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各目

合集下载

昆虫各目的特征和拉丁文及科的特征

昆虫各目的特征和拉丁文及科的特征

昆虫各目的特征和拉丁文及科的特征原尾目Protura (螈)本目俗称螈。

这个螈字的构造很妙,它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表示这是最原始的昆虫。

微小无翅昆虫,体长0.5-2毫米,细长,白色或无色。

没有触角、复眼和单眼,有1对假单眼,是触角退化的遗迹。

口器内藏在头内,适于刺吸。

前足特别长,它常高高举在头部的前面,能代替触角的作用。

腹部12节,没有尾须,第1-3节有腹足的遗迹。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举足原尾目,触角却独无;腹部十二节,前三有腹足。

弹尾目Collembola (跳虫)俗称跳虫,因为它的腹部末端有弹跳器,故名弹尾目。

它的第1腹节有吸盘状的腹管,第4腹节有1个分叉的跳器,平时跳器被吸管吸住,需要时吸盘状腹管一松,通过跳器一弹,即可跳跃。

小型,体长一般仅1-3毫米。

每侧单眼8个,但有些种类无单眼。

触角4节;足无跗节。

凡腹部由6节组成的,叫节腹亚目(一般跳虫);如果腹部6节愈合成一个球形时,就叫愈腹亚目(圆跳虫)。

本目有人提升为弹尾纲。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善跳弹尾目,腹节不过六;基部有腹管,跳器在端部双尾目Diplura (铗尾虫)触角念珠状,内藏的咀嚼式口器;没有复眼和单眼色。

体长2-20毫米,我国西藏有一种铗尾虫,体长竟达49毫米,为世界所罕见。

体白色或黄色。

前胸小,中、后胸相似。

跗节1节,有2-3爪。

腹部11节,前7节有成对的刺突和泡囊。

尾须发达,其中尾须线状的种类叫双尾虫;尾须骨化成钳状的种类叫铗尾虫(仿陈瑞瑾图)。

本目有时被提升为双尾纲。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无眼双尾目,触角如念珠;尾须或尾铗,一七泡刺突。

缨尾目Thysanura (石炳,衣鱼)这类昆虫的尾部除有1对长尾须外,还有1根中尾丝,故名缨尾。

体长4-20毫米,狭长,末端尖细,体表常覆有鳞片。

触角长,丝状,末端尖锐。

口器外生,咀嚼式。

足的基节和腹节上常有刺突,腹板上还有泡囊。

跗节2-3节,爪2-3个。

雌性有产卵器。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口缨尾目,触角长丝如;尾须有中丝,二九泡刺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是一类显著的节肢动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它们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外骨骼、体节及附属肢、体型和触角等。

首先是昆虫众所周知的外骨骼特征。

昆虫的外骨骼由甲壳素组成,这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具有优秀的坚硬和保护作用。

外骨骼可以保护内脏器官,同时也为肌肉提供支撑,帮助昆虫进行运动。

外骨骼的坚硬性质也有助于昆虫进行防御或攻击,避免受到捕食者的捕食。

其次是昆虫的体节及附属肢特征。

昆虫的体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具有感觉器官,包括复眼和两只单眼,以及触角等感受外界环境的器官。

胸部连接了昆虫的三对附属肢,分别是头胸部对应的触角和口器,以及胸部对应的六只腿。

昆虫的触角非常敏感,可以感知食物、繁殖伴侣和危险信号等。

昆虫的口器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性进行适应性进化,从而实现各种方式的摄食。

此外,昆虫的体型也是其形态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虫的体型各异,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有些昆虫体型较小,行动迅速,适应于各类生活环境;而有些昆虫体型庞大,行动缓慢,可以在固定的领地内寻找食物和繁殖。

体型不同的昆虫对于食物的利用和避灾能力也有所不同。

最后是昆虫的触角特征。

触角是昆虫感知环境和通讯的重要器官,形状、长度和生理功能各异。

有的昆虫触角细长弯曲,用于觅食和取食;有的昆虫触角扁平宽阔,用于感知环境中的空气流动和气味;有的昆虫触角呈锤状或棒状,用于生殖或感知地下土壤和水分。

触角上的感受器官能够感知温度、湿度、气味和声音等外界刺激,帮助昆虫识别物种、追踪繁殖伴侣和寻找食物资源。

总结起来,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外骨骼、体节及附属肢、体型和触角等。

这些特征使得昆虫能够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生存、繁殖和进化,并展现出丰富的形态变异和生态适应性。

昆虫八大目检索表

昆虫八大目检索表

昆虫八大目检索表摘要:1.昆虫的定义与分类2.八大目的概念3.八大目的分类及特点4.昆虫与八大目的关系5.昆虫八大目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正文:昆虫是一种具有显著生物多样性的生物类群,已知种类超过100 万种,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昆虫,昆虫学家们将其分为不同的目、科、属等分类单元。

其中,昆虫的八大目是昆虫纲中最重要的分类单元之一。

八大目是指昆虫纲中八个主要的目,包括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蚤目。

这八大目占据了昆虫纲的大部分种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鞘翅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目,包括甲虫、蚂蚁、蜻蜓等,其中许多种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直翅目昆虫则包括蝗虫、螳螂、蝉等,它们的前翅较硬,后翅膜质,善于飞行。

膜翅目昆虫主要为蜜蜂、黄蜂等,具有重要的传粉和蜜源价值。

鳞翅目昆虫以蝴蝶、飞蛾等为代表,拥有丰富多彩的斑纹和优美的飞翔姿态。

双翅目昆虫包括蚊子、蝇、虻等,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者。

蚤目昆虫则包括跳蚤、虱子等,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表,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影响。

昆虫与八大目的关系密切,因为八大目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昆虫种类。

研究八大目的昆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功能、资源利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昆虫八大目检索表是一种辅助昆虫分类的工具,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描述,帮助昆虫学者快速准确地鉴定昆虫的种类。

使用昆虫八大目检索表,需要先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翅膀、触角、足等,然后根据检索表中的描述,逐步缩小分类范围,最终确定昆虫的种类。

总之,昆虫八大目检索表是昆虫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对于昆虫的分类、生态学研究以及害虫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

三、分类
3亚目6总科40科350属5000多种,分布很广。
亚目及总科检索表
1.翅的纵、横脉很少,Rs最多1分叉;体微小,被白粉。(粉蛉亚目 Coniopterygoidea) ……………… ……粉蛉总科Coniopterygoidea 翅的纵脉很多,通常有很多横脉,Rs有多数分支。…………………2
4.腹部: ① 第1节与第2节侧面多有大型听器(鼓膜); ② ♂第10节,♀第9+10节愈合成外生殖器; ③ 各节背板有鳞毛丝(形状与数目为分类特征)。
1 鳞翅目成虫体躯的结构
鳞翅目形态特征图(1-3)
口诀(蝶4科、蛾12科) 蝴蝶头上一对棒,← 概述 蛾类触角多花样。← 弄蝶翅脉不共柄。← 弄蝶各翅脉均直接从中室发出,无共柄现象。 粉蝶颜色白与黄,← 若问翅膀是啥样? 粉蝶的前翅M1与R3、R4、R5共柄即接近。 中脉上了径脉干。← 凤蝶前二后翅一。← 凤蝶前翅臀脉2条,后翅臀脉1条。 蛱蝶前足抱胸膛。← 前足短小无爪,紧贴在胸部下方。 麦蛾后翅似菜刀。
4. 食性
成虫——虹吸口:吸取花蜜、果汁、树液等,少数直接吸食
果实和家畜血液(吸果夜蛾类)。 幼虫——咀嚼口:植食必性——农业最大害虫类群
① 重要农林大害虫:
a.食害叶片:粘虫、斜纹夜蛾等; b.潜居叶内:银纹夜蛾等; c.钻蛀茎杆:稻螟、玉米螟等; d.钻蛀果实和种子:棉铃虫、红铃虫、梨小食心虫等; e.为害储粮:表蛾、米黑虫、粉斑螟等; f.加害木材、纤维品等。 ② 经济价值高的——家蚕、柞蚕、天蚕、蓖麻蚕等。
完全变态卵孵化幼虫化蛹蛹成虫羽化简单介绍一下各虫期的有关特点迁徙飞行习性蝶类大部分昼行性蛾类于黄昏黎明及夜间飞行多数蛾类飞行限制在一定区域内而蝶类常迁飞数百里至数千公里目前已知214种蝶类能作迁徙性飞行集群多者数量可达数十亿只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昆虫各目的二项检索表

昆虫各目的二项检索表

昆虫各目的二项检索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昆虫种类繁多,不同的目之间存在很大的形态和生物学差异。

下面提供一个较为简化的昆虫主要目的二项检索表,供您参考:
1. 有翅,具虹吸式口器。

a. 咀嚼式口器,翅大而发达,如蝗虫目
b. 虹吸式口器,翅退化变小,如蜻蜓目
2. 足长,后翅变为鞘翅覆盖着前翅。

a. 鞘翅上具金属光泽,如金龟子目
b. 革质或角质,如象甲目
3. 卵生,有外骨骼。

a. 大型昆虫,如蜻蜓目
b. 小型昆虫,如蜉蝣目
c. 大型或小型昆虫,如鞘翅目
4. 幼虫多为咀嚼式口器,有外骨骼和分节。

a. 完全变态昆虫,如鳞翅目
b. 非完全变态或半变态昆虫,如膜翅目
以上只是一个非常简化的二项检索表,实际上昆虫的分类学分类非常复杂,需要更多的特征和细节来区分不同的目。

如果您对具体的昆虫目感兴趣,建议您查阅专业的昆虫分类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昆虫的分类学分类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话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您对昆虫感兴趣,建议您从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开始学习,并逐渐深入了解昆虫的分类、特征和生态学等方面。

昆虫八大目检索表

昆虫八大目检索表

以下是昆虫界常见的八大目及其特征的简要检索表:
1. 鳞翅目(Lepidoptera)
- 特征:鳞翅目包括蝴蝶和飞蛾,成年个体通常具有大而彩色的翅膀,触角相对较长。

2. 鞘翅目(Coleoptera)
- 特征:鞘翅目包括甲虫,具有前翅特化为硬鞘,覆盖和保护了后翅。

3. 膜翅目(Hymenoptera)
- 特征:膜翅目包括蚂蚁、蜜蜂、黄蜂等,具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雌性个体一般具有螫针。

4. 鳃鳃目(Diptera)
- 特征:鳃鳃目包括苍蝇、蚊子等昆虫,具有一对前翅,退化为摇摆的平衡器,后翅为纤维状。

5. 鳍翅目(Odonata)
- 特征:鳍翅目包括蜻蜓和蜡蜉,成年个体具有两对均大且类似的独立翅膀。

6. 直翅目(Orthoptera)
- 特征:直翅目包括蝗虫、蚱蜢等,具有直翅,通常用于发出声音。

7. 半翅目(Hemiptera)
- 特征:半翅目包括蚜虫、蝽虫等,前翅的一半形成硬化的保护翅,后翅为薄膜状。

8. 鳖翅目(Neuroptera)
- 特征:鳖翅目包括蚍蜉、蚊蛾等,成年个体具有薄翅膜,通常具有丰富的脉络。

这只是八大目中的一部分,昆虫界非常广泛多样,包含众多目和科。

针对特定的昆虫分类,更加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昆虫学资料或者专业著作。

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

4 有翅1对…………………………………………双翅目 有翅2对………………………………………………..5
5 前、后翅均为膜质……………………………………6 前翅革质或角质…………………鳞翅目 翅上无鳞片,口器非虹吸式……………………….7
7 静止时双翅平展于身体两侧,与体轴垂直…蜻蜓目 静止时双翅覆于体背面,呈屋脊状…………同翅目
2 有翅亚纲:原始有翅,腹部除外生殖器外无其他附肢。 (3)双翅目:有翅1对,后翅常变为平衡棒。 (4) 鳞翅目:膜质翅上覆有鳞片,虹吸式口器。 (5)蜻蜓目:静止时双翅平展于身体两侧,与体轴垂直。 (6)同翅目:静止时双翅覆于体背面,呈屋脊状。 (7)鞘翅目:前翅为翅角质。 (8)半翅目:前翅为半鞘翅。 (9)直翅目:前翅革质,后足为跳跃足。 (10)蜚蠊目:前胸背板宽大,常盖住头部。 (11)螳螂目:前足为捕捉足。
昆虫分类检索表
1 无翅,或有极退化的翅……………………………..2 有翅…………………………………………………….
2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无翅亚纲….3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有翅亚纲…4
3 有1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双尾目 除1对尾须外,还有1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缨尾目
昆虫分类
以无翅亚纲的双尾目(铗尾虫)、缨尾目(衣 鱼)、有翅亚纲的双翅目(蚊、蝇)、鳞翅目(蝶、 蛾)、蜻蜓目、同翅目(蝉)、鞘翅目(甲虫)、 半翅目(蝽)、直翅目(蝗虫)、蜚蠊目、螳螂目 为例,说明昆虫常用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一、上述各目昆虫的最主要特征
1 无翅亚纲:无翅,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还有 其他附肢(铗尾虫1-7节、衣鱼2-8节各有1对针突)。 (1) 双尾目:腹末有1对不分节的尾铗。 (2)缨尾目:腹末有1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完整word版)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完整word版)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1。

直翅目:①体中型—大型、下口型、口器咀嚼式、单眼2—3个②前翅狭或小、皮革质特称“复翅”,休息时呈屋脊状复盖体上,后翅膜质,扇状、可纵折,后足大多跳跃式,有尾须,产卵器大多发达,多具听器和发音器③不完全变态,卵生、聚产、有卵囊保护,产在土中或植物里,属隐蔽式④多数具保护色,普遍有性二型现象,多数植食,少数肉食2。

半翅目:①口器刺吸式,喙管从前向后伸出,为害时只将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吮吸汁液②翅两对,前翅基部半革质,端部半膜质,称半鞘翅,休息时平复于体上,后翅膜质折叠于前翅下。

将前翅展开,观察翅的分区,记住革片,膜片,爪片等各部位的划分。

膜区的脉纹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③体扁,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发达,腹部两侧常露出在半鞘翅外,无尾④有发达的臭腺,从腹面观察,位于后胸侧板⑤属不完全变态,本目昆虫多为植食性种类。

也有捕食性益虫还有卫生害虫臭虫3。

同翅目:①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前翅质地均一,休息时左、右翅呈屋脊状复于体背不重叠(注意与半翅目的区别)蚜和蚧有无翅型②多数种类体上有腊膜,跗节1-3节③绝大多数是不完全变态,但蚧的幼虫有蛹,称过度变态④大多是两性生殖卵生,蚜科种类常营孤雌生殖;雌雄性二型现象普遍、蚜虫还具有多型现象⑤均为植食性,有的还能传播病害。

分泌蜜露4.鳞翅目:①体、翅上都被有鳞片,前翅上的鳞片组成图案可分线和纹(或斑)两类;线按位置由基部向端部顺次称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缘线、缘线;斑按形态称环状纹、肾状纹、棒状纹,后翅常有新月纹,斑纹的变化是鉴定种的依据,除去鳞片可见明显脉纹这是科的重要依据②口器虹吸式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伸左右合并成喙管,只能吮吸花蜜等液体,不用时卷曲呈发条状,下唇须发达,下颚须退化很小③单眼2个或无;触角线状、梳状、羽状或球状或球杆状;无尾须④完全变态,卵圆球型,半球型,椭圆或扁平,表面有颗粒或刻纹;蛹大多为被蛹,少数为植食性,主要是幼虫期为害,仅小数肉食性,幼虫毛虫型、口器咀嚼式,下唇叶中间突起,叫吐丝器,能吐丝,唇基三角形,额夹“人”字.腹足底面有钩状刺(趾钩)依长度可分为单序,二序和三序,依排列形式可分为全环式、缺环式、二横带式、中列式,趾钩的变化是鉴别幼虫的重要依据⑤幼虫体上常有斑线和毛,其分布可作为识别种类的辅助特征,纵线以所在位置高低依次称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5.膜翅目:①头能动、咀嚼式。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进化过程中,昆虫发展出了各种目的特征,使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衍。

以下将介绍昆虫的一些目的特征:1.革命性的外骨骼:昆虫身体被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这种外骨骼称为壳,它是由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的。

外骨骼为昆虫提供了身体支撑和保护,同时还起到了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2.六足步行:昆虫的六条腿是昆虫体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们通过六足步行的方式进行行动。

这种步行方式使昆虫能够迅速地爬行和躲避危险,也有助于昆虫在多种地形中行走。

3.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完全变态的阶段,这是昆虫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完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外貌和行为差异。

4.翅膀和飞行:许多昆虫拥有翅膀,使它们能够飞行。

翅膀是昆虫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它们能够在不同的高度和速度下飞行。

昆虫的飞行能力使它们能够寻找食物、繁殖和逃避天敌。

5.细小的体型:昆虫通常具有较小的体型,这使它们能够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

细小的体型也使昆虫能够利用微小的空间和资源。

6.高度的繁殖力:昆虫以其高度的繁殖力而闻名,这是它们在进化中发展出的目的特征。

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卵的产卵和孵化来繁殖后代,一些昆虫还可以通过分裂和无性繁殖来增加种群数量。

8.复杂的感知器官:昆虫的感知器官非常发达,它们能够感知光线、声音、气味和触觉。

例如,蚊子的复眼可以感知光线的方向和强度,蟑螂的触角能够感知周围的空间。

总结起来,昆虫的目的特征体现了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独特的生存方式。

通过外骨骼、六足步行、翅膀、完全变态等特征,昆虫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繁衍和生存。

此外,昆虫的多样的口器和感知器官使其能够获取充足的食物资源并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

因此,昆虫在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昆虫记图鉴昆虫的样子及简介

昆虫记图鉴昆虫的样子及简介

昆虫记图鉴昆虫的样子及简介
一、石蚕:属石蚕蛾科。

外形特点: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色,翅膀褐色,停栖时呈屋脊状,各脚细长。

生活习性:幼虫为水栖性,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细砂、枯枝等黏结成巢,每一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巢型,成虫生活于溪流附近,栖息量很多。

二、蜕螂俗称屎壳郎,属鞘翅目金龟子科。

外形特点: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

生活习性:蛲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有一定的趋光性。

三、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

外形特点: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

触角短,呈须状。

生活习性: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

四、舍腰蜂也称为金腰蜂(泥水匠蜂)外形特点:头部有两只触角,触角末端向外弯曲,胸部圆柱状,尾部细长末端有膨胀,后四脚偏长。

生活习性:屋子旁边,主要会选择一个能够暴露在夏日里的炎热之下的地点。

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有一只大一点儿的火炉,还要有一些能够燃烧使用的柴火。

已经变得乌黑的天花板、木缝、烟筒等。

比如说,在养花房里,在厨房里等。

五、螳螂外形特点: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
生活习性: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

各个目昆虫鉴别

各个目昆虫鉴别

一、原尾目 Protura无翅昆虫,体极小,细长,淡白或黄色。

头锥形,口器内藏;触角退化,无单眼和复眼。

前足特别长,生有许多感觉器,跗节互节,单爪。

腹部12节,前3个腹节各有1对小型腹足(刺突),无尾须。

增节变态,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

二、弹尾目 Collembola微小型无翅昆虫,有发达的弹器,能跳跃。

口器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触角丝状,4节,无复眼。

腹部6节,第一腹节有黏管。

无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表变态,若虫形似成虫;成虫期继续蜕皮。

有孤雌生殖现象。

三、双尾目 Diplura 细长、淡色、无翅的小型昆虫。

触角长而多节;无单眼和复眼;咀嚼式口器,内藏于头部腹面的腔内;胸足发达,跗节1节;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1对显著的尾须,无中尾丝。

表变态。

若虫外形极似成虫。

成虫期仍蜕皮。

四、缨尾目 Thysanura 小到中型,无翅昆虫。

体狭长,背腹扁平,常多鳞片和毛。

触角长丝状,复眼分离,咀嚼式口器,上颚有前、后2个关节突与头部相连。

腹部11节,第7至第9腹节有成对刺突和泡囊,第11节具有1对缨状尾须和正中尾丝,长而多节,雌虫产卵器发达。

表变态。

成虫期仍蜕皮。

五、蜉蝣目 Ephemeroptera 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体小至中型,细长,体壁柔软。

复眼发达,单眼3个。

触角短,刚毛状;咀嚼式口器,但上、下颚退化,没有咀嚼能力。

翅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小于前翅;翅脉原始,多纵脉和横脉,休息时竖立在身体背面。

雄虫前足延长,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

腹部末端两侧着生1对长的丝状尾须,一些种类还有一根长的中尾丝。

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

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多则几天。

雌虫产卵于水中。

稚虫常扁平,复眼和单眼发达;触角长,丝状。

腹部具气管鳃和丝状尾须三条。

具有亚成虫期是其独特的特征。

亚成虫形似成虫,但体表、翅、足具微毛,色暗,翅不透明或半透明,前足和尾须短,不如成虫活跃。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

昆虫10个目主要特征和常见种类.翅2对,膜质,翅脉网状,多横脉,各翅均有一翅痣。

腹部细长;尾须小,1节。

半变态。

蜻蜓、豆娘;触角丝状,多节;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

前胸极长;前足为捕捉足;翅2对,前翅覆翅,后翅膜质。

尾须不长,多节。

渐变态.;口器咀嚼式.翅2对,前翅革质称覆翅,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

大多尾须短,1节;常具听器;雄虫一般有发声器,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

渐变态。

蝗虫;蚱蜢-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蟋蟀(蛐蛐)-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2根细长的尾须,触角长于身体;螽斯(蝈蝈)-外形似蝗虫,草绿色,触角长于身体;蝼蛄体小到大型。

触角3-5节,通常4节;口器刺吸式。

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完全退化;小盾片发达;后胸常有臭腺。

无尾须。

渐变态。

黾蝽(水黾)-两栖,触角外露,无臭腺,胫节有特化毛,能在水面行走;负子蝽-水生,触角隐藏,有臭腺,后足游泳足;龟蝽、盾蝽、长蝽、缘蝽、猎蝽、盲蝽-陆生,触角发达,通常有臭腺2对,前翅质地相同,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翅置于腹部背面上方呈屋脊状。

无尾须.渐变态。

斑衣蜡蝉、蝉(知了)、沫蝉、叶蝉、角蝉、蚜虫体小到大型;体坚硬,有光泽,通常称“甲虫”。

触角形状多样,一般10-11节;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翅2对,前翅角质化称鞘翅,无明显翅脉,静止时不相叠,中间有一鞘缝,后翅膜质。

无尾须.全变态。

天牛、金龟、瓢虫、象甲、步甲、叶甲、扣头虫,多节;口器咀嚼式.翅2对,前后翅相似,膜质,无臀叶,翅脉呈网状,翅脉在近翅缘处多分叉。

尾须1节或无.全变态。

草蛉体小到大型;全身被鳞片.触角多节,形状多样,但多为球杆状或丝状;成虫口器为虹吸式,幼虫口器为咀嚼式。

翅2对,被鳞片,翅脉稀少。

有退化的尾须。

全变态。

蝶-触角球杆状,多白天活动,静止时翅多直立或平置;蛾-触角丝状或羽毛状,多夜间活动,静止时翅多呈屋脊状(丝状或环毛状等),或短而仅3节(具芒状或不具芒);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生物,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对于昆虫的分类和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生物群体。

一、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生理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的。

目前已经发现的昆虫种类众多,大约有100万种以上。

下面将昆虫大致分为四个基本类群:1. 鞘翅目(鳞翅目):包括蝴蝶和蛾子。

它们的前翅和后翅均为具有丰富色彩的鳞片,这是它们的显著特征之一。

2. 直翅目:如蟋蟀、蝗虫等。

直翅目昆虫的前翅坚硬而狭长,可作为保护翅膀的外壳。

它们的后翅可以像蝉翼一样振动产生声音。

3. 膜翅目:包括蜜蜂、黄蜂和蚜虫等。

膜翅目昆虫的前翅相对较硬,后翅大部分为薄膜状,便于飞行。

4. 半翅目:如蚊子和苍蝇。

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前部坚硬,后部为透明的薄膜状,后翅全为薄膜状,形成了一对结构特殊的翅膀。

二、昆虫的特征昆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生命周期等方面。

1. 外部形态特征:昆虫一般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复眼可以提供广角视觉,触角用于感知环境。

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用于消化、排泄和生殖。

2. 内部构造特征:昆虫的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昆虫的体型较小,其触角、足和翅膀等器官都具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用于适应各种环境。

3. 生命周期特征: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昆虫以卵开始孵化,经过幼虫期的不断生长和蜕皮,最终变为蛹,再经过化蛹为成虫。

不同昆虫的生命周期长度和形态特点有所不同。

三、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昆虫作为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传播花粉:许多昆虫如蜜蜂、蝴蝶等通过采食花蜜或花粉,身上的花粉会被带到其他植物,促进植物的繁殖。

因此,昆虫是维持植物多样性和繁衍的重要媒介。

2. 控制害虫:某些昆虫如寄生蜂、食虫昆虫等可以帮助控制农作物的害虫,维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减少农药的使用。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1)增节变态类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

无经济意义。

鉴于这类虫子在昆虫与多足纲之间,过去亦有人称蚣虫纲。

(2)表变态类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这类昆虫体第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也称“跳虫目”。

缨尾目昆虫体有鳞片,触角多节,复眼发达或退化,无翅。

腹部有11节,腹下有腹刺若干对,末端有长尾须,尾须间生一丝状中尾丝。

分布甚广,一般栖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

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

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缺眼无翅,腹部十一节,末端有长尾须,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栖地下,分布甚广。

(3)原变态类蜉蝣目(Ephemerida)原变态类昆虫,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短,刚毛状,不甚明显。

翅半透明,前翅发达,后翅甚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

不完全变态。

成虫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4)不全变态类蜻蜓目(Odonat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

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

两对膜质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脉序多而密;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

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

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

约有4500余种。

蜚蠊目(Blattari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到大型昆虫。

体扁平,褐或灰色。

头小能活动。

复眼发达。

《昆虫》昆虫分类,知识小课堂

《昆虫》昆虫分类,知识小课堂

《昆虫》昆虫分类,知识小课堂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昆虫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多样化的群体。

它们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草丛中、树林里,还是在我们的家中,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它们,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昆虫。

昆虫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通常有六条腿,大多数还长有翅膀。

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昆虫在一生中都会有翅膀,有些昆虫的翅膀可能只在特定的阶段才会出现。

昆虫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生物学特征来划分。

按照这个标准,昆虫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

鞘翅目,这是昆虫中最大的一个目,我们常见的甲虫就属于这一类。

比如威武的独角仙,小巧可爱的七星瓢虫。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前翅变成了坚硬的鞘翅,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铠甲,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

鳞翅目,这个目包含了美丽的蝴蝶和蛾子。

它们的翅膀上覆盖着细小的鳞片,所以得名鳞翅目。

蝴蝶通常在白天活动,色彩鲜艳,舞姿优美;而蛾子则大多在夜间出没,翅膀的颜色相对较暗。

膜翅目,这一类昆虫包括了勤劳的蜜蜂、凶猛的胡蜂以及寄生性的小蜂等。

膜翅目的昆虫前翅大而后翅小,翅膀多为透明或半透明。

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花蜜,为植物传播花粉,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双翅目,像蚊子、苍蝇就属于双翅目。

它们只有一对翅膀,后翅退化成了平衡棒。

蚊子是让人讨厌的家伙,不仅嗡嗡叫个不停,还会叮咬人类,传播疾病。

苍蝇也不招人喜欢,总是在脏污的地方飞来飞去。

直翅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等。

它们的后腿通常比较发达,善于跳跃。

蝗虫在某些时候会大量繁殖,形成蝗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半翅目,常见的有蝉、蝽、蚜虫等。

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基部为革质,端部为膜质。

蝉在夏天会发出响亮的鸣叫声,而蝽则会释放出难闻的气味来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缨翅目、同翅目、脉翅目等等。

每种昆虫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标?者为已灭绝的目无翅亚纲(Apterygota)石蛃目(Archaeognatha)缨尾目(Thysanura)单尾目(Monura)?双尾目(Diplura)原尾目(Protura)弹尾目(Collembola)有翅亚纲(Pterygota)古翅下纲(Palaeoptera)(并系)蜉蝣目(Ephemeroptera)古网翅目(Palaeodictyoptera)? Megasecoptera?古蜻蜓目(Archodonata)?透翅目(Diaphanopterodea)?原蜻蜓目(Protodonata)?蜻蛉目(Odonata新翅下纲(Neoptera)外翅总目(Exopterygota)巨翅目(Titanoptera)?原直翅目(Protorthoptera)?恐蠊目(Grylloblattodea)螳?目(Mantophasmatodea)襀翅目(Plecoptera)纺足目(Embioptera)缺翅目(Zoraptera)革翅目(Dermaptera)直翅目(Orthoptera)?目(或竹节虫目)(Phasmatodea)蜚蠊目(Blattodea)等翅目(Isoptera)螳螂目(Mantodea)啮虫目(Psoco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虱毛目(Phthiraptera)半翅目(Hemiptera)内翅总目(Endopterygot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捻翅目(Strepsiptera)广翅目(Megal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长翅目(Mecoptera)蚤目(Siphonaptera)双翅目(Diptera)原双翅目(Protodiptera)?类脉总目(Amphiesmen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分类地位未定舌鞘目(Glosselytrodea)?Miomoptera?昆虫的分类同其它生物的分类一样,整个生物的分类阶元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基本阶元。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1)增节变态类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

无经济意义。

鉴于这类虫子在昆虫与多足纲之间,过去亦有人称蚣虫纲。

(2)表变态类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这类昆虫体第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也称“跳虫目”。

缨尾目昆虫体有鳞片,触角多节,复眼发达或退化,无翅。

腹部有11节,腹下有腹刺若干对,末端有长尾须,尾须间生一丝状中尾丝。

分布甚广,一般栖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

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

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缺眼无翅,腹部十一节,末端有长尾须,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栖地下,分布甚广。

(3)原变态类蜉蝣目(Ephemerida)原变态类昆虫,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短,刚毛状,不甚明显。

翅半透明,前翅发达,后翅甚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

不完全变态。

成虫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4)不全变态类蜻蜓目(Odonat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

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

两对膜质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脉序多而密;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

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

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

约有4500余种。

蜚蠊目(Blattari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到大型昆虫。

体扁平,褐或灰色。

头小能活动。

复眼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猎蝽科
一.形态特征 半翅目昆虫通称“蝽”, (一)头部
1.口器为刺吸式口器 ,喙基部着生在头前方, 不用时贴在头胸下面
2.触角丝状或棒状 (二)胸部:1.前胸背板发达,呈不规则六边形。
中胸小盾片发达多呈三角形 2. 前翅半鞘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
(三)其若虫腹部有臭腺 二。生物学特性
1. 多植食性,少数肉食性 2.不全变态
多足型,咀嚼式口器,腹足腹面有趾钩.
蛹------被蛹
二.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多以幼虫在植物 表面取食成缺刻孔洞或卷叶、潜叶、钻柱 种食、枝干或在土中危害根茎
三.分类:锤角亚目和异角亚目 (一)锤角亚目:统称蝶类. 1.触角棒状或球杆状 2.翅面鲜艳.前后翅无特殊连锁构造,后翅肩
角扩大,飞行时前翅贴接在后翅上面。
短角亚目(虻类)、 芒角亚目(蝇类)
长角亚目
短角亚目
芒角亚目
触角丝状 ,一般 长于胸部,6节以 上
刺吸式口器
触角短于胸部 ,3 触角3节,第三节
节,无触角芒
背面有触角芒
舐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
裸蛹
被蛹
围蛹
幼虫全头型。
幼虫半头型。
幼虫无头型
长角亚目瘿蚊科:
❖触角念珠状,雄虫触角具环毛。前翅 仅3-5条纵脉,其间无横脉。幼虫纺锤 形,头退化。足细长。该科许多种类 的幼虫在植物上形成虫瘿,故通称为 瘿蚊
3.雌虫有明显产卵器,针状或锯状或 特化为蛰刺
幼虫 肉食性的多为无足型,少数植食性的 为多足型

二.生物学特性
❖ 1.完全变态 ❖ 2.肉食性或植食性
三.分类:已知种数居第三位。有广腰 亚目和细腰亚目
❖1.广腰亚目: 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 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 .腹基部与 胸部相接处宽阔,不收缩成腰状。足 的转节2节。翅脉较多,后翅至少有3 个基室 。幼虫植食性,多足型(蠋型), 多为农林作物害虫
同翅目
一。形态特征 (一)头部 1.口器刺吸式,喙出自头后方
2.触角丝状或刚毛状 (二)胸部 1.前翅膜质或革质,静止时斜置背上 (三)腹部:1.常有蜡腺;
2.产卵在植物组织中(叶蝉、飞虱等) 或植物表面(蚜虫)
二。生物学特性 主要有叶蝉科、飞虱科、 不全变态 蚜科、 粉虱科、蚧科
全部植食性
1.
常见的科有:金龟甲科叩头甲科 、 天牛 科、叶甲科、瓢甲科、芜菁(jing)科、 豆象科、象甲科等
2.
3.
4.叶甲科
5
6.
7.豆象科
巴西豆象
8.
鳞翅目
成 虫 幼虫
一.形态特征:昆虫纲第二大目 (一)头部:1.复眼发达,单眼有或无
2.触角有丝状、羽毛状、球杆状等 3.口器虹吸式,有些种类退化 (二)胸部:1.翅膜质,翅面、身体及附 肢等密被鳞片,翅上常有斑纹和横线. 休息时或做屋脊状(蛾)或树立体背两 侧(蝶)
瘿蚊
瘿蚊危害状
食虫虻
脉翅目草蛉科
5.蚧科,一般叫介壳(qiao)虫
鞘翅目
该目是昆虫纲中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
一.形态特征:
(一).头部:1. 口器咀嚼式 。
2. 触角有丝状、棒状、锯齿状、 鳃叶状 等
(二). 胸部:1.前翅 角质 ,为鞘翅。后翅膜质平 时纵横折叠于前翅之下
(三). 幼虫:寡足型
(四).蛹:裸蛹
二.生物学特性:1.完全变态。2.成、幼虫的食性复 杂,有腐食性 粪食性 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 龟)、捕食性(步甲、虎甲)和寄生性等。
鞘翅目分类
一.肉食亚目: 特征为 第一腹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 分割为左右
1.步甲科 :前口式,成虫、幼虫均为捕食性 2.虎甲科 :头较大,前口式,上颚大,左右交叉
虎 甲
1 .
二.多食亚目:第一腹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 窝分割,三对足的跗节数不一。
❖ 全2.部飞植虱食科性,很多种生活于
禾本科植物,有一些种还传
布植物病毒病,如稻黑条矮
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 缩病等。飞虱体型小 ,1 年发生3~4代以至10代以 上。已知有些种(如褐飞虱、
白背飞虱等)只能在南方越
冬,每年至植物生长季节, 由南方向北方飞迁 。有长
翅型和短翅型之分。
3.蚜科
4.白粉虱
昆虫各目的特征
直翅目
❖ 蝗科 ❖ 蝼蛄科 ❖ 蟋蟀科
直翅目共同特征
一、形态特征
(一) 头部:1.多数种类为下口式 ,典型咀嚼式 。 2. 触角长,多为丝状
(二) 胸部 :前胸特别发达, 1.前翅为覆 翅; 2.前足开掘足(如蝼蛄),多数种类后足形成跳跃足 (如蝗虫、蟋蟀、螽斯)。 3.有听器,位于前足胫节或腹部第一节
3.均在白天活动,静止时翅树立背上
1.
3.
4.弄蝶科
❖ 。成虫属于小型蝶种 .触角呈棍棒状,特别的是 末端膨胀之后又有一小段尖细收尾或者合并。
❖ 幼虫以豆类及禾草类植物为食,常将叶子卷折结 网
(二)异角亚目,统称蛾类
1.触角丝状、枳齿状、羽毛状,端部不膨 大
2.静止时翅成屋脊状覆于背上或平展与身 体两侧
❖ (三) 腹部
1.雌虫产卵器一般都很发达,仅蝼蛄等无特化 的产卵器。 2.多数种类雄虫常具发音器,以翅相互磨擦发 音,或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相互磨擦 发音。
❖ 二、生物学特性
1.不全变态。 2. 本目昆虫多数为植食性,少数为肉食性, 如螽斯科的一些种。
半翅目


❖ 蝽科

❖ 盲蝽科
❖ 网蝽科
七。双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鳞翅目、 鞘翅目、膜翅目的第四大目。
一。形态特征
成虫
1.头部:(1)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舐吸式 口器
(2)触角 一般长角亚目为丝状 ,短角亚 目3节,有时第3节分成若干环节,具芒或 无
2.胸部:仅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退化为 平衡棒。
幼虫 无足
二。生物学特性: 1.完全变态 2.实行多样,植食性或肉食性或腐食性 三。分类 一般分长角亚目(蚊类)、
3.成虫多夜间活动
1.
2.
3.
5.
6.
7.
8.
9.
六.膜翅❖ 一。形态特征(一)头部

❖1.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2.复眼发达 3. 触角膝状、丝状或念珠状
(二)胸腹部;
成虫 1.翅膜质,后翅有小钩裂可钩连在前 翅后缘中部的折上;前翅前缘近中 央处常有明显翅痣
2.腹部第一节与胸部愈合,称并胸腹 节,第二节变细成为腹柄
1.
2.
❖2.细腰亚目包括膜翅目中演化最高 级的种类,大多数种类对人有益, 少数危害植物 .腹部基部紧束成细腰 状。或延伸成柄状,腹部第1节并入 胸部。足转节1或2节。后翅最多只 有2个基室。 幼虫无足.
1.
2.
3.
4.
5.胡蜂科
❖ 为大型昆虫,体细,黄色及红黑色,具黑色 及褐色斑点及条带。胸部与腹部宽相等 。有 母蜂、雄蜂及工蜂等个体 。群栖; 成虫主要 捕食鳞翅目幼虫,也取食果汁及嫩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