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求源 出奇制胜

合集下载

形容初三学生的词语

形容初三学生的词语

形容初三学生的词语畅通无阻畅:不停滞;畅利地。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运。

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

形容没有阻碍。

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

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多指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也指失望、困惑、感激时的神情状态。

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

不能自已已:停止。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

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多指很有才华的文艺家。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不可名状名:说出;状:形容。

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常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来描述。

“名”也作“言”。

一般作谓语、定语。

惨绝人寰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

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

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用来形容大灾难或狠毒残酷手段所造成的悲惨后果;或酷刑、屠杀的残酷程度。

一般作谓语、定语。

初生牛犊不怕虎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

一般用来形容年轻人初入社会敢作敢为、无所畏惧或不知危险。

一般作定语、补语、分句。

持之以恒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也作“持之以久”。

多用来表示人长久不变的意志;跟“锲而不舍”;可以通用或连用。

一般作谓语、状语。

大相径庭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

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多用来形容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一般作谓语。

别具匠心别:独特的;具:具有;匠心:巧妙的心思。

常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也作“独具匠心”、“匠心独运”。

跟“独具匠心”、“匠心独运”的意义基本相同;常能通用。

一般作谓语、定语。

惨绿少年惨绿:浅绿,指服色。

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

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诚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宇宙论、人生观、辨正法、社会学、养生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本文就老子的教育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一、老子的教育目的老子的社会理想不是人治社会,也不是法制社会,而是个人、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社会。

要实现这个理想,道德教化是一项基础工程,必须全社会形成共识。

老子的教育思想就是为此而建立的。

《德道经》德篇第三十章说:“小邦寡民。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

”老子在此画了一幅他理想中的道德社会的蓝图,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苛政,没有战争。

人民纯朴,甘食美服,安居乐业。

不需要奔波劳碌,也没有恐惧和烦恼。

这个社会确实是非常美好啊。

这个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德篇第一章指出了根本原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就是说,社会的离道失德是人类种种罪恶和灾难的根源。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道德社会,现在历史学把它稱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在那個时代,国君与百姓平等相处,共同劳动。

根据史料记载,三皇五帝时代就是那样的社会。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人们离道失德也越来越严重,社會的罪惡和人民的痛苦不斷增加。

为了医治社会的种种弊病,老子开出了复归道德社会的处方。

德篇第十七章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意思是要建成道德社会根本的措施就是修德。

修德要从自身做起,然后带动家庭,影响乡里,推动地区,最后实现天下道德思想的普及。

一个国家总是必须有执政者来领导和管理。

培养有道德的执政者是老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点,老子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孙子兵法提出的战争指导规律

孙子兵法提出的战争指导规律

孙子兵法提出的战争指导规律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据唐代人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孙膑曾对齐王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古人所用的攻心谋略中有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一是软攻心,古人称之为"文伐";一是硬攻心,古人称之为"威慑".什么叫文伐呢?文伐是《六韬》里的话,意思是用柔性手段消弱敌人,为对之进行军事打击创造条件.其基本特点是"因其所喜,以顺其志".比如,敌人骄傲自大,就吹捧他,使他忘乎所以;敌人利欲熏心,就用金钱收买他,让他为我所用;敌人喜欢美色,就用美女去诱惑他,叫他心昏神迷,颠倒是非.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践送西施给吴王夫差;战国时,秦将王翦用离间手段使赵王杀死李牧;明末皇太极用反间计使明朝的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等,都属文伐.威慑的含义是显示威力和使用这种威力的决心,以使敌人畏服.用孙子的话说,叫"威加于敌".威慑仍是现代人们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防大学教官哈伦·厄尔曼等人说,他们提出的"震慑"理论就源之于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美军将这一战略思想贯穿于伊拉克战争的始终,为瓦解伊军士气产生了巨大作用.全胜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谋略叫"经济战",即用经济手段达成不战屈敌,或为军事上战胜敌人创造条件的目的.这个思想在我国古代托名管仲作的《管子》一书中就有记载.现在美国经常使用这一手段,叫做"经济制裁",用以对付它的对手,以此达到不战而屈敌或削弱对方、达成"胜于易胜"的目的.中国古代的联盟战略思想也很丰富,如战国时代的连横、合纵;三国时代的多极斗争谋略等.它是多极斗争的产物,使用者利用盟友借力打力或宣示自己的强大以使敌畏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阿富汗战争前100天内,美国总统布什为了取得盟友的支持,至少会晤了51个国家的领导人,争取到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40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从而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构成了巨大压力,并因势借力打击主要敌人,将己方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出现核武器后,孙子"全胜"思想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受到世人重视,成为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制定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80年5月出版的《真正的战争》一书中,讲到了他施行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对苏新战略.所谓"以正合"就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加强西方的联合与苏联正面对峙;所谓"以奇胜"就是依靠西方的经济实力、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分化瓦解苏联等国家,用表面的"缓合"达成"退一步,进两步"的目的.孙子全胜思想在战役战术层次上也有广泛应用.据媒体报道,在伊拉克战争中,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汤米·弗兰克斯是个熟读《孙子兵法》的人.战后,弗兰克斯在接受英国《防务新闻》记者采访时讲到,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就派特工人员深入到伊拉克境内了解驻守巴格达周围部队的情况,包括这些部队的兵力、其高级将领和一般军官的姓名、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式等,在此基础上,美军特工人员对这些官员有针对性地展开攻心战,要求他们与美军合作.如果他们接受了美军的条件,就会获得巨额的美元回报,他们的家属也会得到保护,战后,美军也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美国人还许诺,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还可以让他们加入美国国籍或让他们在未来伊拉克过渡政府中担任一定职务等等.弗兰克斯算了一笔帐:发射一枚精确制导导弹的成本是100万至250万美元.如果用一枚导弹的成本,就可以收买伊拉克军队的高官,让他们下令部下放弃抵抗,从而避免巷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并迅速取得胜利,这不是非常划算吗?弗兰克斯说,美军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奇效,巴格达之役打响后,许多伊拉克军官和他们手下的士兵们都纷纷脱下军装,化装成老百姓如鸟兽散般各奔东西,萨达姆的"王牌军"--共和国卫队就这样被悄悄地"蒸发"掉了.三、《孙子兵法》的"战胜"思想及其在战争指导上的应用战胜思想是关于通过战争手段夺取战争胜利的理论,是《孙子兵法》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它总的要求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掌握战争主动权.为此,要识常变,讲仁诡,知虚实,用奇正,懂专分,辨久速,晓迂直,兼攻守等.(一)识常变兵家权谋中的灵魂是知常变.常是常法,变是变法.《孙子兵法》中讲了大量的常法,即用兵的一般规律.如"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等,这些都是常法,是关于作战指导的一般规律.但在很多情况下,未必都是如此.比如,"归师"并非都不可遏,"围师"也未必都要留阙口.东汉末年,曹操征张绣引军撤退,张绣手下有个谋士叫贾诩,很有头脑,张绣第一次追击曹操时他极力劝阻,张绣不听,结果因曹操预有准备而遭到失败.第二次,张绣不想追了,贾诩却劝他追,结果张绣军因曹操放松警惕而获得胜利.可见归师也不是绝对不可遏.包围敌人也不一定都留生路,力量上占绝对优势,不怕敌人作困兽斗,将其围得铁桶一般,也可以瓦解敌人意志,迫其投降或聚而歼之.如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大兵围困北平,使敌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从而迫使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即是如此.孙子在讲常法的同时,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就是要人们懂得变法 .(二)讲仁诡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只讲诡,不讲仁.这种认识有片面性,实际上,《孙子兵法》是既讲诡,也讲仁的.《孙子兵法》的仁是智者之仁,而非迂腐之仁;《孙子兵法》的诡是仁者之诡,而非不仁之诡.仁与诡互相界定,互相为用,仁为诡主,诡为仁用,以取得和保持战争的胜利为目的,这就是《孙子兵法》仁诡辩证统一思想.这是中国古典战略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在现代战争中,同样也必须既讲仁,又讲诡.现在一些西方强国非常重视对军事欺骗的研究,如美国1982出版了一本《战略军事欺骗》的书,英国1996年出版了一本《军事欺骗艺术》的书.这两本书都以孙子的"诡道"思想为宗.英国人庞森比在《战争时期的谎言》一书中公然声称:"在战争时期,不重视欺骗是一种疏忽,怀疑谎言是反常,说明真相是犯法."在伊拉克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制造了大量谎言.美国政府说的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至今还未找到证据,但这却成为其入侵伊拉克的一个极具煽动性的理由;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在美军进入巴格达之后,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是伊军为诱敌深入设下的"圈套",以致我们的一些专家在那样的形势下还做出了"好戏还在后头"的错误判断.一些西方国家在进行战争的同时,也搞一些所谓"人道主义援助"之类的活动,以收买人心.可见,仁诡两种手段兼施,是古今中外成功战争指导的不二法门.(三)知虚实虚实是指敌对双方兵力的大小、众寡,士气的高低、凝散,军队的治乱、劳逸,兵势的锐钝、勇怯,部署的主次、坚瑕等.识虚的目的是为了击虚.击虚是指打击敌人虚弱而要害之处.避实击虚并不是说对敌之实处就不打,而是通过击其虚,孤立震慑其实,使敌人的实向虚转化,然后再实施打击.另外还可采取分敌之法,将敌人各个击灭.孙膑围魏救赵采取的就是这一谋略.避实击虚原则在现代战争也被广泛运用.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英军舰队不在阿根廷军力较强的斯坦利港登陆,而选在只有50名守军的圣·卡洛斯港,即是为了避实击虚.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说,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四)通奇正《孙子兵法》最早完整地提出了奇正理论.这一谋略原则几千年来一直被兵家视为至圣的妙谛.奇正是针对人们常规思维所形成的定势,用非常规思维方式取胜的一种谋略.奇正理论的精髓是"奇正相生",即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无穷,使敌莫测.出奇制胜的要义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奇胜原则的主要特征是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与敌变化而取胜",反对墨守成规.如果死守预先规定好的奇正,而不知变化,就会正也不是正,奇也未必奇,因为这本身就违背了奇正原则.《孙子兵法》关于奇正相生的原则在现代战争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如1982年8月20日美国陆军颁布的新版《作战纲要》,首次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这一理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主动、纵深、灵敏和协调.纲要的第二章直接引用了孙子名言:"兵贵胜,不贵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两句话的要义就是出奇制胜.1986年,时任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的理查德·劳伦斯中将来中国国防大学作关于《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的讲演时,也明确指出,这一作战理论所根据的原理就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这一理论成为美军作战的重要指导思想.(五)善专分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专分命题.专分的精义是集中我的兵力,分散敌人的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灭.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之敌,是《孙子兵法》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用五个指头分别去打人,不如握成拳头一次打出去有力.但如果敌人也握成了拳头与我相对时,孙子主张,不要和敌人去拼拳头,而是设法使他的手张开,即所谓"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在局部上形成我以十攻一的态势,这样就可以各个击灭它.那么,如何让敌人自己分散自己的兵力呢?孙子的方法就是使敌所备者多,所备时间长.我不让敌人知道我何时何地与他交战,使他到处设防,长期准备,敌人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必然分散,所谓"无所不备,无所不寡",敌人备的时间长了,就会松懈麻痹.在兵力部署上无所不寡,在精力上又松懈麻痹,也就无时、无所不可击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打"人海战术"已非上策;但集中"火力"却往往是必须的.这里需要的是对孙子原则的灵活运用.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对敌实施了空、地、海、天一体多维联合打击,即体现了集中火力的原则.战争开始时,美军在阿富汗周边地区和海域集结了5个航母编队,700多架战机和近8万人的兵力,对塔利班政权和"基地"恐怖组织进行了猛烈的联合打击.仅从2001年10月7日到12月17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军就出动战机5000架次之多,投射炸弹1.2万多枚,分别从太空、高空和空中,从海上,从陆地对敌实施多层面、多方向、多方式的攻击,使敌很快失去大规模反击能力.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巡航导弹约800枚,总投弹量约2万多枚,其中精确制导导弹弹药占总弹药量的70%,动用军用卫星达90多颗,都大大超过阿富汗战争.这些均体现了集中火力打击要害的思想.这种打击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将会在战场上反复出现.(六)懂久速对久速这对范畴,孙子有明显的倾向性,就是贵速贱久.这是有道理的.一是从当时国家承受能力和后勤供应困难角度考虑,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的战争,会使"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时间过长,国家承受不起,二是防止诸侯"乘其弊而起",陷已于两面或多面作战之中,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三是从战争自身特点出发,只有突然袭击才能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取得胜利,这是由"兵之情主速"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打现代战争,一般进攻方仍多利于速战,而防御方则多利于持久.美国人主导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都以速战速决为指导思想,竭力避免陷于长期战争之中.美国攻打阿富汗战争前,塔利班政权制定的战略就是与美国人打持久战,企图使美国再走一次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老路;而美国则是力争速决,一举将塔利班政权击垮.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了哈伦·厄尔曼等人提出的"快速主宰"理论,绕开一些城市,快速赶路,直趋巴格达,这与孙子的"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相吻合.(七)晓迂直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了以迂为直的思想.迂直的本意是绕弯路和走直路,后来被引伸为间接手段和直接手段.为什么走迂远之路的人可以比走近直之路的人后发而先至呢?这是因为迂和直这对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比如迂远之路险阻少,敌人少,我通过的时间反而可能短.直路上险阻多,敌人重兵防守,我通过的时间反而会长.绕弯路可以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往往能够胜过走直路的人.孙子感悟到了这一转化规律,因此才提出了这一具有深刻哲理的范畴,使之成为战争指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人掌握了这一原理,常用间接手段达到直接手段不能达到的目的.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就是因为受到了孙子这一理论的启示而提出来的.海湾战争中,联军陆战部队和空降师避开伊拉克正面防线,迂回到伊拉克集结在科威特部队的侧后,并将他们迅速包围,他们称之为打"左勾拳",也是对"以迂为直"思想的成功运用.可见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八)兼攻守攻守是作战的基本方式.孙子既强调进攻,又注意防守,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攻守理论.《孙子兵法》认为,部队深入到敌国作战,能充分强化士卒的凝聚力和斗志;还可以"因粮于敌".进攻速决的最好方式是突然袭击,"其疾如风","动如雷震",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目的,要秘密决策,隐蔽准备;必要时,实行纵深奔袭,"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以巧成事.在攻守这对范畴中,《孙子兵法》更青睐于进攻.但《孙子兵法》并非只强调善攻,它也主张善守,即善于防御作战.如,它要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为了取得防御作战的胜利,必须首先做好战争的准备;在兵力部署上要重点守备,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机动兵力,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反对"所备者多",更反对"无所不备",认为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次,强调发挥防御作战的优势,"先处战地","以逸待劳,以饱待机",利用有利的地形,搞好防御伪装,制造假象,欺骗敌人;再次,在防御作战中灵活用兵,在敌"整众而来"时,先夺其所爱,以调动敌人,以攻为守,破坏敌人的进攻企图;或坚守不出,"画地而守",使敌不得与我战等.《孙子兵法》的防御作战思想,在其军事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应忽略.在现代战争中,也必须攻守兼施.消极防御,盲目进攻,都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现在美国人所说的"非对称作战"就是弱者在防御中实施进攻的一种手段.美国国防部对"非对称作战"下的定义是"以集中力量攻其弱点来对付敌人的强大".美国2001财年《国防报告》中指出了非对称威胁的4个方面:信息战、核生化武器、弹道导弹和恐怖主义,并提出了以非对称对付非对称的作战指导原则.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都有个如何在防御中实施进攻、在进攻中作好防守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比过去的地位更为突出,重要性更大,情况更为复杂,手段更为先进,因此这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9·11"事件就是一次典型的弱者对强者的非对称作战.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9.11"事件后,美国又掀起了一股"孙子热",仅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译《孙子兵法》在一个月内就卖出了1.6万册,在美国畅销书排名榜上高居第二位.这说明美国人非常重视从《孙子兵法》中寻找非对称作战的理论武器,以做到攻防兼备.由于《孙子兵法》整个理论体系都是以"胜"字为核心构筑的,所以也有其难免的局限性.比如,为了胜利,它主张可以掳掠,可以愚化士兵,可以把德政当作夺取胜利的手段("令民与上同意")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关于先胜、全胜、战胜的思想对现代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古人说:"难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古今中外的战争样式、具体战法会有很大不同,但关于战争指导的一些原理却是相通的.《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的一般规律,对于今天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仍具有指导意义.。

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反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中学数学课本中的逆向思维包括逆运算、否命题、反证法、分析法、充要条件等都涉及到思维的逆向性. 在数学解题中,通常是按照从已知到结论的思维方式,但是有部分数学问题若是按照顺向思维方式则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常常伴随着较大的运算量,有时甚至无法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多注意定理、公式、规律性例题的逆运用,就会使较难的问题得到简化. 经常性地运用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一、数学定义的逆用在数学解题中“定义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但定义的逆运用容易被学生忽视,我们应重视定义的逆运用,学会逆向思考,这样会达到使问题解答简捷的目的. 定义的可逆性应用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广泛的.例1已知函数f(x)=arcsin(2x+1)(-1≤x≤0),求f-1()的值()A. B. -C. D. -分析:常见的方法是:先求反函数f-1(x),然后再求f-1()的值,但只要逆用反函数定义,令f(x)=,解出x的值即为f-1()的值.浅议初中数学逆向思维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考主要是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他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形象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可以终生受用。

但仅有具体形象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以提高思维能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抽象逻辑思维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字经全文——精选推荐

三字经全文——精选推荐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科学创新的名言警句

科学创新的名言警句

科学创新的名言警句1、凡事力争最好的可能性,但务必做最坏的准备。

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

——王世真2、创造力对于创新是必要的,公司文化应该提倡创造力,然后将其转变成创新,而这种创新将导致竞争的成功。

——美国《未来学家》1995年10月号文章3、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

——达尔文4、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朱清时5、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

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爱因斯坦6、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

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

——李四光7、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8、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9、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罗夫10、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11、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李四光12、开创则更定百度。

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

——康有为13、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

——陈玉书14、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15、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卓别林16、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鲁迅17、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爱因斯坦18、把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追求,从人群中的局部人、少数人,扩大到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在二十世纪末已初露端倪——。

出奇制胜——课本之外的重点名句

出奇制胜——课本之外的重点名句

出奇制胜——课本之外的重点名句《诗经》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易经》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老子》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尚书》1.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国语》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论语》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21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94

2021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94

2021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94一、单选题(共30题)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可划分为不同阶段,其中()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A:引发学习时机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巩固知识【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引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A:符号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上位学习【答案】:B【解析】: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故选B。

3.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A【解析】: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A。

4.巳知除法算式a÷b=c......n(b≠0),那么()A:b>nB:b = nC:b>cD:n<c【答案】:A【解析】:在除法算式a÷b=c…n(b≠0,那么b>n;@jin5.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研究者、指导者,还是活动的()。

A:促进者B:学习者C:参与者D:以上都对【答案】:D【解析】:6.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的要求。

A:循序渐进和促进发展相结合B: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答案】:A【解析】: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学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及学科知识逻辑顺序进行,又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发展,正确处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孙武《孙子兵法》结构考

孙武《孙子兵法》结构考

《孙子兵法》结构考杜强摘要:《孙子兵法》十三篇自成体系,它以“进攻”“速战”“非战”“知道”的战略谋划战争;以“先胜”“奇势”“因敌”“迂直”“有恃”等战法布局战争;以“知天知地”“因地循理”“有因素具”“亲厚莫于间”等战术践行战争。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法、战术理论,表现为重视军队建设、推崇“善战者”等军事思想,对于新时代强军建设具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战法战术《孙子兵法》一书作为兵学圣典,集中体现了春秋时期孙子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专题论说文的真正开端。

[1]阎勤民先生按“道”“法”“术”三个层面将《孙子兵法》十三篇进行了整理。

[2]其中,前三篇被划分为现代战略学的内容,主要指“战前动员”阶段,任何战争的发起都需要经过庙算验证吉凶,做好战前的动员工作,并根据敌情制定作战谋略;中六篇被认定为现代战役学的内容,主要指“领兵出征”阶段,既要循“势”而起,又要做到“以实击虚,避实以虚”,伺机寻找克敌制胜的先机;后四篇被认为现代战术学的内容,主要指“两军对决”阶段,适用间谍获取情报,灵活部署军队,发挥不同地势、地形与地区的作战优势。

虽然《孙子兵法》体现的“进攻为上”“攻城为下”“兵贵神速”等作战思想,是基于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生产力相对低下、军队规模较小、攻城器械相对落后等现实原因的,并且随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向地势险峻的“四方国”[3]扩张而大力发展骑兵兵种,《孙子兵法》中以车战为主的战法逐渐荒废不用[4],但是《孙子兵法》体现的诸多“备战”“作战”“谋攻”“取胜”等军事思想,对《孙膑兵法》《百战奇法》等后世兵学经典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谈兵者莫不以此思想为圭臬”,“它不仅是不朽,而且永远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环境”。

[5]今天而言,研究《孙子兵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前三篇:孙子的战略思想(一)“进攻为上”的指导思想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始计篇》),所以涉及战争的一切事项都应当谨慎对待。

2022~2023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免费试卷(福建省宁德宁市-同心顺-六校联盟)

2022~2023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免费试卷(福建省宁德宁市-同心顺-六校联盟)

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蜕变(duì) 脚踝(huái)庇护(pì)轻鸢剪掠(yuān)B. 诲淫(huì)庠序(xiáng)嬗(shàn)变功亏一篑(kuì)C. 精髓(suí)驯服(xùn)梵文(fàn)数见不鲜(shù)D. 瞭望(liáo)饿莩(piǎo)数罟(cù)咬文嚼字(ju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A 项,“蜕变”的“蜕”应读tuì,本指蝉蜕壳变,后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

“庇护”的“庇”应读bì,包庇,保护。

C项,“精髓”的“髓”应读suǐ,“精髓”指事物的精华部分。

“数见不鲜”的“数”应读shuò,此处的“数”意思是“多次”,“数见不鲜”意思是“多次看见,不觉得新鲜了”。

D 项,“ 瞭望”的“瞭”应读liào,指登高远望。

“咬文嚼字”的“嚼”应读jiáo,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嚼”读jué时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如“咀嚼”。

故选B选择题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闲瑕荟粹娉娉婷婷绞尽脑汁B. 羡妒赈济流连忘返附庸风雅C. 绿阴溃乏出其制胜切齿拊心D. 孝悌曝晒恪守不逾心神恍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依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

本题中,A项,“闲瑕”的“瑕”应为“暇”,“闲暇”指闲空,“暇”指没有事的时候,而“瑕”指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

常用成语

常用成语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5.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2.不塞(sè)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蚕、鲸,名词作状语)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

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51.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

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

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易错成语解释

易错成语解释

易错成语解释1、空穴来风【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解释】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艾玛!小编也一直用错这个成语耶!!长知识了!!)5、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误用】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解释】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解释】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集思广益【解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误用】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0、首鼠两端【解释】迟疑不决。

【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解释】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13、蓬荜生辉【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解释】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15、出奇制胜【解释】作谓语,不带宾语。

【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意气用事【解释】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关于容易被误解的成语

关于容易被误解的成语

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关于容易被误解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容易被误解的成语1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12、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14、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1、天道酬勤【拼音】tiān dào chóu qín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

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成语故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解释】“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论语》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造句】只要辛勤努力,就不信没有天道酬勤的道理。

你要相信天道酬勤,所以好好努力吧。

2、砥柱中流【注音】dǐ zhù zhōng liú【成语故事】上古时代,黄河三门峡河道狭窄处有一座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中,影响河水的通行,大禹治水时把两边的河道凿宽,这样这座砥柱山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急流之中。

三门峡分人门、神门及鬼门,其中鬼门最险,而砥柱却巍然屹立在急流中。

容易误解的成语

容易误解的成语

1、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汗牛充栋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3、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4、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5、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6、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7、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8、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9、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0、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1、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2、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3、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4、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5、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6、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7、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8、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19、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0、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1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2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3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4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争霸,兵戎相见,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成语。

这些成语或取自历史典故,或寓意深远,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性成语。

一、诸子百家1. 字字珠玑(出自《战国策》)意思:每个字都像珍珠宝石般珍贵。

形容文章的每个字句都非常精彩,富有价值。

2. 黔驴技穷(出自《战国策》)意思:驴子被绊倒了,它再怎么拼命踢腿也无济于事。

比喻一个人的本领或计谋已经用尽,无法再有新的办法。

3. 见微知著(出自《战国策》)意思:从微小的现象中能看出大事。

比喻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

二、君臣状况4. 竭泽而渔(出自《战国策》)意思:将池塘里的水都用尽,就能捕到更多的鱼。

比喻为了一时获利,不顾长远利益,做出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事情。

5. 出奇制胜(出自《战国策》)意思:运用特殊、出人意料的办法,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形容战术灵活变通,能冷静应对。

6. 隔岸观火(出自《战国策》)意思:在岸边看着对岸的火势,不去帮忙扑灭火势。

比喻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却不伸出援手。

三、国家征战7. 因势利导(出自《战国策》)意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趋利避害,寻求最有利的出路。

8. 轻装上阵(出自《战国策》)意思:指不带行李、不带多余装备的战士。

比喻做事或行动轻松、不受拖累。

9. 守株待兔(出自《战国策》)意思: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到。

比喻盲目等待机会,不去积极争取。

四、谋略智慧10. 囊中之物(出自《战国策》)意思:指已经获得的东西。

比喻囊中的财物多到装不下。

11. 守口如瓶(出自《战国策》)意思:形容对秘密或重要事情保守口风,谨慎克制,不泄漏一点风声。

12. 百密一疏(出自《战国策》)意思:百密之中有一点疏忽。

比喻做事要非常谨慎,不能有半点疏忽和松懈。

五、忠诚信义13. 肝脑涂地(出自《战国策》)意思:心肝都粉碎,涂满了地面。

形容忠诚程度极高,愿意为朋友或国家付出一切。

【重点】【高考语文成语考点知识】

【重点】【高考语文成语考点知识】

高考语文成语考点知识一、解题方法点拨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如: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2、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

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例2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

3、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如: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4、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

通识课《制胜:一部孙子傲商海》章节答案

通识课《制胜:一部孙子傲商海》章节答案

1. 【判断题】《孙子》谈兵论战,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

(×)2. 【判断题】孙子将战争降格为竞争,《孙子》所揭示的主要是竞争而不只是战争的基本3.规律和一般原理,其思想和原则也就有了相当的普遍适用性。

因此,我们可以将之创新运用于现代商战。

(√)4. 【单选题】《孙子兵法》商用第一人是谁?(B)A、范蠡B、白圭C、吕不韦D、管仲5. 【判断题】《孙子兵法》对二战后的日本企业家产生了重要影响(√)6. 【单选题】《孙子兵法》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C)A、诡B、谋C、胜D、和7. 【判断题】“制胜”一词源出《尉缭子》。

(X)8. 【单选题】孙子制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什么?(D)A、奇胜B、知胜C、谋胜D、全胜9. 【多选题】制胜的内涵是(ABCD)A、竞争的目的B、求胜的过程C、取胜的策略D、全胜的结局10. 【判断题】《孙子兵法》只分析“道”不,讨论“术”。

(X)11. 【判断题】《孙子兵法》的目的是教你诈。

(X)12. 【单选题】《孙子》谈兵论战,不主张( A)A、武力解决问题B、伐谋D、伐交D、不战而屈人之兵13. 【判断题】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孙子》在营销谋略、竞争策略、制胜韬略、情报管理、团队建设、人才管理和领导艺术等有关商战的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借鉴。

(√)14. 【判断题】胜利,是从竞争角度而言的;有竞争,才会有胜利;而制胜,是竞争的目的,求胜的15.过程,取胜的策略,全胜的结局。

(√)16. 【判断题】《孙子》所揭示的主要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一般原理,其思想和原则不具有17.普遍适用性。

( X)18. 【判断题】孙子一生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

(√)19. 【单选题】知人论世,是谁提出的观点?(C)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20. 【单选题】孙子曾经做过谁的大将军?(B)A、齐威王B、吴王阖闾C、越王勾践D、秦穆公21. 【单选题】《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A、孙武B、孙膑C、孙权D、伍子胥22. 【单选题】孙子兵法问世于哪一年?(C)A、公元前510 年B、公元前489 年C、公元前512 年D、公元前536 年23. 【单选题】将孙武引荐给吴王阖闾的人是谁?(D)A、申包胥B、管仲C、范蠡D、伍子胥24. 【判断题】孙中山是孙武的后裔。

高考语文必备成语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备成语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备成语及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会成语是大家在高考前需要熟记的,虽然分数不多,但也尽量不要丢分,利用短时间就能搞定的成语,希望大家可以巩固好。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必备成语及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备成语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同情;误:喜爱)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B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

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正:培育;误:树木)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坂,山坡。

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5.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

比喻恶劣的环境。

鲍鱼:咸鱼;肆:店铺。

1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损害。

殄:绝。

17.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小学]综合改错

[小学]综合改错

尊敬的赵老师:您好!离开学校已经几个月了。

毕业典礼那天,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实在难于用言语来描摩。

我是直到 6 月30 日下午,才一步一回头地跨出校门的,差点误了回家的火车。

四年的校园生活转眼间已成为历史,然而,您一直给我们说的“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要靠你们这些年轻的一代”那句话,却仍然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已如愿到了出版社,从事想往已久的编辑工作。

我所在的文化理论编辑室,真可谓人才挤挤。

室主任不仅在历史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待人和蔼可亲,做事一丝不苟,对青年编辑更是谆谆教导。

只要一提起主任,同事们都会竖起大姆指,夸耀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感到十分幸运。

我一定要像老同志那样,认真对待每一份稿件,绝不敷衍凑和。

在学校时,虽然接触图书,但对图书市场是什么状况,自己并不了解。

到了出版社后,才知道这一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

我社实力雄厚,出过一批脍炙人口的好书,孰不知在出版观念、经营体制方面,同样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东西。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脉搏,社里正在提高改革的力度,提出了“坚持主弦律,占领至高点,瞄准精品书”的口号。

这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根据社里的安排,我于上星期接了一部书稿,内容是谈儿童心理发展的。

我读后,觉得它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立论不落巢臼,二是有大量生活实例,读来有亲切感;三是语言明快、犀利,常有出奇不意的发挥,让人拍案叫绝。

这虽然是部学术著作,但它具有独特的魅力,一定能受到老师的欢迎,而且也会获得家长的亲睐。

为了制订明年的选题计划,我们正在开展市场调查。

前些日子。

我一股作气地跑了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湘潭等地,走访了当地的书店,听取了营业员的意见,对市场增加了一点感性认识。

我认为一个出版社,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同时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除此以外,还要善于做好营销工作,不断扩大市场的复盖面。

记得王国维说过,治学有“三种境界”,出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努力不懈,“衣带渐宽终不悔”,就一定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姗处”的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福建中学数学 2018年第5期
知本求源 出奇制胜
郭 磊 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22621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短文:大爷买西红
柿挑了3个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
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
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我想提醒大爷注意秤子
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
个大的西红柿,扭头就走.摊主当场无风凌乱.当
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
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是解题常见方法之一,逆向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以及今后成长过
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对学
生点点滴滴逐渐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1 “围魏救赵”式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例1 计算23456789111111111222222222++++++++
1012
+. 该题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计算比较繁琐,但是如
果我们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借助图形,将面积为1
的正方形进行分割,第一次将正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第二次将其中再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以此类推……每次分割后剩下的空白的面积就是1
2
n (如图1). 我们计算23456789111111111
222222222
++++++++
1012+的值可参照图1,根据图形逆向分析,实际就是用整个正方形面积1减去空白部分面积,所以
23456789101011111111111
122222222222
+++++++++=−.
换种思路,逆向思考,问题就变得简单易懂.
2 “曹冲称象”式
聪明的曹冲知道大象的体重不能直接去称,就
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称石头的重量.转换型逆向思维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例2 从2,5,6,8这四个数中任选三个数,能够构成三角形的有几组? 解决该问题如果从正面去思考,任选三个数情
况较为复杂.于是我们反过来思考,将问题在四个数中任选三个数转化为每次有一个数不选,学生一
下反应出来只有四种情况,结果就很清晰明了.如
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 3 “声东击西”式 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
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言出东,其实击西.其实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同样是存在声言出东,其实击西的的情况. 比如,甲乙两人相距22.5km ,分别以2.5km/h ,5km/h 的速度相向而行,同时甲所带的小狗以
7.5km/h 的速度奔向乙,小狗遇到乙后立即掉头奔向
甲,遇到甲后又奔向乙,小狗遇到乙后立即奔向
甲……直到甲,乙相遇,求小狗所走的路程. 在这个问题中小狗来回的跑,如果从正面分析
小狗的行程会使得问题变得复杂而难于解决,该题
实质是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法,小狗来回跑动的时
间较为复杂,实质上该题是只要求两人相遇的时间.你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小狗的运动时间实质为人的行程时间,再抓住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概念本质,那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得出问题的
答案为22.5(2.55)7.522.57.57.522.5÷+×÷×千米.
4 “由果索因”式 平日在解题时,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一般都是由所给条件直接向结论逼近.但有些问题,需要改变思考的角度,从反面去考虑,从结论往回推,以获得简
捷的解题方法. 例3 在t ABC ∆R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垂足
为点D ,求证:222
111
AC BC CD +=. 学生见到此题感觉无从下手,因为学生习惯了
图1
1
2 212 312 4
12
2018年第5期 福建中学数学 49 从题目条件出发去思考问题.其实,采取逆向思维,根据题目结论去倒推,问题便迎刃而解.先将结论
的左边进行通分得2222
2
1
AC BC AC BC CD =+,因为A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2
22
AB AC BC
=21CD .再将等式对角相乘得2222AC BC AB CD =,因为AC BC ,,
AB CD ,都是正数,所以AC BC AB CD ⋅=⋅,最后根据ABC ∆的面积11
22AC BC AB CD ⋅=⋅,便可得到
AC BC AB CD
⋅=⋅(如图2),以此我们再倒推出结论.
5 “溯本求源”式
溯本即追寻根本,求源即探求起源.
例4 计算2482048(21)(21)(21)(21)(21)+++++ . 此题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很繁,若能观察到题
目的特点,该题是要考察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但是平方差公式是22()()a b a b a b −=−+,该题缺少了起始的21−,所以采用逆向思维,把1看作2减1,
则能很快计算出结果.
解 原式2482048(21)(21)(21)(21)(21)(21)=−+++++
22482048(21)(21)(21)(21)(21)=−++++ 4096(21)==− .
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将逆向思维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克服学生的思维迟钝现象进而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从正向思维过渡到正、逆双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何 灯
1
田芳松2 1福建省福清市第三中学(350315) 2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第二中学(354100)
原题 已知0a b c >,,且1abc =,求证:2
2
a
a b ++ 22
322b c a b c b c c a +++≤++. 本文从元数、系数、次数三个方面对上述不等式作推广. 推广1 已知120(3)n a a a n >≥ ,,,,且12n a a a 1=,0k ≥,则122212123n n a a a a a k a a a k −+++++
122
121n n n n a a a a k a a a k −+++≤++ . 证明 11
22121(1)n n a ka a k a a a k −+−++ 121
11(1)n n a ka k k a a +−++1121(1)n n n
a ka a a a ka k +−++ 2
121()(1)()n n k a a k a ka −=++0≥, 从而11
22
121(1)
n
n a ka a a a a k k −+≤++ , 同理得2122223(1)n a a ka a a a k k +≤++ , , 122
12(1)n n n
n n a a ka a a a k k −−+≤++ , 将上述所得n 个不等式左右分别相加,即得
12
2221212312n n n n n a a a a a a k a a a k a a a k −−++++++ 121n
a a a k +++≤+ .
推广2 已知120(3)n a a a n λ>≥ ,,,,,且12a a
n n a =λ,k t R ∈,,0k ≥,则12121
t t t t nt n a a a a k λ−++ 122222312
(1)t t t t t n n t t t nt t t t nt nt n n n a a a a a a a a k a a a k k λλλ−+++++≤+++. 证明 在推广1中,
令11()t a a λ=,22
()t a a λ=, ,()t n n a a λ
=, 即可得推广2. A
C
B D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