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深海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深海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深海是指海洋深度大于200米的海域,在深海中具有广泛且重要的资源,如矿产、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人类对能源和资源需求的增加,深海开发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深海开发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深海开发技术现状1.深海采矿技术深海采矿技术是指在深海中的矿床中进行采矿作业的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采矿技术是深海黑色金属沉积物探矿和采矿技术,其采用箱采、暴露、深海淤泥水、水冲、挖掘机操作等方式进行装载、运输和卸载。
在深海黑色金属沉积物探矿和采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深海泥沙层厚度较大,含水量较大,泥沙结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深海油气开采技术深海油气开采技术是指在深海中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作业的技术。
深海油气开采技术保证了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两大核心利益。
目前,深海油气开采技术主要采用钻井技术进行作业。
目前已经在深海中实施了多个海底油井,部分油井的水深达到了3000米以上。
目前,钻井深度已经达到了4000米左右。
3.深海渔业技术深海渔业技术是指在深海中进行捕捞作业的技术。
深海中拥有大量的珍稀鱼类和海洋生物,如深海鲨鱼、深海浅水区等。
深海渔业技术主要通过实现深海渔业物种特有的高压、高温、高压、高盐环境下的灵活性和生物力学适应性,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的品质和效率。
二、深海开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大型海洋平台和装备的开发未来深海开发的趋势是技术设备的进一步升级,特别是大型海洋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在深水区域的连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深海开采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外,深海作业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也将成为未来深海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满足深海开发不断增长的需求。
2.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展未来深海开发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展,这需要建立海洋科学研究平台,整合各学科资源,形成深海开发的综合研究体系,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深海资源开发的科学性,以保证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有关深海技术发展情况的简单报告
有关深海技术发展情况的简单报告有关深海技术发展情况的简单报告一、最新消息:日本开发深海稀有金属探测机器人9月1日,据日本媒体透露,日本目前正在开发专用的深海探测机器人,旨在探测深藏于海底的锗、钴、镍等稀有金属资源。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根据政府深海矿物资源开发的有关计划,设立了深海机器人开发项目,计划开发3个专门用于海底矿物勘探的机器人,它们均搭载资源探测传感器等设备。
其中两个是能够一边收集海底地形数据一边自动潜航的海中机器人,另一个机器人则需要依靠电缆进行远距离操控。
这3个机器人各有分工:长7米、重5吨左右的中型机器人先在广阔的海域中游弋,以锁定有资源的场所;长4米、重1吨左右的小型机器人接着潜到海底附近详细勘探;之后,再由远距离操控并最深能潜至水下4500米处的机器人采集含有有用矿物的样本。
据悉,深海探测机器人的研发预算共计约30亿日元(1美元约合94日元),机器人计划于2011年正式启用。
二、美国、日本在深海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深海研究和开发的国家。
1934年,美国潜水器潜入914米深度,是人类第一次在深海对生物进行观察。
1960年,美国的“迪里雅斯特”号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
为了得到整个洋壳6000米的剖面结构,从而获取地壳、地幔之间物质交换的第一手资料,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从1966年开始筹备“深海钻探”计划。
在此后于1985年开始的“大洋钻探计划”和2003年开始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这两大国际合作计划中,美国也以其先进的技术处于领导地位。
进入21世界,美国在海洋技术方面,继续保持在海洋探测、水下声通讯和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除了深潜器、机器人和深海钻探船,美国领先于世界的最先进技术是深海科学观测光缆。
2007年4月,美国建成全长为52千米,主要负责向海洋900米深处的科学设备、摄像机以及水下机器人提供电力的电缆。
人类深海探索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深海探索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人类对深海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揭示了地球上最神秘和未知的领域之一。
深海探索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未知。
这篇文章将讨论人类深海探索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通过潜水器和遥控探测器的使用,科学家能够进入深海并研究其生物多样性、地质构造和生态系统。
深海的艰苦环境和高压使得探索非常困难,然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深海探索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潜水器和遥控探测器的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海底机器人能够承受极高的压力和恶劣的环境,并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到地球上。
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研究深海生态系统、地质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深海探索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还为资源开发提供了机会。
深海富含大量的矿物资源,如铜、锌、镍等。
据估计,深海矿产资源的价值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
然而,深海开发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法律问题和技术困难等。
除了资源开发,深海探索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地球和生命起源的理解。
深海底部是生命起源的可能场所之一,它可能孕育着许多未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通过研究深海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科学家可以了解生命的进化和适应能力,为生物学和医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未来,深海探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探测器和潜水器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使得深度和持续时间都得到显著增加。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也将使得数据分析和解释更加高效和精确。
然而,深海探索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限制。
深海的高压、低温和强烈的水流使得探测器和潜水器的设计和操作非常困难。
此外,深海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问题也需要平衡和协调。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深海资源的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相结合。
总之,人类深海探索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科学家能够进入深海并研究其生物多样性、地质构造和生态系统。
深度海水资源利用挑战与前景展望
深度海水资源利用挑战与前景展望近年来,人类对于深度海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越来越感兴趣。
深度海水资源是指海洋中水深大于1000米的水域,这些水域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如深海矿产、深海温泉、深海鱼类等。
然而,深度海水资源的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深度海水资源利用的挑战,并展望其前景。
首先,深度海水资源利用面临着技术难题。
由于深海环境的高压、低温和丰富的盐度,对于资源的提取和加工技术要求较高。
其中,深海矿产的开采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过程。
深海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锶、锰、钴等,但是由于其位于深海底部,并且处于高压和低温环境中,使得开采过程变得极为复杂和昂贵。
成功开采深海矿产需要具备高强度材料、特殊工业设备和先进技术。
其次,深度海水资源的环境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深度海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以捕捞为主。
捕捞深海鱼类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然后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深海鱼类资源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已经出现过渔情况。
此外,深度海水的利用还容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深海的特殊环境使得海水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与浅海有很大不同。
因此,在利用深度海水资源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海洋生物造成破坏。
再次,深度海水资源利用面临着经济可行性问题。
由于深度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投入、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投资深度海水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庞大的财政项目,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
此外,深度海水资源的开发过程也会遇到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可再生等,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存在风险的挑战。
因此,在利用深度海水资源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投资评估,以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尽管深度海水资源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也有广阔的前景展望。
首先,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例如,深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丰富可为国家提供可靠的能源来源。
国产深水水下井口发展现状
1 引言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树装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不断积累和完善,形成了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水下远程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功能配套的水下生产系统[1-2]。
水下井口是安装在海底的井口装置,是水下生产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井井必用,起到连接和支撑防喷器组与套管串、承受和隔离井下压力的作用,是井筒完整性管理重要屏障。
我国在海洋水下井口及采油装备的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近年,以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鸡石油”)、华北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钻机械”)、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前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包括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海油”)为主的多家公司,先后投身海洋装备事业发展,加大了海洋水上、水下装备的研究力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水下井口等相关技术研究,为我国海洋装备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3]。
笔者对现有国产水下井口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现有国产水下井口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产水下井口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深水水下井口的发展及大规模应用提供新思路。
2 国内深水钻井水下井口发展现状国内对深水水下井口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积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产的深水水下井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国内多家企业已先后开展深水水下井口样机研发工作,宝鸡石油、江钻机械、中海油、重庆前卫、美钻石油钻采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美钻”)、上海霞为石油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霞为”)陆续完成深水水下井口的研制、测试工作。
[4]SW18-3/4-10、KSW-10、MDSW-10、DH-10等4款10000psi深水水下井口的成功研制,标志着国内井口厂家解决了国产深水水下井口有无的问题。
SXW-15、KSW-15两款15000psi深水水下井口完成了海试及示范应用,标志着国内井口厂家解决了国产深水水下井口安全应用的问题,也标志着国产深水水下井口登上了历史舞台,将逐渐改变国内水下井口产品及服务完全依赖国外的现状。
海底工程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海底工程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海底工程是指在海洋底部进行的各种工程活动,涵盖了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海洋科研、通信信息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底工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对海底工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海底工程资源开发2.1 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海底油气储量广阔,具有开采难度大、投资高等特点。
目前,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已将目光转向海底油气开发,并在技术研究和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2.2 矿产资源探测海洋中蕴藏巨大的矿产资源,如富含金、银、钴、锂等的阳极结核、锰结核,以及稀土元素等,对于人类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海底工程在矿产资源探测、开发和采集方面正逐渐兴起,但仍面临技术难题和环境风险。
3. 海洋能源利用3.1 海洋风电海洋风电利用海上风能发电,具有风能资源丰富、潜力大的优势。
各国纷纷投资建设海上风电场,推动了海洋风电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3.2 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除了风能之外,海洋还蕴含着大量的其他能源资源,如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这些能源利用新技术的不断推进,为海洋能源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4. 海洋科研4.1 海洋调查与勘探海洋科研是海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海洋调查与勘探,科学家们可以了解海洋中生态环境、地貌地质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4.2 海洋生命科学研究海洋中蕴藏着众多未知的生物物种,海洋生命科学研究对于生物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5. 海底通信与信息技术海底光缆是全球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底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海底光缆也面临着海洋环境风险、恶劣天气等问题。
6. 总结与展望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底工程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科研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但同时,海底工程也面临着技术难题、环境风险等挑战。
深海潜水器发展现状及其未来
深海潜水器发展现状及其未来深海是我们知之甚少的未知区域。
一直以来,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和利用都存在着着重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深海潜水器应运而生。
深海潜水器是人类用于深海探索的工具,它可以带着科学家进入深海钻研大自然的奥秘。
深海潜水器的发展历程深海潜水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人们使用的是自行潜水员或潜艇来进行深海探索,这些探索方式不仅造价高昂,而且存在着极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摆脱这些问题,深海潜水器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了进步和完善。
目前,深海潜水器已经成为了深海科学探索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
深海潜水器的特点是耐高压、自主操作和高精度定位等,能够在深海环境中进行多种专业化的科学调查和资源勘探,例如收集海底钻探样品、调查深海生态系统、观察海底环境变化等。
深海潜水器的类型目前,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深海潜水器主要有三种类型:自由潜水器、有缆潜水器和滑翔机。
三种类型的潜水器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自由潜水器是一种完全自主操作的潜水器。
它没有连接缆绳,可以在水下进行自主的机动和探测工作。
自由潜水器操作灵活,可以进行细致的调查工作,但是对于深水区域,其作业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
有缆潜水器则通过缆绳连接到地面设备,能够在缆绳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务。
有缆潜水器能够进行深水区域的工作,但是缆绳的长度限制了其工作半径和自由度。
滑翔机是一种近年来常用的深海潜水器。
它能够在水下自由运动,同时可以在一定的导航进程中进行深度和方向控制,不需要表面支持设备。
滑翔机的使用范围较广,既可以进行深海科学探测,也可以用于海洋垃圾搜寻、水下灾害异常事件的监测等。
深海探索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海的探索和研究也将得到更多的突破。
未来的深海探索将以更加先进多样的深海潜水器为依托,推动深海科技的发展,突破深海科技的瓶颈,为人类发现新的深海资源和环境变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未来深海潜水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动力来源与驱动技术的提升。
海底钻探和生产平台技术发展的趋势
海底钻探和生产平台技术发展的趋势海底钻探和生产平台技术是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底钻探和生产平台技术发展正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了满足深水和超深水作业的要求,海底钻井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使得钻井船能够准确地定位目标位置,有效降低了海底钻井的难度和成本。
此外,深水井完井和智能化钻井系统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技术趋势是海底生产平台的发展。
传统的海洋油气开采通常采用海底顶部模型,即将海上钻井平台与海底生产设备相连接。
然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深水环境下的油气生产需求,新型生产平台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例如,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以其灵活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被广泛采用。
同时,海底生产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如海底分离技术、水下压缩和水下电力传输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海底生产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油气和减少环境影响。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海洋中其他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成为海底钻探和生产平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热能和海水淡化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不同资源的开采需求,海底工程技术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深海采矿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海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高效的海水淡化技术等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海底钻探和生产平台的自主化和智能化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海底钻井和生产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作业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自动钻井系统和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使得不需要人工干预的连续作业成为可能。
此外,海洋机器人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海底钻探和生产平台的智能化提供支持。
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李清平;朱海山;李新仲【摘要】水下生产系统经历了由潜没式水下井口、半干半湿式水下井口到湿式水下井口的发展历程,形成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水下远程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功能配套的水下生产系统.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约6400口井采用水下完井、320多个水下油气田运行在世界各大海域,水下生产技术已成为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自1996年我国南海流花11-1油田国内第一次应用水下生产技术进行油气田开发以来,相继建成了陆丰22-1、惠州32-5/26-1N、崖城13-4、荔湾3-1等10个水下油气田,并实现水下管端件等设施国产化.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水下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深水水下生产技术的发展思路.【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9页(P76-84)【关键词】水下井口;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作者】李清平;朱海山;李新仲【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DOI 10.15302/J-SSCAE-2016.02.011水下生产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边际油田、深海油田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深度的不断增加,该项技术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各石油公司的广泛关注。
自1947年美国第一次提出水下井口的概念以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水下生产系统经历了由浅海→中深水域(100~500 m)→深水(500~1 500 m)→超深水(1 500~3 000 m)、由有潜水作业→无潜水作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水下干式舱”技术为核心,60年代早期湿式无潜水员多井口系统得到发展,1975年位于英国北海、水深75 m的阿格油田采用一艘半潜式生产平台(SEMI–FPS)和水下生产系统进行开发,意味着水下生产技术由单纯的水下完井系统向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的转变。
水下打捞技术在深海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水下打捞技术在深海环境中的应用前景水下打捞技术是一种在水下环境中进行物体回收和搜寻的技术。
随着人类对深海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水下打捞技术在深海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水下打捞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其在深海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前景展望。
首先,我们将讨论水下打捞技术的发展。
水下打捞技术的发展始于二战时期,当时用于打捞沉船、排除地雷等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水下设备的改进,水下打捞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术,涵盖了各个领域,如海洋考古、发现和回收遗失财产以及环境保护。
在深海环境中,水下打捞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具有巨大潜力的。
首先,深海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油气资源以及珍贵海洋生物。
然而,这些资源位于深海环境中,传统的采矿和开发方法并不适用。
水下打捞技术可以通过回收和开采深海资源来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水下打捞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愈发凸显,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水下打捞技术可以用于搜寻和清理沉船、废弃航空器、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的物质。
这有助于减少海洋污染,并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进一步探讨水下打捞技术在深海应用的前景,我们需要关注技术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深海环境的极端条件对水下设备和材料的要求极高。
高压、低温、强流等条件的存在使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对复杂。
因此,开发具有耐高压、耐腐蚀和高强度的材料以及自主作业能力强的水下装备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无人系统在深海打捞中的应用前景也变得更加广阔。
传统的深海打捞作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和较高的风险。
而无人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员伤亡风险,并提高作业效率。
因此,发展无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将是水下打捞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也是水下打捞技术在深海应用的关键因素。
深海打捞牵涉到国家间的资源争夺和领土争端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与协商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
水下装备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水下装备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水下装备产业是指针对水下作业、水下探测和水下研究的需求,以设计、制造、销售、服务水下装备为主要业务的产业。
水下装备主要包括水下机器人、水下传感器、潜水装备、水下通信设备等。
随着人类对水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下装备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本文将对水下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一、水下装备产业的现状目前,全球水下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呈现出较快速度的发展。
据统计,全球水下装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其中包括水下机器人、水下传感器、水下通信设备等。
尤其是水下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增速迅猛,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二、水下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水下装备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下装备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能力、潜水装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
未来,水下装备技术将会更加先进和成熟,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和艰苦的水下任务。
(二)多功能水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目前,水下装备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单一功能的产品上,例如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水下探测和作业,水下传感器主要用于水下监测和观测。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研发多功能水下装备,例如集水下探测、作业和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下机器人。
这些多功能水下装备可以减少人力参与,提高任务效率和安全性。
(三)智能化水下装备的应用推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水下装备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水下装备可以实现自主导航、智能作业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任务的效率和精确度。
例如,智能水下机器人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自行规划路径并完成任务,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四)水下装备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水下装备也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水下装备”的新模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水下装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实时传输数据和图像,实现远程协作和数据共享等功能。
深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深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深海是人类最为陌生和神秘的领域之一,其海底庞大的矿产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服务都是全球性的,深海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与前沿。
而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枯竭,深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深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一、深海资源的类型及重要性深海是指海面以下200米以及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其所拥有的广泛的矿产资源类别至少包括铜、锌、铅、钴、金、银、磷、钛、铀、稀土等大类。
同时,深海还拥有丰富的油气储藏、蓝色碳汇、热泉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和解决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深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困难深海环境与人类生活所处的环境差别较大,其水压高、海水温度低、光照弱、水分密度大、化学环境复杂,同时深海中还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如海底地震、海啸、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海盗、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等人为因素。
这些因素都给深海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深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研究现状当前,深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突破,深海开发已经成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目前,主流的技术手段包括:深海地质勘探开发、深海电力系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技术。
在深海地质勘探上,矿产勘探技术动态发展,洋底地震探勘及航海测量技术的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发展出定向钻探、矿床勘探、工业化开采等技术。
在深海电力系统方面,其主要开发的主要目标包括海洋风力和潮汐能开发利用、深海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以及深海热泵技术的研究等领域。
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方面,当前技术手段主要是深海养殖技术,深海水产养殖技术不仅为人类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更是保护和恢复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深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景研究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工程,具有丰富的前景。
随着环境问题逐步凸显,文明生产逐渐转向低碳环保的过程,深海资源开发将为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深水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深水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海洋中有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全球油气资源总储量中占比高达70%左右,而500m以上的深水海域油气田在其中所占比例极高。
因此对于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全球已达成共识,其将是未来世界油气资源来源的重要区域。
深海油气开采是高风险、高投资、高技术、高回报的行业。
本文就对深水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深水钻井;钻井技术;海底钻井1 当前我国深水开发所面临的现状与挑战1.1在环境方面的挑战1.1.1浅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三类:浅层气、浅层水流动(ShallowWaterFlow,简称SWF)、天然气水合物。
此类灾害一般在钻完井作业时泥线下约1500m的地层内有发生,影响井的安全性。
浅层气和浅层流具有高压力,容易高速井喷、要求压力波动低和处理困难的特点,易造成井塌,井喷。
而在我国南海,浅层气主要分布于大陆架区,而且甚为广泛。
SWF存在使得高质量的套管尾管无法建立,影响井壁稳定。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将引起地层承载力的不均匀,对海洋工程的安全有影响。
而且,突然释放的气体会对运输管道产生破坏作用,特别是在高压浅层气体释放的时候,轻则侵蚀套管,重则引起井喷。
除此之外合物的形成还会堵塞管线,钻进器具。
1.1.2恶劣的海洋环境(1)海底高压、低温环境;深水海底温度一般在3~5℃,海水的低温可影响到海底泥线以下450m处的岩层,使该区域岩层具有低于正常地温梯度的温度。
(2)波浪流:浮式平台和钻井船是在深水钻井作业中主要使用的工具,会因波、浪、流以及风吹产生摇晃,这会对其锚泊系统以及动力定为造成影响,使结果产生误差。
(3)台风:台风破坏力极强,当海上钻井平台或者钻采设备碰上台风时会被严重破坏。
(4)内波流:部分流体发生密度变化使流体内部不连续的现象,会导致大幅震荡。
较大的内波会严重缩小钻井作业窗口使钻井作业无法正常开展开。
并且如果钻井平台的立柱或着隔水管等结构遇到内波流时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使平台发生一定距离的偏移。
深海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
深海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深海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深海资源包含海底矿产、海洋生物等众多方面,这些资源的开发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着重讨论深海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
一、深海资源开发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人类对于深海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70%的地球表面被海洋所覆盖,而仅有的1%的海洋区域拥有动植物的生活区,因此深海资源的潜力巨大。
目前,主要深海资源开发项目包括海底能源、海底矿产、海洋生物等。
1.海底能源开发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海底油气等能源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关注。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统计,中国海域内拥有油气资源储量约为2000亿吨,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深海区域。
因此,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勘探领域的重要方向。
此外,随着太阳能、海水能等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在深海区域应用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比如说,利用潮汐能发电,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海洋中的巨大能量,为人们带来新的能源选择。
2.海底矿产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海底及其下部的矿产资源,包括铁、锰、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和海洋沉积物等。
这些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目前,全球深海开采主要是以矿物资源为主,矿物开采的主要包括海底金属矿、多金属硫化物矿等。
深海金属矿的勘探和开发已经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全球多家企业和国家正在积极探索深海金属矿勘探和开采技术,以期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
3.海洋生物开发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不断追求,海洋生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海洋生物包括海洋生物质、海洋生息地和海洋生物药等资源,这些生物的开发应用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方向。
在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庞大,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增多,也就促使了人们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海洋深度开发和利用。
例如,海胆、海螺、海带等成为了中国重要的食品、药物等保健品的重要来源。
深海采矿系统现状及展望
深海采矿系统现状及展望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日益消耗,陆地上的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深海。
深海采矿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一个热门领域。
本文将概述深海采矿系统的现状、未来发展及建议。
深海采矿是一种在海洋深处开采矿产资源的技术。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锰、铜、钴、金等稀有金属,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技术的进步,深海采矿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可能,人们开始探索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采矿技术目前,深海采矿技术主要包括海底钻探、遥控采矿、水下机器人等技术。
海底钻探技术利用钻探船或平台在海底进行钻孔,提取岩心样本进行矿产资源评估。
遥控采矿技术则利用遥控潜水器进行海底矿产资源的采集和运输。
水下机器人技术则主要用于海底环境的探测和矿产资源的调查。
深海采矿设备包括潜水器、采矿机、矿石提升装置等。
潜水器有自由潜式、缆控式、无人潜水器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和采集。
采矿机则根据海底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设计,如针对锰结核的采矿机、针对海底热液喷口的采矿机等。
矿石提升装置则用于将采集的矿产资源提升至海面,并对其进行初步处理。
尽管深海采矿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深海环境复杂多变,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极高,增加了开发和维护成本。
深海采矿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如海底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污染等。
深海采矿系统的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加强研究和开发。
新技术未来,深海采矿系统将不断引入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
人工智能将有助于提高潜水器的自主航行和矿产资源识别能力,提高采矿效率。
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实现采矿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整个系统的协同性。
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用于记录和跟踪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和销售过程,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未来,深海采矿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新型潜水器将具备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在更复杂和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进行作业。
新型采矿机将更加高效和环保,减少对海底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下行业报告
水下行业报告水下行业是指在水下进行各种活动和工作的产业和行业。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水下行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
本报告将对水下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水下行业的发展现状。
1. 水下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海洋深处的资源开发利用。
水下石油开采、海底矿产勘探等成为了水下行业的重要领域。
同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了热点,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推动着水下行业的发展。
2. 海洋科研和勘测。
水下行业在海洋科研和勘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气象等领域的研究需要依靠水下设备和技术进行实地观测和采集样本。
水下机器人、水下探测设备等成为了海洋科研和勘测的得力助手。
3. 海洋环境保护。
随着海洋环境的恶化,水下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水下监测设备、水下清洁设备等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水下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等工作需要依靠水下行业的技术和装备来实现。
二、水下行业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水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下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水下智能设备、水下自主作业系统等将成为未来水下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 多领域融合发展。
未来的水下行业将呈现出多领域融合发展的趋势。
水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科研和勘测、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将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水下产业链。
这将为水下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3. 国际合作加强。
水下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国际合作和交流。
各国在水下技术、水下装备、水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水下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水下行业的未来展望。
水下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深海海水利用工程:挑战和机遇
深海海水利用工程:挑战和机遇近年来,随着全球水资源的短缺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深海海水利用工程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深海海水利用工程是指使用深海海水进行淡化、分离、提纯和开发,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
这一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深海海水利用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技术难题。
深海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工程设计和实施变得相当困难。
高压、低温、强酸性和高盐度等特殊条件下的海水处理和海水资源开发都需要创新的技术和设备。
此外,深海环境下的工程施工和维护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需要对深海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新的工程技术,以克服技术上的挑战。
其次,深海海水利用工程还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深海环境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人类活动可能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海水淡化工程可能导致盐度变化和废水排放,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进行深海海水利用工程时,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确保工程活动对深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然而,深海海水利用工程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深海海水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热能、潮汐能和海洋风能等。
通过开发这些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深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海底油气、矿砂和金属等。
开发这些矿产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矿产的需求,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深海海水利用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地球上只有2.5%的水是淡水资源,而且大部分被冰雪覆盖或者位于地下深处。
相比之下,深海中的海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5%。
通过将深海海水转化为淡水,我们可以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此外,深海海水利用工程还有助于改善环境状况。
传统的海水淡化工程通常使用海水逆渗透技术,这种技术会产生大量的高盐废水。
而深海海水利用工程可以将废水再次投入深海,减少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深海环境中还存在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海洋药物、海洋食品和生物能源等。
深水水下井口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1491 引言海洋水下井口装备与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水下远程控制系统一同构成水下生产系统,是水下生产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承受和隔离井下压力以及连接和支撑防喷器组与套管串,保证了井筒完整性。
目前,国内深水水下井口生产及现场服务集中掌握在美国的FMC公司、GE-VetcoGray 公司、Cameron公司、Drill-Quip公司及挪威的AkerSolutions公司等5家公司[1]。
深水水下井口长期依赖进口,使用过程中存在供货周期长、关键配件供应短缺、服务费用昂贵等情况,且敏感地区拒绝提供技术服务,国产化需求迫切。
近年,我国以宝鸡石油、华北荣盛、江钻机械、中海油、山东威飞、上海霞为为主等的多家公司,对国内水下装备进行技术攻关,开展相关研究,为我国的深水设备国产化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
2 国外深水钻井水下井口技术现状国外水下井口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水到深水的漫长发展历程,根据作业船只的不同,开发出了适用于浮式钻井平台的水下井口、以及适用于自升式平台或者座底式平台的泥线悬挂水下井口(包括常规泥线悬挂水下井口以及钻通式泥线悬挂水下井口,以下统称“泥线井口”)两个系列(见图1),形成多种压力等级、多种尺寸的系列化产品,并衍生出了用于连接地面井口与水下井口、用于连接地面井口与泥线井口的井口回接系统及张力悬挂系统,本文主要针对深水水下井口开展论述。
图1 国外水下井口技术系列目前, FMC公司、GE-VetcoGray公司、Cameron公司、Drill-Quip公司、AkerSolutions公司的水下井口产品已成系列化,相关水下井口产品在南中国海深水钻井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超深水、高温高压的特殊需求,上述厂家均在研制和推广压力等级更高、承载能力更大、疲劳寿命更长、扩展性更强的高性能。
DRIL QUIP研发了SS-10和SS-15系列产品,并深水水下井口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李健 关清涛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天津 300452摘要:深水水下井口在水下生产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起到承受和隔离井下压力以及连接和支撑防喷器组与套管串的作用。
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前景
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前景随着人类对地球表面资源的逐渐消耗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深海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深海作为地球表面最为广阔的领域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深海环境的极端条件和技术难题,深海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着重探讨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深海勘探技术是深海资源开发的先导。
目前,最先进的深海勘探技术主要包括海底地震勘探、声纳测深、电磁探测、遥感和无人潜水器等。
海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检测地震波在海底地壳中的传播情况,以了解地球结构和海底地质环境的技术。
它可以为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信息。
声纳测深可以通过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确定海底地形,并进一步提供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目标。
电磁探测技术则是利用电磁场在深海中的传播特性,探测深海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大范围的海洋表面信息,为深海资源勘探提供支持。
无人潜水器则作为深海探测的主力军,可以实现对深海资源的直接观测和取样,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除了深海勘探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当前,主要的深海开发技术包括海底油气开采技术、海底矿产开采技术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
海底油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深海井钻探和油气生产技术,尤其是悬挂生产系统的发展为深水环境下的油气开采提供了解决方案。
海底矿产开采技术则包括溶液挖掘、切割和真空吸泥等方法,用于获取深海底部的金属矿物资源。
近年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也受到关注,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利用、海洋微生物和海底细菌的开发以及药用海洋生物的繁育等。
尽管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深海环境的高压、低温和高浓盐度对设备和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其次,深海勘探与开发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而这对于许多国家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现状和趋势近年来,深海资源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深海作为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其资源的价值被人类所认识。
随着深海勘探技术不断发展,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前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当前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现状1.技术手段日趋成熟随着深海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深海资源开发手段也不断拓宽。
当前最为广泛的深海资源开发技术包括有声波、触探、电视、声呐、激光雷达、声纳、卫星遥感等手段。
这些手段虽然各有长处,但相互配合,能够让人类更高效地探寻深海诸多资源。
2.海底环境的探测技术进一步提升深海环境复杂,光照微弱,动植物生存特别。
深海环境探测技术的不断改良让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探索海底环境。
现代技术不仅让我们能够识别海底物体,还能够了解海底动物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为我们深度开发深海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保障。
3.体制改革带动深海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深海资源开发关注的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政策和体制改革同样也推动着深海资源开发的步伐加快。
例如,中国对深海资源的开发高度重视,并成立了深海研究所,深海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等,在政府支持下,深海资源开发步伐有所加快。
当然,在深海开发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
4.深海技术风险高深海环境的不确定性较高,深海勘探和开发风险也相对较高。
深海环境的复杂性难以预测,海洋气候等因素容易导致勘探和开发成本倍增。
此外,长期的开发与探测活动更容易对深海生态系统和海底环境造成损害或不可逆转的破坏。
二、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能成为深海资源开发的新趋势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让无人潜水器成为了深海探索的新工具。
在深海环境中,需要面临过于危险和高强度的工作,例如,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渗透、原材料的抓取等工作,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2.中国能源政策的改变会推动深海油气勘探活动的扩展近年来,中国正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发展,但能源供求仍然呈现紧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深水气田荔湾 3–1 建成投产。目前我国已有 10 个 [3] 水下油气田建成投产,并正在开展水下井口设备、
不断增加,该项技术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可观的 水下控制系统、水下管汇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水
经济效益得到各石油公司的广泛关注。自 1947 年 下管端件等设备已在海上油气田得到成功应用。
美国第一次提出水下井口的概念以来,随着各种新
技术的应用,水下生产系统经历了由浅海→中深水 二、水下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发展动态
域(100~500 m)→深水(500~1 500 m)→超深水
(1 500~3 000 m)、由有潜水作业→无潜水作业的不 (一)水下油气田开发工程设施的组成
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0 世纪 50 年代以“水下干
水下生产技术是相对于水面开采技术(如井
潜管发射器等)
油嘴
生产导 向基座
外输立管底座 或回接短管
基础结构(常用于采油树和管汇)
采油树
油管挂 井筒内人工举升 设备(如需要)
井下安全阀
井下压力 与温度监测
隔离器 油藏
图 2 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油气田的工程设施 [5] 078
中国工程科学 2016 年 第 18 卷 第 2 期
注气系统,也可用于将探井转变为生产井,其主要 应用领域如下。
′55
′85
′05
′57
′72
′85
′58
′75
1950
′63
′73 ′75
′78 ′83
′63 1960
′68 1970
1980
时间/年
技术开发;
′05
′05
1990
′05 2000
商业应用
图 1 水下井口技术及系统发展历程
海上平台(固定式或浮式)或陆上主 要处理设施
主控站
电力/ 通 信单元
液压动 力源
至我国南海东部海域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当前应 组成设备。包括水下井口、水下基盘,水下采油树,
用水下生产系统开发的油气田水深记录为墨西哥湾 水下管汇,水下控制系统等。
Peidido 项目,最大水深 2 943 m;同时应用全水下生
(3)海底管道和立管主要包括生产管道,脐带
产系统开发油气田并通过 143 km 的海底多相输送管 缆,海底电缆,注水、注气管道。
钻具运送装置
修井立管接头
遥控作业工具
应力节
紧急解脱组件
海底管道用到的各种工具(牵 遥控作
引/ 连接),控制模块的运行清 业机器
立管
脐带缆
管发射器等作业工具
人
下部立管组件
管汇保护结构
采油树保护结构
控制模 块
采油树帽
油管挂和采 油树帽作业
工具等
输入立管底座或 回接短管
管汇/ 分配模块 (可能包括填压,处理
量装置等得到开发,水下增压、水下油气处理等创 新技术逐步进入现场试验和工业化应用阶段,水下 遥控作业机器人作业水深达 4 000 m[1],水下油气
立管、安装维护设施以及水下油气处理系统等,水 下生产系统开发油气田的工程设施见图 2 [5]。具体 如下。
田开发模式日益丰富,应用水深、水下油气田回接
(1)水面依托支持设施主要包括水面控制单元,
技术由单纯的水下完井系统向水下油气生产系统 的转变。
托设施或陆上终端进行处理。水 下 井 口 技 术 及 系 统 发 展 历 程 见图 1[4]。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水下关键设备如海底
应用水下生产技术进行开发油气田工程系统包
丛式井口,干式、湿式采油树,多井管汇,海底计 括水下生产设施、水面依托支持设施、海底管道和
化学药剂
油嘴/ 单 井计量
管线或脐带缆挂/ 终端
维修或安装船
钻井/ 完井装置
地面修井设备等
- - 控制器 - - 脐带缆绞车 - - 起吊线绞车 - - 升沉补偿装置等
水面 遥控 作业 机器 人等
水面采油树(上 部安全单元)
水面测试采油树异 径连接装置
立管张力接头
修井控制系统
- - 液压源 - - 主控站单元 - - 胶带缆绞车 - - 水面测试采油 树关断装置下行控 制板 - - 应急关断面板 - - 现场控制面板
式舱”技术为核心,60 年代早期湿式无潜水员多 口平台、浮式生产设施)的一种海上油气田开发
井口系统得到发展,1975 年位于英国北海、水深 技术。它主要通过水下完井系统、部分或全部安
75 m 的阿格油田采用一艘半潜式生产平台(SEMI– 装在海底的水下生产设施、海底管道等将采出的
FPS)和水下生产系统进行开发,意味着水下生产 油、气、水多相或单相流体回接到海上、水下依
The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of Deep Water Subsea Production Technology
Li Qingping, Zhu Haishan, Li Xinzhong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28, China)
44 % 的 水 下 井 口 位 于 460 m 以 内。 当 水 深 超 过 1 000 m 后,借助遥控作业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 水下生产系统在深水、超深水海域的技术和经济优 势将更为明显,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此时水下完 井数将占到总的完井数的 55 %~70 % [3]。
076
中国工程科学 2016 年 第 18 卷 第 2 期
一、前言
崖 城 13–4、 番 禺 35–2、 番 禺 35–3 等 海 上 油 气 田 的 开 发;2014 年, 我 国 第 一 个 水 深 超 过 1 000 m[2]
水下生产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边际油田、深海 油田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深度的
1. 中深水域卫星油气田、边际油气田 随着浅水、中深水海域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 相应的海上平台、海底管道 / 管网等基础设施已初 具规模,依托已有设施、采用水下生产系统还是简 易井口平台等进行这类海上油气田的开发是工程方 案比选的重点。通常在 150 m 水深范围内,采用水 下生产系统还是简易井口平台需要综合进行技术和 经济比较,一般取决于油气田类型、人工举升模式, 如油田需要采用井下电潜泵时,比较的重点是修井 方式费用等,最终决定因素为在技术可靠的前提下 的经济性。 英国石油公司(BP)等专门针对北海海上油气 田开发工程做过比较,给出当地采用简易平台开发 海上边际油气田的经济门限如下:水深 70 m 处至 少设 8 口井;水深 100 m 处至少设 16 口井;水深 200 m 处至少设 32 口井 [6]。水下生产系统已经成为 边际油气田、卫星油气田高效经济开发的主要模式, 目前在我国南海水深 115 m 处的惠州 26–1N 油田、 惠州 32–5 油田均采用该模式进行卫星区块开发。 2. 深水、超深水油气田开发 走向深水是水下生产系统应用的主要趋势,一 般固定平台、深水浮式平台费用随水深呈指数增长, 而水下生产系统费用随水深呈直线增长。2000 年 66 % 的 水 下 井 口 位 于 200 m 以 内 水 深,2005 年
用水下生产系统实现了我国南海第一个深水油田流
花 11–1 油田的开发。从 1997 年开始,我国相继应 (二)水下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
用水下生产系统成功实现了陆丰 22–1、惠州 32–5、
水下生产系统可用于海上油气田生产,注水、
077
专题研究 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湿式卫星井口 干式舱 混式系统 全湿系统 丛式井 部件发展
专题研究 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李清平,朱海山,李新仲
系统经历了由潜没式水下井口、半干半湿式水下井口到湿式水下井口的发展历程,形成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 水下管汇、水下远程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功能配套的水下生产系统。截至 2014 年年底,已有约 6 400 口井采用水下完井、320 多个水下油气田运行在世界各大海域,水下生产技术已成为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自 1996 年我国南海流花 11–1 油田 国内第一次应用水下生产技术进行油气田开发以来,相继建成了陆丰 22–1、惠州 32–5/26–1N、崖城 13–4、荔湾 3–1 等 10 个 水下油气田,并实现水下管端件等设施国产化。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水下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深水水下生产 技术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水下井口;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from a submerged wellhead to half dry-type subsea wellhead to a whole wettype subsea wellhead. Up to now, the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 h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the subsea wellhead, subsea pipe network, subsea manifold, subsea remote control system, and others. Until 2014, there were 6,400 subsea completed wells, about 320 subsea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world’s oceans. Now, the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 is becoming the leading areas of the deep water. Since Liuhua 11-1 oil field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1996, so far, 10 units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 have been used to develop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fil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ment of the subsea production technology, on this base,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and strategic directions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subsea wellhead;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 lo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