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渗透变形

合集下载

渗透变形破坏典型事例及其防治

渗透变形破坏典型事例及其防治

渗透变形破坏典型事例及其防治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局部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

表现为鼓胀、浮动、断裂、泉眼、沙浮、土体翻动等。

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称为渗透水压或动水压力,只要有渗流存在就存在这种压力,当此力达到一定大小时,岩土中的某颗粒就会被渗透水流携带和搬运,从而引起沿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

主要破坏形式有管涌、流沙、潜蚀等。

破坏对象主要有土坝、地基、隧道等,下面分类表达。

1、土坝失事主要有渗透变形、滑坡和开裂,其中渗透变形是主要的。

据统计,渗透变形所造成的土坝失事占总失事土坝的百分比:我国为29%。

美国为39%,日本为44%,瑞典为40%,西班牙为40%。

渗流控制包括控制渗流坡降或渗流流速、下游剩余水头和渗流流量。

渗流控制既要防渗也要排渗。

水平防渗措施,以往有利用坝前天然的相对不透水层作为铺盖的,现多采用人工铺盖。

垂直防渗措施。

以往多采用开挖截水槽回填粘土或多排帷幕灌浆。

80年代以来开展了一些新的垂直防渗措施。

包括劈裂灌浆。

高压定向喷射灌浆,土工织物的应用。

坝基岩溶投反滤材料灌浆,冲抓套井防渗墙,倒挂井防渗墙和射水造孔混凝土墙等。

例如1979年5日垮坝失事的东榆林水库,垮坝使受灾面积5万多亩.经过坝基渗流稳定分析.坝基出逸坡降在最低位时也太于允许渗透坡降,说明存在坝基渗透变形问题.坝基采用塑膜防渗后水库可投入高蓄位运行,且坝基出逸坡降均小于或接近允许值,解决了坝基渗透变形问题。

采用单层聚氯乙烯塑膜,其厚度约0.2 mm .塑膜铺设选用搭接法和埋八法。

用热压电辑处理,搭接宽度为10――20 cm预留伸缩缝长度匀塑膜长的3〜5cm,保护层厚度大于冻土层厚度,取1.5m .接触层〔细土〕厚度10cm .塑膜通过热沥青贴接法与混凝土建筑枷衔接,除用 1.5 m 厚砂壤土覆盖外,还以干砌石,砂砾料垫层睬护。

2、软土地基中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易于出现的流土、管涌和突涌等渗透变形问题。

工程地质学 0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 0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2.流土 – 流土是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 生移动的现象。流土一般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 粘质砂土中。它可使土体完全丧失强度,而危 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危害性较管涌大。如建 筑物基坑开挖或地下巷道掘进时发生的流沙现 象。
– 管涌和流土虽为两种不同的渗透变形形式, 但管涌的发展、演化往往会转化为流土。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2)地形地貌条件
– 地形地貌条件对渗透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沟谷切割影响渗流的补给、渗径长度和渗流出口 条件等方面。若坝体上下游的沟谷将弱透水的表 土层切穿,则有利于渗流的补给,并使渗径缩短 而加大水力梯度。如果下游地下水溢出地段的渗 流出口临空,则极有利于渗透变形的产生。
– 所以岩土体的渗透稳定性取决于渗流的动水压 力与抗渗强度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的发展演化过 程。这也就是渗透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件。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1.渗流的动水压力和临界水力梯度
• (1)动水压力
– 当地下水在松散土体的孔隙中渗流时,土颗粒于水流围 绕接触。由于水流流线之间以及水流与土粒接触面上摩擦 阻力的作用,使得水流产生水头损失,因而渗流的水压力 将下降。此时,每一个土颗粒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承受来 自水流的渗透力。 – 为了推导出动水压力的数学表达式,假设渗透水流自下 而上流经一个单元土体(右下图),其长度为dl、断面面
积为d,上下界面的水头差为dh。
则此单元土体承受的总渗透压力dP为:
dP=wgdhd
其中,w为水的密度。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习惯上将渗透压力分解作用在土体的单位体 积上,称为动水压力D:
D
dP
d dl

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

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

ρ ρs 1(1 n) 故 Icr ρ
ρs为土的密度;n为土的孔隙度。这就是著名的太 沙基公式。土粒的密度愈大,孔隙愈小,则临界水 力梯度愈大,土体愈不会发生渗透变形。
一般土体的ρs=2.65g/cm3,n=0.3—0.5,因而Icr均在 0.8—1.2之间.. 这就是一般采用的产生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计算公式.但
σ ρω g l 1 ρm g l 2
式中:ρω、ρm分别为水及饱和砂土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 度。 该断面上的孔隙水压力Pw为:
Pw ρω g l 1 ρm g l 2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1一1断面上的有效应力为:
σ σ Pw ρ g(l1,因此危害性较管涌 大.
如建筑物基坑开挖或地下巷道掘进时发生的流砂现象即是
三、渗透变形问题研究的意义
管涌和流土虽为两种不同的渗透变形型式,但是管涌的发 展、演化,往往会转化为流土. 渗透变形问题在坝工建设中尤为引人关注,这是因为在厚
度很大的松散河流堆积层上仅适宜于兴建土石坝,因而渗 透稳定性问题是土石坝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是需要指出的是,太沙基公式并未考虑到土体本身强度 (内摩擦力和内聚力)的影响。所以实测的Icr,值往往较公 式计算的大些;尤其当土的结构较紧密和粘粒含量较多时 则更是如此。
札马林建议给予修正,
Icr ρ s 1(1 n) 0.5n
我国某些水利部门考虑到土的抗剪强度,建议对 坝(闸)后地下水逸出段发生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 计算公式为:
(3)土的级配特征 土的级配特征可以它的不均粒系数 (η=d60/d10)表示。伊斯托米娜通过模型试验发现,在自 下而上渗流出口处,并无盖重的条件下,砂土的渗透变形 类型及临界水力梯度值都与土的不均粒系数有关。 当η<10时,主要类型是流土; 当η>10时,主要类型是管涌;

《土质学与土力学》考试习题库及答案

《土质学与土力学》考试习题库及答案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库注:红色标注的内容是不考试的内容,黑色的内容为考试内容。

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土粒粒径越,颗粒级配曲线越,不均匀系数越,颗粒级配越。

为了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的土粒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材料。

2.粘土矿物基本上是由两种原子层(称为品片)构成的,一种是,它的基本单元是Si—0四面体,另一种是,它的基本单元是A1—OH八面体。

3.土中结构一般分为、和三种形式。

4.衡量天然状态下粘性土结构性强弱的指标是,其定义是值愈大,表明土的结构性,受扰动后土的强度愈多。

5.土中主要矿物有、和。

它们都是由和组成的层状晶体矿物。

二.选择题1.在毛细带范围内,土颗粒会受到一个附加应力。

这种附加应力性质主要表现为( )(A)浮力; (B)张力; (C)压力。

2.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3.砂类土的重要特征是( )。

(A)灵敏度与活动度; (B)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C)饱和度与含水量; (D)颗粒级配与密实度。

4.土中所含“不能传递静水压力,但水膜可缓慢转移从而使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的水,称为( )。

(A)结合水; (B)自由水; (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

5.软土的特征之一是( )。

(A)透水性较好; (B)强度较好; (C)天然含水量较小; (D)压缩性较高。

6.哪种土类对冻胀的影响最严重?( )(A)粘土; (B)砂土; (C)粉土。

7.下列粘土矿物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A)高岭石; (B)伊里石; (C)蒙脱石8.对土粒产生浮力的是( )。

(A)毛细水; (B)重力水; (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

(9)毛细水的上升,主要是水受到下述何种力的作用?( )(A)粘土颗粒电场引力作用; (B)孔隙水压力差的作用(C)水与空气交界面处的表面张力作用。

(10)软土的特征之一是( )。

(A)透水性较好; (B)强度较好; (C)天然含水量较小; (D)压缩性较高三.问答题2.什么是颗粒级配曲线,它有什么用途?3.粘土矿物有哪几种?对土的矿物性质有何影响?并说明其机理?6.试比较土中各种水的特征。

渗透变形的名词解释

渗透变形的名词解释

渗透变形的名词解释
渗透变形是一个地质学术语,用于描述岩石或土壤在受到外部力量作用时发生的变形过程。

这种变形是指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流体通过孔隙或裂缝的渗透作用引起的。

在渗透变形的过程中,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流体会逐渐渗入孔隙或裂缝中,进而改变了原本孔隙或裂缝的形状和大小。

这种渗透作用会导致岩石或土壤发生体积的变化和结构的重新排列,从而引起渗透变形。

渗透变形在地质学中非常常见,尤其在水对岩石或土壤的作用下更为明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岩石中的裂隙,在长期的雨水浸泡下,水会通过裂隙渗入岩石内部,在内部形成水压,从而引起岩石的渗透变形。

另一个例子是土壤中的含水层,当含水层受到外部应力或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时,会发生渗透变形。

渗透变形对于地质研究和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研究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渗透变形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岩石或土壤的物理性质。

在工程建设中,渗透变形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沉降、地基的不稳定或地下水的渗漏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措施来应对渗透变形带来的风险。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管涌可以多种方式出现,如涌、土裂隙管涌和虫(兽)穴管 涌等。历史上很多决堤事件,也是管涌而产生的,所以管涌
如猛兽。1998年,九江大堤是因为管涌而缺口的。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由于工程活动所引起起的潜蚀和管涌更为常见。如开挖 深基坑或采矿竖井穿过饱水粉细砂层,在基坑或竖井中大 量排除地下水,造成坑(井)内与边壁之间的大水头差,地 下水层便会携带大量砂土由边壁涌入坑(井)之中,这就是 工程中通称的流砂(quick sand)。
一、渗透变形的水动力条件
地下水在松散土体中渗流时,土颗粒在水头差作用下承受了来自
水流的渗透力即动水压力。
j wi
单位土体承 受的土压力
水流由下往上渗透时一旦当动水 压力与土体的水下重量相等时,土体 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发生流土。
第二节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土体的水下重量: 若dp=dq:
临界水力梯度Jcr
三、确定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
确定临界水力梯度的方法也较 多,有理论计算法、图表法及试验 测定法等,可根据渗透变形的类型 、工程重要性和不同勘察阶段等采 用。
1、工程等级较低或初期勘察 阶段,可采用图表法估计临界水力 梯度;
1)砂土和砂砾土管涌临界水 力梯度,可采用细颗粒含量与渗透 破坏坡降关系曲线求得临界水力梯 度
渗流面蚀
饱水敏感土于斜坡面出露,集中渗流可携带其出口处的土 粒顺流而下将之搬运走,于是出口处首先形成一凹入龛并累 进性切入坡内,逐步发展为一个地下管道。使渗流流线聚敛 的因素有地形、岩性或细微裂隙等。
孔道冲刷 土或易蚀基岩中的孔洞或管道开始形成之后,通过这类孔
道流动的集中水流即可冲刷孔道壁、冲走可由壁上脱落下来 的颗粒而使孔道不断扩大。
即:

土的渗透性与渗透变形

土的渗透性与渗透变形

kx
1 H
kiHi
垂直渗流
已知条件:
v i v HHi
达西定律: vky(h/H)
vi ki(hi /Hi)
h viH i
h vH
ky
ki
ky
等效条件: hhi
vH vi Hi
ky
ki
等效渗透系数
ky
H Hi / ki
算例
H1=1.0m,k1=0.01m/day H2=1.0m,k2=1m/day H3=1.0m,k3=100m/day
温度越高,水的粘滞性越 小,k值越大
三、成层土的渗透性
天然土层多呈层状
确定各层的ki 根据渗流方向确定等效渗透系数
等效渗透系数
多个土层用假想单一土层置换,使 得其总体的透水性不变
水平渗流
已知条件:ii
i
h L
H Hi
达西定律: qx kxiH
kx
qix kiiiHi
等效条件: qx qix
等效渗透系数
r2 r1
h1
h2
优点:可获得现场较为可靠的平均渗透系数 缺点:费用较高,耗时较长
二、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
➢ 土粒大小和级配 ➢ 土的孔隙性 ➢ 土中封闭气体含量 ➢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土粒越粗,大小越均匀, 形状越圆滑,k值越大。
土越密实,孔隙比越小,k 值越小
饱和度越低,孔隙中气泡 越多,k值越小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与渗透变形
主要内容
• 概述 • 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 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 • 渗透力 • 渗流变形及防治
H
概述
上游
下游
土坝蓄水后水透 过坝身流向下游
隧道开挖时,地 下水向隧道内流 动

工程地质学-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外力作用
地震、降雨等外力作用会改变地下水状态,增加 发生渗透变形的风险。
03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渗透变形的地质条件
80%
土壤颗粒大小
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对渗透变 形有重要影响。颗粒越小,土壤 的渗透性越差,越容易发生渗透 变形。
100%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越高,土壤的渗透性 越差,越容易发生渗透变形。
渗透变形的影响因素
水位变化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影响渗透变形的关键因素。 水位上升会使岩土体受到更大的水压力作用,增 加发生渗透变形的风险;水位下降则会使岩土体 干燥,降低其抗剪强度,容易发生变形。
土体含水量
土体的含水量越高,其孔隙率越大,水压力作用 越明显,越容易发生渗透变形。
颗粒组成与结构
岩土体的颗粒组成和结构对其渗透性有着重要影 响。颗粒越细、结构越松散,岩土体的渗透性越 强,发生渗透变形的可能性越大。
经验模型
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工程条件下可能发 生的渗透变形。
0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防渗排水措施
防渗帷幕
通过在工程区域周围设置防渗帷 幕,防止地下水渗入工程区域, 从而减小渗透变形发生的风险。
排水沟设置
在工程区域附近设置排水沟,将 地下水引出工程区域,降低地下 水位,减小水压力对土体的影响 。
目前对渗透变形的机理和规律 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其内在机制和演化过程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工程地质学-渗透变形工程地 质研究

CONTENCT

• 引言 • 渗透变形的基本概念 •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 工程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渗透变形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当地层中的岩石受到水流的侵蚀力而造成的变形。

它是地质研究的一个关键要素,其研究结果可以揭示地层及其组成物质之间的关系。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有:①透变形是受水系给予的侵蚀力引起的,水系可能是天然河流、潜水、地下水或雨水等。

地层上的渗透变形受水的流动的方向和转弯、溅射等其它影响而产生。

②石结构和组成是影响渗透变形的重要因素,如岩石结构、粒度、化学成分等,其影响主要是它们在围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性及应变能力等。

③透变形的发生受岩石层及其重力体系形变的影响,甚至受到有机物质的影响,如有机物质如煤屑,可以显著加强渗透变形的发生。

④下水渗透变形的发生,主要受渗透压力的影响,渗透压力有利于渗透变形的发生;而地表水的渗透变形,则是受表面张力的影响,表面张力会减小渗透变形的发生。

⑤度和湿度也是影响渗透变形的因素,变温或湿度可以促进岩石结构的破坏,加快渗透变形的过程。

渗透变形在示踪油气勘探、工程监测、测斜勘探、探层研究、水文地质和地层变形研究中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断层研究,由于渗透变形能够显示断层研究的基本特征,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识别断层类型及演化过程;而在探层研究中,渗透变形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层及其组成物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研究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此外,对于地质工程和矿山开发,也是渗透变形应用最普遍的地方。

渗透变形的研究能够为地质工程项目建议更为准确的维修技术,以及矿山开发及运作中,更为准确的安全系统。

综上所述,渗透变形是一个复杂的地质概念,它的发生受到不同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岩石结构、环境因素、水系流动方向、岩石分布等。

渗透变形的发生可以使研究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岩石研究、地质勘探、矿山开发等活动提供参考。

防止发生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

防止发生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

防止发生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一、增加防渗层在建筑结构的表面增加防渗层是防止渗透变形的重要措施。

防渗层可以使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材料,可以有效地隔离水分和防止水分渗透。

在选择防水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适应性和环保性等因素,同时应保证施工质量,确保防渗层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设置排水系统在建筑结构中设置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将积水排出,避免水长时间浸泡结构层。

排水系统可以包括屋顶排水、地下室排水、墙体排水等,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地理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同时,应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

三、使用防渗材料在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使用防渗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止水分渗透。

例如,在地下室墙体外侧可以使用防水砂浆或防水涂料等,在屋顶可以使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

在选择防渗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防水性能、耐久性、施工工艺和环保性等因素。

四、改善施工工艺通过改善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和防渗透性能。

例如,采用混凝土浇筑工艺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性;在墙体砌筑时,应采用正确的砌筑方法和材料,避免出现缝隙和裂缝等。

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加强维护管理对建筑结构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渗透变形等问题,减少损失。

维护管理可以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损坏的部件,清理排水系统等。

同时,应加强对建筑结构的监测和维护记录的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六、增加结构强度通过增加结构强度,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渗透性能和耐久性。

例如,可以增加配筋、增大截面尺寸等措施来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

在选择增强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因素,并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七、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结构的形式、使用目的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可以避免出现渗透变形风险。

例如,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考虑采用防水性能较好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在地震多发地区,应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等。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渗透变形》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渗透变形》
可发生于土体和渗流溢出 处
一般发生在特定级配的 无粘性土或分散性粘土
破坏过程相对较长
导致结构发生塌陷或溃口
流土与管涌的比较
渗透变形
在自下而上的渗流逸土,只要满足渗透坡降大于临 界水力坡降这一水力条件,均要发生流土:
i < icr :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i > icr :土体发生流土破坏 i = icr :土体处于临界状态
工程设计:i i icr
Fs
: 允许坡降 Fs: 平安系数15~20
流土可能性的判别
Hale Waihona Puke 渗透变形土是否会发生管涌,取决于土的性质: 粘性土〔分散性土例外〕属于非管涌土 无粘性土中发生管涌必须具备相应的几
何条件和水力条件
管涌可能性的判别
本节结束
目录
contents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渗透力 渗透变形
渗透变形
土工建筑物及地基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变形或 破坏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渗透变形是土工 建筑物发生破坏的常见类型
根本类型: 管涌 流土 接触流土 接触冲刷
单一土层渗透变形 的两种根本形式
渗透变形
流土:在向上的渗透作用下,表层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 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任何类型的土,只要水 力坡降到达一定的大小,都可发生流土破坏
渗流
坝体 粘性土k1<<k2
砂性土k2
原因: i icr
icr
Gs 1 1 e
与土的密实度有关
渗透变形 - 流土
渗透变形
在渗流作用下,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 过较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发生移动,最终在土中形成与 地表贯穿的管道
1 在渗透水流作用下,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流失 2 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颗粒也相继被水带走 3 形成贯穿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

第六章渗透变形

第六章渗透变形

• 潜蚀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 机械潜蚀:为不溶解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也是经常发生的。渗 流的机械冲刷力把细小的土颗粒带走,而大的颗粒仍留在原处。 • 化学潜蚀:当土中含有可溶性组分被渗透水流溶解和搬运,使土 的颗粒结构变松,空隙度增大,水流的渗透能力增强。这在含有 可溶组分的土石中常见。 • 渗透水流通过一系列特有作用过程使土体中某些颗粒松动、脱离、 被水携带和搬运,从而导致土中形成孔洞通道及孔洞通道的不断 向源延伸和扩大。 • 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 • 垂直管涌:渗流对土颗粒的上托作用,使之松动、悬浮和携出地 表的现象。 • 水平管涌:在水平方向细粒物质从粗粒骨架空隙中被水流携走 的现象。
当排列疏松时, D / d0 减小, D/d减小,渗透变形广泛
当排列密实时, D / d0 增大, D/d增大,渗透变形不广泛
2.细颗粒的含量 实验资料证实:当细粒含量达20%--30%.产生渗透变形所需的水力 梯度值急剧增大。水利水电科学院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用细颗粒 含量来判别天然无粘性土分布曲线为双峰型(颗粒分布曲线具 两峰点,峰点点有一明显“断裂点)的渗透变形型式: >35% <25% 流土 管涌
=25%~35% 流细颗粒的不均匀系数较小的砾土,发生流土 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增 加,不易发生渗透变形。
另外,只有较多量的粗大颗粒构成骨架,才能形成直径较大的孔隙, 才能产生潜蚀。
3.土的级配特征:土的级配特征可用土的 不均粒系数Cu表示(Cu=d60/d10), Cu值 愈大,说明土愈不均匀,级配愈好。 • Cu<10 流土 • Cu>20 管涌 • Cu=10~20 流土或管涌
四、确定临界水力梯度与允许水力梯度 I cr I 允= m 1 允许水力梯度: m m与地质条件和工程重要性有关:

渗透变形预测与防治

渗透变形预测与防治
(4)其他类型桩
水泥土搅拌桩可适用于一般基坑支护和止水,施 工教方便,成本较低,缺点是强度不是特别大。 混凝土桩优点强度大,可支护深度大,承载力强, 支护效果好。缺点是成本高,施工复杂。 图钉墙施工快捷,成本较低。缺点是需要先开挖 再施工,且需要放坡。
三、渗透防治方法
1.流沙的防治
1.3盾构法
(1)概念
示踪法精品资料防治方法施工时流沙的防治汲水井防治管涌的措施土石坝防治渗透变形人工降低潜水位板桩防护墙盾构法沉井式支护掘进管涌图解反滤层反滤层分类反滤层要求反滤层设计反滤层构造基本介绍土石坝分类土石坝构造土石坝的渗流分析防治措施防治工艺精品资料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井点等
盾构法
土石坝防治 渗透变形
基本介绍
土石坝构造
土石坝分类
土石坝的渗流 分析
防治措施
防治工艺
三、渗透防治方法
1.流沙的防治
1.1人工降低潜水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 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井点等。 ⑴ 轻型井点 就是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买入蓄水层内, 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 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此种 方法适用于土壤的渗透系数K=0.1~50m/d的土层中 ⑵ 喷射井点 当基坑开挖较深,采用多级轻型井点不经济时,宜采用 喷射井点,其降水深度可达8~20m。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 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喷射井管由内管和外 管组成,在内管下端装有喷射扬水器与滤管相连,当高压水 经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喷嘴喷出时,地下水即被吸入而 压出地面。
盾构法(Shield Method)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 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 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 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 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 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 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水文地质学 渗透变形

水文地质学   渗透变形
压力或动水压 力。当此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 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 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这种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现象,称之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
渗透变形的形式一般有管涌与流土、接触冲刷和接 触流土等:
>>流土指在向上的渗透水流作用下,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 土体或颗粒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管涌指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土中的颗粒被水流逐渐带走, 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坍塌的现象。
>>接触冲刷是指渗流沿着两种不同土层的接触 面流动时,沿层面带走细颗粒的现象。
>>接触流土是指渗流垂直于渗透系数相差较大 的两相邻土层的接触面流动时,将渗透系数较小的 土层中的细颗粒带入渗透系数较大的另一土层的 现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临界水力梯度与允许水力梯度的确定
允许水力梯度:
I cr I 允= m
m 1
m——与地质条件和工程重要性有关: 砂土:m=1.5~3.0 粘性土:m=2.5~4.0m
五、渗透变形可能性判定
I实>I允 发生渗透变形
I实<I允 不发生渗透变形
第四节 一、防治原则
渗透变形的防治
1.改变渗流的水动力条件,减少动水压力即降低水力梯度 2.改变土体结构,提高抗渗能力
流土临界水力梯度
流土首先发生于渗流出口,不可能在土体内部直接发生。当渗流自下向上运动时, 一旦渗透力克服了重力的作用,则土体就会产生流土破坏,此时土体的临界比降可以 通过原状土室内试验求得,也可以由下式近似确定:
Icr =(ρs/ρw-1)(1-n) 由公式求得的Icr 偏小,大约小于试验值的15%~25%,这主要是因为在该式中没有 考虑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包括内摩擦角和凝聚力两个方面),因此也是偏于安全的。 下表给出了无粘性土不发生流土破坏的允许比降经验值,细砂取小值,较粗的砂土取 大值。
带走的现象,又称潜蚀。它通常发生在砂砾石地层中。 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 垂直管涌: 水平管涌:
2.流土:在渗透作用下,土体中的颗粒群或
团块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常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这种破坏形 式在粘性土和无粘性土中均可以发生。粘性土发 生流土破坏的外观表现为:土体隆起、鼓胀、浮 动、断裂等。无粘性土发生流土破坏的外观表现 是:泉眼(群)、砂沸、土体翻滚最终被渗透托 起等。
管涌临界水力梯度
管涌可能发生在渗流出口,也可能发生在土体内部。由于颗粒移动中的 堵塞作用,可能会有管涌中断现象发生,有的是暂时性中断,而后继续发 生,有的是永久性中断,即发生了自愈情况。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土体中 细颗粒填料较少,它的带出不影响土体骨架颗粒的稳定,当细颗粒被带完 后,只出清水,不出浑水,管涌终止。 由于计算管涌临界比降的公式目前还不成熟,因此管涌临界比降一般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根据经验,对水流向上的垂直管涌,允许比降一般为 0.1~0.25,水平管涌的允许比降为垂直管涌的允许比降乘以摩擦系数tgφ。 下面给出了无粘性土不发生管涌破坏的允许比降的经验值。
2003年7月1日凌晨4时,正在施工中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浦东 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浦西联络通道发生渗水,随后大量流沙涌 入,引起地面大幅沉降。上午9时左右,地面建筑物中山南路847号一 幢八层楼房发生倾斜,其裙房部分倒塌。由于报警及时,所有人员提 前撤出,无人员伤亡。
三、渗透变形的类型: 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细颗粒沿土体骨架中的孔道发生移动
3.
接触冲刷
渗流沿着两种不同介质的接触面流动并带走细颗粒的现象称为 接触冲刷。如穿 堤建筑物与堤身的结合面和裂缝的渗透破坏等。 4.接触流土 渗流垂直于两种不同介质的接触面运动,并把一层土的 颗粒带入另一土 层的现象称为接触流土。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颗粒粗细相差较大 的两种土层的接 触带,如反滤层的机械淤堵等。 对粘性土,只有流土、接触冲刷或接触流土三种破坏形式,不可 能产生管涌破坏。 对无粘性土,则四种破坏形式均可发生。
二、渗透变形类型的确定
1.粗细颗粒比例
2.细粒物质含量 3. 土的级配
三、实际水力梯度的确定
常用方法有: 水力学方法:计算及图解—— 模型模拟法——
数值计算法——
理论计算法:
I 逸平=
H1 H 2 K 1 T1 2T1 2b K 2 T2
H3 H4 I 水平 2b 式中:H 3、H 4为上、下游坝脚处下层的测压水位
接触冲刷临界水力梯度 接触冲刷发生在堤身和堤基的内部,但其颗粒仍旧是从渗流出口处 带出。接触冲刷不断发展会形成漏水通道,而引起堤防溃决。 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层界面上发生接触冲刷时,其临界比降可以通过 室内试验或按伊斯托明娜的试验结果获得。 在土层与刚性建筑物接触界面上发生接触冲刷时,对比一些试验资料 和建闸的经验将非管涌土地基的允许渗透比降值列入下表,供参考。表 中渗透比降的允许值是由临界比降除以1.5的安全系数得到的,但没有 考虑渗流出口处的保护。如果渗流出口有反滤保护,则表中的数据可以 适当提高30%~50%。
4 地形地貌条件
沟谷切割等改变了渗流的补给、渗流的长度、出口条件等
5 工程因素
施工等破坏了表层具有防渗作用的弱透水层。
第三节 渗透变形的预测 一、预测步骤
1.根据土体类型和性质,判定是否容易发生渗透变形及变形的类型 2.确定土体中各点的实际水力梯度 3.确定相对于该土体的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 4.判定渗透变形的可能性及其范围
接触流土临界水力梯度 接触流土的抗渗临界比降应通过室内试验获得。
粘性土的抗渗强度 粘性土的渗透破坏特性取决于容重、含水率、粘土矿物成分、交换性阳离 子的数量和成份、孔隙液体的含盐浓度和成分等物理化学因素,因此,它远 比无粘性土渗透破坏特性复杂。粘性土可分为分散性粘土,非分散性粘土和 过渡型粘土。如图3-2,其中A区为分散性粘土,B区为非分散性粘土,C区 为过渡性粘土。该图的纵坐标为钠的百分比,横坐标TDS为金属阳离子总量。 分散性粘土遇水后土颗粒逐渐脱落而形成悬液,极易被水流带走,其破坏要 比细砂和粉土更为容易。而非分散性粘性土由于其凝聚力很大,只会发生流 土破坏,不会发生管涌破坏,有反滤保护时,其临界比降可以超过20以上, 而一般取4~5为粘性土的抗渗允许坡降 软弱夹层的抗渗强度 软弱夹层的渗透破坏不同于无粘性土,也不同于粘性土,而是介于两者之 间。其渗透破坏的特征为: (1)泥夹碎片层,当结构发生破坏时,沿层面出水,出口细粒跳动,形成小 洞眼,直至出现渗透通道; (2)含泥沙砾层,当结构破坏时,渗流出口有细粒移动并呈浑水,直至破坏。 软弱夹层的抗渗强度应通过试验得到。
透水后戗示意图
(五)水平排水
这种方法只有在堤坝加高培厚和增设压渗台时才可 能应用。水平排水不但可以降低堤身的浸润线,对透 水堤基还可以有效降低堤基的出逸比降,但会使堤基 的渗流量有所增加。采用水平排水可以减小压渗戗台 的工程量,如图所示。水平排水的长度、厚度应根据 渗流计算来确定。
三)、堤基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当排列疏松时, D / d0 减小, D/d 减小,有利于渗透变形
当排列密实时, D / d0 增大, D/d 增大,不利于渗透变形
2.细颗粒的含量
用细颗粒含量来判别双峰型砾土的渗透变形型式: >35% 流土
<25%
管涌
=25%~35% 流土或管涌,取决于砾土的密实度及细颗粒的组成 中等以上密实度、不均匀系数较小的细粒土,发生流土 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增加,不易 发生渗透变形。
(三)背水侧压渗盖重 当没有必要采用封闭式垂直防渗幕墙或其造价太高 时,可以采用背水侧压渗盖重的方法,来防止堤基渗 流对表土层的渗透破坏。如果所需盖竽太长,应考虑 与减压沟井联合使用的方法。其他的背水侧渗流控制 措施,对堤身高度较大的情况,可以设置两层压渗盖 重平台。这种方法在堤防工程中广为应用,效果明显。 压渗盖重的形式很多,可以由不透水的变换到完全 自由排水的。其形式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料源及每 种形式的费用大小。
3.土的级配特征:不均匀系数Cu=d60/d10 Cu<10 Cu>20 流土 管涌
Cu=10~20 流土或管涌
3 地层组合关系:
单一型:多位于河流的上游,一般为砂卵(砾)石层,一般发生管涌,随着细粒 成分的增多,可能流土。 双层型:主要考虑表层粘性土的性质、厚度、完整程度 多层型:除考虑表层粘性土层外,还考虑砂层透镜体或粘性土层透镜体或相变等 造成水力梯度的突变等原因
二、土体性质与渗透变形类型
土体结构包括了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含量、土的级配等。 1 .粗细颗粒直径比例 细粒从空隙中流动最优比例:d0/d >= 8 天然无粘性土 n=0.395 D/ d0 =2.5 D/d >= 20 有利于管涌 土体的排列方式决定着D / d0 的值:
d0 :孔隙直径 d:细颗粒直径 D:粗颗粒直径
二、防治措施
1.垂直截渗:防渗帷幕 2.铺盖 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4.反滤盖重 5.物理、化学方法改造 冻结、电动硅化、灌浆(化学浆液)
图A 砂砾料贴坡排水示意图
图B 土工织物反滤层贴坡排水示意图
(四)透水后戗
亦称透水压浸平台。它既能防止散浸造成的渗透破坏,又 能加大堤身断面从而达到稳定堤坡的目的。一般适用于散浸严 重、堤身断面单薄、背水坡较陡、外滩狭窄的情况。 透水后戗应采用比堤身透水性大的材料填筑,高度应高出 渗水的最高出逸点0.5~1.0m,顶宽2~4m,坡度1:3~1:5,长 度应超出散浸堤段两端各5m。戗体材料渗透性大断面可小一 些,相反则应大一些。当堤身较高时可采用两级或多级戗台。 施工时应清除堤坡上的草皮和杂物,清除深度10~20cm。 填筑戗体时应进行压实,相对密度不小于0.65。
堤基除险加固的措施有:临水侧防渗铺盖、垂直防渗、 背水侧压渗盖重、排水减压沟和减压井等。 (一)临水侧防渗铺盖 如果封闭式垂直防渗幕墙不尽合理,背水侧又无条件做压 渗盖重,而临水侧有稳定的外滩时,可以采用临水侧防渗铺 盖来减小背水侧堤基的出逸比降和地基渗流量,但其效果有 一定限度。对近似均质透水堤基,临水侧铺盖的效果比较明 显,当表层地层的渗透系数小于深部地层较多时,临水侧铺 盖的效果将降低。
水下重量dQ=dW-dF=(sat- )· dl· =’ ·g·dl· dw g· dw
当dp=dQ时,单元体处于临界悬浮状态,即将发生流土。
此时渗流的水力梯度为临界水力梯度Icr ——土的抗渗强度。
则有: dw · · ’ ·g·dl· dw dh g=
dh/dl= ’ /
第二节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一、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
流入:pA= h1 wg dw 流出:pB= h2 wg d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