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山东适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限时规范训练) 第二单元 第

合集下载

2022《创新设计》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9-32走向整体的世界

2022《创新设计》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9-32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32讲走向整体的世界1.(2021·湖南长沙模拟)内燃机的制造,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制造,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进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国际关系更简洁,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峻污染环境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依据所学,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解。

答案 D2.(2021·江苏海门模拟)“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制造,最早毁灭于()A.19世纪60年月B.19世纪70年月C.19世纪80年月D.19世纪90年月解析由“火树千株照水明”“真个销魂不夜城”可知为电灯,这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爱迪生制造世界上第一盏有有用价值的电灯,故选B项。

答案 B3.(2021·河南平顶山模拟)某个历史时期开头毁灭这样的现象:“创新的源泉发生了变化……创新的来源更为多样:工业部门建立争辩和开发机构,使寻求技术变化机会的拿薪俸的工程师、科学家阶层的人数增加,而使个体制造家、小企业家人数削减。

”从材料可以看出() A.西欧开头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B.科学争辩完全受控于垄断组织C.科技成为推动工业进展的因素D.科技创新主要依靠个体制造家解析依据题干“创新来源更为多样”“个体制造家、小企业家人数削减”可知B、D两项与题干不符,排解;A项与史实及题干均不符合。

故选C项。

答案 C4.(2021·浙江杭州质检)从19世纪90年月起,德国毁灭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2讲课题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2讲课题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模块1 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①现实: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②外部:美苏争霸的影响。

③直接:法德的和解。

④根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⑤思想: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过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③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洲“一体化”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经济领域并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方面。

2.日本的崛起(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

①进行某某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出现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X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地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X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使用学案
素养 提升
梳理教材:基础知识 拓展补遗:有助于扩展知识
能力 提升
主题探究: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典型即练:高考真题演练
2、教师讲解
(1)依照课本编排,按照时序,梳理单元知识。 (2)明晰概念,概括阶段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培养学科素养。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整理总结
如何备考
(一)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2)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保存好所有试卷试题,错题整理以附页粘贴或专有笔
记。)错题集
4、限时训练
选用历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试题,限时训练。
基础为王,技巧为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 基。
4.创新性 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 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 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 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六大核心内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是历史学科的理论保证。是研究历史的主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2024届山东省青岛国开中学高中部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2024届山东省青岛国开中学高中部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

链接 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宰相权力不断削弱的历史趋势。(时空观念、历史
解释)
3.通过梳理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
国家稳定统一的重要性,增强对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治国理念的认同感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时间
全国卷
【考情扫描】
地方卷
2018 【Ⅱ】26·唐三省六部制
江苏·唐三省六部制 浙江·唐三省六部制
C项。
思考:隋唐时期的制度还有那些?
法律制度:《唐律疏议》,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中华法系确立标志。《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 度的集大成。礼法结合。 地方制度: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以后节度使膨胀,藩镇割 据。 户籍制度:“大索貌阅” 基层治理:邻保制度
易错诊断
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 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宰 相地位,提高行政效率。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允许低品级官员行使相权,增加宰相人数,会降低宰相地位;宰 相人数增加会降低行政效率。宰相数量的增加变相削弱了宰相权力,其 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德、才能,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后门第 ④选官权:从地方到中
分科考试
才学
央,体现中央集权加强 ⑤形式多样到八股取士
逐渐走向僵化单一
重点科突举破制三度:创科立举的制原因?(结合选必一第5课内容) 时①期随着社阶会段经济发展,士族势力衰弱,庶概族况地主实力上升,要求打 隋破②朝门统阀治政 者确治 抑立。 制士隋隋族文炀势帝帝力分设,科立加举进强人士中;科央(集标权志的形需成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综合提升学案(部编版)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综合提升学案(部编版)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综合提升(四)世界古代史纵横关联一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1.多样性的表现(1)古代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凭借大河流域灌溉之利,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国家,创造了文字,形成各具魅力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

(2)美洲大陆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形成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个印第安文化中心,丰富了人类文明。

(3)希腊城邦民主制、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制为欧洲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4)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

(5)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统一性(1)这个统一性是指具有共同的本质。

如不同地区的人类,都有基本的物质(衣、食、住、行等)、精神生活(文字、文学、思想、艺术等)的需要,但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中是有差异的,即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是多样性的本质和依据。

(2)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自身的文明特点,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针对训练1.(2022·惠州模考)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答案B解析“独立发展”不是阿拉伯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

2.(2023·淄博质量检测)古希腊人经常遇到人多地少的挑战,这迫使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海外移民,一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矿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建筑、美术、日用陶器等工商业;而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为解决人地矛盾则发明了“浮动园地”,至今还在使用。

新版《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选修一-ppt下载16

新版《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选修一-ppt下载16

( 教学提 纲)新 版《创 新设计 》历史 人教版 选修一- ppt下 载16【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 教学提 纲)新 版《创 新设计 》历史 人教版 选修一- ppt下 载16【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3.改革的启示 (1)改革须先从权贵中推行:从中国历史上改革的情况看, 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上层,要实行改革,必须首先统一上 层的认识和立场,这就要造成强大的舆论。综观中国历史 上的改革情况,人们反对改革的主要原因,一是囿于认 识,二是羁于利益。二者又是互动的,由于认识短浅而羁 于私利,由于羁于私利而认识短浅。变法必然伴随着一些 利益调整,权贵们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未来利益,往 往会竭力反对变法。 (2)制定高明而可行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是否可行,是改 革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 教学提 纲)新 版《创 新设计 》历史 人教版 选修一- ppt下 载16【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 教学提 纲)新 版《创 新设计 》历史 人教版 选修一- ppt下 载16【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3)最高统治者必须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改革是一项 极为复杂的工程,中间难免会出现矛盾、曲折和反复。国 家最高统治者改革的决心如何,往往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4)变法时机的选择要适宜:历史上的一些成功的改革者, 都是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改革的。如商鞅 选择在“诸侯卑秦”,秦孝公感到“丑莫大焉”,决心继 承先人之志,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之后,西行入秦,以 “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于是决定在秦国实行变法。 变法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成功。
( 教学提 纲)新 版《创 新设计 》历史 人教版 选修一- ppt下 载16【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2讲 课题4 西汉与东汉——统1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2讲 课题4  西汉与东汉——统1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题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1.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2.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一、西汉从建立到强盛1.建立与初期统治(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统治制度建设“汉承秦制”,但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文景之治”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王国问题分封诸侯王,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概念阐释“汉承秦制”汉朝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但对秦制又有所损益。

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创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但又在地方推行封国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在秦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

汉朝承袭了秦朝的赋税、徭役、兵役制度,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2.西汉的强盛(1)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朝问题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官吏选拔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链接·选择性必修1·P30-31]1.汉代察举制方式先考察而后推举标准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特点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作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2.秦汉官员的考核与监察(1)上计制: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主要办法。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九单元第1节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课件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九单元第1节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课件

答案
2.A 题干主要述及了西亚、东亚、美洲这些不同的地区,都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农作物,如“西亚是小麦、大麦的 故乡”“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推知,早期人 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故选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它们的起源时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 文明的相互借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出现在大河流域,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早期人类文 明都分布在大河流域,排除D项。
教材素材变式
7.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
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下列属于孔子和苏格拉底“相通的
教材素材变式
多维变式,夯基础
教材素材变式
1. 下面是绘制于 5 000-6 000 年前的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画中的人们在放牧、 收割,这反映了人 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
A.早期农牧业发展 B.生产工具的完善 C.原始部落的产生 D.农牧文化的交融
答案
1.A 从材料信息看,左图反映了早期农业的发展,右图反映了早期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人类文明,故选 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的完善、部落组织的出现,排除B、C两项;材料体现的是农牧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农 牧文化的交融,排除D项。
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材知识萃取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条件 (1)农耕文明的优势: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 组织和管理系统。 (2)海洋文明的特色: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一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0讲欧洲的思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一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0讲欧洲的思

第30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考点定位 1.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理性主义:近代科学兴起与启蒙运动。

3.近代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

主题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背景(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2.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成就(1)意大利领域人物特点文学三杰薄伽丘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但丁彼特拉克美术三杰达·芬奇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2)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思维点拨人文主义者与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过程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宗教改革的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3.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0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0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目录
挖教材 1.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摘自教材P39)
这体现了哪一选官制度的影响? 提示 科举制。
目录
2.阅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P31“思考点”: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 制度? 提示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程序严密,体现了公开、公平、客观的 原则。官员选拔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加强了中央集权。
目录
3.阅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P31“学习聚集”:隋唐科举制的选官依据是什么?有何 作用? 提示 依据:考试成绩。 作用:扩大了用人范围,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
目录
4.阅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P32“学思之窗”:阅读材料,谈谈隋唐时期地方官吏任 用上的变化对中央集权有什么样的影响。 提示 隋唐各级长官的僚属皆由吏部任命和考核,对吏的管理更加严格,大大 加强了中央集权。
(√ ) 2.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
善。( √ ) 3.三省六部制较好地处理了分割相权、减少决策失误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 ) 4.唐朝时期,《大唐开元礼》的颁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 × ) 5.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 )
目录
2.唯物史观——认识法律儒家化的历史影响 (1)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强调德治。 (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 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度、“官当”制 度,准五服以制罪以及“重罪十条”等。 (3)在“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过程中,儒家基本政治法律思想融入法律之 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 (4)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法的推 广,使得大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主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进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重点:欧洲列强加紧入侵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进程:一、导入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

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回想新航路首创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危害。

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根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

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以下:第一,由学生浏览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例如: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是谁?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何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并可扩大、引申: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获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终究采取了什么方式?四、小结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产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入侵亚洲的结果。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1讲 隋唐的经济、文化与对外交流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1讲 隋唐的经济、文化与对外交流
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5.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什么 /////// 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
CONTEN TS
考什么 /////// 命题角度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

练什么 /////// 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命题对接

课时训练 ///////
1
学什么
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
目录
学什么
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
目录
2.唯物史观——两税法对古代赋役制度的影响 (1)简化了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2)扩大了收税对象,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3)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4)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5)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11讲 隋唐的经济、文化与对外交流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 变化与创新和思想文 化领域的新成就。
2.知道货币、信贷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3.了解古代的水路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4.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
——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目录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指回归孔孟儒学之道。 ②北宋时,开始把讲求儒学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称为“义理之学”,并用 以与汉唐时重章句、训诂的经学相区分。
目录
2.文学艺术 (1)文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2)艺术 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颜__真__卿__气势雄浑的颜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
②内在修养:重视道德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③传统美德: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 耻的荣辱观念,以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 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④人文精神:讲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 文化人的教化理念,形神皆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勤俭节约、和 谐向善的生活理念,以及独特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等。
2.学习情境——多元一体的意识形成 《 北 史 》 载 : “( 北 ) 魏 之 先 , 出 自 黄 帝 轩 辕 氏 。 ” 《 辽 史 》 载 : “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思考:史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寻根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北魏和辽与汉族都是同样的祖先,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 感。
(2)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开放探究——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史料
时间
国籍
翻译家
翻译作品
1658年
意大利
卫匡国(传教士)
《中国上古史》(首次向西 方介绍了《易经》及其卦
图)
1687年
1689~ 1759年
比利时 法国
柏应理(汉学家) 《大学》《中庸》《论语》
宋君荣(传教士)
《诗经》《书经》《礼记》 《易经》
3.思维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 说的大发展
(1)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礼法并施、以礼教 为主的主张。
(2)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 提出了新儒学。
(3)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 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将儒学发展到哲学化阶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六单元近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51讲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六单元近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51讲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

第51讲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1.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考点定位 1.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2.认识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主题一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背景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选必3,P55)早期殖民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国积极展开殖民活动(选必2,P41)贸易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选必3,P55)影响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选必3,P55)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扩大基础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选必2,P41)条件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选必2,P41)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选必2,P41)表现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从1870年到一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倍(选必3,P56)思维点拨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源于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形成又进一步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从区域性生产变成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选必2,P41)途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标志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概念阐释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这些商品包括鸦片、西方列强本国的机器工厂所生产的产品。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4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4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②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
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
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美]牟复礼等《剑桥中国明代史》
目录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辅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高级秘书官。 ②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的社会意识。( √ )
目录
挖教材 1.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摘自必修教材P73)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提示 皇权专制的存在。
目录
2.明洪武河南卫辉府汲县迁民碑碑文记述了一百一十户农民集体迁往卫辉府汲县 双兰池村居住生产的史事,并刻有一百一十户农民及里长、甲首的姓名。(摘自 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1)这段材料有何史料价值? 提示 是研究明朝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证。
目录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
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 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 2.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特征,
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 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
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 察制度。
目录
3.阅读必修教材P73“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指出明政府在海防方面需面对的新 问题有哪些。 提示 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目录
4.明朝统治者由支持“下西洋”政策转向采取“海禁”政策。(摘自必修教材P73) 如何认识这种政策转向? 提示 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难以长期持 续;明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和斗争使之面临倭寇及欧洲殖民者的侵扰只能消极 应对。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阶段检测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阶段检测

选择性必修1阶段检测一、选择题1.(2023山东聊城三模)“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高山大川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和社会文化区。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和唐朝的十道或者十五道都是依据这一特点划分的。

这一划分(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推动文明的多元一体C.为历代统治者所青睐D.减弱了地方割据基础2.(2023山东济宁一模)某学者指出,在政治上,基督教致力于把统治者从一个部落首领变更成一个国王。

一旦信仰基督教,国王就不再只是代表其部落的诸神,他成了一个帝国的首脑。

该材料可以佐证中古时期的西欧( )A.中心集权国家形成B.世俗王权起先兴起C.教会对王权的制约D.宗教伦理意识淡化3.(2023北京海淀期末)1942年,胶东依据地领导指示: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

此时中国共产党( )A.调整政策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C.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D.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4.(2023湖南益阳一模)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察举制的选拔机制已经日臻完备5.(2023河南驻马店三模)1872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文官分类(如下表所示)。

这一新官制的实施( )A.提高了各级官员的文化素养B.简单滋生僵化的官僚习气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运行D.使官员的升迁模式多样化6.(2023广东湛江二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渐渐以“公务员”代替“官吏”,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2024山东试验中学二模)下面的方向示意图描绘的是清代前期( )A.高产作物推广B.国内人口迁移C.粮食区域运输D.商帮长途贩运2.(2024江苏4月联考)下面采自明代《便民图纂·耕织图》,图旁的文字信息为:“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凹凸不做荒。

”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B.农夫努力克服地形制约C.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D.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3.(2024广东茂名一模)江西省多山,粤闽农夫素善耕山,至江西承佃者十居五六,“始则向田主佃田,饵以现银数两,名曰退价,又曰顶耕,必令业主写立退字付执。

……继则多贪退价,将田私佃他人。

竟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至随意典卖”。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政府对土地的交易管理严格B.粤闽地区人地冲突突出C.土地租佃关系的流淌性增加D.跨地区经济活动成主流4.(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明清以前,法律规定土地买卖需“先问亲邻”,即卖地者的亲邻优先购买。

明清时,政府的土地买卖法律中取消了“先问亲邻”的规定,雍正时期甚至明文规定“及持产动归原先尽亲邻之说,借端……希图短价……俱照不应重律治罪。

”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A.农业生产关系变更较为频繁B.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C.农村的商品化生产发展较快D.宗族亲缘观念起先淡化5.(2024福建泉州三模)清代年画《女十忙》(下图)描绘了当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的情景。

这一作品( )A.呈现了手工工场的雇佣关系B.表明白劳动妇女地位的提高C.体现了家庭式手工业的特征D.描绘了市井女子生活的艰难6.(2024山西临汾一模)明清之际,江南是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区,每年从华北地区输入北花,从湖广地区输入襄花。

山东、河南等植棉区,由于不善织布,每年却要从江南大量输入棉布而向江南等地输出棉花。

据此可知当时( )A.棉纺织业出现新生产关系B.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江南是全国的经济重心7.(2024重庆联考)明清时期,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一田二主”的现象:一块土地分为田底和田面,田底持有人没有耕作权,只有收租的权利;而田面持有人享有耕作权,并有向田底持有人交租的义务;田底和田面可以自由独立进行买卖、典当、馈赠等,双方互不干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山东考纲】 工业革命。

【课标提示】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1)条件⎝ ⎛①“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市场需求日益扩 大,经济稳步发展。

②18世纪中期,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 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

(2)主要 成就⎩⎪⎨⎪⎧①棉纺织业:1765年,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机,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

②冶金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炼铁、采煤技术提高。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

④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加强了洲际间联系。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火车机车。

(3)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

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

②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③推动了欧美国家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2.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标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的热潮,促成产业机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2)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表现⎩⎪⎨⎪⎧①电力广泛应用是其一项标志性成就,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③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

④技术革新推动钢铁工业大发展。

⑤产业结构变化,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兴起,重工业成为主导。

1.(1)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2)工厂制度:工厂是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3)大企业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

(3)影响:一方面,广大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可归纳为四个“一” 一个政治前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一次革命动力:蒸汽动力的使用。

一个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诞生。

一个新时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改良蒸汽机的意义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新时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

正确区分工业革命的两个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归纳为三个“二” 两个时代:工业时代和大企业时代。

两个经济组织: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

两个影响:亚非拉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近五年高考命题角度1.2012年第16题考查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2.2011年第15题考查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特征3.2009年第14题考查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特征重难点一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影响1.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1)前提和条件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英国最具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欧美许多国家都具备。

(2)生产关系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企业制度、公司制、垄断制,以及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3)技术发明与工业结构:①前者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后者则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

②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

③前者侧重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④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

(4)世界影响方面:①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②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③前者影响下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后者导致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产生。

④前者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后者导致企业日趋国际化。

【史料印证】2.新史观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史料印证】重难点二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1.“世界工厂”确立的条件(1)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

(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史料印证】2.“世界工厂”的确立史料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

导读:史料主要说明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明确,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世界各国联系进一步紧密,表明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重难点三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途径、影响1.图解形成过程【史料印证】2.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1.识图图1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思考1:图1中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提示:(1)服务业、工业就业人数直线上升,农业就业人数大幅下降。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图2思考2:从图2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1)英国依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2)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挑战。

(3)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2.读表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续表提示:(1)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新能源利用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社会生产由手工操作进入到蒸汽时代;也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电力的开发和运用,促使社会生产由 “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气的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②石油的开采与利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九十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同样也带来了对人类环境的污染。

热点材料:2012年8月28~30日,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主轴,“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推广优秀产品,搭建供求平台”为方向,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2012节博会”,全球节能减排技术的先进国家和地区参展商,展示了世界最先进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品,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的力度。

思考: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迫切需要破解的共同命题;节能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过什么◆2012福建文综: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内涵◆2010安徽文综: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内涵◆2009宁夏文综:垄断组织的特征【体验高考1】(2012·福建文综,21)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此图反映的是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