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布局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音乐高等教育稳定办学规模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的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音乐高等教育稳定办学规模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4.18•【字号】浙教高教〔2014〕47号•【施行日期】2014.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音乐高等教育稳定办学规模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的意见浙教高教〔2014〕47号各相关普通高等院校,浙江音乐学院(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音乐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在数量上已基本适应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但水平不够问题比较突出。
具体表现是办学定位不够清晰、专业布点偏多且结构不尽合理、师资力量分散。
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筹设浙江音乐学院为调整优化音乐艺术教育结构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根据省委省政府《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省有关高校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推进全省音乐高等教育稳定办学规模,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稳定办学规模,积极推进内涵建设;以筹建浙江音乐学院为契机,整合资源,促进音乐教育相对集中有特色发展;遵循音乐高等教育和音乐艺术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适应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建设总体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音乐高等教育的愿望。
1.稳定规模。
音乐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在基本稳定办学规模基础上进行,优先将浙江音乐学院(筹)发展纳入全省音乐高等教育总的办学规模内统筹安排。
2.调整布局。
对现有音乐专业进行积极调整,逐步在本科高校形成“浙江音乐学院以培养非师范类音乐人才为主,浙江传媒学院以培养音乐传播人才为主,其他综合性或多科性院校以培养师范类音乐人才为主”的发展格局。
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但是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却并没有随之增加。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及时的规划和调整学校的布局是非常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针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优化学校的布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问题及解决方案问题一:教室和实验室不足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数量不足,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导致有些班级在课时安排上不得不采用“半日制”和“轮流上课”的措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在校内清算库房、卫生间等室内空间资源,改建为新的教室和实验室的场所。
同时,在学校的边缘区域,扩建新的教学专用楼,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问题二:学生通行路线占用了教学用地学生在校内行动中,通常会采用近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学校的教学用地,给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解决方案:严格规定学生通行路线,限定学生的活动范围,并设置行人、汽车通行区域,专门划分出教学用地和非教学用地,使教学用地得以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问题三:优化教学楼和生活楼的布局目前,学校的教学楼和生活楼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师生们来来回回很是费劲。
这样一来,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效率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解决方案:重新规划学校的布局,将教学楼和生活楼之间的距离缩短,合理安排教学楼和生活楼的位置,提高师生生活和学习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实施步骤及进度步骤一:收集相关信息,制定方案1.对学校的空间、环境、功能、居住、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2.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教育教学需求,制定出实施方案。
步骤二:拟定预算和时间安排1.根据方案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形成详细的预算和时间计划,并进行审核和确认。
2.对方案实施中的资金、人力、物资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配,以确保方案的实施顺利进行。
步骤三:方案实施1.教室建设:在资源被充分利用后,学校将会投资现代化的教室和实验室,以满足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需求。
调研报告: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
调研报告: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实践报告、活动总结、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actice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调研报告: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导言本文节选自浙江大学首届策论中国活动优秀奖作品《农村学校布局:效率与公平的权衡》,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煌、邵婧儿撰写,由浙江大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指导修改成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8.09•【字号】晋政办发[2002]45号•【施行日期】2002.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02]45号)吕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二年八月九日关于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农村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需要,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结合当前撤并乡镇、并村和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实际,现对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九五”期间,我省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小学总数从“八五”末的44196所,下降到2001年的38244所,减少了5952所,占13.5%。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
目前尚有单人学校12970所。
不少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分布,许多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设施设备、各学科教师的合理调配等,与国家中小学建设标准的要求、与时代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不少学校没有合格的艺术、信息技术和英语课教师,无法开全、开齐国家课程,也阻碍着地方、学校课程的开设。
由于布局结构不合理,导致农村学校办学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解决这一问题是落实全国基教会议精神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当前撤并乡镇、并村及“危改”工程的实施,也为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时机。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铁门镇关于中小学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铁门镇关于中小学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推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中小学有关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对我镇中小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一、中小学布局情况铁门镇现有初中两所,在校学生2662名,其中寄宿生1639名;小学20所,在校学生3521名,其中寄宿制2所,寄宿生95名;教学点9所,在校生345名。
目前,初中布局已完成,但学生在校食宿的用房面积不能满足需要,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欠缺;建议财政加大投入,为两所初中各建一栋学生宿舍楼和一栋综合实验楼,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按照我镇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2015年还有5所学校要撤并,目前,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被撤并小学所在村的干群认为“学生上学远离家长,生活不便”;布局调整以后,形成一些教学点,教师的分配面临挑战,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偏远山区教学,再加上学生人数少,不够编制,教师短缺。
建议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使布点小学的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学生食宿用房基本满足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补贴,鼓励引导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
提高农村教师配置比例,增加教师数量,以适应教育现状。
把几个村小合并,改扩建成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集中生源,充实教师,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困难在于按照现行的师生比例编制标准,每班配不了一个教师,校长还要任班主任,哪有人管理学生的生活、住宿等问题。
在丘陵地区和深山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小学,小学服务半径应不超过3-5公里。
目前,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举办独立设置幼儿园或中小学附属幼儿班(学前班)的有8所,占布局调整学校(含教学点)总数的比例是27%,这些幼儿园(班)有0个在编幼儿教师,占这些幼儿园和学前班教师总数的比例是0对今后省里出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及调整的文件,尤其是对几所村小合并改扩建成寄宿制小学,建议结合农村社区的发展规划为最好,根据农村的5-10年发展远景,规划建设学校。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思南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12—2018年)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2012 -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一、中小学教育资源概况2011年全县有高级中学5所(民办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初中教育学校3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77所(其中乡镇中心完全小学31所,片区完全小学57所,村级完全小学81所,村初小32所,教学点76个),幼儿园64所(其中民办59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27个;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297人,中职在校生4844人,初中在校生40966人,小学在校生67253人,幼儿园(班)在校生17013人(其中幼儿园12596人);有普通高中教职工838人(含民办65人),中职学校教职工147人,初级中学教职工1971人,小学教职工3485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81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449人;学校占地面积2268272平方米,其中:小学1168324平方米,初中677183平方米,普通高中214619平方米,中职学校141469平方米,幼儿园66677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803007平方米,其中:小学315741平方米,初中228292平方米,普通高中156693平方米,中职学校68556平方米,幼儿园,33725平方米。
与2001年相比,普(职)高中在校生从6242人增至20141人,净增13899人;初中在校生从24272人增至40966人,净增16694人;小学从407所调整为277所,减少130所,在校生从75371人减少到67253人,减少8118人,校均规模从186人增至243人。
通过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教育,幼儿园由6所增加到64所,在园幼儿从8223人增至17013人,净增8790人二、中小学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近10年的布局调整,全县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集中办学的优势日渐明显。
云南暂停中小学布局调整 撤点并校在争议中前进
云南暂停中小学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在争议中前进内容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整理2001年,针对农村小学布点分散、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经费紧缺等问题,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开始了。
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总体来说,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提高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教师的配置,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这种调整也出现了执行上的一些偏差,以及过快过急导致的一些问题。
学生上学变远,交通工具跟不上,路途出现安全的隐患,同时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有就是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跟不上,出现了住宿和吃饭的一些问题。
9月初,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新科学制定农村学校布局,所有地区眼下都必须暂停撤并教学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的中小学数量锐减一半,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我省自2009年开始实施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截至2011年底,云南对全省中小学校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收缩,撤并了9308个小学校点、112所中学。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已经暂停中小学布局调整,正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重新制定专项规划,而部分州市校点恢复工作也已经进入规划层面。
2年撤并中小学近万所教育部关于暂停“撤点并校”的声音一出,已经开展此项工作多年的云南省自然也进入了被关注的视野之中。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证实,我省已经暂停中小学布局调整,即所谓的“撤点并校”工作。
2009年11月,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会在楚雄州召开,《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意见》下发至各州、市、县人民政府,云南省中小学校的“撤点并校”工作也自此次会议开始。
当时的会议提出了云南省3年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的阶段性任务,到2012年,云南省将全部撤销“一师一校”点,小学、中学将分别撤并3成和2成。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经济分析
我 国 8年来 中、 学校数 量呈逐 年减少 的趋 势 。 小
20 年 全 国共 有 普 通 初 中 6 ,0 00 2 74所 , 中农 村普 其
摘 要: 农村 中 小学布局调 整的 目的 , 通过优 化 农村 教 育 资源 配置 , 是 实现优 质教 育 资 源
的共 享, 进农村 义务教 育 的持 续 、 康发展 。但 目前各地 布局调 整的 方式却 导致 当前 教 育 中 促 健
存在 许 多规 模不 经济 的情 况 , 农村 学校 规模 过 小, 如 造成 资源浪 费等。 出台相应 的指导 布局调 整 的政策 , 制定具 体的调 整指标 , 各地按政 策 和标 准要 求 因地 制 宜地进 行 学校 布局 调 整 , 能有
艾文珍 . 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经济分析 我
4 3
通初 中 4 ,4 1 9 2所 .J 5 3 6 2所 , 中农 村 小学 / 学 5 ,2 、 其 4 0 2 4所 。在 中小 学 布 局调 整 的步 伐 下 , 国普 4 ,8 全 通中 、 小学 逐 年 撤 并 、 少 , 2 0 减 到 0 7年 全 国普 通 初 中、 小学 分 别下 降至 5 ,0 9 19所 和 3 0 0 1所 , 降 2 ,6 下 幅度 比例 分别 为 5 7 . %和 4 . % ; 中农 村普 通 初 22 其 中、 小学 分别 降 至 2 ,2 6 14所 和 2 1 5 4所 , 降 比 7 ,8 下
退。 ] [
( 盲目 一) 撤销大量农村 中小学, 资源未充分利
用
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
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2001年以来,中国对县镇以下的中小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撤并,究其原因,主要有: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数减少;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入学需求增加,农村教育发展步子减缓;教育投入长期偏低,农村办学经费严重匮乏;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城乡教育差距拉大。
这一轮布局调整历时10多年,对于改进教育质量、优化教师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等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专项治理政策,要求各地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车监管,划拨专项经费改善和增加学生营养,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各地还应积极应对、妥善处理。
关键词: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教育经费作者简介:杨天平(1956-),男,江苏盐城人,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博士、教育管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
浙江金华3210042001年以来,中国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撤销、合并、改建、迁建、新建、扩建与重建。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因1.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数减少新中国发展史上有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是1963至1976年之间,第三次是1985至1990年之间。
1972年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但未认真实施。
改革开放以后,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2年9月和12月,中国共产党第12次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但是,由于原有人口基数大,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农村重男轻女、农民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在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二胎、高胎次生育仍相当普遍,加之育龄人口的大幅度迁徙流动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性漏洞,使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不降反升。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撤并的思考
普遍缩减 。 在这种情况下 , 政府希望通过撤并部分农村 中小学来减 的管 理人员 , 儿童心理 教师更是鲜 有 , 缺乏父母关 爱又没人 引导 , 轻财政 压力 , 实现集 中办学 , 提高教育 资源的利用率 , 形成规模 办 很 容易给他们 留下心理 阴影 。
学效益 。
2家长教育负担加重 . 农村 中小学撤并后学长教育员担加量 , 一方面是因上学距离变
观察 思 考
2 l —2 O2 0
关 子 当 前 我 国 农 村 中 小 学 撤 并 的 思 考
文, 谭桂利 罗中龙 岳承 芬
摘
要 :0世纪 9 2 0年代 以来 , 我国开展 了大规模 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 中农村 中小学成为 改革 的主要对象 , 其 而撤并 农村 中小学是
最 主要 的手段。通过 一系列 的农村 中小学撤 并, 促进 了义务教 育的均衡 发展 , 但其撤并过程 中也产生 了种种弊端 , 如上学距 离增加 、 家
期尤其是 2 0 0 0年 以后 , 全国大范 围内的农村 中小学撤并工 作得 以 不上 现在城镇化 的脚步 了, 进行对农村 中小学 的撤并也 是农村城 更深入推进 和广泛铺 开。根据统计显示 ,9 8 20 19 — 0 8年我 国共减少 镇化 的必然要求 。 3 .4万所小学和 1 8 3 3 . 万所初 中, 3 平均每年 减少 31 . 6万所学校 ( 包 括 3O .3万所小学和 01 . 3万所初 中)并有愈来愈大的趋势 。 ,
庭 负担加 剧、 学校 配套设施 不完善 、 学生身 心健康 受侵害等等。如何做到农村 中小学合理布局 , 学生能够受到 良好的教育 之间的平 使
衡, 已成 为 当前教 育工 作 的 重 中之 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根据《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基本建设发展规划工作的通知》和《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30)》《关于印发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了做好相关撤并学校的人、财、物移交接收等工作,确保相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特制订《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用公平的视角、改革的思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不断优化、整合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城乡中小学校规划建设机制,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二、实施布局调整工作原则(一)均衡性原则。
立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以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为各阶段适龄学生服务,为各阶段的适龄人口提供均等的用地空间,确保其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规范性原则。
认真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贵港市有关教育工作和规划工作的规范、标准,根据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的实际状况确定学校的班级规模,使规划建设的每一处中小学和幼儿园都要分别达到建设标准,推进学校建设上规模,有办学优势,成为品牌学校。
(三)就近方便入学原则。
在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因素后,原则上农村小学、初中分别按服务半径2.5公里和3公里设置。
农村学校超过服务半径的,小学1至3年级可通过就近设置学校或教学点来解决,防止因过度撤并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的出现。
(四)稳步推进原则。
在学校布局调整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充分论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严格按照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进行,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办法,先建后撤,确保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三、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目标为了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规模、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计划实施以下目标:(一)XX街道。
武胜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四川省武胜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2—2015)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函〔2012〕1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3〕13号)要求,结合我县教育现状和发展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县域概况武胜县地处四川东部,东、南接重庆市合川区,西接重庆市潼南县,北接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岳池县,属川东浅丘陵地形。
嘉陵江流经县域117公里,将全县分为东西两半;南渝高速和国道212线及兰渝铁路纵贯南北、广遂高速和省道304线横贯东西。
幅员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84.5万,辖31个乡镇(其中镇16个,乡15个)。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工作基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3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7921元,增长16.5%。
二、教育现状(一)基本情况2012年末,全县共有国办各级各类学校102所(县城学校10所,镇域学校59所,乡域学校33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县城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县城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中29所(县城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辖村小4所),小学50所(县城4所,共辖村小39所),幼儿园4所。
学生总数117166人,其中普高学生16287人,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0360人(初中学生30107人,小学学生50253人),学前幼儿班学生20519人。
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数比2011年的84564人减少4204人,减幅为4.97%。
(二)工作进展近年来,我县根据初中适当集中到大的场镇,小学适当集中到乡镇中心完小,村小服务半径为0.5-1.5公里,中心完小达1.8-2公里,乡镇初中达2.8-3.5公里的原则,逐步收缩了学校布局。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2.17•【字号】黔府办发[2002]109号•【施行日期】2002.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2]109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确保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全省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02]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02年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2]43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意见我省农业人口众多,全省80%以上的人口、82.7%的中小学校、75.5%的中小学生、66.4%的中小学教职工在农村。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形势,现对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出如下意见:一、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一)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进程中,以“普九”、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为契机,在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舍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省中小学传统办学模式形成的“多(校、点数多)、小(学校规模小)、缺(学校功能缺)、散(教育投资分散)、低(教育质量低)”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教育区划调整过程中学校合并问题研究——以企业学校与地方学校合并为例
has to redesign and regulate the previous structure.School merging is
of the
conlmon regulating approaches.The school merging may take place between enterprise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maj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rther deepening,more and more
enterprise schools
are
being stripped from the enterprises they are attached to.These
problems,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I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并模式相关的问题。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介绍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概念、 研究的内容、问题与方法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为企业学校与地方学 校合并的背景分析,主要论述了企业学校与地方学校合并的历史必然性。第三部 分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企业学校与地方学校合并后出现的种种问题。第四部分从 经济、文化、政策等角度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第五部分提出如何从内部 机制上有针对地解决合并后学校的突出矛盾。第六部分站在教育行政的层面从如 何从源头上抓稳定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区划调整 合并学校 管理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关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
50年代初,新政权改造旧教育,重建教育体系的努力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接管和改造旧学校,将所有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和教会学校,以及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将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实行全日制学校、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并举,扩大工农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清理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主要在1952年进行的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模式改造旧有的高等教育,构造了建国之后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品质,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
这一模式已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对象。
◎对院系调整过程的追述早在1949年底,高等学校即已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1年4 月,取消交通大学管理学校,所属系科分别并入交大工学校、北方交大和上海财经学校;复旦大学土木系并入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纺织系与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工专纺织科合并为华纺织工学,等等。
1952年,根据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为适应高等教育满足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的需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和统一分配毕业生制度的需要,开始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
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在京召开的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揭开1952年院系统调整的序幕。
会议指出,全国工学院地区分布很不合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少数大城市,师资设备分散,使用效益低;学科庞杂,教学不切实际,培养人才不够专精;学生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决定以华北、华东和中南为重点进行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
1952年5 月,中央教育部提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则和计划,其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明确主要发展工业学院,尤其是单科性专门学院。
调整的方式是根据苏联的大学模式,取消大学中的学院,调整出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科,或新建专门学院,或合并到已有的同类学院中去。
学校布局调整意义
学校布局调整意义有利于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有利于优化教育与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大势所趋,如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考虑、农村孩子到城镇上学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
1、学校布局调整是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从总体上来看,我县当前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
特别是城乡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规模、师资、设施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导致了新的社会不公。
这次实施的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逐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尽可能使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学校布局调整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而全、小而散”的格局导致教育资源分散、成本投入过大、财政负担加重、办学效益降低,影响了全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现代经济理论启示我们,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使生产成本下降、效益提高。
我们必须学习借鉴这一市场运作方式,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激活增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集中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具体来讲:学校布局调整,一方面可以使教学仪器设备等硬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育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师资等软资源,减轻财政负担。
同时,布局调整又能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形成一个相对聚集的教育资源群体,既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的传播辐射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学校布局调整是改善学校管理、创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的需要。
学校规模小,师生人数少,学校管理粗放,教学质量低下。
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50年代初,新政权改造旧教育,重建教育体系的努力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接管和改造旧学校,将所有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和教会学校,以及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将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实行全日制学校、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并举,扩大工农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清理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主要在1952年进行的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模式改造旧有的高等教育,构造了建国之后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品质,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
这一模式已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对象。
◎对院系调整过程的追述早在1949年底,高等学校即已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1年4 月,取消交通大学管理学校,所属系科分别并入交大工学校、北方交大和上海财经学校;复旦大学土木系并入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纺织系与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工专纺织科合并为华纺织工学,等等。
1952年,根据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为适应高等教育满足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的需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和统一分配毕业生制度的需要,开始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
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在京召开的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揭开1952年院系统调整的序幕。
会议指出,全国工学院地区分布很不合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少数大城市,实用文档师资设备分散,使用效益低;学科庞杂,教学不切实际,培养人才不够专精;学生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决定以华北、华东和中南为重点进行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
1952年5 月,中央教育部提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则和计划,其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明确主要发展工业学院,尤其是单科性专门学院。
调整的方式是根据苏联的大学模式,取消大学中的学院,调整出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科,或新建专门学院,或合并到已有的同类学院中去。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的意见-冀政办[2001]11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的意见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的意见(冀政办〔2001〕11号2001年4月30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使我省中小学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实现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省政府决定进一步调整全省中小学布局。
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第三次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我省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资源现状,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扩大校均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精简教职工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相对集中、扩大规模、确保入学、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农村小学和建制镇所在地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为重点,突出中心学校的规模效益和示范辐射作用,逐步形成规模办学的格局;坚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保持中小学校布点相对稳定;坚持以改扩建为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坚持同推进农村小学学区一体化管理改革和建设乡镇综合教育小区相结合;坚持同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和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相结合。
以调整促发展,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特色化、现代化建设。
二、目标和要求(一)布局调整的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完成我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2003年底前,基本完成小学阶段的布局调整任务,使全省小学校数减少到25000所以下,校均规模达到300人以上;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初中阶段学校的布局调整任务,使全省初中校数减少到3800所以下,校均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劳动生产力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新配置,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城乡中小学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小学阶段学生以每年4.66%的速度递减,初中阶段学生以每年2.3%的速度递减;二是生源快速向城镇流动,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空壳”学校,这就使得教育布局与生源变化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显突出。
为有效推动全省正在进行的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近期省委办公厅与省教育厅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对全省面上情况进行网络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到庆阳、平凉、武威、金昌、酒泉5个市的10个县区40余所中小学开展了实地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育布局调整现状我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始于本世纪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步探索阶段(2001年—2003年)。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据此我省各地开始探索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是分片试点阶段(2004年—2008年)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省上于2004年开始按区域分片进行试点工作。
经过2004年的酒泉试点、2007年的庆阳试点、2008年的陇南试点,逐步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酒泉模式”、“庆阳模式”等。
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庆阳市西峰区剩余校舍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是全面展开阶段(2009年至今)。
去年省政府提出全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四个集中”的指导原则,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由此布局大调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
目前,庆阳、金昌、酒泉、嘉峪关4市已基本完成布局调整工作。
经过三个阶段的调整,全省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比情况如下(见表1):布局结构调整情况对比表表1二、调整初显的成效经过三个不同阶段的持续调整,我省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层面和社会层面均显良好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布局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
经过10年布局调整,全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数量迅速下降。
布局调整撤并了一批条件较差的教学点,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边远农村上学难、上学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辍学;部分原有的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农村学校向乡镇集中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际是一个农村中小学校在哪儿办的技术问题和规划问题。
但是采用哪种规划,采用哪种调整策略却是理论价值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之所以要调整,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以至于农村学校服务人口不断减少。
为了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城市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时,大多数执行了“村不办小学,镇不办中学”的调整策略,农村学校被大规模撤并,学校向城镇集中。
规模并不等于效益
然而,学校的合并是否一定能产生规模效益呢?研究发现,撤并学校只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节约了成本,其隐含的社会成本却不断增加,例如学生的交通食宿成本增加、辍学率反弹、部分原有的教育资源闲置浪费、某些校区负担过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等等。
可见,规模并不一定出效益,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不在于办学规模的大小,任何一种规模类型都会产生优秀的教育和学校。
小的也是美好的,小规模学校其实更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
再者,学校向城镇集中是否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未来?学校作为知识的象征,对农村人口起着传播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
学校从村庄中撤走消失后,对于本来就薄弱的农村教育文化积淀是一个致命的破坏。
农村教育本来就千疮百孔,学校的消失,无异于教育的消失,农村无教育,对农村今后的发展负面作用极大。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较城市宽松,农村学龄人口的增长和比重仍然要比城市大。
大量的农村学龄儿童是否能接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影响着未来农村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社会不能解组,农村教育不能消失,还应该大有作为。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考虑到这个重要的大背景,而不应该过急过快地撤并农村学校。
立足实际和长远发展
因此,在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和农村学龄人口会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这就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要求。
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化的速度仍然滞后于工业化速度,即二三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远远低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户籍制度即便是全部放开,城市要做好向庞大的农村人口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全部城市公共资源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在城市的公共资源无法短时间内负担大量的农村人口的情况下,农村人口仍然要以广袤的农村地区作为学习、生产和生活的地方。
而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向城市和县镇集中的速度过快,远远快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县镇迁移(指带户籍和市民待遇的迁移)的速度。
农村学校的过快撤并意味着农村人口要承担去城市和县镇接受基础教育的交通、食宿和精神成本。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防止他们不按照农村实际需要和农村的长远发展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
同时还要建立自下至上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决策和监督机制,根据农村人口的实际需要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