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各种问题行为及预防
学前儿童典型问题行为
从攻击行为的类型来看,以工具性攻击为主,主 要是抢占玩具、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敌意性 攻击逐渐增长;身体攻击为主,语言攻击和间接 攻击随着年龄增长。
从性别上来看,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攻击。
四、攻击行为的形成原因的理论解释
个案的观察总结(概括性描述)
– 童童,5岁,男,敏感、内向、沉默寡言,但小、害 怕被成人注视和询问,甚至还怕受表扬时老师和小朋 友赞许的目光。拒绝和成人交谈,面对老师的提问, 总是低头沉默,表现退缩,偶尔用摇头或点头表示。 平时很少和同伴一起下楼活动,基本上不参加任何活 动,不愿做早操,及时入厕也要老师提醒才敢去。有 时老师和夏朋友热情邀请,也总是被他默默拒绝。
被动退缩型
– 希望交往却不善交往或被同伴拒绝,因此不得不独自夸张的游戏, 或者喧闹、重复和多动的行为及夸张的假象游戏。精力充沛,不 停在动。情绪积极。
三、社会退缩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滑铁卢纵向追踪研究(Waterloo Longitudinal Project, WLP)
– 一项对5岁儿童进行10年追踪的著名研究。表明:早期儿童的社 会退缩可以预测以后的内隐行为问题,与儿童的负面自我评价、 害羞和焦虑相关。社会退缩尤其是极端的社会退缩是很稳定的, 不是暂时性的行为问题。
二、社会退缩的几种类型及其行为表现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1、攻击行为 这类行为在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中较
为常见。 主要表现为:儿童受到挫折时,心情焦
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抢 东西、扔东西等行为,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 对立,或者使他人受到伤害,产生痛苦。
原因
(1)生物因素: 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同功能较低 ;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存在某些基因缺陷
症状
(1)强迫思考,包括某一个想法、冲动、观念、脑内浮现的 声音或感觉等。
(2)强迫行为,刻板地重复某一行为、收集或收藏某些没有 任何用处的东西等。
病因
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wk.baidu.com不当等, 均与本症的发生有关。
(1)患儿病前常有过于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好思考、不活泼 的表现。
(2) 患儿的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 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 等不良性格特征。
(3) 父母对孩子过于苟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中刻板的 规矩过多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4) 孩子严重的疾病、外伤,突然受严惩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 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 出现。
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 (2)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生活和规范行为 (3)药物治疗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
• 一、问题行为的预防 • (一)对所有学前儿童的干预 • 1、建立积极的关系 • (1)父母与学前儿童的关系 • (2)教师与学前儿童的关系 • (3)父母与教师的关系
• 2、家庭中的预防措施
• 家长要了解幼儿发展规律,教会幼儿自助技能;
• 还要注意及时排解幼儿产生的不良情绪
• 3、教室中的预防措施
• (1)物理环境要合理布置,安排好常规活动,制定教学 进度表。如活动区的设置、教室中的行走路线,材料的选 择和呈现等。还有不同的空间之间要有联系,不能隔得太 死,安静的活动和喧闹的活动区要稍微隔远一点。
• (2)规则的制定。通过一些常规的规定和实施,让幼儿 活动都有规可循。
色扮演等。 • 3、多方面的综合干预
• (三)对具有持续性问题行为幼儿的干预 • 积极行为支持进行干预步骤 • 1、实施者 • 2、功能性评估 • 3、行为支持计划的制订及其构成 • 4、行为支持计划的实施及评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对风险幼儿的干预 • 1、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 • 如何给予有效的指令、设置合理的限制、赞扬和奖赏的运
用。 • 与孩子玩耍的技巧、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 2、幼儿园中的社会——情感课程 • 合作性玩耍、交友技巧、理解和表达情感、自我调节和自
我管理的技巧、在冲突中解决问题等; • 使用有吸引力的教学材料:故事、木偶、简单的游戏、角
常见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一、问题心理行为的判断标准
以下五个标准必须同时满足,方可判断为儿童有问题心理行为:
1、问题行为和年龄是否相称?
2、特殊心理行为出现的频率;
3、特殊心理行为持续的时间(出现3个月以上,家长必须予以重视。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观察期才能确诊。)
4、特殊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影响社交、影响知识接受,才能认定为严重)
5、心理反应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二、学龄前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神经发育性问题。
3-6岁的孩子,神经发育最快。大脑智力发育相当于成人的80%以上。神经发育性问题不是非器质性问题,一般是是暂时性的功能性障碍。
种类:排泄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神经性呕吐、抽动症等。
(1)抽动症。一般见于5岁以上孩子,小学居多,男孩多于女孩。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眨眼、挤眉、皱额、伸脖、咬舌、清嗓等行为。
(2)睡眠障碍。有三类孩子容易出现入睡困难:体质不佳,性格多变、敏感;神经发育较快,植物神经营养不够,缺乏维生素B1、B6、B12等;睡眠习惯不好或入睡环境欠佳。
2、情绪方面的问题。
表现:波动、易怒、过分焦虑引起的神经性敏感、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与别的孩子关系恶劣或敌对等。
3、性格方面的问题
3岁以前成为气质,3岁以上形成性格。性格的70%为先天遗传。
表现:易发脾气、粗鲁、反抗性强、好斗;或者过分胆怯、孤独。
4、习惯方面的问题
表现:咬指甲、眨眼、玩“鸡鸡”、偏食等,多见于5岁左右的孩子。
如吸吮手指,可以持续到13、14岁,但形成在学龄前时期,往往与性格特点有关(内向、敏感)。
5、语言发育的问题
表现为:语言发育延迟、口吃、选择性缄默等。
第六部分 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
2、原因
(1)特殊刺激引起的直接经验;
(2)恐惧是一种共鸣; (3)恐惧是受恐吓的结果。 3、预防 (1)诱导、鼓励儿童去认识自然现象; (2)不要恐吓孩子或让他们看恐怖影视; (3)系统脱敏法。
(二)屏气发作 1、概念 又称呼吸暂停症,该症的主要特征是,婴幼儿在情绪急剧变 化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行为疗法是应用学习原理以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 状,并教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 疗是一个着眼于改变行为而不是改变人格的学习过程。行 为治疗者认为,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 果,那么改变或消除异常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摒弃习得的 经验或者重新学习。
2、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
(1)帮助儿童学会某些技能 (2)增加儿童的某些行为 (3)减少儿童的某些行为 (4)改变儿童的某些行为
3、原因
①儿童夜惊,多由心理因素所致; ②睡前精神紧张易发生夜惊; ③室内空气污浊、室温过高、盖被过厚、手压迫前胸、晚餐 过饱等; ④鼻咽部疾病致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使小 儿的睡眠受骚 扰,也可导致夜惊。 4、预防
①改善不良环境;
②培养好的睡眠习惯; ③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1、应激的致病作用
2、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反应类型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
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
1.注意力差,容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
矫正策略:在模拟教室的情景下,进行注意的行为训练,可布置
一定的任务,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
2.偏食挑食,吃饭慢,不肯吃硬食物。
矫正策略:抓住半固体食物添加的关键期(4—6个月),注意添加的食物质地要由软到硬,幼儿园的孩子,要鼓励孩子尝试新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讲究平衡膳食。
3.明显多动。
矫正策略:主要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关键是让幼儿懂得在不同情景下,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力。
4.过分依恋、缠人。
矫正策略:培养其独立性,多与同伴交流,多走出家庭,参与群体游戏和活动。5.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吸吮手指、毛巾等物品)。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着重奖赏与惩罚并举,一般奖赏与惩罚之比以3:1最为适宜,如果纯采用奖赏或过多的惩罚甚至责备,则难以奏效。
6.孤僻,难与同伴交往。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采用示范疗法,即在自然环境中,父母或教师向儿童示范如何与同伴交流,如打招呼、请示、应答等方面。
7.过分好强,处处争第一,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评。
矫正策略:关键在于心理疏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批评。
8.每天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游戏机。
矫正策略:让孩子懂得主次之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用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奖赏孩子的良好行为;也可剥夺这两项活动,作为对行为的惩罚。
9.违拗性严重(不听指令,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
矫正策略:必须是整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遵照强化适当行为为主的原则。10.有睡眠问题(难以入睡、夜啼、夜惊、梦游等)。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
案例二
晓晓女,6岁胆小,性格内向,话少,外出 时总是拉着父母的手或衣服,偶尔家中有 客人,她也躲在一边,羞于与外人打招呼。 平时干什么事都说怕,身子往后退。怕上 幼儿园,小班时,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一 场。小朋友做游戏时,她总是做观众。到 了大班仍然不敢走平衡木,即使是老师扶 着她走,她的手也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手才 能勉强走过去。
背景资料
小刚为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在家被捧为小太阳,全 家人对他 灌注了“无微不至”的溺爱,任何要求 都得到满足由于家里缺乏玩耍的小伙伴,他整日 被关在防盗门后面狭小天地里,与小保 姆和玩具 为伍,而豪华家具和高档电器,是不允许碰也不 允许摸的。其父亲性格內向,一般很少说话。家 里设定了数不清的清规戒律,这使得小刚性格内 向、被动和依赖。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不一致 母亲坚持要孩子上幼儿,父亲则愿意把孩子留在 家中,并为之提供可口的食品和玩具。2岁时送小 刚上托儿所,由于他入托时哭得太伤心,又抱回 家,让小保姆陪着他。
背景资料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1攻击性行为(如:打踢抢)2嫉妒性行为3退缩性行为4破坏性行为5残忍性行为6说谎行为7睡眠问题8饮食问题9排泄行为10多动行为11抽动行为12咬指甲行为13依赖性为
1多动症矫正:(原因)遗传因素,脑部轻微创伤,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培养和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通过鼓励奖赏将某种行为持续,代币法通过次数统计给幼儿一定奖励,
2偏食挑食矫正(原因)家庭因素父母偏食,不良饮食习惯,(方法)
3过分依恋行为的矫正(原因)遗传因素,父母教育方式过分溺爱,(方法)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过分溺爱。
4手指行为的矫正(原因)母亲喂养方式不当,母乳不足,缺乏关爱,对幼儿园环境不适应(方法)要耐心不要恐吓,满足幼儿生理心理要求,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攻击性行为矫正(原因)遗传家庭溺爱社会(方法)奖励法
6遗尿行为的矫正(原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性格自卑胆子小
7语言障碍行为(原因)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脑缺氧大脑发育不良(方法)
8手淫行为矫正(原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电视家庭心里因素孤独(方法)催眠疗法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1. 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 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
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
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导致心理障碍发生。(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1. 学业相关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5%,男孩多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岁前,主要表现为:①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②情绪方面,易兴奋,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③行为方面,以多动并伴攻击性行为为主。
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1. 前言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家长和老师们经常面临的挑战。从
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可能会出现各种
各样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自身的成长,也影响了整
个班级和教学环境。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
案至关重要。
2. 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
在正式讨论解决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分析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包括: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父母的教育观念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
- 心理发育:幼儿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都尚未成熟,因此容易出现行
为问题。
- 社交环境:幼儿园是儿童最早的社交环境之一,与同龄人的交往、老师的引导、班级的氛围等都会影响幼儿的行为。
3. 儿童行为问题的常见表现
在幼儿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冲动、暴躁:幼儿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容易表现出冲动、暴躁的行为,
比如大声哭闹、撕扯物品等。
-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幼儿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常常做出一时冲动的行为,比如打闹、乱扔东西等。
- 社交问题:幼儿对待同龄人的态度存在问题,比如不愿意共享、打架斗殴等。
4. 解决方案
针对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家园配合: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与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问题,制定出一致的教育方针。
- 情绪管理:为幼儿提供情绪教育,帮助他们学会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的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这需要家长更加上心,虽然没有专业的教师教导,但是家长也可以学习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并对症解决,相信通过家长的帮助,学前儿童可以得到帮助和教育,接下来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1、语言发育异常
若孩子到了3岁仍不会讲话,或词汇特别少,用词混乱错误等,则可能是智力低下、孤独症、耳聋、特殊性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
2、吃手指和咬指甲
3—6岁儿童还有吃手指现象,也可能是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如缺乏母爱、不被人关注、受到挫折失败、恐惧不安或寂寞无聊等。
3、口吃也叫结巴
孩子口吃时可能还伴有挤眉弄眼、歪脖子、摇头、挥臂跺脚和呼吸急促等表现。主要由遗传因素、脑损害、受惊吓、过度紧张、父母关系紧张、突然变换环境以及模仿等造成。
4、抽动
有些孩子出现不自主的眨眼、耸肩、抽动鼻子、摇头、皱眉等习惯性行为,称作儿童抽动症,多见于男孩。造成的原因有过分紧张,也可能是因为眼角膜炎、气管炎、脖子扭伤、落枕等未能及时治愈而导致。
怎么教育学前儿童
一、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
二、“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三、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预防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 障碍及预防
心理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
境和特定时间条件下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心
理障碍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如果
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不能从中解脱出
来,易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多表现为情绪障碍、语言障
速眼动睡眠多在后半夜,所以梦魇在后半夜发 生的机会更多。做恶梦时,心跳和呼吸会增快, 但是不会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反应。儿童从梦 魇中醒来,常常会哭,会说害怕,家长的安慰 能使他们安静下来继续入睡。
预防措施:
①孩子发生梦魇时,可尽快将他唤醒并给以安慰,待情绪稳 定再让他入睡。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发作频繁的可以在临睡前 口服佳静安定,连服几晚。
这类儿童常常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慌 不安,哭闹不停,对别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 对尚未发生的情况,表现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 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2)原因
儿童焦虑症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都 有密切关系。造成儿童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有:
(2)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 行行为训练 。
(3)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小儿两岁时尚不 能说单字,或至3岁时尚不能说短语。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三、语言障碍
2.预防
语言学习是一种后天习得性学习。提供适宜的语 言环境,在儿童语言准备期(0~l岁)有意识地多与 儿童进行语言交流,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 有效方法。因此,进入幼儿期,应给予儿童充分 的语言刺激,激发儿童说话的积极性,让儿童尽 可能多地参加语言活动,如说儿歌、讲故事、阅 读图画书等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在照料儿童的过 程中,要鼓励儿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切记 照顾太周全而剥夺儿童说话的权力。
结束
四、发育障碍
(一)遗尿症 儿童到5岁后仍经常性地尿床,称遗尿症。
1.原因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出生后一 直伴有尿床。继发性遗尿症是指5岁前曾有一段时间不尿床,5岁后又 出现尿床。儿童遗尿症中以原发性遗尿症多见,占到70%~80%。 幼儿发生遗尿症多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大脑功能发育不全。当幼 儿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皮质的敏感性下降,对尿刺激不敏感,使幼 儿不能及时醒来控制排尿,导致遗尿;二是体内控制尿液浓缩的抗利 尿激素分泌不足。正常情况下,人体在夜间会分泌抗利尿激素促使尿 液浓缩,减少尿量。有的幼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少,就会导致夜间尿量 增多,出现尿床现象;三是没进行夜间排尿训练或训练不当。有的家 长长期给幼儿夜间使用尿不湿,不进行排尿训练,使幼儿不具备夜间 排尿的条件反射,或过早进行排尿训练,造成幼儿反抗、抵制;四是 其他因素,如幼儿膀胱容量小、精神压力大、环境改变、睡前大量饮 水等。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快速发展
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理解
并能够应对这些问题行为是家长和教师的责任。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
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1.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这表现为孩子很难
专注于一个任务或活动,容易分心或易受干扰。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
习效果和日常生活。
为了矫正这一问题行为,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 创造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噪音和干扰源;
- 分割任务时间,将长时间任务分为几个短时间的小任务,以增加
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
- 提供有趣、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
- 使用游戏化学习方法,如记分卡或计时器,鼓励孩子保持专注。
2. 暴力和攻击行为
一些学前儿童表现出暴力和攻击行为,例如打人、咬人或损坏物品。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孩子缺乏情绪调节能力或与他人的合作技巧不足
所导致。
为了矫正这一问题行为,以下是一些建议:
- 建立一个积极的行为管理计划,包括奖励的机制,以鼓励和强调良好的行为表现;
- 使用言语和模仿的方式教导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学会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活动,以释放压力和消耗多余的能量;
- 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全感。
3. 社交障碍
一些学前儿童可能面临社交障碍,表现为害羞、退缩、拒绝与他人交往或与同龄人相处困难。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合作和友谊关系发展。
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问题
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问题
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攻击性行为:如打人、踢人、推搡等。
2. 破坏性行为:如故意损坏物品、撕书、乱涂乱画等。
3. 抗拒性行为:如不听从指令、不合作、发脾气等。
4. 依赖性行为:如过度依赖父母、过分要求关注等。
5. 退缩性行为:如害羞、害怕与人交往、过分依赖玩具等。
6. 逃避性行为:如躲藏、避开目光等。
7. 刻板性行为:如重复某些动作或言语、偏执地遵守某些规则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导致他们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幼儿的行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和心理疾患及其预防
五、学前儿童紧张的根源 (一)冲突(动机冲突) (二)社会经济状况(经济关系,伦理道
德,宗教,风俗,社会安定状况,社会福 利状况等) (三)教育机构状况(师幼关系,幼幼关 系,教育教学活动) (四)心理创伤(原因:突发的紧张生活 变化事件,或能产生持久影响的紧张生活 事件等)
六、学前儿童紧张的减缓和消除 (一)减轻外界环境的压力
二、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发育迟缓,或称智 力落后) 判定标准:如果儿童的智商低于平均水 平两个标准差以下,其适应外界环境能力 明显低下,同时又伴有其他异常行为,可 视为精神发育不全。
三、儿童精神病 婴儿孤独症:出生后—3岁,发生率为 0.4‰—0.5‰, 表现:(1)极端孤僻和退缩; (2)语言发育迟缓并伴有特殊形式的语言 异常; (3)行为刻板,缺乏想象力,只会用机械 的方式对待事物。
(二)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偷窃, 说谎,残害小动物,破坏公物等) 1、攻击性行为 (1)表现:焦躁不安,打人,咬人,抓人, 踢人,冲撞他人,夺取他人的东西,扔东西 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其 对立和争斗。 (2)矫正:注意改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 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严重者可进行社会训练 和性格培养为目标的心理治疗。
二、紧张与学前儿童的 身体健康 紧张能扰乱机体 的平衡状态,导致各 种躯体疾病,特别是 与植物神经调节的内 脏器官有关的疾病。 事实证明,心理紧张 与儿童期的许多躯体 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 生之间存在着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各种问题行为及预防
一、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在男女儿童中的发生率相接近,其预后相对较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儿童的情绪障碍会自然消失,只有少数人才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儿童恐惧症是学前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儿童期恐惧作为一种情绪障碍,它已区别与学前儿童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来的一般意义的惧怕,而是指恐惧情绪在程度上比较严重,或者到了一定的年龄仍不消退,以致明显的干扰了其正常行为,造成社会适应性困难。除非儿童的恐惧情绪已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适应困难,否则一般无须给予正式的治疗。对儿童期恐惧的预防,关键在于教育。要鼓励学前儿童去观察和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学习科学知识和道理。要注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不要让幼儿过度兴奋。
儿童期焦虑也是学前儿童中会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焦虑是儿童的一种情绪。少数学前儿童的焦虑情绪反应在程度上比较强烈,遇事过分紧张,惶恐不安,甚至表现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
除了对于过度焦虑的儿童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外,对焦虑反应程度较轻的儿童,则应主要采取心理上给予支持以及教育的方式,引导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消除紧张情绪,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在学前儿童中较为多见,在男性儿童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学前儿童较为常见的品行障碍有攻击性行为、偷窃、说谎等等。
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到挫折时明显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夺取他人的东西,引起同伴或成人与其对立和争斗。
矫正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注意改变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指导学前儿童正确地处理和解决,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为严重的儿童,则可以配合以社会训练和性格培养为目标的心理治疗。
三、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常表现为临睡前不愿上床,上床后不能入睡、浅睡、易醒和早醒等。梦魇和夜惊都为睡眠障碍的一种,有夜惊和梦魇的儿童白天往往精神不振,饮食不佳。消除儿童的内心矛盾冲突,缓解其心理紧张,对其躯体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这些都是预防和消除学
前儿童梦魇和夜惊的必要措施。
四、语言障碍
口吃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节律的障碍。有这种语言障碍的儿童在说话时,声音,音节或单词往往较不正确的重复,延长或停顿。由于口吃,儿童心理产生紧张,在情绪兴奋,惧怕,激动等紧张状态下,口吃表现得更为严重。矫治儿童的口吃时,避免周围人对儿童的嘲笑和模仿,要消除儿童对口吃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鼓励主动练习,大胆的说话,不强迫他们说话,不要催促儿童重复的把话说清楚,可以指导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