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教师的成长之路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感“幸福”这个词,好像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生活越现代化人们越找不到幸福的感觉了。
每一个人开口说的都是郁闷和纠结这些时髦的字眼,所以现在媒体喜欢评价某件事用“幸福指数”来衡量,事实上自己并不怎么了解这个词的意思,无端的感觉好像把幸福当成了一种交易,听来很不舒服。
其实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终于吃了一顿饱饭,这是幸福吧。
连日的阴雨终于盼来了艳阳天,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这是幸福吧。
孩子快乐的成长,这是幸福吧。
老人身体健康,不用儿女操心,这也是幸福吧。
……这确实是幸福,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而我们老师除了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一员所拥有的平常幸福外,总应该再多一点什么吧,陶老师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一点,而这仅仅的的一点,却不是一日之功就能拥有的,需要你有足够的定力抵御浮华,静心学习、研究,彰显自己作为文化人应有的素质。
幸福需要做、需要寻找、更需要体验的,怎么做、怎么找、怎么体验,我在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让境界指引我们的幸福慢慢提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文化存款——文化境界的提升宽容他人——思想境界的彻悟宽容学生——老师境界的灵魂一、文化存款——文化境界的提升读陶继新老师的书,初次听到“文化存款”一词,细细品味,颇有一些感慨。
在这个一切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满心满眼充斥的都是企业家、富豪为显贵做慈善受质疑的报道新闻,身缠万贯的歌星、明星或为情所困或迫于外界压力自杀新闻,那份浮躁越来越蔓延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在这样的特定环境,“文化"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灵得到抚慰的词语。
借用陶老师的话,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
我在想“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
”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幸福地活着。
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阅读
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阅读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这是著名作家池莉的一句名言。
的确,阳光能够让人如沐春风,滋生营养,而阅读也能够让人心生荡漾,胸襟开阔!古人曾用无数美妙的话语来赞美阅读的魅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著名的教育学家朱永新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然而,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设立为“世界读书日”的时候,就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经典阅读的机会的时候,我们最需要读书的群体——教师,却与阅读似乎分道扬镳了!随意走进一间办公室,随意询问一位教师,您平常读书吗?都读些什么书?得到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平时经常读书,可读的都是教科书!教科书以外的那些书籍,已经成为教师阅读的“奢侈品”,一则说是由于没时间读,二则说是没有书好读,三则是静不下心来读。
尤其是在工作生活步伐非常紧凑的城市或是悠闲散漫的农村地区,有如此这般来掩盖自己没有了阅读习惯的教师随处可见。
社会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
一劳永逸已经不是我们追求的精神标本,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是我们向往的神话。
当然,在并不缺乏学习途径的现代教师来说,阅读无疑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成长方式。
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不妨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
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他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读书标兵事迹材料柏城康李小学朱力娜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
身为教师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有较多的时间和机会提供给我们阅读,提供给我们交流分享,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知道: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
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我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利用晚上、双休日、寒假时间,多读书,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感受一抒为快,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读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善于和乐于分享读书心得,并在课堂教学中准确运用。
在这一学期我首先认真研读了教学专业书籍《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
通过细细研读这两本书,就像在给黑暗处的人点亮了一盏明灯,不但能使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且从中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自己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都能用到教学工作中,使自己的教学增添了无比的光辉。
这样,更增添了我求知的欲望与阅读的兴趣。
此外我还阅读中外文学、名人传记、科普读物……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了解各种新的信息。
每天,我都要下翻阅各级报刊,如《《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然后,再有选择地阅读各类专著,计划性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对于消遣性的杂志,我也毫不排斥,他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乐读者乐于分享。
作为班主任,在学校我还发动班级的学生成立图书角,制定图书借阅管理制度,选出图书管理员。
学生在中午辅导时,写成作业就可以借书看我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读书之后写下读书笔记。
在家里我发动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子共读,处处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好书大家看、书签制作、好书推荐、读书手抄报、读书征文……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
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摘要: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这句话点明了读书的重要。
长时间不读书,就会缺乏文学气质,言谈举止都很缺乏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不能不读书的。
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观点精确地道出了读书的种种好处。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用来探讨读书能够使教师的专业素养(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得以提升,也是很合适的。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个性风采的形成与读书实在是有很大关系!关键词:读书;专业;素养;个性理念素养的形成:读书教师专业理念素养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性观念,是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理性支点。
教师的专业理念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读读专业知识的书籍,并好好研究专业知识的书籍首先要读一读《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语文素养要求,何尝不是对教师提出的语文素养要求呢!古人云:“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如果教师自己都稀里糊涂,怎么能够好好教别人?教师自己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有了敏锐的语感,有了高雅的审美情趣,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激发学生。
其次要读一读教育理论著作。
刚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时候,我不懂教育。
只是凭着一股教学热情,凭着自己扎实专业知识,以为只要认真教书就能够成功。
可惜事与愿违,我的学生被我管教得服服帖帖,却也对我敬而远之。
看到其他老师与自己的学生亲亲热热的,心里总有羡慕之心。
后来我读了很多教育理论的书籍,《生命与教育》让我知道,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让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为我提供了工作指南。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生命的全部意义,有两大要义,即读书和教书,显然,教师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是为了教书,要教书必须要读书,读书与教书两件大事构成了教师生命的主旋律,这最起码的常识每一位教师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我的教师生涯中曾出现过与生命主旋律极不和谐的音符——休止符,即只顾埋头教书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读书,特别是很少读是课本和教参以外的书籍,因为在当时我并不感觉到这对教学有什么影响,过过很长时间的一本课本、一本教参的教学生活。
造成我厌烦读书的主要原因是三个:一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面对年轻教师自己有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评优、晋级等该得到的已经得到,该失去的早已失去,感觉不到读书对我的工作起什么作用。
二是自己曾抱着“成是英雄,败是贼”的信条,认为只要学生有“高分”这才是“绩效”,毕业班只要“达优率高”、“升学率高”这才是看得见的“成果”,所以一天到晚忙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查“五认真工作”,应付学校各类各项活动,根本找不出空闲读书。
三是自以为在大学里“知识海洋里遨游过”,高学历文凭在握,知识已经够用,无需要再花时间读书。
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自己慢慢的感觉到,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如我们面对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一些学生虽然课内知识贫乏,但社会知识丰富,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而且在社会交往中表现的非凡的能力,以前的所谓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也不是全能解决问题;又如,面对今天衣食无忧的生活,教师用什么来激励厌学的学生,面对见识过《百家讲坛》,《悦读会》《世纪大讲堂》等多个大型讲座的学生的提问,一个中学教师怎样应对?我真的经历过在某些方面教师不及学生的,那真叫捉襟见肘啊。
不怕别人笑话,也不怕别人说我急功近利,正是这尴尬逼得我开始读书,这期间我读过《新教育风暴》、《教育的视界》、《素质教育在美国》、《细节决定成败》、《文化苦旅》以及《百家讲坛》的许多讲稿。
用阅读点亮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用阅读点亮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教师要以读书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一笔重要“财富”。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成长,首要任务就是要博览群书,使自己成为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
无独有偶,通过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其中在“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面对学生如此巨大的阅读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又该有多少阅读总量呢?在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入选语文教材的浪潮中,我们是否关注了儿童文学,是否亲近了儿童文学呢?一、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状况通过教育部《儿童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组,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师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途径,以及教师对儿童文学的了解与课外阅读指导的情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如下:1、阅读习惯:天天坚持阅读的语文教师仅仅只有16%,其余语文教师有阅读的意识,但不能做到每天坚持阅读,相对来说,年轻语文教师通过阅读自我学习的意愿更加强烈些。
2、阅读时间:调查显示,100%的语文教师都是利用睡觉前的时间看书阅读,也有少数教师在午间、课间看书。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白天的阅读时间都相对较少,工作任务繁重以及多重角色使语文教师们无暇拿起书籍进行阅读。
3、阅读质量:调查显示:92%的语文教师阅读最多的都是教辅教参类书籍,由此可见,大多语文教师都是通过阅读教参教辅资料来解读文本,服务教学;喜欢阅读杂志报纸和小说类的教师分别达到了84%和68%,用阅读来休闲的也占据了很高比例。
同时我们还发现,语文教师的阅读面还是比较广泛。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书香型教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书香型教师作者:慕丽丽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5年第2期慕丽丽(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前进小学)每一个静谧的夜晚,我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倚在床的一角,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默默地品味。
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
在书的世界,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烦恼,也忘记了自我。
一、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读的书多了,知识储备多了,在课堂教学中,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就能游刃有余。
曾经听过一节课《一千根弦》,教师对作品的深刻感悟,让在场的老师无不为之叹服。
课后反思环节,老师告诉我们,《一千根弦》这部作品她已经反复读了10多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正因为教师的深刻理解,才把学生带入了想象的世界。
上学期去哈尔滨听了三节课外阅读课《狼王梦》《走近苏轼》《草房子》,作课的老师分别从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手法等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作品丰富的内涵,有深度,也有广度,听完老师的精彩讲解,让人有一种“不读此书不罢休”的感觉。
可见,教师的引领作用有多大!于是,我就想到了“积累运用”中的“课外书屋”,《狼王梦》《绿山墙的安妮》都是教材中要求小学生必读的书,如果教师都没深刻地读过,我们怎么向学生介绍?怎能讲出作品的精髓?只有了解了原著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脉搏,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宗旨,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条河的水,我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老师们,多读书吧。
二、读书,净化了我的心灵当我因辛勤工作而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会告诉我要笑对生活,这时我会浑身充满工作的激情;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百折不挠的居里夫人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当我抱怨自己一无是处,“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名言会告诫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茫茫人海中,不以荣辱待己,不论成败待人。
教师读书成长演讲稿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与读书共成长灵台二中周莉有人说:“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还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对书的爱好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美国当代顶尖导弹专家的享利·布莱顿,他曾经说过“地球一直在转,时代不断进步,若想跟上时代,就应不断地读书、求知。
”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大学,在教给学生的人生哲学中,就有这么一条:“读书求知是积累优势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由此不难看出读书求知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作为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特殊使命,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读书求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更应遨游书海,畅古今中外,阅东西南北。
首先,读书,可以提高专业知识,让你真正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他从事工作、教书育人的根基,没有这些,一切都是空谈。
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
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
每一本书,都别有天地,与一本好书相对,就是与智者相对。
著名诗人狄金森在他的诗中这样说道:“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让自己始终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
读名师的书,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可以激励自己奋发有为,成为真正的文化人。
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的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因为它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还流淌着思想的要义。
很多大师的作品大都思想丰富,还流淌着审美的追求,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美!其次,读书可以不断地完善升华教师的人格。
韩愈在《师说》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读书心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读书心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心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学者型教师应“读“占螯头书,宛如神圣的殿堂,那么令人心驰神往;书,好似一叶小舟,载着我们驶向浩瀚的知识海洋!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绝对谈不上有什么高雅的气度。
"气"是包装不出来的。
现实生活中,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何况当今社会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的陈旧率和淘汰率速度日益加快。
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
作为一个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藏金藏银不如藏书,酒香花香不及书香",教师只有读书,他才不会落伍。
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孔老夫子读《周易》,至于韦编三绝;西汉学者匡衡,少时为借书,宁肯给别人白白干活不要工钱;刘向曾说"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大诗人陶渊明更是"开卷有益,便欣然忘食";战国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晋代孙康"如囊萤,如映雪"明末顾炎武"白头至老,未尝一日废书";等等,这些都让人钦佩不已,古人的治学精神实在让人感动,就是在近代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也无不重视读书和。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武装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教师博览群书,定会受益匪浅。
读西方的名着,可以体味其中博大的人文关怀和自由:读铸之金石的典籍,可以品味它的情辞并茂和垂之久远;读教育刊物,可以发现促进工作的隽永小语。
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
作为我,我心向往大自然的安排,静看、行吟、卧观,青灯读书万卷,布衣行路万里,成为智慧的女教师:拥有优雅的气质,脱俗的情味,伶俐的谈吐,灵慧的头脑,秀外惠中,别有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师有阅读效能高
腹有诗书气自华师有阅读效能高——《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的读书体会徐健古人说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没有阅读的世界,就像没有源泉的河流,迟早会干涸。
一味地沉湎于教学之中追求优异考试成绩,往往透支着健康快乐、精力和体力,我不时地觉得在内心深处还欠缺点什么,要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成为高效能教师,还差点底气。
直到读完《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觉得内心充实多了。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什么是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书中强调,要成为高效能的教师,必须能将高效能教学变得简单,那就必须掌握——HPL框架,这个大的框架不是对教师发展的限制,它其实是一个指引,指导教师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以帮助教师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好。
这一框架即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以知识为中心——教什么,它为什么是重要的,应当如何组织这个知识;以学生为中心——谁是学生,怎样学,为什么要学;以社区为中心——什么样的课堂、学校和学校-社区链接,才能使学习效能更高;以评估为中心——学生、教师、家长及其他人能利用什么样的实证来考察是否实现了有成效的学习。
这四个要素看似简单,仿佛平时我们的教学都是遵照这样的程序进行思考和实践的,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透彻了其中的含义,并真正透彻地去实施了呢?“教什么”,很多教师就孤立地把它理解为教材,尤其是中国的应试教育。
在教学中,以完成教材上安排的内容为任务,为应付考试而教,完全是为教教材而教,不是“用教材”来教——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从而导致学生孤立地学习、孤立地练习,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的往往是“迟钝的知识”——大多不会灵活运用,久之就遗忘了。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世界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想在今后取得成功就必须掌握主动学习的本领,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饱腹诗书气自华意思
饱腹诗书气自华意思文章一:《饱腹诗书气自华,为青少年点亮成长之路》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饱腹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这可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话哟!想象一下,在学校里,那些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的同学,是不是让人特别佩服?他们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走到哪里都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这就是读书带来的魅力呀!就说我们班的小李同学吧,他特别喜欢读书,什么历史故事、文学名著,他都读了个遍。
每次班级组织活动,他都能侃侃而谈,说出很多有趣的观点和想法。
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赞不绝口,他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读书就像给我们的内心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慧、有气质。
当我们读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知识,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会自然而然地变得优雅起来。
所以呀,小伙伴们,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让诗书的香气充满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也能拥有那独特的“华彩”!文章二:《饱腹诗书气自华,中年人生活的诗意秘诀》各位中年朋友们,咱们来聊聊“饱腹诗书气自华”这句话。
人到中年,生活可能充满了各种压力和琐碎,但别忘了,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别样的宁静和美好。
我有个邻居大哥,以前总是为工作和家庭的事情烦恼,整天愁眉苦脸的。
后来他开始读书,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慢慢地,他整个人都变了。
跟人交流的时候,不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能说出很多有深度的话,让人刮目相看。
读书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比如读一本诗集,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美妙;读一本传记,能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力量。
不要觉得读书是年轻人的事情,咱们中年人更需要用诗书来滋养自己。
让我们在书中找到生活的诗意,让自己的气质更加出众!文章三:《饱腹诗书气自华,老年人的智慧之光》老年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谈谈“饱腹诗书气自华”。
您看,咱们都经历了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读书在这个时候显得更加珍贵。
我认识一位王奶奶,她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每天都会坐在窗前读读书。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平和与智慧,说起话来也是温文尔雅。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张玲玲
腹有诗书气自华张玲玲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的确就失掉了“教师的一切”。
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
当我们带着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我们的教学就会非同凡响,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一、博览群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长期以来,我们老是被这样一种情况所困扰,自己工作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地干了不少,可等到学期末该交总结、进行论文评选时,我们却没有成果,总结不出什么东西来。
而听那些专家讲座,看相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时,发现他们说的我们也都已经做过。
这种情形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理论知识的匮乏,文学素养的欠缺。
而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从古至今,有许多论述读书重要意义的名人名言,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大家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语。
马克思也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可见,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社会变化快的现代社会,教师读书更是顺应时代要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要做新时期的教师必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通过博览群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因为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读书是一项苦差事,它要的是一种坚持,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毅力。
一开始时,我也不愿意读书,一拿起书本就犯困,看也心不在焉,这样读书非常的痛苦。
但是看看周围的人都在读,都在不断提高,我别无选择,告诉自己只有坚持。
白天读不下去,就等到夜深人静;有的书提不起情绪,就找自己感兴趣的。
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还真养成了一种习惯。
现在我已将读书学习列为晚上睡觉前的必修课,它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意识到了读书是自己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也开始博览群书,多方搜集书籍阅读。
二、学思并举,逐步提高工作能力阅读是一种需要,它能很好地促进一个人的理念和文化底蕴的增长,但它更能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服务,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使知识的价值最大化。
最能致远是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能致远是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最能致远是书香”,美丽的校园中,不能没有书香的陪伴;“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的心灵中,最不能少的是诗书的渲染。
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侍父,远之侍君”。
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
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
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察,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这也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
让悦耳的声音回响在耳边,又能展现古典诗歌动人的场面、深邃的意境;让精彩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还能表露多变的情愫、鲜明的爱憎。
所以,要想搞好古典诗歌教学,必须从诵读入手。
那么,如何使古典诗词诵读的效果更好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1 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1.1 吐字清晰,读音规范。
每个字的语音要饱满,这样古典诗词的韵味就自然出来了。
1.2 要注意诗词的节奏。
如五言诗的停顿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停顿一般是“二二三”,但也有特殊情况。
1.3 把握整首诗、词的基调,感受作者的写作心境与背景,体会作品整体的意蕴,调制音色,表达情感。
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词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白读的目的和要求,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里变化,注重对具体读法的指导,注重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里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即课程标准所说的“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教师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教师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发布时间:2021-01-07T15:38:21.2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作者:王俊华[导读] 位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王俊华襄阳市第七中学湖北襄阳 441000摘要:一位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许多专家的调查显示的“教师的发展期”非常有效的策略方法是“读书”,阅读是教师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阅读读书经典实践1 让阅读浸润生命,使教育邂逅美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
”著名的的教育专家,新教育的领军者朱永新如是说。
人的精神成长是和阅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阅读当然不可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它不可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阅读能够在我们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世界。
1.1 阅读滋养心灵“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读书可以养静气,去躁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养静气是修身养性的首要之举。
诸葛亮一出空城计人尽皆知,只有临大事有静气的人,才能这样从容不迫,遇事不乱。
教师在成长中,书读多了,就平添了几分冷静与睿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只有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教学效果更突出,师生关系更融洽。
涵养静气在平日生活里也会十分受益。
读书可以养和气,去霸气。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著名学者季羡林始终和颜悦色,从不以大学者自居,对任何人都非常客气。
我们也可以看到身边常读书的教师更有包容的胸怀,协作的精神,和团队的意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教师成长之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教师成长之路”发布时间:2021-09-28T02:06:53.025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月15期作者:桑道兰马峥[导读] 当今世界对老师的要求是终身学习,一名教师应当把学习当成生活的组成部分。
坚持读书,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桑道兰马峥安徽省固镇县杨庙小学安徽省固镇县中郢小学【关键词】成长读书培训教学相长虚心坚持【摘要】当今世界对老师的要求是终身学习,一名教师应当把学习当成生活的组成部分。
坚持读书,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做人应谦虚谨慎,人人可为师,处处为课堂。
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们用以教育孩子的话,同样适于我们教师自身。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人们理念在不断变化。
无论是社会、工作、家庭生活,甚至是个人生命,都要求我们教师适应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探究个人成长之路。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读书不辍教师是人类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教育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前,我是上个世纪的农村学生,当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买一本字典都困难,更无从谈起广泛阅读各方面的书。
记得安徽省教育厅发行的《中华传统经典导读》刚进入我们学校时,办公室里一片哗然,大家怨声载道。
确实,我们自己都没有读过几篇古文,自己都读不通顺,不理解文章意思,如何给孩子上课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此时此刻,不是功夫的事儿,也不是我们智慧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没有那个米,无法煮那锅粥啊。
但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接受挑战。
当时教师的学习,主要是单位外派培训。
这样的机会也只能属于少数人。
我曾经通过交流的方式调查过,乡村教师有的五年中没有一次去县城听过课。
有人曾经说,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自己长成的。
所以,一个人有进步的愿望,并付诸行动,读书是最基本的必经之路。
古人说:“时过而学,虽勤苦难成也。
”成年人记忆特点对读书的影响,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对读书的影响,再者,就是成年人往往由于思想观念,缺乏自由交流和讨论的氛围,如韩愈所说的,乐于为孩子请教师,而自己不愿意拜师求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教师的成长之路
发表时间:2020-12-09T13:06:38.0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作者:宋俊英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宋俊英
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 32540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所以,想要教好书,先做读书人。
笔者通过分析教师阅读现状,对教师阅读的方式、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旨在倡导阅读成为教师一种细水长流的成长方式,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教师阅读专业成长阅读方式
新课程改革后各种培训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思想的冲击,在我们的脑海留下一些印迹,需要我们静下心进一步咀嚼、内化,而在平时实践中更需要一种持续性自我修养,阅读无疑是教师成长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先生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一、教师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某校教师年人均读书量4.69本,51%的教师几乎不读书,有半数以上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至于不读书的原因,49.4%的人认为“没有时间”,42.8%的人说“没有习惯”,业余时间一般是看娱乐和各种应酬。
可见目前学校教师开展读书情况不容乐观:一是教书不读书现象。
“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这是他们共同的工作感受,如果是班主任,还得“熄了灯,想学生”。
有教师调侃自己“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二是教师阅读功利性强。
阅读尚未成为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三是教师阅读热情低。
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阅读。
令人遗憾的是,教师的参与热情往往不如学生。
二、专业成长呼吁教师阅读
教师不读书又怎能以专业水准与生动活泼的心灵进行高质量的交流?读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可以从三方面去认识。
一是从“博”的角度说,教师应不断地汲取新知的营养,“人不学,不知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讲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更何况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二是从“专”的角度说,教育正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和发展,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在引领我国教育的前行,课堂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读书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三是从“用”的角度来说,教学是一个教师内在文化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
事实证明“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三、教师阅读的方式
1.任务读书法
学校行政根据本校教师的阅读现状,有意识有目的地布置读书内容、读书数量,并要求教师在此基础完成相关作业,如撰写读书笔记等,这便是带着任务读书。
在当前阅读未成为学校教师的生活习惯前,学校有目的地布置阅读任务是促使教师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比较好的方法。
2.问题读书法
所谓问题读书法就是教师带着教育或教学过程的问题,去书本中寻找相应的答案,再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教师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现象,从学校和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偶发事件等活生生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很快进入实践研究中,这样的研究有针对性、实效性。
3.课题读书法
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主题,有目的地寻找相关理论书籍进行阅读,使得自己的理论水平得以提升,操作策略更为完善。
教师从课题方案的拟定到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技巧知识和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既是一位学习者,又是一位研究者。
教师必须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使课题向深层次方向研究。
4.休闲读书法
一个人读书有不同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休闲读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博览群书。
休闲读书讲究的是读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休闲读书不仅仅乐在休闲,对书本中跟教育有关的内容也应予以广泛关注,对感兴趣的内容,也可在实践中进行对应研究。
在研究中捕捉灵感,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水平。
四、教师阅读的内容
教师职业首先是一种社会需求,教师是一种社会发展道路中参与建设的角色之一,因此,教师的阅读,不仅关系到教师成长史的色彩,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阅读成长史。
既然如此,教师尤其需要读书,不仅要读有益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书,还要读一些能够让自己修身养性的书。
在此推荐几类书籍。
1.读哲学著作
教师是成年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就形成了完善的、正确的是世界观、人生观。
在哲学著作中,许多理论对人、对事、对工作都很有指导作用。
2.读专业教学著作
这是为提升自我专业素质而读的书,也是教师必须要涉猎的书。
一是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关于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
验的书籍;三是关于报刊书籍;四是学习学科专业知识。
3.读专业知识以外的书籍
一是读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争事迹的书。
没有一份工作是没有麻烦的,谁都不能一直充满斗志,从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中去感受力量,面对困苦人生;二是文艺类书籍;三是读家教等方面的书籍。
4.读心理学书籍
现代社会的人除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关注心理健康。
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整个社会人群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如《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都会给我们留下一笔笔浓墨重彩的思考,也为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这些书籍中,找到自我调节的方式,使得自己每天都能充满精力地去面对生活。
五、读书的技巧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每天要做大量的工作,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读书的质量,要有一点读书的小技巧。
1.翻烂一本经典
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教育的还是文学的,你可以选一本最爱,反复读,把主要内容装入脑子里,掌握其精神实质所在,这样就会熟烂于心,脱口而出,进而能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有一本看家的书。
2.主攻一个专题
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的专题很多,我们读书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深挖一口井。
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的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的事务,可能一无所成。
”六个月到一两年,甚至用更短的时间,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而且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这样就会触类旁通,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个湖”。
3.精研一位名家
例如管理者可以研究李希贵;班主任可以研究魏书生、王晓春、丁榕、万玮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研究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盛新凤等。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来确定一位重点学习对象,收集有关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掌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
让我们用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中那句经典的话共勉:“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
【参考文献】
[1]赵玉生著:《教师专业发展:理性沉思与心灵告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刘济良主编:《哲学之思: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3]常生龙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