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结构27页PPT

合集下载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高教出版社,《马原》2018年版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高教出版社,《马原》2018年版

--恩格斯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
“哲学家们只是 用不同的方式解 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 革命的运动。 ——列宁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深圳
名人名言
• “不登高山,不知 天之高也;不临深 溪,不知地之厚 也。”——荀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 要躬行——陆游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 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地活动。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实践客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中介:工具、手段、程序和方法。
3、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你要有知识,你就 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尝一尝。 ——毛泽东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农牧业生产
天文学、数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筑、手工业
战争
力学
孙子兵法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改革开放
实践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认识产生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200 倍
电子显微镜 – 300万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ppt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ppt
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 人的意识活动之外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人的精神具有主观性,外在的各种现实事物具有客观
性。由此可以把世界划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对立和统一
对立:主观世界是观念中的世界,客观世界是 观念之外的世界。
统一: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世 界的内容与客观世界相一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其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矛盾。 实践是人带着主观目的去改变外在世界的活动。 一方面,人是有目的的,目的具有主观性;另一方 面,外在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 的目的和客观的规律可能不一致,由此导致实践的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矛盾。
其二,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实践是以一定理论为指导的具体活动。指导实 践的理论具有普遍性,该理论不是针对某一具体实 践提出来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具有个别性,每一个 实践活动都是独特的。于是,理论的普遍性和实践 的个别性构成为矛盾。
实践的三种类型
1、物质生产实践。包括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和 生产劳动资料的活动。这是人的首要的实践活动。 2、政治社会实践。指的是建立、维护、改变社会关 系的活动。交往是这种实践的主要形式。 3、科学文化实践。包括科学研究、思想探索、艺术 创作等活动。这种实践生产的是精神产品。
第二节 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二、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
自在世界是指人的活动尚未涉足的自然界。 属人世界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 目的和意志烙印的世界。
自在世界和属人世界的对立和统一
对立:自在世界在人的活动之外,由必然性所 支配。属人世界是人的活动改造过的世界,体现着 人的目的。
统一:自在世界是属人世界的基础。属人世界 在更大范围上属于自在世界。自在世界和属人世界 的分化和统一都以实践为基础。

实践论课件

实践论课件

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 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社会制度优劣的试 金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实践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根本途径,是人的解放的现
实基础。
0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解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背景
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和社 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对前人实践哲 学的批判继承。
实践论的意义和价值
课件强调了实践论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包 括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推动社会进步等。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实践论与人工智 能的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 展,实践论与人工智能的结 合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人 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人类实 践的过程,提高人的认识能 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人类解放和全面自由 发展。
03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运 用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总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01
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
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02
将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治 理效能。
文化领域: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高 质量发展。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改革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 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ppt课件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ppt课件

(二)从实践到 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有待 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 认识。第二,理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
(三)从认识到 实践 认识到实践的飞 跃,其重要性和 必要性:第一认识
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 造世界。第二认识的 真理性,只有在实践 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 展。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这种 形式,循环往复以 至无穷,而实践和 认识之每循环的内 容,都比较地进到 了高一级的程度。
发明家爱迪生, 试验了1600多种 材料,经历了 8000多次的失败, 才找到了合适的 电灯灯丝。
实践与认识 及其发展规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价值评价(评价性认识)与科学 认识(知识性认识)的不同的特点:
1)认识的对象不同。 科学认识以客观事实为对象;价值评价则 以价值或价值事实为对象,即以客观事物 对人的 需要所具有的效用或意义为对象。 2)认识的内容不同。 科学认识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为内容; 价值评价则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内 容。 3)认识的目的不同。 科学认识的目的在于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弄清客观事物“是什么”和“怎么样”; 价值评价的主要目的则是要认识和评判客 观事物对人的效用和利益,以便有效地改 造事物和利用事物为自己服务。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因而 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主观认识领域内寻找,思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 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认识的对象, 也不能直接回答认识是否与其符合。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是能够 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实践。

实践与认识精讲课件

实践与认识精讲课件
•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 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 (一)认识的本质
•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本 质的不同回答。
•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 路线
•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认识 路线
情感
驱动
兴趣
诱导

特殊情感和经历
激发

主体的内在尺度
参照
思维定势
调节
真、善、美
升华
• (三)从认识到实践
•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 飞跃,意义更加重大,其必要性和重 要性在于以下两方面:
•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 界。
• 第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 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 第三,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会 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实现改造客观 世界的目的。
•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 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 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 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 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 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 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的任 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 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 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知觉
表象
表象是知觉的再 现。
知觉是对事物表 面现象和外部联 系的综合反映。
感觉是客观事 物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引起的 一种最简单的 反映形式。
事物
知觉 苹果=红+甜+ 硬+……
感觉: 硬! 红! 甜!

2018年修订版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

2018年修订版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

主体、客体和中介的性质和分类
主体 中介 客体
社会性 主观能动性
工具系统 方法系统
客观性 对象性 社会历史性
个体主体 群体主体 人类主体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实践主体
实践的主体: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分为 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 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教学互动:请大家结合教材61-63页的内容,举 例分析说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 现在四个方面。可以举具体的例子也可以引用谚 语、俗语、名言和诗词等。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冬夜书示子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及地位
认识被认识
主体
改造与被改造
审美关系 认识关系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体验美 感知美 创造美
客体
基本的 首要的
有用性 效益性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客体
主体客体化:主体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客体。
客体主体化:客体的属性在主体的意识和活 动中得到体现。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 1、要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 •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4、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
会撑船 •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7、吃过黄连苦,方知甘草甜。 • 8、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标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演示课件.ppt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演示课件.ppt
动物活动的计谋性与人类实践的自觉目的性。马克思: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 开来”
13
3.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活动赖 以进行的条件和手段都是由社会提供的,甚至实践活 动所改造和探索的对象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 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人类的实践能力不断地发生 着历史性的变化
在实践中蕴藏着全部人与世界关系的秘密,人与世界关 系的丰富内容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
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 解决”
2
一、实践的本质
1.旧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1)某些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对实践的重视
培根:“正如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能力总是最 容易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他情况下发挥 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 技术的挑衅下,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 会暴露出来”
18
第二节 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本质和特点的科学概括、对实 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的深刻揭示,是建立在 对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
把握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 解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
19
一、实践的基本形式
17
马克思:“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 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马克思:“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 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 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 生出来的。”
恩格斯也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 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 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PT课件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PT课件
第8页/共29页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 性的物质活动。
田间劳动
科学研究
第9页/共29页
工人做工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邓 (一)实践的基本特征

平 1.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1)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 (2)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 (3)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第10页/共29页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 生活的本质
第1页/共29页
马克思生前最喜欢的一则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的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第21页/共29页
1.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 统一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1)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 决定性因素
第22页/共29页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首先,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次,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生产劳动
实践 主体


实践

工具


实践 客体
第11页/共29页
实践的基本特征
2. 能动性
所谓自觉能动性,是 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 物盲目的本能活动, 而是有目的、有意识 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第七讲 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第七讲 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

古人学问无余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第七讲 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
(四)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认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
社会政治 实践
科学文化 实践
解决人与自然 的矛盾
解决人与人 的矛盾
创造精神 文化产品
第七讲 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
(四)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 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过程 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第七讲 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实践与认 识的运动 完成了?
两次飞跃
实践与认 识的运动 没完成?
第七讲 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
(一)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含义:实践 认识 实践
主观-认识能力实践范围的限制
原因:
科技条件的限制
客观
判断
表象
推理
第七讲 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
(二)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 认识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
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
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直接性
特点: 具体性 形象性 感觉
形式: 知 觉

(马哲)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马哲)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1、自在世界——又称天然世界,一是指人 类世界产生前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活动 还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一是指人 化自然,二是指人类社会会。 3、两者的区别——自在世界运动变化自发, 人类世界的运动变化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4、两者的共同点——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4、两个世界的联系 (1)内容同构(都具有相对应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方式) (2)规律同一 (3)互相转化 5、两个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人的实践 活动 (1)两个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2)实践是两个世界的接触点 (3)实践是两个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
自在 世界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
人类 世界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1、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既相对立又 统一的人类世界 2、实践推动着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


客观现实
2.自觉能动性
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 有目的、有动机,接受意识的指 导,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愚公移山
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水平和程度、手段 和方法,总是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限制 , 它自己也有一 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步过 程 实践的目的总是同一定时 代的历史任务相联系 实践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 总是要同社会发生明显的 或隐蔽的联系

(一)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
马哲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活动
以往哲学的成果
自身的发展
(二)实践的含义和结构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 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 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结构
实践主体
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

关于实践的PPT

关于实践的PPT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 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 “两个凡是”的否定。[1] 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 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
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什么Biblioteka 成功现在的成功人士真的是成功的么?
什么又是成就?
成就等同于成功么?
什么又是社会实践?
我们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实践?
1、开展便民活动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 律宣传与咨询活动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4、开展义务劳动 5、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 6、环境保护 7、考察实践 8、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班会主题
实践归来话成就
什么是实践
实践的意义和目的又是什么 实践和认识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概念提出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 主义的过程中,用社会实践概念来代 替生产关系范畴,并定义为人与人之 间所有实践活动的总和。社会实践概 念的内涵范围比生产关系大 。 对应概念 自然实践,即人类以自然界为对象的 所有活动的总和。自然实践概念的内 涵范围比生产力概念大。
谈谈个人感想,都参加 了什么样的社会实践
谢谢!

修订版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

修订版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2021/6/28
游《冬夜书示子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要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7、吃过黄连苦,方知甘草甜。 8、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2021/6/28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
所谓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 性物质活动。
2021/6/28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特点
2021/6/28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特点
教学互动:请大家浏览教材57-58页的内容,2分 钟后举例分析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 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修订版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2021/6/28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 (二)从实践到认识 (三)从认识到实践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问题 例如:狼桃的故事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 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