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分布的鳞状毛囊角化病1例
线状苔藓1例 蔡有龄
线状苔藓1例王连祥蔡有龄毛换伟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
左上肢线状扁平丘疹、红斑、伴瘙痒1年,于2009年1月5日就诊。
患者1年前左上肢肘窝处出现扁平丘疹,红斑,脱糠状皮屑,伴瘙痒,皮损渐进加重,沿上肢桡侧呈线状分布。
曾于当地医院诊为“神经性皮炎”,予外用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具体诊治经过不详)。
近1月皮损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皮肤科检查:左上肢桡侧第l掌骨处至上臂外侧呈带状分布扁平丘疹、红斑,表面粗糙,覆有少许鳞屑,边界尚清。
其余部位未见皮损,患者指甲发育正常。
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均正常。
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不全,轻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线状苔藓.治疗:O.1%维A酸软膏外涂,每晚1 次,1个门后,皮损大部分消退,现在随访中.讨论线状苔藓(Lichen Striatus)是一种以线状排列的多角形扁平丘疹为典型皮损的慢忡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临床少见,发病多数为儿童,成人偶见。
皮损由针尖至粟粒大扁平多角形或圆形丘疹,形成长短、宽窄不一的线状或带状,皮损多为淡红色或肤色,上覆少许鳞屑,略有光泽,常单侧分布于四肢或颈部,可累及指甲,无自觉症状或偶有痒感。
本病呈良性经过,起病突然,常于数月内自愈。
线状苔藓损害分布于脊柱部常呈“v”字形而在躯干侧面或前面呈“s”形排列,即沿着Blasehko线分布。
故线状苔藓被称为B l a s c hk o线状获得性炎症性皮肤发疹。
Blaschko线是人体表的一种特殊的线条排列,与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排列无关。
有关Blaschko线形成的原因、性质和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提出基因组嵌合体和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理论,认为线性分布的皮损反映出一种合子后体细胞突变的镶嵌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胞相当于外来抗原,正常情况下突变的异常角质形成细胞克隆处于耐受状态,但某些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环境等可使其丧失免疫耐受,T细胞则介导针对突变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反应,并形成肉眼可见的炎症反应,从而在突变体细胞引起的皮损与正常细胞形成的正常皮肤之间构成一种交错、镶嵌状态,临床上便表现为线状排列的皮损。
沿单侧Blaschko线分布的线状银屑病1例
沿单侧Blaschko线分布的线状银屑病1例薛汝增黄怀球马寒张静赖维线状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l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3l岁。
因右侧躯干、上下肢线状鳞屑性丘疹、斑块8年,于2008年4月来我科就诊。
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手腕屈侧出现散在分布的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淡红色,后逐渐增多融合成斑块,呈带状沿右上肢屈侧线状扩展,表面有鳞屑附着,后右侧躯干及下肢相继出现相似皮损,大体呈带状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偶有瘙痒。
曾应用“迪银片”等治疗,无明显缓解。
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无特殊.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娅塑』妞墅翌堕:塑型婴:!!!:踅:盟!:!!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检查:右上肢屈侧(图1)、右侧躯干(图2)及右下肢屈侧,右足背(图3)均可见带状鳞屑性丘疹、斑块,沿Blasehko线分布,右下肢及足背皮损较密集,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图4),鳞屑易剥除,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均不明显,头皮、头发及指趾甲均未见明显异常。
右股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广泛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棘层增厚,皮突延长,呈银屑病样增生;真皮乳头上延,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图5)。
诊断:线状银屑病。
图l右上肢屈侧皮损图2右胸腹部皮损图3右F肢及足背皮损图4右股部鳞屑性丘疹、斑块图5表皮广泛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棘层增厚,皮突延长,呈银渭病样增生;真皮乳头上延,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HE,×100)讨论Blasehko线由德国皮肤科医生AlfredBias.chko于1901年首先描述,其与皮节和皮纹线的分布不同。
Blasehko线的分布特点为颈前呈“V”形,上胸、背、腰、臀部大致呈“M”型,肩背部呈向双上肢伸侧延伸的大“M”型,腹部正中线两侧大致呈“S”型,而头枕部则呈旋涡状,四肢大致沿肢体长轴分布。
2由此可作者单位:中llI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广州,510630见,该病人皮损分布符合Blasehko线的分布特点,但仅沿单侧分布。
左颞部皮肤鳞癌1例
Tug Re a EKMEKCI Ad m KOSLU , Da a u ha zn , e ml n r
临床皮 肤病学 [ . 3版. M] 第 南京 : 苏科 学技 江 [ ] 赵辨. 6
术 出 版 社 ,0 1 15 —11 20 :1015 .
[] 7
K le w r n AV, a a i VR, e t mi ev ae s aa J n k S n a l l iG, t a.E — s e 1 c
si d nm [ ] B em tl19 ,4 :5 —5 . p a eo a J . r D r ao,99 10 1417 r J [ ] T rP otn MC, ret . o kJ F mia c r eS i 9 e o r e Bart K C o . a l lE ci pr i n — aeol: aeR pr adR ve [ ] D r tl ug dnnaA C s eot n eiw J . ema r , oS
ln r m a ft e s n: mo s wi oph lg c lf au e i d o so h ki Tu r t m r oo i a e t r s h o p rde o nd c ln r m a i h a e in: p r fs ia n ma a yi d o n t e s me lso Re o t
树 根状 浸润性 生长 , 组织分 化较 好 , 化珠 丰富 。治疗行 皮肤 鳞癌 扩大 切除 术 + 离植 皮术 。 癌 角 游
[ 关键 词 ] 鳞癌 ; 左颞 部皮 肤 [ 图分 类号 ] R 3 .6 中 70 2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7 6 4—8 6 ( 0 0 0 4 8 2 1 ) 2—0 4 1 9—0 2
北部战区陆军某部士官腋毛癣1例并文献复习
心 l J J . 2 5 ,l l I I J q " 绛 f 物 1个 川” j 诊 ,
㈠’ r . “ 舣 侧 C附 t
川J J 也 内, t : i l + . l t l I j  ̄I h J , c 『 J 他 及 屯 顷 , 小
E f ¨ j J 大
1 l t n i a i l l l l I ( ' O i l g t i l o p a l l 1 —k u s a l l a ( h l i l t r I r i l I I l dl l ' l l l l l :l I l 1
i l l | f i t I
8
^ I i I I ( ' I l l I l l l l I l I l l ( I l l t l l u l g t l I f ( - n l l J l Ka s a l i a ( h一  ̄ 1 ‘ 、 I l i l t ^ v I 1 I [ 1 + o 1 1 1 1 、 。 , _ I
尚 进 , 杨 娟! , 张 鹏 , 刘 磊 , 李 哲 , 李 文 波。 , 张 波 , 王 明 明。 , 王柏 昌
( 1, i f t : l l f 1 0 零 . f 父l 跪J 芷H 太 千 I , j _ 』 = j 辽I ; I 1 I I I ( x x ) ; 2, l t i 浅J ≮ , I J U , 、 、 I 『 J 芝 肤干 J . 1 ¨ I 为 济『 灯 2 5 ( x ) ( x ) ; 3 . i 匕 l l f i _ - ● - j .
E
1 川I 】 i 『 洗澡_ I 1 J 发现 舣f f J ! l J 卅 芷卜 己E
J ・
柳 我 … 多 J 热带 、 热带地 I , 球 冷 、f ‘ 地I x : 少 . 溉
右外耳廓鳞状细胞癌1例
右外耳廓鳞状细胞癌1例
聂军;张汉武;杨国强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2(009)004
【摘要】@@ 我科曾遇1例右外耳廓鳞状细胞癌,现报告如下.rn1临床资料rn患者男,75岁,因右耳廓包块8个月,溃烂4个月,于2000年10月4日收入院.8个月前右耳廓背面无诱因出现一黑色包块,呈进行性增大;4个月前蚕豆大包块出现溃烂,范围逐渐扩大,流脓,伴右耳听力下降,无疼痛、耳鸣、乏力、纳差、体重下降.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聂军;张汉武;杨国强
【作者单位】宜昌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宜昌,443100;宜昌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宜昌,443100;宜昌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宜昌,44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1
【相关文献】
1.耳廓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 [J], 李尚霖;赵学福;马海丽
2.耳廓鳞状细胞癌(附12例报告) [J], 章筝;江启富
3.鼻尖部鳞状细胞癌切除耳廓复合移植片移植鼻尖再造1例 [J], 于占水;舒畅;王银玉
4.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右颈部吻合术治疗Ⅰ~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J], 李宏伟
5.利用残余耳垂修复累及耳廓的外耳道鳞状细胞癌术区缺损 [J], 余文发;王萍;马慧敏;鲁保才;王慧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囊角化病1例
毛囊角化病1例作者:陈静郭爱元谭姗姗鲁建云左成忻向亚平杨盛波谭丽娜康健黄进华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13期【关键词】毛囊角化病;遗传性皮肤病;基因突变中图分类号R75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3-0065-011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因“全身多处密集毛囊性丘疹伴瘙痒10余年”就诊。
1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面部出现毛囊性丘疹,密集分布,粟粒至绿豆大小,伴局部皮损瘙痒不适。
夏季皮疹较重,秋冬季节可自行缓解。
类似皮疹反复发作,丘疹渐增多,部分融合成片,增大呈疣状,其上附着油腻性痂皮,皮疹渐扩展至躯干、四肢。
病情较重时双腋下、腹股沟等摩擦部位可出现糜烂、结痂,伴恶臭。
既往体健。
否认双亲近亲结婚。
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情况:颜面、耳后、头皮密集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毛囊性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可见疣状增生,上附着油腻性痂皮,头部毛发无明显异常。
颈部、双侧腋下,胸背部、四肢、腹股沟等多处可见类似皮损,指趾甲无异常。
头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可见角栓形成,棘层增生肥厚,局灶性基底细胞层上裂隙,裂隙下方基底细胞索伸向真皮乳头,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形成绒毛。
在裂隙上方的表皮内可见圆体及谷粒。
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少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诊断:毛囊角化病。
家族史:患者家系中母亲及弟弟同样患有本病,母亲病程约40年,弟弟病程约20年,二者皮疹表现同本患者基本类似,但均较本患者者严重。
家族中无其他遗传性疾病、精神病史。
2讨论毛囊角化病又名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1],发病率约为1/30 000~100 000[2],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常在儿童期发病。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不规则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病例中患者及其弟弟的病均遗传于其母亲。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编码肌浆/内质网钙离子-ATP酶2(SERCA2)的ATP2A2基因突变[3]。
龟头部位屈侧银屑病1例
乳腺癌、肺癌、胃肠道癌,卵巢癌亦会发生皮肤转移。
女性患者中乳腺癌皮肤转移最为常见。
乳腺癌皮肤转移通常也是由淋巴管扩散,皮损发生部位通常在原发灶或周边的表面部位,也有远处皮肤转移报道。
皮损表现不一,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炎症型、毛细血管扩张型、结节型、盔甲型[2]。
炎症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局部肿胀、潮红,无瘙痒、疼痛感,极易误诊、漏诊,类似丹毒,所以亦称为丹毒型。
毛细血管扩张型表现为紫红色出血性丘疹或似假性水疱形成。
结节型则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皮内结节,部分结节破溃则有溃疡形成。
盔甲型则表现为浸润性硬斑,形似盔甲[3]。
当乳腺癌患者发现胸部、腋下、肩背部出现各种皮损,或远处出现皮损时,临床医生应提高诊疗意识,掌握临床检查和特征性的组织学检查,及早发现转移性肿瘤,预防误诊,以免耽误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1] 汤刨献.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54-256.[2] 赵辨.临沭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44-1246.[3] 袁晓玲,李扬.乳腺癌患者皮肤转移8例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7,39(5):317-319.龟头部位屈侧银屑病1例马成龙1,马玉霞2,马忠国3,何菊花4,闫保华5※(1.原兰州军区联勤部第二十七分部第一医院皮肤科,甘肃 兰州 730000;2.原兰州军区联勤部第二十七分部第七医院妇产科,甘肃 临夏 731100;3.中国人民解放军94032部队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4.原兰州军区联勤部第二十五分部第十医院五官科,甘肃 武威 733000;5.原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第四七三医院医务处,甘肃 兰州 730000)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0.05.065【收稿日期】2020-06-10 ※通信作者E -mail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上等兵,因“龟头部起红斑伴瘙痒2周”就诊。
3例皮肤Pagetoid'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3例皮肤Pagetoid'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刘小丽;魏中华;张锚链;刘华庆;邓飞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5
【摘要】@@ 皮肤Pagetoid's病临床非常罕见,国内外报道少见.部分学者认为它是蕈样霉菌病(MF)中一种具有高度嗜表皮性质的特殊亚型[1],临床经过良好,组织学上表现为局限于表皮的异型淋巴细胞浸润[2].但经我们的研究发现,该病在组织学表现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为此,我们提供该3例病例的研究观察结果,供国内学者参考.
【总页数】2页(P795-796)
【作者】刘小丽;魏中华;张锚链;刘华庆;邓飞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遵义,563003;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遵义,563003;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遵义,563003;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遵义,563003;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遵义,56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IgA肾病合并高血压病88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J], 陈倩倩;黄朝兴;
2.伴IgG4阳性浆细胞数量增多的脑膜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J],
陶娟;尹丽英;孔纪霞;孙倩;吴彬;王莉芬
3.IgA肾病合并高血压病88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J], 陈倩倩;黄朝兴
4.通用型肠道病毒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J], 郑伟华;李雄;欧维琳;周勇;彭娟;宋晓丹;王水林
5.皮肤镜下呈蓝色无结构区的皮肤病特点分析 [J], 朱晶;朱麒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闫雨荷;刘洁;方凯【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3(029)005【摘要】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
额部丘疹2年余,左额皮损增大呈角状半年。
2年前患者发现额部出现数个粟米至绿豆大淡红色扁平丘疹,皮损上偶可见少量白色细碎鳞屑,触之粗糙,无明显自觉症状。
患者时有自行捻抓,2年来多数皮损体积稍有扩大并轻微隆起。
半年前左额角一丘疹体积明显增大并逐渐突出成角状,近期皮损基底部红肿触之疼痛。
既往从事建筑行业,长期曝露于日光下。
皮肤科检查:肤色较白,左侧额角可见一灰白色圆锥形角化肿物,高约2.2cm,基底部浸润性红色斑块直径约1.5cm,表面粗糙,触之质地较硬,边界清楚(图1)。
组织病理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呈圆锥状隆起,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角质形成细胞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和角珠,真皮内可见鳞状细胞团块,细胞有异型性,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浸润,符合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图2、3)。
诊断: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
治疗予手术切除肿物,目前随访中。
【总页数】2页(P351-352)【作者】闫雨荷;刘洁;方凯【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59;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1007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日光性角化病继发皮角样鳞癌1例 [J], 舒国斌;赵红磊;邵霞;王松挺;乔建军2.腹部鳞状细胞癌继发皮角1例 [J], 韩亮;张克进;宋倩3.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J], 程鹦茹;王万惠4.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继发多发性鳞状细胞癌及皮角1例 [J], 熊瑛;赵爱昌;苏鹏5.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继发皮角和基底细胞癌1例 [J], 马烈;杨建勋;周航;马月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鳞状细胞癌痂下滋生茹病镰刀菌1例
皮肤鳞状细胞癌痂下滋生茹病镰刀菌1例冉从荣1周村建2(1.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重庆400700; 2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重庆,400038)[关键词] 镰刀菌病,鳞状细胞癌,茹病镰刀菌1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农民,以右小腿反复溃烂21年就诊。
患者21年前右膝关节下外侧皮肤擦伤后,局部出现疼痛、出血,自行外敷“酸茄子”无效,疼痛加剧影响活动,至当地乡医院诊治,诊断不明,予“红霉素”静滴治疗无效,且患处皮肤出现红肿,范围很快扩大,肿胀区扩至整个右小腿,伴有高热、意识不清,当地县医院诊断为“气性坏疽”,予患处多处切开引流及清创治疗,并静滴“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治疗后,皮肤肿胀范围才逐渐缩小,疼痛减轻,体温降至正常,意识恢复。
此后患者右腘窝反复出现糜烂、渗液,形成溃疡,曾于院外行分泌物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在当地外用“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偏方等换药治疗,溃疡时有愈合。
无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史。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内科查体无异常,右腹股沟可扪及一黄豆大肿大淋巴结,质中,活动可,无压痛。
右膝关节伸膝略受限,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皮肤科情况:右腘窝处见一6 x 4cm的溃疡,边界清楚,边缘略隆起,溃疡表面凹凸不平,增生肉芽不新鲜,其上及边缘附黄白色痂皮,溃疡边缘见放射状疤痕(见图1)。
1.2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取溃疡边缘组织行送西南医院皮肤性病科作病理检查,HE染色示表皮增生肥厚,部分表皮缺损;真皮内可见大小不等瘤细胞团,细胞大小不等,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增多,有角化不良细胞,部分瘤细胞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团内有鳞状漩涡及角珠形成,符合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见图2);PAS染色在真皮浅层及坏死组织中见大量粗长、分隔有45。
分枝的菌丝(见图3)。
1.3 真菌学检查两次取溃疡表面分泌物直接镜检,见分隔分枝菌丝(见图4b)。
溃疡表面分泌物(2次)及溃疡活检组织(2管)分别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斜面,25℃培养,4天后即有白色棉絮状菌落生长,1周后充满整个斜面(见图4a)。
皮肤鳞状化治案一则
皮肤鳞状化治案一则
*导读:【病案】一张某,男,12岁。
浑身起鳞状白皮(其鳞片如5分硬币大小),始自小腿部一小块发白,逐渐蔓延全身,随后此层便自动脱落,……
【病案】一张某,男,12岁。
浑身起鳞状白皮(其鳞片如5分硬币大小),始自小腿部一小块发白,逐渐蔓延全身,随后此层便自动脱落,落后内层红皮又变白。
如此周而复始,奇痒难忍,春季尤甚。
病起二年,中西药不效。
舌红苔黄,脉浮。
【治则】解毒,活血,止痒。
【方药】白鲜皮20克,蛇蜕 10克,地肤于10克,紫草10克,黄芪皮10克,荆芥穗20克,蝉蜕10克,3剂,水煎服。
另用大枫子200克f去壳1,硫磺20克,樟脑10克,共捣泥外搽。
复诊时身上鳞状白片全脱,只见红色墩皮一层。
原方续服3剂,外用药继续搽用。
至第六个月,得患儿母亲告知,已愈。
随访二次,至今已六年许未见复发。
注:本例少见。
医者以解毒、活血、止痒法治之,并用中药外搽,内外合疗,皮肤得以滋养终竟治愈。
(丹震辑)
第1 页。
头皮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头皮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邢新博;王鑫坤;李天然【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22(32)3【摘要】目的探讨发生于头皮的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MRI表现。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有完整的CT或MRI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为头皮鳞状细胞癌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病灶位置、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度,病灶内部信息以及对周围骨质破坏、硬膜受累等情况。
结果8例头皮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54.3岁。
其中1例位于额部头皮,3例位于顶部,1例位于枕部,2例位于顶枕部,1例位于额顶枕部,平均发病时间为19个月(2~48个月);2例(25%)为头皮肿块,6例(75%)为外伤、烧烫伤瘢痕反复破溃、不愈合的病变。
2例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突出于头皮的等密度局限性肿块,边界较清晰,平均密度约42 HU(hounsfield unit,HU);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检查,MRI平扫表现为突出于头皮局限性病灶(5例)或弥漫性病变(1例),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 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8例中皮下脂肪层密度或信号中断7例,5例侵犯颅骨,4例累及硬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状细胞癌。
结论头皮鳞状细胞癌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病史,可以在术前作出诊断;MRI显示病灶范围及浸润深度优于CT,可作为术前及治疗前有效评估的影像学手段之一。
【总页数】5页(P409-413)【作者】邢新博;王鑫坤;李天然【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R445【相关文献】1.头皮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分析3.尘肺病临床表现以及胸部CT扫描影像学的表现分析4.尘肺病临床表现以及胸部CT扫描影像学的表现分析5.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其责任血管影像学特点的初步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1例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1例
陈敬;闫桂香;岳颖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1(27)12
【摘要】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困双耳廓、臀部出现斑块伴鳞屑1年就诊.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骶尾处有一指甲大角化性丘疹,不痛小痒,未予重视,随后,皮损缓慢增大,且于坐骨处、两侧髋骨处、右大腿内侧及双耳廓陆续出现类似丘疹及斑块,上覆痂皮,无自行破溃及压痛,不伴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无口腔黏膜破溃.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治疗后,双耳廓及臀部皮疹可部分消退.既往冠心病,心绞痛史5年,吸烟史30余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总页数】3页(P870-872)
【作者】陈敬;闫桂香;岳颖
【作者单位】天津公安医院,天津,300042;天津公安医院,天津,300042;天津公安医院,天津,3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扁平苔藓伴疣状肢端角化病1例 [J], 周建华;李恒进;虞瑞尧
2.扁平苔藓样角化病1例 [J], 刘宝珩;阎衡;郝飞
3.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苔藓样角化病和发疹性角化性棘皮瘤样皮损1例 [J], Marzano A.V.;Bellinvia M.;Caputo R.;Alessi E.;李晓莉;冯义国
4.以脂溢性角化病样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毛囊角化病1例 [J], 侯瑞霞;李新华;张开明
5.扁平苔藓样角化病2例 [J], 杨希川;叶庆佾;郝飞;周春丽;钟白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杨菊;李灵【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年(卷),期】2016(013)006【摘要】患者,男,43岁,因“四肢起丘疹、斑块15年余,破溃3月”于2015年6月26就诊。
15余年前无诱因双手指关节背侧、双前臂伸侧出现散在丘疹、紫红色斑块,瘙痒,院外多次诊断“银屑病”,治疗不详,皮疹时轻时重。
年余前右前臂、右小腿紫红色斑块反复搔抓后渐扩大至鸽蛋至鸡蛋大小,隆起于皮面,形成疣状结节样外观,表面覆盖黏着性鳞屑。
3月前,右前臂伸侧、右小腿内侧疣状斑块、结节扩大、破溃、化脓,有明显异味,感疼痛。
病程中无发热、脱发、口腔溃疡及关节肿痛、光敏史。
2余年前右小腿外伤史。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腔、生殖器、指(趾)甲及足部未见异常。
皮肤科情况:右前臂伸侧紫红色疣状斑块、结节见坏死组织、血痂及脓性分泌物,边缘不规则,外翻如菜花状(图1a);右小腿内侧大小约10×15 cm肥厚紫红色鳞屑斑块上见蚕豆大小疣状结节,部分相互融合,表面见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周围色素沉着带(图1b);左前臂、双手背见疣状紫红斑块,中央萎缩,上覆紧密粘附性鳞屑,周围色素沉着带(图1c)。
口唇稍干燥,未见明显细碎白色鳞屑,口腔黏膜未见白色网状纹。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未见异常。
免疫球蛋白 G 18.40 g/L升高(7~16 g/L),免疫球蛋白E 1500 g/L升高(0~100 g/L);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ANA:1:100,肿瘤标志物铁蛋白:466.16 ng/ml升高(男性:211.81~274.66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2.51ng/ml升高(≤2.08 ng/ml),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2.1 ng/ml升高(参考值≤1.5 ng/ml);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余检查未见异常。
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程鹦茹;王万惠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02(016)005
【摘要】@@ 患者男性,85岁,于1999年9月就诊.5年前左颞部渐长出一褐色锥形角质增生性损害,基底部3cm×3cm,锥形角质长4cm,无任何自觉症状,未作治疗.2个月后,皮损边缘开始破溃,溢脓血,外周皮肤隆起呈菜花状,伴痛痒.
【总页数】1页(P封三)
【作者】程鹦茹;王万惠
【作者单位】海安县皮肤病防治院,226600;海安县皮肤病防治院,22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日光性角化病继发皮角样鳞癌1例 [J], 舒国斌;赵红磊;邵霞;王松挺;乔建军
2.皮角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J], 闫雨荷;刘洁;方凯
3.腹部鳞状细胞癌继发皮角1例 [J], 韩亮;张克进;宋倩
4.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继发多发性鳞状细胞癌及皮角1例 [J], 熊瑛;赵爱昌;苏鹏
5.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继发皮角和基底细胞癌1例 [J], 马烈;杨建勋;周航;马月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
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
黎兆军;李顺凡
【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
【年(卷),期】1993(015)003
【摘要】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科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8岁,农民。
15年前在右肩中部出现一淡褐色斑丘疹,约3×3(cm)大小,
轻度瘙痒。
以后皮损逐渐向四周呈环形扩大,边缘稍隆起呈围堤状,中央角质增生、
脱屑。
曾使用过少量“肤轻松软膏、中药”等治疗,无效。
4个月前,擦伤局部后在
皮损中上部出现一乳头状肿物,并迅速扩大呈菜花状,易出血,伴有腐烂恶臭味。
于1991年6月来诊。
既往身体一向健康,常穿背心在田间工作。
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黎兆军;李顺凡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汗孔角化症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J], 李志金
2.斑块型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J], 金德蕙;王化秀;孙志坚
3.播散型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J], 李学军
4.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J], 黄朝卫;陈兴平
5.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J], 陈梅;王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29)
妥英钠 治疗神经痛 ,应用 泼尼松治疗系统性 红斑狼疮 。
处方: 苯妥英钠 O 1 t p .g i d o
泼尼松
1mg q p 0 d 0
分析: 苯妥英钠属药酶诱导剂 , 可加快泼尼松的代谢 , 从 而 降低 泼尼松 的药效 。 处置:避免两药合用。如确需合用应适当增 加泼尼松的
处方 :
能不可逆 抑制环氧酶 , 对血小板合成血栓 素A, 有强大而持久 抑制作用 ,使血小板凝集受到抑制 ,血液不易凝 固,出血时 间延长 ,当黏膜受损后可产生隐性出血 。阿司匹林还可减少 胃壁黏液 形成 ,使 胃壁失去保护屏障作用 。两药并用 ,可引 阿司匹林与其他糖皮质激素 ( 地塞米松等 )之间可发生
神经官 能症 ·②类风湿关节炎。应用苯 巴比妥催 眠,应用地 恶 化 。
塞米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处 方:
利福平可诱导肝 药酶 ,增加泼尼松 的代谢 ,削弱泼尼松
的作用 。
苯 巴比妥 6 mg 0 地塞米松
p 睡前 o
利福平与其他糖 皮质激素 ( 氢化可的松 、 地塞米松等) 之 间可发生类似相互作用。 处置 :利福平与泼尼松合用期间 ,应适 当增加泼尼松 的
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 中毒 ,应用氢 化可 的松治疗支气管哮 喘。 处方: 5 %碳酸氢钠 2 0 5 ml 氢化可的松 lO igt q Omg vt d
步诊 断:风湿性关节炎。应用吲哚美 辛、泼尼松治疗风湿性 初步诊断 :支气管哮喘急性 重度 发作并代谢性酸中毒。应用
用量 。
4 泼 尼松一
利福 平
分析 :卡马西平可诱导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 ,加速泼尼 衰期缩短 ,从而降低泼尼松的作用。 卡马西平与其他糖皮质激素 ( 可的松 ,地塞米松等 )之 间可发生类似相互作用。
鳞状毛囊角化症和毛囊角化症的诊治常规
鳞状毛囊角化症和毛囊角化症的诊治常规一、鳞状毛囊角化症鳞状毛囊角化病病因不明,可能是与鱼鳞病同类的罕见病。
【临床提要】1.基本损害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灰色或褐色鳞屑性斑疹,直径为数毫米至l~2cm;中央有黑色小点,周围为片状薄鳞屑,边缘游离;鳞屑去除后又可再生。
2.发病特征好发于青壮年,无性别差异。
常对称分布于腹、腰、臀及股外侧。
轻度瘙痒,冬重夏轻。
3.组织病理示角层增厚,毛囊角化明显,毛囊周围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对症处理。
(二)基本治疗外用维A酸软膏、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卡泊三醇。
(三)治疗措施一般不需治疗。
可内服维生素A(5万U,每日2次),外用0.1%维A酸软膏、10%尿素软膏、5%水杨酸软膏和紫外线照射。
(四)治疗评价及预后对症处理可缓解症状,减轻干燥和瘙痒,本病数年后鳞屑可完全脱落,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预后良好。
二、毛囊角化病毛囊角化病又称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角化不良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角化性丘疹是其原发性皮损,许多丘疹的形成与毛囊有关,而余者无关。
如口腔黏膜、甲床和掌跖可出现稀疏或弥漫性角化过度,故毛囊角化病这一名称易造成误解。
本病的基本缺陷未明。
培养的角玩细胞出现棘层松解,说明表皮内存在基因缺陷;此外,本病的角抚细胞分泌一种诱导角腕细胞棘突松解的物质,提示异常的表皮蛋白水解活性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但这种蛋白酶在疾病的发生中是原发性缺陷抑或较晚期表现尚不清楚。
【临床提要】L基本损害为针尖至豌豆大的坚硬角化丘疹,表面覆以油腻性、灰棕色、黑色痂。
剥去痂,丘疹顶端可见一漏斗形小凹陷。
大多数为轻症,重者可为广泛的疣状斑块或乳头瘤样。
可伴有恶臭和瘙痒。
掌跖点状角化、弥漫性角化和肢端角化;甲营养不良、甲板变薄,远端有角形切迹,可有深红或白色纵纹。
2.发病特征8~16岁发病,随年龄增长病情加重。
90%以上分布于脂溢性区域,如头皮、额、颈、前胸、腋、外阴及四肢屈侧等,对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