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苏科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案
课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师生互动方案(第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法、分析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难点:三大类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生物资源
一、消化作用
二、认识食物消化的部位
1、消化道学生回答:1、淀粉遇到碘酒变
蓝色。
2、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是:
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
盐和维生素。蛋白质、糖类、脂
肪中含有能量。
1、对照多媒体图片,初步理解
“消化作用”。
2、学生阅读课本P59“消化作
用”部分进一步理解概念及过
程。
1、阅读课本“消化系统组成”
图片及文字,小组合作,完成“导
学提纲”对应部分内容。
2、课中参与:说说“你有了哪
复习提问:1、有一种营养
物质遇到碘酒变蓝色,它是
什么?2、人体生命活动所
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有
哪些?含有能量的有哪
些?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不能直
接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利用,
它们是怎么被我们的身体
吸收的呢?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
化和吸收”。
1、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入
消化作用概念。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
应内容,完成相应预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苏科版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制定“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3、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消化和吸收?
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回答问题。
教师:食物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讲授新课
1、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P63,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A、什么叫吸收?
B、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他们最终被消化成了什么物质?
C、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D、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学生充分讨论,彻底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并回答问题。
点评总结
活动:请学生分别扮演三大营养物质,描述各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
学生分角色扮演。
2、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教师:消化系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时,人就会生病。你在日常生活中得过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
学生思考回答
点评:消化不良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消化不良症的儿童少年会感到腹胀,出现拉肚子现象,吃进的食物碎片常被完整的排出体外。经常患消化不良的人,会消瘦、体乏、头晕,出现营养不良症状。暴饮暴食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2)
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学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
设问: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3.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
二、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动画展示: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 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的小分子分别是什么? 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3.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描述:1.消化系统包
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
部分,消化道有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器官,消化腺
有唾液腺、胃腺、肝
脏和胰腺;2.小肠很
长,内表面有许多皱
襞和绒毛
讨论、交流:
1.淀粉、蛋白质和脂
肪分别在口腔、胃和
小肠开始被消化,最
终分别被消化成葡萄
糖、氨基酸以及甘油
和脂肪酸;2.食物消
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
小肠,;
从学生较熟悉的已学知
识入手,引入新知识的
学习,易被学生接受。
1.使学生认识食物在人
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
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得过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
青少年暴食暴饮常常会引起诸如消化不良这样的消化道疾病。
设问:暴食暴饮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
指导学生查阅P67-68关于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和P69关于唾液、胆汁消化作用的介绍,分析为什么暴食暴饮会引起消化不良。
苏科版生物七上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案设计(2课时)
初中生物: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课时:2课时本教时:第1教时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第4节内容——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本节是在前3节(饮食与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膳食)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知识提升,内容比较复杂,有些知识点有一定抽象性。但消化系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中图文结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师应合理地运用教材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自身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列举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理解消化、吸收的概念;说出小肠适合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能结合生活实际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提高探究和实验中科学思维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加强自己和家人的消化系统的保健意识,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首次涉及人体生理部分的知识,有些知识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虽然消化系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又因绝大部分的器官都分布在人的体腔内部,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既熟悉又陌生。
七年级学生乐于动手、热衷实验,但缺乏实验经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在观察实验、归纳小结等环节有一定困难。在组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活动时,既要放手让学生观察体验,又要协助学生予以提示和协助分析。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案
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列举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尝试通过探究找出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在前三节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知识提升,内容比较繁杂,有些知识点有一定抽象性,有的还有一定难度,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涉及人体生理部分的知识。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这部分知识,并在课文中突出了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概念及原理。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名称有所了解,但对其结构和功能往往是一知半解。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既可以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又有利于教师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难点: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学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六大类营养物质,提出问题:吃到这些食物就能利用吗?引出消化、吸收的概念。(二)、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
1.观察教材第83页中的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吸收的示意图,说出什么是消化,什么是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依赖哪一系统完成的?由此进入消化系统的学习。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
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造情境,引入课题
温故而知新。
2.提出问题: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
3.出示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道
1.食物在人体内“旅行”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
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旅行”的flash动画。3.引导学生看图。
三、怎样消化
1.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9页图3-4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2.提出问题:
(1)这些营养物质被什么分解?
(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
(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
吸收。
1.看flash动画。
2.对照课本P60页图
3-5找到并记住消化
道的组成
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
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
讨论、交流能得出结
论。
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
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
两得。
动画直观、有趣,感官
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
消化道组成的了解。
(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
3.引导学生看图3-5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消化系统的概念。
4.引导学生分析图3-7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
最终产物。
5.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四、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5-7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案
§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 列举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难点: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
统完成的
何为消化和吸收呢?首先让我们明确两个概念:消化、吸
收。
1.消化
无新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产生
展示图片:以串珠比喻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
类、脂肪等),以剪刀比喻消化酶,剪刀将串珠
剪碎成单个颗粒来解释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
区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剪碎的馒头+碘液变色(物理性消化)
✧剪碎的馒头+清水+碘液变色(物理性)
✧剪碎的馒头+唾液+碘液不变色(化学性)
2.吸收
食物仅经过消化是不能被我们完全利用的,所以还应经过吸收过程。
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
消化和吸收都是在消化系统中完成的。
自学教材P84图5-5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活动一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各组成器官,并将名牌贴在对应位置
Ⅰ消化道
请同学们观察上述消化器官与其他器官相比有什么特点?(管状,像一根一根的管道)
消化道:中空器官形成连续的管子,也叫胃肠道,从口腔到肛门,这些器官是中空的,你基本上也是中空的,你的消化道真的只是不间断的,与外部联通的隧道,恰好穿过你的整个身体,两端都是开口的,你就是一个甜甜圈。
Ⅱ消化腺
食物仅靠这些中空器官就可以完全被消化为我们可吸收的物质?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案
课题: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初步认识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消化道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苹果、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体验:(“消灭”苹果)大家看看桌上的是什么?(苹果)我们如何来消灭它,在我们吃掉它的过程中,苹果又会经历人体哪些器官?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消化的秘密
活动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消化道
(认识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组成,区分二者,快速记忆食物进入消化道各个器官的顺序)
活动二:认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1.口腔
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碎、舌搅拌,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
思考:有人把口腔比喻成一座碎石工厂,包括搅拌棒、润滑液、
碎石机,请分别说出它们所代表的口腔中的结构名称?
(搅拌棒——舌头,润滑液——唾液,碎石机——牙齿)
为什么吃食物要细嚼慢咽?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成食团,以便吞咽。细嚼慢咽能够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
2.咽
咽是食物与气体共同的通道
3.胃
身体不适时,为什么呕吐出来的物质是粥
状的食糜?食物进入胃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食团进入胃后,胃部的肌肉收缩、蠕动,一
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在胃蛋白酶的
作用下,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食物在
胃内被消化为食糜。随胃的蠕动,进入小肠。)
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
作用: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案
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其他同学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指认各个消化腺
(四)回到消化作用、吸收的概念
消化作用就发生在消化道内,仅在消化道内食物不能被彻底消化,有消化腺的参与。进行总结出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平板展示学生所做“课堂记录”,进行个别展示,反馈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进入下一个活动。
问题探究二(活动: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
点)(一)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
与学生逐一分析出:1.小肠内有多
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 2.人体小肠
大约长5~7米,有利于消化吸收。进而
引出第3点“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
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
200平方米以上。内外表面积为何差异
这么大呢?这么大的内表面积与消化
吸收有关系吗?”
平板展示图片及相关问题,进入下
一个活动-观察猪小肠。
(二)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1.用镊子取一段小肠,用解剖剪纵
向剪开小肠。
2. 将小肠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
露出小肠的内表面,用手指来回抚摸小
肠内表面,有什么感觉?
3.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可以
看到什么现象?
平板现场拍摄过程
(三)学生操作实验,进行观察平板展示操作过程,展示现场学生
操作图片,及时反馈实验效果。(四)分析、总结小肠特点
带领学生进行逐层分析出第4个特
点,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
薄,利于吸收。
1.用“放大镜”对图中不易观察到
的小肠绒毛进行放大,让学生清晰
观察到皱襞和绒毛。2.画笔圈划出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具体位置
情感教育
回归暴饮暴食的危害,并展示“路
边摊食品”,播放各种路边摊食品的有
七年级生物上册 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1 (新版)苏科版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难点: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温故习新,导引自学】
1.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小肠有哪些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一、认识食物消化的部位
1.展示消化系统的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及“信息库”中的资料,与日常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将书本知识理解、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
3.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或模型指出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名称和部位。
4.最长的消化道是什么?最大的消化腺是什么?
5.哪些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
6.介绍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二、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1.解剖:取洗净的小肠剪开露出内表面
2.用肉眼观察:将小肠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沿剪口翻开,观察内表面有什么感觉。
3.用放大镜观察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肠内表面,可以看到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通过观察,你认为小肠有哪些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当堂反馈,拓展迁移】
1.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经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分是()。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1)
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这些营养物质被什么分解?小组讨论、交流出结论:
学生分析图
5.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3厘米,
适于吸收的特点。
.
②小肠绒毛壁、毛细
管壁、毛细淋巴管.
细
(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
资源。验举例,
项
行交流。员间的通力合作。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案 (1)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
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删除了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内容,如牙齿的结构及保健、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等。消化系统结构上的一些内容,比如胃、小肠、肝脏等知识、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等作为帮助学生实施探究的辅助资料,放在信息库中。
教材以图片(食物消化示意图、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以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和过程)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概述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特征。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特征”,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制定探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1.希沃课件;
2.实验材料:鸡小肠一段、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放大镜、清水、生理盐水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教师展示《西瓜子的人体
历险记》的故事,引导学生关
注其中的红色字体:“黑洞”、
“怪物”、“大袋子”、“酸雨”、阅读故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食物中分子比较大,结构复杂
2、吸收:营养物质消化道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总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已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过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制定探究计划。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课文导入倾听教师有关介绍,
并对学习新知识产生
兴趣。资料:为什么切除胆囊的患者在
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
脂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
煎、炸食品,否则容易诱发大
肠癌?
激发学生学习新
知识的兴趣。
食物需被消化的原因参与讨论。组织学生复习、讨论: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
哪几类?哪些能溶于水?哪些
不能溶于水?
1、引导和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明确食物需被
化的原因。
产生疑惑:不能直接
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
质怎样才能被人体所
吸收和利用?
人体只能直接吸收能溶于
水的营养物质。
通过阅读、分析并讨论:食物需被消化的原因。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
P56页第二节和图3-4食物消化示意图
资料解答: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得比以前“油水”大多了,许多人患上胆囊炎、胆结石,最后切除了胆囊。很多人认为胆没多大用,切就切了,而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博士生导师韩英教授却指出,切除了胆囊要小心大肠癌。
胆囊是什么?韩教授打了一个比方,她说,人的胆囊好比一个储存胆汁的“水库”,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储存在这里,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胆汁无处储存,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会使肠黏膜癌变。
现代人饮食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过剩”的营养不仅会使血管粥样硬化,也可使肠道“油腻”,易附着渣物,并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或出现便秘。便秘是由于这些食物较难消化,加上城市人普遍缺乏体力锻炼,肠蠕动减缓,使粪便堆积。粪便中许多有害物质,如“二级胆酸”、细菌、残渣等,长期潴留,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切除胆囊的患者在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脂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煎、炸食品,尽量减少肠道内的“二级胆酸”的附着。此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喝水,保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时排除肠道毒素,对预防大肠癌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述内容,其实是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认识食物消化的部位阅读、分析课文资料;观
看视频资料并交流讨论:
1、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
下由哪些部分组成及其
作用?
2、哪些消化腺能够分泌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资
料:
P56-57页相关内容及图
3-5 人体消化系统示意
图
播放视频:
1、进一步培养学
生利用图文、视频
资料及其信息进
行分析的能力。
2、从动态上认识
食物消化的部位。
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
3、消化道各部位能消化哪些营养物质?哪是主要的消化部位及原因?
人体的消化系统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3、了解小肠成为
主要消化部位的
原因。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分析资料后产生疑问: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
么差异这么大?
创没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
也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资料:体小肠大约长6米,
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
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
0.67平方米,然小肠的内表
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
激发学生探究问
题的热情。
讨论:
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
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
突起),有何意义?
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
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
结构图。
使学生了解皱襞
和小肠绒毛能增
加小肠吸收营养
物质的总面积。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讨论:
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怎样
运到全身?
2、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
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
应?
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小
肠绒毛的显微结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使学生理解小肠
绒毛适于吸收的
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
物质通过);有丰
富的毛细血管和
毛细淋巴管(运输
脂肪酸)
交流、总结:
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
吸收的特点。
使学生加深对小
肠适于吸收的结
构特点的认识。
部分讨论题解答:
#哪些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
回答要点: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淀粉的消化酶。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
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胆囊进入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
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进一步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消化酶。
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进入小肠,内含进一步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消化酶。
#消化道各部位能消化哪些营养物质?
回答要点:
口腔:初步消化淀粉。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进一步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
#哪是主要的消化部位及原因?
回答要点:主要的消化部位是小肠;
原因:在消化道中只有小肠内有彻底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消化酶。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怎样运到全身?
回答要点: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需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这个过程又被称为吸收),再由血液运到全身。
第二课时(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