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整理重点(DOC)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等 下垫面条件的影响: 地形:坡向与降水(迎风坡多雨)、高度与降水(地形的抬升增雨并非无限制的,当气流被 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雨量达最大值。此后雨量就不再随地表高程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甚至 反而减小。)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
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 3 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 径流 5 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 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 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 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 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 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
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 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 (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
绪论一、水文学简史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2.空间变化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以质量守恒、能量(动量)守恒等定理为基础,揭示水文现象运动变化的机理、规律。
数理统计法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从而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地理综合法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从而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揭示水文特征值的地区规律。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水文循环的规律1)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2)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3)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4)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1、调节气候;2、塑造了地球表面;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问题➢原因1)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2)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3)水环境污染;4)水资源浪费。
➢对策1)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2)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3)节约用水。
9流域和水系分水线: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起着分水作用的地形,是流域的边界线。
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由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河网密度流域单元面积内干支流长度流域的地形起伏特征1. 河流的落差和比降2. 流域平均坡度3. 流域面积~高程曲线流域自然地理及下垫面情况1. 流域地理位置2. 流域的土壤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3. 流域植被率4. 流域湖泊率、沼泽率降水水分以各种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统称降水。
水文学基本知识
(3)流域下垫面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
被、湖泊等因素。它们影响径流的变化规律。
2.2
降水与下渗
一、降水
大气中的水分以各种形式降落到地面称为降水,是河川
(3)流域平均宽度B(km) 流域面积 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B = F / L
(4)流域形状系数 流域长度的比值 流域平均宽度与
f = B / L
= F / L
2
(5)河网密度
单位面积河流总长度。
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程度。
河网
l
i
i
F
2.1
河流与流域
二、流域基本特征
3.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P E
包气带 潜水层 不透水层 深层地下水层
植物截留与洼蓄
地表径流
f
ΔV
壤中径流
R1 R2
潜水 通气层
R3
河流
浅层地下水层 不透水层 深层地下水
R4 不透水层
压力水层
径流形成过程(流域产流)
进入河网的水流,从上游向下游,从支流向干流汇 集,最后全部先后流经流域出口断面,这个汇流过 程称为河网汇流。
第二章
水文学基本知识
2.1 河流与流域 2.2 降水与下渗 2.3 河川径流 2.4 水文测验与信息采集
2.1
河流与流域
金沙江俯瞰
2.1
河流与流域
河流:由雨水、冰川或地下径流在地球引力作用 下汇集,经常(周期性)地沿着它本身所营造的 延续延伸的凹地流动的水流。 流域:汇集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区域。
工程水文学复习整理
工程水文学期末复习整理第一章 绪论1、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周期性、随机性、地区性。
2、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1、海洋向内陆输送水汽,内陆向海洋注入径流。
水量平衡方程: S O I ∆=-式中O I 、——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 ∆——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量,可正可负。
2、若河床切割较深,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这样的流域成为闭合流域。
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并不完全一致,这种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3、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开始凋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4、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限度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
5、当土壤孔隙被下渗水充满,下渗趋于稳定,此时的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6、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7、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1)流量Q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s m /3。
(2)径流总量W ,是指时段T 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3m ,万3m ,亿3m ,有时也用其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
其单位为M s m ·)/(3或d s m ·)/(3。
(3)径流深R ,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水层深度,单位为mm 。
FT Q F W R 10001000== (4)径流模数M ,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 的比值,单位为)·/(2km s L 。
FQ M 1000= (5)径流系数α,是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 与相应降雨深度P 的比值。
即P R /=α 因P R <,故1<α。
第三章 水文资料的观测、收集与处理1、日平均水位的计算将当日h 24~0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
水文学知识点
水文学知识点1. 水文学的定义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水文过程以及水文特征的学科,它涉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循环和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水文学的研究,可以对水文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和地下水等环节。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水蒸气,降水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并以降水形式返回地表。
其中,一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沿地表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另一部分降水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文循环对水资源的意义水文循环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过程。
通过水文循环,水从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蒸发升华进入大气,再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表和地下,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水文循环不仅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还维持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水文循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
气候条件决定了水蒸气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降水量也会相应增加。
地形地貌对水的径流和地下水流动具有重要影响,高山地区容易形成降水集中的河流,而平原地区则更容易形成地下水。
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也能影响水分的渗透和蒸发过程。
5. 水文学参数和指标水文学研究中使用了一些参数和指标来描述水文过程。
例如,降水强度指标可以描述降水的总量和强度,径流系数可以衡量降水中多少比例转化为地表径流,含水层厚度可以用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这些参数和指标对于水文学的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6. 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工具。
水文模型能够通过输入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数据,模拟出水文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如洪水预测、干旱预警等。
水文模型在水文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 水资源管理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文学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一门关于水在宇宙中的形成、运动、分布和变化的学问。
它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水的整体特性,以期了解水的起源、流量、运动和利用,以及水对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本文对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了总结。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海洋,随着热量和气压变化而产生水蒸发,随后由云彩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并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表,从而形成一种地球表面水体的循环系统。
水蒸发产生的水汽,可以形成雾霭、浓云和雨云,在大气中传播。
二、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而产生的一门科学,它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地球表面的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水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评价。
水文地理的研究包括了水资源的调查,水土的分析,水系的划分,水系的特征,水系的运动,水系的改造,水系的旱涝等。
三、水文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是研究水文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的科学,主要研究降水、陆地交换热量、相对湿度和大气水汽等气象要素。
在水文气象学中,重点关注天气过程中的气象要素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四、水质学水质学是研究了解水质、水质变化和影响水质的原因,并实施相应改善措施的一门学问。
水质学讲究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长期跟踪,并将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水质变化的规律。
在水质学中,有关水质的指标包括溶解氧、pH、水温、锰、硫和氨等。
五、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包括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实施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公平,建立水资源收费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
总而言之,水文学涉及一系列与地球水系和水资源有关的学科和问题,为深入了解它们提供了基础理论。
本文对其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总结,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文学。
水文学原理整理
1、全球发生水文循环的主要原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外因:地心引力、太阳辐射。
2、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①气象因素;②自然地理条件;③地理位置;④人类活动。
3、我国水文的循环路径:①太平洋水文循环;②印度洋水文循环;③内陆水文循环;④北冰洋水文循环;⑤鄂霍次克海水文循环。
4、地球上的地理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5、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影响:1)水文循环中的两个重要环节:①空中水汽输送(间接影响);②地面径流(直接影响)。
人类活动不仅该表了水循环过程中的数量,也改变了水的质量,即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2)水利工程影响。
3)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6、水系特征:①羽状水系:对应的暴雨洪水过程较平缓,洪水历时长。
②扇形水系:汇流时间短,洪水表现为陡涨陡落,洪水历时短。
③混合水系:介于两者之间。
7、降水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暴雨中心。
8、降水表示方法:降水过程线;降水累计曲线;等雨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a.雨强-历时曲线;b.降雨深-面积关系曲线;c.降雨深与面积和历时关系曲线)。
9、降雨三要素:水汽、上升运动、冷却凝结。
10、影响降雨的因素:①地理位置;②气旋,台风路径等气象因子;③地形的影响;④森林对降雨的影响;⑤水体对降雨的影响;⑥人类活动对降雨的影响;11、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的计算:①算术平均法:流域内各雨量站同期的降雨量相加,再除以雨量站数量后得到的值。
适用流域面积不大,地形起伏较小,雨量站分布均匀。
②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不均匀的地区所控制的面积在不同的降水过程中视作固定不变,且假设站与站之间的雨量呈线性变化,与实际不符。
③等雨量线法:根据各雨量站同时段观测的雨量绘制等雨量线,再确定出各相邻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利用公式算该时段的流域平均降雨量。
考虑了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理论较充分。
缺点是对雨量站数量和代表性要求较高;每计算一个平均降雨量值必须绘制相应的等雨量线图,并计算相邻等雨量线的面积及其权重,工作量大。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存在、运动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水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行为和性质,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水文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复习和理解。
1. 水文学的概述- 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原理- 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2. 降水-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降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降水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降水的分析和处理3. 蒸发与蒸发量计算- 蒸发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蒸发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蒸发量的测量和估算技术4.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地表径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地表径流的测量和分析5. 地下径流- 地下水的定义和特点- 地下径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地下径流的计算和估算方法6. 河流水文学- 河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河流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河流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7. 湖泊水文学- 湖泊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湖泊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湖泊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8. 水文频率分析- 水文频率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水文频率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水文频率分析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9. 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水文模型在水利工程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10. 水文预报- 水文预报的概念和意义- 水文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水文预报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上是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水文学的应用能力,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对水文学的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水文学整理重点
绪论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科学就是水文学(Hydrology)。
具体来说,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各种不同的水体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水文学体系基础学科:研究的水体对象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应用学科: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第一章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
(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定常蒸发率阶段(2)蒸发率下降阶段(3)蒸发率微弱阶段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水汽输送(我国水汽输送4个通道)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水文学整理
1、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及大气水等各种水体,这些水体组成了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水圈。
2、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3、水循环的意义:①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形式之一②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③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影响④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4、各种水体的水分交换更新周期:5、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值,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6、蒸发潜热与凝结潜热相同,计算公式:L=2491-2.177T7、蒸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映。
8、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水面温度③饱和水汽压差④气温⑤湿度⑥气压⑦风速⑧水面大小和形状⑨水深⑩水质9、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①土壤含水量②土壤空隙性③地下水位④土壤温度梯度10、植物散发: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叶、枝逸散到大气中的一种生理过程11、植物散发的物理机制:根系从土壤中吸水后,经根、茎、叶柄和叶脉送至叶面,其中约0.01%用于光哥作用,不足1%成为植物的组成部分,近99%为叶肉细胞所吸收12、水汽扩散: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到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13、分子扩散:大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不断运动并相互碰撞的过程。
14、对流扩散:也叫对流混合,是由静力或动力等原因引起的流体的对流运动,可形成质量、热量及动量的混合。
15、紊动扩散:又称紊动混合,是大气扩散运动的主要形式。
也太水分子受到外力作用、原有的运动规律被破坏,就会形成大小不等的涡旋,它们也像分子一样交错运动,由此形成的混合现象称为湍流运动。
16、水汽输送通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17、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从单位体积汇入或散出的水汽量,也是一个向量。
完整word版水文学复习资料分解
水文学、名词解释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的重要标志。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资源: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水体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的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
区域总蒸发:是指研究区域内所有蒸发面上各种蒸发、散发之综合。
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扩散现象不仅存在于大气之中,也存在于液体分子运动进程中。
水汽输送: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降水历时: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下渗率: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下渗能力:又称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稳定下渗率(fc ):通常在下渗初期,下渗具有较大的数值,称为初渗,其后, 下渗作用不断进行,下渗率不断递减。
当下渗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常值, 此时称为稳定下渗率。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 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
径流深: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学整理(完整版)⽔⽂学⼀、名词解释1、⽔⽂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现象:在⽔循环过程中,⽔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资源:在⼀定时期内,能被⼈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的动态淡⽔资源。
4、⽔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在太阳辐射、地球引⼒的作⽤下,通过蒸发、⽔汽输送、凝结降⽔、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相态转变和周⽽复始的运动过程。
5、⽔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的⽔量与⽀出的⽔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的变化量。
6、可能最⼤降⽔量:现代地理环境和⽓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的最⼤降⽔量。
7、下渗:⽔从地表⼊渗⼟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由地⾯与地下汇⼊河⽹,流出流域出⼝断⾯的⽔流。
9、蒸发:液态⽔转化为⽓态⽔,逸⼊⼤⽓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位上升速度⼤于两岸地下⽔位上升速度时,河⽔与地下⽔产⽣⽔⼒联系,使得⼀部分河⽔补给地下⽔,增加两岸地下蓄⽔量。
11、河⽹容蓄:涨洪阶段,出⼝断⾯以上坡地汇⼊河⽹的总⽔量必将⼤于出⼝断⾯的⽔量,因为河⽹具有⼀定的滞蓄作⽤。
12、河⽹调蓄作⽤:河⽹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过程的作⽤。
13、流域:把地⾯⽔与地下⽔汇⼊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集⽔区与地下集⽔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深点的连线。
16、⽔位:⽔体的⾃由⽔⾯⾼出某⼀基⾯的⾼程。
17、流速:⽔体⽔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体断⾯的⽔量。
19、年径流量:⼀年内通过河流某断⾯的⽔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地区形成的,⽔域⽐较宽⼴,换流缓慢的⽔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平运动。
水文整理.1doc
绪论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文学发展:远古至14世纪末,为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15世纪初至约19世纪末,为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1674年水量平衡概念、1775年谢才公式、1802年道尔顿蒸发公式、1856年达西定律);20世纪初至20年代,为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等流时线、单位线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现代水文学阶段。
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1)水循环永无止尽;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数理统计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地理综合法,按照水文现象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的地域差异,用各种水文等值线图表示水文特征的分布规律,或建立地区经验公式,以揭示地区水文特征。
(P5)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各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机理:1)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整个循环过程保持着连续性,无头无尾,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储存、转化过程且存在于每一环节;2)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水的三态转化为水循环提供了前提条件;环境因素(地理纬度、海陆因素、地貌形态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循环的路径、规模和强度;3)水循环涉及到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4)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5)地球上的水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基本类型(按不同途径与规模):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特点是在循环过程中,水分通过蒸发与降水两大基本环节,在空中与海洋,空中与陆地之间进行垂向交换,与此同时,又以水汽输送和径流的形式进行横向交换。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1. 水文学的定义水文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以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治相关的知识体系。
2. 水文学的重要性水文学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供关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的信息,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水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支持。
3.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文学的核心是研究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过程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了解水的运动规律和分布特征。
4.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降水量是水文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降水量测量方法包括雨量计、激光雷达和卫星遥感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研究目的。
5. 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后形成的水体。
它在水文循环中起到重要的储存和补给作用。
地下水的形成受到地质、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6.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文学不仅研究水资源的基本特征,还涉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为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设计和水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7. 水灾害及防治水文学还研究水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防治策略。
洪水、干旱和山洪等水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警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8. 水文学的应用领域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水资源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
水文学的发展将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以上是关于水文学基本知识点的完美版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所列内容属于水文学基本常识,相关数据和具体实践应以实际情况和官方数据为准。
*。
水文学复习资料
⽔⽂学复习资料⽔⽂学原理名词解释1、⽔⽂⼤循环和⼩循环:⽔⽂循环:地球上的⽔在太阳辐射和重⼒作⽤下,通过蒸发、⽔汽输送、凝结降⽔、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的周⽽复始的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变换的运动过程。
⽔的三态转化特性是⽔⽂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作⽤是外因或动⼒。
1)⽔⽂⼤循环是发⽣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分⼦交换过程。
由海洋上蒸发的⽔汽,被汽流带到⼤陆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
降⽔⾄地⾯后,⼀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和地下注⼊海洋。
2)⽔⽂⼩循环是指陆地上的⽔分经蒸发、凝结作⽤⼜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蒸发的⽔汽在空中凝结后,⼜以降⽔形式降落在海洋中。
前者可称为内陆⼩循环,后者称海洋⼩循环。
2、⽔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的⽔量与⽀出的⽔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体)内蓄⽔的变化量,即⽔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量是平衡的。
3、流域蒸发能⼒:是指充分供⽔条件下的流域⽇均总蒸发量。
4、⽥间持⽔量: ⼟壤中所能保持的分⼦⽔和⽑管悬着⽔的最⼤量5、凋萎系数: 植物⽆法从⼟壤中吸收⽔⽽开始凋萎枯死时的⼟壤含⽔量6、⽔系:在河流运动过程中,逐渐由⼩溪、⼩河集成⼤河,这样便构成脉胳相通的河流系统.7、流域形状系数:是流域分⽔线的实际长度与流域同⾯积园的周长之⽐,R=A/L2R:形状系数, A:流域⾯积(km2);L:流域长度(km)R值⼩,流域呈长形,流域⽔流变化缓和;反之,则⽔流变化剧烈。
8、径流模数:指流域出⼝断⾯流量与流域⾯积的⽐值。
M=Q/F ,m3/s·km29、⽔质:⽔体质量的简称。
⽔分⼦H2O,化学成分复杂,⽔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
⽔中有8⼤离⼦:K+、Na+、Ca+、Mg+、Cl-、SO42-、HCO3-、CO32-10、最⼩值定律:植物⽣长取决于外界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种。
1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断⾯的泥沙含量。
Q s=QP ,Q s-悬沙输沙率(kg/s);Q-流量(m3/s);P-断⾯平均含沙量(kg/m3)12、流域蓄⽔容量曲线:如果把全流域按蓄⽔容量⼤⼩划分成许多⼩块,然后把蓄⽔容量由⼩到⼤进⾏排列,并和其相应的⾯积(%)绘在⼀张图上,纵坐标是蓄⽔容量Wm’,横坐标是⼩于或等于蓄⽔容量Wm的各⼩块⾯积之和F0占全流域⾯积F的百分数(F0/F)、点绘的Wm’~F0/F关系曲线,称流域蓄⽔容量曲线。
专门水文学复习资料(经典版)
一、名字解释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流量;2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3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4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5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6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7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8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9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0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1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12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3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14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5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16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17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18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完整版)水文水利计算复习资料
水文计算1.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及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基本规律( 1)成因规律(确立性规律)(2)统计规律(随机性规律)(3)地域性规律研究方法成因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2.流域均匀雨量计算有哪几种方法.算数均匀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图法3.径流有哪些表示方法.流量( Q):单位时间经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径流量( W):时段 ?t 内经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径流深( R) :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的水层深度R=QT/1000F径流模数 (M):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M=1000Q/F径流系数(α):某一时段的径流深与相应的降雨深度的比值α=R/P4.生么是概率、频次?两者的关系。
概率:表示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或几率,是用来胸怀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频次:必然程度上反应了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两者关系 :概率是理论值,是固定不变的,能够依据公式开初计算出来。
拥有先验性;而频次是计算值,是可变的(拥有显然的随机性)、试验的(不吻合古典概率公式的事件,他们的概率只能经过多次察看试验来推求)。
概率是指随机变量某值在整体中的出现机遇;频次是指随机变量某值在样本中的出现机遇。
当样本足够大时,频次拥有必然的坚固性;当样本无量增大时,频次趋于概率。
所以,频次能够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5.重现期( T)与频次( P)有什么关系, P=80%的枯水年,其重现期 (T)为多少年?含有是什么。
频次与重现期的关系有两种:(1)当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研究的目的是防洪,一般设计频次 P< 50%,则T=1/P (X ≥Xp)T---重现期P---频次 (%)(2)当考虑水库兴利调理研究枯水问题时,研究的目的是浇灌、发电、供水等兴利目的,更关怀小于等于某一数值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设计频次P>50%,则11T1 P(x x p)P( x< x p)1T(5年)180%P=80%的枯水年,它表示小于等于P=80%的枯水流量在长久间内均匀 5 年出现一次。
水文学科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科知识点总结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地表径流等;地下水主要指埋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层。
水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水循环的各种过程,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水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二、水文学的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法:利用现场观测和测量手段,对水文数据进行实地采集,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这包括通过水位、流量、降雨量等观测点的设置,采用水文测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进行降雨采集和水质分析等。
2. 实验室分析法:通过对野外采集的水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实验室分析,获得更精确的水文数据。
3. 水文模型法: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水文模型,模拟水文过程的变化规律,预测洪水、干旱、水资源供需等水文问题。
4.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实现水文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
三、水文学的主要知识点1.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2. 蒸发和蒸腾:蒸发是指地表和水体表面的水分被太阳热量蒸发腾发成水汽;蒸腾是指植物通过叶面蒸腾蒸发水分。
蒸发和蒸腾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3.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在地表形成的、由于降雨引起的径流。
它是水文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江河湖泊的水量和水质。
4. 地下水:地下水是地下岩层中的水体,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渗漏的雨水和江河湖泊的水量,而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对地表水和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5. 洪水和干旱:洪水是指由于降雨引起的江河湖泊水位上升而引发的灾害;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24、地下水: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通过地表渗透到地下的水。
25、潜水:饱和带中,自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间,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6、承压水:两个不透水层,具有压力水头的地下水。
27、地下水循环:地下水自身获得补给、产生径流而后排泄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28、水文效应:由于地理环境条件(包括自然和人为)变化而引起水文变化。
29、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30、水系: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路径。
31、干流:水系中河道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流。
32、河网密度:流域内各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33、河流弯曲系数:某河流沿着河流深泓线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的比值。
34、水位历时曲线:一年中大于或等于某一水位的天数变化曲线。
35、洪水:大量的降水和积雪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的特大径流。
36、重现期:在许多试验中,某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
37、枯水:少雨或无雨时期,江河径流量减少,水文下降的现象,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
38、枯水期: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比例小于5%。
39、泥沙:河川水流所携带的固体颗粒。
40、水库: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
41、潮流界:涨潮流速为零,潮水停止倒灌的地方。
42、潮区界:潮差为零,潮汐作用不再影响的地方。
43、感潮河道:受到潮汐影响的河道,潮区界以下的河段。
44、波浪:在重力作用下,水体受到某种外力作用,水面形成周期性起伏。
45、输沙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泥沙重量。
46、含沙量(S):单位体积水体所含泥沙重量。
47、侵蚀模数(输沙量模数):每平方公里地面每年冲蚀泥沙吨数。
48、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反映年径流量总体系列离散程度。
49、分水线:分水岭最高点连线。
50、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51、水体的更新周期:水体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跟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52、降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53、包气带:地下水面之上,土壤含水量未达到饱和,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
54、饱和带:地下水面之上,土壤处于饱和状态,是土壤颗粒,水分的两相系统。
55、含水层: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6、隔水层:含水但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很弱的岩层。
二、填空题(一)Z1、水文科学的主要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境、时间上具有周期性与随机性、空间上具有相似性与特殊性。
2、水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特点可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根据研究手段可分为:资料分析法、数学建模法、物理建模法。
3、地理水文学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
4、水资源利用的三个方面:水量、水质、水能。
5、水资源的特性:再生性与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的广泛性与不可替代性、利与害的两重性、社会性与经济性。
6、世界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非传统的供水水源。
7、水循环5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
8、河流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统称为流域。
流域可分为:内流流域、外流流域。
9、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
海河历史上多水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其属于扇状水系,而滦河少水灾的原因之一是其属于羽状水系。
10、河流的分段: 包括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
11、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
12、按平面形态及河道演变特性可分为:顺直微弯型河道、蜿蜒型河道、分叉型河道、游荡型河道。
13、水位特征值包括: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平均水位。
14、垂直方向上的垂线流速分布,平均流速位于:0.6 H、最大流速位于:0.1-0.3 H、最小流速位于:1.0 H。
15、流量测量实验室测量方法有:、、等。
野外测量时一般情况用、洪水时期用。
16、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可靠性、一致性、有代表性。
17、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中当资料不足时常用的方法为:相关分析法、算术平均法。
18、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的影响因素:年径流量、补给来源、流域面积。
19、输沙量= 含沙量×流量×时间 = 输沙率×时间。
20、泥沙按运动性质分为:悬移质、推移质。
21、河道演变根本原因: 输沙不平衡。
22、水库的类型:湖泊型、河道型。
23、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
24、校核洪水位是关系水库安全的水位。
25、与潮汐现象相对应的海水的水平运动,称为潮流。
26、潮流可分为:往复流、旋转流。
27、河口可分为: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
28、河口区潮汐涨落过程:涨潮涨潮流、涨潮落潮流、落潮涨潮流、落潮落潮流。
29、河口的盐淡水混合类型:弱混合型、缓混合型、强混合型。
30、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成流、密度流、补给流。
32、潮流具有周期性。
33、洋流按温度特性分为:暖流、寒流。
34、波浪按质点运动分类:振动波、移动波。
35、波浪按波形传播性质分类: 前进波、驻波。
36、潮汐类型可分为两类:一是半日潮、二是全日潮。
37、绝对基面---以某河河口平均海平面为零点;测站基面---以某测站最枯水位以下0.5-1.0m 处作为零点。
38、全国统一基面:黄海基面,福建常用基面:罗星塔基面。
39、断面流速常用经验公式为谢才公式、曼宁公式。
40、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在水文频率计算时被广大水文工作者广泛应用。
41、河床淤积 ---泥沙脱离水流,成为河床一部分;河床冲刷 ---泥沙脱离河床,随水流一起运动。
46、水库的结构中主要建筑物有拦洪坝、输水建筑、溢洪道;另外,还有通航建筑物(船闸)、水电站厂房、排沙底孔等。
47、水库的分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小型水库。
48、主要用静力潮汐论解释潮汐现象。
49、潮汐的周期现象可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半月周期潮。
50、潮区界在潮流界的上游。
51、风海流理论即埃克曼漂流理论。
52、河道演变形式:纵向变形——河床下切、横向变形——河岸侵蚀。
53、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是设计洪水位。
54、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55、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分子将不再起作用,这时下渗结束。
(二)T1.传统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2.海洋的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 _96.5%_.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_2.53% ,冰川储量占淡水资源量的 68.7%_。
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应用价值表现在水量、水质、_水能。
4.从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可分为_耗用水量、借用水体。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_、_河流的年径流量。
所以各国多采取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表示水资源量。
5.按照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的多少,全国大致可以划分为资源条件不同的5带十分湿润带、湿润带、_半湿润带、半干旱带、_干旱带.6.水循环机理,内因是_水的三态_,外因是_太阳辐射_、_重力作用_.7.按循环途径和规模分为_大循环和_小循环__,陆地小循环可分为_内流区和_外流区_。
8._静态水资源是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误入,短期内不易恢复的水资源,动态水资源是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段,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如土壤水。
可再生资源是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被开发利用速度的资源。
9.水量平衡的物理根据_水循环和物质不灭定律_。
海洋水量平衡方程_ P海+ R- E 海=ΔS海=0陆地水量平衡方程_P陆 - E陆- R = ΔS陆= 0全球水量平衡方程P海+P陆 = E海+ E陆。
10.单位时间蒸发的水深,称_蒸发率或蒸发强度,以mm/d计。
蒸发的计算方法_仪器测量、经验公式、_理论分析_11.降水的基本要素包括降水量_、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12.流域围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减少。
13.大气水分平衡方程是______________。
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地理纬度、_海陆分布_、海拔高度和地形。
14.降雨等级的划分是按照_雨强划分的。
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有降水过程线、降水累积曲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
15.常用的求面降水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面积较大的流域,最好用泰森多边形法。
16.土壤中保持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_田间持水量.17.下渗要素包括_下渗率、_下渗能力、稳定下渗率.下渗公式为______________。
18.河网调蓄作用,对进入河网水流_再次分配调节,即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减缓洪水过程的作用,这种作用即河网调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