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残雪作品介绍1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卡夫卡” ,她有哪些作品?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卡夫卡”,
她有哪些作品?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卡夫卡”,她有很多作品,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
残雪,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普通大众,认识她的人,真的不多。
但,在国外,她有非常煊赫的名声,有“中国的卡夫卡”之称,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这个世界的文学界,能冠以“卡夫卡”之称的人不多。
卡夫卡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在西方有崇高的地位,就像武侠小说的金庸,卡夫卡是西方文学界的盟主。
残雪,原名邓小华,女,湖南人。
她的经历很传奇,工人、裁缝,是她曾经的身份,现在,她是中国最著名的作家,目前无人不知。
她的作品,很多都翻译成外文,是中国作品翻译成外文最多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甚至成为世界知名高校的教材。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她到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山上的小屋》。
《山上的小屋》最初发表于1985年的《人民文学》。
这部小说,没有时间没有背景,人物也只是一个符号,里面主要是对话。
这小说跟绝大多数的小说都不同,很有自己的特性。
小说解构了人类的家庭,——在很多人眼中,家庭是美好的——在残雪的笔下,家庭,是人性之恶形成的地方。
在大众挖掘家庭之美是,残雪更加蛀牙挖掘家庭恶的一面,以及其中的根源。
残雪彼得·汉德克
残雪/彼得·汉德克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12期残雪截至2019年10月10日,在英国博彩公司发布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湖南女作家残雪排在第13位。
排名最高时,她位列第三位,一度超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虽然最终和村上春树一样无缘诺奖,但残雪的知名度在国内大幅提升,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她。
有“写作女巫”之称的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祖籍湖南耒阳。
残雪著有《五香街》《吕芳诗小姐》《赤脚医生》等作品,累计700万余字。
此前,残雪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她的很多作品都较为难懂,有人说当她的书迷“有门槛”。
但在海外,残雪颇有名气,是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
四年前,残雪获得国外多项文学獎提名,并斩获美国第八届最佳翻译图书奖,成为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作家。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称赞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一位很特别的作家”。
残雪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都在湖南度过。
岳麓山下的生活,在她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折射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
她曾做过街道工厂的工人、代课老师、个体裁缝……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体验。
近些年,残雪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极少公开露面。
66岁的她生活简单宁静,作息规律,每天花一小时写作,热爱哲学,坚持跑步,不喜社交。
她说自己的作品是写给未来的,写给年轻人的,她也会一直坚持写下去。
锐评:虽最终未能获奖,但诺贝尔奖使得残雪为大众知晓,然而一个奖项的作用终究有限,大批量的优质作品也许无缘诺贝尔奖,它们该怎么办?我们并不缺乏好的文学,只是缺乏合适的契机让它们为大众所知。
彼得·汉德克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一直是一个法则的“违抗者”。
1966年4月的某天,一个一身“披头士”打扮的年轻人闯入著名德语文学团体“四七社”的聚会现场,指责当时包括君特·格拉斯在内的文坛写作者“题材守旧,语言陈腐”,一时语惊四座,引发热议。
残雪——也许是国内最好的作家
残雪——也许是国内最好的作家⾬の⽇はワルツを踊って伍伍慧多年以前,我在中国计量⼤学图书馆偶然读到⼀本残雪的《思想汇报》。
我知道我遇见⼤师了!并且是⼀个极为⼩众的⼤师。
嗯,极为不⾜以描述这种⼩众,或者说极端?哪怕最经常读书的读者,都不⼀定知道这个作家。
她⽐获得诺奖之前的莫⾔更⼩众。
残雪也许是国内最好的作家。
有⼈问,也许是国内最好的作家?那莫⾔呢?这当然不好分个⾼下,所以我⽤了“也许是”。
对于这样⼀个极端⼩众的作家,我的推荐怕是没有什么分量,所以接下来,我打算直接引⽤名家的推荐。
2012年,在莫⾔获得诺贝尔⽂学奖颁奖前的⼀个记者招待会上,有⼈要他预测当年诺奖的获奖⼈。
他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作家残雪获奖。
2019年,残雪成为诺贝尔奖热门⼈选,这⼏乎算是她第⼀次进⼊公众视野。
墙内开花墙外⾹,在国外,她其实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中国作家。
她的⼩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亚等⼤学及⽇本东京中央⼤学、国学院⼤学的⽂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本等国多次被⼊选世界优秀⼩说选集。
被美国和⽇本⽂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1953年5⽉30⽇,残雪出⽣于长沙。
她的哥哥是知名哲学家和翻译家邓晓芒。
国内读过哲学著作的⼈应该知道他。
邓晓芒翻译过康德的《实⽤⼈类学》《⾃然科学的形⽽上学基础》《判断⼒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胡塞尔的《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
残雪是先锋⽂学的代表作家。
所谓先锋⽂学,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西⽅现代主⽂影响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现代主义⽂学⽓息的创作流派。
其以⼩说创作为主,在⽂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反叛与消解,在⽂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
重视⽂本的“实验”性,致⼒于探索和创新叙事技巧。
残雪的⼩说描述的并不是他⼈或外部事件,它们⼀律指向⾃我,指向内⼼。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残雪作品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残雪作品介绍我发现我写下的句子,自己都无法预料,不能理解,也不知道是什么在控制我的笔。
——残雪残雪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 年生于长沙。
1970年进入街道工厂工作,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后当过赤脚医生,也开过裁缝店。
1985年1月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创作七百多万字的新实验文学作品。
她形容自己的作品为“精神文学”或“生活文学”,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小说成为美国、日本各个大学的文学教材,被美、日文学界认为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早在2015年,残雪凭借作品《黑暗地母的礼物》同时获得过两个国际文学奖的提名:有”美国诺奖之称“的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
她还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
今年3月,2019年国际布克奖公布的13名入围者名单里也有残雪的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
国际布克奖的官网如此介绍该书:“《新世纪爱情故事》描述了爱的许多伪装:讽刺、悲剧、短暂、持久……而这一切都是在东西方商业与工业、欺诈与剥削、性与浪漫的万花筒式的背景下进行的。
”可见,虽然靠博彩公司的榜单来猜诺奖得主并不靠谱,但残雪确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国作家。
1 她说自己是个“异类”“差得远呢,根本得不到的……奖项是预料不到的。
令人高兴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比以前开放,也开始重视这种高层次的文学了,我挺意外,他们关注我,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这一次(得奖)希望不大,可能多年以后就会有希望了,还是要等读者慢慢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时候,呼声就会越来越高。
”这是残雪近日接受采访时对登上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部分回应。
今年3月因入围布克奖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残雪曾说:“中国文学的知名度在提高,是因为世界上确实好作品极少,创造力减弱,传统势力仍占上风。
但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学作为文学的知名度就高到哪里去了。
残雪:诺贝尔文学家赔率第一的中国作家,就在今晚开奖,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
残雪:诺贝尔文学家赔率第一的中国作家,就在今晚开奖,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202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今晚就要开奖了。
每年诺奖文学奖,开奖的时候,总有一个名字会被记起,那便是残雪,因为她作为中国当代女作家,一直在今年诺奖得主的赔率前几名,今年更是高居榜首。
然而这位女作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却非常陌生,我们不仅要问,残雪是谁?她的作品究竟为何这么受诺奖评委青睐?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简介: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耒阳人,作家。
1985年,残雪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黄泥街》。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等。
曾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获得“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等奖项。
她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写出了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丑陋特点。
残雪的兄长是哲学家邓晓芒。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残雪及她的作品呢?我们再来读读几篇关于她的时评:1.残雪,一个为理想而写作的女子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出生,1985年发表第一部作品,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世界文坛也影响非凡。
仅仅是2015年,她的作品就获得三个国际知名文学奖的提名:誉为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
她的作品被编入美国和日本多所大学的文学教材。
可是在当代文学史上如此重要的人物,我国普通读者对其知之甚少,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她的小说一直坚持八十年代中期余华等小说家践行的先锋实验派(有文学评论把“先锋”和“实验”分成两派),从未改变。
先锋实验派小说运用诸多的意象、象征、梦魇等陌生化的手法构建文章,读懂需要一定的文学积淀。
而残雪的作品所创造的文学意象跳跃性又大,所以就影响了人们对其文章内容的理解,造成了文学接受者对其的疏离。
但她没有因为读者少就改变风格,一直坚持为理想而写作。
残雪认为,自己的小说是一种垂直的小说,垂直小说的特点是直接向人的存在发问。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残雪作品介绍
残雪简介残雪,原名邓小华,女,湖南耒阳人。
1970年后历任街道工厂工人,个体裁缝。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
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并被译介到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党员,解放后在报社工作,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1957年父母双双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
残雪从小由外祖母抚养,这位老人心地善良,但有些神经质,有一些怪异的生活习惯(如生编故事、半夜赶鬼、以唾沫代药替孩子们搽伤痛等),对残雪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残雪从小敏感、瘦弱、神经气质,短跑成绩和倔强执拗在学校都很有名。
她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便失学在家。
1970年进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
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
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
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
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
残雪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有香港、日文版本),小说集《黄泥街》(有日本、台湾版本)、《思想汇报》、《辉煌的日子》、《天堂里的对话》(译有美国版本)、《苍老的浮云》(译有日本、美国版本)、《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译有台湾、日本版本)、《残雪小说集》(译有法、意大利、德国版本)、《布谷鸟叫的那瞬间》(译有日本版本)、《绣花鞋的故事》(译有加拿大、美国版本)等。
残雪的作品有不少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
近年来残雪写了不少关于西方经典文学的评论,她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创作观念和体会,独辟蹊径,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博尔赫斯、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等经典作家做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
曾经被视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关注女性内心的状态为特征,以后的林白、陈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她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残雪作品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残雪作品介绍
残雪,原名邓小华,女,湖南耒阳人。
1970年后历任街道工厂工人,个体裁缝。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
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并被译介到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1953年5月30日,残雪出生于长沙。
2015年,残雪的作品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获得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
残雪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先锋派作家之一。
残雪以其创作面貌及其个人精神气质的独特性,形成了所谓的“残雪之谜”。
残雪颠覆男性传统价值观和审美心理中的女性形象,解构男性英雄主义话语,同时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学世界。
残雪则是由内向外的先锋文学代表性作家,是从自我经验出发,思考到了与西方现代派相似的主题,她所反映的现代中国人的特殊心理,如焦虑、恐惧、异化等,以及她所采取的心理感觉叙述,不期然地与西方现代派的叙述方式相重叠。
残雪从内心出发应和了现代派的主题,并不容易被人们理解;人们误以为残雪就是从学习卡夫卡和博尔赫斯而走上先锋文学的,于是以卡夫卡和博尔赫斯为标尺来剪裁残雪的创作,这反而掩盖了残雪的独创性;残雪的创作在前后期发生明显变化,后期的小说更加具有理性。
残雪的“内”既包含着她的文化积累,也包含着她的生长环境和文化性格。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残雪作品的突出主题:女性意识的解放。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女作家残雪:说我荒诞是因你未曾彻悟人生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女作家残雪:说我荒诞是因你未曾彻悟人生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终有一天人们富裕了,人反而没有生命力,觉得活得太累,这时的人便会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会再回来看我的小说了。
--残雪残雪,一个既有名又无名的中国女作家。
有名是因为2019年她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上榜诺奖赔率榜第三位,比村上春树还要高一名,2020年再度获得提名。
她的作品在国外翻译最多,部分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
无名则是因为她的作品受众窄,看得懂她的作品的人无不为之震撼,看不懂的人则觉得书中不知所云。
做残雪的读者是要有“门槛”的,也因此让她失去了很多粉丝。
可她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
因为她坚信,自己的小说是为未来而写。
作家残雪1想要超越卡夫卡的女人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
残雪本人却说,我可以超越卡夫卡。
从某一方面来讲,残雪确实做到了。
比如卡夫卡的坚强主要表现在对罪恶和痛苦的承担上,就像他的座右铭:每一个障碍都粉碎了我。
而残雪却表现为主动出击,每一个障碍都能使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于是我们就在她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些“神经质”的人:虚汝华即使听到芦杆在自己的肚子里燃烧并发出噼噼叭叭的声音,她也不会惊慌,她会喝下一杯水浇灭它。
皮普准在讽刺、羞辱和百般扭曲的事实面前依旧保持好的心态...这或许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残雪出生于1953年,1957年她的父母被划为右派,此后她由外祖母抚养。
外祖母虽好,但是有些神经质,甚至还有一些怪异的生活习惯,比如生编故事,半夜赶鬼等。
在《残雪文学回忆录》中她说:几次跟随外婆在天井里赶鬼的经验烙在了她的灵魂上。
1993年,残雪在车间成年后,她做过铣工、赤脚医生、代课教师、个体裁缝......就像很多人一样,她也曾是奋斗在底层的小人物。
杨绛说: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
残雪的胞兄,中国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在《于天上看见深渊》书中提到:残雪后来进了一家街道工厂当铣工,整整八年,那八年时间对她来说恐怕是不堪回首的地狱。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2018年与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定,得主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尔丘克与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而之前算得上是横空出世但呼声极高的中国女作家残雪并未获奖。
与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相比,'残雪'这个名字在中国更是博人眼球,在网络上好多中国人都在发出同一个疑惑:'残雪是谁?'为什么这样一位在中国鲜为人知的中国女作家却入围了殿堂级的诺贝尔文学奖?她又凭什么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残雪并非一个声名煊赫,被广为人知的作家。
2012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他预测当年诺奖的获奖人,他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
”残雪原名邓小华,1953年出生于长沙的一户书香门第,在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熏陶下长大的孩子,自小便是博览群书,精通古今中外。
这其中也包括残雪的哥哥,著名哲学家邓晓芒。
残雪出生在中国浮夸风最盛行的跃进时代,饥荒和贫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残雪的童年,便在这动荡不安与颠倒黑白的环境下度过的。
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处处受到打压,家庭的变故使全家人都不得不挤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茅草小屋内,这狭小潮湿的空间,只有书籍给了残雪心灵的慰藉。
残雪在她的少女时代就开始被迫步入社会,做着与她年纪毫不相符的力气活,感受到了世态人情。
她当过车工,赤脚医生,炼铁工,直至成年后的她,也一直在接受中下贫民教育,从事着与文字毫无相关的工作。
但是在成为专业作家后的残雪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时,却声称正是那些在社会上混迹的日子,给了她无限的创作灵感,成就了后来的她。
有人说残雪是个奇迹:“她长得村,穿得土,却是最先锋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怪诞难懂,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令外国研究者津津乐道;她不出洋,纯粹用中文写作,而知她名号、读她作品的中国人,却比外国人少得多。
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以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一部由著名作家写就的小说,该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小说以残雪为主人公,通过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生命的无常以及对爱、家庭和社会的思考。
整部小说以残雪的出生为开端,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然而,尽管贫穷和困难环境的打击,残雪仍然展现出了坚强的毅力和勇气。
她通过努力学习,最终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这一过程中,作者巧妙地描绘了残雪内心的斗争和成长,使读者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随着故事的发展,残雪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作家,有着揭示社会阴暗面和呼唤公平正义的使命。
于是,她开始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自己的笔触和文字,向世人传递正能量和温暖。
她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还展现了人们的善良和美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残雪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成为了整个故事的高潮。
残雪的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入人心的描写,赢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她以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诠释了人类的苦难和希望,让人们对生命和人性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以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通过残雪这个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作者的独特才华和洞察力,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以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小说,通过残雪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无常。
作者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和赞赏。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更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相信这部作品的问世,将为文学界带来新的探索和启示。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残雪作品介绍
代表作品包括《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等。
最近出版新作《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2月版《五香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版《趋光运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版《黑暗地母的礼物》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12月版《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为何能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在残雪看来,这首先是一种进步。
她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很多,包括政治、地缘、文学等多重因素,而这一次将她列入预测“热门榜”,说明诺奖正在更加重视文学特别是高层次文学的价值。
对此,残雪表示:“我从事的是高层次的文学创作,读者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但是我非常希望更多人关注高层次文学。
”残雪认为,高层次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被读者阅读,还会引发更多的作者、研究者为之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次的写作者、研究者越来越多,读者自然也会越多。
这对于个体素质、社会文明而言,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如残雪所说,她的读者群体并不庞大,但具体数量肯定是处在上升的阶段。
“特别是这十年以来,我的读者越来越多,西方的很多作家、学者都把我和我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残雪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将让她的作品更快、更广泛地走进读者,这是她喜闻乐见的。
侧影“编辑百万字,不敢说读懂残雪”在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小真的电子邮件里,往来邮件最多的联系人是残雪。
“与残雪的相识源于她的一篇几千字的短篇小说,后来几年陆续编发了她的几篇小说,再后来签下了她所有作品的数字版权,接着,就做了她的五本短篇小说集,成功推出她的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最后的情人》和《赤脚医生》。
目前仍在做残雪的作品合集,即残雪作品典藏版,目前已经出版了10种,还有十多种在编辑中。
”陈小真说。
每天只写一小时,全部靠手写在陈小真的印象中,残雪亲切、和善。
有一次,他和同事在晚上7点来到残雪家里,与残雪夫妇共进晚餐,同事们和残雪以及她的爱人说着长沙话,倍觉亲切。
快速了解残雪的30部文学作品,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快速了解残雪的30部文学作品,看这篇文章就够了!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
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小说选入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1、《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这是残雪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这是残雪最容易读懂的一本书,也可以说这是理解残雪作品最好的入门书。
因为这是一篇篇散文组成,散文内容全部是写残雪自己的经历。
残雪运用风格独特的写法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可以亲切感受的作家童年内心世界和作家童年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些文字不像她的小说那样难以理解,而是在思辨中进入回忆的片断,回到童年时光。
我们感受到残雪小时候的善于幻想和倔强直接影响到成年后残雪的创作。
这部残雪的精神自传是通往残雪艺术世界的钥匙。
2、《为了报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这本书是残雪访谈录,残雪自己表达自己的一本书,我们往往能够通过这样的文字了解到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
这本书是走进残雪艺术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本书主要包括残雪近年来的主要访谈,包括日野启三、近藤直子、彭国梁、施叔青、林丹娅以及亚洲周刊等众多媒体的访谈。
这些构成了残雪另一种声音。
通过阅读残雪访谈录,我们仿佛在聆听残雪自己的心声。
3、《山上的小屋》这是残雪短篇小说全集之一,这是第一本。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残雪第一部作品。
本书收集的是从残雪第一篇发表的作品开始的四十多部短篇小说。
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残雪是怎么走向她独一无二的文学创作的。
她的先锋文学风格形成也有一个大致的脉络。
残雪四十年如一日的风格,在残雪最开始的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形成了。
读这本书,能够了解残雪文学是如何开始的。
4、《传说中的宝藏》这是残雪短篇小说全集之一,这是第二本。
残雪
二、残雪 (一)创作简介: 当代作家,曾经被视 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 其作品以关注女性内心 的状态为特征,以后的 林白、陈染等都在一定 程度上受到她的影响。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1
•
残雪体验独异,思想前瞻,天马行空,一贯 以潜意识写作著称,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特 殊的作家,近年来残雪为了更好地深入探索人性, 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独辟 蹊径,用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 博尔赫斯、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等经典作家做 出了全新的、东方人的阐释和描述。 • 短篇:《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 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 中篇:有《黄 泥街》《苍老的浮云》。
• 父亲:幕后真正的操纵者。
• 对“我”的阻挠则比较间接,他不 像妈妈那样直接采取措施,而是借妈妈 的手来破坏“我”的个人世界。 文中提到的几个人: 房子周围的小偷;反锁在小屋里的人; 镜子里那个人;在井边捣鬼的人;蹲在 屋顶里面的人;在山上的小屋里呻吟的 人。
8
• 三是对周围环境的臆想。
• •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2
• (二)残雪小说创作特色: • 残雪说:“我把自己的小说叫做‘描写本质的小
说’。形象是内部的,与外部的表现是有区别的。里边 的形象是怎样的,按照它来写作。出发点与其他的小说 拉开距离,所以,一般人看了会有陌生感,行为、行动, 思维的方式、讲话的语气,全是相反的;我所写的小说 是幻想的文学,所有里边的东西都是道具。要有道具、 有幻想,那是为了看自己,我们是看不到自己的,只能 通过镜子,写完小说后,自己也成为一个读者,反复对 照作品内容进行反省,现代社会的女性,不管是否从事 文学创作,都应该不断地批判自己,反手,而是影响我的 精神和意识,或者根本就是我的精神和意识产生 的幻觉。他们也许存在于现实中,也许只是我的 冥想。不管怎么样,他们是那样真切的“存在” 于“我的周围”。 • 社会现实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其中, 自然受其干扰。 • 2、建构了一个荒诞、变形、梦魇般的世界 • 在这个世界里,人,是孤独的,痛苦的,人与 人之间互相戒备、仇视。
不懈追求的先行者——你所不认识的残雪
不懈追求的先行者——你所不认识的残雪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第1期2019年10月,中国作家残雪虽然最终未能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因为曾居于博彩公司此前给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第三位,且排名在村上春树之前,此前鲜为人知的作家残雪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新晋的“网红”,她的作品也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
她只有小学学历,17岁进入街道工厂工作,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后当过赤脚医生,也开过裁缝店。
后来通过业余文学创作成为作家,堪称励志典型。
17岁在工厂上班时,她就读完了《资本论》。
她和哥哥从小爱好哲学,哥哥邓晓芒成了著名的哲学家,而她1985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创作七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她是中国最早从事实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在北京居住多年之后,残雪近年搬家到云南,继续生活和写作,30多年来一直过着单调刻板的文学生活。
当下的文学界,已经很少有人像残雪那样写作了。
读哲学书籍,写实验小说。
每天创作一小时,事前既不做准备,事后也不回顾,她说:“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才具有深层的对称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性。
”“这是属于残雪特有的叙述方式,她总可以在平凡中发现和创造全新的个性人物。
行为方式的独一无二,语言的独一无二,任何人都模仿不来,而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叙述。
正是这种天马行空,拒绝了很多读者,也正是因为这种天马行空,造就了残雪的独一无二。
”多年来一直出版残雪作品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小真说,这是一种悖论,一方面独特,另一方面不被理解,一直被误解。
近几年里,残雪每天攻读哲学4个小时,打算再过六七年写一本大书——《艺术哲学》。
残雪作品《小金牛》阅读感想
残雪作品《小金牛》阅读感想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残雪作品《小金牛》简介
2.阅读感想:故事情节与主题
3.残雪的写作风格及特点
4.对读者的启示
正文
残雪作品《小金牛》阅读感想
1.残雪作品《小金牛》简介
《小金牛》是我国著名作家残雪的一部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历程,通过描述他与一头小金牛的深厚感情,以及他经历的种种磨难,展现了乡村少年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风貌。
2.阅读感想:故事情节与主题
阅读《小金牛》,首先被其紧凑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感受到了乡村少年与小金牛间真挚的感情。
同时,故事中的乡村生活背景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故事主题方面,作者通过对乡村少年成长历程的描述,传达了勇敢面对困境、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
这种积极的主题,令人深受启发。
3.残雪的写作风格及特点
残雪的写作风格独特,她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营造出真实感人的故事氛围。
在《小金牛》中,她运用了大量的乡土语言,使得故事更具地方特色,让人仿佛置身于故事的乡村世界。
此外,残雪在描绘人物性格方
面也颇具特色,她笔下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对读者的启示
《小金牛》对读者的启示在于,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
乡村少年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依然坚韧不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种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残雪的《小金牛》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们领略了乡村少年成长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坚韧。
残雪:把梦境变成现实的野心
残雪:把梦境变成现实的野心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1期残雪本期客座总编辑残雪,本名邓小华,湖南耒阳人,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著有《突围表演》《五香街》《黑暗地母的礼物》《黄泥街》等,作品被大量翻译到欧美和日本等地。
自我就是你内部的那个精神的形态,凡不满足于物质生活,要追求精神的人都应该来探讨它,分析它,以求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的情感层次更丰富、深刻,并具有广阔的胸怀。
文学的最大功能就在这里。
以自我为中心的探讨《检察风云》:你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曾是《新湖南报》社长,他们的生活、阅读、藏书对你接触文学有影响吗?残雪:我父亲酷爱哲学和历史,后来他在图书室工作过,所以也常借一些文学史方面的书回来看,有时也借童话书给我们看,家中有书,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吧。
《检察风云》:最初从你父亲的书架上读的就是《金发公主》和《牛虻》吗?残雪:《金发公主》是父亲从图书馆借的,《牛虻》好像是熟人那里借的。
有个朋友的姐姐是知青,她家里总是有在知青当中流传的那些西方和俄国的经典小说。
虽说是禁书,大家还是传着看。
《金发公主》最初是父亲借给我姐姐看的。
当时她已经上小学了,认得很多字。
我永远记得那本书,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名少女,金黄色的长发一直拖到脚踝那里。
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有那样的金发该有多好啊。
《牛虻》是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读到的,我是一个在某方面来说比较懵懂的女孩,所以《牛虻》对当时的我来说可能太复杂了一些,只是被它的崇高境界所吸引。
我花了一个晚上就把它给读完了,然后反复读,再后来把它藏在一个大箱子的后面,生怕给人家拿走。
《检察风云》:你说你缺乏肢体模仿的能力,这是否成为你日后的小说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残雪:我的所有小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探讨,我认为真正的严肃文学就该是这样。
不过我这里的“自我”同国内文坛从意识形态出发,以贬抑的口气谈到的“自我”,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作家残雪的作品
作家残雪的作品
【实用版】
目录
1.作家残雪简介
2.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3.作家残雪的代表作品
4.作家残雪作品的影响和评价
正文
1.作家残雪简介
残雪,原名邓小华,湖南耒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85 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评论等多个领域。
残雪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2.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残雪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现实主义风格:残雪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出真实、生动的生活画卷。
(2)哲理思考:残雪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探讨人生、人性、道德等诸多问题,使读者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能得到思想的启示。
(3)创新性:残雪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3.作家残雪的代表作品
残雪的代表作品有:
(1)《黄帝的孙子》:该小说讲述了一位历史学家在追寻黄帝后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纷繁。
(2)《突围》:这部作品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残雪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3)《赤彤丹朱》:该小说通过描述一位女画家的生活经历,探讨了艺术、生活、人性等诸多问题,是残雪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
4.作家残雪作品的影响和评价
残雪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其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而且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深度探索作品主题及其影响一、作品主题的深度探索残雪的作品深入探索了人类的精神状况,对人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她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内省,挑战了既定的社会观念和文学传统,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内在的世界。
残雪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还探索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毅力。
这种对人类精神的深度探索,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共鸣,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二、独特、创新的文学风格残雪的文学风格独特且创新,展现出现代中国文学的新可能。
她的作品充满了象征主义、梦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元素,打破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
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得残雪的作品在文学界独树一帜,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同时,她的文学创新也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三、对人性的独特见解残雪对人性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她认为人性是复杂、多元且充满矛盾的,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命体验。
这种对人性的理解使得她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残雪的作品鼓励读者深入思考人性的本质,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四、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识残雪的作品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她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呈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助和挣扎。
同时,残雪的作品也揭示了社会上层人群的虚伪和冷漠,探讨了权力、欲望和人性的关系。
这种深刻的社会意识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读者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五、残雪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残雪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各地读者关注的焦点。
残雪的作品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中国社会的途径,为全球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残雪的哲学作品
残雪的哲学作品残雪是一位哲学家,他以他的哲学作品《寒夜的思考》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本质。
文章以残雪的哲学思想为中心,通过分析他的观点和思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寒夜的思考》中,残雪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寻找意义。
他认为,宇宙是无情的,没有任何目的或意义。
然而,人类具有意识和思考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思考和追求意义。
残雪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由外部世界赋予的,而是由每个人自己创造的。
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时,残雪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自由和责任。
他认为,人类的自由是一种存在的特质,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然而,这种自由也伴随着责任。
人们必须承担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带来的后果,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残雪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快乐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追求快乐是一种本能,但快乐并不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觉,而存在的意义应该超越个人的感受。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追求真理和美好来寻找存在的意义,而不是追求短暂的快乐。
在《寒夜的思考》中,残雪还提出了对自我和他人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中形成的。
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关系,人们才能找到存在的意义。
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时,残雪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他思考着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否真正存在,人们的选择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他还思考着道德和伦理的问题,以及人类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推动着人们不断思考和追求存在的意义。
通过分析残雪的哲学作品《寒夜的思考》,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观点和思考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思考,促使人们在寻找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残雪的哲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成为人们思考人类存在和哲学问题的重要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雪,原名邓小华,女,湖南耒阳人。
1970年后历任街道工厂工人,个体裁缝。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
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并被译介到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1953年5月30日,残雪出生于长沙。
2015年,残雪的作品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获得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残雪从小敏感、瘦弱、神经气质,短跑成绩和倔强执拗在学校都很有名。
她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便失学在家。
1970年进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
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
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
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5年,残雪的作品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获得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
2019年她凭借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
残雪的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长,母亲也在报社工作。
1957年,父亲作为“新湖南报右派反党集团”头目被打倒。
家庭由此陷入困顿。
残雪从小由外婆带大,她的外婆是一个沾满了楚地巫风习性的人物。
神秘的童年经验一直追随着残雪,成了她长大后无法抹去的童年记忆,她说:“几次跟随外婆在天井里赶鬼的经验烙在了她的‘灵魂’上。
”特殊的成长经历,使残雪沾染了楚巫文化的神秘因子,楚巫文化逐渐内化为她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外婆在她7岁时因饥饿而死亡。
作家残雪作品介绍
残雪的代表作品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等。
1985年—1986年,是残雪创作的第一阶段:
代表作品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特点是人间烟火的味道较重,外部世界的干扰削弱了小说在灵魂内部的展开。
残雪早期作品的另一个内容是表现人性,“表达对人性的看法”,偏重展示人在各种关系——血缘关系、夫妻关系、情人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的纠葛中本色表演,展露连他们自身都无法意识到的最本质的东西。
1987年—1990年,是残雪创作的第二阶段:
代表作有《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苍老的浮云》以及当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突围表演》,作品是从外向里挖掘,像旋风一样层层深入的旋到内部(灵魂最深处)去。
1991年—2001年,是残雪创作的第三阶段:
代表作有《痕》,作品专门集中在一种深层次的东西上,以艺术家本身的创作为题材,拷问艺术的本质,达到“纯文学”最理想的境界。
2002年之后,残雪创作的第四阶段:
跟以前又有不同,主要表现在风格的转换上,《松明老师》等是这个时候的代表作,风格变得明朗朴素,但所探求的东西仍然是一贯的。
残雪后期作品的结构是自由的,它是精神流动的固态形状,犹如火山爆发时岩浆四处崩散后形成的状态,变幻莫测,无规律可寻。
她的作品的所谓深层结构,即作家本人精神流动自然形成的结构,没有出口和入口,所以若想置身其中,必然会感受无法进入的苦恼和它的排斥力量。
残雪后期创作有许多精美的短篇。
《归途》是一个有趣的短篇,文本中的“我”,可将读者带到一座迷宫中,不知道会在这座迷宫里遇到什么,被引发出好奇心。
在“我”“误闯”小黑房后,有关以前房主人的故事每天都会被讲述,而且每天故事都会有改变,最后连“我”也加入了讲述,变得不那么急于找到“归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