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的一部分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让学生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尺、图钉、纸条等。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设计多种活动,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当学生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后,通过让
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我以朋友的身份与
学生交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他们的情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
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
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这节课知识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
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
② 1米=100厘米 1m=100㎝
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
二、互动解疑
1.黑板的长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
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
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
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
2.完成试一试
①先估测
②再量一量
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
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 2米②100厘米○1米
③5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
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
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
2.填一填。
①1米=( )厘米②12米+7米=( )米
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
④2米+45厘米=( )米( )厘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认识线段_1
归纳总结:
用尺子画线段的方法:
画线段时,通常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 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上刻度几的地方;也 可以先在尺子的对应长度处画两个端点,再连线。
小试牛刀
1. 在距离 3厘米处画一朵 ,5厘米处画一棵 , 10厘米处画一个 。
1.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2. 画线段时,通常以尺子的0刻度为起点,是几
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也 可以在 对应长度处先点两个点,再连线。
夯实基础
1.下面哪些是线段?在括号里画“√”。
2.先估计,再用尺子量。
2 4
3
7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4 )条
( 3 )条
( 6 )条
4.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是线段。 不是线段。 因为它是弯的, 不是直的。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 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 画出的是帆船上的帆。
线段的长短与粗细无关!
探究点 2 画线段
你能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画到3厘米的地方 两个端点呢?
0 1厘米 2 3 4 5 6 7 8
易错辨析
5.连接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一共能画出( 6 )条线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PPT
1拃(zhǎ)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 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说一说:这块石头有几庹(tuǒ)宽? 这块石头有2庹(tuǒ)宽。
说一说:这块布有几拃长?
这块布有 5拃长
说一说:这根竹竿有几个脚印长?
这根竹竿 有4个脚长。
小组合作:用拃作为长度单位量课桌的长度。
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 的长度是1厘米。
4、测量物体长度
一放正, 二对“0”
三读数。
汇报:红阳老师 时间:2021.6.18
说明:
这些都是1厘米。
每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是1厘米?
厘米
食指宽 大约1厘米
厘米
田字格宽 大约1厘米
厘米
图钉的长 大约1厘米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厘米” 作 单位的尺子进行测量。
举手发言:如何测量纸条的长度呢?
尺子的0刻度对 准纸条的左端。
30-10+30=50(厘米)
答:现在蜗牛向上爬了50厘米。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认识厘米
认识 厘米
1、古代人们描述物体的长度
2、认识尺子
刻度线 数字 长度单位
1庹(tuǒ) 1拃(zhǎ)
来自百度文库
最新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件
这都是1厘米
生活中的1厘米
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厘米
1
2
3
4
5
6Fra Baidu bibliotek
7
8
9
10
11
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rân shi chánɡ dù dān wâi
lí mǐ
认识 长 度单 位
米
1厘米
mǐ
mǐ
lí mǐ
1米
1米=100厘米
shí jiàn cāo zuî
lí mǐ
实 践 操 作
这是怎么回事?
身长3拃
身长3拃
一拃、二 拃 三拃。
太小 了
告诉你身长3拃, 怎么做成了2拃?
这是怎么回事?
ɡū yì
dàyuē dàyuē dàyuē dàyuē dàyuē
ɡū
ɡâ ɡâ ɡâ ɡâ ɡâ chánɡ chánɡ chánɡ chánɡ chánɡ
估 一 估
大约(2)个 大约(3)个 大约(4)个 大约(6)个 大约(5)个 长 长 长 长 长
11
竖线——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 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0刻度——标志着开始 cm——厘米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一、引言:介绍教案的背景和目的(150字左右)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一堂有趣、生动的数学课,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00字左右)
1.知识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
(2)掌握长短的概念,能够用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
(3)了解并能够运用常用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00字左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掌握长短的概念,并能用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课堂上,教师将通过实物展示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将利用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具,进行直观的教学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换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列举所需教学准备资源(150字左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一年级数学的长度概念及应用题
一年级数学的长度概念及应用题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长度作为数学中的一个概念,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年级数学的长度概念及
其应用题。
一、长度的概念
长度是物体的长短程度的度量。在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
长度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短。最常见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并使用实物来帮
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拿一把尺子,让学生观察尺
子的刻度,然后示范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时,需要将尺子的起点
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读取尺子上的刻度数字,以确定物体的长度。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以及将长度按照一定规则精
确地比较和排序。
二、长度的应用题
1. 长度的比较
小明手里的绳子长10厘米,小红手里的绳子长15厘米,请问谁手
里的绳子更长?
解答:将两根绳子放在一起比较长度,使用尺子测量,可以发现小
红手里的绳子更长。
2. 长度的排序
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物体的长度:纸巾(12厘米)、笔(15厘米)、鞋子(18厘米)。
解答:首先,使用尺子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纸巾(12厘米)→笔(15厘米)→鞋子(18厘米)。
3. 长度的相加
小明走了5米,小红走了8米,他们一共走了多少米?
解答:将小明和小红走的长度相加,得到总长度为13米。
4. 长度的减法
小明将一根长15厘米的绳子剪成了两段,第一段长7厘米,第二段长多少厘米?
解答:首先,用剪刀将绳子剪成两段。然后,使用尺子测量第二段的长度,得到长度为8厘米。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0是怎么产生的;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
2、能力: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小猫钓鱼图:
(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2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2)指导写0。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0开始,0是起点。它在1的前面,比1小。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
换算
教案标题: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
教学目标:
1.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与使用方法;
2. 学会对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3. 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相互换算方法;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板书: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2. 学生的测量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探究引导:向学生提问,你们都知道长度单位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Step 2: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
教师讲解: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厘米是分米的十分之一,毫
米是厘米的十分之一。即: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
教师示范:教师选取一物体(例如一支铅笔)进行测量,将其长度分别用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表示,并让学生观察、比较。
Step 3:练习与反馈(15分钟)
教师出示若干长度换算题目(如1m=?dm,1cm=?mm等),让学生自主完成,并相互交流核对答案。完成后,教师随机抽查学生,并对答案进行解析。
Step 4: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真实世界中的长度问题,如图纸上物体长度的测量、物体的切割等,要求学生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解法,并讨论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
Step 5:归纳总结(5分钟)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认识尺子》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认识尺子》
课程概述
- 课程名称:认识尺子
- 课时数:1课时
- 适用年级:一年级
-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认识尺子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和测量单位等内容,为以后的数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尺子的基本结构
- 介绍尺子的外观特征,包括刻度、刻度值和长度单位等。
2. 尺子的使用方法
-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的方法,包括使尺子与测量对象保持垂直、对齐刻度线、读取刻度值等。
3. 尺子的测量单位
-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
4. 练与巩固
- 设计一些练题和测量活动,让学生巩固对尺子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
-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尺子的兴趣。
- 通过展示一些与尺子相关的图片和物品,启发学生对尺子的认知。
步骤二:教学内容呈现(10分钟)
- 介绍尺子的基本结构和外观特征。
- 演示正确使用尺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并练。
步骤三:测量活动(15分钟)
- 分发一些小练册或测量活动册,让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练。
-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
步骤四:练与巩固(10分钟)
-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 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强指导,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成果。
- 引导学生思考尺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资源
- 尺子(每个学生准备一把)
- 图片或实物相关展示物品
- 练册或测量活动册
教学评估
- 教师观察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尺子第二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尺子第二课时》
课程目标
- 了解尺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学会正确使用尺子进行尺寸测量。
- 认识厘米和分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 让学生掌握尺子的用途和用法。
- 帮助学生理解厘米和分米的意义和转换关系。
教学准备
- 尺子
- 物体实例(如书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和引入新课(5分钟)
-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尺子基本知识。
- 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并问他们知道尺子的作用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探索尺子(10分钟)
- 让学生观察尺子的结构和刻度,并讨论尺子的用途。
- 给学生几个物体实例,让他们尝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讲解厘米和分米的概念(10分钟)
- 让学生回顾“厘米”和“分米”的定义,并解释它们与尺子上的
刻度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1厘米和1分米相等于多少刻度,让他们明白
不同刻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4. 实践测量活动(15分钟)
- 给学生几个长度不同的物体,让他们使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
测量结果。
-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结果,并比较各自的测量值是否一致。
5. 总结和巩固(10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掌握好尺子的使用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尺子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
的兴趣。
拓展练
-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不同长短的物体,使用尺子
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尺子、探索测量活动和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初步了解尺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
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尺子的使用技巧。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cm和m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cm和m进行简单的长度计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铅笔、书等,可以作为示例;
2.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标有不同长度的物品,用于实际操作。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新知识
1. 教师出示一张纸上标着1cm的尺子,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尺子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2.询问学生知道什么是“长度”吗?请学生举例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cm意思是什么?请学生进行讨论。
Step 2:学习长度单位cm
1.教师出示一枝笔,并问学生这支笔有多长?
2. 给学生分发一把1cm尺子,并告诉学生这支笔的长度是大约多少个1cm。
3.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Step 3:学习长度单位m
1. 教师出示一个相同的物品,如一本书,问学生这本书的长度是多
少cm?
2. 教师告诉学生,如果用1cm尺子量这本书,可能需要很多个1cm。那有没有更方便的方式来量这本书的长度呢?
3. 教师出示一个1m尺子,告诉学生这本书的长度是大约多少m,并
与之前用1cm尺子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4.让学生用1m尺子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Step 4:巩固练习
1.教师给学生发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标有不同长度的物品。
2. 让学生用1cm和1m尺子分别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写出结果。
3.让学生交换结果,并互相核对答案。
Step 5:拓展练习
1.教师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包、黑板擦等,请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尺子进行测量,并写出结果。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导学案
导学案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第二课时认识米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第四课时确定长度单位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周围的左与右的基础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游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后,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游戏来结束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___。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
课本P2-3,例1、2、3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
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
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
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支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