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肿瘤的CT与MRI表现及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内分 泌失调等。
诊断鞍区及鞍旁病变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位置和范围。
02
CT诊断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获取 高分辨率的图像,提高病 变检出率。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病 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病理学诊断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可考虑 进行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 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45岁,因视力下降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区占 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病理学诊断确 诊为垂体腺瘤。
案例二
患者女,12岁,因头痛、呕吐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旁 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咽管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手术切除并 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 引言 • CT诊断 • MRI诊断 • 鉴别诊断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 表现,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诊断 准确率。
02
探讨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鞍区及鞍旁病变概述
鞍区及鞍旁病变是指发生在蝶鞍及其周围结构的病变,包括鞍内、鞍上和 鞍旁肿瘤、囊肿、炎症等。
THANKS
感谢观看
MRI诊断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功能MRI技术
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 反转恢复序列(FLAIR)等,用于观 察鞍区及鞍旁的结构和信号变化。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REPORT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鞍区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 鞍区肿瘤的影像表现 • 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 • 鞍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 结论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颅咽管瘤的影像表现
颅咽管瘤的影像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囊性或实性肿块,常 伴有钙化。
肿瘤可侵犯脑室、脑池等结构,导致其受压、变形。
肿瘤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导致视野缺损、视 力下降等。
增强扫描时,肿瘤可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脑组织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为 鞍上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有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鞍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手术治疗
01
手术切除
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根据肿瘤的性质、
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
,减少复发的风险。
02
术前评估
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全身评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
鞍旁组织。
鞍区肿瘤的分类多样,包括良性 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垂体瘤是
最常见的良性鞍区肿瘤之一。
鞍区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性 质、大小和位置而异,常见的症 状包括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
分泌紊乱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29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29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垂体腺瘤 占颅脑肿瘤 的 1 % ~ 5 0 1 %… , 颅内肿瘤中仅低 在 于胶质细胞瘤 和脑 膜瘤 , 鞍 区 占位性 病 变 中所 占 比例 更 在 高, 本组垂体腺瘤 1 8例 , 6 % 。垂 体腺瘤根据直径可分 为垂 占 2 体 微腺瘤 、 大腺 瘤和巨大腺 瘤 , 体微 腺瘤 早期 临床症 状不 明 垂 显, 内分泌检查 不典 型 , 影像学发现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MR I 在 <1c m以下的肿瘤方 面较 C T敏 感 , 区周 围骨质 较多 , T 鞍 C
晰, 1 另 例平扫及增强 未见异常 。MR 表 现为 圆形或椭 圆形囊 I
良好 、 骨伪影 、 无 不需注射造影剂及 三维成像等优 点 , 断鞍 是诊
区肿瘤的理想方法 。我 们收集 2 9例经手术与病理结 果证 实的 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 变 , 分析 其 C T和 MR 表 现 , 1 结合 临床 资
2 1 诊断情况 :9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 , . 2 分别为垂体 腺瘤 1 , 8例 颅咽管瘤 5例 , 脑膜瘤 2例 , 移瘤 1 , 囊虫病 转 例 脑
2例 , 索瘤 1例。2例脑囊 虫患 者血清 和脑脊液 做脑囊 虫抗 脊
体试验结果亦示 阳性 。c T显示异常 2 1例 , 正常 8例 , 增强扫描
料探讨其在鞍区 占位性病变定性与鉴别诊 断的作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状, 囊壁薄 , 内 隐约可见 点状 头节 , 囊 壁及 头节 在 T WI . 为等信 号 ,: 为低信号 , T WI 增强后大部分囊壁及头节未见强化 。 脊索瘤 和转 移瘤 C T平扫示 密度均 匀 的实质 性肿块 影 , 边
笪 宏 胡 明杰 左 中九
( 河南省 固始 县人 民医院放 射科 , 固始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

鞍 区是 颅 内 肿瘤 的好 发 部 位 之 一 , 于种 类 多 , 像 学 表 南 影 现 复 杂 , 别诊 断 何 时 较 难 。 本 文 川 顾 性 分 析 经 病 理 证 实 鉴 2 1例 鞍 区肿 瘤 的 MR 表 现 。 I 1 材 料 和方 法 1 1 一 般资 料 搜 集 我 院垂 体 瘤 1 例 , 膜瘤 6例 , 咽 管 . 1 脑 颅 瘤 4例 , 中 男 l 其 4例 , 7例 , 龄 7岁 ~ 6岁 , 均 年 龄 女 年 5 平 3 . 。所有 患 者 均 经 手 术 病 理 汪 实 。 17岁 12 扫 描 技 术 和 参 数 采 片 IME S 司 0 3T永 磁 型 磁 . j E N 公 S .5 共 振机 , 阵 2 6× 5 , 厚 6m 行 T WIS 序列 ( R T 矩 5 26层 m, E T/E 4 3 1 s 、2 S 3/ 3m ) TWI E序 列 ( R T 36 0 10m ) 捕 , T T / E: 0 / 2 s 扫 并 行增 强 扫 描 , 影 剂 使 片 G —T A, 量 0 1m o g 静 造 { DD P 剂 . m  ̄k , 脉 注射 后 立 即扫 描 。 2 结 果 2 1 垂 体 瘤 本 组 1 例 垂 体 瘤 均 为 巨 腺 瘤 , 现 为 网 形 或 . l 表 椭 圆形 , 出 现 束 腰 , 视 交 义 受 累 , 6例 9例 4例 向一 侧 或 两 侧 侵犯海绵窦 , 推 或包绕 颤 内动 脉 , 5例瘤 内发生 坏死囊 变 , 囊变部分 T wI 低信 号 , 1 呈 . wI呈高 信 号 , r 3例 瘤 内 H 血 , { T WIT WI 、: 均呈 高 信 号 , 强 扫 描 3例 均 匀 明 显 强 化 , 不 增 5例 均 匀 明显 强 化 , 死 囊 变 部 分 不 强 化 , 轻度 强 化 。 坏 3例 2 2 脑 膜 瘤 本 组 6例 脑膜 瘤 病 灶 中心 位 于 鞍 上 , 分 向 鞍 . 部 内或鞍旁生长 , 垂体形态均正常 , 病变主要表现为类 圆形或 圆 形 , 要 向 上及 周 同生 长 , 主 推 视 交 叉 , 分 侵 犯 海 绵 窦 , 瘤 部 肿 T W1 呈等信号 ,, 呈 等高信号 , TWI 增强扫描 明显强化 , 中4 其 例 可 见脑 膜 尾 2 3 颅 叫管 瘤 本 组 4例颅 咽管 瘤 均 位 于 鞍 池 , 为 囊 . 2例 性 颅 咽管 瘤 , 例 呈 长 T 长 . 信 号 , 1 呈 短 T 1 , r ^ 另 例 .K , T信 号 ; 为 实性 , 等 T 等 长 信 号 。 2例 呈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鞍区肿瘤是指位于鞍区的肿瘤,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央部位,是脑下垂体和松果体所在的区域。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放射性核医学方法等。

下面将对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描述。

1. MRI影像表现:(1) T1加权像:在T1加权像上,脑脊液(CSF)呈明亮信号,正常垂体呈低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明亮信号。

鞍区肿瘤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其组织成分,如脑膜瘤和生殖细胞瘤通常表现为等或低信号,而垂体腺瘤多数呈高信号,并可呈包膜型、囊变型或实性型。

(2) T2加权像: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暗信号,正常垂体呈高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低到高不等的信号。

相对于T1加权像,T2加权像更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和包膜。

(3) 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来产生图像,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鞍区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垂体则呈低信号。

(4) 造影增强:磁共振造影增强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包括肿瘤的包膜、囊变、坏死或出血等特征。

通常使用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使肿瘤的强化增加,从而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

2. CT影像表现:(1) 平扫CT:平扫CT主要用于显示骨骼结构,如蝶鞍的形态、大小和形变等。

由于鞍区肿瘤通常不发生骨质破坏,因此平扫CT对于鞍区肿瘤的检出率有限。

(2) CT增强:蝶鞍增强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包膜和囊变等特征。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呈现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分布特点。

3. 放射性核医学方法:(1) 甲氨蝶呤(99mTc-MIBI)显像:甲氨蝶呤显像能够显示垂体腺瘤和部分垂体腱膜瘤,但对于垂体室管膜的病变则无法显示。

(2) 白血病脑腰液显像: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鞍区来源的脑脊液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综合上述,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在MRI上,脑脊液信号正常、垂体信号低、肿瘤信号高;在CT上,主要显示骨骼结构变化;在放射性核医学方法中,可观察到甲氨蝶呤显像和白血病脑腰液显像等特征。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鞍区和鞍旁是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此部位出现肿瘤时可以选择哪些影像检查方法?各种肿瘤又如何鉴别呢?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1头颅平片鞍内和鞍旁肿瘤与颅底关系密切,头颅x线正侧位片多有阳性发现。

其主要变化有:①蝶鞍、鞍结节、眶尖、眶上裂、岩骨和斜坡等颅底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②肿瘤钙化;③板障静脉和脑膜动脉沟改变;④儿童伴有高颅压脑积水者,可有颅缝分离和脑叫压迹增多;⑤颅底骨化明显,伴骨膜反应,或呈溶骨性骨膨胀性改变,多提示颅骨肿瘤。

2CT普通头颅CT,尤其是冠状位和骨窗位CT扫描,可同时显示鞍区和鞍旁肿瘤和颅底骨质的特征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病理影像学关系,可以为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TA可显示肿瘤与动脉之间的关系,而3D-CT从三维角度描述肿增与骨质及血管的毗邻关系。

3MRIMRI对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性质、部位及与邻近的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描述远胜于CT,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指导手术人路有重要意义。

MRI对于颅底骨的变化和肿瘤钙化表现显示不清。

MRA可以显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受压移位或侵犯包绕的程度。

4DSA术前了解鞍区和鞍旁肿瘤血供、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病理变化,并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一部分。

肿瘤血供异常丰富者,可行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20~50岁多见,老人尤其是小儿少见。

垂体腺瘤是颅内良性内分泌肿瘤,早期即出现垂体性内分泌紊乱症状。

分泌性腺瘤诊断较容易,无分泌功能腺瘤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内分泌症状相类似,而且无分泌功能腺瘤早期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症状不突出,或被忽略,而到肿瘤压迫规神经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发现,视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其主诉症状。

因此鉴别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垂体腺瘤在头颅平片上表现为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呈双边,后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变薄。

简述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影像鉴别。

简述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影像鉴别。

一、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鞍区是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中枢所在地,因此鞍区肿瘤的发现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以及影像鉴别进行简要介绍。

二、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1. 脑垂体腺瘤脑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之一,占据所有颅内肿瘤的15至20。

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类型,功能性腺瘤主要包括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和促甲状腺激素瘤,而非功能性腺瘤则不会分泌激素。

2. 鞍上垂体瘤鞍上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腺的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通常位于鞍垂体区上方的脑膜下间隙,易于误诊为脑膜瘤。

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通常需要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3. 鞍区神经胶质瘤鞍区神经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鞍区的神经胶质细胞,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和视力受损。

由于其症状不具特异性,往往在较晚期才被发现。

三、影像鉴别1.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在CT扫描中,脑垂体腺瘤通常呈现为鞍内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而鞍上垂体瘤则可能表现为鞍上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

鞍区神经胶质瘤在CT扫描中常表现为鞍区肿块,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

2. MRIMRI是对鞍区肿瘤进行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优良显示效果。

在MRI检查中,脑垂体腺瘤呈现为T1加权图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而鞍上垂体瘤通常呈现为强化明显的不规则肿块,边缘模糊,以及有囊性变化;鞍区神经胶质瘤在MRI检查中往往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易与周围正常组织相分离。

3. PET-CTPET-CT是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提供生物学信息和代谢情况。

脑垂体腺瘤在PET-CT中一般表现为代谢活跃的肿块,而鞍上垂体瘤和鞍区神经胶质瘤在PET-CT中表现不太典型,但通常会显示出局部代谢异常区域。

鞍旁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鞍旁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 鞍旁海绵窦区是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最好发部位,又称 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以中年女性多见。病灶由海绵 状血管腔隙组成,无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 血管壁由胶原纤维组成,并衬有扁平内皮细胞。由于 脑外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当临床出现相应症状时说明 瘤体的截面多已超过3cm。
• 肿瘤可压迫Ⅳ、V、Ⅵ对颅神经,压迫视神经管及视交 叉,临床症状多见为头痛、一侧面部感觉缺失、复视、 眼外展障碍和视力下降等,肿瘤突入鞍内压迫和刺激 垂体的增生肥大可起停经和泌乳等内分泌失调症状。
• 注入对比剂后,呈中等到显著不均质蜂房样或 颗粒样强化。
• 向鞍内生长的脊索瘤需与侵袭性垂体瘤鉴别, 前者信号较混杂且伴斜坡骨质破坏。
• 伴骨质破坏的脊索瘤需与转移瘤鉴别,后者肿 块边界不清,可侵及邻近脑组织及硬脑膜。
侵袭性垂体瘤
• 侵袭性垂体瘤是指浸润硬脑膜的垂体瘤,浸润可达硬 脑膜之外的骨骼、蝶窦和海绵窦。肿瘤侵袭海绵窦, 包裹海绵窦内颈内动脉,降低了手术的全切率和手术 效果,增加了肿瘤复发率,术后需要辅助性的放射治 疗和药物治疗. 因此手术前依靠MRI明确垂体腺瘤侵袭 海绵窦的诊断意义重大。
• 眼上、眼下静脉导入海绵窦,并同岩上窦岩下 窦相通。两侧海绵窦有海绵间窦相连。
• 在冠状位图像上,海绵窦呈三角形,外侧壁平直或稍 内陷,在T1加权图和T2加权图均呈低信号。
• 增强MR扫描时,海绵窦显著强化,由于海绵窦静脉丛 血流缓慢,不出现流空信号;其内的颅神经不强化, 呈相对低信号。
• 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平扫呈流空低信号。颈内动脉由 岩骨颈内动脉管内口入颅,经海绵窦后下角进入向内 前走行,在前床突内缘转向上并于其上缘水平出海绵 窦,几乎穿行整个海绵窦。
• 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蝶鞍周围结构的情况, 尤其是冠状位显示肿瘤侵犯海绵窦的情况.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探讨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探讨
t h e s e l l a r e g i o n a l t u mo r s .
【 K e y w o r d s 】 M R I ; d i a g n o s i s ; d i f f e r e n t i a s e l l a r e g i o n t u m o m
l y z e d . R e s u l t s P i t u i t a r y a d e n o ma( n 3 2 ) , c r a n i o p h a r y n g i o m a( n 1 0 ) , s e l l a r e g i o n m e n i n g i o m a( n 5 ) , a s t r o c y t o m a( a 1 ) , me t a s t a t i c t u m o r ( n 1 )a n d t e r a t o m a( n=1 )w e r e d i a g n o s e d b y MR I a n d p r o v e d b y p a t h o l o g y . C o n c l u s i o n MR I , w i t h t h e

7 4 4・
四川医学 2 0 1 3 年5 月第 3 4 卷( 第5 期) S i c h u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5
论 著
鞍 区肿 瘤 的 MR I 诊 断 探 讨
罗雪松 , 朱 江
Me ho t d s M R I o f a  ̄r e s f o 5 0 c a s e s w i t h s e l l a r e  ̄ o n t u mo r s p r o v e d b y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s i n c e 2 0 0 9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

鞍区脑膜瘤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鞍区脑膜瘤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8·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3月 第20卷 第03期 总第149期【通讯作者】朱 权,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癫痫、神经侏儒症、肿瘤、三叉神经痛方面。

E-mail:131****************Analysis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R. 2022, Vol.20, No.03 Total No.1492 结 果2.1 45例患者手术病理情况 45例患者中,鞍膈脑膜瘤的有12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鞍旁海绵窦脑膜瘤15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膜皮型19例,纤维型10例,血管型3例,砂砾型6例,脑膜肉瘤型7例。

肿瘤最大直径1.89cm~6.78cm,平均最大直径为3.74cm。

2.2 鞍区脑膜瘤MRI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 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中,MRI检查共检出42例,检出准确率为93.33%,见表1。

2.3 MRI表现 45例病例中与垂体分界明显的有29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与垂体分界模糊的有11例,呈不规则形,边界不清楚。

肿块宽基底,T 1WI上显示等信号,T 2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明显强化。

邻近脑组织受压位移,合并有不同程度 脑水肿;增强扫描后,30例有明显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

8例可见“脑膜尾征”,3例出现囊变。

常包绕、推移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血管内快速流动血液产生“流空效应”,在T 1、T 2出现特征性条状或无信号,与瘤周组织成明显对比。

2.4 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8。

患者女,68岁,间断头疼20年,加重一周 影像诊断:鞍区脑膜瘤 MRI平扫示:鞍区可见大小约40mm×36mm×35mm(前后×左右×上下)等T 1(图1)、稍长T 2(图2)信号、FLAIR序列(图3)呈稍高信号、DWI序列(图4)呈略等信号,边界尚清;MRI增强扫描示:T 1增强轴位(图5)矢状位(图6~7)及冠状位(图8)病灶呈明显强化改变,其内信号稍欠均匀并见有“鼠尾征”;临近中线结构向左侧偏曲。

鞍区病变的CT及MRI诊断PPT课件

鞍区病变的CT及MRI诊断PPT课件
鞍区病变的CT、MRI诊断
CT and MR of sella and parasella diseases
.
1
垂体 PITUITARY
.
2
正常垂体
.
3
增 强 后 垂 体
增强:增加 对比,病变 检出率提高
动态增强: 突出强化的 时间差异, 进一步提高 对比
.
4
垂体柄
.
5
垂体形态
.
6
上缘平坦型
.
61
鞍结节脑膜瘤 女,61,行走困难,流涎4个月
.
62
鞍结节脑膜瘤
.
63
蝶骨嵴脑膜瘤 女,65.头沉恶心2周
并发症---海绵窦 颅骨 蝶窦 视器受累
.
52
T1WI +C鞍旁脑膜瘤 均匀明显强化,包绕颈内动脉并侵入鞍內
.
53
T1COR+C鞍膈区脑膜瘤
.
54
T1SAG 蝶鞍区脑膜瘤
.
55
蝶鞍旁区 脑膜瘤
.
56
.
57
.
58
鞍结节脑膜瘤 左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3天。
.
59
鞍结节脑膜瘤
.
60
鞍结节脑膜瘤
垂体微腺瘤
.
37
正常人的垂体前后叶之间,约有13%~22%存 在着直径1~5mm的小囊肿,是发生于鞍区 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一种先天性非肿瘤性疾 病,囊壁由单层或假复层上皮构成。
.
38
临床表现:大多数囊肿很小,并不引起症状。 少数囊肿逐渐扩大,压迫鞍内或鞍上结构,引 起临床症状,此时成为症状性Rathke囊肿,主 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垂体功能障碍及视功能障 碍。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第 4期
谢 艺 才 : 区常 见肿 瘤的 MRI 断 鞍 诊
csrp r J. e rsrey 1 9 , 29 89 0 aeeo t ] N uo ug r ,9 8 4 :3 —4 . [
第 2 卷 1
过度 牵拉 , 注意保护好 正常血管结构 , 尤其是一 些穿支和 回返 动脉, 不能盲 目电烧切 断 , 在大 动脉周 边操 作时 , 意 电凝 的 注 输 出功率 , 尽量减少手术中操作因素的损伤 。除 1例非手术因 素死亡 外 , 5例术 后脑积水 患者采取分 流和观 察等不 同处理 . 所 有病例都能 良好恢复 。 通 过对 l 例颅 内多发性动脉瘤 手术 治疗的 回顾性分析 , l 体 会对 颅 内多发性 动脉瘤 患者应采 取个体 化 治疗 方案 , 据 根 患者全 身情 况采取 一期或分 期处理 的方法 , 达到 手术 治疗 可 的 目的 , 手术治疗对于颅 内多发 性动脉瘤 的预后起重 要作用 。 同时 , 术者 熟练 的显微外科 操作技术 及 良好 的显微 神经 外 科
mut l a ers l] l pe nuy msJ .AcaNe re i( i ) 1 9 ,3 :-1 i - t uo hrW e ,9 6 1 8 11 . n []W E L 3 L MAN BJ L FT M. Bltrl( ro- g )a , O US C i ea mi ri e — a r ma
[ ] E S A E . i .f l d g rm u rpue e rs s n 5 H IK N N O R s o be i o nu trda uy m - k enf n i
cssw t lpea e rs [ ] e rs r , 9 1 5 : 2 — ae i mut l n uyms J .J N uou g i 8 , 5 54 h i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蝶鞍区是位于颅底中部的一个区域,由蝶骨和鞍背围成。

这个区域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包含了垂体和视神经等重要结构。

在医学影像学中,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蝶鞍区的解剖以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蝶鞍区解剖蝶鞍区是一个相对脆弱的区域,其中包含了垂体和视神经等重要结构。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核心,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视神经是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到大脑的神经通路。

在蝶鞍区内,垂体和视神经之间有一层蛛网膜下腔。

这个腔隙在影像学上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容纳脑脊液,从而对垂体和视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然而,当这个腔隙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头痛和其他症状。

二、蝶鞍区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垂体瘤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蝶鞍区肿瘤,通常发生在垂体上。

这种肿瘤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如MRI和CT等。

在MRI图像上,垂体瘤通常表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而CT图像上则可以观察到肿瘤的钙化情况。

2、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病变是蝶鞍区的另一种常见病。

这种病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炎症、压迫或缺血等。

在影像学上,视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鞘膜炎等。

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原因和位置。

3、蛛网膜下腔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是指蝶鞍区内蛛网膜下腔的宽度增加。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脑脊液循环不畅或脑积水等原因引起的。

在影像学上,蛛网膜下腔增宽通常表现为鞍背和鞍结节的骨质变薄和变形。

这种表现可能会引发头痛和其他症状。

4、颅底畸形颅底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

在蝶鞍区,颅底畸形可能会导致视神经受压或脑脊液循环不畅等问题。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畸形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鞍旁转移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鞍旁转移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周 围 . 前方 为 视 神 经 孔 及 眶上 裂 ; 其 后方 为岩 骨 尖 前 侧 ; 内侧 为海 绵 窦 颈 内 动 脉 虹 吸 段 ; 侧 为 颞 叶 海 马 回 ; 方 为 鞍 上 外 上 池 底 部 ; 方 为 中颅 窝 底l 下 l l 。
鞍 旁 2 例 、 侧 1 。 5例 经 手术 病 理 证 实 ( 移性 低 分 化 1 右 5例 2 转
旁病变的 C T和 MR 的诊 断 及 鉴别 诊 断 水 平 。 I
1 材 于 颅 内 的 脑 外 区 域 , 于 鞍 区蝶 鞍 鞍 位
3 6例 颅 内鞍 旁 转 移瘤 患 者 , 2 男 5例 , l 例 , 均 年 龄 女 l 平
6 . 。主要 表 现 为 头痛 、 47岁 患侧 视 力 下 降及 眼 睑 下 垂 。 程 1 病 周~ 3个月 , 均 为 5周 。本 组 3 平 6例 均 为单 发 病 灶 , 于 左 侧 位
S nao a i e st n C r a i d c全 身 螺 旋 C T扫 描 仪 及 G in . E Sg a 1 T超 5 导 磁共 振 成 像仪 。术 前 做 C T检 查 的 9例 中 , 位 诊 断 准确 7 定 例 , 7. , 占 78 定性 诊 断 准 确 5例 , 5 . % 占 56 %。 行 MR 检 查 的 I 3 2例 中 , 位 诊 断 均 准 确 , 1 0 定 性 诊 断 准 确 2 定 占 0 %, 8例 , 占
回 顾分 析 3 6例 经手 术 病 理 证 实 或 有 明 确原 发恶 性 肿 瘤
例 , 例 鼻 咽癌 直 接 侵犯 颅 底 鞍 旁 时 , 1 可见 同侧 鼻 咽 部 软组 织
肿块。
3 讨 论
病 史 的 鞍 旁转 移 瘤 患 者 的 C T和 MR 资 料 , I 旨在 提 高 颅 内 鞍

鞍区肿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

鞍区肿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
1 ・临床研究 ・ 1 6
Jn 1, o1, o1 ue 02V 10 N . 2 . 6
鞍 区肿瘤M R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 I
贾绍 卿
( 山东省 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放疗 中心 ,山东 日照 2 6 0 ) 7 5 0
【 要】 目的 探讨 鞍 区肿瘤 M I 摘 R 影像 学特征 ,评 价诊 断及 鉴别诊 断价 值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我 院 20 04年 2月至 20 08年 6月收治鞍 区肿 瘤 患 者 6 例 MR 影像 资料 ,总 结不 同类型 MR 影像 学特 点 。结果 全部 6 例 患者 中垂体 腺 瘤 1 ,颅咽 管 瘤 l 例 ,脑 膜 瘤 1 , 生 殖细 3 l [ 3 9例 1 0例 胞 瘤 7例 ,胶质 瘤 5例 ,表皮样 囊肿 4例 ,脊 索瘤 3 ,畸胎 瘤 2例 ,蛛 网膜 囊肿 2例 ;MR 诊断 准确率 为 9 . 例 I 68 %,l 患者 颅咽 管癌误 诊 例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 选取我 院20 年2 04 月至20 年6 0 8 月经手术及病 理学检查确
诊 鞍区肿瘤患 者6例 ,其 中男性2 例 ,女性4例 ,年 龄l ~6岁 ,平 3 0 3 3 9 均4 .岁 ;其 中垂体 腺瘤 1例 ,颅咽管瘤 1例 ,脑膜瘤 1例 ,生殖细 4 7 9 1 O
扫描 ,再加至全量增强扫描 。
2结 果
晰,累及蝶鞍较常见。
2 . 生殖 细胞瘤MR影像学表现 .4 2 J
本组生殖细胞瘤患者TWI 为稍低信号 ,TwI 为稍高信号 ;有囊性
病变者增强扫描信 号强化不均匀 ,全实质病变者增 强扫描信号强化 明 显 ;肿瘤性状 不规则或椭圆形 ,多位于鞍 内。 2. -5胶质瘤MR影像学表现 2 I 本 组胶质瘤患 者TWI . 呈稍低 信号 ,TWI 呈高信号 ,信号多 不均

鞍区病变的CT、MRI表现

鞍区病变的CT、MRI表现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囊肿畸胎瘤畸胎瘤来自脂肪瘤鞍底病变
• 脊索瘤 • 斜坡转移瘤
脊索瘤
脊索瘤
斜坡转移瘤
脊索瘤
鞍旁病变
• 脑膜瘤 • 海绵状血管瘤 • 胆脂瘤
瘤膜脑旁鞍
脑膜瘤
鞍旁脑膜瘤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脑膜瘤与 海绵状 血管瘤的鉴别
体垂后强增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垂体后叶上移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 垂体后叶上移
垂体腺瘤
蝶鞍扩大 鞍上池 被肿块占据
垂体瘤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瘤内坏死)
垂体腺瘤
(侵犯蝶窦)
垂体腺瘤
(球形增大)
垂体微腺瘤
CT: 增强后低密度 局限性鞍底凹陷 垂体柄偏移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增强
enhancement axial
——颅内动脉瘤的CT血管造影
VR VR
前交通动脉瘤(断层)
前交通动脉瘤(融合)
前交通动脉瘤(三维)
动脉瘤
动脉瘤
动脉瘤
动脉瘤
(非增强)
动脉瘤
(增强后)
动脉瘤
(附壁血栓)
动脉瘤
(附壁血栓)
动脉瘤
(附壁血栓)
T1WI
T2WI
动脉瘤
(附壁血栓)
爱爱医医学影像版讨论版原创作品
鞍区病变的CT、MRI表现
CT and MR of sella and parasella diseases
首先感谢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 究所全体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爱爱医医学影像版讨论版 suancaiyu
垂 体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T2 ←
T1+C
病灶明显强化(瘤内血栓未强化), 边界清楚,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段分界不清。 垂体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治疗: •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包裹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疗:防止再出血、降 低颅内压、脑脊液引流(脑室引流、腰椎穿 刺或腰大池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
• 病理: 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 硬脑膜相连。
•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 性2倍。主要为压迫症状。
• 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 凸面、溴沟、鞍结节等。
•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 颅骨有无累及等)。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要点
垂体大腺瘤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动脉瘤
部位
鞍内为主
鞍上为主
鞍内或鞍旁
鞍内或鞍旁
形态
束腰征
椭圆形
规则
圆形,光滑
垂体
消失
存在
存在
存在
密度/信号
不均匀
钙化
少见
邻近骨质 强化
案底骨质吸收或 破坏
明显,多数实质 均匀强化
不均匀,多为 囊实性
多见,壳样或 斑点样
部分出现受压 吸收改变
明显,边缘或 实质强化
•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 增强均匀 、显著强化,脑膜尾征。
CT平扫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T1
T2
鞍区占位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PR. 2022, Vol.20, No.04 Total No.150CT and MRI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通讯作者】钱金甲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2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4月 第20卷 第04期 总第150期扫描前准备:清楚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质。

患者体位选择: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

扫描参数:管电压11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5mm。

扫描部位:扫描自C2椎体下缘到颅顶,首先进行平扫,在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专科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2.2 MRI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1.5T磁共振,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选用头颈线圈,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SE)序列T 1WI、T 2WI、DWI和矢状T 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

扫描范围:对腹部及病变部位先进行平扫,平扫完后注入Gd-DTPA试剂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鞍区肿瘤影响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 )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CT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为87.27%(48/55),MRI检出正确率为96.36%(53/55),CT稍低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区肿瘤的CT与MRI表现及对比分析
作者:陈春兵邱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13期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鞍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对比诊断的效果。

方法:对72例鞍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然后进行手术病理确诊,分析CT与MRI诊断的病理符合率。

结果:CT诊断符合率(83.3%)明显高于MRI诊断符合率(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鞍区肿瘤影像诊断 CT MRI
鞍区肿瘤是指发生于蝶鞍及其周围结构的肿瘤,其种类较多,目前主要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

此次对72例鞍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然后进行手术病理确诊,探讨和分析鞍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鞍区肿瘤患者72例,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鞍区肿瘤。

其中垂体瘤33例,颅咽管瘤13例,脑膜瘤7例,胶质瘤6例,生殖细胞瘤5例,畸胎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脊索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主要表现:呕吐和头痛,视物不清和视力下降,垂体功能低下,泌乳素增高,闭经,肢端肥大和尿崩症等。

方法:①CT检查:用GE64排CT进行颅脑或垂体平扫+增强扫描,层厚2~5mm,造影剂为碘海醇50~80ml。

②MRI检查: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进行颅脑或蝶鞍平扫+增强扫描,层厚2~5mm;造影剂为0.01mmol/kg钆喷酸葡胺。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进行检验,P
结果
CT诊断符合率83.3%(60/72),明显高于MRI诊断符合率70.8%(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鞍区肿瘤可以根据其发病部位、形态、密度或信号来诊断,但由于其种类多,且解剖结构复杂,不同肿瘤CT和MRI表现不一样。

因此,对鞍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掌握,能够提高对鞍区肿瘤的认识和诊断。

垂体瘤: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分为大腺瘤和微腺瘤。

①垂体大腺瘤:CT主要表现鞍内占位,大多呈圆形或分叶状,能够向鞍上或者两侧生长,平扫大多为等密度,少数为高密度,部分肿瘤内会出现出血和囊变,而急性出血则为高密度,其他的则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

出现蝶鞍扩大时,可出现鞍底下凹且变薄和侵蚀或破坏。

MRI表现为鞍内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缘光滑,向鞍上和鞍旁或鞍下延伸,T1和T2加权肿瘤实性部分为等信号,病变能包绕和推压双侧颈内动脉及使视交叉受压移位,在瘤体内可能会有出血和坏死或囊变,而表现出相应的信号;大的肿瘤常会对第三脑室造成压迫,进而导致双侧脑室积水。

增强扫描瘤体实性部分常出现明显强化。

②垂体微腺瘤:CT表现垂体内异常密度区,大多数为低密度,垂体上缘隆起,高度增加,垂体柄偏移,鞍底骨质变薄和下凹以及侵蚀,动态增强早期因强化程度不及正常垂体呈低密度,晚期因强化持续时间长而呈高密度;MRI表现:垂体内局限性异常信号,T1加权低于正常垂体信号,T2加权分界不明显,垂体上缘局限性膨隆,垂体柄移位,鞍底向下呈浅弧样凹陷;增强扫描,正常垂体强化明显而瘤体不强化或轻微强化。

本组病理确诊垂体瘤33例,其中,垂体大腺瘤30例,18例为等或高密度,11例合并出血、坏死,5例出现钙化,25例有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颅咽管瘤:是鞍区一种常见的肿瘤,好发于儿童,多位于鞍上,主要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特征性表现为肿瘤内钙化,钙化形态不一,可呈沿囊壁的壳状钙化,也可呈实体肿瘤内斑点状或不规则状钙化,还可以呈团块状钙化,鞍上型和鞍内型肿瘤均有钙化,而其他鞍部病变极少出现钙化。

本组病理确诊颅咽管瘤13例,其中11例有钙化,2例无钙化,但结合发生于鞍上池、低密度及肿瘤小等表现而诊断正确。

脑膜瘤:①CT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团块,有时会呈现颗粒状和星状或者均匀一致的钙化情况,很少出现囊变;②MRI上T1WI为与邻近脑组织的脑皮质信号相似,表现为等信号,但与脑白质比较则为低信号,在T2WI上被等信号掩盖;增强后,肿瘤显著且均匀强化。

脑膜瘤内可有钙化,常伴有颅底骨质硬化,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

本组7例,5例颅骨骨质改变,4例见脑膜尾征。

胶质瘤:鞍区胶质瘤以星形细胞瘤为多,可发生于鞍上或鞍内,多为囊实性或实性,肿瘤常较大,边界多不清,常无瘤周水肿。

CT为低、等、高及混杂密度,MRI为稍长或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瘤内多有囊变,钙化和出血少见,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常无增强或有轻度增强。

本组6例,鞍上4例,鞍内型2例,未见钙化。

生殖细胞瘤:好发于小儿和青少年,鞍区生殖细胞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底、垂体柄和鞍内,前者可向上长入第三脑室。

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少数可有出血、坏死,其特征性表现为无钙化。

CT多为高密度,部分仅表现为垂体柄增粗;MRI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有出血坏死者呈混杂信号,垂体后叶短T1高信号消失,增强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呈环状强化,本组5例,3例呈实性肿块,1例合并出血、囊变;3例有明显强化。

畸胎瘤:好发于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男多于女,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多为实性肿瘤,成分复杂,钙化和囊变多见,且肿瘤通常含有脂肪、胆固醇甚至牙齿或骨。

CT平扫多呈
分叶状或圆形囊实性肿块,可含钙化、囊液和脂肪;MRI实性部分T1加权呈等信号,T2加权呈高或等信号,内可有脂肪和钙化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常明显强化。

但肿瘤内也可以不含脂肪,本组3例,有1例不含脂肪,呈实性肿块并钙化而误诊。

海绵状血管瘤:①CT为鞍旁圆形或哑铃形均匀高或等密度影,内无钙化,瘤周无水肿,增强后有强化。

②MRI呈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在质子密度像上也为高信号,且病灶内无血管流空效应和肿瘤钙化,增强多呈明显均匀强化;部分有出血,MRI的T2像有含铁血红蛋白沉积是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

本组3例,2例MRI可见含铁血红蛋白沉积。

脊索瘤:①CT表现鞍区膨胀性混杂密度肿块,内有散在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影,形态不规则,邻近骨质有溶骨性骨质破坏;②MRI上肿瘤表现TlWI略低于和等于脑组织信号,T2WI 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肿瘤内钙化和血管常表现为不规则无信号区。

本组1例。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①cT示鞍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并突向鞍上池生长,两侧颈内动脉被包埋,蝶鞍扩大;轻度均匀强化,并鞍区骨质破坏、吸收;②MRI上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增强明显均匀强化,内见低信号流空血管影,肿块压迫周围组织。

本组1例。

经过此次研究发现,本组病例中,鞍区肿瘤CT诊断符合率83.3%(60/72)明显高于MRI 诊断符合率70.8%(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临床上采用CT对鞍区肿瘤进行诊断,尤其是颅咽管瘤,具有非常好的诊断效果。

采用MRI对鞍区肿瘤进行诊断,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确切部位、侵及范围和邻近结构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