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

黄端端

(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地理实验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制作和课堂实验,它对中学生掌握和增强地理能

力、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地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安排,要符合科学性,明确目的性,具有引导性,实现创新性。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地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 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5757(2007)04-0094-02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担负着地理基础教育的中学地理教育却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

实践、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这势必要影响中学地理教育质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

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1]

可以看出,新地理课程对地理实验教学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十分强调通过地理实验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技能。《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明了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中学地理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实验教学。

一、地理实验的涵义

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两大领域,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相联系。因此,地理实验不但要像理化生等自然科学一样,需要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以获得和验证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开展各项活动,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仪器、模型,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测量、调查,直接了解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巩固和扩大运用所学的知识。

地理实验既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应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控制或模拟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来认识地理事物和规律的一种感知活动。广义的地理实验包括:

1.地理观察:地理观察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既有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获得感性地理知识的描述性地理观察,也有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获

得理性地理知识的分析性地理观察。这两种地理观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例如观察某种天文现象(月相、太阳黑子、昼夜长短、太阳方位和高度角等)、观察潮汐现象、水井(地下水)的水色、水位及野外地质、地貌、水文观察等。

2.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开调查会等多种方式,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人地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例如城市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光、噪声)调查、城市商业网点调查等。

3.地理制作:地理制作就是配合地理课堂教学和满足课堂实验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地理教具、模型、简单仪器、课件等力所能及的制作活动。例如地貌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校园地图和立体模型、自流井盆地模型等。

4.课堂实验:课堂实验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地理实验,它是一种运用器材和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以模拟实验和教师演示为主,大多是物理实验,主要运用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过程,以说明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例如大气热力环流实验、密度流实验、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实验等。

二、地理实验的功能

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地理实验对中学生掌握和增强地理能力、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1.掌握和增强地理能力。包括地理操作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如在月相观测的实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天文望远镜使用技能,在气温观测的实习活动中训练学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冷锋暖锋的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冷锋暖锋演

94

第23卷 第4期 V o l .23N o .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S I C H U A N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 N 2007年4月

 A p r .2007

* 作者简介:黄端端(1973—),女,福建泉州人,福州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组长,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

示仪的操作方法,在降水量的测量实验中培养学生使用雨量器的技能;通过学习制作简易地球仪、三圈环流模型、地貌模型、等高线地形模型等,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动手制作能力和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人口、环境、资源的综合地理调查,经过实地调查、现场观测、实验分析、整理信息、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得出结论等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实地观测、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能力,地理信息搜集与诠释能力,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发展能力。

2.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地理实验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以传承知识为目标,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以学生记忆和复现课本内容为主要内容的状况。地理实验可以运用到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现象、地理概念等地理知识的方方面面,更强调感受、体验、理解和应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使学生获得并验证地理知识。

首先,地理实验有利于原理性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等“是什么”的事实性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而对于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为什么”的原理性地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需要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实验验证或探究才能逐渐被理解和接受。如在讲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季风形成的问题时,通过让学生做沙子和水受热、冷却过程不同结果的实验和热力环流实验;在讲授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运动方向时让学生做密度流实验。即通过这些实验创设问题情景※观察※思考※探究※获得新知识。

其次,地理实验有利于体验性知识的学习。体验性知识是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或模拟的体验情景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地理实验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情境的投入,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有切身体会,有实际参与经历。这种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体验性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例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黄河水害问题让学生作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实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教学中,可以开展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橡皮泥捏山、绘制地形图、讨论绘图方案、师生共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制作、探究、收集信息等多样复杂的活动情景来获得知识,深入体验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地理实验还可以促进地理学科知识向综合性知识发展。如植物土壤实验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与生物知识;地质地貌实验、气象气候实验需要地理知识与物理、化学知识的整合;制作地理课件需要掌握现代信息和电化教育技术;综合地理调查更是需要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

3.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地理实验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且地理实验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操作以及实验成果展示的各个环节中,均包含着无数的快乐因子,因此地理实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地理并初步认识到地理科学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地理实验还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人地关系,促进他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与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

三、地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地理实验要实现其诸多功能,从设计、准备、实施到结论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安排,要符合科学性,明确目的性,具有引导性,实现创新性。

1.符合科学性。符合科学性是对地理实验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地理实验的设计思路清晰,细节精确,实验要能客观、正确地反映某一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实验的结果要能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明确目的性。地理实验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具体到每一项地理实验也都有直接的目的———要训练什么技能、展示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这一目的要贯穿实验的全过程。尤其是实验的选择和设计要使学生能明显地看出实验结果,以便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能充分实现教师意图的才是成功的实验,而这是建立在一开始就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之上。

3.具有引导性。地理实验有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是在已有假设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合理的步骤通过实验验证结论。探究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决定要调查解决的问题和内容,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操作和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得出结论。二者都是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引导。因此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时要考虑实验的启发性与探究性,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分析、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出实验结论,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和被动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4.实现创新性。地理实验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实验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实施地理实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不断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例如,由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因为条件限制有的实验的可行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巧妙替代,实验操作中要尽量用简易而预期效果好的器材,难度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考虑多样性,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验证和探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

中学地理实验是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能力性的课程。它与中学地理教学效果显著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地理实验的运用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地理教学,[2]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

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金姝兰,金威.地理实验对中学地理教学影响的实验

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

95

第23卷(总第167期) 黄端端: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