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 P3.3口输入,P1口输出
实验一P3.3口输入,P1口输出一、实验目的1、掌握P3口、P1口简单使用2、学习Keil,Proteus软件使用二、实验说明本次实验用外中断1的中断方式控制P1口8位LED亮灭状态,即第一次按下S键时,8位LED点亮,再次按下S时,8位LED熄灭,如此循环。
三、实验线路图四、实验步骤1、先建立文件夹“ex1”,然后建立“ex1”工程项目,最后建立源程序文件“ex1.c”,输入如下源程序;/*******************************************实验1:P3.3输入,P1口输出******************************************///用外中断1的中断方式进行数据采集#include<reg51.h>sbit S=P3^3;/*******************************************函数功能:主函数******************************************/void main(void){EA=1;EX1=1;IT1=1;P1=0xff;while(1); //无限循环,防止程序跑飞}/**************************************************************函数功能:外中断T1的中断服务程序**************************************************************/void int1(void) interrupt 2 using 0{P1=~P1;}2、用Proteus软件仿真经过Keil软件编译通过后,可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
在Proteus ISIS编辑环境中绘制仿真电路图。
打开配套实验1仿真原理图文件“ex1.DSN”,将编译好的“ex1.hex”文件载入AT89C51。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一:存储器块清零或赋值一、实验目的1 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方法,熟悉51汇编语言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指定存储器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将其内容清零或赋值。
例如将4000H开始的10个字节内容清零或全部赋值为33H。
注意:1 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目录),不要放在“桌面”上,源文件和工程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文件名称和路径名称不要太长。
2 查看存储器菜单使用:窗口---数据窗口---XDATA 观察存储器内容3 查看SFR:窗口---CPU窗口查看CPU寄存器SFR4 单步执行:执行---单步执行(F8),每执行一步,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是否是指令所要得到的结果,如不是,检查错误原因,修改。
5利用多种执行方法和观察各种窗口调试程序,直至程序满意为止。
三、实验仪器微机、VW,WA VE6000编程环境软件,(单片机实验箱)Lab6000/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MCS51实验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
3、运行和调试过程。
外部数据存储器(4000H为首地址的10个字节)中初始状态(随便赋值FFH):单步执行程序,观察SFR中外部地址指针的变化;全速执行程序,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五、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六、问题讨论本次实验能够清楚地了解存储器中数据的移动和赋值过程,通过单步执行,对于每一步的指令操作过程能够了解如何执行,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
同时,学习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过程。
实验二:存储块移动一、实验目的1 熟悉51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进一步熟悉指令系统。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将指定源地址(3000H)和长度(10字节)的存储块移动到目的地址(3050H)。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P1口作为输入输出方式使用时,CPU 对P1口的操作方式。
二、实验环境1、软件环境要求Windows XP操作系统以及Keil C51 单片机集成开发环境。
2、硬件环境要求电脑一台,TD-51单片机系统,开关及LED显示单元,单次脉冲单元。
三、实验内容编写实验程序,将P1口的低4位定义为输出,高4位定义为输入,数字量从P1口的高4位输入,从P1口的低4位输出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提高部分:LED灯控制要求:通过KK1实现LED灯工作方式即时控制,完成LED灯左循环、右循环、间隔闪烁功能。
四、实验分析P1口是8位准双向口,每一位均可独立定义为输入输出,输入位置1。
通过A的左/右移位及赋值55H、0AAH,再将A值送入P1,可实现LED灯左循环、右循环、间隔闪烁功能。
五、实验步骤(一)基础实验程序及实验程序流程图如下。
实验程序:ORG 0000HLJMP MAINORG 0100HMAIN:MOV P1,#0F0H ;将开关状态送入P1高位MOV A,P1 ;送入ASWAP A ;高低位互换MOV P1,A ;将开关状态送入P1低位JMP MAIN ;循环SJMP $END程序流程图:图1 LED开关控制显示功能图图2 实验接线图实验步骤:1. 按图2所示,连接实验电路图,图中“圆圈”表示需要通过排线连接;2. 编写实验程序,编译链接无误后进入调试状态;3. 运行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程序正确性;4. 按复位按键,结束程序运行,退出调试状态;5. 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单片机其它IO 口的使用。
(二)提高实验程序及实验程序流程图如下。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流程图:ORG 0000HLJMP MAINORG 0100HMAIN:KT: ;检查KK1SETB P3.3JNB P3.3,KTCLR P3.3LL1: ;左循环MOV A,#01HX1:MOV P1,ACALL DELAYRL ASETB P3.3JNB P3.3,X1CLR P3.3LL2: ;右循环MOV A,#80HX2:MOV P1,ACALL DELAYRR ASETB P3.3JNB P3.3,X2CLR P3.3LL3: ;间隔闪烁MOV A,#55HMOV P1,ACALL DELAYMOV A,#0AAHMOV P1,ACALL DELAYSETB P3.3JNB P3.3,LL3CLR P3.3JMP KTDELAY: ;延时子程序MOV R2,#00H图3 实验流程图MOV R3,#00HABC:DJNZ R2,ABCDJNZ R3,ABCRETSJMP $END实验步骤:(1)按图4连接实验电路;(2)编写实验程序,编译、链接无误后启动调试;(3)运行实验程序,每按一次KK1+,观察实验现象;(4)验证程序功能,实验结束按复位按键退出调试。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班级:09050541学号:0905054116姓名:王昆鹏实验1 P1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51CPU模块三、实验内容: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四、实验原理: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位或输出位。
作为输入位时,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
软件延时,如果用c编程时,通过使用keil的软件模拟,调试观察子函数(delay)延时时间。
(具体延时可以自行设定)使用汇编语言的软件延时,可以计算其指令的周期数,大概估算其软件延时。
五、实验原理图:P1口输出、输入实验六、实验步骤:执行程序:P1.0~P1.7接发光二极管L1~L8。
七、程序框图: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具体延时可以自行设定)八、程序代码NAME T1_1ORG 0000HL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A,#0FEH //将1111 1110赋给A LOOP: RL A //A循环左移MOV P1,A //把A赋给端口P1LCALL DELAY //延时0.16sJMP LOOP //循环;延时函数DELAY: MOV R1,#200DEL1: MOV R2,#200DEL2: DJNZ R2,DEL2DJNZ R1,DEL1RETEND实验2 中断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习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51CPU模块三、实验内容:通过设定两个中断使能和触发方式,并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子函数,改变led灯的变化情况。
当按下KEYBOARD的按键时8个led都灭,当把k1向上拉再复位后,4个led亮,4个灭。
四、实验原理:参考《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三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1单片机实验-实验二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二 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Pl口的使用方法。
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进一步熟悉星研Star16L仿真器系统的操作,和EL-Ⅱ型通用接口板实验电路结构,学习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实现单片机的虚拟仿真。
掌握虚拟仿真与实际系统仿真的有机衔接。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PC机、星研Star16L仿真器系统+仿真头PODPH51(DIP)、EL-Ⅱ型通用接口板实验电路,PROTEUS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1)P1口做输出口,经过74LS04反相器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选作)P1口既做输入又做输出,在P1.0~P1.3口接四个平推开关,通过开关的不同位置向P1.0~P1.3输入不同的状态,然后利用输入指令读取所设开关状态,为验证输入结果的正确与否,将它们输出到P1.4~P1.7,经过74LS04反相器驱动发光二极管。
四、实验结果1)循环点亮八只发光二极管。
取P1.0口接出第一个二极管,以此类推,第八个接P1.7口。
Proteus 仿真图①循环左移,即从第一个二极管开始点亮到第八个二极管实验程序:ORG 0000HSTART:MOV R2,#8MOV A,#01H ;先让第一个发光二极管点亮LOOP: MOV P1,A ;从P1口输出到发光二极管LCALL DELAYRL A ;循环左移(从第一个发光二极管开始一直往下一个二极管)DJNZ R2,LOOP ;判断移动是否超过8位,未超过则继续循环LJMP START ;循环发光DELAY:MOV R5,#5 ;延时0.5秒子程序DEL1: MOV R6,#200DEL2: MOV R7,#126DEL3: DJNZ R7,DEL3DJNZ R6,DEL2DJNZ R5,DEL1RETEND仿真结果:发光二极管从D1开始发光,依次往下到D8,然后循环这一过程。
实验结果:发光二极管从第一个开始发光,依次往左到第八个,然后循环这一过程。
单片机实验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 (1)实验二P3口输出控制继电器实验 (4)实验三简单I/O实验(交通灯控制) (6)实验四外部中断实验(急救车与交通灯实验) (8)实验五定时器实验 (11)实验六8155输入输出实验 (13)实验七矩阵键盘实验 (15)实验八8279显示实验 (17)实验九串并转换实验 (20)实验十A/D转换实验 (22)实验十一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24)实验十二D/A转换实验 (27)实验十三传送带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29)实验十四机械手控制实验 (32)实验一 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要求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延时时间500ms。
2.P1口做输入口,接八个开关,以74LS273作输出口,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状态写入P0口,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三.实验电路及连接实验1-1电路图如下:图1.1实验1-2中:P1.0-P1.7接八个按钮K1-K8,P0.0-P0.7接八个发光二极管L1-L8。
四.实验说明1.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40K,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延时子程序DELAY: MOV R0,#00HDELAY1: MOV R1,#0B3HDJNZ R1,$DJNZ R0,DELAY1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指令均需要两个机器周期,而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12MHZ(假设晶振频率是12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0B3+1)*256+1)*2*12/12000000=100ms五.实验程序流程图实验要求1的程序框图:实验要求2的程序框图:图1.2 图1.3六、调试方法第一步:打开位于d:\单片机实验\实验一\1_1.uv2,进行实验1_1打开位于d:\单片机实验\实验一\1_2.uv2,进行实验1_2第二步:在资源管理器中如打开.src文件,在程序窗口中输入已编好的程序,保存。
单片机实验
实验一 I/O口实验1.P1口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51单片机的32 根I/O口的基本输出功能,以P1口为例,P0,P2,P3口均同理。
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应用。
二、实验条件TMD-2 模块化单片机实验仪主机一台,串口线一条,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如图3.1所示,MAX708为看门狗电路。
CYAL2为6MHz晶振。
SW8为下载开关。
将DZ2 组的8个短路帽全部短接上,使P1口接74LS244的输入端,74LS244的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LD0-LD7。
图3.1 P1口输出实验原理图四、实验内容与要求1.使8个LED发光二极管循环闪亮,时间间隔为1秒。
2.使8个LED 发光二极管同时亮、灭,时间间隔为1秒。
五、实验步骤1.将短路帽组DZ2的8个短路帽短接,其余短路帽不短接。
2.给TMD-2加电,运行程序。
注意:TMD-2的所有实验都必须短接DZ4,用来连接PC机与单片机的RXD,下载程序用。
另外,涉及到短路帽短接的实验,除实验步骤中要求短接的短路帽,没提到的均不接。
六、参考程序1. 8个发光二极管循环闪亮,间隔时间为1秒。
ORG 0000HLJMP MAINORG 0100HMAIN: MOV SP,#60HMOV A,#01H ;先让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亮LOOP: MOV P1,A ;从P1 口输出到发光二极管LCALL DELAY ;延时1秒RL A ;左移一位,下一个发光二极管亮SJMP LOOP ;循环DELAY: M OV R0,#10 ;延时1秒子程序,使用参数R0、R7、R6 DELY0: MOV R7,#100 ;延时0.1 秒DELY1: MOV R6,#250 ;延时1mSDJNZ R6,$DJNZ R7,DEL Y1DJNZ R0,DEL Y0RETEND2. 8个发光二极管同时亮、灭,间隔时间为1秒。
ORG 0000HLJMP MAINORG 0100HMAIN: MOV SP,#60HMOV A,#0FFH ;先让发光二极管全亮LOOP: MOV P1,A ;从P1 口输出到发光二极管LCALL DELAY ;延时1秒CPL A ;取反SJMP LOOP ;循环DELAY: M OV R0,#10 ;延时1秒子程序,使用参数R0、R7、R6 DELY0: MOV R7,#100 ;延时0.1 秒DELY1: MOV R6,#250 ;延时1mSDJNZ R6,$DJNZ R7,DEL Y1DJNZ R0,DEL Y0RETEND2.P2口输入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的基本输入功能,以P2口为例,P0,P1,P3口均同理。
第2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中断和P1口输入和输出
器 1。
中断响应过程
一、中断响应条件:
1.有中断请求信号; 2. 系统处于开中断状态。
二、中断响应过程:
1.关中断:屏蔽其它中断请求信号。 2.保护断点:将断点地址压入堆栈保存,即当前PC值入栈。 3.寻找中断源:中断程序入口地址PC,转入中断服务。 4.保护现场:将中断服务程序使用的所有寄存器内容入栈。 5.中断处理:执行中断源所要求的程序段。链接中断处理 6.恢复现场:恢复被使用寄存器的原有内容。 7.开中断:允许接受其它中断请求信号。 8.中断返回:执行RETI指令,堆栈断点地址PC,
中断源 入口地址
外部中断0 0003H
定时/计数器0 000BH
外部中断1 0013H
定时/计数器T1 001BH
串行口
0023H
优先级 顺序 最高
最低
说
明
来自P3.2引脚(INT0) 的外部中断请求
定时/计数器T0溢出中 断请求
来自P3.3引脚(INT1) 的外部中断请求
定时/计数器T1溢出中 断请求
EX0:外部中断0(INT0)的中断允许位。 EX0=1允许中断, EX0=0不允许中断。
每个中断源的优先级别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IP来管理。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PS PT1 PX1 PT0 PX0
PS:串行口中断优先级控制位。 PT1:定时器/计数器T1中断优级控制位。 PX1:外部中断INT1中断优先级控制位。 PT0:定时器/计数器T0中断优先级控制位。 PX0:外部中断INT0中断优先级控制位。
实验一-51单片机流水灯实验-实验报告5页
实验一-51单片机流水灯实验-实验报告5页实验目的:通过51单片机控制LED流水灯的实验,提高学生对于51单片机I/O端口控制的掌握程度,并加深对于“流水灯原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同学们对于算法的理解与启发式思路。
实验器材:1. 计算机及Keil C51开发软件。
2. 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一块。
3. LED灯若干(使用的LED有红、黄、绿、蓝、紫共5种,将每种颜色灯各6枚组合成一共30颗灯)。
4. 单片机烧录器。
实验原理:数码管实验就是在P0口中,以位选方式驱动数码管,以位选控制器件的组成电路。
流水灯实验就是在P1口中,以位移方式驱动LED灯,以主控程序的组成电路。
实验内容:实验中使用Keil C51软件编写程序,由程序控制单片机的P1口输出电平,从而控制LED的灯光闪烁。
LED灯的控制方式为从左到右控制LED逐层点亮或逐层熄灭,或者从左到右逐层递增亮度或递增颜色。
另外,LED灯的控制还可以从中间开始点亮或者点熄,并在两边逐层变化。
实验时,需要先理清楚流水灯的控制原理,明确各个控制变量的功能,并制定出相应的算法,在程序中进行实现。
实验步骤:1. 将30个LED灯按照左到右的次序排列好,将其中一个LED固定在开发板上的对应P1口位置上。
2. 根据实验要求,编写一个程序,对于LED的灯光状态进行控制,使LED灯从左到右依次变亮或变暗。
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如如果使用循环语句,可以循环控制LED序列中的每个灯的亮度状态,使得程序能够不断运行直到停止。
3. 编写完成程序后,通过单片机烧录器,将程序烧录到开发板上,并将开发板上的电源连接上。
4. 开发板接通电源后,可以看到电路中的LED发出不同的亮光信号,如果控制程序设计得好,可以实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效果,如从起始位置到中间逐渐点亮,或者从中间到两侧依次点亮,等等。
实验结果:通过程序的编写和烧录,可以实现对于LED流水灯的控制。
程序运行期间会通过P1口输出电平信号,控制LED灯的点亮和熄灭,从而实现LED的流水灯效果。
单片机实验报告(相当不错,有具体实验结果分析哦)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 I/O 口输入、输出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A311一、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P1口、P3口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以P1 口为输出口,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LED 显示跑马灯效果。
以P3 口为输入口,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用来控制跑马灯的方向。
三、实验要求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
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40K,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
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本实验需要用到CPU模块(F3区)和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E4区)和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B5区)。
2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五、实验步骤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 到CPU 模块的RXD(P3.0 口);用8 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4B 到CPU 模块的JD8(P1 口)。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
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跑马灯效果,拨动K0 可改变跑马灯的方向。
六、实验参考程序本实验参考程序:;//******************************************************************;文件名: Port for MCU51;功能: I/O口输入、输出实验;接线: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到CPU模块的RXD(P3.0口);;用8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2B到CPU模块的JD8(P1口)。
51单片机生产实习报告(DS1302)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学习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原理, 并能熟练运用其基本功能。
用单片机和DS1302时钟芯片做一个实时时钟, 用数码管显示年、月、日、星期、时、分、秒, 利用独立键盘对其进行时间和日历调整。
二、51系列单片机的管脚介绍VCC: 供电电压。
GND: 接地。
P0口: 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 每脚可吸收8TTL 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 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 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 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 当FIASH进行校验时, P0输出原码, 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 被内部上拉为高, 可用作输入, 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 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 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2口缓冲器可接收, 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2口被写“1”时, 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 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 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 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 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 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 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 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 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 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 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 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 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 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 如下表所示:口管脚备选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单片机实验报告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验报告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机械楼5楼同组人员: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硬件实验一I/O口输入/输出及控制实验Ⅰ、I/O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单片机I/O口的使用方法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二、实验内容1、I/O口输出: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让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I/O口输入/输出:P1.0、P1.1做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做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
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编程时应注意P1.0、P1.1作为输入口时应先置1,才能正确读入值。
三、实验步骤1、I/O口输出硬件连接连线连接孔1 连接孔21 P1.0 L02 P1.1 L13 P1.2 L24 P1.3 L35 P1.4 L46 P1.5 L57 P1.6 L68 P1.7 L7MCS51的P1口循环点灯2、I/O口输入/输出硬件连接连线连接孔1 连接孔21 K4 P1.02 K5 P1.13 P1.2 L44 P1.3 L5MCS51的P1口输入/输出3、实验说明(1)对于MCS51,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想同;但准双向口用作输入口时,因其结构特点必须对它置“1”,否则读入的数据容易产生错误。
(2)8051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DELAY:MOV R6, #0HMOV R7, #0HDELAYLOOP:DJNZ R6, DELAYLOOPDJNZ R7, DELAYLOOPRET查指令表可知MOV和DJNZ指令均需两个指令周期,在12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时间为:12/12MHZ=1ms,该延时子程序延时:(256X255+2)X2X1us=130ms。
4、分别连接硬件并执行相关程序,记录结果。
四、提高要求修改I/O口输出程序,先1、3、5、7灯亮,延时后2、4、6、8灯亮,交替点亮。
P1口实验
实验一 P1口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实验原理P1口为准双向口,P1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出线或输入线,作为输入的口线,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
8031中所有口锁存器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在口锁存器写入过“0”,在需要时应写入一个“1”使它再成为一个输入。
可以用第二个实验做一下试验。
先按要求做好程序并调试成功后,可将P1口锁存器中置“0”,此时将P1作输入口,会有什么结果。
延时程序的实现,现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一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
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
本实验系统晶振为6.144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 12÷6.144u s即 1÷0.512 u s 。
现要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大致写出如下:MOV R7,#200 (1)DE1:MOV R6,#X (2)DE2:DJNZ R6, DE2 (3)DJNZ R7, DE1 (4)上面M0V、DJNZ指令均需两个机器周期,所以每执行一条指令需1÷0.256u s现求出X值:(X×1÷0.256+1÷0.256+1÷0.256) × 200+1÷O.256=0.1×10 6指令(3) (2) (4) (1)所需时间需时间需时间需时间得出X=126。
代入上式可知实际延时约0.100004s,很精确了。
三、实验仪器TSC-51/98 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一套数字万用表一快连接导线若干四、实验内容及步骤注意:在联线时,要把实验箱的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开关关上才能进行连接。
1、实验内容程序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程序2:P1口做输入口,接八个钮子开关,以实验台上74LS 273做输出口,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51单片机IO端口(P1P2P3端口,漏极开路,推挽,上拉电阻,准双向口)
单片机IO端口工作原理(P1P2P3端口,漏极开路,推挽,上拉电阻,准双向口)2009-09-17 12:58二、P1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1口的结构最简单,用途也单一,仅作为数据输入/输出端口使用。
输出的信息有锁存,输入有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之分。
P1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P1端口与P0端口的主要差别在于,P1端口用内部上拉电阻R代替了P0端口的场效应管V1,并且输出的信息仅来自内部总线。
由内部总线输出的数据经锁存器反相和场效应管反相后,锁存在端口线上,所以,P1端口是具有输出锁存的静态口。
要正确地从引脚上读入外部信息,必须先使场效应管关断,以便由外部输入的信息确定引脚的状态。
为此,在作引脚读入前,必须先对该端口写入l。
具有这种操作特点的输入/输出端口,称为准双向I/O口。
8051单片机的P1、P2、P3都是准双向口。
P0端口由于输出有三态功能,输入前,端口线已处于高阻态,无需先写入l后再作读操作。
单片机复位后,各个端口已自动地被写入了1,此时,可直接作输入操作。
如果在应用端口的过程中,已向P1一P3端口线输出过0,则再要输入时,必须先写1后再读引脚,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
此外,随输入指令的不同,H端口也有读锁存器与读引脚之分。
三、P2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2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P2端口在片内既有上拉电阻,又有切换开关MUX,所以P2端口在功能上兼有P0端口和P1端口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输出功能上,当切换开关向下接通时,从内部总线输出的一位数据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当多路开关向上时,输出的一位地址信号也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
对于8031单片机必须外接程序存储器才能构成应用电路(或者我们的应用电路扩展了外部存储器),而P2端口就是用来周期性地输出从外存中取指令的地址(高8位地址),因此,P2端口的多路开关总是在进行切换,分时地输出从内部总线来的数据和从地址信号线上来的地址。
C51单片机P1口输出实验报告
C51单片机P1口输出实验报告引言C51单片机是一种经典的8位微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C51单片机的P1口(端口1)作为输出口,控制外部设备。
本实验旨在帮助我们理解C51单片机的IO口控制和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以下内容: - 了解C51单片机P1口(端口1)的基本知识; - 学习如何通过P1口输出高低电平信号; - 熟悉使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来控制P1口的操作; - 实践中了解C51单片机的驱动程序编写和调试技巧。
实验材料•C51单片机开发板;•电脑;•USB数据线。
实验步骤步骤1: 准备工作1.将C51单片机开发板插入电脑USB接口,确保驱动程序正确安装;2.打开Keil µVision软件,创建新的C语言项目;3.配置项目设置,选择C51单片机作为目标设备,并设置相应的时钟频率;4.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源文件,命名为main.c。
步骤2: 程序编写在main.c源文件中编写以下代码:#include <reg51.h>void delay(unsigned int count) {while(count--);}void main() {P1 = 0x00; // 将P1口置为低电平delay(10000); // 延迟一段时间P1 = 0xFF; // 将P1口置为高电平delay(10000); // 延迟一段时间}步骤3: 烧写程序1.点击Keil µVision软件的烧写按钮,将程序烧写到C51单片机开发板;2.确认烧写成功后,断开开发板与电脑的连接。
步骤4: 连接外部设备1.准备一个LED灯和一个220欧姆的限流电阻;2.将LED的长脚连接到C51单片机的P1口,将LED的短脚通过限流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GND端。
步骤5: 实验现象1.连接好外部设备后,重新将开发板与电脑连接;2.单片机上的LED灯将会开始闪烁,每隔一段时间从亮变暗、从暗变亮;3.若实验现象与预期相符,说明实验成功。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单片机可靠的复位是保证单片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设计复位电路时,通常要使RST引脚保持10ms以 上的高电平。当RST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之后,单片机就从 0000H地址开始执行程序。本电路是上电自动复位。
将8个LED接在单片机P1端口的P1.0-P1.7引脚上,注意 LED有长短两个引脚,分别表示正负极,其中较短的负极接 单片机,较长的为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与Vcc相连。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单片机端口是集数据输入缓冲、数据输出驱动及 锁存等多项功能一体I/O的电路,特别是把握它准 双向、多功能的特点。单片机4个并行端口是P0、 P1、P2、P3。本实验只讨论P1端口。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P1口作为输入输出方式使用 时,CPU对P1口操作方式。
•1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2、验实验要求(1)、2)为必做,3)为选做)
•11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图3 P1端口的一位结构
•12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5、程序设计
P1口输出控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控制输出程序设计与延时程序设计。 (1)输出控制:当P1.5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5=0,这时LED亮,反 之,LED灭,可以使用P1.5=0指令使P1.5端口输出低电平,同样利用指 令使P1.5端口输出高电平。
灭;
状态3:8个LED发光二极管
全灭后,从左右两边开始同时点亮LED发光二极管,全亮
后,8个LED发光二极管再明暗一起闪烁2次 ?
•3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3、实验设备与仪器 单片机应用与仿真开发实验台,PC机,
E6000/L仿真器+POD-51仿真头、 Wave软硬件仿真软件。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学校:合肥工业大学姓名:吕增威学号: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3班目录前言 ------------------------3 第一章 MC5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软件实验实验1:系统认识实验--------------------6实验6:数据排序实验(验证性)---------- 11第二章 MC5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硬件实验实验1:广告灯实验----------------------15实验2:P1 口实验(验证性)-------------21实验16:串口转并口实验 ----------------32 实验心得与体会---------------37前言一.单片机原理实验的任务单片机原理实验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调试方法。
2.学习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程序设计技术。
3.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水平,提高逻辑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单片机实验所使用的设备由计算机、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其中计算机是软件开发平台,主要完成程序编辑、编译、下载程序等任务;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是硬件开发平台,是基于51/196 单片机的扩展实验系统。
计算机和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之间是通过RS232 串行接口进行通信的。
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配有开关电源、单片机、晶振、存储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键盘显示控制芯片、24 键键盘、六位LED 数码管显示、A/D 及D/A 转换芯片、简单输出口2个、简单输入口1 个、逻辑电平输入开关、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并配有小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继电器、音响等驱动电路。
在计算机软件的控制下可完成单片机基本实验及综合3设计性实验项目。
所有的MCS5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都是在这套实验系统上完成的。
Keil与Proteus的联合使用: Keil C51 6.02的使用:1.打开Keil,新建一个程序文件(File--New),在上面输入要调试的程序,保存为*.asm格式;2.新建一个工程(project--Newproject),保存,在CPU选项了选择Atmel--AT89C51,点击确定,在弹出的选项框中选择“否”。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习51单片机外面引脚线路连结;2)考证常用的51指令;3)学习简单的编程方法;4)掌握单片机全系统调试的过程及方法;5)学习P1口的相关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P1口因为有内部上拉电阻,没有高阻抗输入状态,称为准双向口。
作为输出口时,不需要在片外接上拉电阻,P1口“读引脚”输入时,一定先向锁存器写1;三.实验内容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作输进口接两个拨动开关,、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四.实验原理以实验机上74LS273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循环时间由准时器控制。
五.实验流程六.实验源程序ORG0000H;程序进口AJMP RIGHT ;跳向标号RIGHT处ORG0030H;程序RIGHT:MOVR0,#08H;置移位次数.MOV A,#0FFH ;置全1CLRC;将Cy清零RIGHT1:RRC A;因为进位Cy=0,因此带进位的循环右移会出现灯的亮灭MOV P1,A;输出至P1口,控制LEDCALL DELAY;调用延时子程序DJNZ R0,RIGHT1 ;R0-1,不为0则转移到标号 RIGHT1处AJMP RIGHT ;绝对转移至RIGHT处;*****************************************************************************;/*延时子程序*/;*****************************************************************************;使用不断的跳转来实现延时,DELAY:MOV R5,#10DELAY1:MOV R6,#50DELAY2:MOV R7,#250DJNZ R7,$DJNZ R6,DELAY2;R6-1,不为0则转移至DELAY2,履行2*200*10us DJNZR5,DELAY1 ;R5-1,不为0则转移至DELAY1,履行2*10usRET;退出子程序履行END七.硬件设计(1)P1口某一I/O口线反转输出电路P1口输出电路八.实验连结图.九.原理:十.仿真器的置步:仿真模式置:8752模式。
51单片机IO口应用实验
计算机学院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131班学号:201300814126学生姓名:郑泽然指导教师:薛滨2016年 4 月16 日实验二51单片机I/O口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P3口、P1口简单使用。
2、学习延时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1、P3.3口做输入口,外接一脉冲,每输入一个脉冲,P1口按十六进制加一输出。
2、P1口做输出口,编写程序,使P1口接的8个发光二极管L0—L7按16进制加一的方式点亮发光二极管。
三、实验说明1、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内部上拉电阻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
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不正确。
2、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
对于延时的程序DELAY :MOV R6,#00HDELAY1:MOV R7,#80HDJNZ R7,$DJNZ R6,DELAY1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而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 6.0MHZ,所以该段指令执行时间为:(((128+1)×256)+1)×2×(12÷6000000)=132.1ms。
四、实验原理图五、 实验程序框图主程序:延时子程序:六、实验步骤1、系统板上P3.3用插针连至K1,JU2(P1.0~P1.7)用8芯线连至JL(L0~L7)。
2、调试、运行程序test1中的MCUIO.ASM。
3、开关K1每拨动一次,L0~L7发光二极管按16进制方式加一点亮。
七.程序代码ORG 0000hAJMP HA1SORG 0030HHA1S: MOV A,#00HHA1S1: JB P3.3,HA1S1MOV R2,#20HLCALL DELAYJB P3.3,HA1S1HA1S2: JNB P3.3,HA1S2MOV R2,#20HLCALL DELAYJNB P3.3,HA1S2INC APUSH ACCMOV P1,APOP ACCAJMP HA1S1DELAY: PUSH 02H DELAY1: PUSH 02H DELAY2: PUSH 02H DELAY3: DJNZ R2,DELAY3POP 02HDJNZ R2,DELAY2POP 02HDJNZ R2,DELAY1POP 02HDJNZ R2,DELAYRETEND八.实验结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1口作为I/O口时的使用方法。
2 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由 AT89C51 组成的单片机系统,通常情况下 P0 口分时复用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P2 口提供 A15-A8 即高 8 位地址, P3 口用作第二功能,只有 P1 口用作 I/O 口。
P1 口是 8 位准双向口,它的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为输入或输出。
既可作为 8 位的并行 I/O 口,也可作为 8 个不同的输入输出端。
P1 口的结构如图 2.1 所示,当其工作在输入方式时,对应锁存器必须先写 1 ,才能正确地读到引脚上的信号,否则,若对应锁存器的值为 0 ,执行读引脚指令时,读到的结果永远为 0 。
每个 I/O 端口都有两种读入,即读锁存器和读引脚,读引脚指令一般都是以 I/O 端口为源操作数的指令,如 MOV C , P1.3 ,而读锁存器指令一般为“读 - 修改 - 写”指令,如 ANL P1.3 , C 指令,请同学们在实验中体会。
图 2 中, P1.2 作为输出口, P1.3 作为输入口。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编写程序实现当P1.3为低电平时(SW1闭合),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修改程序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在第二种情况下程序为什么不能正确执行,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
四实验内容
实验程序:
ORG 0000H
MAIN: MOV SP,#60H ; 设置堆栈指针SP为60H
MOV P1,#0FFH ;当P1口用作输入时,所有位对应的锁存器必须先置1 LOOP: ;CLR P1.3
MOV C,P1.3 ;读P1.3
JC LIGHT
CLR P1.2 ;LED灭
SJMP LOOP
LIGHT: SETB P1.2 ;LED 亮
SJMP LOOP
RET
END
若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将会不正确。
五实验结论
1、当P1口用作输入时,所有位对应的锁存器必须先置1
2、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不正确,程序不能正确执行,因为系统读取的是锁存器的状态。
3、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第一种方式是将引脚作为输入,那是真正地从外部引脚读进输入的值,第二种方式是该引脚处于输出状态时,有时需要改变这一位的状态,则并不需要真正地读引脚状态,而只是读入锁存器的状态,然后作某种变换后再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