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12年1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合集下载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1-10月全)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1-10月全)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1-10月)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社论)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5)人民日报社论:汇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6)人民日报社论:凝聚科学发展的共同意志 (7)人民日报社论:共同谱写科学发展壮丽篇章 (9)人民日报社论:万众一心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0)人民日报社论: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 (11)人民日报社论:用奋斗为民族赢得新光荣 (12)人民日报社论: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13)人民日报社论:永远为人民而奋斗 (14)人民日报社论:建设更加富饶祥和的新西藏 (17)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复兴力量 (18)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19)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0)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21)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社论)——元旦献词《人民日报》(2011年1月1日01 版)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

历经了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的考验,穿越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波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巨轮驶入了新的历史航道,13亿人民迎来了下一个十年。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2010年的中国写下了精彩篇章。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开拓进取,战胜了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活力,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十一五”铺下了厚重基石。

过去五年里,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

2012年六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Word版

2012年六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Word版

2012年六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Word版目录人民日报评论员:书写“桥头堡”建设新篇章2012年06月0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少一点应酬多一些学习2012年06月12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奏响共同繁荣发展的新乐章2012年06月1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起点2012年06月1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让“最美”之花盛开2012年06月1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学习时代楷模2012年06月1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不懈地推进石漠化防治2012年06月1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颂扬时代楷模,我们责无旁贷2012年06月1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尊重知识缔造美好明天2012年06月2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学习提升我们的执政智慧2012年06月28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书写“桥头堡”建设新篇章2012年06月05日在很多人印象中,云南是一个美丽而偏远的地方。

然而,今天的七彩土地上,却呈现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通江达海,物流、商流在交通动脉上活跃奔流,石头、木头等组成的财富拼图色彩斑斓,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是什么推动了云南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什么造就了云南面貌的历史性变化?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u=6 第 1 页共 14 页区、贫困“四位一体”,一方面具有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又面临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平衡的挑战。

改革开放时代热潮的洗礼,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去年5月“桥头堡”国家建设的正式启动,给云南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七彩云南沿着以开放促改革、带发展的科学思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谋划,是符合边疆和民族地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既要打通国际通道“引进来”,又要在西部地区率先“走出去”;既要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又要呵护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既要抓好改革发展,又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 (10篇文章)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 (10篇文章)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更新时间:2011-4-19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由卫留成同志亲自“主编”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汇编的人民论坛10篇文章分别是:《说境界》、《说共事》、《下苦功》、《干出特色来》、《说“胆”论“识”》、《幸福感来自“内心和谐”》、《少烟酒味,多些书卷气》、《工作抓上去,干部沉下去》、《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能耐”说起》。

小册子编好后,卫留成同志亲自为这本小册子写了编者按,全文如下:编者按:这几篇短文是我从人民网上下载的,送给各位领导,供大家参阅。

文章均不长,但都切中时弊,说理透切、清晰,读起来很有味道,很有教育意义。

不但对干部(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思想修养方面有教育意义,在工作上也有指导作用,很值得一读。

“人民论坛”专栏我几乎每篇都看,颇受启发。

我们很多干部工作都很忙,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学习,不能忽视思想修养。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领导,首先要先做好人,要有好的思想修养,好的人品,好的工作思路和好的工作方法。

希望这些短文对我们有所裨益。

卫留成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说境界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县委书记谷文昌“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界,或高或低,因人而异。

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利他性,是为公众着想之心。

公心是境界的支柱,公心多少决定境界高低。

私心太重必然心胸狭窄、锱铢必较;即便地位很高,而境界很低;虽然权力很大,但胸怀很小。

对他人的成功,眼红心妒;对自己的挫折,怨天尤人。

在利益面前,手伸得像讨饭棍;在荣誉面前,眼瞪得像鼓环。

像谷文昌那样的党员,心中装着一个“公”字,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甘当公仆、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他们在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中,领略着人生的风光。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今日谈:立身不忘做人之本马永2012年04月17日04: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迷失了人生方向,丧失了做人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

”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人们每每发出这样的反思。

这些教训对全社会是个警醒,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显得重要。

为了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完成引领一方发展、谋求民众福祉的重任,需要对领导干部有更高要求。

升华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才能树立正确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锤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操守,才能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根基;彰显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事业追求,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者,正也。

”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

领导干部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为政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

领导干部立身以德为本,从政以民为基,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对身边群众、社会风气也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积极引领。

反之,如果忘记做人之本、抛弃从政之基,“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不仅毁了自己,更会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对此,不可不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人民日报今日谈:为政不移公仆之心马永2012年04月18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的教训,每个领导干部都应重温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告诫。

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

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做人民公仆,就要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把权力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把职位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

决不能口头上自称公仆,行动上却高高在上;决不能表面上大公无私,背地里却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民⽇报评论员⽂章⼈民⽇报连发三篇评论员⽂章: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的⽣命为代价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的⽣命为代价⼈民⽇报评论员最近⼀段时间,⼀些地⽅接连发⽣重特⼤安全⽣产事故,造成重⼤⼈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惨痛的事实再⼀次敲响警钟:⼈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的⽣命为代价。

世间万物,⽣命最宝贵。

百业兴旺,安全最重要。

我们搞建设、谋发展,最终⽬的不是创造多少GDP、上多少项⽬、盖多少⾼楼⼤厦,⽽是让⼈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当前、今后的发展任务仍然很重,但发展绝⾮不计代价,更不能被曲解为⼀切为发展让路,甚⾄包括⼈的⽣命。

⼈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没了,还怎么能发展。

发展为了⼈民,发展的根本⽬的是⼈民幸福。

事故频发,⽣命安全没有保障,⼀切幸福都⽆从谈起。

⼈民是发展的主体,⼈民推动发展。

事故频发,⽣命安全没有保障,⼈民怎么能安⼼投⼊发展,⼀切发展怎么可能持续。

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为本”,始终把⼈的⽣命安全放在⾸位,把“⽣命⾼于⼀切”的理念落实到⽣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切不可⽚⾯追求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各地谋发展的劲头很⾜,许多⼯程、项⽬相继上马,安全⽣产形势更加复杂繁重。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绷紧安全⽣产这根弦,越要摆正安全和发展的位置。

党和政府历来⾼度重视安全⽣产,制定了⼀系列法律法规,完善了相关监管制度。

但是,部分⾏业、部分地区的重特⼤事故仍时有发⽣,暴露出⼀些地⽅、部门和⽣产企业发展理念落后、安全⽣产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教训极其深刻。

⾯对⼀起起重特⼤安全⽣产事故,我们为逝者深切哀悼,也要吸取⾎的教训,痛定思痛,举⼀反三,全⾯排查隐患,坚决堵塞漏洞,切实防范重特⼤事故发⽣。

安全⽣产,预防第⼀。

国务院已经部署在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安全⽣产⼤检查。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更加坚决、更加有⼒、更加有效的措施,深⼊排查隐患,铁腕打击⾮法违法和违规违章⾏为,抓好重点⾏业领域安全整治,夯实安全⽣产基础。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篇文章,是三篇评论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也是令我收获颇丰感悟最多的一篇。

文章虽然简短却很精悍,从我国改革开放讲起,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这一路走来的改革方向,并深刻的分析了我国从建国以来走的改革之路,也让我从改革中看到国家成长的步伐和人民希望改革的意愿。

古语有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改革如同大树的新叶,如同滋润大地的春雨,如同沙漠中的绿洲,无改革则必死。

我国有悠长的五千年的历史,也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也有过辉煌的“大唐盛世”、“康乾盛世”,但封建社会最终还是瓦解了。

帝制的不改革,统治者的思想守旧,整日过着奢靡的生活使得民不聊生,这是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为了推到帝制,之前也有过很多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洪秀全起义……历史上的各种农民起义很多都能成功的推翻了一个王朝,但在领导者登上历史的舞台后,最终还是没有达到“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都是向前朝一样相继灭亡。

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

不能坚持改革之路,走向终点是必然的。

所以改革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34个年头了,我们已经摆脱了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日子越过越红火,在物质文明满足以后,人们又开始追求精神文明,我党又推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08年的金融危机到来,我党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提出贸易立国与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以农村土地流转刺激消费与增长;近些年来,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屡次在各大会议中开始探讨,各种各样的惠民政策的建议也一次次的出现在各大提案中。

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党在引导人民群众向前走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反省自我,不断地改正之前的错误,改进不足之处。

公务员考试必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公务员考试必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在年龄一刀切面前,可能会淡化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而出现唯一候选人,就失去了比较和考核的必要性,如此选拔干部,如何能保障良才辈出?这既是对中央精神的误读,也是对人才的浪费和不尊重。
因此,要遏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需要各地方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干部年轻化的理解,年轻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不分情况一条线划死,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选拔人才,年轻与否不能成为终极考察目标,德行和才干才是真正说服人的硬指标。公众对于一些火箭提拔的干部表示质疑,矛头看似指向年龄过轻,实质还是从这些年轻干部的履历中,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除了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纠纷的增多,摄像头俨然成了不可或缺的“目击证人”。
今年8月,江苏南通又发生一起“彭宇案”,一位大巴司机在立交桥上发现了一个骑三轮车的老太太倒在路上,司机前去搀扶,却被诬为肇事者。幸而大巴上安装有摄像头,录像还了司机清白。
请来监控录像作证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不少。笔者的一位同事在北京一家医院拿药时,就目睹了一场争执。院方认为前面一位患者没有交钱不予发药,而患者坚称已经付款,双方争执不下。“看监控录像”,经过一番查证,原来是收款员在收了患者的费用后忘记盖章了。小小摄像头,的确平息了许多争执纠纷。
征地拆迁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些地方的拆迁之所以成为“火药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工作不到位,方法简单,甚至以强迫、威胁等方式对待被拆迁群众,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毛泽东曾说过:“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那些急不可耐的拆迁者,可曾有过这样的感情和耐心?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学习了人民日报刊发的《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三篇评论员文章。

使我深受鼓舞。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在这重要的时刻,中国两会的召开,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在今年,中国人民还将迎来又一让人振奋人心的政治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召开。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是全国人民满怀期待的历史事件,它将让中国的历史翻开又一个新的篇章。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学习了人民日报的三篇评论员文章。

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

我们既要正视前进中的问题与矛盾,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总体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难点,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今年两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价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改革等改革的重点任务,为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动力。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两会闭幕以来,五千多名代表委员和13亿人民带着这样的共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

集中精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犹存,信心与勇气同在,只要我们继续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为中国发展迈向新高度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新的更加伟大的成就。

我们将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最新 《人民日报》扩版前后评论版对比探析-精品

最新 《人民日报》扩版前后评论版对比探析-精品

《人民日报》扩版前后评论版对比探析摘要:《人民日报》是我国的机关报及第一大报,具有权威性和极强的影响力,创建以来共经历了十几次改版,三次重要的扩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民日报》通过扩版跟随时代脚步,不断改善自身,正确引导受众舆论。

关键词:人民日报;扩版;评论;内容分析一、《人民日报》评论版扩版概况该报1948年6月15日创办以来,共经历了十几次改版,并分别于2009年7月1日、2010年1月1日,及2013年1月1日进行了三次重要扩版。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性第一大报,其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的重要言论,已成为一面旗帜,因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关注及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高度重视。

1201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该报进行第三次扩版,并于工作日期间每天推出一块评论版,在原先的一批品牌栏目中新增了《政策解读》《热点解读》《快评》《大使随笔》等系列栏目,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平民化和贴近性,评论风格更加贴近实际现状。

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先生曾为报纸下过一个流传甚广的定义,“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

”2评论版作为《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经过不断地改版及扩版,逐步走向成熟,2013年新年初始的这次扩版是2009年及2010年扩版的延续。

在第5版“黄金版位”推出该报“历史上第一块新闻评论版”,版式追求生动,并推出一系列观点鲜明、剖析透彻的作品。

除基本的社论和评论外,《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等一批传统言论性栏目也受到业界与群众的广泛好评,“任仲平”“何振华”等专栏作家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二、《人民日报》评论版内容分析(一)文本界定和新闻评论分类1.文本选择本文选择《人民日报》在改版前后,即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两年的报纸进行抽样调查,选取每月的月初(1日)及月中(15日)作为样本,通过对扩版前后两年时间内评论版的分析,较完整反映2012年与2013年《人民日报》评论版的变化。

2011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2011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不懈惠民生展望“十二五”,一幅幅民生蓝图令人期待。

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

民生无小事。

“十一五”期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

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性依然突出,社会事业存在不少历史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须坚持以更大决心、下更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真抓实干,常抓不懈,解决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深处。

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民生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应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收入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民生诉求,积极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眼光放远,统筹兼顾,完善与民生相关的制度安排。

民生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头绪多、难度大;民生问题往往具有阶段性特征,处于发展变化中,原有的问题解决了,会面临新的民生问题;基本的需求解决了,又会出现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

只有加快民生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解决好民生问题提供坚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跟时代同步、与发展相随的渐进过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财力也有限,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既要全力抓民生、惠民生,又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自身条件和承受能力,将眼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改善民生中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协调、可持续。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二月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二月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二月人民网目录谁在制造“疯狂的礼品”2012年02月01日旅游景区要走出“公地怪圈”2012年02月02日当奢侈品消费成为时尚……2012年02月03日幸福需用心来品2012年02月06日“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2012年02月06日惠民工程也要“守规矩”2012年02月07日压缩贪官的潜伏空间2012年02月08日希望药家鑫案再没有“如果”2012年02月09日“海外安保”如何跟上走出去步伐2012年02月10日国家赔偿,让求偿路更平坦2012年02月13日莫为一时之利贻误发展大计2012年02月14日谁来拆除民间资本“玻璃门”2012年02月16日别误读了“稳增长”的信号2012年02月20日欲解“血荒”,先解“信任荒”2012年02月21日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2012年02月22日林书豪的梦想可以复制2012年02月23日坦诚开放寻求共识2012年02月24日两起极端个案,仍可令人反思2012年02月27日医改要多一些“双赢”思维2012年02月28日谁来给出租车“导航定位”2012年02月29日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u=6 第 1 页共 21 页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谁在制造“疯狂的礼品”2012年02月01日00:00物质与功利裹挟之下的礼品,难免成为人们难解的“心结”,也容易沦为违法犯罪、谋取私利的工具虫草价格疯涨至每克700元以上,53度飞天茅台已然“飞龙在天”,市场零售价普遍冲破2000元,洋酒拉菲势头也很凶猛,1982年的拉菲价格十年间上涨近10倍,这还不算,这些东西价格越上涨,越是受人吹捧。

龙年春节到来之际,一些商品“龙腾虎跃”的气势颇为引人注目。

国内礼品市场上,高档礼品呈上升势头。

虫草到底多补人?茅台到底多好喝?拉菲究竟是个什么味儿?在精明的生意人看来,这都不是关键。

譬如虫草,尽管价比黄金高,尽管有专家认为其药用价值如同蘑菇,但人们大多“买的不吃,吃的不买”,而是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礼品你来我往。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2年第一季度全)目录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纯洁性,让党更加坚强有力.6.1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发扬民主贯穿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全过程. 7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思想纯洁,坚守精神家园. 8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队伍纯洁,巩固党的基础. 9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作风纯洁,密切血肉联系. 10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清正廉洁,恪守为政底线. 11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12人民日报评论员:是与非不容含糊. 14人民日报评论员:公与私岂能混淆. 15人民日报评论员:奋力推进创先争优. 16人民日报评论员:真与假衡量政治原则. 17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 18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领导. 19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方式转变. 20人民日报评论员:实与虚考验人品党性. 21人民日报评论员:为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扎实依据. 22人民日报评论员:干部之德在为民. 23人民日报评论员:明确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24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 25人民日报评论员:自强中书写“汶川信念”. 26人民日报评论员:为乐学勤学善学提供不竭动力. 27人民日报评论员:谱写军民团结新篇章. 28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贵州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9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雷锋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30人民日报评论员:勇立时代潮头展现巾帼风采. 31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乐学勤学善学的社会风尚. 32人民日报评论员:构筑当代中国的精神高地. 33人民日报评论员:焕发亿万民众的道德热情. 34人民日报评论员:探索建立公开遴选公务员的长效机制. 35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我们时代的文化力量. 35人民日报评论员: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品质. 37人民日报评论员: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 38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 39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 40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41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42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纯洁性,让党更加坚强有力——一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2012年01月12日00:00自身肌体的纯洁,反映了一个政党光明磊落的底气,决定着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力量。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
心得体会
在学校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三篇评论员文章。

使我深受鼓舞。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国两会在今年召开,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也即将召开,正如评论员文章《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一文中指出:
当前,改革发展呈现出活力迸发、蓬勃兴旺的良好态势。

从城市到农村,从海港到边疆,从工厂到矿区,调结构转方式迎难而上,形成转型发展新热潮;惠民举措频频推出,力推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破解难题迎来新契机;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推动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有机结合,大力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文化事业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社会风气和人民精神面貌展现新气象……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
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巩固和发展了“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正如中央一再强调的,今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新情况、新变化。

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加要求我们坚定信心、聚精会神、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我们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联系工作实际,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最近,《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三篇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高度评价。

当前,全国、全市、全县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但也呈现出不少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三篇评论员文章化解了我们心中的疑虑,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要切实有效的把“两会”精神贯彻好,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要求,推动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这三篇评论员文章,就是我们的“指南针”,让我们进一步找到了XX未来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那就是结合实际、稳中求进,深入实施“四大战略”,持续推进“四轮驱动”。

这三篇评论员文章,就是我们的“力量源”。

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在即,我们更加需要坚定与执着,更加需要沉着与实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当前,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开展学习《人民日报》刊发的三篇评论员文章的活动,迅速掀起学习高潮,全县各级干部务必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学习好这三篇评论员文章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扎扎实实地吃透精神、把握基调、了解形势,将学习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要领会精神抓落实。

学习好这三篇评论员文章,要进一步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全国“两会”精神的认识,切实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要进一步提高对稳中求进总基调的认识,深刻理解“稳”和“进”的内涵,巩固“十二五”良好开局势头;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问题上保持立场坚定,更加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

要结合实际抓学习。

我们千万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做到学以致用,学而有用,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中与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我县当前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

最新 《人民日报》扩版前后评论版对比探析-精品

最新 《人民日报》扩版前后评论版对比探析-精品

《人民日报》扩版前后评论版对比探析摘要:《人民日报》是我国的机关报及第一大报,具有权威性和极强的影响力,创建以来共经历了十几次改版,三次重要的扩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民日报》通过扩版跟随时代脚步,不断改善自身,正确引导受众舆论。

关键词:人民日报;扩版;评论;内容分析一、《人民日报》评论版扩版概况该报1948年6月15日创办以来,共经历了十几次改版,并分别于2009年7月1日、2010年1月1日,及2013年1月1日进行了三次重要扩版。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性第一大报,其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的重要言论,已成为一面旗帜,因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关注及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高度重视。

1201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该报进行第三次扩版,并于工作日期间每天推出一块评论版,在原先的一批品牌栏目中新增了《政策解读》《热点解读》《快评》《大使随笔》等系列栏目,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平民化和贴近性,评论风格更加贴近实际现状。

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先生曾为报纸下过一个流传甚广的定义,“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

”2评论版作为《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经过不断地改版及扩版,逐步走向成熟,2013年新年初始的这次扩版是2009年及2010年扩版的延续。

在第5版“黄金版位”推出该报“历史上第一块新闻评论版”,版式追求生动,并推出一系列观点鲜明、剖析透彻的作品。

除基本的社论和评论外,《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等一批传统言论性栏目也受到业界与群众的广泛好评,“任仲平”“何振华”等专栏作家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二、《人民日报》评论版内容分析(一)文本界定和新闻评论分类1.文本选择本文选择《人民日报》在改版前后,即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两年的报纸进行抽样调查,选取每月的月初(1日)及月中(15日)作为样本,通过对扩版前后两年时间内评论版的分析,较完整反映2012年与2013年《人民日报》评论版的变化。

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区政协副主席李绍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补了钙、充了电,在为民务实、廉洁自律和提升为民服务理念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通过践行群众路线,思想受到了洗礼,灵魂受到了触动,为今后在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为民意识,摒弃不良风气起到了指引和鞭策作用。

2014年12月人民日报先后刊发了《巩固从严治党的强劲态势》、《摒弃为官不为的消极状态》等六篇评论员文章,这六篇文章是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即将收官之际继续巩固和拓展活动成果的一针强心剂,为活动结束后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摒弃不良作风,紧密联系群众提供了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通过学习讨论,总结精髓,对照检查,反躬自省,深刻领会文章精神,并决心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一、坚持加强学习,强化党性修养。

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也是坚持从严治党的基础因素,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辨别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不断严肃党内生活,彻底根除“四风”,严格按照党员干部标准和党员义务反躬自省,检查批判和纠错,逐步在工作实践中增强党员干部意识,锤炼坚强党性修养。

二、坚持自我完善,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这句话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的,也振聋发聩的指明了工作作风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严格的锻炼和考验。

当前,作风建设正在全党上下稳步推进,同时也面临着不良惯性的挑战,活动结束后更要注重干部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改进,把工作作风的改进落到实处,不断取得工作的新成效,切实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当中,切实把改进工作作风和推动工作进展结合起来,时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工作,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生活上关心群众,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3年评论员文章集锦(人民日报)

2013年评论员文章集锦(人民日报)
改进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动员令,也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破题。它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领导干部更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多做急民之困的实事,少做花上垒花的虚功。应当懂得,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拥护你、追随你;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反对你、疏远你。只有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百姓期盼的事情做起,干部才能不断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是合法性思维的起点。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用法治思维的标尺规范各项行政行为。尤其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更加需要坚持依法行政。事实证明,用法治思维化解纠纷,更有利于妥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增进社会谅解,促进社会和谐。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不能放松,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更为重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经验表明,加大制约和监督力度,对领导干部、一把手的监督,尤为重要。当前,对一把手的监督依然是薄弱环节,这既有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改变对一把手监督缺位、监督乏力的现状,让导致绝对腐败的绝对权力没有生存的土壤。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政党,“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党的十八大强调增强创新意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探索为中国道路开拓新的境界。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三谈基层干部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三谈基层干部

为国家操劳为百姓打工——一谈基层干部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使得无数观众感念动情、潸然泪下。

在今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有4位是基层干部:献身国防科技的林俊德、为农民工就业而“卧底”打工的陈家顺、南沙守礁20多年的李文波、用生命托举歼—15的罗阳。

“感动中国”评选11年来,每年都有基层干部入选,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基层干部的群体形象,也引发我们对基层干部的思考。

基层干部的工作,是支撑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关系百姓福祉,体现执政水平,展示党的形象。

“郡县治,天下安”。

我们党历来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基层干部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党和政府各项工作要靠他们落到实处;基层干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主体,担负着事业发展的繁重任务;基层干部是依法实施社会管理的公职人员,需要处理各类复杂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基层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他们必须把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同执政为民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思想作风、文化素养、道德品行如何,对于一个地方、单位和部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福祉,至关重要。

“位卑未敢忘忧国”。

基层干部职级不高,但工作责任不小,任务很重,头绪繁多。

他们往往处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中心地带,处于与群众直接接触并解决问题的工作前沿,还处于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下,工作辛苦、压力很大。

“五加二,白加黑”是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真实写照。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老百姓衣食住行有这样显著的改善,广大基层干部功不可没。

老百姓对为民造福的基层干部是拥护和爱戴的。

两袖清风的杨善洲,执法如山的任长霞,干事创业的沈浩,奋斗不息的王瑛,鞠躬尽瘁的周国知,忘我工作的王彦生,献身科技的罗阳……他们中大多英年早逝,却活在人们的心碑上。

和上世纪50年代的王进喜、60年代的焦裕禄、90年代的孔繁森一样,他们以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展示着基层干部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2012年02月13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物质丰盈之后,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怎样满足?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多样,道德建设如何坚持正确方向?量的增长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发展靠什么获得更有力的支撑?身处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现,新矛盾、新问题不容回避,每个党员、各级党组织都可能面临“本领恐慌”。

“突围”的力量源自学习。

政党在学习中成熟,国家在学习中进步,民族在学习中成长。

对于个人来说,抓住了学习,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才能适应时代变化,跟上时代脚步。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善于汲取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认识新经验,才可能与时俱进,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政党,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有着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既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要力量源泉。

在每一个大变动、大转折、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向全党发出学习的号召。

从革命年代毛泽东提出,“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始终是我们党保持优势、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

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一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正在380万个基层党组织、8000多万名党员中蓬勃兴起。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首创之举”。

将学习组织化、制度化、长期化,既要解决“知识断档”、克服“本领恐慌”,更是通过学习强化党组织的共同意志,在因应时代变革、顺应发展要求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各级党组织创造了丰富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先进经验。

从实施领导干部“排头兵工程”,到建设“学习—思考—创新三位一体”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从健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到共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在学习中谋发展、抓工作、解难题,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追求中,党员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全党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发展无止境,学习无止境。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必须完成“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命题,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予以强化,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予以实施,作为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予以坚持。

在回答这一时代命题的进程中,全体党员同志都应更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强身健体”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担当责任和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一2012年02月06日04: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

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

群众为何如此看重政德?因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

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损害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

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执行,还是阳奉阴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

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说到底,看他是否能有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

思想政治领域风云激荡,没有自觉的政治担当,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转型期中国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没有自觉的社会担当,如何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精神文化阵地百舸争流,没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如何能凝聚社会共识、重振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文革”中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

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

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选择与担当,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改革开放中国激荡人心的篇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

权既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这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一个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意味着个人的机遇,更预示着历史的责任。

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面对日益峻迫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

有政德才会有政绩。

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党委完成换届,今年还将有17个省区市党委要进行换届,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也将全面展开。

各地选拔新班子时,要将政德作为重要标准;换届后的新班子,更该认真思考:为政之德如何修?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发扬民主贯穿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全过程2012年01月1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体现党内民主。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要求,严格遵循代表产生的程序规定,把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选举工作全过程。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党代会代表的产生过程,既是党员依据党章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也是各级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集中多数党组织和党员意见、实现党组织意图的过程,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生活中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代表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实质就在于强调代表选举工作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选出的十八大代表能够反映大多数党员的意愿,能够代表全国各地各行业各方面的广大党员。

要广泛发动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推荐提名。

选好选优代表,需要激发广大党员的参与热情,拓宽党员参与渠道。

要深入宣传发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认识选举十八大代表的重要意义,了解代表选举工作的要求,积极参与代表人选的推荐提名。

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推荐提名工作,特别是要注意针对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群体的实际情况,采取电话、邮件联系和上门通报情况等方式,组织他们参与推荐提名工作,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率在十七大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要逐级遴选择优,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坚持推荐提名从基层党支部开始,基层党委、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单位党委都要根据多数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遴选确定推荐人选和考察对象。

坚持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充分听取基层党组织、党代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坚持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并公示,进一步征求党组织、党代表和党员的意见,征求同级纪检机关的意见,对金融机构、企业等方面的初步人选,还应听取行政执法、行业监管等有关部门意见。

坚持由选举单位召开党委全委会(工委会议、党组会议),采取投票方式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全委会召开前,要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并听取意见。

要认真开好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

这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选好十八大代表的关键环节。

要实行差额选举,差额比例应多于15%。

要创造良好的民主环境,为选举人真实表达意愿、自主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选举办法,既充分尊重选举人的意志,又旗帜鲜明地做好有关说明和引导工作,周密细致地组织实施选举。

要严肃纪律,绝不允许出现拉票贿选等违纪行为,确保党组织对大会选举的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确保选举产生的党的十八大代表符合中央提出的素质和结构比例要求。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二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12月1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

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这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中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稳”的目标。

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为“进”创造条件。

发展实体经济,要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

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

发展实体经济,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收入分配要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促进社会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