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3-6人口环境、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型频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备择价值、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位、关键地区、关键种、灭绝、外来物种、岛屿、集合种群、自 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孑遗物种、遗传漂变、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灭绝、生境破碎化、自然 资源、自然保护、基因流、模式生物、模式标本二、填空题1. 20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加强,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 、 、 、 和 等五大危机。
这些问题的 解决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2.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的三个指标是: 、 、 。
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 、和 。
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建立物种受威胁的等级包括 6个: 、 、 、 、 和 。
5.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和一些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主要包括: 、 、 和 。
6. 截止 2006 年,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处,面积 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7.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 个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面积从 2000年的 45 万公顷增加到 2009年的 96万公顷,增长幅度为 109%。
截止到 2007 年 8月,贵州省有 个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8. 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 亿年。
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 亿年前。
9. 古生代的泥盆纪(距今 4.08-3.60 亿年前):珊瑚和三叶虫发生大规模的适应辐射;头足类出现。
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点培优专题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命题26人口和民族
A.老龄化问题严重 B.增长速度放慢
中考·地理
C.地区分布不均匀 D.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C 解析: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强调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 值,图示信息无法判定,A项错误;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与自然 增长率及机械增长率有关,图示信息无法判定,B项错误;我国 的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C项正确;
第10页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26 人口和民族
中考·地理
[2023甘肃金昌中考]下图示意我国2020年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 积和人口数量。读图,回答7~8题。
第11页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26 人口和民族
中考·地理
7.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2020年四省级行政区域中
A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山东 B.新疆 C.山西 D.西藏
答案:C 解析:2000~2020年间,该省乡村人口不断减少,排 除A项;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排除B项;城镇化率持续增长,C 项正确;城镇人口越来越多,乡村人口越来越少,城乡人口差 值先变小后变大,排除D项。故选C项。
第6页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26 人口和民族
中考·地理
A 4.如果城市短时间内人口增加过多,产生的影响有( )
第2页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26 人口和民族
中考·地理
C 1.2017~2022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2019年 B.2020年C.2021年 D.2022年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人口自然 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而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所以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21年。 故选C项。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几点有利于我国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对于研究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人口;生态环境;关系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social development face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Reaso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Restrain wors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of analysis, then for these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to China’s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some guiding value.Keywords: popu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第1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1)1980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是()1.(2)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 人口数量开始减少B.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C.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不变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答案】B【解析】(1)1980年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故选B【答案】C【解析】(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选C2.下列关于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当乌苏里江面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帕米尔高原已经散落着阳光B. 当黑龙江进入春耕季节时海南岛还是一片冰天雪地C. 我国领土面积广大但资源很贫乏D. 我国海陆疆界绵长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都很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答案】D【解析】解当乌苏里江面还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当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我国领土面积广大资源总量丰富故C错误确不符合题意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都很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D.3.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B.C.D.【答案】D【解析】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A. 内蒙古B. 西藏C. 新疆D. 广西【答案】D【解析】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故选D5.对我国民族分布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A.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B.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C. 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 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答案】B【解析】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我国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故B符合题意故选B6.(1)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约为()6.(2)从199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增幅是()6.(3)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A. 14亿B. 13.4亿C. 12.8亿D. 12亿【答案】B【解析】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4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答案】C【解析】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从1990年到2010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增幅)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答案】C【解析】面对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这是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基本政策7.(1)下列有关中国竖版地图出版发行的说法正确的是()7.(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7.(3)我国的大部分国土位于()A. 扩大了中国领土面积B. 改变了中国领土轮廓C. 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D. 有利于国民的版图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树立【答案】D【解析】(1)读材料可知竖版中国地图对南海和南海诸岛等地理信息有详细标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民的版图意识和海洋意识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2)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州东部太平洋西岸南临南海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C【解析】(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C正确 ABD错误故选C8.下列关于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B. 我国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C.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D. 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答案】C【解析】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故A错误我国跨温、热二带大部分在北温带无寒带故B错误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故C正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故D错误故选C9.(1)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①人口出生率较低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人口死亡率较高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9.(2)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图中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选A【答案】C【解析】(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0.(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________ 一律________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10.(2)下列是我国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把相应的字母填入下表内A.朝鲜族B.蒙古族C.傣族D.藏族【答案】(1)大小, 平等, 民族区域自治【解析】(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不论大小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一律具有(风俗习惯)平等地位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答案】(2)【解析】(2)内蒙古摔跤蒙古语称为“搏克”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11.(1)写出图中数码代号表示的我国邻国名称③________ ⑤________ ⑧________ 11.(2)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从海陆位置看我国陆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________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11.(3)图中甲是我国内海之一________海11.(4)我国领土的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________【答案】(1)哈萨克斯坦, 缅甸, 菲律宾【解析】(1)读图可得图中③国为哈萨克斯坦⑤国为缅甸⑧国为菲律宾【答案】(2)亚欧【解析】(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答案】(3)渤【解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四大边缘海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两个内海读图可得图中甲为渤海【答案】(4)曾母暗沙【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领土的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12.(1)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大致以CD线为界 ________多 ________少12.(2)图例中A是________族 B是________族12.(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示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填写数字)【答案】(1)东南, 西北【解析】(1)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答案】(2)汉, 壮【解析】(2)读图可知 A是汉族 B是壮族【答案】(3)②【解析】(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②表示壮族13.请你将下列少数民族名称与其主要聚居地、主要节日连接起来【答案】①Bb ②Cc ③Aa【解析】泼水节是云南省傣族的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是宁夏回族的节日14.(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________的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其中________族分布最为广泛集中分布地区是________14.(2)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著名舞蹈“孔雀舞“源于________(民族)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省区)14.(3)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 对该民族集中分布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A.该省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低的省区B.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端止于该省区C.该省区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区D.与该省相邻的省区简称是闽、湘、滇、贵14.(4)“胡焕庸线” 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也就是图中所示的a线 ________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什么?________ 至少列举两条)【答案】(1)多民族,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 我国东部地区【解析】(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答案】(2)傣族, 云南省【解析】(2)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著名舞蹈“孔雀舞”源于傣族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答案】(3)壮族, B【解析】(3)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我国壮族集中分布的省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其行政中心是南宁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端止于该省区【答案】(4)黑河-腾冲线, 东南部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解析】(4)“胡焕庸线” 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也就是图中所示的a线黑河-腾冲线由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所以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
《人口资源与环境》课件
为了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 制。通过给予生态保护和修复者一定 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提高其参与的积 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生态补偿机 制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 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
PART 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人口资源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 2
PART 03
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定义
指自然界中能提供人类利用,满 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要
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自然资源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分布不均 等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资源利用方式
开采、利用、回收等。
资源保护措施
立法、执法、宣传教育等。
资源可持续利用
城乡结构问题
城乡人口比例失衡,城市 化进程加速,对城市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带 来挑战。
人口素质问题
教育水平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 水平差异大,影响人口素 质的提升。
健康素质问题
健康状况不均衡,慢性病 、传染病等健康问题依然 存在,影响劳动力生产力 和生活质量。
道德素质问题
道德素质滑坡,社会风气 不良,影响社会稳定和和 谐发展。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 求的能力。
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短缺原因
01
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浪费等。
可持续发展概念
02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策略
0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
PART 04
环境保护与人口问题有何联系
环境保护与人口问题有何联系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是两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议题。
它们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首先,人口的增长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等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类不得不扩大农业生产、开发新的水源、加大能源开采力度。
然而,过度的农业开发可能导致土地退化、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则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以粮食生产为例,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改造成农田。
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减少了地球上的碳汇,加剧了气候变化。
同时,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人们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流入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人口的分布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大城市,交通拥堵、垃圾堆积、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改变了地表的自然状态,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此外,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也远远高于农村地区,给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口产生反作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水污染引发各种肠胃疾病和传染病,土壤污染则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例如,一些地区由于工业污染严重,当地居民患癌症等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此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与环境破坏密切相关。
洪水、干旱、飓风等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迫使人们迁移,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环境恶化还会影响人口的素质和发展。
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地区,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营养保障,这将影响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从而制约未来的发展潜力。
此外,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的解决需要共同的策略和努力。
在人口政策方面,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 ) A.Ⅰ时期B.Ⅱ时期C.Ⅲ时期D.Ⅳ时期2.在Ⅰ时期该地区人口的突出特征是(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回答问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A.20%鼓励生育B.60%计划生育C.15%采取移民政策D.30%鼓励人员出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l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
下图为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影响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因素有()①教育程度②自然环境③人口政策④经济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A.国防B.社会稳定C.人口再生产D.城市化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2021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21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
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8.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B.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C.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D.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9.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十年内,我国A.总抚养比不断增长B.劳动人口比重在上升C.劳动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D.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人口资源环境》课件
4
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分类
2
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特点
3
能量密度高、可利用性强 、对环境影响大。
人力资源
定义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 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总和。
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智力 性。
开发与利用
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人 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重要性
Part
02
资源
自然资源
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 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利用与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
能源资源
定义
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 1
量的自然资源,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影响
环境恶化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疾病和食物短缺等问题,对人口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的自然基础
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土壤和矿产等,它们的存在和分布受到环 境的影响。
02
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
些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03
人口结构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例如,老龄化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文)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文 )1000字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口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人口与环境的概念入手,探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概念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人口数量的增长、结构的变化、迁徙的规模与方向,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等,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相互影响的综合体。
它包括了生物、土壤、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要素以及城市、工业和农村环境等人为要素。
生态环境包含的因素很多,其中不仅包括环境的生物学和化学特性,还包括环境的心理、社会和政治文化特征等。
二、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这一影响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平衡,还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然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大面积的房屋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 水资源的紧缺:水资源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要素。
由于城市化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开始变得紧缺,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4. 空气质量恶化: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多和工业生产的扩大,大量的煤烟、尘埃和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城市化的增长和人口的聚集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1. 优化人口结构:适时推出政策,引导人们合理规划家庭生育计划。
同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女性地位来促进人口结构的改善。
2. 促进绿色产业模式的发展:绿色产业模式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够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绿色能源的发展,加强环保政策的推广。
3. 加强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机制来确保环境的完整性。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45 国家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含答案解析
考点45国家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一、选择题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和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某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度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均好于中西部省级行政区B.直辖市绿色发展水平都较高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D.云、贵、川三省级行政区处于中游水平2.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①资源利用②环境治理③环境质量④生态保护⑤增长质量⑥绿色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②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③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④林地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①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②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③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④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近年,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
据此完成第5题。
5.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使部分可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②将有害垃圾分类集中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风险③美化城市街道环境④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23浙江卷,5~6)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互融合的关键。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地理试题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 理得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B.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小C.人口仅在小城镇阿流动D.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2.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疏导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②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③降低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 ④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甘肃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为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甘肃将全省划分为3个主体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图1)。
图2示意2021年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关联关系图(节点的大小表示在网络关系中的重要程度,节点间线的长度和粗细表示联系的频繁程度)。
据此完成3~5题。
3.甲、乙、丙分别表示A.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B.城镇化发展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C.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D 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关于甘肃省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陇中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最小②陇东南地区碳中和压力最大③河西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县域间碳排放网络空间联系弱④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紧密度由中小县.域向周边县域递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关于城关区的发展方向,下列规划合理的是A.积极推进农创产业及新型农业发展B.积极创新推动低碳试点,发挥低碳引领导向C.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D.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风和水是干旱地区的两种主要作用力。
续修市县志应设《自然环境》篇
To Set up the Chapter of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Compilation of County or Municipality Zhi 作者: 胡浩泉;唐雅芝
作者机构: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4号省地方志编委会,130051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4号省地方志编委会,130051
出版物刊名: 中国地方志
页码: 44-47页
摘要:文章针对认为续志不应设《自然环境》篇的看法指出,自然环境诸要素作为反映一地基本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续志中是不可缺漏的.自然环境是在不断演变的,虽然变化缓慢,科学的修志态度是续志断限内全面真实的自然环境要素都要收录入志,不能以变化大小定取舍,并且前志《自然环境》篇的错漏要在续志中加以纠正和补遗.文章还提出了续志《自然环境》篇在谋篇立目时要注意的问题及续志《自然环境》篇目设想.。
人口与环境关系问题研究
人口与环境关系问题研究摘要: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不适当活动,特别是人口的激增。
在人类影响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生态学问题。
关键词:人口环境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不适当活动,特别是人口的激增。
在人类影响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生态学问题。
一人类发展与环境人和环境组成的大系统,是一个有着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可以概况为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关系。
物质生产是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其转化为生产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中。
人的生产是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总过程消费物质生产产出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所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是指在自然力和人力的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和产生资源。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
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通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包括了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
人口过程反应了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反应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决定人口增长的快慢。
而自然增长率主要由人类自身的生物潜能和环境阻力所决定。
自人类进化成现代人类后,除上述因素外,人口数量同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取决于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在高考地理中,环境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理解,还对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过于炎热潮湿,疾病容易传播,不利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而温带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既没有极端的炎热,也没有极度的寒冷,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往往人口密集。
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以往往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些靠近大江大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
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土壤条件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
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相对较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反作用。
当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个地区时,可能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比如,过度的开垦土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压力较小,但可能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和日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08年11月总第60期第6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 O UR NA L OF H AR BIN C OMMITTEE S CHOO L OF THE C CPN ov.,2008Ser ial N o.60N o.6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胡术阁(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150080) 摘 要:在当前形势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意义非常重大。
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全面而深重,有些区域已带有毁灭性,因此必须积极应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修复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良性循环。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X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08)06-0084-03 收稿日期:2008-09-05 作者简介胡术阁(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经济(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天然林锐减,功能明显弱化。
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尽管我国林木覆盖率已达18.21%,但天然林仅占国土面积不到10%,人工林占很大比重,同原始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相当低下,很难形成生态防护功能的大气候。
而且2005年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0.6公顷的1Π6。
2.草原大面积退化,功能减弱,土地沙化严重。
我国现有草原3.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41.7%,是世界上第二草原大国。
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的功能价值认识不足,长期实行毁草垦荒、超载放牧以及乱采滥挖等非理性开发,致使草原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处于退化状态。
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程度不同地退化,天然草地还以每年六七十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农业部有关资料显示,自1950年以来,经过四次大垦荒,全国近2000万公顷的草甸、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其中近50%已被撂荒成为裸地或沙地。
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第三课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汤老师放了一组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片段:这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北美洲因纽特人的雪屋,有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哈尔滨的雪地,有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有南极洲的企鹅、可爱的大熊猫、澳大利亚的袋鼠……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教室里有了一些小小的骚动。
但伴随着屏幕上问题的出现,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
“你看到了什么?”“雪山、沙漠、大江……”,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
“高原、盆地形容的是什么?”“热带雨林地区的温度如何?而雪地里的气温呢?”“黄土高原,顾名思义它的土壤类型属于黄土?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这里的土壤又属于什么呢?”有了上一个学期的知识积累,学生们轻松的回答着。
这下又轮到汤老师出场了,她委婉地说道:“地形、气候和土壤都是自然环境的组成因素,当然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还包括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
师生间的交流接下来屏幕出现的是:五种地形的素描图和等高线图。
汤老师望着学生们,问到:“从图上看,人类主要聚居在哪些地方呢?”“小河边。
”“比较空的地方。
”“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
”“海拔较低的地方。
”汤老师又问:“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呢?”“离河近,取水方便,还可以到河里去捕鱼,如果旁边有农田的话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发生火灾,还可以紧急救火。
”学生的回答虽有些稚嫩,却透出智慧的光芒。
“海拔高,比较冷。
”汤老师告诉大家,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很少有人在那里居住。
“那么,沙漠地区比较热,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吗?”“不能。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因为沙漠地区的气温太高,人类不能适应,而且沙漠地区下雨的时间不多,比较干旱,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业生产。
”“回答的太好了”,汤老师及时的给予了表扬。
问题还没有结束,汤老师又抛出了疑团:“既然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合人类的大规模聚居,那么,能不能聚居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呢?”“老师,不行的。
湖南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二) 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地理(答案在最后)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宁夏西海固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差,贫困人口多,扶贫措施以生态移民为主,北部闽宁镇成为移民首选地。
通过生态移民,西海固成功实现脱贫,闽宁产业也实现了多元化,主要以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为主。
下图是西海固、闽宁镇区位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移民对西海固的积极意义是()A.优化居住条件B.改善人口结构C.减轻生态压力D.增加劳务收入2.闽宁成为移民首选地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和水源B.地形和降水C.气温和水源D.气温和降水3.闽宁实现产业多元化的有利条件是()①自然环境优美②劳动力数量多③产业协作基础好④银川辐射作用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C 2.A 3.D【解析】【1题详解】生态移民是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的部分人口迁出,从而减轻生态压力,C项正确;生态移民可以改善迁移者的居住条件,但不是能改善西海固的居住条件,A错误;生态移民为整体搬迁,对人口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不会增加西海固的劳务收入,D错误。
所以选C。
【2题详解】闽宁地形平坦,有黄河经过,因此闽宁成为移民首选地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A正确;该地降水较少,B错误;区域气温差异较小,气温不是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CD错误。
所以选A。
【3题详解】自然环境不是影响产业多元化的主要因素,①错误;闽宁接收生态移民,获得大量劳动力,②正确;闽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协作基础较差,③错误;距离银川较近,受银川的辐射作用较强,④正确。
所以选D。
【点睛】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考虑低碳的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优化
考虑低碳的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优化陈鹏;谷剑锋;胡志勇【摘要】高铁客站新区聚集了大量的交通流,给周边路网交通和城市碳排放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保证畅通出行和低碳出行,以高铁客站新区道路网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站区路网交通供需平衡和碳排放容积率最小作为站区路网结构优化的目标,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高铁客站新区道路网结构优化模型.以宜昌东站为例,结合相应的交通调查数据,应用建立的模型进行路网结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站区道路网结构优化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年(卷),期】2018(042)004【总页数】5页(P544-548)【关键词】高铁客站;道路网;交通供需平衡;低碳【作者】陈鹏;谷剑锋;胡志勇【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武汉 430063;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武汉43006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0 引言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触媒效应,带动了沿线城市人口的流动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城市结构的优化也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新建高铁站的出现,也给周边的路网交通产生了影响.高铁客站新区交通流组成较为复杂:①高铁客站新区作为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大量来自城市中心区或周边功能片区的交通流在此集散;②具有较强服务业基础的高铁站区吸引着大量的商机,从而使周边的商业用地呈现高度开发的趋势,诱发了大量商务客流及机动车交通流.双重交通功能的叠加往往造成地区交通拥堵,为乘客出行带来不便.同时大量车流的汇集会产生大量的尾气,使乘客的出行质量受到影响.如何对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进行优化,力求既满足高铁乘客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路网的供需矛盾,又能实现站区内居民的低碳出行,成为站区交通规划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外对于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优化研究较少.李星等[1]采用电子云模型计算枢纽地区道路需求的周转量,通过供需平衡计算边缘型高铁枢纽地区路网级配.汤祥[2]根据道路承载量分析来确定高铁站区道路网级配.但上述研究缺少环境因素的考虑.另一方面,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人员对低碳交通发展做了初步的分析,从宏观上提出一些发展对策[3-5].王鹏[6]提出了以路网通行能力最大和路网交通碳排放最小为目标的路网结构优化模型,但其模型没有考虑路网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且无法统一目标函数中量纲.总体来说,对于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优化,已有研究考虑的因素不全面,优化目标单一,无法适应目前提倡的低碳出行理念.因此,本文将以保证路网交通供需平衡和降低路网碳排放容积率为目标,对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为实现站区居民的畅通出行和低碳出行奠定基础.1 高铁客站新区路网布局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与城市路网结构相似,道路等级划分为四级,依次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见图1.四种等级的道路之间衔接紧密,发挥着各自的交通功能,见表1.目前我国的高铁站多数建在城市新区范围内,若站区规划范围内无快速路,则路网由原先的四级配置改为三级配置,依次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见图2.本文主要针对三级道路配置进行研究.图1 高铁客站新区四级路网结构图图2 高铁客站新区三级路网结构图表1 站区各级道路功能道路等级功能快速路承担过境和站区出入境的长距离机动车流主干路承担中长距离的站区出入境和站区内部的跨圈层交通流次干路承担站区内部交通支路服务地块开发,与次干路衔接,使交通流便捷集散2 高铁客站新区道路网级配优化模型2.1 模型目标确定为适应目前倡导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高铁客站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以下两个优化目标:①保证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交通供需平衡,综合考虑高铁客站新区路网容量和交通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力求使站区内的机动车流以较短的时间实现区域的集散活动,同时尽可能地节省道路资源;②降低高铁客站新区的路网碳排放容积率,碳排放容积率往往小于1,容积率越大,表明路网中各级道路碳排放情况越严重.2.2 模型构建2.2.1 模型假设1) 为简化计算,在进行站区路网碳排放计算中,假设路网中车辆类型的比例相对确定.2) 为简化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本文以站区路网中高峰小时车辆行驶的平均车速作为主次干道上行驶车辆的速度.3) 假设近期站区路网中不同等级道路上所有车型单位里程高峰小时CO2排放量相对稳定.4) 由于高铁客站新区大多数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周围道路网尚不发达,过境交通相对较少,且受研究范围的限制,难以对高铁客站新区的过境交通需求进行准确测定,故本文暂不考虑过境交通需求.2.2.2 高铁客站新区交通供需平衡计算1) 高铁客站新区路网道路容量计算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中各级道路的容量计算公式为(1)式中:vi为i级道路容量,pcu·km/h;ci为i级道路单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pcu/h;Li为i级道路的长度,km;Ni为i级道路的平均车道数;αi为i级道路的交叉口折减系数;βi为i级道路的平均饱和度;γi为i级车道综合折减系数;为各i级道路有效长度系数.假设Wi为站区各类道路与道路总长度的比值,则站区各级道路容量计算公式可改写为(2)高铁客站新区的道路网总容量为(3)2) 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交通需求计算对于内部交通需求来说,由于高铁客站新区呈圈层式发展,其所包含的区域已具备常态化的城市特性,形成一片城市区域组团.故可将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的方法应用于高铁客站新区.对高铁客站新区,其内部交通需求可按基于交通方式划分的计算公式计算,即(4)式中:D1为站区内部的交通需求,pcu·km/h;E为站区内部流动人口的出行总量,出行次数;fz为第z种方式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例;sz为第z种方式在站区的平均出行距离,km;μz为第z种交通方式的车型换算系数;k为高峰小时系数;rz为第z种交通方式的平均载客数.对于高铁客站新区的出入境集散需求,本文主要依据高铁客站新区高峰小时的机动车集散量来确定,即通过预测高峰小时进出站不同种类的机动车数量,最终得到规划年的站区进出站不同种类的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其出入境交通需求的计算公式为(5)式中:D2为站区的出入境交通需求,为第z种交通方式的高峰小时集散量,pcu/h;lz为第z种交通方式在站区内的平均出行距离,km.令高铁客站新区的总交通需求量为D,则D=D1+D2(6)2.2.3 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碳排放量计算1) CO2排放因子分析 CO2放因子是衡量城市机动车辆碳排放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车辆的CO2排放水平.常用Ef来表示.对于Ef的确定,参考美国环保局开发使用的MOBILE模型.即Ef(CO2)=[(cfuel-fth c)×0.87-fco×0.42]/0.273(7)式中:cfuel为不同车型的油耗,g/km;fthc为污染物THC排放因子;fco为污染物CO排放因子.2) 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碳排放模型高铁客站新区的路网是由多条道路交叉而成,道路交叉口将站区道路分割成不同长度的路段.在研究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碳排放量时可以先从研究每条路段的碳排放量入手.根据文献[7]可知,将其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微观化为各路段的单位小时碳排放量,即Pzj=qzj×lj×Efzj(8)式中:Pzj为j路段第z种交通方式的CO2排放量,kg;qzj为j路段第z种交通方式的流量,pcu/h;lj为j路段的长度,km;Efzj为j路段第z种交通方式CO2排放因子,kg/km.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中不同等级道路的碳排放量为(9)式中:Pi为站区路网中不同等级道路上所有车型的CO2排放量,kg;Li为站区路网中各级道路的长度,km.令P总为站区路网的总CO2排放量,得P总(10)式中:P为站区路网中j路段所在道路所有车型CO2排放量,kg;Pi为路网中各类道路的CO2排放量,kg;qzj为j路段z型车的交通流量,pcu/h;lj为j路段的长度,km;Efzj为j路段z型车CO2排放因子,kg/km;L为站区路网中道路的总长度,km;Ei为i级道路上所有车型单位里程高峰小时CO2排放量,kg/km.2.2.4 多目标优化模型综上所述,为实现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交通供需平衡和碳排放容积率最小的目标,建立模型为(11)式中:θ1,θ2为目标权重,具体取值可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V为站区路网总容量,pcu·km/h;D为站区路网总需求量,pcu·km/h;Ei为i级道路上所有车型单位里程高峰小时CO2排放量,kg/km;L为站区路网中道路总长,km;Wi为站区各级道路比例系数;ECCO2为CO2环境容量上限.2.3 模型约束条件及参数设定分析0.48≤W3≤0.641) 高铁客站新区不同等级道路比例约束令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占比分别为W1,W2,W3,根据文献[8]可知,主干路的比例系数约束为0.128≤W1≤0.192(12)次干路的比例系数约束为0.2≤W2≤0.224(13)支路的比例系数约束为0.48≤W3≤0.64(14)三等级道路比例系数总约束为W1+W2+W3=1(15)2) 高铁客站新区道路建设用地约束根据文献[9]可知,站区道路面积应占城市建设面积的8%~15%,约束条件为(16)式中:di为三类道路的路基宽度,m;Y为站区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3) 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交通供需平衡约束若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交通达到较好的平衡,则存在如下约束条件(17)4) 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碳排放约束由于需要对高铁客站新区的机动车排放的CO2量进行控制,故对高铁客站新区的碳排放环境容量进行约束,即在站区中运行的机动车辆,其排放的CO2量应小于城市环境所容许的阈值,其约束条件表述为(18)上述约束条件中,ECCO2为CO2环境容量上限[10].其取值可由式(19)求出(19)式中:A为站区内的人口总量;HCCO2为人均碳排放值,t/(人·年),一般将该值定为0.6 t/(人·年);ΔCO2为道路运行所排放的碳占城市运行所排放的碳的比例,在我国,其值为0.15.综上所述,模型的约束条件为(20)2.4 模型求解本文选用Matlab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模型的求解思路如下:①选择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建立规划模型;②进行模型的数学转化;③利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求解.3 实例分析宜昌东站区的研究范围为6.8 km2,见图3.各级道路长度分别为:主干路长为14.42 km,次干路长为7.26 km,支路长为4 km,即一级道路长度14.42 km,二级道路长度11.26 km.各级道路密度为:主干路2.12 km/km2,次干路1.07 km/km2,支路0.59 km/km2,即一级道路密度2.12 km/km2,二级道路密度1.66 km/km2,整个站区路网密度为3.78 km/km2.图3 宜昌东站区路网概况龙江英[11]结合MOBILE模型,提出了贵阳市道路车辆CO2排放因子的取值情况.因贵阳市与本文研究的宜昌市同为山地城市,二者在车型构成、燃料规格和城市形态方面比较相近,而之前在模型假设中提到以站区路网中高峰小时车辆行驶的平均车速作为主次干道上行驶车辆的速度.故本文参照龙江英提出的取值结果,结合宜昌东站区路网高峰时段车辆平均车速20.8 km/h,最终确定宜昌东站区主次干道车辆排放因子,见表2.表2 宜昌东站区主次干道车辆CO2排放因子 kg/km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公交摩托车客车排放因子0.322 30.228 41.254 80.053 211.129 7经模型计算,在宜昌东站区路网中,各级道路合理的长度为:主干路9.8 km,次干路10.21 km,支路31.04 km.通过将优化后的路网结构与原有路网结构进行对比,见表3.在优化后的站区路网密度中,一级道路密度与二级道路密度之比为1:4.22,解决了之前站区各级道路呈“倒金字塔”排列的问题,基本与国内主要中心区改建高铁站的一二级道路密度之比接近,能较好地适应宜昌东站未来站区的扩张需求.但由于计算的各级道路规模与宜昌东站区目前道路现状差距较大,尤其是支路长度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要求,故可将优化的结果作为宜昌东站区远期规划的目标.表3 宜昌东站区路网优化结果道路等级长度/km优化前优化后路网密度/(km·km-2)优化前优化后级配比例优化前优化后一级道路14.429.82.121.441:0.781:4.22二级道路11.2641.251.666.084 结束语本文将低碳理念应用于高铁客站新区道路网结构优化中,综合考虑了路网交通供需平衡及碳排放容积率最小两个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高铁客站新区路网结构优化模型,并采用Matlab对模型求解;最后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宜昌东站区的道路网结构优化.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考虑了交通需求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平衡,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对优化高铁客站新区道路网结构进行了新的探索.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李星,过秀成,马超,等.基于电子云模型的边缘型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级配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29(2):27-31.[2] 汤祥.高铁城铁综合枢纽站前地区路网规划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3.[3] MITTAL S, DAI H, SHUKLA P R. Low carbon urban transport scenarios for China and India: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6,44(1):266-276.[4] QU Y, LIU Y. Evaluating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China[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17,19(3):939-953.[5] WU Y, ZHANG S, HAO J, et al.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and their control in China: A review and outlook[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7(2):332-349.[6] 王鹏.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路网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城市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HJ/T 180—2005[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5.[8] 沈建武,吴瑞麟.城市交通分析与道路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0] 孙正春.基于低碳成本计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11] 龙江英.城市交通体系碳排放测评模型及优化方法[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6人口环境、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人口状况的变化及每个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2.掌握自然环境的主要动向。
【重点难点】
人口环境
【自主梳理】
1.人口状况的普遍趋势有哪些?
【课堂探究】
1.世界性的人口膨胀,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2.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3.人口老化,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4.家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5.非家庭住户兴起,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课堂检测】
1.美国非家庭住户有三种:、、。
2.许多国家人口流动都有两个特点:和。
3.人口从城市流向郊区和中小城市,也会影响到和。
4.营销上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发展趋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