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正确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如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
3. 观察物体的应用: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正确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
2.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讨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3.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观察物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
3. 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讨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
4. 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案苏教版
- 学生能够将三视图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在设计小型建筑模型时,能够利用三视图进行初步的规划和展示。
- 学生在遇到复杂的观察物体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5. 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的增强:
- 在小组合作绘制三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三视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和应用,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说明。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观察模型,并尝试绘制三视图。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绘制三视图。
- 物体旋转时,三视图随之改变
- 旋转角度不同,视图变化也不同
5. 三视图的应用实例
- 设计一个小建筑物的三视图
- 分析实际物体并绘制三视图
6. 小结
- 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 物体旋转与三视图的关系
- 三视图的实际应用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根据以下物体的描述,绘制其三视图。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 观察物体第2课时 观察物体(2)教案 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 观察物体第2课时 观察物体(2)教案 苏教版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1. 认识三视图: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 识别和绘制三视图: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物体形状绘制三视图,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描述其特征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准确描述其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印象是不同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特征描述也是不同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各小组互相交流,分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判断是否准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物体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接和组合,以及物体的相对位置,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钉子板、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继续让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语言描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教案2 苏教版
读题,明白要求。
第一个活动。
学生尝试摆一摆,按照要求判断、调整。
第二个活动。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想一想,在怎样的情况下添上的正方体的个数才最少。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有关习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教案2 苏教版
3.能根据看到的图形,用几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
4.在观察、辨认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教具准备
例题图、投票箱、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再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根据直观图想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图形,再完成连线,并具体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一、教学例1
谈话:同学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还记得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内容。(板书课题)
出示投票箱,把投票箱如例1的样子放在讲台上,谈话:这是一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物体的多角度观察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观察物体的?从哪个角度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角度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物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形状。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如果你站在物体的不同位置,你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观察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让学生学会用展开图的方法,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展开图的示例,用于讲解展开图的方法。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内容,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简单的几何体》、《作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欣赏生活中的几何体》。
这些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实践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空间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层次不齐,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几何图形、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何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体?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材第33~34页例2及相关练习。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
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
课件、若干小正方体。
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将它拼摆成下图形状。
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2.谈话:上面的物体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用手中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1.教材第33页例2。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我们用手中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
想一想,此时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连线,指名回答。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观察、连线,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小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2.教材第33页“试一试”。
(1)小组合作,根据视图摆放好正方体后观察。
(2)学生观察后,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看到的图形。
(3)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观察、画图,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可能相同。
3.拓展知识。
师: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学生动手操作。
)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摆法。
师:想一想,这几种方法摆放后,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根据题目拼摆正方体。
(2)学生独立在书上连一连。
2.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5题。
学生根据要求拼摆正方体。
学生独立在书上画一画,指名说说自己的画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观察物体:2、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优质课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第33页例2,“试一试”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材先让学生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样子摆成一个长方体,再分别从前面、右面上面进行观察,找到观察位置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完成连线。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初步建立观察位置和相应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随后的“试一试”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
“试一试”和例2相比,有两点区别:一是长方体摆放的方式有所不同,例2中是2X 1 X2的长方体,“试一试”中是2X 2X 1的长方体;二是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例2要求照样子一试”要求学生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用4个正方体摆摆出长方体,再进行观察出相应的物体,再从前面和右面看一看,并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又能帮助学生体会根据视图想象物体形状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并能将观察到的形状用小正方形摆出或是在方格纸上画出。
学生也能根据从某个面看到的图形想象出长方体的形状,从而建立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2.学生在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培养独立想象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在经历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观察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小正方体、平板电脑教学过程:一、反馈微课和进阶练习一1、反馈微课同学们课前我们学习了微课,你有哪些收获?2、反馈进阶练一同学们还完成了进阶练习一,我们来看看完成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二次备课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二次备课教案(共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的特点和观察物体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和特点。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缺乏全面观察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物体的学习。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3.教学资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如球、盒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会发现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图形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操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物体的特征。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2)第2课时_苏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出示例3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我随机点了10位同学上台,按照正确的看图姿势,要求这10位学生逐一观察这个图形的三视图,有可能部分同学会忽略其中的界线,但是切忌不要只要速度而忘记了质量。
2.连一连。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有效利用田字格和尺子作图(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观察发现物体的三视图部分相同,但物体形状不同(3)完成练一练第2题。
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按图摆放好之后,一人观察,一人作图,一人审核,一人汇报,然后由小组长汇报在操作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画一画。
(练习六第5题)注意:学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
分组操作,最后请一小组上台演示并作图2. 摆一摆,比一比。
(练习六第6题)学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同样还是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操作,最后请一小组上台演示。
起初学生们认为有很多种摆法并尝试去摆放,但最终同学们都认为只有一种摆法3. 按要求摆一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2)第2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2)第2课时苏教版()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的:1.经过仔细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先生自动参与学习,使先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反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能够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先生对实物及视图停止转化的才干。
2.经过学习,使先生开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处置效果的才干。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开展先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育先生观察才干与处置效果的才干。
教学预备:课件、学具。
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
出例如3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下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左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我随机点了10位同窗下台,依照正确的看图姿态,要求这10位先生逐一观察这个图形的三视图,有能够局部同窗会疏忽其中的界限,但是切忌不要只需速度而遗忘了质量。
2.连一连。
〔1〕先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先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要求先生规范操作,有效应用田字格和尺子作图〔2〕比一比:下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反?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先生们观察发现物体的三视图局部相反,但物体外形不同〔3〕完成练一练第2题。
我要求先生四人一组,按图摆放好之后,一人观察,一人作图,一人审核,一人汇报,然后由小组长汇报在操作进程当中需求留意的事项。
三、稳固练习。
1.摆一摆,画一画。
〔练习六第5题〕留意:先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
分组操作,最后请一小组下台演示并作图2. 摆一摆,比一比。
〔练习六第6题〕先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反的?异样还是先让先生以组为单位操作,最后请一小组下台演示。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课本第34--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3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连一连。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画一画。
(练习六第5题)注意:学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
2、摆一摆,比一比。
(练习六第6题)学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3、按要求摆一摆。
(练习六第7题)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苏教版()
①操作:先生按要求用4个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②观察:请同窗们从下面观察摆出的几何图形,看看你所观察到的图形的外形和课件出示的外形能否相反。假设不相反,请重新摆。
〔3〕提问:同窗们摆出的图形的样子与猜想的相反吗?能否是在同一平面前后各2个摆放的?
〔2〕先生独立连线后,自在举手汇报。
教员依据先生的汇报,课件演示连线的进程。
〔二〕教学〝试一试〞。
1.依据看到的面的外形摆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课件出示:
〔1〕同窗们请看大屏幕,假设从下面看到的是这个外形,这4个正方体应该怎样摆呢?
①先生猜想摆法后,停止小组交流。
②指名说一说。
引导先生回答出:由于这个图形是从下面看到的,所以这4个正方体应该摆在同一平面上,前后对齐,各摆两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苏教版()
观察物体〔二〕
课时:第2课时
备注
课型:新授
备课人:叶美玲
审核人:吕红霞
教学目的:
1.能依据某一面看到的外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复杂的几何体;能经过观察,辨识几个小正方体摆出的几何体前面、左面和下面的图形;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所观察到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的各面的外形。
〔1〕提出要求:请同窗们拿出你们预备的小正方体,按教员的摆法,在课桌上摆出异样的长方体。
〔2〕操作:先生分小组摆一摆。
〔3〕观察:请同窗们从前面、左面和下面看一看,你摆出的长方体的前面、左面和下面各是什么外形?
先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前面、左面和下面的外形。
〔4〕提问: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各个面区分是什么样子的?
先生回想后,自在举手回答:观察时,视野必需垂直于要观察的那个面的中间,目光与所观察的物体坚持平行。观察不同的面,所站的位置也不同,从前面看,要站在物体的前面;从左面看,要站在物体的左面;从下面看,应该紧靠着被观察物体的前面,抬头往下观察。
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
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练习六教材第36~39页。
1.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培养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如何来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判定从某一方位观察到的实物的形状,会根据给出的规则物体选视图,也能根据给出的视图摆图形,还学了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大家带着回忆,一起来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基础练习。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第3题,指名学生分别描述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第7题,指名学生上讲台动手摆一摆,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其他的摆法。
第8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指名4位同学板演。
第10题,指名学生上讲台动手摆一摆,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并画出相关的视图。
第15题,看一看,说一说。
交流看法,集体订正。
第16题,指名学生上讲台动手摆一摆,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交流,看谁的摆法多。
引导学生思考,要是用6个、7个、8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呢?2.练习小结。
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路,根据物体的形状或不同的视图,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给出正确的答案。
3.课后练习。
将练习六其他的练习,留给学生在课后完成。
1.看一看,填一填。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2)下面三个立体都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上面看哪个立体看到的图形与右面的图形一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他的四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一定都是正方形。
()(3)观察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都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搭一个长方体。
()(5)两个正方体搭在一起,所看到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都是一样的。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这一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形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空间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空间图形,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操作,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观察和操作,尝试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过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