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题库

合集下载

中基复习题

中基复习题

绪论一、单选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奠定了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的现存最早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 《景岳全书》C.《脉经》D.《黄帝内经》E.《望诊遵经》2.下列哪项属“体征”A.耳鸣B.头痛C.舌苔黄D.腹胀E.胸闷二、多选题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A.整体审察B.见微知著C.动态观察D.四诊合参E.病证结合2.下列属于证名的是( )A.痰热蕴肺B.脾失健运C.膀胱湿热D.胸闷胁胀E.肾阳虚3.属于诊法内容的有( )A.望面色B.切脉C.问耳目D.辨证E.辨病三、简答题1.什么是症状?2.什么是体征?四、论述题试结合临床说明四诊合参的意义?望诊一、单选题1.满面通红多属A.阴虚证B.实热证C.肝胆湿热证D.戴阳证E.血瘀证2.症见目光明亮,顾盼灵活,视物清晰, 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表情丰富, 面色荣润。

可判断为A.得神B.少神C.失神D.假神E.以上皆是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A.痫病B.癫病C.狂病D.痉病E.癔病4.形胖食少,神疲乏力多为A.形气有余B.形盛气虚C.胃火亢盛D.阴虚火旺E.精气衰竭5.咽喉红肿疼痛,多为A.脾胃湿热B.肝肾阴虚C.肝火上炎D.肺胃热甚 E.心火炽盛6.面色苍白是A.阳气不足B.营血亏虚C.阳气暴脱D.脾胃气虚 E.虚阳上越7.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A.脾虚湿盛B.寒湿中阻C.脾胃虚弱D.湿热内蕴 E.黄疸8.目部五脏分属中的风轮是指A.目眦B.白睛C.黑珠D.眼胞E.瞳仁9.下列哪项不属疹的表现A.色红B.点小如粟C.高出皮肤D.抚之不碍手E.压之退色10.面色淡白无华,唇色淡多属A.气虚B.血虚C.阳虚D.阳虚水泛E.阳气暴脱11.小儿惊风多见A.面色淡青或青黑B.面色与口唇青紫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D.面色青黄无华E.面色暗淡或黧黑12.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A.肾精久耗B.肾阳亏虚C.水饮内停D.血瘀日久 E.寒湿带下13.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者,多属A.瘀血B.热呕C.伤食D.痰饮E.寒呕14.咳吐脓血腥臭痰,多属A.肺痿B.肺热C.肺痈D.肺痨E.肺虚15.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A.寒痰B.热痰C.燥痰D.湿痰E.肺痈16.全目赤肿为A.肝经风热B.虚火上炎C.脾胃湿热D.胆腑蕴热 E.肺热炽盛17.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A.精血不足B.血虚受风C.肾虚或血热D.疳积病 E.肾阳虚18.病人但卧不得坐,坐则昏眩,多属A.阴证、实证、热证B.咳喘肺胀C.肺实气逆D.脱血夺气E.以上都不是二、多选题1.面色青的主病有()A.寒证B.痛证C.肾虚D.湿病E.惊风2.眼眶周围色黑者常为()A.肾阳虚证B.肾虚水饮C.肾阴虚证D.寒湿带下E.以上都不是3.五轮学说中的脏腑相关部位对的是()A.血轮属心B.风轮属肝C.气轮属肺D.水轮属肾E.肉轮属脾4.鸡胸、龟背、萝圈腿等畸形,多属()A.脾胃湿热B.先天不足C.肝脾不调D.后天失养 E.瘀血内阻5.小儿肾精亏虚可致那些改变()A.头颅过大B.头颅过小C.头颅方形D.囟门迟闭 E.智力低下三、简答题1.何谓恶色?2.何谓瘿瘤?3.何谓瘰疬4.什么是斑?5.什么是疹?四、论述题1.试举例说明主色和客色。

中医基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项是五行中的木?A. 肝B. 心C. 脾D. 肺答案:A2. 下列哪项是五行中的火?A. 肝B. 心C. 脾D. 肺答案:B3. 下列哪项是五行中的土?A. 肝B. 心C. 脾D. 肺答案:C4. 下列哪项是五行中的金?A. 肝B. 心C. 脾D. 肺5. 下列哪项是五行中的水?A. 肝B. 心C. 脾D. 肺答案:A6. 下列哪项是心与肾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B7. 下列哪项是肝与脾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A8. 下列哪项是肺与大肠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9. 下列哪项是脾与胃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B10. 下列哪项是心与小肠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A11. 下列哪项是肺与膀胱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B12. 下列哪项是肾与膀胱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A13. 下列哪项是心与心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B14. 下列哪项是肝与肝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C15. 下列哪项是脾与脾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C16. 下列哪项是肺与肺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D17. 下列哪项是肾与肾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A18. 下列哪项是心与心包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B19. 下列哪项是肝与胆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A20. 下列哪项是脾与胃的关系?A. 母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朋友关系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______。

中基题库改

中基题库改

中基题库一、单选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D)A、《中藏经》B、《景岳全书》C、《医部全录》D、《黄帝内经》E、《五十二病方》2、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其错误者是(C)A、木为水之子B、水为火之所不胜C、金为木之所胜D、火为土之母E、水为土之所胜3、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中,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此种关系又称为(B)A、母来顾子B、子复母仇C、制己所胜D、侮所不胜E、有胜无复4、心的外应在(D)A、胸府B、背部C、颈部D、虚里E、腰部5、生理上与气密切相关的两脏是(D)A、脾与肾B、心与肺C、脾与肝D、肝与肺E、肺与肾6、“胃之关”是指(D)A、脾B、肛门C、幽门D、肾E、贲门7、“四末”是指(D)A、四指B、四趾C、面、巅顶、躯干、四肢D、四肢E、气血津液8、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C)A、脾为后天之本B、脾主升清C、脾主运化D、人以水谷为本E、脾胃为仓廪之官9、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最主要的依据是(D)A、解剖形态的差异B、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C、病理表现不同D、功能特点不同E、分布部位不同10、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隶属于(D)A、肾的纳气功能B、肺的宣降功能C、肺的治节功能D、肺的呼吸功能E、肾的封藏功能11、“人动则血归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是指肝(D)A、维持气血运行B、化生血液C、统摄血液D、储藏血液,调节血量E、推动血行12、肾为封藏之本是指(C)A、肾气与冬气相应B、肾无实而不可泻C、肾精、命火宜潜藏D、肾为胃关司二便E、肾主纳气归于肾13、下列哪项不与气的固摄作用相关(E)A、防止血液逸出B、防止精液外泄C、维持内脏恒定D、防止津液流失E、控制体温14、宗气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C)A、脾肺肾B、脾肝心C、脾胃肺D、脾胃肾E、脾肾肝15、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中主要组成部分(D)A、清气B、卫气C、宗气D、营气E、元气16、下列何种脏腑与津液生成无关(E)A、胃B、脾C、小肠D、大肠E、肺17、《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C)A、肾气B、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8、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是(D)A、泪B、涕C、胃液D、水湿E、关节液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A、别络是络脉较大的分支B、浮络是浮行于浅表的分支C、孙络是络脉最细小的分支D、皮部是筋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E、经筋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20、手阳明大肠经(A)A、接肺经交胃经B、接肝经交胆经C、接心经交小肠经D、接三焦经交肾经E、接胃经交脾经21、任脉的终点是在(A)A、目眶下B、口唇C、目内眦D、胞宫E、会阴22、有分支达于食指末端的经脉是(E)A、心经B、心包经C、小肠经E、肺经23、十二经脉的别络均自何处分出(E)A、胸背部B、头面部C、四肢末端D、肘膝以上E、肘膝以下24、内踝上八寸以下经脉分布正确者是(C)A、肾经在前,膀胱经在后B、肝经在前,肾经在中C、脾经在中,肝经在前D、胃经在前,胆经在中E、肝经在中,脾经在前25、能通过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部位而能补正经之不足的是(B)A、奇经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26、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交接的部位在(B)A、四肢末端B、头面C、躯干D、胸腹E、大椎27、风邪伤人,病变部位不固定是由于(D)A、风与肝应,肝病易动B、风为百病之长C、风性易动,动摇不定D、风性善行E、风性数变28、七情致病,易伤(C)A、心肺肝B、脾肺心C、心肝脾D、肝心肾E、心脾肾29、劳神过度最易伤及的脏腑是(A)A、心脾B、心肝C、肝脾D、心肾E、肝肺30、下列哪种情志异常会导致心血耗伤(C)A、怒B、喜C、思D、惊E、恐31、致病具有“一气一病"特征的邪气是(C)A、风邪B、火邪C、疫气D、暑邪E、燥邪32、中医临床病症的虚实,主要取决于(D)A、气血盛衰B、气机失调C、阴阳盛衰D、正邪消长E、脏腑功能33、阳盛格阴系指何种病理(E)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阴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34、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概括为(C)A、气血不和B、邪正盛衰C、阴阳失调D、表里出入E、上下升降3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气虚可导致的病变(A)A、血热B、淤血C、出血D、水肿E、血虚36、“内寒"是指(D)A、寒邪入里B、寒中脾胃C、寒中少阴D、阳虚阴盛E、阴盛伤阳37、肺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E)A、肺气虚损B、肺阴不足C、气阴不足D、痰浊阻肺E、宣降失常38、“至虚有盛候”是指(D)A、虚中夹实B、阴虚致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39、瘀血引起崩漏,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B)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补气摄血D、清热凉血E、热者寒之40、使用损其有余的法则时,应特别注意阴阳的(C)A、互根B、消长C、偏衰D、转化E、平衡41、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说的著名医家是(A)A、刘完素B、朱丹溪C、张从正D、薛生白E、叶天士42、下列除哪一项外皆属五行之“水”(C)A、五体之骨B、五化之藏C、五志之悲D、六腑之膀胱E、五华之发43、自春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属于(E)A、阴制约阳B、阳制约阴C、阴阳转化D、阴消阳长E、阳消阴长44、脾气上升能维持以下功能,但应除(E)A、水谷精微吸收B、水谷精微输布C、元气充沛D、内脏位置稳定E、血循常道45、血液运行于脉道中,不逸于脉外,主要与下列何脏的作用有关(B)A、心脉B、肝脾C、肝肺D、心肝E、心脾46、下列观点哪个是错误的(C)A、脏泻浊于腑B、腑输精于脏C、腑实者泻脏D、脏病多虚E、腑病多实47、下列哪项不属于肺主治节的范畴(E)A、主持呼吸运动B、调节全身气机C、调理血液运行D、调节津液代谢E、调理冲任二脉48、下列哪项不与气的固摄作用相关(E)A、防止血液逸出B、防止精液外泄C、维持内脏恒定D、防止精液流失E、控制体温49、下列哪项不属于先天之气(E)A、元气B、肾气C、原气D、真气E、营气50、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C)A、气能摄血B、气能行血C、血为气之载体D、气能生血E、气为血帅51、机体发生病变时,经络能(C)A、抵御外邪侵犯B、调节机能平衡C、沟通内外,抗邪外出D、传递病邪,反映病变E、载药归经52、足太阴脾经(A)A、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B、在肺中交手太阴肺经C、在小趾交足少阴肾经D、在足二趾交足阳明胃经E、在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53、手太阴肺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的部位在(C)A、足大趾端B、中焦C、肺中D、肝中E、胸中54、劳力过度最易伤的脏气是(A)A、损伤脾气B、损伤肝血C、损伤大小肠D、损伤心脾E、损伤脾胃56、过食肥甘厚味,易于(C)A、阻滞气机B、损伤胃肠C、生痰化热D、营养不良E、寒湿内生57、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E)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C、重阴必阳D、由阴转阳E、阳失依附58、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痰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59、素体气虚,外邪入侵而感冒者,应(D)A、虚则补之B、急治其标C、缓治其本D、标本皆治E、先攻后补60、寒因寒用适用于(B)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表寒里热D、寒热错杂E、阳虚内寒二、多选题1、根据五行相生相生规律制定治疗方法有(BCE)A、培土制水B、益火补土C、滋水涵木D、佐金平木E、培土生金2、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ABD)A、心主血脉B、肝主疏泄C、肾主气化D、肺朝百脉E、脾主统血3、“气为血帅”是指(BDE)A、血能生气B、气能行血C、气由血生D、血由气生E、气能摄血4、从腋下做出的经脉是(ADE)A、手太阴经B、足厥阴经C、足太阴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5、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ABCDE)A、足阳明经B、足少阴经C、足太阴经D、任脉E、足厥阴经6、十二经脉中与舌联系密切的有(CD)A、肺经B、大肠经C、脾经D、肾经E、膀胱经7、目前根据病因发生的途径及形成过程,将病因分为(ABDE)A、外感病因B、内伤病因C、外伤病因D、其他病因E、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8、结石的致病特点是(BCDE)A、多发于五脏多发于五脏B、多发于六腑C、易阻滞气机D、发生绞痛E、损伤脉络9、下列属于内生五邪(ABCE)A、湿浊内生B、寒从中生C、火热内生D、暑气内闭E、风气内动10、阴盛格阳的病理机制指(ABCDE)A、阳气极度虚弱B、阳不制阴,阴盛于内C、衰极之阳浮越于外D、阴阳失其维系E、阴盛伤阳,阳气大虚三、填空题1、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五脏一体观,二是形神一体观。

期末中基考题及标准答案

期末中基考题及标准答案

期末中基考题及标准答案中医基础理论A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D )A.《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针灸甲乙经》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B)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朱震亨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D )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A)A. 此消彼长B.此长彼长C.此消彼消D. 此长彼消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 D )A. 母B.子C.所胜D. 所不胜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C )A. 肝为心之母B.脾为心之子C.肾为肺之所胜D.肺为肝之所不胜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D )A.心B.肝C.脾D.肾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 B )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C )A.肺B.脾C.肝D.心10、被称为“髓海”的是(C )A. 脉B. 心C.脑D.三焦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C )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心与肝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B )A.三焦B.胆C.胃D.心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A )A.津B.液C.精D.血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D )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C)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 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B)A.手太阳经B.足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阳明经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B )A.肺经与大肠经B.心经与小肠经C.肾经与膀胱经D.心包经与三焦经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B )A. 偏阳质B. 偏阴质C. 阴阳平和质D. 肥胖质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A )A、一气一病B、发病急病情重C、直接伤及内脏D、传染性强烈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D )A.痛无定处B.冷痛剧烈C.红肿热痛D.重着疼痛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B )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乱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A )A.正气不足B.邪气C.七情内伤D.饮食不节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D )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B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A )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阴病治阳D.用热远热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 C )A.神乱B.少神C.失神D.假神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 B )A.主色B.客色C.善色D.恶色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 D )A.寒证B.瘀血C.疼痛D.水饮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 B )A.痈B.疽C.疔D.疖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C )A. 辛味B. 酸味C. 甘味D. 苦味E. 咸味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BCE )A. 木与火B. 土与水C. 木与金D. 水与金E. 水与火3、脾的生理特性为(CD )A. 喜条达恶抑郁B. 喜润恶燥C. 喜燥恶湿D. 以降为和E. 以升为健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ABCDE )A.推动B.温煦C. 固摄D. 防御E.营养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DE )A.瞳仁属肾,称水轮B.黑睛属肝,称气轮C.白睛属肺,称风轮D.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E.眼睑属脾,称肉轮三、填空题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理论确立的治疗方法。

中基练习题

中基练习题

《中医基础学》练习题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是A、秦汉B、宋金元C、明清D、近代2.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百家争鸣最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B、金元C、明清D、近代3.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4.金元四大家中被成为“攻邪派”的是A、刘完素B、李杲 C 、张从正 D、朱丹溪5.被誉为“方书之祖”的书籍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6.提倡“脾胃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千金要方》D、《本草纲目》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A、《新编法医学》(意大利.1602年)B、《洗冤集录》(宋.宋慈)C、《新修本草》(唐.苏敬等)D、《本草纲目》(明.李时珍)9.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是A、《千金要方》B、《新修本草》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10.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11、天人可知论属于哲学中的A、唯物论B、辨证观C、唯心论D、形而上学12、中医学中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思维方法是A、比较法B、取象比类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法13、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逆向思维方法,属于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演绎法D、反证法14、《黄帝内经》中言:“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属于中医学理论的哪一特点?:A、唯物论B、辨证论治C、整体观念D、恒动观念1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是由哪位医家提出的:A、刘完素B、张景岳C、孙思邈D、朱丹溪二、填空题1.(《》)被称为“群方之祖,众法之宗”,其作者是(),被后人尊为“医圣”。

2.(《》)、(《》)、(《》)、(《》)四部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基结业题库+答案

中基结业题库+答案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分)2.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

3.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

4.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

5.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分)。

6.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

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7.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8.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9.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10.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3分)11.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

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

12.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分);手三阳经,从手走头(0.5分);足三阳经,从头走足(0.5分);足三阴经,从足走腹(0.5分)。

中基各章节练习题

中基各章节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绪论A型题:1.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2.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的书籍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3.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4.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A.《脉经》B.《诸病源候论》C.《针灸甲乙经》D.《千金要方》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A.《脉经》B.《诸病源候论》C.《针灸甲乙经》D.《千金要方》6.提出某些传染病是由自然界的“乖决之气”引起的医书是A.《脉经》B.《诸病源候论》C.《针灸甲乙经》D.《千金要方》7.哪部医书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A.《脉经》B.《诸病源候论》C.《针灸甲乙经》D.《千金要方》8.提出三因理论的医家是A.孙思邈B.巢元方C.陈言D.皇甫谧9.提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理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10.“攻邪派”的代表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11.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12.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13.创“戾气”学说的医家是A.薛雪B.叶桂C.吴有性D.吴瑭14.发展了瘀血理论的著作是A.《医林改错》B.《针灸甲乙经》C.《诸病源候论》D.《千金翼方》15.“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属于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五脏一体观C.形神一体观D.病理上的整体性16.“有诸内,必形诸外”属于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五脏一体观C.形神一体观D.病理上的整体性17.“神能驭气”属于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五脏一体观C.形神一体观D.病理上的整体性18.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是A.《千金方》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三因极一病症方论》19.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是A.《温病条辨》B.《瘟疫论》C.《温热论》D.《湿热条辨》20.《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陈无择C.皇甫谧D.巢元方21.《灵枢·五窿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原因是A.体质差异B.气候特点C.社会环境变化D.地理环境变化22.《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长夏善病”A.鼽衄B.洞泄寒中C.痹厥D.胸胁23.“夫百病者,多以……夕加”是因为A.人气始生,病气衰B.人气长,长则胜邪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D.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24.《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言“秋日在肤”,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25.下列各项中属于体征的是A.恶心B.眩晕C.舌绛D.头痛26.下列有关“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正气与邪气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的完整生命过程B.症状和体征的总称,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C.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D.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一个完整的异常过程27.“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属于A.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B.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8.《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体现了A.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B.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9.“骄恣纵欲”体现了A.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B.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30.“尝富后贫”体现了A.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B.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B型题:A.“法于四时”B.“尝贵后贱”C.“膏粱自奉者脏腑恒娇”D.“春善病鼽衄”1.反应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是2.反应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是A.“冬病夏治”B.“精神内伤,身必败亡”C.“先风一日则病甚”D.“既病而死者,继踵不绝”3.反应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是4.反应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是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脉经》D.《诸病源候论》5.提出“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的著作是6.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脉经》D.《诸病源候论》7.创立辨证论治的著作是8.提倡“寸口诊法”的著作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丹溪9.“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10.“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X型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B.异病同治C.同病异治D.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包括A.整体观念B.异病同治C.同病异治D.辨证论治3.下列属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是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整体观念D.辨证论治4.《神农本草经》的贡献有A.提出了“四气五味”B.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C.提出了“七情和合”D.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5.整体观念包含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同病异治C.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D.人与杜会环境的统一性6.属于症状的是A.头晕B.脉象C.头痛D.舌苔7.属于体征的是A.头晕B.脉象C.头痛D.舌苔8.对症描述正确的是A.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B.症状和体征的总称C.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D.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9.体现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是A.“法于四时”B.“四气调神”C.“春夏养阳,秋冬养阴”D.“虚邪贼风,避之有时”10.体现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是A.“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B.“春弦夏洪,秋毛冬石”C.“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D.“四季和缓,谓之平脉”第一章绪论答案及解析A型题:1.答案:B;2.答案:D;3.答案:A解析:《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基复习题

中基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选择题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辨症论治B. 辨证论治C.辨病论治D.辨体论治2. 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张元素B.刘完素C.李杲D.朱丹溪3. 五行分类中,白色属于A.木B.火C.土D.金4. 木的特性是A.曲直B.从革C稼穑 D.润下5. 属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下午C. 前半夜D. 后半夜6.肝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 阴中之阴7.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上下B.水火C.内外D.寒热8. 具有喜燥恶湿特性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9. 主津液的脏是A.肝B.肾C. 脾D. 肺1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A.心B.肺C.肝D.脾11.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 .津液 B.血液 C.精液 D.营气12 .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 .控制血液流速B .控制内脏血液容量 C.控制外周血液容量 D .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13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 C .脾主升清 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14 .生长壮老取决于A.心主血脉B.肾藏精 C .脾主运化 D .肺主气15. 精液的闭藏和排泄是哪两脏协同作用的结果A .肝肺 B.心肺 C.肝肾 D.肝脾 E.脾肾16. 肝在志为A.忧B.怒C.喜D.悲17. “天癸”的产生取决于A.先天禀赋的强弱B.元气的充沛C.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D.肾中精气的充盈18. 维持呼吸深度需哪脏的功能A. 肾B.肺C.心D.肝19.称为“娇脏”的是A.心B.肺C.肝D.脾20.称为“刚脏”的是A.心B.肺C.肝D.脾21.精血同源体现在哪两脏之间的关系A .心与肾 B.肝与脾 C .肺与心 D.肝与肾22 .水火既济体现在哪两脏的关系A .心与肾 B.心与脾 C.心与肺 D.心与肝23.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 肺与脾B.脾与胃C.心与肾 D .肝与肺24.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心气与宗气的关系B.神与魄的关系 C .心阳与肺阴的关系D. 气与血相互为用的关系25. 在六腑中,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26. 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命门B.肺系C.络脉D.三焦27. 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腑是A.肝脾肾B. 心脾肾C. 肝脾心D. 肺脾肾28. 与营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是A.肺B. 肝C. 心D.脾29.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 营气B. 宗气C. 精气D. 元气30. 宗气积于A. 气街B. 丹田C. 胸中D. 命门31. 足阳明经属于A.大肠B.小肠C.胃D.脾32.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 . 足厥阴肝经 B. 足少阴肾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33.寸口脉诊的部位属于A. 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34.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四肢末端B.胸部 C.头项部D.头面部35. “阳脉之海”指的是A.任脉B.督脉C.冲脉D.带脉36. 属于病理产物性病因是A.七情B.六淫C.疠气D.痰饮37.在六淫中,病位游走不定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38.在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39.在六淫中,具有病程缠绵而难以速愈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40. 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损伤阳气B.阻遏气机C.粘腻重浊D.易袭阴位41. 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A. 肾B.肺C.心D.肝42. 怒则A.气缓B.气上C.气下D.气消43. 劳则A.气上B.气下C. 气消D.气耗44. 寒则A.气结B.气缓C.气收D.气泄45. 七情太过首先伤及A.肝气B.脾阳C.肾精D.心神46. 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A.发病急B.病势重C.症状相似D.传染性强47. 瘀血所致疼痛,其特点为A.胀痛B. 刺痛C.隐痛D. 掣痛48.气滞所致疼痛,其特点为A.胀痛B. 刺痛C.隐痛D. 掣痛49.痰饮、瘀血、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A.寒凝B.气虚C.气滞D.湿热50. 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A.恐则气下B.惊则气乱C.怒则气上D.喜则气缓51. 实证的治疗原则是A. 扶正B.祛邪C. 攻补兼施D. 急则治标52. 症见咽中梗阻,如有异物,属痰A.迷于心B.结咽喉C.停在胃D.滞在肺53. 大失血而止血之治,其原则是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C.标本兼顾D.标而本之54. 下列各项,属于虚证病机的是A.邪气亢盛B.正气虚衰C. 正虚邪盛D.正虚邪恋55. 中气下陷的特征性症状是A.疲乏无力B.食欲不振C.腹胀腹泻D.内脏下垂56. 阴阳互损形成的病机变化是A.阴虚B. 阴虚阳盛C.阴阳两虚D.阳虚57.饮在胸胁为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58. 饮在胸膈为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59. 单纯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产生的病变是A.实B.虚C.虚实夹杂D.真虚假实60. 劳神过度损伤A. 心肝B. 心脾C. 心肺D.心肾61.内湿主要责之于A.心B.脾C.肝D.肺62.阳盛格阴可表现为哪种证候A.实热证B.实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63. 阴盛格阳可表现为哪种证候A.实热证B.实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64. 虚热证的病理变化是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阳盛65. “大实有羸状”属于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66. “至虚有盛候”属于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67. 不属于血虚形成原因者为A.久病B.失血C.脾虚D.痰饮68. 不属于气机失调者为A.气虚B.气闭C.气陷D.气脱69.内风主要责之于A.心B.脾C.肝D.肺70. 与内寒病机最相关的是A.心B.脾C.肝D.肾71.不属于内风症状的是A.眩晕B.抽搐C.肢麻D.恶风72.气闭主要症状是A.便秘B.昏厥C.偏枯D.抽搐73.易于感冒,常见于A.肺气虚B.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74.在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汗B.尿C.粪D.呼气75.中医在血虚病变的治疗中,注重补气,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7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津能化气77.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推动与温煦 D.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温煦与凉润78.心脾两虚病机除脾气虚外,还包括A.心气虚B.心血虚C.心阴虚D.心阳虚79. 下列何项不是肾气不固的表现A.遗尿B.滑精C.癃闭D.早泄80. 饥不欲食, 常见于A.胃热B.胃寒C.胃阴虚D.胃气虚81. 消谷善饥,常见于A.胃热B.胃寒C.胃阴虚D.胃气虚82. 肝胆湿热,常见于A.口泛清水B.口苦泛恶C.干呕呃逆D.呕吐酸腐83. 口淡乏味,常见于A.脾胃气虚B.脾胃湿热C.肝胃不和D.肝火上炎84. 患儿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骨骼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基(复习题)

中基(复习题)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基础理论 崔光卫第 1 页2013-4-8※<习题一>一、单选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东垣C.赵献可D.张从正E.朱丹溪2、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阴病治阳C.阴损及阳D.阴胜则寒E.寒极生热 3、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其错误者是: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金为木之所胜 D.火为土之母 E.金为水之母4、最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燥邪 5、下列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代表的是: A.张从正 B.刘完素 C.赵献可 D.朱丹溪 E.李东垣 6、事物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A.阴阳的制约消长B.阴阳互损C.阴阳相互依存D.阴阳的无限可分性E.阴阳对立 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A.阴阳的对立B.阴阳的消长C.阴阳的互根D.阴阳的转化E.阴阳的平衡8、不符合“相乘”或“相侮”基本概念的是:A.水不涵木B.土虚木乘C.木火刑金D.水气灵心E.木旺乘土 9、益火补土法中的“火”是指:A. 心火B.命门之火C.脾阳D.肝阳E.肺火 10、从虚里处搏动情况可察其盛衰的气是:A. 营气B.卫气C.真气D.宗气E.中气 11、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则肺为五脏之中的: A. 阳中之阳脏 B.阳中之阴脏 C.阴中之阳脏 D.阴中之阴脏 E.阴中之至阴脏 12、“肝火犯肺”属于: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E.相生 13、五行中的某一行其气有余,则:A. 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B.己所不胜侮而乘之C.己所胜轻而侮之D.侮所胜乘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14、“五脏六腑之大主”指:A.心B.肝C.脾D.肺E.肾 15、“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与肺B.肝与肾C.肺与肾D.肝与脾E.心与脾 16、手少阴心经行于:A.上肢外侧前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内侧前缘E.下肢内侧后缘17、具有“十二脉之海”和“血海”之称的经脉是: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奇经八脉 18、人身“三宝”是指:A.气、血、津液B.精气、营卫、津液C.气、血、精D.神、气、精E.精、气、神 19、“通因通用”法适用于下列那种病证:A.脾虚泄泻B.气虚出血C.食积腹泻D.五更泄泻E.脾不统血 20、中医关于“证”的概念是:A.阴阳失调的表现B.对疾病和体征的分析过程C.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二、多选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热邪、暑邪皆有的致病特点包括: A.均为阳邪 B.易致肿疡 C.耗气伤津 D.均挟湿邪 E.临床均见高热,口可喜饮。

中基(中医基础答案)

中基(中医基础答案)

中基(中医基础答案)中医基础答案一、选择题1.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4.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5.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A.脉B.女子胞C.三焦D.胆E.脑6.各脏阴阳的根本在于:A.肝B.心C.脾D.肾E.肺7.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肾中精气的充盈B.脾气的健运C.肾阳的蒸腾气化D.肝血的充足E.肾阴的濡润滋养8.“水脏”是指:A.肾B.脾C.肺D.膀胱E.三焦9.“命门火”实际上是指: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E.以上都不是10.五脏功能中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的是:A.肾B.脾C.肺D.肝E.心11.脾其华在:A.口B.唇C.发D.面E.爪12.五脏六腑之大主是:A.心B.肺C.脾D.肝E.肾13.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A.脑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C.冲脉为血海D.胃为水谷之海E.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14.“命门”一词始见于:A.《素问》B.《灵枢》C.《难经》D.《中藏经》E.《类经》15.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A.心与心包络C.肝与胆D.肺与大肠E.肾与膀胱16.“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肺关系B.心肾关系C.肝肾关系D.肺肾关系E.脾肾关系17.具有调节女子行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A.心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肝与脾18.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A.心与肺B.肺与肾C.肺与肝D.肝与肾E.脾与肾19.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肾D.肝与肾E.心与肝20.六腑中与情志有关的脏腑是:A.大肠C.胆D.三焦E.膀胱21.“上焦如雾”,实际是指何项作用:A.心主血脉B.肺主气C.心肺的输布气血D.胃的受纳E.肺主治节的作用22.中焦的功能实际是指:A.脾主运化功能B.胃主受纳功能C.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D.化生血液E.输布水谷精微23.喜润,以降为顺的脏腑是:A.胃B.肾C.胆D.脾E.肝24.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25.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27.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A.气机不畅B.气结C.气闭D.气逆E.气虚2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29.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0.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1.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2.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A.气机B.气化C.气逆D.气脱E.气闭33.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气血同源D.血汗同源E.肝肾同源34.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少阳胆经35.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A.心肝肾经B.胆胃三焦经C.心肺心包经D.心胆小肠经E.肺脾胆经36.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A.肝胆肾经B.肝脾胃经C.肾膀胱胃经D.脾胃肾经E.脾肝肾经37.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A.阳明经B.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少阴经38.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太阴肺经D.足厥阴肝经E.手少阴心经39.“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A.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B.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40.以下属于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是:A.疠气B.六淫C.七情D.瘀血E.劳逸41.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A.暑邪B.燥邪C.风邪D.火邪E.寒邪42.下列何气能兼其五气:A.暑B.湿C.寒D.风E.热43.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寒邪B.火邪C.风邪D.燥邪E.湿邪44.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A.寒邪伤于肌表B.寒邪入中经脉C.寒邪自内而生D.寒邪直中脏腑E.寒邪侵及血分45.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A.寒邪B.火邪C.风邪D.暑邪E.湿邪46.其性趋下的病邪为:A.火邪B.燥邪C.湿邪D.风邪E.以上都不是47.并病是指: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E.气血两燔48.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49.内风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A.心B.肝C.脾D.肾E.肺50.内湿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A.心B.肝C.脾D.肾E.肺二、填空题1.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中基题库

中基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2、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辩》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E、形体4、"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体征(二)多项选择题6、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仲景B、张从正C、刘完素D、李杲E、朱丹溪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8.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主要体现于: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E、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9、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认为,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区气候的差异D、地理环境的不同E、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10、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A、部位B、原因C、性质D、邪正关系E、治疗原则和方法11、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择D、吴又可E、张景岳12、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是:A、五志过极,皆为热甚B、阳常有余,阴常不足C、百病多由痰作崇D、脾胃为元气之本E、三因学说(一)单项选择题3、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E、腹部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E、阴阳交感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E、四肢外侧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E、恒定的7、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10、正常人体的阴阳关系,常概括为: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平阳秘1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那一项是不对的?A、木—肝、春、东B、土—脾、夏、中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E、火—心、苦、南12、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症是: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E、肝火犯肺13、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E、脾虚生痰壅阻于肺14、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A、木生火B、水生木C、土生金D、火生土E、金生水15、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B、肺C、脾D、肾E、胆16、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A、心B、肺C、脾D、肝E、膀胱17、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A、相克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18、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心B、肺C、肝D、肾E、胃19、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E、稼穑20、肝气疏泄有利于心血的运行,用五行学说解释属: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金生水E、水生木21、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火旺盛引动肝火C、肝气横逆犯脾D、肝火引动心火E、肾精不足致肝血虚22、心肾不交证适用以下哪一种治法?A、泻南补北B、培土生金C、益火补土D、滋水涵木E、金水相生23、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A、气变B、气动C、气是升降出入D、气机E、气化28、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E、感应交合的29、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那一项是不对的:A、木—筋、春、目B、土—胃、长夏、口C、金—大肠、秋、皮D、水—耳、冬、骨E、火—心、思、舌30、患者男性,41岁,四天前出现咽痛、口渴、近两天出现壮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中基考试真题全集

中基考试真题全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题1分)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李东垣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刘完素4.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是:陈无择5.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敖氏伤寒金镜录》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张从正7.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则的专著是:《伤寒明理论》8. 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伤寒杂病论》9. 《脉经》的作者是:王叔和10.玉女煎的组成药物中无:黄连11.银翘散组成药物中无:防风12.小柴胡汤组成中无:茯苓13.小建中汤的组成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14.补中益气汤组成药物中无:枳壳15.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无:地龙16.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中无:生地17.二陈汤组成药物中无:桔梗18.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黄连19.固冲汤的药物组成中无:人参20.贝母瓜蒌散组成药物中无:半夏21.白头翁汤组成中无:黄芩22.清营汤组成中无:知母、丹皮23.黄土汤的药物组成中无:干姜24.金锁固精丸的药物组成中无:白疾藜25.天台乌药散组成药物中无:元胡26.仙方活命饮组成中无:连翘27.济川煎组成药物中无:大黄28.凉膈散组成中无:银花29.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无:白蒺藜30.参苓白术散组成药物中无:木香31.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生姜32.桑菊饮组成药物中无:板蓝根33.大黄牡丹汤组成药物中无:枳实34.温脾汤组成药物中无:肉苁蓉35.独活寄生汤中有:干地黄36.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麻黄37.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良药是:佩兰38.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为治黄疸的要药是:茵陈蒿39.既能散肝经之寒邪,又可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是:吴茱萸40.既能补血、止血,又能滋阴润燥的佳品是:阿胶41.患风寒感冒,腰以上风寒湿痹,最宜选用的药物是:羌活42.最善治湿浊中阻之呕吐的药物是:藿香43.“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延胡索44.具有清热熄风、平喘、通络、利尿等作用的药物是:地龙45.既能活血化瘀,行气解郁,又能利胆退黄的药物是:郁金46.治疗热病高热,热极动风,手足抽搐的首选药物是:羚羊角47.治疗肠痈的要药是:败酱草48.既能治风湿痹痛,又能治胎漏下血, 胎动不安的药物是:桑寄生49.既善平肝潜阳又擅清肝明目的药是:石决明50.善治阴暑证的药物是:香薷51.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无:甘草52.生用能镇惊安神,煅用能收敛固涩的药物是:龙骨53.常用于寒热往来, 感冒发热和气虚下陷, 久泻脱肛的物是:柴胡54.功擅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的药物是:麝香55.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泄肾与膀胱之热的药物是:泽泻56.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侧柏叶57.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58.既能温中止痛,又能杀虫止痒的药物是:花椒59.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郁结的药物是:夏枯草60.既能治目赤翳障,又能治惊痫夜啼及破伤风的药物是:蝉蜕61.可用于阳虚外感及寒痰停饮、鼻渊的药物是:细辛62.既能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又能止血的药物是:荆芥63.既能凉血退蒸,又善清肺降火的药物是:地骨皮64.治诸骨哽咽,最宜用:威灵仙65.功能化瘀止血止痛,为伤科要药的药物是:三七66.功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药物是:牡蛎67.既能治目赤翳障,又能治惊痫夜啼和破伤风的药物是:蝉蜕68.既能温中散寒,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药物是:干姜69.治疗惊风抽搐之证,不论寒证或热证,均可选用:天麻70.既能益气养阴,又能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药物是:山药71.用于阴虚外感,养阴而不恋邪的药物是:玉竹72.临床应用升药拔毒化腐,最常配伍的药物是:煅石膏73.善于泻三焦火邪而除烦的药物是:栀子74.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之佳品是:远志75.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与生苡仁三药相伍的配伍意义是:宣上畅中渗下7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防风的功效?止呕77.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治疗证候?目赤肿痛78.大黄能泻下攻积,最宜用于:热结便秘79.下列哪一项不是茯苓的适应证?肺虚证80.香附的功效是: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81.除(止泻痢)外,均是秦艽的功效:82.下列除(利湿退黄)外,均是车前子的功效:83.川芎的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84.牛膝不具有祛风湿功效:85.下列除(解毒生肌)外,均是甘草的功效:86.金银花与连翘的共同功效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87.独活的功效有:祛风湿,止痹痛,解表88.枳实的功效是:化痰消积, 破气除痞89.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的共同功效是:补气生津90.山茱萸的功效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91.薄荷与牛蒡子均能:散风热、透疹、利咽92.下列除(补骨脂)外,均常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93.下列除(湿热泻痢)外,均为大青叶的主治证:94.小茴香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理气和中95.下列除(肠燥便秘)外,均为栀子的主治证9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薄荷的功效?解毒散肿97.下列除(益精填髓)外,均是当归的功效98.下列除(益精血)外,均是补骨脂的功效:99.槟榔的功效是:驱虫消积,行气利水100.蛇床子的功效是:杀虫止痒, 温肾壮阳101.芦根与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生津102.苏子的功效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103.陈皮的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104.下列除(止泻)外,均是续断的功效105.下列除(风热咽痛)外,均为龙胆的适应证:106.肉豆蔻的功效是:涩肠止泻,温中行气107.为提高攻下药的作用,常配伍哪类药物使用:行气药108.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109.补益剂服药时间宜:空腹服110.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炮制和配伍111.开窍药均可用治:闭证神昏112.辛味的作用是: 发散、行气血113.清热泻火药的主治证是:气分实热证114.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 是取其:通泄之功115.患者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中医基础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A )A.水地说B.五材说C.元气说D.五方说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

此因:( A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C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4.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B )A.朱丹溪B.吴鞠通C.吴又可D.刘完素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C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D )A.汗B.尿C.粪D.呕吐物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C )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阴8.“肝火犯肺”是属于:( D )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C )A.心神不足B.髓海空虚C.肝失疏泄D.肝升太过10.肾在液为:( B )A.涎B.唾C.尿D.泪11.“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C )A.肾阴虚而肝阳亢B.肾阴虚而相火动C.肾阴虚而心火旺D.心阴虚而心阳亢1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D )A.皮肤B.孔窍C.肌肉D.关节1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D )A.风邪B.暑邪C.燥邪D.火邪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 D )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1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C )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1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木克土B.火生土C.金生水D.水克木17.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D )A.心B.肝C.脾D.肾18.“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C )A.冲、任、带B.任、督、带C.冲、任、督D.督、冲、带1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 B )A.头后部B.侧头部C.头顶部D.前额部20.脾之华在:( B )A.毛B.唇C.发D.面21.“血之府”是指:( C )A.心B.肝C.脉D.冲脉22.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D )A.肺与心B.肺与肝C.脾与肺D.肺与肾23.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 C )A.脾B.小肠C.胃D.大肠24.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D )A.饮食B.六淫C.七情D.瘀血25.“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B)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治标26.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D )A. 肾B.肝C.肺D.脾27.胃与小肠上口相接处为:(D)A.贲门B.阑门C.魄门D.幽门28.《素问·水热穴论》称“胃之关”是:( A )A.肾B.脾C.肺D.膀胱29.“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 C )A.虚中夹实B.真虚假实C.真实假虚D.虚实夹杂30.“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B )A.反治B.正治C.治标D.标本兼顾3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D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B.渴与不渴C.流涕的清与浊D.头痛身疼与否32.患者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基试题

中基试题


• • • • • • • • • • • • • • • • • • •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 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证。 B A.肺气虚 B.肺阴虚 C.风热犯肺 D.风燥犯肺 20.熟地、当归属( ) D A.补阴药 B.补阳药 C.补气药 D.补血药 21.参三七、云南白药属( ) C A.凉血止血药 B.收敛止血药 C.化瘀止血药 D.温经止血药 22.升浮的药物能( ) C A. 平喘 B.潜阳 C.发汗 D.利尿 23.风热咳嗽的代表方是( ) A A.桑菊饮 B.止嗽散 C.泻白散 D.二陈汤
B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B阴阳是指某一特定事物和现象 C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 D阴阳具有可分性 D 2、“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平衡 D 3.五行中土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稼穑 4、下列关于五行相生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C A木生火 B火生土 C土生水 D水生木 5、下列关于五行相克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A木克土 B木克火 C火克木 D木克金 6、五脏中素有“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之称的是( B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奇恒之腑( ) D A脑 B胆 C女子胞 D膀胱 E骨
• • • • • • • • • • • • • • • •
8、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9、.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C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10、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B 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11、治疗肺气虚的咳喘用健脾的方法称为( ) C 滋水涵木法 B、益火暖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佐金平木法 12、下列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 B 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13、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为( ) B A虚实关系 B相生关系 C相克关系 D阴阳表里关系 14、肝开窍于( ) A A目 B耳 C口 D鼻 15、主宰生长发育功能的脏腑为( ) C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中基试卷——精选推荐

中基试卷——精选推荐

中基试卷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共150题)1.精⽓⽣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的:A.互根互⽤B.对⽴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2.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的中介是:A.⽓B.⽓机C.⽓化D.彼此感应E.神3.阴阳⽐较完整⽽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B.事物的对⽴统⼀C.事物的⼀分为⼆D.事物内部的⼀分为⼆E.事物特定属性的⼀分为⼆4.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动静B.⽔⽕C.上下D.晦明E.寒热5.“阴者,藏精⽽起亟也;阳者,卫外⽽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肝D.脾E.肾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B.肺C.肝D.脾E.肾8.可⽤阴阳互根互⽤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9.“阴病治阳”的⽅法适⽤于下列何证:A.阴偏胜B.阳偏胜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1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疏⼟B.⽊克⼟C.⽊乘⼟D.⽊侮⼟E.⼟侮⽊11.属于“⼦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E.肺病及肾B.⼼阴虚⽽⼼阳亢C.肾阴虚⽽⼼⽕旺D.肾阴虚⽽肝阳E.肾阳虚⽽⼼⽕越13.五官中的“⾆”属⽕,主要采⽤的是何种归类⽅法:A.⽐较B.演绎C.类⽐D.以表知⾥E.反证14.藏象的基本含义是: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理病理现象E.以五脏为中⼼的整体观15.机体的⽣长发育主要取决于:A.⾎液的营养B.津液的滋润C.⽔⾕精微的充养D.肾中精⽓的充盈E.⼼⾎的充盈16.成⼈⽛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A.肾阳虚衰B.肾阴亏乏C.命门虚寒D.肾精亏损E.肾⽓不固17.汗孔⼜称:A.元神之府B.⽞府C.⾎之府D.孤府A.精与⽓B.精与液C.精与⾎D.津与⽓E.⽓与⾎19.脾主运化是指:A.运化⽔液B.运化⽔湿C.运化⽔⾕D.运化⽔⾕和⽔液E.化⽣⾎液20.脾统⾎主要是指:A.控制⾎液运⾏的流速B.增加内脏⾎液的容量C.控制⾎液的外周流量D.控制⾎液在脉道内运⾏E.使⾎液上输于⼼肺和头⽬21.脾其华在:A.⼝B.唇C.发D.⾯E.⽖22.肺朝百脉是指:A.百脉由肺统帅B.肺将⾎液输送⾄全⾝C.百脉之⾎汇聚于肺,经⽓体交换,输布全⾝D.百脉会聚于肺E.其功能与⼼主⾎脉⼀样23.下列哪项有误:A.⼼在体合脉B.肺在体合⿐C.脾在体合⾁24.在肝主疏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A.调畅情志B.调畅⽓机C.谓节⾎量D.疏通⽔道E.促进脾胃运化功能25.有“⾎海”之称的脏是:A.⼼B.肺C.肝D.脾E.⼥⼦胞26. 称为“⽣之本”的是:A.⼼B.命门C.肾D.脑E.膻中27.⼼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液C.精液D.宗⽓E.营⽓28.胆汁的化⽣和排泄主要依赖于:A.牌主运化功能B.肾主藏精功能C.肺主宣发功能D.肝主疏泄功能E.⼼主⾎脉功能29.以下哪种说法不对:A.脑为元神之府B.灵机记性在于脑E.脑为奇恒之府之⼀30. 三焦为:A.元神之府B.⽞府C.⾎之府D.孤府E.传导之府31.调节全⾝⽓机主要是哪两脏:A.⼼与肺B.肺与肾C.肺与肝D.肝与肾E.脾与肾32.⼤肠的传导变化作⽤是何种功能的延伸:A.肺的肃降B.胃的降浊C.⼩肠的受盛D.⼩肠的化物E.⼩肠的泌别清浊33.以下哪项有误:A.诸⽓者,皆属于肺B.诸⾎者,皆属于肝C.⼼主⾝之⾎脉D.脾主为胃⾏其津液E.肾为⽓之根34.⼤肠与⼩肠交接处是:A.阑门B.贲门C.魄门D.幽门E.吸门35.积于胸中、上⾛息道、下注⽓街的⽓是:A.元⽓36.具有温煦脏腑、润泽⽪⽑、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是:A.元⽓B.宗⽓C.营⽓D.卫⽓E.肺⽓37.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推动与温煦 D.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38.与视、听、⾔、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B.卫⽓C.宗⽓D.⾕⽓E.营⽓39.与⽓的⽣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肺肾E.肝脾肾40.出现恶寒喜暖,是⽓的哪⼀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B.温煦作⽤C.防御作⽤D.固摄作⽤E.中介作⽤41.形成多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是⽓的哪⼀项失常:A.推动作⽤B.温煦作⽤C.防御作⽤D.⽓机C.腠理D.三焦E.分⾁43.治疗⾎虚证时,常在补⾎药中配⽤益⽓之品的机理是:A.⽓能⽣⾎B.⽓能⾏⾎C.⽓能摄⾎D.⾎能载⽓E.⾎能⽣⽓44.“上焦如雾”,实际是指何项作⽤:A.⼼主⾎脉B.肺主⽓C.⼼肺的输布⽓⾎D.胃的受纳E.肺主治节的作⽤45.液的灌注部位,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脏腑B.⾻节C.孔窍D.脑E.髓4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汗B.尿C.粪D.呼⽓E.呕吐物47.临床上治疗多汗、漏汗时,可采⽤补⽓之法,其机理在于:A.⽓能⾏津B.⽓能摄津C.⽓能⽣津48.“上⽓海”是指:A.息道B.膻中C.丹⽥D.⼼E.肺49.下列哪⼀项不是⾎液正常运⾏所必须的条件:A.⼼⽓充沛B.⾎液充盈C.脉道通畅D.三焦通利E.肺肝脾功能正常50.“夺⾎者⽆汗”的⽣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癸同源C.津⾎同源D.精⾎同源E.以上均⾮51.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的是:A.汗B.尿C.粪D.呼⽓E.以上均⾮52.既属“五体”⼜属“奇恒之府”的是:A.脉B.脑C.髓D.⼥⼦胞E.胆53.⽓的运动⽽产⽣的各种变化称为:A.⽓机B.⽓化E.⽓闭54.津液与⾎液之间互相滋⽣、相互转化称为:A.津⾎同源B.精⾎同源C.⽓⾎同源D.⾎汗同源E.肝肾同源55. 称“罢极之本”的是:A.⼼B.肺C.脾D.肝E.肾56.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脉 B.⼗⼆经别 C.⼗五别络 D.⼗⼆经筋 E.⼗⼆经脉57.能调节⼗⼆经脉⽓⾎,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A.⽪部 B.别络 C.正经 D.奇经 E经别58.⼗⼆经脉之⽓“结、聚、散、络”于筋⾁、关节的体系是:A.⼗五别络 B.⼗⼆经别 C.⼗⼆经筋 D.⼗⼆⽪部 E.奇经⼋脉59.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趾⾛向腹腔、胸腔的是:A.肝胆肾经 B.肝脾胃经 C.肾膀胱胃经 D.脾胃肾经 E.脾肝肾经60.⼗⼆经脉⽓⾎流注形式为:A.直线贯注 B.⼿⾜贯注 C.上下贯注 D.循环贯注 E.左右贯注61.具有约束纵⾏诸经作⽤的经脉是: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阳维脉62.以下经脉⼊于上齿中者为:A.⾜少阴肾经 B.⼿阳明⼤肠经 C.⾜阳明胃经D.⾜少阳胆经 E.⾜太阴脾经63.⼗⼆经脉⽓⾎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A.经别 B.别络 C.奇经 D.督脉 E.浮络64.奇经⼋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A.带脉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阴跷脉65.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经典著作:A.《伤寒杂病论》 B.《妇⼈良⽅》 C.《景岳全书》D.《黄帝内经》 E.《千⾦要⽅》66.理想的体质应为:A.偏阳质 B.偏阴质 C.阴阳平和质 D.肥胖质 E.瘦⼩质E.刘完素68.下列何⽓能兼其五⽓:A.暑B.湿C.寒D.风E.热69.其性趋下的病邪为:A.⽕邪B.燥邪C.湿邪D.风邪E.以上都不是70.温燥病的发病季节⼀般是:A.夏末秋初B.近冬深秋C.长夏季节D.冬末春初E.春末夏初71.下列哪⼀项是⽕、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A.上炎B.耗⽓C.伤津D.动⾎E.⽣风72.具有升散⽽⼜挟湿特性的邪⽓是:A.湿邪B.燥邪C.热邪D.暑邪E.寒邪D.⽓泄E.⽓上74.具有调节⼥⼦⾏经,男⼦排精功能的两脏是:A.⼼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肝与脾75.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A.胀痛B.掣痛C.隐痛D.灼痛E.刺痛 E.出⾎⾊淡质清稀76.易致疮痈的邪⽓是:A.风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邪77.悲则:A.⽓消B.⽓结C.⽓下D.⽓收E.⽓耗78.痰形成后则多:A.困阻脾胃为主 D.留积于肠胃、胸腹、肌肤 C.随⽓升降流⾏,内⽽脏腑,外⾄筋⾻D.直接伤及脏腑E.发病急骤,病情危笃79.正⽓强弱主要取决于:B.地域因素C.饮⾷习惯D.⽣活与⼯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80.疾病复发的⾸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不慎8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C.⽓郁化⽕D.瘀热在⾥E.痰⾷积滞,郁⽽化热82.《内经》所说:“⼤怒则形⽓绝,⽽⾎菀于上,使⼈薄厥”的病机,是指:A.⽓不摄⾎B.⽓机逆乱C.⾎随⽓脱D.⾎随⽓逆E.⾎随⽓结83.形成津液不⾜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耗伤C.忧愁思虑⽽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燥药物化⽕耗伤84. 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失调D.⽓⾎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A.正⽓盛衰与否B.⽓⾎功能是否协调C.脏腑功能是否旺盛D.邪正消长盛衰E.以上皆⾮86.内风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A.⼼B.肝C.脾D.肾E.肺87. 为百病之长的邪⽓是:A.风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邪88.下列哪⼀项属于肝脏病理中的虚者:A.肝⽓郁结B.肝⽕上炎C.肝阳上亢D.肝胆湿热E.肝郁⽓滞89. 下列哪项属于⽓机失调:A.⽓逆B.⽓陷C.⽓滞D.⽓结E.以上均是90.中医养⽣学认为探索衰⽼机制的中⼼环节是:A.肾中精⽓的盛衰B.⼼肺的功能状态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D.肝肾精⾎互化的状态91.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法的是:A.⼈⼯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92.下列何项不是正治法则:A.热因热⽤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93.“壮⽔之主,以制阳光”指: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治寒以热94.阴中求阳的治疗⽅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D.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充分滋阴的基础上配以补阳剂 E.以上皆不是95.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助阳解表法,应属于:A.先治其标B.先治其本C.标本兼治D.虚则补之E.以上皆不是96. “⼀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A.冲、任、带B.任、督、带C.冲、任、督D.督、冲、带E.督、冲、跷97.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B.肺与肝C.脾与肺D.肺与肾E.⼼与肾98.内湿的产⽣与哪⼀脏的关系最为密切:A.肾B.肝C.肺D.⼼E.脾99.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A.⼼B.肝C.脾D.肺E.肾100.“⼤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A.虚中夹实B.真虚假实C.真实假虚D.虚实夹杂E.虚证多选题1.属于“⾦元四⼤家”的是:A.刘完素B.朱丹溪C.李东垣D.张景岳E.张从正2.精⽓神学说中的“⽓”主要组成是:A.肾精所化之⽓B.⽔⾕精⽓C.⾃然界清⽓D.肾中所藏之精⽓3.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A.阴阳双补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寒者热之4.下列属于⼟⾏的是:A.⽖、筋、⽪、⾁、⼝B.唇、⼝、黄、化、⾁C.⽪、⿐、⼝、胃、长D.宫、脾、黄、思、⽢E.长夏、湿、中、歌、哕5.下列属于⽔⾏的是:A.⽖、筋、⽪、⾁、⼝B.冬、膀胱、⽿、⾻、恐C.冬、⿐、⼝、胃、长D.恐、呻、栗、⽿、冬E.北、寒、藏、⿊、咸6. 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的治法是:A.培⼟制⽔法B.益⽕补⼟法C.滋⽔涵⽊法D.佐⾦平⽊法E.培⼟⽣⾦法7.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 B.肝 C.脾 D.肺 E.肾8.肾中精⽓不⾜可出现:A.⼩⼉囟门迟闭B.⼩⼉⾻软⽆⼒C.⽛齿松动脱落D.⽼年⼈⾻质脆弱E.脑转⽿鸣9.脾⽓主升,主要表现在:A.配合胃腐熟⽔⾕C.在体合肌⾁,主四肢D.维系脏器位置的恒定E.运化⽔液10. 肝失疏泄,⽓机不畅,临床多出现:A.胸胁胀满 B.头⽬眩晕 C.两乳胀痛 D.少腹胀满 E.⾯红⽬⾚11.肝的主要⽣理功能是:A.主疏泄B.开窍于⽬C.主藏⾎D.主筋E.其华在⽖12.⼼为:A.神之居B.脉之宗C.精之藏D.⽓之主E.⾎之主13.影响⼤肠传导变化作⽤的因素有:A.肺的肃降B.胃的降浊C.肝的疏泄D.肾的⽓化E.⼩肠的泌别清浊14.下列属于奇恒之府的是:A.三焦B.⼥⼦胞C.命门D.脉E.胆15.下列那些说法是对的:A.肺为⽓之主B.肾为⽓之根C.肾为封藏之本D.肾为⽔脏16. 根据《素问·五运⾏⼤论》观点,五⾏中某⼀⾏之⽓太过,则:A.制其所胜B.侮所不胜C.已所不胜轻则侮之D.五⾏相克E.已所不胜侮⽽乘之17.构成⼈体的基本物质是:A.精B.⽓C.⾎D.津E.液18. 过劳包括:A.劳⼒过度B.劳神过度C.房劳过度D.安逸过度E.饮酒过度19.宗⽓的盛衰关系到:A.呼吸的强弱B.⾎液的运⾏C.视听的正常D.腠理的开合E.津液的布散20.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A.补其不⾜B.损其有余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损者益之21.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E.三焦22.液主要灌注于:A.⾻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23.⽣殖之精的化⽣与施泄有度,依赖于:A.天癸促发B.肾⽓封藏C.肝⽓疏泄D.脾⽓运化E.以上都对24. ⽓虚可进⼀步导致:A.⾎虚B.⾎瘀C.出⾎D.⽔停E.津泄25.⼈⾝之三宝是指:A.精B.⽓C.⾎D.津液E.神26.下列属于经脉的是:A.⼗⼆经别 B.⼗⼆经筋 C.⼗⼆⽪部 D.⼗⼆经脉 E.奇经⼋脉27.“奇经”异于“正经”之处是:A.不是⽓⾎运⾏的主要通道 B.分布没有正经规则 C.与脏腑不直接络属D.相互间⽆表⾥关系 E.⾮⼈之⽓⾎运⾏之主⼲道28.经络的⽣理功能是:A.调节机能平衡 B.感应传导 C.通⾏⽓⾎,濡养脏腑组织D.沟通表⾥上下 E.联系脏腑器官29.偏阴质者:D.易感寒湿之邪 E.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30.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转化性31.形成瘀⾎的原因有:A.⽓虚B.⽓滞C.⾎寒D.⾎热E.内外伤32.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 热性⼲涩B.热为阳邪C.易扰⼼神D.易⽣风动⾎E.善⾏数变33.瘀⾎⼜称为:A.恶⾎B.溢⾎C.败⾎D. 衃⾎E.蓄⾎34.⽔湿痰饮、瘀⾎,结⽯致病均为:A.导致疼痛B.致病因素C.阻滞⽓机D.有形病理产物E.致病⼴泛,病程较长35.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A.外界环境D.阴阳失调E.⽓⾎失常36.正⽓抗邪主要表现于:A.抵御外邪的⼊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愈D.病情的轻重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37.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主动B.收引C.凝滞D.重浊E.为阴邪,易伤阳⽓38.⽓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肾B.⼼C.肺D.肝E.胃39. 风⽓内动属于虚的:A.热极⽣风B.肝阳化风C.阴虚⽣风D.⾎虚⽣风E.⾎燥⽣风40.实证临床可见到:A.⼆便不通B.脉实有⼒C.瘀⾎内阻D.⼼悸⽓短E.⽔湿泛滥41. 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C.脏腑功能亢奋D.⽓机阻滞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42.内⽕病理变化有:A.阳⽓过盛化⽕B.邪郁化⽕C.五志过极化⽕D.阴虚⽕旺E.壮⽕43.下列哪项属于热极⽣风的表现为:A.眩晕欲仆B.⾓⼸反张C.⼝眼喎斜D.⽪肤甲错E.⾼热神昏44.养⽣以培养正⽓应做到:A.顺应⾃然B.养性条神C.护肾养精D.体魄锻炼E.饮⾷调摄45.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的中⼼环节:A.肝B.脾C.⼼D.肺E.肾46.“寒因寒⽤”适⽤于: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证C.阳偏盛的实热证D.真寒假热证E.热厥证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48.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A.夏季慎⽤温热B.冬季慎⽤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春不⽤桂枝”E.“夏不⽤⿇黄”49.阴阳互济调补阴阳的⽅法,包括: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阴阳并补50.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A.锻炼⾝体B.药物预防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起居有常。

中基多选题

中基多选题

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BDE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BD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E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4.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DEA.语声高亢B.呼吸微弱C.语音低怯D.呼吸气粗E.呼吸有力5.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BC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6.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CA.藏而不泻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D.都没有五行配属E.实而不满7.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BCDEA.化火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8.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BDA.肝B.胃C.脾D.肺E.心9.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BCEA.心与肾B.心与脾C.肝与脾D.肝与肾E.心与肝10.三焦的功能是:CDEA.通行营气B.宣散卫气C.通行元气D.津液通道E.决渎行水11.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BCA.心B.肝C.脾D.肺E.肾12.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临床多出现:ACDA.胸胁胀满B.头目眩晕C.两乳胀痛D.少腹胀满E.面红目赤13.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ABCEA.痰B.饮C.湿D.气喘E.水肿14.分布于胸腹部的经脉是:ACDEA.肾经B.胆经C.胃经D.脾经E.肝经15.与水湿痰饮的形成相关的脏腑是:ABCDEA.肺B.膀胱C.三焦D.脾E.肾16.气机失调主要包括:ABDEA.气滞B.气逆C.气虚D.气闭E.气脱17.下列哪些属于伤津为主的表现:ACDA.口渴引饮B.形瘦肉脱C.口鼻干燥D.目陷皮瘪E.口干舌燥而不引饮18.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BCA.阳盛之体B.阴盛之体C.阳虚之体D.阴虚之体E.气虚之体19.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CEA.心的行血功能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20.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BD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心包经21.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BD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22.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CA.扶正不留邪B.先攻后补C.祛邪不伤正D.先补后攻E.攻补兼施23.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ABD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C.培土制水法D.金水相生法E.佐金平木法24.“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ABC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25.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ABE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D.少火E.壮火26.用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来解释的有:ACEA.阳中求阴B.阳胜则阴病C.阴损及阳D.气虚导致血虚E.阳病治阴27.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BCDA.说明生理病理现象B.精气是自然界感应现象的中介C.精气是运动与变化着的D.精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E.气与形之间和形与形之间的转化28.五行中“土”的特性具有: ACDA.生化B.生长C.受纳D.承载E.闭藏29.根据补母泻子原则制定的治法有:CDEA.培土制水B.疏肝健脾C.滋水涵木D.培土生金E.益火补土30.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CEA.血的生成B.血的运行C.气的生成D.气机升降E.津液的输布代谢。

中基题库

中基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试题一一、选择填空(每个1分,共20分)1.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3.藏象的基本含义是: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4.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肾中精气的充盈B.脾气的健运C.肾阳的蒸腾气化D.肝血的充足E.肾阴的濡润滋养5.五脏功能中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的是:A.肾B.脾C.肺D.肝E.心6.肺朝百脉是指:A.百脉由肺统帅B.肺将血液输送至全身C.百脉之血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D.百脉会聚于肺E.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7.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血液C.精液D.宗气E.营气8.具有调节女子行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DA.心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肝与脾9.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10.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答案:1.D 2.C3. D 4.A 5.B 6.C 7.B 8.D 9.B 10D.二、判断题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气能摄血√2.“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精血同源:×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经脉:√4.体质是指人体的身心特征√5.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暑邪:×6.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正邪相搏角度来认识:√7. 通因通用属反治法则√8.“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9.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类经》×10. 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感邪的轻重:×. 简答题(40分)1.简述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
部分练习题
绪论
名词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辨证论治 4.病
5.证 6.症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简答题:
1.简述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问答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确立的?
2.试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特点?
3.何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意义?
4.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5.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怎样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名词解释:
1.阴阳 2.阴阳互根 3.阴阳互藏 4.五行
5.五行相生 6.五行相克 7.五行制化 8.五行相乘9.五行相侮 10.母病及子 11.子病及母 12.滋水涵木13.培土生金法 14.益火补土法 15.金水相生法 16.抑木扶土法17.培土制水法 18.佐金平木法 19.泻南补北法
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和制约?
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与互用?
3.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二者关系如何?
4.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5.五行各自的特性如何?
6.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
7.依据五行相克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
8.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如何?导致相乘的原因是什么?
9.何谓五行相侮?其次序如何?导致相侮的原因是什么?10.何谓“母病及子”?一般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11.何谓“子病及母”?一般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问答题:
1.阴阳转化发生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2.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3.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
第二章藏象
名词解释:
1.藏象
2.肾精
3.肾气
4.肾主纳气
5.肝主疏泄
6.心主血脉
7.心藏神
8.神
9.肺朝百脉
10.肺主行水
11.肺主治节
12.肺为华盖
13.气门
14.后天之本
15.脾主统血
16.先天之本
17.肾藏精
18.天癸
19.肾主水
20.心肾相交
21.肺主气
22.中精之腑
23.水谷之海
24.孤腑
25.小肠主液
26.大肠主津
27.肝肾同源
28.上焦如雾
29.中焦如沤
30.下焦如渎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六腑的“实而不满”?
2.如何理解五脏的“满而不实”?
3.如何理解“心主身之血脉”?
4.如何理解“肺为娇脏”?
5.简述脾主升清的含义。

6.简述脾主运化的含义。

7.简述心主血脉的含义。

8.简述肺主气的含义。

9.何谓肾阴?肾阴与一身之阴的关系如何?
10.何谓肾阳?肾阳与一身阳气的关系如何?
11.如何理解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12.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哪两方面的病理变化?13.简述肾主纳气的含义。

14.简述肾主水功能的具体作用。

15.简述肝藏血的生理意义。

16.简述肝主疏泄功能的具体作用。

五问答题
1 试述脏与腑的区别。

2 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 试述脾的运化功能。

4 如何理解“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对临床辨证论治有何指导意义?
5 为什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6 试述肝主疏泄对脾胃功能的生理影响和病理影响。

7 试述肝主疏泄对津液代谢的影响。

8 为什么说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本?
9 试述肾对人体生长发育及衰老所起的作用。

10 脾与精、气、血、津液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
11 与女子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有关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12 心与肺的关系如何?
13 试述心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

14 试述心与肝的关系。

15 试述心与肾的关系。

16 肺与脾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
17 肺与肝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18 试述肝与肾的关系。

19肺与肾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20 脾与肾的关系如何?
21 脾与肾之间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
22 为什么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23 试述脾与胃之间的关系。

24 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如何?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名词解释
1 精
2气
3气机
4气化
5元气
6宗气
7津液
8神
9气为血之帅
10血为气之母
11气随血脱
12气随津脱
13精血同源
14津血同源
15夺血者无汗
16夺汗者无血
简答题
1 人体之精的生成来源有哪几个方面?
2人体之精与气有什么区别?
3 人体之气的来源有哪几个方面?
4 气的生理功能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5气的温煦作用对人体有什么重要的生理意义?6气的固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7元气有什么生理功能?
8宗气有什么生理功能?
9营气有什么生理功能?
10卫气有什么生理功能?
11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有哪些?
12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有哪些?
13血液有什么生理功能?
14津和液有什么区别?
15气与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哪几个方面?
16气与津液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哪几个方面?
17精与血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18 精液与血液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19精与气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问答题
1试述精的生理功能。

2人体之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3为什么说营气与卫气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试述在血液化生中相关脏腑的共同作用。

5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6试述津液在体内生成后的输布过程。

7津液代谢后的废物是如何向体外排泄的?
8为什么说“气为血之帅”?
9试述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
名词解释
1经络
2经络学说
3十二经脉
4奇经八脉
5一源三歧
6任主胞胎
7血海
8阳脉之海
9阴脉之海
简答题
1简述经络的主要功能。

2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
3十二经脉有几对表里关系,有何意义?
问答题
1试述十二经气血流注的具体次序。

2十二经脉的交接方式有几种?其交接规律入如何?
第五章体质
名词解释
1体质
简答题
1体质由哪几方面的差异性构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何谓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在体质上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的差异?问答题
1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人体心理特征的差异性是如何形成的?
3试述体质与症候的关系。

第六章病因
名词解释
1病因
2病因学说
3辨证求因
4六淫
5六气
6三因学说
7风为百病之长
8伤寒
9中寒
10寒性凝滞
11疠气
12风性主动
13七情
14七情内伤
15有形之痰
16无形之痰
简答题
1简述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2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3伤寒致病的原因有哪些?
4何谓署邪?其性质和致病特征是什么?5何谓湿邪?试述湿邪致病的途径。

6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7如何理解湿性黏滞?
8简述火热之邪的性质及致病特征。

9何谓燥邪?简述其性质及致病特征。

10何谓疠气?其致病特点如何?
11为何说湿性重浊?
12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有何临床征象? 13为什么火邪易致痈肿疮疡?
14如何理解“风性善性而数变”?
15七情变化对病情的影响是怎样的?
16七情内伤是怎样形成的?
17劳力过度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18劳神过度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19过逸致病的特点有哪些?
20痰饮致病的特点有哪些?
21瘀血与血瘀的概念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