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讨

年月(下)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截至2005年底,已达1091所,2006年全国招生293万人,在校生796万人,占普通高校和在校生人数的一半。

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在专业建设上。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客观要求。

搞好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专业软硬件(如师资、实验实训场地设施、课程体系、教材等)建设滞后,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建设的特色不鲜明等等。

在高职的专业建设中,必须要明确高职专业的培养方向,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技能性。

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一)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要贴近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确保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离 职院 校 毫 业建 设 S O W T分 析 与 又 策研 究 J 1
四川信 息职 业技 术 学 院 张 邦 文
[ 摘 要] 高职 院校 的发展 离不开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 的好 坏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 可以借助 S T法客观的对本校专业建设进 行 WO 分析 , 究 系统的 、 研 针对性强的对策解决现有专业所存在 的问题 , 促使 专业建设持 续的发展 , 培养 更多的优 秀专业技能人 才。 [ 关键词 ] 专业建设 S WOT 分析 对策 近年 来高职教 育得到 了快 速发展 , 为社会培 养了大量 所需 的专 业 技能人才 , 到用人单位 的好评 。教 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 受 专业建设 是 其核心 , 必须 与市场 、 社会相协调发展 , 满足人才需求 , 合理设置 、 整 、 调 改革 , 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 和特 色 , 培养更 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学校 专业建设的现 状分析 1专业建设规划有 所体 现 , 、 缺乏科 学 、 有效性 各 学校在规划 中 , 乏对 国家政 策 、 缺 新技术 、 现有专 业建设情况 等 深入研究 和分析 , 对人才需求缺乏有效 预测 , 使得规划落后 、 无前 瞻性 , 导致专业建设规 划科 学性欠 缺。 2 专业设置 、 整随意性 大 , 、 调 缺乏系统性 为 了抢 占生源 , 目跟从 市场 , 盲 不从 特色下 功夫 , 么专 业热 门就 什 马上 开设此专业 , 申报 少建设 , 兴 随意调整方 向 , 缺乏 系统性考虑 和分 析, 导致 专业建设效果差 , 浪费资源。 3 专业分析各 自为政 , 、 缺乏有 效方 法 现在学校过 分依 赖国家专业评估指标 , 法结合实际 , 无 寻求有效方 法客观 的实现专业建设 , 导致分 析结果不理想 , 形成不 了优势 。 4 过 于追求 面子 、 、 形象工程 , 忽略整体性 专业建设 是整体性很强 的一项 工程 , 不能偏离基本培养 目 , 的 标 有 学校 只抓 技能, 为多参加 比赛就说 明本专业建设有特色 , 认 而学 生的实 际竞争力并没提 高。 二、 专业建设 的主要点析取 近几 年专业建 设取得 了不少 的成果 , 示范专 业 、 重点专 业 、 教改 专 业正在有序 开展 , 有些学校也建立 了 自己的专业评估指标体 系, 以确 用 保学校 专业建设健 康 、 序的发展 。通过这些改 革和评估分 析 、 有 研究 , 得到一些专业建设关键点用 以参考 。 1 人才需求分析 、 人才 需求 分析主要涉及 国家 、 区产业经济政策导 向、 地 新技 术应 用 研究方 向、 用人单位 的用 人标准和需求 , 有需求才有专业 。 2 专业人才 培养 目 、 标 专业 人 才培 养 目标 主要 分为 知识 、 力 、 能 素质 三方 面 , 照人 才 按 培养 规律 、 学 的分解 , 科 必须 注重 素质 目标 , 素质 决定 人 才质量 的好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维普资讯
理论 与应 用 研究
20. 06 6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刘 江 胡 国 胜
( 东科 学 技 术 职 业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4 ) 广 160
摘 要 : 高 职 教 育 专 业 建 设 , 别 是 新增 专 业建 设 的评 特 估 ,对 高 职 院 校 加 强 专 业设
它 对 于提 高 全 民 族 的- 质 , 素
拉 动 经 济 增 长 具 有 重 大 意
职 院 校 专 业建 设 和 教 学 工 作 评估 的指 标体 系。 关 键 词 : 职 院校 ; 业 高 专 建设 ; 学工作 ; 教 评估指 标体 系
义 。 足 , 高 职 院校 数 量 、 但 在
( ) 估 的指 导思 想 一 评
育 的 发 展 现 状 制 订 扣‘ 标 准 , 自 代 表 优 秀 、 好 、 格 和 不 合 分 各 良 合
格 4个 等 级 。 附 表 2是 统 计 评 估 结 果 的 一 个 实 例 。 专 业教 学 条 件 评 价 标 准 和 评 价 结 果 的计 算 方法 下 面 从 另 一 种 算 法 — — 加 权 算 法 来 说 明 专 业 教 学 条 件 评 价
标准和评价结果的计算。
评 估 方 案中 的指 标体 系 及其 内涵 直接 反 映 出 国家 在宏 观管 理 和指 导 上实 现三 个 引导 ,即通 过评 估 建设 引 导学 校 主 动适 应社 会
在 校 生 人 数 以 及 新 增 专 业
数 急 剧增 长 的 同 时 , 育 资 教 源 投 入 不 足 、 育 质 量 控 制 教 以及 专 业 设 置 的 合 的 需 要 , 高 职 各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究高职院校多为地方性院校,生源及就业具有区域性的重要特征,而且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大多为地方政府,服务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以最终实现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

而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分析。

一、制订产学研深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院校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缺乏理论支撑不足、缺少产学研结合有效实施途径、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起步阶段,政府应通过制度、政策的建立与规范,来引导、支持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

目前,政府应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完善的政策法规。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调动院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教师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法律的形式要求企业履行服务于的教育职责与义务,并给予企业一定的税费优惠。

(二)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通过建立产学研调控机制,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办学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寻求并把握住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保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从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和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软硬”等方面共同评价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

(三)理顺产学研结合运行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只有建立更深层面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才能在双赢的基础上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才能真正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1. 引言1.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教育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方向。

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就业前景。

专业设置决定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和知识结构,直接关系到学生成才的质量和实用性。

专业设置也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

专业设置还决定了学校的学科方向和特色,对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声誉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1.2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从整体上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须紧跟时代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专业设置的合理规划和对课程设置的科学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促进产学研融合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行业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将专业建设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推动产学研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2. 正文2.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高职院校面向市场需求,开设与当前经济发展相关的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等专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来源,不仅是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基地,也是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

探索和研究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建设实践路径,对于提升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点学科建设实践路径1. 选准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重点学科时,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来选准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产学研协同等方式,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未来的学科建设方向。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重点学科的建设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学术水平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师资培训、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重点学科的建设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提供专业实训设备等方式,促进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互补联动重点学科的建设需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互补联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学科群体。

可以通过设立跨学科研究院、推动学科融合交叉课程设置等方式,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科间的互补联动,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方向优势专业的建设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方向,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开展市场调研、行业需求分析等方式,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未来的专业设置方向,确保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认可度。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展迅猛,对于培养一流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现状1.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而通识教育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薄弱。

这种“以专业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得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综合能力。

2.校企合作不紧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诸如实习实训基地不够、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明确等问题让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真正融入企业实践,从而无法全面了解行业需求,难以适应就业市场。

3.师资力量不足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博士生和硕士生教师比例过低。

这导致教师的学科发展和教学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

4.学科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导致个别学校存在重复建设,学科优势不突出的问题。

这种单一的学科设置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限制了学生的专业选择。

二、针对问题的对策1.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加强通识教育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行选修课程制度,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课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3.提升师资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学科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提供进修机会,提升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

4.完善学科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设置。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济和产业发展为主线, 走 出一条 自 身专业发展的特 色 之路。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专业建设 ;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 G 7 l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1 2 — — o o 9 7 —o 3


式有 着强 有力 的 影 响 。实践 告 诉 我 们 , 如 果 没有 教 师 的教育 教学理 念 的逐 步跟 进 , 就不 可能 实 现课 程 改革 建设 。因此 , 我们要 让教 师理 解 、 接 受并 在课 程
调研 和人才 需求 预 测 分 析 , 及 时 跟 踪 区域 行 业 与 产 业 的变化情 况 , 分 析 影响专业 建设 的可 能 因素 , 在 此
是根据专业 的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 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 是人才培养模式 的具体体
现, 也是学校指导 、 组织与管理教学工作 的纲领性文
以及 学生 个体对 就业 的期 望 与前 景产 生 的个 性需 求
课程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目标 的关键要素 , 是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能力的基础 。课 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现时 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同时发展个性, 适应 个
的影响。因此 , 高职教育要特别关注 国家和地区在 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改革主题 、 建设重点
完善 人才培 养方 案 , 深化 专业 定位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 , 其人才培养无疑要通过 专业建设来实现, 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 的出发点 和 落脚点 。而人才培养方案则是人才培养 的具体化 ,
等一系列战略 目 标、 任务和政策措施 , 以及 由此带来 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定期对专业的职 业 面向 和服务 面 向进 行 市场 调 研 , 通 过广 泛 的市 场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从专业建设角度分析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从专业建设角度分析
设角度分析
许海潮 王淑荣 江铁成。 ( ..安徽广播 影视 职业技 术学院 新 闻 系 20 2 1 3 2 3 02)
功底 。高职 教育 的职教 属性 ,又要 求教 师 尚需 具备 丰 富的 实践经 验 ,有 过硬 的动 手 能力 。 从这 一层 面上 看 ,高 职 院校 的师 资队伍 建设 难度 并 不亚 于 普通 高校 。因为 在市 场 经济 高速 发展 的今 天 , 社 会 急 需 “ 师 型 ”人 才 ,高 职 院校 在这 类 人 才 的引 进 上很 困 双 难 。所 以 ,如何 集聚 师 资力 量 ,形 成专 业 竞争优 势 ,特 别是 实 践 高职 院 校核 心 竞 争 力 的核 心 。 教学 的师 资优 势 ,是高职 学 院必 须要解 决 的一个 难题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 心竞争力;专业建设 从上 述分 析 可 以看 出 ,高职 学 院的 专业 建 设必 须要 解决 三方 面 的根本 性 问题 : 一是 以就 业 为导 向 的专业 设 置和优 化 问题 ;二 课题项 目:本文 是安徽 广播影视职 业技 术学院课 题 《 高职 院校 是 以专业 能 力培 养 为主 线 的实 践教 学与 实训 基地 建 设 问题 ;三是 核心竞争力研 究》的研 究成果 ( 课题编号 :g k 2 0 0 ) jy 0 9 8 。 以适 应专 业 教学 需要 的 “ 师 ”型 教师 素质 提 高 问题 。只有 以上 双 三 方 面形 成合 力 ,才 能搞 好 高职 学 院的 专业 建设 ,形成 高职 学 院 高职 学 院 的核 心 竞 争 力 是 指 围绕 培养 高 等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的核 心竞 争力 。 所拥 有 的独特 教育 资源和 整合 这 些 资源 而形 成持 续 竞争 优 势 的能 二 、特 色 是高职 院校 核 心竞 争力 的核心 力 ,其 实 质也 就 是 高职 学 院 可持 续 发 展 的综 合 实 力 。 … 影 响 高 1 .合 理构 建专业 群 框架 职 院校核 心竞 争 力 的因素 是 多方 面 的, 主要 因素 有专 业 定位 与 人 专 业 群 建 设是 高 职 教 育 的基 础 与 核 心 , 能 否 从 市场 实 际 出 才 培 养模 式 、课程 建 设与 改革 、教学 基本 条件 、专业 教 学 团队 、 发 ,构建 起一 个合 理 的专 业框 架 ,这 对 于高职 学 院 的长远 发展 将 教学 改 革 与教 学 管 理 、人 才 培养 质 量和 办学 特 色等 。 “ 本 文仅 产 生 重大 影 响 。专 业 群建 设不 能 脱离 高职 学 院赖 以生 存 与发展 的 从专 业建 设这 一环 节 入手 ,阐述专 业 建设 与 核心 竞 争力 之 间的 关 客 观环 境 和 自身 的具 体条 件 。专业 群 建设 并 不等 同于 专业 框架 建 设 ,高职 院校 的决 策 层 ,需要 从 战略 高度 考虑 专 业框 架 的构建 , 系 ,指 出特 色是 高职 院校 核心 竞争 力 的核 心 。 即要 从学 院所 处 的社 会环 境 、地 理环 境 、经济 环境 和 自身 所具 有 高职院 校专 业建设 的内涵 高职 教 育 作 为 高 等 教 育 的 一 种 新 类 型 ,成 为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办 学基 础条 件 出发 ,结 合广 泛 、深 入 的市场 调研 ,寻找 、确 定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与 普通 高等 教育 相 比 ,两者 的性质 与职 能各不 若 干个 行 业 ,作为 专 业群 建设 和发 展 的背 景与 依托 。要用 发展 的 相 同。高 职教 育兼 有 高等 教育 和职 业 教育 的双 重属 性 ,其 中职 业 眼 光分 析 、判 断所 依 托 的对象 ,做 到 近期 与远 期 结合 。这 样 ,才 教 育 是高 职教 育 的本质 属 性 。高职 教 育 的职 能是 为社 会主 义现 代 能 有利 于逐 步 建立 起 若干 个专 业群 ,成为 学 院整体 专 业框 架 的支 化 建 设培养 、输送 高 素质 的技 术应 用 型人 才 。高职 教 育 的性质 和 柱 。 职 能 决定 了高 职 院校 的专 业设 置是 联 系社 会和 学校 的一个 纽 带 。 2 .突 出特 色专业 建设 鉴 于 传 媒 类 高 职 学 院 的特 点 ,我 院 以影 视 动 画 专 业 、 新 闻 在 影 响高职 院校核 心竞 争 力 的诸 多要 素 中,专 业定 位 与人 才培 养 模 式 是一项 关 键性 的要 素 。高 职教 育 的专 业定 位与 人 才培 养模 式 采 编与 制作 专 业两 个 省级 示范 专业 为 品牌 , 以播音 与 主持 专业 、 并 不 是简 单地 等 同于专 业 目录 、课 程 设置 ,而 是一 个 包含 教 学资 编 导专 业 、 电视 节 目制 作 专业 、影 视广 告 专业 和计 算机 网络技 术 源 、师 资 配备 、实 训 实施在 内的系 统 工程 ,其 内涵 主 要表 现 为 以 专业 等 一批 院 级特 色专 业 为特 色 ,着力 建 设3 5 有 一定 影响 力 — 个 的特 色 专业 , 正逐 步形 成 以省 级特 色专 业 为核 心 、邻近 专业 相 互 下 三个方 面 : 1 .专业 的设 置和优 化 是前 提 。高职 教育 的职 教 属性 ,意 味 支撑 、优 势 互补 的 专业 体 系 。打造 几个 在全 省 乃至 全 国传媒 类 高 着 其所 培养 的人 才 是直 接走 向工作 岗位 。因此 ,高 职 教育 的专 业 职 院校 中具 有一 流 水平 、 安徽特 色 、代 表广 播 影视 发展 方 向的专 设 置要 有很 强 的针对 性 。 高职教 育 的专 业 设置 要从 市场 实 际情 况 业 ,不断 扩大 学 院市场 竞争 力和 社会 影响力 。 出发 ,不 能偏离 市场 需 求和 就业 岗位 的需求 。 由于 市场 经 济是 不 3 以编导 专业 建设 为例 展开 具体 阐述 . 只 有 争取 与市 场 的 需要 接 轨 ,强 化 职 业 针 对 性 , 学 生才 有 断 发展变 化着 的, 因此 ,高 职学 院 的专 业设 置 需要 不 断地 调整 更 新 ,具有 相对 的灵活 性 ,这 也是 高职 教 育不 同 于普 通 高等 教育 的 出路 ,才 有前 途 。因此 ,我 们努 力 使 学 生在 3 的大专 学 习 中 , 年 必 个 重要 方 面 。如何 构建 起 一个 科 学合 理 的专业 框 架是 高职 院校 尽快 掌握 电视 节 目采 、摄 、录 、编各 个 技术 环节 的技 能 , 以 “ 需要 解决 的 问题 ,加 强专 业建 设应 是高 职教 研教 改 的核心 。 需 、够用 ”为度 , 以需 定学 , 以用 定学 ,突 出学 以致 用 ,充 分体 2 .实 训建 设 是保 障 。高职 教育 培 养 的是 社 会 急 需 的高 等 技 现 高 职教 育 的特 点 。在课 程 的总 体设 置上 ,围绕 职业 必备 的技 能 术应 用型 人才 ,高职 毕业 生走 出校 门就直 接 就业 上 岗 。实现 教 学 构建 了三 个层 次 的核 心课 程 体系 。第 一个 层 次是 节 目编 导所必 备 与就 业 的零距 离 接轨 , 既是用 人 单位 对 高职 院校 的期 望 ,也 是各 的基 础 课 程 ,如 “ 播 电视 概 论 ” 、 “ 演 基 础 ” 、 “ 视 鉴 广 导 影 新 门课 是专 业 入 门课 程 ,也 是 高职 院校 教学 的重点 和难 点 。缩 短理 论与 实 践 的距离 ,唯一 的途 赏 ”、 “ 媒 体 技术 与 应 用 ” ,这4 径就 是强 化实 践环 节 的教 学 。 因此 ,高职 学 院面 临 的一个 重 要任 学 习专 项 技 能 的 基 础 ; 第二 个 层 次 是 广 播 电视 采编 与制 作 的 课 电视 摄像 技 术 ”、 “ 电视照 明技 术 ” 、 “ 播录 音技 术 广 务是 建立 一个 完 善 的先进 的实 训 教学 体系 ,它 包 括校 内和 校 外两 程 ,如 “ 个部 分 ,而其 中校 内实训 体系 的 建设 成本 较 高 ,成为 高职 教 育发 与 艺术 ”、 “ 电视 画 面编 辑 ”等 ,第 二个 层次 的课程 将广 播 电视 展 中的包 袱 。我 国高职 学 院 由政府 全 额拨 款 的极 少 ,大 多数 学 院 节 目制 作所 需 的技 能进 行 分解 ,分项 学 习 ,以求 得在 每项 技术 中 是部 分拨 款和 自筹资 金 。 由于 办 学经 费来 源有 限,并 且大 多数 高 深 入 一 层 ; 第 三 个层 次 是 “ 播 电视 编 导 ”、 “ 艺编 导 ”、 广 文 职 院校 都 处于 初步 发展 时 期 ,校 园基 本建 设 的投 资额 度较 大 , 因 “ 划 与创 意 ”等 综合 性 的专 业 岗位 群课 程 ,其 中 “ 策 电视 节 目编 此 ,实训 设施 上 的资金 投 入必 然受 到制 约 因此 ,高 职 院校如 何 导 ”是 一 门综 合课 程 ,这 门课 程 实际 上是 把专 项 技能 课程 再强 化 保 障实 训建 设资金 的充 分投 入 ,是其 所必 须解 决 的关键 问题 。 综 合 一遍 ,使零 碎 的 知识 系 统 化 ,并 在 此基 础 上完 成 5 1分 钟 ~ 0 3 .师 资 队伍 建 设 是 关键 。师 资 队伍 建 设 是 高职 教 育 发展 的 ’ 的电视短片。第三层次的三个岗位群课程是三个方 向的集中训练 关 键 ,高职 院校 的专业 建设 、 实训 建设 和 实践 教 学都 离不 开一 支 课程 ,给 学 生今 后职 业 方 向的 定位 提供 一种 选 择 范式 。三 大课程 高素质 的师 资 队伍 , 即 “ 师 型 ”师 资队伍 的支撑 。高职 教育 的 核心 体 系 ,一层 深入 一 层 ,环环 相 扣 ,既满 足 了职 业技 能之 “ 双 必 高教 属 性 ,要 求 教 师 必

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行动计划

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行动计划

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行动计划
一、目标提出
确定4-5个本科重点专业,基于本地区域产业需求,明确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划。

二、课程资源整合
1. 融合相关学科优势课程资源,进行专业课程系统优化和升级。

2. 引进行业技能标准,结合企业业务流程开展项目课程建设。

3.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双融通”专业教学模式。

三、教学设施完善
1. 根据专业特点建设专业实训室和实验室。

2. 配备相应专业仪器设备,确保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

3. 建设虚拟交互实训平台,进行案例分析与业务模拟训练。

四、教师队伍建设
1. 重点引进本区域知名企业技术骨干和工程师群体。

2. 面向所选重点专业开展教学能力培养计划。

3. 鼓励教师同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五、质量监测
1. 建立专业运行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2. 开展校企业共同开展专业教学检验与论证。

3. 每学期开展专业培养工作会议,检查运行质量。

以上就是该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学科建设的目标和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科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其次,学科建设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学科交叉,为实践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此外,学科建设还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有才华的学子和优秀的教师。

二、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支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符合国家需求的高水平专业团队。

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调整学科结构。

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优化学科结构,推进相关学科的融合和创新。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可以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相关学科整合,打造一支具备综合技术能力的专业团队。

2. 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

教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同时,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和学术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教学,学科建设也应紧密结合实践需求。

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提供更多真实场景下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学科建设的策略学科建设的策略是高职院校在实施学科建设目标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策略。

1. 建立学科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科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学科建设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学科建设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2. 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科建设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点和经验,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强调了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当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论述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和模式,指出了专业设置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的原则。

然后,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策略,强调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展望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未来发展,总结了其重要性和影响。

整体来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原则、模式、挑战、策略、未来发展、关联、重要性、影响1. 引言1.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不同的专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专业设置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一个合理的专业设置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优质教师,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专业设置还和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息息相关,通过合理设置专业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建立合理的专业设置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2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技术的快速更新要求高职院校及时更新专业设置,保持与时俱进。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也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专业建设需要更具特色和优势才能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意义、现状及策略。

二、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意义1、提高学校竞争力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竞争,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建设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2、提升教学质量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化,这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特色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学校可以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产教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现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特色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浪费或者效果不明显。

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无法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使得建设效果受限。

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缺乏自身的独特性,过于追求热门专业或者盲目跟风,导致与其他学校同质化严重。

四、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策略1、科学规划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时,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

要明确建设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

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2、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特色意识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时,需要强化特色意识。

试论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

试论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

低 。一 所 院 校 , 果 没 有几 个 叫得 响 的学 如
科 专 业 , 有 一 批 有 影 响 的学 科 带 头 人 , 没 没 有 相 当数 量 的教 学科 研 成 果 ,就 很 难 有 竞 争 力 , 不 会 有 发 展 前 途 。学 科 专 业 就 建 设 在 高 职 院 校 发 展 过 程 中 是 重 点 工 作 , 学 校 发 展 起 着 关 键 和 核 心 作 用 。人 对 才 培 养 、 学 研 究 和 为 社 会 服 务 , 是 以 科 都 学科为基础进行 的, 学校 整体建设 中 , 在 抓 住 了 学 科 建 设 这 条 主线 和 这 个 核 心 ,
专 业 内 部 发 展 也 不 平 衡 。 四 是 学 科 专业 建 设 的 操 作 性 不 强 。一 般 学 院 都 有 长远 的 学 科 专 业 发 展 规 划 ,但 对 近 期 需 要 做
的 具 体 工 作 并 不 明 确 。在 操 作 方 面 缺 乏
夕 的事 , 是 一 个 部 门 、 个 专 业 的 工 不 一 作 。需 要 从 校 级 领 导 到 所 有 职 能 部 门 齐 抓共 管 , 需要 人 人 参 与 , 要 经 过 长期 的 需 努 力 和 大 量 的 投 入 以 及 适 当 的 机 制 。 在 学科 专 业 建 设 中 , 先 领 导 要 重 视 , 把 首 要 学 科 专 业 建 设 放 在 学 校 发 展 、 系 部 发 展 的 高 度 来 认 真 研 究 ,要 设 立 有 关 促 进 学 科 专 业 建 设 的 专 门 机 构 。 研 究 制 定 加 快
些 思路。
关键词 : 职院校 ; 育 ; 高 教 学 科专 业建设
点 发 展 , 普 通 学 科 专 业 重 视 不 够 ; 科 对 学

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本文将以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为主题,探讨其意义、目标和对学生的影响。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石,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体系的完善、服务社会和职业导向。

首先,学科建设有助于构建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其次,学科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最后,学科建设应以职业导向为出发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学科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学科专业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

首先,学科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和冗余。

其次,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保障,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

最后,学科建设要注重科研创新,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三、专业发展与实践教学专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提供更多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经验。

四、学科建设与学生发展学科建设不仅对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

首先,学科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学术环境,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业水平。

其次,学科建设引进了更多具备高学术造诣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学术引导。

最后,学科建设促进了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对于学校自身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的目标应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应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

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的研究

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的研究

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的研究随着医学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逐步推进,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成为各院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保障五个方面构建高水平专业群的途径。

一、专业设置方面专业设置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础。

根据就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将同一或相关专业设置在一个专业群中,形成专业集群,有利于专业教学的整体规划和质量提升。

医学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地就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将医学类、护理类、医学检验与临床诊断类、医学影像类等相关专业设置在一个专业群中,形成高水平专业群。

二、课程建设方面课程建设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置应符合专业需求和教学目标,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开发,鼓励创新和开拓精神。

医学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加大力度,在学科交叉和实践教学方面探索新的课程模式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提高课程实用性和质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资队伍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保障。

教师队伍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注重师资队伍的结构和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医学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在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方面提供支持和激励,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科学研究方面科学研究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学高职院校应加强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学术交流和科学论文的出版,提高学术水平和声誉。

医学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增加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五、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教学质量保障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保障。

医学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评估和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

医学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控和评估,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教育机构,高职院校的高水平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进行研究。

一、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意义高水平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推进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优化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适应社会需求。

高水平专业建设应围绕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依据,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开设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水平专业建设要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与德智体能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产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广泛的就业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教育质量。

高水平专业建设要求学校建立先进的教育体系,引进优秀师资,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师生比例,优化课程设置,推进综合实践教学等,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与需求。

(四)助力学科发展。

高水平专业建设将为学科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促进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科领域的论文产出、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等,为高职院校的学科发展提供助力。

高水平专业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产教融合。

高水平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对应产业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通过企业定向、校企联合、教与学、协同创新等方式,推进产业发展与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达到深度融合的目的。

(二)创新实践。

高水平专业建设将创新作为重要理念和核心素质,推进实践价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推进“双带头”的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不断扩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多元化教育。

高水平专业建设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实践,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成都GM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成都GM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

[摘要]随着政府提出“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对各高职院校来说将是十分重要的改革目标和重任。

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立足自身专业优势,进行专业群的全面建设,以满足专业群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动力,为院校的立足提供竞争力。

在概述专业群相关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发掘当下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并辅以成都GM 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案例,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7-01圆员-04“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成都GM 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赵天琦(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西安712046)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被称为“高职双一流”[1]。

“双高计划”的开展是我国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双高时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要立足“双高”要求,特别是其中更有针对性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着重指明职业教育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紧贴国家新兴产业与区域性支柱产业,实现人才培育的全面性,推动人才综合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保障,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群概述对于专业群的定义,徐恒亮、杨志刚认为“专业群是职业院校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核心专业为依托而构建的专业和专业方向集群”[2];也有概括性诠释,认为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3]。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的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的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的分析【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专业群建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专业群建设的特点和优势。

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的转变,以及专业群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实践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强调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其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旨在引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的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转变、问题、挑战、特点、优势、实现、影响、案例分析、必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于碎片化,各专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协同,导致资源浪费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更新和调整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传统的专业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与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比如传统专业建设模式下,各专业相对独立,拥有自己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能够较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

而且,专业建设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学资源,为专业群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有问题和挑战,也有优势和潜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高职院校需要转变专业建设的模式,向专业群建设迈进。

1.2 专业群建设的概念和意义专业群建设是指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不同但相关的专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专业群,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

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在于:1. 促进跨学科合作:专业群建设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合作与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全面地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 课 的 比例 可 按 7 :3或 8 2来 安 排 。 :
在高职教育教学 的全过程 中, 教材便 是起 着基 础作用 ,
而 教材 的 编 写 离 不 开 教 学 计 划 的 制 定 和 教 学 大 纲 的 要 求 。
2 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 , 织力量进 行立 项 、 . 组 审定 和编 写全国高职教育教学 教材的工 作 。高职 院校应 根据各 自的 长远规划 , 积极投身 于全 国高职教 育教学 教材 的编写立项 、 审定和编写工作 , 并努 力与 出版 部 门联系 , 开创 高职教 育教
当下 , 全国高职教育 的教 材版 本繁多且 内容重 复 , 其是 紧 尤
扣市 场 和学 生 就 业 实 际 需 要 的好 教 材 较 为 缺 乏 , 是 一 个 比 这
较普遍 的现象 , 也是 一个值 得我们深 思的 问题 。同 时, 材 教
统编与 自编、 必修课 与选修课 的比例如何定位也 无 明确 的界 定, 一定程 度上 影 响着 高职 院校 的 教育 教 学质 量 的提 升 。 如, 教育部对 高职 院校开 设 的思想 政治课 就 没有 明 确 的规
教 材 建 设 中 短期 规 划 , 时 更 新 教 材 的 版 本 和 内 容 , 理 调 适 合
在我 国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 中 , 随着沿海 开放城 市
产 业 的升 级 换 代 , 随着 西 北 大 开 发 和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改 造 两
整专业 结构。尤其对于那些跨 学科 的专业教材 , 应该本着积 极、 慎重 和讲求实效 的原则 , 加快 编纂 工作 的进程 ; 同时 , 根 据 学生 的学习和就业实际 , 当邀请一批 企业 和事业单位 的 适 专家, 成立学生实 习实训教 材建设 委员会 , 同探讨 这类教 共
第2 0卷 第 3期
21年 9 00 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u a n tue o n ie r g o m lo n n Isi t fE gn ei t n
— —
Vo . 0 No 3 1 2 . .
Se . pt201 0
基 于 高 职 院 校 的 学 科 和 专 业建 设 研 究
赵 绚 丽
(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0 ) 1 12

要 :随着我 国经济 的迅猛发 展 , 会 急 需大批 掌握现 代科技 知识 的应 用型技 能人 才 , 社 而作 为 高等教
育重要 组成 部分 的 高职教 育任重 而道远 。从 目前情 况 来看 , 更好地发展 高职教 育 , 一步深 化 高职 院 要 进 校 的 学科和 专业 建设 , 应该重 点抓好 教材 、 双师型 ” 师 、 学质量 的“ 就 “ 教 教 三教 ” 建设 。 关 键词 :高职院校 ; 学科 建设 ; 业建设 专 中图分 类号 :G 0- 5 4 08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18 (0 0 0 0 0 0 6 1 1 1 2 1 ) 3— 19— 3
的应 用 技 能 型 人才
已有 的各学科 和专 业教 材 的统编 与 自编 、 必修 与选 修 的 比 例 。在教育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尚未 明示 的情况下 , 应先
教材选编” 为突破 口。 努力培 养一大批 合格
着手考虑对各 自院校教材 的选编及其要 求作 出明确 的规定。 各种专业教材通常应该 以统编 为主 , 自编 为辅 , 必修课 与选
材 的开 发 和 编纂 工 作 。 如 果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能 牵 头 组 织 教 材
大战略 的全面铺开 , 社会急需大批 掌握 现代科技知识 的应用 型人才 。在这样的社会 大背景下 , 为高等教育重 要组成 部 作 分的高职教育任重而道 远 , 为此 , 题组成 员近期 对 湖南省 课 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走 访。从调研 的情况 来看 , 要更好
定 , 专 业 课 程 的 开 设 则 由各 院 校 自行 设 定 , 样 就 很 难 从 而 这
材编纂 的新局面。与此 同时 , 积极 组织那些暂 时无课 或课少
的专任教师编写新教材 。如 , 一些 高职院校 已在此方 面作了

些尝试 , 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3 全 面 规 划各 学 科 、 . 各专 业 所 开 设 课 程 的标 准 。编 好 教

批 比较 注 重 学 生 能 力 培养 和符 合 高 职 学 生 实 际 的好 空 泛 或 内容 过 期 且 一 个 学 期 也 完 不 成
教学任务 的教材选来 用于教学 ; 外 , 明确 目前高职 院校 此 要
紧 扣 市场 和 学 生 的就 业 实 际 。 以
地 发 展 高 职 教 育 , 进 一 步 开 拓 和深 化 高 职 院 校 的学 科 和 专 并 业建设 , 主要 应 从 教 材 、 双 师 型 ” 师 、 学 质 量 的 “ 教 ” “ 教 教 三
建设抓起。

版本 的选择 , 高职 院校又积极 配合 此项工 作 , 么就 能选购 那
业建设 。又如 , 专业课 和基础课在高职 院校教学 中所 占的 比
例也 没有 明确 , 这样 , 无形 中就制约 着高职教 育教学 质量 的
提升 。笔 者 认 为 :
1根据市场需求 , 定高职教育 教材建设 中短 期 规划 。 . 制
必要 的层 面上 和一定 的高度 上来提 升高职 院校 的学 科 和专
材 的关键在于编好课程标准 , 高职院校要组织力量 分别就各 学科 、 各专业所开设 的各课程进 行全 面规划 , 出其应有 的 提 标准 , 其对于辅助性 的教材 如 习题 集 、 尤 思考题 辅导书 或其 它除基本教材以外的专论等 , 在内容和编写上应贯彻 同步运 作 的原则 , 真正制定好公 共基础 课程 、 专业 基础 课程和专业 课程的各类标准 , 特别是对必修课 与选修课 的 比例安排。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