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指导与班级管理-第二章 中小学身心发展特征
一月上旬盘锦《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一次达标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一月上旬盘锦《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一次达标检测(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参考答案】:B【解析】:“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4、学校的基本功能是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能实现人口的控制C、为繁荣文化服务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参考答案】:D【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代学制属于()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综合性学制【参考答案】:C【解析】: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此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
7、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1生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参考答案】:B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参考答案】: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它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班级管理复习提纲
班级管理复习提纲*绪论一、1、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夸美纽斯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中国采用班级组织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定义: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
(一)班级是一个社会性组织(二)班级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三)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四)班级是稳定的正式群体4、班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硬件要素——教师与学生(主体)、教育场地(必要场所)、教育资料(根本保证)等;软件要素——班级目标(德智体美劳、学生个性发展)、组织结构(班主任、班委会、各种小组)、班级活动(日常性和阶段性班级活动)、班风班纪(重要标志)、人际关系等(马卡连柯的理论)。
5、班级的特点:(班级有什么特点)(一)学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使学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基础。
班级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能更好地约束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二)依赖性——班级是由未成年人组成的组织群体,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心理面貌还不稳定,思维还带有片面性,考虑问题也不那么全面。
因此,在实行学生自治自理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当“幕后指导者”,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
(三)教育性——班级教育活动蕴含着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重因素,能满足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好奇、求知、联想、创造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能为他们释放天性、活跃思维、磨练意志、展示特长、追求发展提供舞台,也是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附答案在高等教育领域,政策与法规对于确保教育质量、维护学生权益以及推动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相关的考试内容,并附上参考答案,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政策?()A.教育部B.财政部C.文化部D.国家发改委答案:A.教育部。
2、《高等教育法》是哪一年实施的?()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D. 2004年。
3、在高等教育中,哪一项政策旨在推动教育公平?()A.高校自主招生政策B.教育信息化政策C.教育扶贫(此处缺少选项,暂无答案)D.教育扶贫(此处缺少选项,暂无答案)答案:(此处缺少答案,暂无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政策与法规与高等教育有关?()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 《关于高等学校招生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答案:ABCDE。
2、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哪些权益受到保护?()A.获得公正评价的权益B.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益C.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权益D.申诉处理结果的权益答案:ABCD。
3、下列哪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A.改革考试招生制度B.深化教育教学改革C.加强创新创业教育D.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答案:ABCD。
三、判断题1.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答案:正确。
2.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学费标准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
()答案:错误。
学费标准应由当地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审核和备案。
3.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不受学校规定的限制。
()答案:错误。
学生应当按照学校规定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习要求。
第2章 学生指导(1)
第二章学生指导1、请简述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答:一方面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另一方面,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列入神经系统的发展是新快后慢,生殖系统的发展是先慢后快。
2、请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答:①他促进了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
②他促使父母、教师注意选择最佳时机对儿童进行教育,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个体的角度看,个别差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不同个体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②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③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4、请简述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答:①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
②知觉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③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5、请简述注意发展的特点?答:①有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②对具体直观事务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③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④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6、请简述记忆发展的特点?答:一方面是记忆量的发展,即小学生的记忆广度和保持时间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的记忆质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表现:①有意识记逐渐站主导地位。
②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③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④记忆策略形成与发展。
7、请简述思维发展的特点?答:①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②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③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④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8、请解释想象发展的特点?答:①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
②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即想象的现实性增强。
③想象的概括性逐渐提高。
9、请简述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答:①情绪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梳理大全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梳理大全一、考试题型: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三、各章重点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30×1'=30分2、辨析题:4 ×5'=20分3、简答题:5 ×6'=30分4、材料分析题:2×10'=20分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2、教育基础知识3、我国小学教育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教师及其专业发展6、小学学校管理、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学生指导1、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3、小学智育4、小学德育5、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6、小学生的安全指导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1、班级和班集体2、班级管理3、班级活动4、少先队活动5、课外活动5、班主任第四章:学科知识1、小学语文2、小学数学第五章: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与教案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第六章:教学实施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小学教学原则4、小学教学方法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2、教学反思三、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基础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创立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1、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5、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3、康德:德国哲学家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5、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教育基础了解我国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
掌握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等相关知识。
2、学生指导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品德发展、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的方法。
3、班级管理熟悉班级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班级活动。
掌握班级建设、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4、学科知识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体系。
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
5、教学设计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能够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6、教学实施具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原则,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
7、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能够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教育的起源、古代教育的特点、近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著作。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人的发展:掌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沿革,熟悉当前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动态。
小学教育的特点:掌握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等特点。
3、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选题、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环节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熟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二)学生指导1、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了解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教育的形态:P4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导形态。
三种教育形态的功能整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同时他们也有各自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这就需要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实现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完成教育的整体效应。
P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偏向;2.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出来的教师所进行的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力比较强;学校教育能对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选择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
P5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1.教育者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教育者要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P61教育目的的作用:1.规范作用: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④规范了学校管理。
2.激励功能;3.选择功能;4.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重要依据。
P8小学教育的培养方针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20世纪后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信息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1.小学生的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历着身心的快速成长和认知能力的逐渐提升。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一、情感发展特点:1.1 情感的波动性:中小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剧烈,常常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如兴奋、愤怒、焦虑等。
1.2 自我意识的增强: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情感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有时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行为。
1.3 情感需求的多样性:中小学生对于情感的需求多样化,既需要家庭的关爱和支持,也需要同伴的友谊和认同感。
二、认知发展特点:2.1 抽象思维的逐渐发展: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
2.2 逻辑推理的初步形成: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中进行推理和判断。
2.3 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增强,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对于成就感的追求也逐渐显现。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对于同伴关系的需求增强,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密切的友谊,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满足彼此的社交需求。
3.2 角色认同的形成: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开始对社会角色有更明确的认识,他们会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认同。
3.3 自我独立性的培养:中小学生开始逐渐追求自我独立,他们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和决策,同时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支持。
四、道德发展特点:4.1 道德观念的建立: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对错和善恶,开始意识到遵守规则和道德的重要性。
4.2 道德判断的逐渐成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成熟,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并做出相应的道德选择。
4.3 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中小学生开始逐渐培养起对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责任感,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做出贡献。
班级管理——第二章
1、你知道教师违反了什么法?教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益?
2、教师应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六节 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一、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力的认识
(一)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儿童是成人任意书写的“白板”,他们不能自我构思,没有自主 发展的可能,是由成人塑造的对象。
【法国】卢梭:“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思想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 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由于小学生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 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保 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1~2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大脑重量达到1280克,学生 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增强,并向平衡发展。这一阶段, 学生的条件反射比以前更容易形成,形成后也比较巩固,不易泛化, 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学习更多的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精确的辨别。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小学视觉感受性增长速度最快,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运用视觉的机会特别多,学生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 相对性。观察事物与学前儿童相似,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 都较差。 观察事物往往注意事物的新鲜性、有趣性或是较为明显的 特征。刚入学的儿童擅长具体形象记忆,儿童的有意记忆、有意再现 逐渐发展。儿童往往易于掌握具体、可感知事物的概念。 已经能够 掌握一些简单的概念,并能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但不能自觉地调 节,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儿童想象力在幼儿的基础上,随着生活经 验的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长,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想象活 动,其想象富于模仿性、再现性,想象往往是事物的简单重现,儿童 想象常常与现实不符,往往更容易被童话、动画等吸引。 以无意注 意为主,既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往往是只注意新奇 有趣、吸引人的事物和学习材料,注意力也易于分散和转移。事物、 人物、活动的形状、颜色、声音、形象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注意 的稳定性,易受新奇刺激的吸引,注意保持的时间短暂,约为20分钟, 注意范围比较狭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不善于根据活动任务 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主动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班级管理学生心理指导策略
班级管理学生心理指导策略【导读】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班级管理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人际关系心理指导,情绪心理指导。
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成长中培育良好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达到“育性—启智—强能—健心—导行”目标。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情绪心理指导班主任是班级的创建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班级管理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在学生原有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人际关系心理指导,情绪心理指导。
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成长中培育良好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育性-启智-强能-健心-导行”目标。
随着教育布局调整,部分小学招收了离家较远的寄宿学生,他们心理稚嫩,自理能力有限。
面对崭新的校园环境,陌生的师生关系,突增的学习压力,离家住校就会产生想家念亲,暂不适应住校生活,人际交往困惑等心理问题,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严峻挑战。
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理性的情绪调控。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引领、诱导、防范”工作,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激,营造包容理解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发展,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一、学习的心理指导班主任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学习失败,逐渐形成自卑、退缩、胆小、丧失自信等不良心理。
他们面对突增的学习压力,校纪校规约束,暂时不能适应住校生活,产生了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欠缺等不良心理;其次,小学生第一次离家住校,生活能力有限,亲情交流欠缺,情感依恋无法满足,导致学习不专心,成绩下滑;再次,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爱拿同学东西,使他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定向性与顺序性
学生的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例如,认知发展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从感觉运动阶段逐步过渡到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连续性与阶段性
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这意味着心理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改变,同时在特定年龄段会出现显著的质变,形成新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3.稳定性和可变性
在每个发展阶段内,心理特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如儿童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化行为等方面会有相对稳定的模式。
然而,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心理发展也会表现出可变性,即个体可能超越一般的发展规律,或者由于不利条件而暂时滞后。
4.普遍性和差异性
所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普遍的心理发展阶段,比如语言发展、自我意识形成等。
但同时,每个学生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最终达到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因为遗传、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因素导致的个性化发展。
5.不平衡性
各个心理机能的发展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有的能力可能会较早成熟,有的则相对较晚。
比如,动作技能的发展先于抽象思维,言语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一定伴随着书面表达能力的同等增长。
6.关键期与敏感期
在某些心理机能的发展中存在着关键期或敏感期,即在特定时间段内,如果受到适当的刺激和教育,该机能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和有效。
错过这个时期后,同样的教育投入可能无法取得同样的效果。
10488 班级管理学
第一章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主任一、班级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骄傲与阶段上,这就是级。
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一)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率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十七的著名教育家埃拉莫斯,但班级授课制工人的奠基人是17世纪结课的打教育家夸美纽斯。
(二)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二、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
班主任这种角色也有自己的特殊性:班主任不仅的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①学校班级的出现产生了对班级管理者的需要②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他的教师的角色和管理者的角色游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管理中实施着教育,在教育中实施着管理。
由于班级管理者是教育组织的管理者,他的管理对象是作为受教育者的人,在这种管理中应当充满着精神关怀的色彩。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①小学班级(特点)1、小学班级是少年儿童的学习组织。
2、小学班级中平行的少先队组织3、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或具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在小学的班级里存在这两个平行的组织——班级行政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因为班级组织和少先队组织是同样的成员组成的,所以小学班级实际上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或者说它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同一群人两个组织,但两个组织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班级作为一个少年儿童的学习组织,是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主要是为把小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公民服务,而它作为少先队组织,则是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②小学班主任1、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
2、小学班主任的双重管理者角色:既是班主任,有时少先队辅导员。
③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第二节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一、管理简说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利,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学生身心发展的五个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的五个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的五个规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个体差异规律:每个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差异。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发展速度,需要个体化的教育和关注。
2. 连续性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与前后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会经历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
3. 阶段性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着特定的特征和任务。
例如,学前儿童、小学生、青少年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
4. 多元性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多元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教育应注重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和多样化的教育环境。
5. 可塑性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促进和引导。
教育应注重提供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充分发展。
同时,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和努力,通过积极学习和实践来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引言概述:中小学生是处于心理发展关键阶段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性格和行为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
1.1 中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向抽象发展。
1.2 学生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增强。
二、情感发展特点:
2.1 中小学生情感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影响。
2.2 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概念。
2.3 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社交发展特点:
3.1 中小学生开始建立同伴关系,重视友谊。
3.2 学生逐渐学会合作和分享。
3.3 学生对于集体生活和群体活动有着强烈的需求。
四、性格发展特点:
4.1 中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始显现。
4.2 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4.3 学生的性格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五、行为发展特点:
5.1 中小学生的行为逐渐趋向规范化。
5.2 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5.3 学生的行为受到奖惩制度和社会规范的引导。
结语: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班级管理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二)概述
班级是学校按照教育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 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 再分成具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 管理的组织。
班级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学 校教育结构系统中最基本的群体单位,也是促进学 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学生接 受教育最基本组织形式,教育的客体。
班级管理
授课教师:余 霞
课程介绍
性质: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以 班主任为研究对象,重在对学生与教育教学活动 的管理与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作用的理论 学科。 目的: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透视学生 行为和班级现象,增强班级管理能力,并进一步 提升解决管理与教育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
考核要求
1、班主任是什么(班主任的性质)?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什么(班 主任工作内容)怎么做?(常规班级 管理原则、方法)? 3、具体遇到问题该如何处理(班集 体建设、目标管理、班规制定、班干 部选举、意外事件处理、评价管理、 班会活动、课外活动)?
考核方式
第一章:什么是小学班级管理 第二章: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 第三章: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因 第四章到第九章:班级管理的方法
4、小学班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存在 特殊的社会关系指在班级这一组织机构中存在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主要为师生之间与生生之 间的交往关系。
5、小学班级是存在差异的组织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是班级构成的差 异,第二是班级特性的差异。 前者主要是人数的差异和单级班和复式班 的差异;后者主要是学生生活环境与发展 特点所带来的班级的不同特性。
B、学级。依照感觉论思想,他规定儿童在 校度过六年,其学科教学的顺序是语法班、
物理班、数学班、伦理学班、辩证法班、修 辞学班。
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
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将于11月5日举行。
由于小学教师资格深受童鞋们的欢迎,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童鞋数也最多了。
接下来,宏小鹏就综合统考真题,为大家解析小学笔试两科:《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情。
先了解下时间安排:《综合素质》11月5日上午9:00--11:00;《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1月5日下午13:00--15:00。
01考情分析《综合素质》02备考策略《综合素质》(一)职业理念模块职业理念部分主要考察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
其中职业理念单选题属于常识性,只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答起来很简单。
而材料分析题主要通过职业理念来分析案例,主要以学生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改、评价理念、教学观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理论为答题点,来评析案例中老师的行为。
(二)职业道德模块职业道德部分主要考察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
复习时一定要抓住每一个规范的具体要求,做好区别。
而材料分析题部分则通过职业道德理念来分析案例,主要从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去分析案例中的教师是否遵循或者违背了这些具体的职业道德。
(三)法律法规模块教育法律法规部分只考察单选题,主要查考学生的权利、教师的权利,以及重点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等。
(四)文化素养模块文化素养部分以单选题形式进行考察。
复习时要注意日积月累,融会贯通。
(五)基本能力模块基本能力设计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及作文。
其中,阅读理解类材料一般考察的是核心概念、句子、主旨的理解,只要具备基本语文分析能力,即可轻松作答。
逻辑和信息处理各考察2道单选题。
考生可通过多做题来提高相关知识及应用能力。
作文主要从教育理念来考察童鞋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因为,考生在最后不足半月备考时间,要多看范文、多积累教育案例,以提高写作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教育基础从客观题角度,客观题主要考察教育基础知识和心理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对于人物的观点、著作等内容加强记忆;对于心理学基础知识,可以多积累例子,结合生活理解知识的本质。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一、认知发展1.1 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1.2 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转变,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
1.3 中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二、情感发展2.1 中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多样,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影响。
2.2 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自己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
2.3 中小学生对外界情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
三、社交发展3.1 中小学生开始关注同伴关系,渴望被接纳和认可。
3.2 学生的社交技能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3.3 中小学生在社交中可能存在攻击性和孤立感,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和匡助。
四、道德发展4.1 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区分是非。
4.2 学生的道德认知逐渐提高,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和规范。
4.3 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需要教育者进行个性化引导和教育。
五、自我认知发展5.1 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5.2 学生的自我认知逐渐深化,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5.3 中小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可能存在自卑和自负情绪,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指导。
结语: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引导,匡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完整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全文
完整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全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定。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
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第二章配备与选聘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
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
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1.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2.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3.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章职责与任务班主任应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研究、生活状况。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班主任应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班主任应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班主任应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 同伴的交往
• 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 师生的关系
2、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 从纵向向横向的变化
• 从亲情到友情的变化 • 从伙伴到朋友的变化
3、高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 与父母交往
• 与异性交往
点燃学生的智慧
教师在课堂上用于集中学生注意 力的九大有效策略
(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
• • •
强烈与温和
外露与含蓄 波动与稳定 自尊与自卑
(三)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对策
• 教师的感染力
• 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二、意志力的发展
• • • • 意志的目的性逐步提高 意志的持久性进一步增强 意志的果断性在逐步发展 意志的自制性不断增强
三、自我意识的觉醒
• “自我”
• 价值观
4、中小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
• 正确地认识自我
• 积极地悦纳自我 • 提高自尊感,克服自卑感
• 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有效地控制自我
我不想学
1、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 从协调步向分化
• 自觉纪律的形成 • 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2、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 伦理道德的形成
• 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 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
二、注意力的发展 1.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 • • • 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 注意的范围日益增大 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 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源自2.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
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 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有条不紊 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 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 规律组织教学 • 让学生相信学习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 • 控制学生分心 • • • •
3.教学生如何合作
• 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在进行项目 学习或其他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时就会出 现很多“无效时间”。教师可以在项目进行之 前教给学生团队合作的技能,把无效时间 降到最低。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活动可以 跟教学内容没有关系。 具体操作:给每个小组一把剪刀,两张 纸,10个回形针,一条10英寸长的胶带, 让他们用这些材料搭建一个可自行站立的 尽可能高的塔,时间20分钟。
•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3.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 • •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想象能力的培养
无意想象
想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1.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 有意想象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 • 想象中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多 • 想象的抽象性、现实性不断发展
6.用抽签决定谁来回答问题
• 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可 以让全班同学都保持高度警觉。需要强调 的是,你营造的课堂氛围越是具有相互的 支持性,那么,学生就越有回答问题的胆 量,而不过于担心受挫或被嘲笑。 具体操作: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一张 小纸条上,贴在小棍的一头,朝下放入一 个杯子中。通过贴有学生名字的小棍来抽 签,决定由谁来发言或回答问题。
4.通过快速写作让学生安静下来 并独立思考
• 当你感到学生对你的讲授兴趣减弱,或你 想让学生在吵嚷的团队活动之后安静下来,你 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个快速小作文的作业。 具体操作:对小学生,可以问“你对…… 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对……感到困惑?”“ 你对什么理解得最清楚?”“你对……感到很厌 烦?” 对中学生,可以说“总结你所听到的内容。 ”“根据刚才所学习的内容,设计一个考试题目 。”“选择刚才讨论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2.通过身体运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 叫所有学生站在课桌后面,做一些简单 的身体运动。这对大多数学生都会很提神 ,而且教师很容易监督。 具体操作:对于小学生,可伴随儿歌或 算术口诀让他们做拍手游戏。 对于初中生,设计一个拍手或弹指的节 奏,教师做,学生学。每隔15~20秒变换 节奏,以让他们紧跟你的变化。 对于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所有年级,可让 他们做“交叉爬行”。
是指个体在经验习得或生理成熟的条件下身 心走向成熟的过程。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
• 关键词:
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总和概念,系指个体在 知识获得和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感知、注 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或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发展 1.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 • • •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观察缺乏精确性 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缺乏深刻性
• 观察的概括性增强
– 同思维的加入密切相关。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 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既能把握事物的表面特征, 又能探究其内在的规律。
3.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措施
• 了解观察能力高低的几条标准 – 客观性: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防 止主观经验的消极作用。 – 全面性:观察仔细、全面,不遗漏有关的细 节。 – 准确性:能辨别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防止 错觉的产生。 – 敏捷性:能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迅速 洞察事物的主要特征。 – 创造性: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 问题。
1.上课一开始做脑力热身
• 一个经典的热身就是让学生找错(上 课前把材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指出错 误时,不一定只是让单个学生站起来一问 一答,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 具体操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黑 板上的材料找错,让他们在找出全部错误 后举起手来,并用手指表示他们找到了多 少处错误。找到错误最多的小组起来发言 ,其他小组可以表示不同意见。
9.设置强调责任制的团队合作策略
• 要求学生“问我之前问三人”,也就是说 ,让学生在向教师寻求帮助之前,先向本 组内的所有成员寻求帮助。 具体操作:为了强化这条规则,当某组 的学生想问教师问题的时候,教师询问该 组的另一名学生,问他是否知道他的同学 有某个问题。如果这个学生不知道,教师 便有礼貌地走开,该组学生于是就知道该 怎么做了。
第二章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 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 中小学生的性情世界
儿童是怎样发展的,人们为什么会长成他们 各自的样子,这些问题应该比我们所研究过的任 何问题更引起我们的兴趣……还有什么比研究我 们自身更为基本的课题呢? 我们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经历,了解你自 己是怎样成为你现在这样的人的,并能了解我们 怎样能通力协作,借以改善每个儿童所处的环境, 甚至也改善未出世儿童的环境。 —— 摘自《儿童世界》【美】
7.通过信号让每个人都回答你的 问题
• 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经常 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要准备 至少一个答案,并让他们知道,你期待他 们的回答,并等待所有学生作出他们准备 好回答的手势。 具体操作: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 以问,“心算54-17有几种方法”(先减去 10,再减去7,或先减去20,再加上3,等 等)。或,在让学生作陈述或展示之前问 学生:“这个展示你准备讲几个要点?”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 • • • • • • •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
• 关键词:
2.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 •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 • 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性情世界
• 关键词: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 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情绪的发展
(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 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 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 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强 • 从外倾性向内倾性转化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 观察的目的更明确
– 观察服务于目的;但根据师长的要求观察,带 有很大的依赖性。
• 观察的时间更持久
– 有意注意发展,意志力增强,可排除各种干扰, 坚持长时间的观察。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 观察的精确性提高
– 精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明显提高。 – 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细节,既重视整体的辨 认,又注重细节的辨认。 –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5.在程序上完全掌控
• 当你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或布置要求时, 防止学生走神显得尤其重要。在你开始讲 话之前,对学生作出以下要求是很关键的 :(1)绝对安静;(2)全神贯注;(3) “5只眼球”都在教师身上(两只在脸上,两 只在膝盖上,还有一只在心上)。 • 具体操作:在第一次给学生提出这个 要求时,连续训练学生5遍:先让学生自行 讲话,然后发出一个让他们安静的信号( 从1数到3,摇铃,等等),等他们完全安 静后开始讲话。
•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 一种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1、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 自我评价
• 延迟满足
2、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 • • • 自我关注意识的出现 成人感的产生 自我性别认识的深化 评价能力的提高
3、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记忆力的发展
1.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 记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无意识记 • 记忆
有意识记 机械记忆 • 记忆
意义记忆
• 记忆的理解性明确提高,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 • 语词识记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2.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 • • • • 合理有效地进行复习 运用联想,积极实践 调节情绪,减轻疲劳 明确目的,树立信心 动脑动手,多实践
8.综合使用各种教学风格
• 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 还可以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综合使用以讲解 为主和以学生积极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具体操作:在向学生作讲解之前,让学生 两人一组,与对方交流各自此前已有的相关 知识,并列出他们想知道答案的4个问题。 教师在教室里快速走动,确保所有学生都投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