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希望更多海外智力参与浙江发展——访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
~ ~
游 江
省 睡 勰元
文 周 峰
近 7人 。 j
陈 加 元说 , 前不 久 , 江制 定 了 浙 江省 浙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00 22 ) , 2 1- 0 0 》 确
定 海外 高层 次人 才引进 “ 干人计划” 现代 服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业高端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等1项重大人才工 2
能力 , 重点需 求汽 车、 舶、 船 成套 设备 等装 备制 造业 , 生物产 及 业、 能源汽 车产 业、 电关 联产业 、 联 网产 业、 新 核 物 高端 装备 制 造产业 、 能源产 业、 新 节能 环保 产业、 新材 料产业等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的人 才智 力 。 前不 久 , 江被 国务 院 确定 为 海洋经 济发 展 浙 试点 省, 急需 港 口物 流 、 洋装 备、 海 海洋 生物 资源 利用 、 海洋 生
态环 境保 护、 海洋 节能 减排 等十 大 重点领 域的 海 外人才 智 力。
各国的 交流 与合 作 、 进相 互 间的互 信与 友谊 , 挥 了很 好 的 增 发 桥 梁和 纽带作用 。 浙江 是较早 进行市场 化改革 的 省份, 场机 制发育得 比较 市 早 也 比较 完善 , 从一 定意 义上讲 , 民营 经 济最早 是 在浙 江起 步
点 主要 是 四个方 面: 是现 代 农业 领域 , 一 围绕 大 力发 展高 效生 态 农 业 , 点需 求精 准 农业 、 施 农业 、 重 设 循环 农 业 以及 生 态牧
业、 现代 林 业和 海 洋渔 业 等方面 的 人才 智力。 二是 工 业领 域 , 围绕 加 快推 进 工业 现代 化 , 促进 产业 结 构调 整 , 高 自主 创新 提
(2021年整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部内容。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 2011-09—20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发挥海洋科技进步对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制定《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部分领域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形势和发展现状(一)面临形势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科技实现战略性突破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海洋开发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深入开发利用传统海洋资源的同时,不断向深远海探索开发战略新资源和能源,大力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海洋大国将依靠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海洋科技向大科学、高技术体系方向发展,进入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区域研究阶段;海洋调查步入常态化和全球化,海洋观测进入立体观测时代,并向实时化、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业务化海洋学逐步形成.海洋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不断催生海洋新兴产业。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 - - XXXX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二○一三年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战略意义 (4)第二章总体要求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基本原则 (6)第三节战略定位 (7)第四节发展目标 (8)第三章空间布局 (11)第一节优化提升开发开放主体区域 (11)第二节全力打造港航物流核心圈 (12)第三节积极构筑五大功能岛群 (12)第四章建设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 (14)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国际枢纽港 (14)第二节全面提升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能力 (14)第三节构筑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15)第四节发展大宗商品航运服务业 (16)第五章建设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 (17)第一节拓宽对外开放领域 (17)第二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18)第三节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18)第六章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20)第一节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产业 (20)第二节海洋旅游产业 (20)第三节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 (22)第四节海洋生物产业 (23)第五节现代海洋渔业 (23)第七章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25)第一节创新用地用海管理体制机制 (25)第二节创新金融和投资体制机制 (26)第三节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27)第四节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28)第五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28)第六节创新行政管理和海洋管理体制 (29)第八章建设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31)第一节建设陆海联动的基础设施体系 (31)第二节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 (33)第三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34)第九章建设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X区 (36)第一节创新海岛保护开发模式 (36)第二节科学开发海域资源 (36)第三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37)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8)第五节建设生态功能网络 (38)第十章建设海洋科教文化基地 (39)第一节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 (39)第二节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40)第十一章建设文明富裕的和谐海岛 (42)第一节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42)第二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3)第三节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44)第十二章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45)前言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XXXX群岛新区(以下简称XX群岛新区),明确提出XX群岛新区建设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先行先试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在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舟山市人民政府任命文件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徐萌等任职的通知舟政干(2011)15号服务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省委组织部决定从2011年开始,三年内分两批选派100名干部和专业人才(简称“百人计划”)到我市挂职服务。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市政府决定(以下均为“百人计划”中的挂职人员):徐萌任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丁峥嵘任舟山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莫红民任舟山市财政局副局长;俞翟任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中心和舟山市科技创意研发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兼);叶红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沈政任舟山市商务局副局长;吴洪喜任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建平任舟山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潘玉友任舟山市粮食局副局长;王国军任舟山市口岸海防管理和打击走私办公室副主任、舟山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筹)副主任(兼);阮建雄任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中心和舟山市科技创意研发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邵蕙蕙任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徐晓坚任舟山市海洋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二○一一年四月七日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蒋志伟等职务任免的通知舟政干(2010)47号市政府决定:蒋志伟任舟山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局长(兼);干松章任舟山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贺永定任舟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蔡志军、李友国、史伟忠、李永明、康专任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成、谢海君、张伟、邬扬全、徐炜波任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董志齐、余淳舟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林伟国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舟山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兼);林云雷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项存平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规划师;贺存康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黄圣亚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张家平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调研员;邱建英、蒋海平、顾辉辉、张鹏军、方志浩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郭健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总工程师;沈振新、余华安、朱小秋任舟山市水利水务围垦局副局长;钱德雪任舟山市水利水务围垦局总工程师;张友华、盛慧敏、刘宁、王海明任舟山市商务局副局长;杨斐斐任舟山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调研员、舟山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峰、方维、钱军任舟山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舟山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董光明、任兆岳任舟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尤乃全、魏在荣、魏芳军、王满央任舟山市口岸海防管理和打击走私办公室副主任;张世民任舟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免去其舟山市财政局副局长职务;王海平任舟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寅华任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调研员;徐宗国、章功丽任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调研员;於彭儿任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姚海君、李永银、叶柏春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调研员;庄虔胜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调研员;李智、潘鸿、王国汉任舟山市水利水务围垦局副调研员;叶明亮任舟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洪惠平任舟山市口岸海防管理和打击走私办公室副调研员;赵龙、陈平、高建平任舟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调研员。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公开版)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序言 (1)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3)(三)发展目标 (5)二、主要任务 (6)(一)培养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队伍 (7)(二)培养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人才队伍 (7)(三)培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人才队伍 (8)(四)培养海洋公益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9)(五)培养海洋管理人才队伍 (9)(六)培养海洋高技能人才队伍 (10)(七)培养国际化海洋人才队伍 (111)三、工作机制 (12)(一)完善海洋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12)(二)建立中央与地方海洋人才工作联动机制 (12)(三)强化海陆互动的海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13)四、政策措施 (14)(一)实施海洋人才工作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 (14)(二)推动海洋教育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 (14)(三)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海洋人才的政策措施 (155)(四)支持海洋基础学科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15)(五)加强高层次海洋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 (166)(六)促进青年海洋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16)(七)完善海洋人才发展服务的政策措施 (177)五、重点工程 (17)(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展计划 (18)(二)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188)(三)战略性海洋人才培养工程 (18)(四)深远海人才培养工程 (19)(五)海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199)(六)海洋人才培养共建计划 (19)(七)海洋科学教育社会组织发展计划 (20)六、规划实施 (20)(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20)(二)开展监督检查,实施绩效考核 (21)(三)开展统计分析,加强监测评估 (211)(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21)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指导方针,结合海洋人才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纲要。
【最新推荐】舟山最新人事任命-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舟山最新人事任命篇一:舟山市人民政府任命文件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徐萌等任职的通知舟政干(201X)15号服务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省委组织部决定从201X 年开始,三年内分两批选派100名干部和专业人才(简称“百人计划”)到我市挂职服务。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市政府决定(以下均为“百人计划”中的挂职人员):徐萌任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丁峥嵘任舟山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莫红民任舟山市财政局副局长;俞翟任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中心和舟山市科技创意研发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兼);叶红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沈政任舟山市商务局副局长;吴洪喜任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建平任舟山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潘玉友任舟山市粮食局副局长;王国军任舟山市口岸海防管理和打击走私办公室副主任、舟山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筹)副主任(兼);阮建雄任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中心和舟山市科技创意研发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邵蕙蕙任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徐晓坚任舟山市海洋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二○一一年四月七日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蒋志伟等职务任免的通知舟政干(201X)47号市政府决定:蒋志伟任舟山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局长(兼);干松章任舟山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贺永定任舟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蔡志军、李友国、史伟忠、李永明、康专任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成、谢海君、张伟、邬扬全、徐炜波任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董志齐、余淳舟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林伟国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舟山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兼);林云雷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项存平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规划师;贺存康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黄圣亚任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张家平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调研员;邱建英、蒋海平、顾辉辉、张鹏军、方志浩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郭健任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总工程师;沈振新、余华安、朱小秋任舟山市水利水务围垦局副局长;。
海洋科技园区集群创新研究——以青岛中国蓝谷为例
海洋科技园区集群创新研究——以青岛中国蓝谷为例关静文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加快建设青岛中国蓝谷(以下简称“蓝谷”)已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本文以“蓝谷”为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分析了高科技院园及产业的集聚效应,借鉴国内外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地探讨了高科技园区建设中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的统筹管理创新模式,以期对于青岛中国蓝谷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院园集群;蓝谷创新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4-0465-02“蓝谷”建设以项目为中心,推动以国字号项目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项目进驻,积极引进以“创新企业 + 研发团队 + 创投资本”为特色的研发项目。
“蓝谷”产业定位以海洋生物科技产业为“核心”,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为“两翼”,逐步形成六大海洋高端科技产业。
一、“蓝谷”院园集群创新的优势1.优质雄厚的院校资源“蓝谷”规划建设的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所处的青岛市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作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走向深蓝的桥头堡,青岛蓝谷目前已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18所高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量级海洋科研平台在蓝谷成立。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在蓝谷建设“青岛科教新城”,英国剑桥大学也即将入驻,共同打造“创新转化学院和国际创新转化实践基地”。
2.领先的科研实力成果目前,在船舶制造领域,青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唯一获准装船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海水综合利用领域,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生活用水上进行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城市;在海洋材料领域,是世界最大的海藻材料加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舰船涂料及功能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3.初具特色的产业体系青岛培育了初具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要点
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要点2011年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围绕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海外人才、载体和项目的引进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明确“十二五”国际科技合作工作重点在浙江省“十二五”国际创新资源利用与引进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六个更加注重”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思路,即更加注重引进国际科技资源、更加注重突出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作用、更加注重推动我省科技创新活动走向国际、更加注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更加注重推进政府科技计划的开放和改革等。
要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尽快印发“十二五”国际创新资源利用与引进专项规划,以利省市县科技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同心协力做好“十二五”国际合作工作。
二、着重抓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载体建设一是抓好舟山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的启动工作。
舟山申报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已获科技部批准,成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级国际创新园。
今年要做好省政府和科技部共建协议签署和授牌活动的准备工作,成立共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园区管委会,提出并落实今年重点工作,包括创新园建设列入省部会商内容,组织推荐重大海洋科技开发项目,组织引进海外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活动等。
结合厅领导重点调研课题,与有关部门协调,拟订支持国际创新园的有关政策。
二是抓好海外研发机构的引进工作。
今年要重点抓好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青山湖科技城、余杭海创园和绍兴市的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大学研究机构到浙江设立分支机构。
三是新申报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究我厅设立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是落实去年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大会上签约的重大国际合作创新载体,包括“浙江以色列科技产业园”、“嘉兴中俄科技产业园”、“南加州大学多媒体通信长三角研究院”等的启动建设工作,落实载体以奖代补资金。
以色列科技产业园今年要力争纳入与以色列贸工部之间的官方合作,组织以色列企业访问青山湖科技城。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浙人社发[2014]92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课题,请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送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表、立项通知中的立项号和标题页复印件、课题成果(成果名称必须与立项标题一致,以发表论文结题的须提交刊物原件供验审),一式3份装订成册并同时报送电子稿,L2014开头的报送省劳科院,R2014开头的报送省人科所,逾期不予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徐红梅联系电话:85211016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邮箱:******************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6月23日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程小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翁曦勉,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方海涛,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张陶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韦余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崔起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韦晓蓓,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葛红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蔡伟,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杨宁,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陈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严勇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胡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梁辰浩,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李东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吴晓涵,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田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董黎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贺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祝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邵作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杜金玲,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魏晋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刘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耿浩,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龚松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陈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钱慧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朱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傅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温雷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朱淑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陈汉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朱丽萍,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张月月,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崔轩玮,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谢怡,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罗水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陈水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潘源源,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钟淼,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龚琦,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管瑜珍,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鲍国荣,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丛国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米红,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杨晓刚,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瞿孝志,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童嘉,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颜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张湖东,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黄菊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科教兴海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
途径。 当前 , 江 省科 教 兴 海 战 略 已取 得 初 步 成 效 。 山 市作 为浙 江 发 展 浙 舟 海 洋经 济 的桥 头堡 , 在 海 洋 经 济的 发 展 中做 排 头兵 浙 江 科 教 兴 海 战 要
略 应 当大 力加 强对 于“ 教 兴 海 ” 科 的领 导 , 点推 进 海 洋科 技 创 新体 系的 重
益, 以经济为 中心 , 充分发挥海洋区位 、 资源和科技优势 , 重点开发海岸
带 、 岛 和近 海 资 源 , 抓 海洋 基 础 研 究 的 同 时 , 点 抓 技 术 开发 的示 范 海 在 重 和 推 广 , 用 海 洋 高 新 技 术 , 造传 统 产业 , 极 发 展 新 兴 产 业 , 索 和 采 改 积 探 开拓未来产业。 制定“ 科教兴海 ” 政策 , 要注重海洋科技经费投入 , 优化海
、
展带、 推进义乌国际商贸综合 改革试 点 、 加强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和布 局 引导及促进 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等。3 1 月 0日, 国家外 国专家局 、 浙江省政府宣布合作共建 “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在舟山建设一 , 批 国家级海洋产业 引智示范推广基地。0 在描绘规划 的同时 , 浙江科教兴海战略的布局初步呈现。浙江海洋
● 区域 经 济
Hale Waihona Puke 《 经济师) oo 2 x 年第 l 期 2
浙 江 省 科 教 兴 海 发 展 战 略 的 系统 分 析
●顾协 国 董 学武
摘 要: 兴海战略是建设“ 洋经济强省” 海上浙江” 科教 海 和“ 的必然 素质上来 , 最终实现海洋经济、 海洋社会和海洋环境 的和谐发展 。 科教兴海 战略要坚持以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 , 提高综合效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7.05.08•【文号】国科发社〔2017〕129号•【施行日期】2017.05.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社〔2017〕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海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各有关单位:按照《“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等总体部署,为明确“十三五”期间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技术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定《“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2017年5月8日“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
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制定《“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工作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的海洋科学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实现对世界先进水平的全面跟踪,取得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潜水器、“海燕号”深海滑翔机、“海洋石油981”和“中海石油201”等一批重大成果,我国海洋领域论文发表总数由2008年的世界第12位上升为2013年的第2位。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摘要:随着当今高等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工作的大力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地方经济也表现为历史的必然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凭借在专业人才、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信息加工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应大有作为。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信息资源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29-011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使命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发展战略上的重点是经济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既是高等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表现,也是体现高校图书馆职能和谋求高等教育自身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受技术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可以做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提供以知识为驱动力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机能。
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从实践的角度找出服务地方的良策,从而更好地履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笔者所在的浙江海洋学院,地处海岛城市,是当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作为当地智力“硅谷”的图书馆,就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其新的职能,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
2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优势(1)丰富的馆藏资源奠定了服务地方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门类齐全,学科结构合理,具备了专业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的优点,尤其是新型的数字资源,如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近年来在高校图书馆发展尤为迅速,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提供信息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为高校图书馆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2)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服务地方的可靠保证。
高校图书馆己拥有一支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队伍,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已超过职工总人数的80%,随着地方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理论的大量需求,高校图书馆馆员更多的为地方用户提供现代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知识服务,如对科研人员的课题立项、查新以及课题的服务跟踪到结题等服务,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让馆员更加具有归属感,保持激情与活力,并增强馆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意识。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5〕42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5〕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8月1日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基本依据,是海洋空间开发的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规划范围为我国内水和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域(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一、规划背景(一)海洋自然状况。
自然地理。
我国由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拥有大陆岸线1.8万多公里,有辽东、山东、雷州三个半岛,渤海、琼州、台湾三个海峡,以及17条主要入海河流和众多港湾;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300多个,其中有居民海岛400多个,总体呈无人岛多、有人岛少,近岸岛多、远岸岛少,南方岛多、北方岛少的特点。
我国海岛生物种类繁多,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
自然资源。
我国拥有海洋生物2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约240亿吨和16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超过30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万平方公里。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辽宁海洋与渔业网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增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推动海洋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等,制定《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全面实施,科技兴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高,科技兴海工作在推动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多种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模式。
国家逐步建立起科技、产业、教育、财政、金融、涉海部门等多方协作的科技兴海工作机制,以及“产学研用结合、中央与地方联动、海陆统筹”的全国科技兴海技术支撑体系,创新了财政、金融等多元投入机制。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大批海洋关键技术成果实现深度开发、集成创新和产业化运用,多类海洋新产品进入市场,催生了一批海洋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推动了一批陆域企业转向海洋领域。
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向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转变。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和发展,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5%以上。
2015年,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领衔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成为突出亮点,海水利用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7.8%,海洋工程装备和海洋工程船订单达到世界市场份额近35%。
集约用海、生态红线、海岛保护与利用、海洋维权执法等一大批海洋公益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得到业务化应用,建立了业务化示范系统70余个,有效提升了海洋综合管控能力。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序言 (1)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3)(三)发展目标 (5)二、主要任务 (6)(一)培养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队伍 (7)(二)培养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人才队伍 (7)(三)培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人才队伍 (8)(四)培养海洋公益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9)(五)培养海洋管理人才队伍 (9)(六)培养海洋高技能人才队伍 (10)(七)培养国际化海洋人才队伍 (111)三、工作机制 (12)(一)完善海洋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12)(二)建立中央与地方海洋人才工作联动机制 (12)(三)强化海陆互动的海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13)四、政策措施 (14)(一)实施海洋人才工作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 (14)(二)推动海洋教育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 (14)(三)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海洋人才的政策措施 (155)(四)支持海洋基础学科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15)(五)加强高层次海洋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 (166)(六)促进青年海洋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16)(七)完善海洋人才发展服务的政策措施 (177)五、重点工程 (17)(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展计划 (18)(二)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188)(三)战略性海洋人才培养工程 (18)(四)深远海人才培养工程 (19)(五)海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199)(六)海洋人才培养共建计划 (19)(七)海洋科学教育社会组织发展计划 (20)六、规划实施 (20)(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20)(二)开展监督检查,实施绩效考核 (21)(三)开展统计分析,加强监测评估 (211)(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21)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指导方针,结合海洋人才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纲要。
科创园简介
舟山市科技创意研发园简介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舟山市科技创意研发园(以下简称“舟山科创园”)三园一体,位于舟山市新城,背依舟山市行政中心,面向浩瀚的大海,是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舟山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核心。
园区总占地约1000亩,以国家海洋科技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海洋科技研发孵化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充分依托舟山作为海岛型地级市的发展优势,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科技成果交流与转化基地、创意创业孵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为加快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舟山科创园以海洋关键技术研发、高素质人才集聚以及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为主导功能,利用天然优质临海生态景观营造环境优美、景观宜人、设施齐全的高品质绿化环境,通过城市功能的完善,创建多元化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吸引一流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和高素质人才入驻。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战略决策,为加快推进科创园建设,促进舟山海洋经济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创园开发建设的基本思路为“整体开发、分期推进,封闭运作、自求平衡”。
整个园区的开发建设分为三步,即:一期启动区块、二期综合区块和三期核心区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创园的开发建设,专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主要有:对国外名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独立研发机构,实行一事一议。
对国内其他高校、知名科研机构设立的研发机构给予购房补助或免三年租金;并对新投入科研设备的投资额给予10%的补贴。
对落户研发园的科技型企业、创意服务型企业给予市场评估价80%的购房优惠或三年的免租金优惠。
对注册资金大于300万的市外和新办科技型企业、创意服务型企业,给予前三年的地方税收留存部分的100%返还,后两年50%的返还。
教师特殊贡献事迹
教师特殊贡献事迹他,是大海的儿子,出生于多兄弟的渔民家庭,14岁便下海捕鱼,深刻体验“渔业很危险”;他,一生与海结缘,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学和养殖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为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渔民转产转业殚精竭虑;他,厚积薄发,以最前沿的科技化解渔民的生产危机,“十.五”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专项1项、863计划课题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际科技合作课题1项。
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神农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发表论文120多篇、编著5本、获专利69项;他,先后被破格晋升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他的名字,不但政界、学界,而且xx、省内的渔民兄弟耳熟能详。
他的身上有着无数的光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海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召集人、省十二五海洋开发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
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中技学历。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作为高校校领导,他更希望别人叫他“吴老师”。
英雄莫问出处,他就是从小渔夫成长起来的海洋生物学专家――xx。
家境的贫寒让他高中辍学当上了小渔夫,危险的“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海上生产作业经历,却维系住了他一生的海洋情结:为海洋生物资源修复寻找良方,为渔民转产转业铺路。
厚积薄发的他,用最前沿的渔业科技,给渔民带来了增产增收的福音。
海边出生海边成长xx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在xx的一个小岛上,父辈世代都以海洋捕捞为生。
而海洋捕捞作业,被渔民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不但白昼不分极其辛苦,而且非常危险,遇上大风大浪,船毁人亡事件时有发生。
渔民高强度的付出,收入却相当微薄,加上海洋捕捞作业的季节性很强,多子女的渔民家庭,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xx的家里,兄弟多,仅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根本是入不敷出。
这让成绩优异的xx,读了一学期高中后,14岁青涩的年龄便辍学跟着父亲下海捕鱼,足迹遍布xx大小海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
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为加快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以下简称“引智园区”)建设步伐,根据《关于合作共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框架协议书》和《加快推进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建设若干意见》精神,制订引智园区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如下:
一、发展目标
2011年至2015年,依托舟山市人民政府和浙江海洋学院,通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逐步将引智园区发展成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国中心。
(一)初步建成开放型、国际化的区域性国际海洋科学研究交流中心,聚集一批海内外优秀的海洋科学家从事研究与学术交流,促进区域海洋事业的发展,提高区域海洋科学研究的地位。
(二)有重点地建立和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造就一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以中青年为主的海洋科技队伍,承负起我省、我国海洋科学知识创新、海洋技术创新和海洋技术扩散方面的重要使命。
(三)成为区域海洋科学知识创新的源头、海洋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高水平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点,成为区域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
智囊库。
(四)实施“中国〃舟山海外引智双百计划”,即:五年引进200名有一定国际影响、在学科领域具有权威地位的国外专家,组织开展200个与海洋经济产业相关联的引智项目。
二、发展要求
优化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以政府目标和市场需求为牵引,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海洋科技创新引智体系,建立科技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人才,集聚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技创新载体,提高引智园区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实力,取得一批海洋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园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列,成为我国中部沿海最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
(一)提高对海洋规律的认知水平。
围绕海洋资源、环境和能源等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提高对区域海洋现象和变化规律的认知。
(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活动产出居国内先进水平。
涉海专利申请量年增10%;到2015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50%,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0%,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发生
重大转变。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80%,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涉海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培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四)建成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及服务体系。
集聚研发机构30家、各类人才1.5万人、孵化创业企业50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并争取建成若干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五)科技成为海洋环境监测与减灾防灾的主要推动力量。
通过监测、预测预报和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的突破,进一步提高科技对海洋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及防灾减灾的支撑能力,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转好。
三、主要任务
(一)引进海洋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的国外智力。
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组织开展200项目海洋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的引智项目,加强与世界海洋科技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合作,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优秀成果,促进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聘请一批国际知名外国专家担任引智园区海外顾问团成员。
聘请200名国外专家来引智园区工作、访问研究与指导工作。
每
年邀请一批国外著名专家来引智园区举办2期培训班,每年选派2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境)培训。
培养一批掌握国际前沿专业知识,具备跨国文化沟通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海洋科技领军人才。
(三)共建涉海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与引智示范基地。
通过优势互补,共建10—15个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建设东极岛、摘箬山岛海洋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新建20个引智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实现引智园区项目、基地、人才的集成发展,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四)举办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
每年选择若干个主题,尤其要围绕我省确定的海洋装备、港口物流、海水淡化、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探索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做大做强做响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品牌。
(五)做好引智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采用“边建设、边引智、边研发”的方针,突出核心技术、加强引智研发的深度与广度、强化服务功能,发展与海洋科技创新相关的技术群。
重点规划建设好:园区管理运行平台、园区国际海洋学术交流中心、国际海洋科技研发中心(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国际海洋产业孵化中心(引智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以及东极岛、摘箬山岛海洋科技研究示范基地,促进海洋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重点领域
(一)港口与海岸带工程。
港口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关键技术,码头、海堤、防波堤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关键分析技术,跨海大桥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海岸带人工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技术,海岛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等。
(二)港航物流工程。
生态型港区水域船舶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港口船舶快速集疏散关键技术,船舶液货储运关键技术,基于敏捷供应链的港口物流联动管理系统,大型油船海上过驳液货作业安全技术,生态型港口码头直供油系统关键技术。
(三)海洋装备工程。
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技术,高附加值特种船舶制造新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可靠性评估方法,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定位系泊系统,海洋工程装备工程管理技术,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动力定位系统。
(四)海洋渔业工程。
名优增养殖新种类研究与开发,浅海养殖装备设施开发,高效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负责任捕捞技术,远洋渔业装备与技术,休闲渔业工程技术。
(五)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工程。
海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低值水产资源和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药物,加工设备的现代化技术,鲜活水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
(六)海水资源利用与海洋能源工程。
大规模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制氢关键技术与浓海水优势资源生态利用,临港工业海水、生活海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风能、潮汐能、波
浪能、海流能发电和相关配套装备技术,海洋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基础数据勘查与高效转换技术。
(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近海生态系统结构与环境污染特征、形成过程与环境行为,近海富营养化调控与赤潮减灾策略,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与演变机制,岛礁、滩涂典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修复技术,利用海藻修复浅海生态环境的技术,近海濒危水生生物专项救护和人工驯养繁育技术。
(八)海洋节能减排工程。
船舶修造中的治污技术、节能技术与水下清污技术,海洋渔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海洋工程和船舶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应用,沿海城市公共性节能排放技术集成与应用,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和海上封存等实用技术。
(九)海洋灾害防治工程。
海洋环境灾害快速预警预报关键技术,海洋环境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海上突发事件快速监测技术,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海洋溢油污染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远洋船舶压舱水高效排放与无害化处理技术。
(十)海洋信息工程。
海洋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海洋信息网络化建设,海洋行政管理系统建设,海洋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综合信息平台与智能决策系统,海洋信息技术的产业化。
五、运行模式
依托舟山市、浙江海洋学院,与正在建设的“中国(舟
山)海洋科学城”和浙江海洋学院新校区紧密结合,采用“边建设、边引智、边研发”的方针,逐步建立起规划协调管理有效的运行机制,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引智园区的建设发展工作。
(一)由舟山市人民政府、浙江海洋学院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引智园区”建设管理联席会议,负责“引智园区”建设规划的落实、推进等管理协调工作。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依托“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与浙江海洋学院建立“引智园区”管理中心,负责引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有关项目的运作与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聘请一批国际知名外国专家,建立“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专家委员会,为园区规划建设、人才引进、项目审定等提供信息、咨询、评估等工作。
(三)建立和强化引智园区的示范辐射功能。
以引智园区所在地舟山为核心区,相关引智研发成果面向全省,并辐射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省市,以产生良性互动和积极影响,共同促进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