其违法所得,对农村信用社的损失也得到了相应
的赔偿。

通过以上案例的剖析,我们不难看出,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致使国
有资产损失,不仅是一种法律问题,更是一种严重的道德问题。

准确
掌握职责、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我们建设
廉洁、高效、公正的行政机构,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必由之路。

关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思考
维普资讯
江 汉 石 油 职 工 大 学 学 报
2 0 年 O 月 06 5
junl fi ga er em U vrt o Sa d re ora o J nhnPt l m esy f t f n kr a ou i fa Wo s
管理责任 , 使企业真正成为我 国国民经济发展 的基石 。
[ 关键词] 固有资产流失l 企业改制} 流失根源t 防治措施 [ 中圈分类号] F 0. [ 46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o oX 2o)3 o9 2 o9 1 (06O一o8一o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 偿债务。更有甚者, 个别国有企业负责人私欲膨胀 , 为达 到非法敛财 目的 , 串通社会上 的不法分子 , 担保 私下 通过 和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中一些 深层次 的问题也随之显露 出来 , 企业国有资产 流失就是 有意骗取国家资财, 借款人借款到手后, 一走了之, 而由 个突出问题。 担保人代为偿还债务 ,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 非法捐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单位 向非国有 、 国有资产流失的的原 因 单位或个人非法捐赠现金或实物。 有的将国有资产赠与 国有资产 流失 , 主要是指 国有产 权 、 国有资产 权益 个体经营者、 集体企业及合伙企业等} 有的将国有资产以 以及由此派生出来 的国有 收益 , 因各种原 因转 化成非 国 悬殊的低价处理给人 , 明卖 暗送 } 有的通过非正常渠 道 , 有产权 、 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 , 以国有资产 把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公 司名下 l 的利用职权徇 私舞 或者 有 毁损 、 消失的形式形成的流失。其主要原因有 : 弊, 为配偶 、 子女 、 亲朋好友牟取暴利 。 1企业改制不规范造成 国有资产 流失 。在企业改制 、 6人才流失造成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流 、 中, 包括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制、 企业之间联营等 , 特别是 失。企业特有 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所具有 的技术 和管理技 兴办的集体企业、 外合资企业, 中 操作不规范, 部分国有企 能 , 是企业长期培养的结果 , 中无疑包含着企业有形和 其 业有意压低国有资产价值, 以远远低于资产现时价值 的价 无形 的投入。在 目前企业人 才流动不规范 、 制度不 健全 格入股 , 有的国有企业甚至还承担集体 企业 的管理 费用 、 的情况下 , 这些人才 的流失不 管其是否带走企业 的技术 代集体企业偿还债务 , 导致“ 肥水流入外人田” 。 和管理秘诀 , 其结果都必然使企业 的竞争 能力受损。 2分配不 合理造 成 国有 资产 流失 。在股份 制企业 、 二、 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 中, 违反利益分配原则 , 采取种种手 段 , 低 国有股 份的 压 分配收益 , 如部分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违反规定 , 过多地 从上述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 的原 因来看 , 似乎主要责 计提各种费用和职工工资 , 将年终应分股利提前分配, 使 任在企业经营者 , 其实并不尽然 。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 , 国有股份所得 和收益所剩无几 ; 有的违 反同股同利原则 , 有其历史 的根源。 未经批准只给国有股 以记账形式分红 l 的置《 计法 》 有 会 1企业 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不 规范。在 、 而不顾 , 截留、 隐瞒收益 , 分配时将国有股排斥在外 。 市场经济条件下 , 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行为与企业经营者 的 3企业管理 混乱造成 国有 资产流失 。部 分 国有企 行为是一种对 立统一 的关 系。政府作为 国有资产所有者 、 业内部制度不健全 , 管理松懈 , 、 滴 、 跑 冒、 漏现 象十分严 主体, 通过经济立法手段 , 监督管理 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和 重 。有 的经营者缺乏民主意识 , 独断专行 , 违背经济运行 提高经济效益 ,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企业作为国有 实现 规律 , 造成生产 、 经营 、 投资等决策失误 I 的热衷于政绩 资产的使用者、 有 市场竞争的参与者, 要按照市场需要和 企 工程 , 报喜不报忧 , 企业长期亏损 , 直至资金周转不灵 , 被 业 目标 自主经营、 自主支配和使用 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 管 迫停产关 闭。 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 既要落实好 4随意担保 造成 国有资产 流失 。部分 国有 企业未 国有资产 占用的企业法人财产权 , 、 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 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 又要保障国有资产 所有权 , 国有 使 经慎重研究 , 为个体 、 集体及合资企业 提供 债务担 保, 借 款到期后 , 债务人不 能及时 归还债务 而由担保人为此 清 资产权益在市场运营中得到有效约束和维护。

从三个公司流失223万元国有资产引出的几点思考

从三个公司流失223万元国有资产引出的几点思考
,
:
弥补
,
使 国 有 资产 少 增
,
转移
,
产生上述 现象 的原 因主 要是 旧 体 制转轨 过 程 中
,
其一

在新
,
国 家 资本 金

某公 司 在 新 财 会 制 度 实 施 前
, ,

人 们的 思想观 念
,
行 为方
次 以 上 交 主 管 部 门 统 筹 基 金 的名 义
,
汇交更 新
式 还 不 能与新 体制 相 适 应 加 上 法 制 观 念 淡 薄 受逐 利 心 理 驱 使 体利 益

生产 发展 基金


承包 风险 基金等
:
,
这 些 企 业 流 失 国 有资 产 的 主 要 手 法 是
( 一 ) 以 上交 主 管 部 门统 筹 基 金 为 名


经 济 监 督管理 不 力
,
有 法不 依

国 家 流 动基 金
企 业 流 动 基 金 ) 应 作 国 家 资本

查处 不 力
这 种失 衡的 经 济 监 督
。 ,
,

金 转 入 实 收 资本 际
,
某 公 司 却在 新 旧 体 制 转 轨之
,
是助 长了国有资 产流 失
:
混 水摸 鱼
,
将 应 转 入 国家 资本金 的流动 基
业 要 认 真 学 习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理 论 强 化 法
, , ,

收 资 本 帐 某公 司 将 坏 帐 损 失 1 3 万 元 列 入 已完
工 专 项工 程支 出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前言国有资产是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重要部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出现了多种方式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被挪用、侵占、私分、贪污等方式流失或被转变为私有财产的过程。

国有资产流失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非法占用、私自转让;•国有企业的腐败和贪污,导致资金被非法挪用或借贷难以回收;•国有企业的资产被违规转让;•行政审批和项目审批的权力被滥用,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出;•将国有资产转变为非正当财产,例如以巨款、房产、汽车等方式获取财富。

这些行为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对社会经济尤其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需要引起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力、法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同时,贪污腐败、行政权力过大等因素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1. 管理不力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方和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够严格,对资产流动管理不到位。

一些具备国有资产支配权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进行兜底、包庇,没有严格执行制度或谨遵法律法规,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2. 法制不完善当前我国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无法有效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例如,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公司制度的建立还不健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欠缺,法规不完善、法律制度推行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

3. 监督不到位在我国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仍存在差距,监督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的惩处不完善,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国有资产流失案例是指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资产被非法转移、侵占或损失的事件。

这些案例的发生往往涉及腐败、权力滥用、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的资产流失案。

该公司是国有企业,拥有国家航空运输线路和国际航线资源,同时也是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对象。

然而,在公司高层和政府官员的串谋下,大量的国有资产被非法流失。

这些资产包括航空运输线路的独家经营权、航空器机组和乘务员资源、机场服务设施等。

通过虚报航班数据、滥发福利、侵占公款等手段,相关人员非法获取了大量利益。

这起案件的影响非常严重。

首先,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资产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资产流失导致国家和人民经济利益的损失,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其次,这个案例暴露了中国国有企业领导层和政府官员腐败的问题。

相关人员以个人权力为工具,大肆侵吞公共资产,损害了国家的公共利益和民众的利益。

此外,这个案例还对中国的航空运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资产流失,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的经营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航班准点率和服务质量下降,损害了乘客的权益。

针对这种国有资产流失案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必须加强监管和监督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监管。

第二,要加强反腐败工作,打击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相关人员一旦涉及权力和资源的非法行为,必须严格依法追究罪责。

第三,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增加企业的竞争性和透明度,减少腐败的机会。

最后,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倡导诚信和廉洁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总之,国有资产流失案例是国家和人民利益受损的典型事件。

对于这些案件,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打击这些非法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

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改制、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管理失控造成流失。

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从宏观上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

国有资产的快速增长,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

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但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以来,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 000亿元。

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审计发现,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侵蚀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妨碍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1 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1.1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

有的地方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1.2 破产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2023-10-28contents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研究•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研究•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研究产权交易的复杂性由于国有资产涉及的交易过程复杂,包括资产评估、交易决策、合同签订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信息不对称在产权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国有资产所有者可能无法准确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产权交易中的流失由于决策者对投资项目的判断失误或不当决策,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其实际价值,进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投资决策失误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合理的投资行为,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缺乏监督机制投资过程中的流失经营管理不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应有的价值,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缺乏激励机制如果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可能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进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流失02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法律法规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形态不断变化,而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及时更新,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需求,导致法律约束力减弱。

法律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国有资产在管理、运营、处置等方面存在漏洞,容易引发流失。

法律执行不严格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得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约束力大打折扣。

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行政干预过多,缺乏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使得国有资产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甚至出现流失。

激励约束机制不足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疏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关于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论文报告一、引言国有资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时有发生,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因此,探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1.利益输送和体制性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2.企业经营不善及管理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3.资产管理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4.国有资产评估不合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5.法律和政策不完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1.财政损失2.国家形象受损3.国家资源浪费4.人民财产所有权权益受损5.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四、如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1.加强监管,严格问责2.推进国企改革,提高经营效益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4.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机制,确保公开透明5.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法律监管五、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1.甘肃航空投资有限公司瞒报亏损问题2.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重工”非法“集资”问题3.中国核电赖日发电机组数据造假事件4.某地区一企业运营不善导致资产流失案例5.某地区政府突击拆迁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在以上五个案例中,都存在着利益输送、资产管理不到位、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资产流失的问题。

因此,加强政策制定、加强监管、严格问责、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六、结论国有资产是国家的根本财富,保护好国有资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业。

在资本主义和多元化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国有资产保全问题仍然非常重要。

因此,各方面都应当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防止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背景及原因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经历了
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改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也逐渐显现出来。

这些国有资产流失多发生在以下情况:
1. 管理不善。

这一点很容易发生在国有企业中,因为它们可能
面对缺乏灵活、效率低下的慢腾腾的管理结构。

有些国有企业在管
理上不作为、投机取巧,浪费了几乎是全部的资产。

2. 政府干预。

国有企业存在着与政府的密切联系,这可能导致
不当的干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政府不当的干预可能会导致企
业决策的失误,最终导致资产流失的风险。

3. 失信经营。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可能存在于内部有人行为不端,商品流失、设备损坏、盗窃、贪污等现象。

失信经营不仅会损
害企业的形象,同时会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

4. 盲目扩张。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为
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债务压力加大、企业资产的流失等。

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
为了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
防范措施。

1. 增强管理能力。

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和掌控自己的资产。

1。

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范文

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范文

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供销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织,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监督缺失等原因,导致一些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

以下是一些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一:资金挪用某县供销社原主任张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大量国有资金挪用于个人投资,导致供销社长期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开展业务。

该案件经审理后,张某被判刑并追缴挪用的资金。

三、案例二:土地流失某市供销社将其拥有的农村土地以低价卖给了开发商,却未按照规定上报国土资源部门,导致大量国有土地流失。

该事件引起舆论关注,相关责任人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案例三:设备转让某供销社新购置的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在没用完就私自转让给了他人,并将转让款据为己有。

该事件被揭露后,相关责任人被行政处罚,并被强制返还转让款。

五、案例四:资源倾斜某县供销社将国有资源倾斜给自己认识的企业,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利益。

该事件被上级部门调查后,责令供销社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六、案例五:合同违约某供销社与某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约定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和数量供货。

然而,在供销社发货后,该企业却未按照合同支付货款。

供销社为了保持与该企业的合作关系,最终放弃了追讨货款的权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七、案例六:违规担保某市供销社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违规为某企业提供了担保。

然而,该企业最终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债务,供销社为此承担了巨额担保责任。

该事件引起了供销社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八、案例七:滥用职权某供销社一位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接受企业贿赂,违规将国有资源出售给相关企业。

该案件经调查后,该干部被开除党籍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相关企业也受到相应处罚。

九、案例八:虚假报销某县供销社一位负责人利用其职务之便,虚假报销差旅费用,骗取国家财政资金。

该事件被审计部门发现后,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并被追缴虚假报销的资金。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

通过明达公司‎的十年官司看‎国有资产流失‎何所谓国有资‎产流失,是很难界定的‎。

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

以下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即‎“明达公司的十‎年官司”来看国有资产‎的流失。

朝阳公园是朝‎阳区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负责朝阳公园‎开发建设。

为筹措拆迁、建园资金,市政府批准朝‎阳公园负责公‎园周边几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并于1992‎年赴港招商。

对其中的“碧湖居”项目,朝阳公园与陈‎达文先生(香港身份,外方股东实际‎控制人)合资成立北京‎明达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其中中方占注‎册资本的48‎%,外方占52%。

陈达文出任北‎京明达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并控制了该公‎司的全部经营‎行为,把持了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

2001年4‎月,陈达文在香港‎将北京明达公‎司外方股东的‎所有权转让,结束了对该公‎司的经营管理‎。

2006年8‎月,北京明达公司‎发现陈达文在‎任期间存在转‎移、侵占公司售房‎款的重大嫌疑‎。

朝阳公园对此‎极为重视,委托审计机构‎对该公司“碧湖居”项目销售状况‎进行了专项审‎计。

审计报告披露‎,陈达文在任期‎间共售出18‎3套房屋,实现售房款收‎入达35,906,380.94美元,但北京明达公‎司仅收到售房‎款收入23,650,520.57美元,剩余售房款收‎入12,255,860.37美元(折合人民币1‎01,723,641.00元)被陈达文通过‎在香港设立的‎个人公司以境‎外收款的形式‎占有。

审计案例揭开国企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幕

审计案例揭开国企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幕

审计案例揭开国企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幕项目背景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前身系中央某信托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由冯某某担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该信托公司于1997年被依法关闭并划转至省国资委。

直至2012年11月相关企业被划转至W市人民政府并由W市某集团公司予以接收。

根据2012年底市委市政府的专题会议纪要精神,W市审计局于2013年2月份派出审计组对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进行资产核实审计,审计后由W市某集团公司予以接收。

审计发现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相关人员存在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如涉嫌对外签订虚假合同、内部低价承包投资项目、长期侵占国企资金、挪用公款等,并移送至相关部门。

经有关部门及时介入挽回了部分损失,W市人民检察院对相关人员进行立案调查,并由此牵涉出2个案件,涉案人员共计16人,涉案金额超4000万元。

审前调查锁住重点从对接收单位的审前调查以及中介审计报告了解到,某公司在2011年12月份有一笔5亿元的巨额投资引起了接收单位的关注,并已支付了3000万元作为首付投资款,其次某公司关联单位C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有多个投资项目,部分投资项目有冯某某的亲属参与。

为此,经审计组讨论,将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的对外投资项目作为本次审计的重点。

初看财务疑团重重经了解,国家审计机关多年来一直未对某公司进行审计,某公司将对外投资职能主要委托给C公司,于是审计组对1997年以后C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详细审查,发现C公司在2000年以后分别在江苏省淮安市有三个房产投资项目,在北京市有一个投资项目;其次,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账务处理随意,如将其投资收益均通过往来账户核算,账面无法一眼看出各项投资的真实收益及分红情况;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相当一部分员工为总经理冯某某的亲属,关联企业间资金往来错综复杂,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经初步梳理,发现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的投资行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疑点:投资项目疑点一:审计人员进点后,按往常惯例粗略的翻看了某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截至2011年底资产金额1.09亿元,而审前调查发现,2011年12月某公司对外签订的股权收购合同价款为5亿元人民币。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丢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并不鲜见,而且在一些领域中甚至呈现出了严重的趋势。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资产流失问题。

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往往被挪用、浪费甚至侵吞。

比如某些企业的资金被用于高消费、赌博等行为,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也损害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中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比如一些基建项目中存在的贪污现象,一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而将国家的资金挪为私用,导致国家的资产流失。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

此外,在一些地方性国有资产中,也存在着流失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的资源开发、土地征用等行为中,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谋取政绩、经济利益,将国家的资源挪为私用,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的财产利益,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努力,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谈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理解

谈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理解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被非法侵占、挪用或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也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和民众的信任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理解。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不善。

由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一些国有资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2.监管不力。

监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严格,容易让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将国有资产转移给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1.非法侵占。

非法侵占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转移给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从而达到吞噬国有资产的目的。

2.挪用公款。

挪用公款是指国有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的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者其他非法用途,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3.贪污受贿。

贪污受贿是指国有企业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的贿赂,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1.严重损害国家的财产利益。

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产之一,如果这些资产流失,就会导致国家的财产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影响国家形象。

国有资产流失会导致国家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从而影响国家的声誉和形象。

3.降低民众的信任度。

国有资产流失会导致民众对国家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管理。

2.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加强反腐斗争。

反腐斗争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家应该加强反腐斗争,严惩腐败分子,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国有资产资料流失案例分析

国有资产资料流失案例分析

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本报告以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与美国PPG公司在白炭黑生产项目上的合资为案例,探讨这类资产流失的体制根源和政策原因。

一、一宗跨国公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收购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以下简称南昌化原厂)系南昌市化工局所属国有企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

全厂共有职工1600人左右(含退休职工)。

1984年,该厂为适应国内市场对橡胶填充剂的需求,打算开发白炭黑这种新型无机化工产品。

它的主管部门通过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分别接触了西德、日本和美国的有关公司,经比较后,决定引进美国PPG公司的技术。

这一技术引进基础上在江西被列为“七五”期间省内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

江西省建设银行为此提供了专项贷款。

建设过程中,南昌化原厂征购土地建设了向白炭黑生产线供应蒸汽、煤气、水、电等生产要素的配套设施。

整个基础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为8930万元人民币(银行贷款66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330万元),其中引进技术和设备使用国家外汇443万美元(技术使用费175万美元,设备268万美元)。

此外,南昌化原厂还为白炭黑的生产向银行借贷流动资金2369万元人民币。

所以,该基础上的总投资额实际超过1亿元。

南昌化原厂于1986年引进白炭黑技术。

1989年8月白炭黑生产线开始试生产,并很快达到了设计能力(年产1万吨),产品质量也较稳定。

1991年4月28日该基础上通过了化工部验收,5月正式投产。

从1990年下半年起,在国内市场上,南昌白炭黑的声誉渐起,开始供不应求。

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角度看,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基础上是十分成功的。

它的产品质量好,批量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美国PPG公司是化工领域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引自韩朝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代理问题》,引用时有删减。

司转让技术使用权通常带有控制技术和市场的附加条款。

PPG向南昌化原厂转让白炭黑技术使用权也是如此。

除南昌化原厂在引进技术时须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外,协议还PPG要与该厂成立一家全部经销该厂白炭黑产品的合资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本报告以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与美国PPG公司在白炭黑生产项目上的合资为案例,探讨这类资产流失的体制根源和政策原因。

一、一宗跨国公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收购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以下简称南昌化原厂)系南昌市化工局所属国有企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

全厂共有职工1600人左右(含退休职工)。

1984年,该厂为适应国内市场对橡胶填充剂的需求,打算开发白炭黑这种新型无机化工产品。

它的主管部门通过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分别接触了西德、日本和美国的有关公司,经比较后,决定引进美国PPG公司的技术。

这一技术引进基础上在江西被列为“七五”期间省内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

江西省建设银行为此提供了专项贷款。

建设过程中,南昌化原厂征购土地建设了向白炭黑生产线供应蒸汽、煤气、水、电等生产要素的配套设施。

整个基础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为8930万元人民币(银行贷款66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330万元),其中引进技术和设备使用国家外汇443万美元(技术使用费175万美元,设备268万美元)。

此外,南昌化原厂还为白炭黑的生产向银行借贷流动资金2369万元人民币。

所以,该基础上的总投资额实际超过1亿元。

南昌化原厂于1986年引进白炭黑技术。

1989年8月白炭黑生产线开始试生产,并很快达到了设计能力(年产1万吨),产品质量也较稳定。

1991年4月28日该基础上通过了化工部验收,5月正式投产。

从1990年下半年起,在国内市场上,南昌白炭黑的声誉渐起,开始供不应求。

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角度看,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基础上是十分成功的。

它的产品质量好,批量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美国PPG公司是化工领域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转让技术使用权通常带有控制技术和市场的附加条款。

PPG向南昌化原厂转让白炭黑技术使用权也是如此。

除南昌化原厂在引进技术时须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外,协议还PPG要与该厂成立一家全部经销该厂白炭黑产品的合资公司。

按照协议,1988年成立双方合资的“南吉化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各半,合资期为17年。

该合资公司按白炭黑产品销售收入的12.5%向南昌化原厂收取销售费。

本来,到此为止,南昌化原厂已完成了白炭黑技术引进的过程。

可是,1990年正当该厂生产的白炭黑市场前景日益看好的时候,美国PPG公司提出了在白炭黑生产和销售上进行全面合资的意向,并得到了该厂及其主管上级的响应。

从1991年初到1992年底,双方经过多次谈判,最后在1993年1月签署合资《合同》,成立了“南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取代原来的“南吉化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南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吉公司”)由美国PPG公司在香港注册的子公司“PPG丰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PG-FT)控股60%,南昌化原厂仅持股40%。

PPG-FT仅以300万美元现汇(按当时汇率合人民币1680万元)出资就轻易取得了控股权,而南昌化原厂转给南吉公司的却是国家花了上亿元人民币投资建成的正进入收益期的工业项目。

*引自韩朝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代理问题》,引用时有删减。

这不是外商投资增加新生产能力的一般合资,也不是非整体性资产的一般资产转让,而是中方新建并已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的整体性资产的出售,即外商对中国企业的收购。

跨国公司通过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进入该国市场,是其惯用的方法。

这比其投资新建企业要便宜得多。

PPG对南昌化原厂白炭黑生产核心车间的收购,就是采用了这种策略。

现在要考察的是,这项企业收购是按怎样的程序进行的?中方当事人怎样对待这件事?其原因何在?中方的得失如何?本文下面就分析这些问题。

不过,先要说明,本文只从既定体制环境中各种职能载体的人格化意义上分析当事人行为,不涉及任何个人品质。

二、收购范围和成交价格在这项合资的谈判过程中,中方当事人在合资范围和成交价格上对外商作出了重大让步。

1.合资范围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生产体系由白炭黑车间、水玻璃(白炭黑原料)车间、空压站、配变电所、造汽车间、铁路专用线以及机修、水电等配套设施组成。

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产系统。

按常规,这些设施都应进入合资公司。

然而,PPG方面坚持只让白炭黑生产线的核心部分(即白炭黑车间、水玻璃车间和空压站)进入南吉公司,而对其配套、附属设施则以安全性和环保标准未达到PPG的要求为由排斥在合资范围之外,由南吉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付费使用。

南吉公司吸收的职工只有242人。

PPG方面坚持这样做的用意是,既能达到控股目的,又能将其出资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样,从形式上看,南昌化原厂与南吉公司在配套、附属设施的使用上是一种外部化的买卖关系,一方提供各种生产服务,另一方按市价付费。

但实际上,转入南吉公司的设施都是白炭黑生产线的主体部分,所有配套、附属设施在功能上是依附于它、为它服务的。

这些配套、附属设施是一种专用资产,一旦失去了该生产线的主体部分,将变得毫无用处。

合资合同对南昌化原厂用这些设施向南吉公司提供生产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作了严格规定,并指明该厂“应尽其最大努力使该等价格不高于同地区国营企业支付的水、蒸汽、电力、煤气和电信价格”,但对于PPG方面应就这些设施的未来命运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却未作任何规定。

因此,PPG方面通过南吉公司实际上控制了这些设施,但这些资产的经营风险却全部留给了中方。

2.资产价格南昌化原厂转给南吉公司的白炭黑车间、水玻璃车间、空压站等设施,经江西省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和南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资产净现价为6161.6万元人民币,但成交价格却只有4400万元。

成交价与评估价相差1760多万元。

产权交易难免讨价还价,成交价与评估价有差异本不足怪,问题是这宗交易中方当事人对本应坚持的权益有没有坚持,让步让得有无道理。

首先,白炭轩生产线这项整体性资产只分割出主体部分出售,而买方事实上又能同时支配其配套、附属设施的使用。

其次,对出售部分也未作为整体性资产采用收益现值法评估,而是拆零分项评估重置成本,舍掉了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和开拓市场后正进入收益期的整体资产的升值。

再次,成交价以多计折旧、少计利息支出、不计汇率损失和剔除土地使用权转让费等办法,又砍掉了评估价的28.6%。

这样层层剥皮所造成的中方权益损失,远不是成交价比评估价低1760多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三、不要产权交易合同的企业出售依PPG方面的提议,合资双方决定将南吉公司的投资总额定为6700万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外汇处于价折算,相当于1170万美元;注岫资本定为500万美元的等值人民币,约合2800万元。

合资合同规定,在这5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中,PPG-FT以300万美元现汇出次,南昌化原厂以其转让给南吉公司的固定资产实物和技术使用权中相当于200万美元价值的部分”作为资本的实物出资”。

从而股权构成为PPG-FT60%,南昌化原厂40%。

南吉公司成为PPG-FT 控股的子公司。

南吉公司的英文名称PPG-Nanchang Chemical Company,LTD,也清楚地标明了它的这种地位。

合同还规定,南昌化原厂转给南吉公司的4400万元实物资产,在价值上分为两部分:其中与200万美元等值的1120万元人民币作为中方的出资;其中74.55%即分28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则是“出售和转让”,由南吉公司用银行贷款以人民币购买。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在1992年7月18日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六条关于资产变动的分类中指出:“企业出售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分厂、车间及其它整体性资产的出售。

”国务院六个部门1992年12月31日联名发出的《紧急通知》又规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向外商出售国有资产产权必须经过审批。

”南昌化原厂将其白炭黑生产线的三个核心车间整体转交给由PPG-FT控股的南吉公司,显然是“企业出售”。

然而奇怪的是,发生在1993年的这笔价值几千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出售,竟没有签订产权交易合同。

合资合同只能对合资双方的出资作出规定,不能代替产权交易合同。

可是,中方当事人从未提出签订产权交易合同的要求。

而且,即使在成立南吉公司的合资《合同》中,对该项产权交易的支付方式、支付期限及其违约罚则和外方对其该承担的责任、应作的承诺也只字未提。

另一方面,合资《合同》则明确规定,在南吉公司“获批准和注册登记营业执照当日或其后尽可能早的日期”,南昌化原厂须向南吉公司交出上述“设施和技术使用权的所有权”。

同时详细规定了南昌化原厂对交出的设施须承担的责任和该作的保证,并开列了这些设施的明细清单作为合同附件。

这份合资合同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如此不对称,看来外方是有意安排,中方当事人似乎也很难用一时疏忽来解释。

至于这项“向外商出售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在哪里“经过审批”,只有天知道。

1993年3月7日,南吉公司从国家工商局领到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次日,即3月8日,南吉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仅两天之后,即3月10日,南昌化原厂就乖乖地向南吉公司交出了上述“设施和技术使用权的所有权”。

可是,到1994年5月,当江西省审计局对南吉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时,竟发现其“迄今未支付购买中方资产的款项”,而且合资合同关于该项资产购买“未对覆约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等作出规定”,“难以追究违约责任,维护化原厂的合法权益”。

而此时南吉公司对其1993年度的全部税后利润却已按股权比例作了分配。

PPG-FT堂而皇之地分取了其中的60%。

南吉公司直到1994年秋季才偿付这笔资产价款。

这项成交价3280万元的国有资产就在长达一年半之久的时间里处于未获支付且无担保而交出了所有权的状态。

令人吃惊的是,代表中方在合资合同上签字的南昌化原厂法定代表人(现任南吉公司董事长)不但不认为这种状态有什么不正常,反而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调查时还振振有词地辩护说,拖欠支付的责任不在外方,而在省建设银行不给南吉公司购买该项资产的贷款,因而南吉公司无法向化原厂支付,化原厂当然也无力向建设银行偿还先前建设白炭黑生产线的贷款。

国有企业吃国家银行资金大锅饭的逻辑居然也搬到合资公司。

本来,南吉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在取得化原厂转让的资产所有权时,就必须覆行即时支付的义务,而为此筹款则是其出资者首先是控股者的责任。

即使在中国境内一时得不到贷款,象PPG那样的跨国公司何愁在境外筹集那一点资金(3280万元人民币,按当时处于价汇率计算,也不过500多万美元)。

而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当不能清偿债务时,债务人该承担什么责任,PPG方面无疑一清二楚。

它之所以敢于在中国拖欠,正是利用了中方当事人的“大方”。

不过,顺便指出,只要在东道国的筹资成本不高,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便宁愿就地借款,争用东道国的资金。

这是跨国公司的惯用策略。

中国目前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为负值,无疑对跨国公司利用当地银行贷款尤有吸引力,这并不难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