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
《我们仨》,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杨绛说:“我
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的
确是这样,在钱瑗的眼中,爸爸钱钟书只配当她的弟弟,有
时却又摇身一变,变成老师,她和妈妈都是好学生。但在穿
衣吃饭方面却又需要被人照顾,跟孩子一般弱小。我们仨读
后感3000字怎么写?XX已经为你整理好范文了,一起来看看
吧!
当我们抱怨这个世界太不公平的时候,静下心来,寻找
生活中最真实、最平凡的感动。岁月是把无情的刻刀,它带
走了所有的一切,站在时光的风口浪尖,只剩下无限的回忆。
无法改变的结局,却依然要坚强走下去。三个人的时光,一
个人的回忆。我不禁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们仨》是着名作家杨绛的代表作。看到书名就会很
自然地想到一家三口,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仨》正是回忆
杨绛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一部作品。简单的快乐却不
能一生平坦,小小的温暖是如此的令人幸福。
书的开篇第一部,以杨绛的一个患得患失的梦开始,这
也许就是对生命将息的暗示。虽然钱钟书一味的安慰杨绛说,
这只是老人梦,自己也会经常梦到,但并没有缓解做这种梦
的次数。梦中,杨绛苦苦寻找钱钟书,要么走入死胡同,要
么独自在昏暗的车站等待,凄凄惶惶的等不到人。那一句,
“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说的是那样的真切又
让人心疼不已。都知道命不久矣,却能如此惺惺相惜。家,
此刻对于他们来说却变得如此的遥不可及。
杨绛是真真切切坚强的人。面对女儿和丈夫的相继离去,
她没有伤心到垮掉。从走上古驿道,到古驿道上相聚,紧张
而又严密的行程,只要有咱三,就有咱们的家。古驿道上,
他们三个失散了。
杨绛说,“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
还不如在梦中,但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如此文
艺的写作与优美的辞藻都掩不了杨绛心中的悲伤。女儿没了,
丈夫没了,家没了,只剩下了自己,只剩下曾经的回忆。
于是,杨绛开始了她的回忆。她和钱钟书相遇,相知,
相恋,到和谐生小孩,以及穿插在之间的平凡的生活,真实
得感动。杨绛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
纯。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
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和我共同承担,困难就不复
困难;还有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
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
仨是不寻常的愈合”。杨绛再也找不到他们了,只能把他们
三个人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看着书中的描述,仿佛自己也成了他们之中的一员,静
静地感受着他们一家三口幸福快乐的生活。最后附录中真真
切切的书信,更是让我为之惊叹,也许在当今社会,这样和
睦简单的一家三口已经不多见了吧。
人生在世,不必有惊世的成绩,但必须有自己的追求。
人活一辈子,无非是经历出生、求学、工作、结婚、育子、
退休、离世的过程,活得简单,真实才是快乐。《我们仨》
平凡的生活正是给现在的我们一个榜样。也许有的人会说时
代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时代,生活还是得继续,家还是会
存在。如今高频率的离婚率,杀妻杀子杀父的事件已经是屡
见不鲜,抛弃妻子的更是随处可见,“拜金女王”更是令人
咋舌,单亲家庭、同父异母、小三小四等都已经成为了社会
的主流。“家”这个词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一碰即碎。我
们该去哪儿寻找我们的人生价值与婚姻爱情观?
《我们仨》让我看到了爱情的神话,生活的真谛处在这
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看看这些正能量的书,给
自己的精神家园加加油。真爱是存在的,但必须得经历同甘
共苦的艰难岁月之后才会不离不弃;和睦的家也是有的,但
必须一家人共同经营。生活给不了你想要的东西,就得靠自
己去打拼争取。当我们没事时,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感动,
幸福在我们自己手中。
最后,以杨绛的话来结束我的读后感,“人间不会有单
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
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
散琉璃脆。当今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我们家’
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
还在寻觅归途。”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这本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
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
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死的达观……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
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
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认识杨绛缘于钱钟书先生,读书年代,读《围城》曾被
我们视作为一种时尚,仿佛不读《围城》就不是文学爱好者。
由此,也进一步了解了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家人,这样的了解
毕竟不同于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这样的家庭也毕竟不同
于我们。但是,一直以来却从未读过杨绛先生的文字,也许
当时的读书更多的是追随潮流吧。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
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
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
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
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
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
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
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
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
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
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
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
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在女
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
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
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
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
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
挂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
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
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
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
雨相扶持着走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
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
自己最牵挂的人,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
自己一人走过。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已空无一人,那个
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一个人守着孤单的
身影,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特别是钱瑗先去后,
对于杨绛女士这样不喑厨事,专做学问的人来说,他们的生
活起居更是简单、不容易了。所有经历过的悲欢离合,大起
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了。
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感慨万千、长叹不已……
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但是她还是愿意“我
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我们仨”
的情和爱。
一个寻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
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