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作者:丁晓平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课程标准】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难点突破】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课程工具】图片史料、文字材料摘录、PPT课件【课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前言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总结,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介绍,促进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反思。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当时,国内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再加上战争的摧残和封闭政策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然而,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号召全民参与的社会主义建设。
2. 长征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在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人民面对艰难险阻,把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建设摆在了各级政府和解放军的中心工作中。
1952年内蒙古建设了第一家大型钢铁厂,实现了从工业落后省份到一流制造业的转变。
长征开始后,毛泽东积极推进农业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实现了农村的初步社会主义改造。
3.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在19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首先,在大跃进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点放在了工业方面,农业和轻工业建设受到了忽略,导致了粮食短缺和生产能力下降。
其次,文化大革命使得全国思想文化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许多危机和混乱。
最终,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断和停滞。
4. 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层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个新时期,我国逐渐恢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头,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教材: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讨论与互动:通过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表达等方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掌握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探究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含义,意识到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建设中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包括土地改革和工业化;3.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包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应用;2.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3. 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1.什么是科学实验精神?2.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课堂教学1. 教师引导•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探索中曲折”和科学实验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查找资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
3. 教师组织讨论•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就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五、评价与反思1. 评价指标•学生是否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是否能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是否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并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一_高二历史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一_高二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转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庐山会议”及彭德怀上书;“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能力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3)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十年探索中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本章教材中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是重点。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整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这十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同时,政治战线的成就与失误相互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发展,但是总趋势是前进和发展的。在学习时注意“探索”的特点,从而宏观上把握本章的脉络。
②提问:为什么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只要关注学生回答的思路即可,最后补充串讲: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文化,巩固新制度,建立新国家。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科学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板书)
①要求学生掌握大会的概况。1956年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引领学生分析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决策。投影展示:“中共八大的部分内容”。
一、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2.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三、课堂讲解
1.讲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2.介绍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等历史概念,阐述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史料实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列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的认识。
4.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004-12-18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曲折与成就知识结构:【引言分析】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有利的条件:苏共20大以后,开始破除对苏联与斯大林模式的迷信印度支那实现停火,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对经济建设理论认识不足,实践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并且已经出现冒进势头不利的条件: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导入课题:著名学者胡绳认为,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有时这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有时那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或者不同趋向在不同领域同时并存。
试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趋势。
两种趋向最终发展的结果及影响如何?给我们以怎样的深刻启示?一个是正确的趋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及其实践经验。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五七整风、国民经济八字方针一个是错误的趋向: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错误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
“多快好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59年反右倾斗争一,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探索开始的标志2、中共八大--探索出初步成果(1956年)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占居主导地位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①背景:国际:1956年苏共20大召开批判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和个人崇拜分析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②内容提出党的总任务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③意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具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3、整风运动——建国初期中共思想建设(1957年)①背景:中共在全国范围处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有些干部滋长骄傲自满或特权思想,容易采用单纯的行政命令的办法处理问题,甚至打击迫害的办法对待群众.因此有必要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②指导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③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④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党群关系分析:1942年延安整风与1957年整风的比较。
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秀教案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秀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记住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思考题1 八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知道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的目的3、能够记住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思考题2比较 1942年整风运动和1957年整风运动4、能够分清反右派斗争的开展的必要性及其扩大化的危害5、能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失误;思考题3比较反右派斗争和“反右倾”斗争。
6、能够分析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出现的原因7、能够记住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意义8、能够归纳1957年至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中共八大?例1 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背景是什么?讲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问题3:整风运动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问题4: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我们如何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认识?例2 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耗能问题5: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有哪些?问题6:分析十年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说明了什么?三、目标检测完成课后练习题配餐作业一、基础题1.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B、人民政权与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D、先进生产关系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2.中共“八大”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A.调整国内的阶级矛盾B.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中国D.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3.1957年整风运动内容不包括()A、反对党八股B、反官僚主义C、反宗派主义D、反对主观主义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整顿党的作风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5.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A.党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进攻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八大二次会议的错误引导6.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主要在于()A、突出阶级斗争B、忽视了客观规律C、“好”和“省”没有具体标准D、提法不全面7.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乘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8.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9.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10、“左”倾思想由指导国家政治生活扩展到指导经济工作始于()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三年困难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1、1956年~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况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渐纠正12.为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中共召开的会议是()A.北戴河会议B.七千人大会C.最高国务会议D.八大二次会议13.下列对七千人大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A.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C.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D.为“反右倾”斗争中受批判的同志平反14.1960年党为调整国民经济制定的“八字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改革、巩固、充实、提高D.整顿、改革、巩固、提高15.十年建设时期建成的重要钢铁基地是()A.武汉、包头B.武汉、鞍山C.鞍山、包头D.包头、攀枝花二、巩固题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2. 1956年到1957年3月间,全国约有10000工人罢工和10000学生罢课,农民掀起闹退让和闹缺粮的风潮,知识分子纷纷对时局发表不同意见。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和困难。
3.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代表性事件和人物。
4.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挑战。
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
2.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当前的国情和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研讨法3.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发学生兴趣老师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图集,鼓励学生讨论其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并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2.预告教学内容老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并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二、知识讲授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阶段(1)基本特点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推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阵地建设。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
④增强国防实力和军事建设。
(2)主要阶段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阶段(1949-1952年)。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时期(1958-1965年)。
④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⑤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阶段(1978年至今)。
2.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挑战(1)经济困难由于以往的战争和动荡局面,国家建设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
(2)思想文化问题开展批判思想中的错误观点和借口,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发展到了一个危险的阶段,其后果极其严重。
(3)政治体制的重建面对各种新问题和突破口,需要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和构成。
(4)国防的建设和发展囿于历史的因素,军事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三、案例分析1.林彪事件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哪个时期做的?①文革前。
②文革中。
③文革后。
④改革开放初期。
2.就业问题关于就业问题,你觉得2008年金融危机而今感到的困难和社会紧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有何区别?①社会主义困难是受制于许多复杂的历史和国际因素,而此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最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最全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冲突处理的5种方式何为冲突?在牛津大辞典的解释是人们之间对不同观点或信仰的不同意见。
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没有冲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
凡是人们共同活动的领域,总会产生不同意见、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碰撞。
如何处理冲突,我们有五种选择,回避、退让、竞争、妥协和合作。
我先用一个橘子故事来简单解释一下这5种解决冲突的区别。
比如现在有一个橘子,你想要,我也想要。
如果我不管不顾,抢先把橘子抢到,这是“竞争”方式;如果我考虑到你更需要这个橘子,故而把橘子让给你,这是“退让”;我们都不想争,大家都不要这个橘子,这是“回避”;如果我们把橘子掰开,一人一半,这是“妥协”;如果我们能坐下来共同探讨为什么想要这个橘子,原来我要吃橘子肉,你要的是橘子皮做糕点,这样我们两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这种方式就是“合作”。
这5种处理冲突的方式就是著名的冲突管理的“托马斯—基尔曼”模型。
我们先来看看这5种竞争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用“竞争”方式处理冲突时,双方各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思考问题,各部想让,一定要分出个胜负、是非曲直来。
这种竞争方式的特征是:正面冲突,直接发生争论、争吵,或其他形式的对抗;冲突双方在冲突中都寻找自我利益而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竞争的双方都试图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争赢而不顾冲突带来的后果。
和竞争方式相反的是“退让”,是指在冲突发生时只考虑对方的要求和利益,不考虑或牺牲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把对方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其行为特点为高度合作,不进攻,愿意牺牲自己的目标使对方达到目标,尽管自己有不同意见,但还是支持他人的意见,为了维护相互的关系,一方愿意做出自我牺牲。
“回避”是冲突的双方既不采取合作也不采取进攻行为,“你不找我,我不找你”,双方回避这件事情。
回避方式的特征是双方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却试图忽略冲突,都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发生正面对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案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一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转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庐山会议”及彭德怀上书;“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能力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十年探索中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本章教材中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是重点。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1含解析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分析认识其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表现、过程和影响,归纳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分析评价其重大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涵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2.难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主要国家领导人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水稻产量宣传。
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各自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事件?社会主义建设又是如何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2. 掌握探索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精确把握;
3. 明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脉络、充满教训的经验记录;
4. 树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认识,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新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科学把握社会主
义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三、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曲折发展的重大背景和历史脉络。
(二)通过细节讨论,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成果与教训。
(三)学习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斗争和探索,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熟悉。
(四)结合现实,加强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改善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资源量化评价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等社会
主义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依据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从总体上对其历史曲折发展的运动脉络进行科
学的讲解;
2. 讨论法:让学生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激烈讨论,思
考是否可以改进;
3. 个案分析法:重点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4. 启示法:通过宣读文献、观看视频等方式,运用纪实、抒情等形式,对学生进行
感染和鼓励,使他们把握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过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
五、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一)历史背景
(二)理论与实践(三)经验记录(四)新的成就。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发展;3.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和教训。
二、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2.启示和教训的总结。
三、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应对措施和经验总结。
1. 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推动社会向共产主义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包括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巩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塑造。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这些曲折包括经济发展中的起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管理和运行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问题等。
曲折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外部矛盾的复杂性、制度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不足等。
在曲折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
3. 启示和教训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教训。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发展是必然的,但也不可因此放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其次,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特点,建立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加强管理和技术水平,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塑造,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觉悟,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更深入的理解;2.分析: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发展,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挑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doc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要求学生认识: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10 年的探索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主流。
2.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反复的曲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实践,提供了借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史实具体分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教具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图(放大、着色)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总结学生回答情况,逐步导入新课。
指出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5 年和1956 年,相继出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既然已经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The teaching design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 n exploration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转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庐山会议”及彭德怀上书;“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能力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3)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001]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课程主要探究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曲折性3.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发展,掌握“曲折发展、人民本位、开拓创新”等相关历史观念,并能运用这些观念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演变。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2.掌握“曲折发展、人民本位、开拓创新”等相关历史观念,能够灵活运用于教学内容。
3.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演变。
三、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应图片、播放相关视频、引用相关文字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发展。
2. 重难点讲解(25分钟)为学生详细讲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探索过程的曲折性以及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特别详细地讲解三个方面。
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落后状况,需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来逐步消除这些社会弊端。
–分析国际形势,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特别是在冷战及苏联崩溃前后。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曲折性–指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经历了不断的反复探索和革命化运动的曲折波折、经济建设中所遇到困难等。
–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具有曲折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实验取得的众多成功案例,反过来成为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传承。
3.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研究等各种形式,强调历史的耳濡了解和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指出建设社会主义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遵循历史的规律,避免历史走偏。
3. 讲评互动(25分钟)通过小组互动、课堂演讲、讨论会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曲折发展、人民本位、开拓创新”等相关历史观念,加深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教学目标】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
本课确立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分为“方向引领”、“严重挫折”、“伟大成就”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紧紧围绕“探索”这个关键词展开。
1.史料实证。
用史料还原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原有血有肉、生动细致的历史,使历史课更有历史味,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认知和理解;2.历史解释。
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辨析,理性、辩证、全面和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3.文本阅读:引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深入思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体会祖国强盛的来之不易,形成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历程2、本课难点:理解20世纪50—70年代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任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请同学们说说以下几个关键年份里的重大事件,1949年、1950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6年。
教师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外交各个方面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迅速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以惊人的速度和昂扬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要求学生认识: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10 年的探索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主流。
2.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反复的曲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实践,提供了借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史实具体分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教具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图(放大、着色)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总结学生回答情况,逐步导入新课。
指出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5 年和1956 年,相继出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既然已经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远比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艰难和复杂得多。
革命道路不能照搬外国,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
当时的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本章的引言。
然后指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只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
讲授新课:一、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为了开好党的“八大”,党中央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主席从1956 年2 月开始,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有关34 个部门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政治局开过几次会,总结建国以来的建设经验,并以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借鉴。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引这个报告中的10 个纲目。
然后以前3 个目为例,指出: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强调这篇报告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 年9 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多项重要决议。
我们的教材突出了两项重要决策。
请大家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这两项决策为什么是正确和最重要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指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从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已了解到: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代表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后来还有官僚资本主义),阻碍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大众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这个矛盾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解决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经过三大改造,这一矛盾也得到基本解决。
在阶级斗争还存在的情况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八大”根据我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明确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
并进一步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历史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八大”的另一个重要决策是:在经济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主要是总结了几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针对从1955 年冬季开始出现的冒进势头而制定的(具体情况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小字)。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一方针的制定也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二、整风运动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发表全党整风实际上是“八大”提出来的。
1956 年11 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正式决定明年开展全党整风。
这次整风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渐显现和突出。
这些矛盾,通过或者联系到人民群众同他们的领导者即人民政府和执政的共产党之间的矛盾而集中地表现出来。
在此形势下,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有1800 多人出席的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对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去解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引讲话中的段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然后讲解:因为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所以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2.整风运动的开展1957 年4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以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全党整风运动从此展开。
党内外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建议。
3.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所产生的影响整风运动开始后,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猖狂地进攻。
其简要情况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有关小字。
在此形势下,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动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击右派的斗争。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中国,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党的领导的右派分子确实存在。
对右派的进攻进行坚决反击,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右派分子只是极少数。
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对斗争的猛烈发展没有谨慎地掌握,结果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从人数看,原来点名批判的,全国大约4000 人。
到运动结束时,被划为右派的已达55 万人。
从范围看,从大城市扩展到各地县、市区、大厂矿、以至中小学。
从性质看,由人民内部矛盾变为敌我矛盾。
后果是不幸的。
不但给错划的同志带来了不幸,而且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损失。
另一个重要影响主要是在后来党的会议上,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实践上升为错误的理论,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题,启发引导回答。
指出:按照这一理论的判断,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就会以阶级斗争为主,经济建设应服从于阶级斗争。
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1958 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
它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为什么说它忽视了客观规律呢?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它改变了“八大”所提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再加上在宣传中片面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错误口号,于是,盲目求快,就压倒了一切,把经济建设引向歧途。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由于单纯追求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例如钢铁产量要当年翻番,粮食产量要提高近一倍,“大跃进”运动从此开展起来。
又由于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于是在一个多月内全国大部分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说其特点是“一大二公”。
实际上是“一平(穷富拉平)二调(无偿调用)”,有的地方甚至打算试验两三年“过渡到共产主义”。
这样,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的泛滥起来。
引导学生思考本章练习题第二题:“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伟大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和干劲外,还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谦虚谨慎,紧密结合国情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尊重科学,特别是要始终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1.“反右倾”斗争的发动1958 年秋冬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开始觉察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并着手采取一些纠正措施。
但当时是在基本肯定“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