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
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 目标的重要手段。地理实验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制作和课堂实验,它对中学生掌握 和增强地理能力、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对培 养中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地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安排,要 符合科学性,明确目的性,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形式日益多样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的地理仪器、模型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地理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开展地理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践教学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地理实践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一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地理实践教学的投入,改善了实践教学设施;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如:地理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地理信息资源库等。
3. 实践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2)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课题研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技能。
三、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由于中学地理课程课时较少,导致实践教学时间不足。
许多学校在地理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压缩,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把握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基本模式-精品教育文档
中学地理实验教课方案的基本理念及基本模式一、地理实验的界定地理实验可分为广义的地理实验和狭义的地理实验。
广义的地理实验指学生经过动口、着手、动脑及各样感观,经过体验、研究、考证和获取知识,剖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实践活动。
包含地理察看、地理检查、地理制作、地理实践等。
狭义的中学地理实验指运用必定的器械和设施,人为地把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取和考证地理知识的实践活动。
地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课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经过控制或模拟地理现象认识地理事物和规律的一种感知活动。
教课目的是使学生获取和考证地理知识,学习地理操作技术和方法,培育地理能力和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其过程要经过实验准备、实行和办理等阶段。
这里的地理实验仅指实验室或教室里的实验观察活动,一般包含地球运动实验系列、地壳改动实验系列、大气实验系列、水的实验系列、生物土壤实验系列等。
二、地理实验教课方案的基本理念1.环绕新课标要乞降学科特色实行实验教课,突出地理实验的科学性。
(1)依据新课标要求确实展开实验教课。
地理教师应真切建立重视实验的教课观点,踊跃研究与实行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教课。
(2)依据地理学科特色科学进行实验教课。
其一,实验要能科学反应地理学科知识,实验自己及反应的地理原理要正确无误,模拟情形要尽量靠近真切状况,实验场所和器械要合理,实验步骤要谨慎,实验时间要适合,启迪性设问要科学,等等。
其二,实验要切合地理教课实质状况。
高中地理教课课时少,地理实验宜精不宜多,教师要擅长依据学科知识特色优选典型实验,舍弃无实质教课价值、形式化的实验,将实验真切用在教课的“刀刃”上,在具备实验特质的教课重、难点处及学生思想焦点处设置实验。
2.鉴于学生和学校详细状况选编实验,突显地理实验的针对性。
(1)针对教课对象选编地理实验。
只有切合学生实质状况的地理实验才能达到预期成效,不一样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历和兴趣喜好各异,需要的实验不一样,能达成的实验也不一样,教师要针对所教课生特色,精心选择、改正和编制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计划一、背景介绍地理学作为一门涉及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地理实验教学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因此,制定一套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二、实验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操作仪器、采集数据、整理资料和绘制图表的技能;3. 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地球和地理坐标系的认识与实践- 学生通过观察星空和测量太阳高度来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运动,进而建立地理坐标系的概念。
2. 大气环流和气候实验- 学生利用气象仪器和气象数据,观察和分析大气环流的形式,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3. 水文循环和地表水实验-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水文仪器的使用,研究水文循环的过程和地表水的变化规律。
4. 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实验- 学生通过地质样本的观察和实验模拟,理解地壳构造的形成原因和板块运动的机理。
5. 山地风景和地形演变实验- 学生进行山地地貌的测绘和地形演变的模拟实验,探究山地风景的形成和地形的发展过程。
6. 农业与农耕实验- 学生选取农田实地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农业与农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7. 工业区规划与环境保护实验-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模拟规划,思考如何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平衡。
8. 都市化与城市规划实验- 学生选取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研究都市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9. 人口统计与人口迁移实验- 学生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思考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
10. 旅游与区域发展实验- 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调查和模拟规划,研究旅游对区域经济的促进和地理环境的保护。
四、实验方法1. 理论讲解:教师首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介绍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素养培养实验研究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素养培养实验研究1.引言地理素养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关注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更关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因此,中学地理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其具备地理思维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地理教育中的实践探究地理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实践,通过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数据收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证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3.案例研究:地质地貌实验教学在地理学中,地质地貌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质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地质地貌模型,供学生进行观察和解释。
学生可以观察地貌的起伏、剖面的变化,从而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地理信息技术与素养培养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
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和数据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GIS软件分析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这样的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
5.实践案例: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是地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地理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城市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地形水系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这种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评价方法的探索地理素养的培养需要有效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往往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项目评价、课堂参与评价等。
巧用地理实验,渗透综合教育——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主要教育功能分析
点, 有些能 够直接观 察到 , 而有 些则需进
行想 象 。如 在 亚 洲 欧 洲 地 形 图 中 , 仅 仅 是
地 理实验 , 渗透知 识与技能教 育 : 利 用地 规律。这样 , 既可培养学生总结表达能力 ,
此外 , 利用地理 实验 , 还可渗 透情 感 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新课标教学 中, 教 师既要 实现知识与技能 目标 , 还需注重过 值观 目标。 同样 , 在初 中地理实验教学 中 ,
理事 物 , 更好地把握 地理 名称 , 牢固记忆 从而提高学 习热情。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 教师还可利 用地 程 与方法 目标 , 更需要重视 情感态度与价
如 提高学 生绘图技 能、地球仪 的使 用技 理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首先, 教 师可通过 地理实验 , 训练学 教 师可利 用地理 实验 来巧妙渗 透情感 态
生实验观察能 力。在地理实验中 , 尤其是 度 与价 值 观 教 育 。如 通 过 学 生 动 手 实 验 ,
一
如学 习《 地球和地球仪》 时, 教师可在 然后要求 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 的外貌 , 将 征。而后以小组为单位 , 找 出地球仪上 的 赤道 、 地轴 、 南北极 点、 北南 回归线、 南北
顶” 的锥体 图象 。第二 , 在脑 海 中呈现 山
体 颜 色 。在 学 生 印 象 之 中 , 山体 多 数 呈 现 实验 步 骤 加 以调 整 或 改 变 。 实 验 方 法 : 首
测法、 地理演示法、 地理观察法 、 制作地理 生可依 照实验具 体实验 对实验方 案 中的
学方法与被 动的学习方式 , 落实三维教学 先借助剪刀剪 出七大洲的轮廓 , 并在吹塑
地理实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地理实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地理问题、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
该能力不仅体现为学生能科学地解释地理现象,而且能通过地理知识体系指导今后的生产、生活实践。
不难看出,唯有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具体而言,学习主体性不仅含有主动性的意味,还包含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若要实现这二者的共生,则需充分发挥地理实验的教学功能。
地理实验形式包括:课内模型演示、计算机模拟演示,课外实地考察,等等。
基于校本课程建设要求,地理教师应结合本校教学资源,着重在自己制作相关教具,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课外实地考察上下工夫。
与此同时,涉及不同区域(城区、农村)的高中地理教学,还应在与课堂知识相契合的前提下,突出本区域的地理实验教学特质。
一、地理实验的特点“地理实验教学”实则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在充分挖掘它的功能优势之前,还需进一步理解它的特点,以此作为教学应用的切入点。
(一)探究性探究性的本质在于: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引入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性的研究活动;并在学生问题意识的驱动下,找到问题的解决或解释途径。
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内容为例,这便为不同区域的高中地理教学建立了“地理实验素材”。
城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布置:实地考察城区工业园区的布局,并给出这样布局的理由;农村地理教师可以布置:实地考察生活地周围的植被覆盖状况,并给出定性评价。
这样,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有目的地开展地理实验活动。
(二)现实性现实性可以理解为“植根性”,体现为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这个空间范围受制于学生的生活环境。
不难理解,新课标所规定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讲授要求,决定了地理实验素材往往可以就地取材,包括:模型演示、多媒体视频、图片播放及实地考察,都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论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论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1. 引言1.1 地理实验教学的定义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利用实际情境和场景进行地理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设计和组织不同形式的地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地理学科的魅力,培养其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地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直观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地理思维,提高地理素养。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地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增强他们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加深他们对地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认识。
地理实验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地理基础,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提升学生地理能力的需求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地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深入感知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细致性和观察力。
初中地理实验教案
初中地理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2. 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地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气候影响因素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地球仪、地图、气候资料卡片、实验报告册等。
2. 实验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分布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气候分布规律,教师总结。
二、探究气候影响因素(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气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影响因素。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地球仪,观察气候现象。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册。
四、实验总结(5分钟)1. 各小组汇报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气候影响因素解释地理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的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一幅气候分布图,标注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区域。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影响因素的短文,举例说明气候影响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气候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绘制气候分布图和撰写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实验第一次出现在教学大纲是在1956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该大纲要求“在初级中学一年级里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
而后的大纲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地理实验要求。
只有到了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
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则在多处提出地理实验的建议,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等。
地理新教材中编写了一部分地理实验题目。
由于我国地理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当前的地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与发展。
笔者查阅了近几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等核心期刊和一些相关的网站发现,国内对有关地理实验的初步研究较多,主要研究地理实验的内涵、地理实验的分类、地理实验的设计、地理实验的功能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开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内容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我所在的地区乌海市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用到了实验教学,但目前没有教师系统地研究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内容。
所以,笔者有必要结合乌海的实际情况进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从而促进地理教学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结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指导我校地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初中地理实验内容的分类地理实验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体系。
按照实验的性质不同分类,可分为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按照实验所在的地点为标准,可以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等;按照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不同分类,可分为真实实验和模拟实验等;按地理要素类型不同分类,分为球运动实验、大气实验、水的实验、地壳运动实验;按实验操作者不同分类,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根据地理实验的内容不同认识,大体分为地图系列实验、地球系列实验、地质地貌系列实验、气象气候系列实验、水文系列实验、人文地理实验。
浅谈初中地理实验课
浅谈初中地理实验课地理实验主要是在于演示地理过程、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地理实验教学以模拟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演示以及让学生亲自进行的模拟演示或表演,用以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地理实验课一直处于理论课的附属地位,其主要着眼点是验证理论,这种传统的轻视实验教学方式,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属于知识积累型人才培养旧模式,学生能力较差,毕业生不能很快胜任本职工作,本文结合实际,跳出传统教学的圈子,浅析更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方式——地理实验课教学。
1.开设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一谈到实验,人们首先想到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理科课程,对地理不是特别了解的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将地理归为文科,其实地理学科研究的是人地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自然和人文两大属性,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较大,从江河湖海,到山川平原;从地表形态,到大洋环流;从各国的政治经济,到各地的风土人情;上至天体运动,下至地球构造,都是地理学科上要讨论的内容,地理课有比别的学科更多的图片、图像需要演示,这些都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地理教学到底需不需要实验课?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有特殊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载体。
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因此理科教学只有重视实验教学,才会让学生回归到科学的本身。
实验是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直观方法之一。
在自然地理环境,一些不便或不能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得到。
所以实验课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经过实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某些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
地理实验课可以形象、直观地模拟展示抽象的地理事物或地理演变过程,宏观世界许多地理事物仅凭借一双肉眼是无法看到的,而一些地理演变过程更是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了解的。
初中地理教学观察实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观察实验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观察实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其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更好地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索适应新时代初中生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初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和需求。
2.探索并实施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地理教学模式。
3.评估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准实验设计,选取某初中学校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在地理知识基础和年龄上均无显著差异。
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前测,以评估他们的地理素养水平。
同时,对实验组的教师进行特定的教学培训。
2.实施阶段:–实验组: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来主动学习和发现知识。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3.数据收集: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等方式收集两组学生的学习数据。
4.分析阶段: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5.总结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撰写总结报告,提出改进地理教学的建议。
预期结果预计实验组的学生在地理素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会有显著提升,这将为地理教学法的改革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
伦理考量本实验遵循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伦理规范,确保所有参与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且学生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
初中地理教学观察实验是提升地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步骤。
通过本实验,我们期待能够发现更加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虚构的教育文档示例,用于展示如何撰写一份详尽的与教育相关的专业文档。
实际的教学实验应由教育工作者在符合伦理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并且需要详细规划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高中生地理实验教育教案
高中生地理实验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实验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和掌握地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现象,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实验步骤:- 在室内选择一个开阔空间,用圆盘代表地球,以一定的速度自转。
- 在圆盘上放置一个小球,代表观测站点。
- 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说明地球公转的现象。
2. 实验二:地形图解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解析地形图,理解地理信息的表示方式和解读技巧。
实验步骤:- 分发地形图给学生,并解释地形图的符号和颜色含义。
- 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上的信息,解答相关问题,如地势高低、河流走向、山脉分布等。
3. 实验三:气候变化观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气温和降水变化,了解气候的季节性和气候带的分布。
实验步骤:- 将气温计和雨量计放置在固定位置,每天测量气温和降水量。
- 记录数据,并制作相应的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 分析统计图,观察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
4. 实验四: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分析土壤成分,了解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的因素。
实验步骤:- 收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并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颗粒。
- 采用酸碱指示剂测试土壤pH值,并测量土壤湿度。
- 根据土壤的成分和特点,分析适宜种植的植物和农作物。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指导:教师先示范实验的操作步骤,并解释相关实验原理和知识点。
2. 实验探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
3.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分析数据,解释实验原理和相关概念。
4. 实验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仪器使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数据分析和观点表达的能力。
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与实验教学设计
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与实验教学设计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理实验作为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与实验教学设计,旨在提供相关参考和指导。
一、地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地理实验在地理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地理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观察自然现象,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地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地理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地理实验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实验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实验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同时,实验的操作步骤要简单明了,能够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
最后,实验结果要实际可行,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数据分析。
三、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1. 实验名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实验器材:一个小细木杆、一个圆形半透明塑料板、一个带刻度的横坐标轴、一个印有地球的小球。
实验步骤:(1) 将小细木杆垂直插入横坐标轴上,杆的一端固定在轴上。
(2) 在塑料板上固定小球,并将其放置在横坐标轴上方。
(3) 保持木杆静止不动,将塑料板以较慢的速度沿着横坐标轴旋转。
(4) 观察塑料板上小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看到小球在塑料板上绕着木杆进行自转运动,同时整个塑料板也绕着木杆进行公转运动。
2. 实验名称:河流侵蚀和沉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河流侵蚀和沉积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实验器材:一个长方形玻璃槽、沙子、小石块和一桶水。
实验步骤:(1) 在玻璃槽内铺一层薄薄的沙子。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教案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地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影响因素2. 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思考。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对气候影响因素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地球仪、温度计、湿度计、灯光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3. 实验过程中,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
四、分享与交流(10分钟)1. 各组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2.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3.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影响因素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气候的影响因素。
2. 教师强调气候影响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气候的影响因素。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气候的影响因素。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加深了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培养了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结果的解读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如果能够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和交流,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开展地理实验课
如何开展地理实验课
答案:要开展地理实验课,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地理相关
仪器和设备,包括显微镜、地图、气象仪器、导航仪等。
其次,确定
实验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可以选择气候变化、地形特征、自然资源
等主题进行实际操作。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提供
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深入分析:地理实验课是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实
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在开展地理实
验课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地理实验课,学生可以提高实际
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科学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课不仅是一种提高
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中地理实验教案
高中地理实验教案引言: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地理实验教案,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教案的编写目标与原则地理实验教案的编写目标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与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编写实验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二、实验教案的内容要点实验教案的目标和内容应与地理课程标准吻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
内容要点包括:实验的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材料、实验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及实验的拓展应用。
三、实验教案的编写步骤编写实验教案应先进行相关调研和资料搜集,明确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然后,制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接着,进行实验验证,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并拓展实验的应用。
四、实验教案的案例探讨1. 气象实验:观测和记录一周内某一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包括气温、降水量和风向风力的变化。
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气候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河流流量实验:通过测量河流的流速和横截面积,计算出河流的流量,并比较不同季节或不同地区的河流流量大小差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河流的运动规律和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
3. 地形样本制作实验:学生根据地图上的高程数据,制作地形样本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分析不同地貌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貌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实验教案的优化与改进为了提高实验教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经常进行教案的优化与改进。
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教案编写和总结,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以及反思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初中地理实验教案
初中地理实验教案一、引言:地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深入探讨了地球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实验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实验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实验教案的编写要素1. 实验目标:制定明确的实验目标,明确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实验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实验内容,确保实验与教学目标一致。
3. 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清单,并确保学校实验室有相应配备。
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
5. 实验记录: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与记录能力。
6.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7. 实验评价:明确实验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促进他们对实验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实验教案的设计原则1. 简洁明了:实验教案要简洁明了,避免复杂冗长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实验步骤。
2. 活动有趣:实验教案应当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实践性强:实验教案应充分利用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
4. 问题引导:实验教案要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提供相应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5. 综合性展示:实验教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验。
四、实验教案的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齐全,检查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状况。
2. 实验前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实例,引发学生对实验主题的兴趣与思考。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教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验的机会。
4. 实验记录: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鼓励他们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培养实验观察与记录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现象的教育PPT
案例
案例
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和公转 案例一:使用全息图展示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过程
案例
案例二:通过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 的效果
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
步骤一:确定地理现象和目标 步骤二:准备教学资源和材料
实施步骤
步骤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步骤四:设计教学环节和任务
实施步骤
步骤五: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 馈
在中学地理教 学中渗透地理 现象的教育PPT
目录 引言 背景 方法 案例 实施步骤 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引言
引言
简介:此PPT旨在探讨如何在中学 地理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地理现象, 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
目标: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将地理现 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背景
背景
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在培养学 生地理意识、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能力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总结
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 ,了解教学效果,并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
持续改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 式,提升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的渗透效 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地理现象的特点:地理现象生动有趣、 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 知识的关联性。
方法
方法
观察与体验:通过实地考察和 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感 知地理现象。 图片与视频:运用精选的图片 和视频展示地理现象,引发学 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方法
互动与探究:设计互动环节和探究任务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现象的探索中 。
地理实验教学的概念
地理实验教学的概念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利用实验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地探究,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验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兴趣,使地理学科变得生动、具体和实用。
地理实验教学的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方式。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观察和体验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现象的真实性和具体性,深刻理解地理知识的含义和作用。
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第二,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逐步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使学生从实践中培养起发现、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式。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把握实验的主线,灵活运用仪器和装置进行实验,同时要有创新思维,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思路。
通过实验过程的规划、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论的总结等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提高。
第四,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方式。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分组开展实验活动,通过合作进行组织和管理,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和发现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地理实验教学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地理实验教学能够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和实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黄端端(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地理实验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制作和课堂实验,它对中学生掌握和增强地理能力、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因此地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安排,要符合科学性,明确目的性,具有引导性,实现创新性。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地理实验中图分类号:G 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5757(2007)04-0094-02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担负着地理基础教育的中学地理教育却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这势必要影响中学地理教育质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1]可以看出,新地理课程对地理实验教学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十分强调通过地理实验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技能。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明了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中学地理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实验教学。
一、地理实验的涵义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两大领域,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相联系。
因此,地理实验不但要像理化生等自然科学一样,需要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以获得和验证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开展各项活动,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仪器、模型,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测量、调查,直接了解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巩固和扩大运用所学的知识。
地理实验既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应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控制或模拟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来认识地理事物和规律的一种感知活动。
广义的地理实验包括:1.地理观察:地理观察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
既有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获得感性地理知识的描述性地理观察,也有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获得理性地理知识的分析性地理观察。
这两种地理观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例如观察某种天文现象(月相、太阳黑子、昼夜长短、太阳方位和高度角等)、观察潮汐现象、水井(地下水)的水色、水位及野外地质、地貌、水文观察等。
2.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开调查会等多种方式,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人地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
例如城市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光、噪声)调查、城市商业网点调查等。
3.地理制作:地理制作就是配合地理课堂教学和满足课堂实验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地理教具、模型、简单仪器、课件等力所能及的制作活动。
例如地貌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校园地图和立体模型、自流井盆地模型等。
4.课堂实验:课堂实验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地理实验,它是一种运用器材和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以模拟实验和教师演示为主,大多是物理实验,主要运用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过程,以说明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例如大气热力环流实验、密度流实验、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实验等。
二、地理实验的功能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地理实验对中学生掌握和增强地理能力、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1.掌握和增强地理能力。
包括地理操作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
如在月相观测的实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天文望远镜使用技能,在气温观测的实习活动中训练学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冷锋暖锋的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冷锋暖锋演94第23卷 第4期 V o l .23N o .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O FS I C H U A N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 N 2007年4月 A p r .2007* 作者简介:黄端端(1973—),女,福建泉州人,福州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组长,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
示仪的操作方法,在降水量的测量实验中培养学生使用雨量器的技能;通过学习制作简易地球仪、三圈环流模型、地貌模型、等高线地形模型等,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动手制作能力和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人口、环境、资源的综合地理调查,经过实地调查、现场观测、实验分析、整理信息、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得出结论等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实地观测、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能力,地理信息搜集与诠释能力,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发展能力。
2.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
地理实验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以传承知识为目标,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以学生记忆和复现课本内容为主要内容的状况。
地理实验可以运用到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现象、地理概念等地理知识的方方面面,更强调感受、体验、理解和应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使学生获得并验证地理知识。
首先,地理实验有利于原理性地理知识的学习。
对于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等“是什么”的事实性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
而对于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为什么”的原理性地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需要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实验验证或探究才能逐渐被理解和接受。
如在讲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季风形成的问题时,通过让学生做沙子和水受热、冷却过程不同结果的实验和热力环流实验;在讲授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运动方向时让学生做密度流实验。
即通过这些实验创设问题情景※观察※思考※探究※获得新知识。
其次,地理实验有利于体验性知识的学习。
体验性知识是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或模拟的体验情景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地理实验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情境的投入,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有切身体会,有实际参与经历。
这种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体验性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例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黄河水害问题让学生作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实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教学中,可以开展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橡皮泥捏山、绘制地形图、讨论绘图方案、师生共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制作、探究、收集信息等多样复杂的活动情景来获得知识,深入体验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地理实验还可以促进地理学科知识向综合性知识发展。
如植物土壤实验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与生物知识;地质地貌实验、气象气候实验需要地理知识与物理、化学知识的整合;制作地理课件需要掌握现代信息和电化教育技术;综合地理调查更是需要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
3.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
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地理实验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且地理实验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操作以及实验成果展示的各个环节中,均包含着无数的快乐因子,因此地理实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地理并初步认识到地理科学的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地理实验还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人地关系,促进他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与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
三、地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地理实验要实现其诸多功能,从设计、准备、实施到结论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安排,要符合科学性,明确目的性,具有引导性,实现创新性。
1.符合科学性。
符合科学性是对地理实验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它要求地理实验的设计思路清晰,细节精确,实验要能客观、正确地反映某一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实验的结果要能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明确目的性。
地理实验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具体到每一项地理实验也都有直接的目的———要训练什么技能、展示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这一目的要贯穿实验的全过程。
尤其是实验的选择和设计要使学生能明显地看出实验结果,以便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能充分实现教师意图的才是成功的实验,而这是建立在一开始就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之上。
3.具有引导性。
地理实验有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
验证实验是在已有假设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合理的步骤通过实验验证结论。
探究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决定要调查解决的问题和内容,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操作和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得出结论。
二者都是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引导。
因此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时要考虑实验的启发性与探究性,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分析、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出实验结论,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和被动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4.实现创新性。
地理实验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实验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实施地理实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不断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例如,由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因为条件限制有的实验的可行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巧妙替代,实验操作中要尽量用简易而预期效果好的器材,难度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另一方面考虑多样性,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验证和探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
中学地理实验是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能力性的课程。
它与中学地理教学效果显著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地理实验的运用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地理教学,[2]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金姝兰,金威.地理实验对中学地理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95第23卷(总第167期) 黄端端: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