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请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1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2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
6《小石潭记》柳宗元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
1. 从:自,由。
2.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 行:走。
5. 篁(hu印g)竹:成林的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
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 乐:以为乐,对 ..... 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 伐:砍伐。
9. 取:这里指开辟。
10.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12.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 ,表修饰,不译。
14. 为坻(ch i)为屿,为嵁(k oi),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与远山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就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就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与细小的石头可以瞧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瞧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与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之宇文皓月创作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海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挺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日,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囫囵吞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克不及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 àng )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 故虽有名马,祇(zh 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 án )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 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 án )死于槽(c áo )枥(l 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
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 )或尽粟(sù)一石(d 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 食(s 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导语】⾼效的学习,要学会给⾃⼰定定⽬标(⼤、⼩、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个⽅向;然后要学会梳理⾃⾝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点⼀点的攻克、落实。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初⼆下册语⽂⽂⾔⽂翻译原⽂》,供⼤家借鉴。
⼈教版初⼆下册语⽂⽂⾔⽂翻译原⽂:《与朱元思书》
原⽂
风烟俱净,天⼭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直视⽆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直指,千百成峰。泉⽔激⽯,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翻译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百来⾥⽔路,奇峭的⼭峰奇异的流⽔,天下独⼀⽆⼆。江⽔全都呈现出⼀⽚青苍之⾊,千丈深也能见到⽔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都可以看得⼗分清楚。湍急的流⽔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上,全都⽣长着耐寒常青的树⽊。⼭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远。争着向⾼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冲击着⽯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则⽆休⽌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般冲天直上的⼈,望⼀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看⼀看如此幽美的⼭⾕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即使⽩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些光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请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
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
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因为家里穷,所以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3】
《马说》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
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便宜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