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结构p03_
数据库三级体系结构16页PPT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
• 外模式/概念模式定义了各个外模式与概念 模式之间的映像关系。
• 对应于同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 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像
• 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像定义了数据库全局逻 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
概念模式 内模式 外模式
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简称模式,又称 数据库模式、逻辑模式。它由数据库设计 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 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 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描述, 而不是数据库本身,它是装配数据的一个 结构框架。
• 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数据模 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 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应了数据库系统 (DBS)的整体观。
• 定义概念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 构(例如数据记录由哪些字段构成,字段的名 称、类型、取值范围等),还要定义数据之间 的联系以及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等 内容要求。
和定义、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模式,也是唯 一的,但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应用则是非 常广泛、多样的,所以对应的外模式不是唯一 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
两级映像
•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 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 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 储。
•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 了实现这3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 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了两个层次的映像(Mapping):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像。 所谓映像是一种对应规则,它指出了映像双方 是如何进行转换的。
事务处理流程图
第6章事务处理流程图6·1 概述6·1·1 事务与事务处理1.事务处理与事务处理系统事务:事务是具有特定目标的任务,它通常联系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工作。
事务可大同小,但必须具有"将定目标"。
例如,库房管理中的"入库"是一个事务,其目标就是记录检验过的货物已进入仓库成为库存。
这样的特定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表达应该是简洁的。
事务处理;事务处理是完成事务的动作。
因此事务处理应服务于该事务的"特定目标"。
它说明怎样完成"特定目标"所规定的一系列要求。
例如,"入库"事务处理应完成:①登记进入仓库的货物(名称、规格、单价、数量、产地等)及位置(仓位);②由于库存增加而修改库房占用流动资金的数额;③计算库存是否超限等。
事务处理系统:事务处理系统为一组事务处理的有机组合,它具有下述特点:(1)系统性和特定的系统目标。
(2)所含一组事务,正好能覆盖系统目标。
(3)每个事务既有一定独立性,相互间又有一定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数据进行的。
例如,将库房管理作为一个事务处理系统。
它包括入库、出库、库存查询与分析三个事务。
(1)其系统地反映在三个事务按一定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并具有特定的目标:对货物出、入库进行管理,并对库存进行有效分析。
(2)所列三个事务正好覆盖系统目标。
(3)库、出库、库存查询与分析都具有一定独立性,相互间又有一定联系。
2.事务处理对象事务处理的对象是信息,信息是赋予约定意义的数据。
数据位于现代事务处理的中心现代化的管理以数据为依据。
所有事务处理都可以看作是在一组数据集上的操作。
这里所述数据不仅是数,还包括字符、图形、语言文字,诸如姓名、颜色、真假一类的概也都可作为数据被处理,甚至报表、文件、台帐、各种凭证、电报、传真等也可作为数据被处理。
数据是事等处理的依据,也是事务处理的结果。
例如,入库事务,处理对象有入库单(凭证)、日或月入库文件、库存文件(台帐)。
数据库原理试卷A答案
广州大学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课程数据库原理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单项选择题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5分)1.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 )。
A.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B.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2.关系R(A,B)和S(B,C)中分别有10个和15个元组,属性B是R的主码,则R与S进行自然连接计算得到的元组数目的范围是( A )。
A.[0,15] B.[10,15] C.[10,25] D.[0,150]3.在概念模型中的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 B )。
A.元组B.实体C.属性D.节点4.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B,C,D,E),下列关系代数表达式运算出现错误的是( B )。
A.πB(R) ⋃πB(S) B.R⋃S C.R×S D.πA,B(R)πB,C(S)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 C )。
A.完整性规则B.数据结构C.恢复D.数据操作6.设有关系R和关系S进行下图1所示的运算,则运算结果中含有元组的数目是( A )。
A.6 B.7 C.8 D.9R S图17.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 A )。
A.定义B.操作C.结果D.数据8.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B )。
A.AGE IS NOT NULL B.AGE = NULLC.AGE IS NULL D.NOT (AGE IS NULL)9.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交互式SQL,另一种是( B )。
A.提示式B.嵌入式C.多用户式D.解释式10.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C )。
A.实体完整性约束B.参照完整性约束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11.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了X锁,则( B )。
oracle考试题
息”。
(选择1项)A)表型 B)记录 C)字段 D)关键字2、下面有关HAVING 子句描述错误的是____B___。
(选择1项) A)HAVING 子句必须与GROUPBY 子句同时使用,不能单独使用。
B)使用HAVING 子句的同时不能使用WHERE 子句。
C)使用HAVING 子句的同时可以使用WHERE 子句。
D)使用HAVING 子句的作用是限定分组的条件。
3、已知关系:厂商(厂商号,厂名)PK=厂商号产品(产品号,颜色,厂商号)PK=产品号,FK=厂商号,表如下:厂商 产品若再往产品表中插入如下记录:I(P03,红,C02) II(P01,蓝,C01) III(P04,白,C04) IV(P05,黑,null)能够插入的记录是___D__。
(选择1项)A)I,II,IV B)I,III C)I,II D)I,IV4、GRANT 语句是__D___语句?(选择1项)A)DQL B)DML C)DDL D)DCL5、在以下哪几种情况下使用唯一约束而不使用主键约束:____AB___ (选择2项)A)列或几个列的组合不是主键 B)列的值允许为空值C)列有外键引用 D)列的值不允许为空值6、‘_P%’表示___C____。
(选择1项)A)以P开头 B)以P结束 C)第二个字母是P D)右面第二个字母是P。
7、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使用主键约束而不使用唯一约束__B_____:(选择1项)A)列的值允许为空值 B)列有外键引用C)列的值不允许为空值 D)以上都不对8、表userInfo中有三个字段(userID、userName、userAddress),现在要删除字段 userAddress,正确的命令是____B___。
(选择1项)A)UPDATE userInfo DROP COLUMN userAddressB)ALTER TABLE userInfo DROP COLUMN userAddressC)ALTER userInfo DROP COLUMN userAddressD)ALTER TABLE userInfo DELETE COLUMN userAddress9、下面哪些关于存储过程的描述是正确的__ABD_____?(选择3项)A)存储过程是一组预编译的SQL语句B)存储过程可加快查询的执行速度C)不可以在存储过程内引用临时表D)帮助实现模块化编程10、在Oracle查询的结果中,要将表userInfo 中的userName 字段用别名“用户名”显示,请选择错误的语句___AC____。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是指在数据库设计中,将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模式 (Model)、外模式 (Outer Model) 和内模式 (Inner Model)。
这三个层次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模式是数据库的整体架构,定义了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及其之间的关系,而外模式则描述了在模式中所定义的表之间的关系,内模式则是在模式和外模式的基础上,定义了数据库的访问方式和数据访问机制。
组成部分:1. 模式 (Model):模式是整个数据库的结构,包含了数据库中所有的表及其之间的关系。
模式定义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数据类型,包括数据表、列、关系、键、主键、外键等。
模式还可以包括其他模式元素,如规范化表达式、描述符等。
2. 外模式 (Outer Model):外模式是模式的补充,描述了在模式中所定义的表之间的关系。
外模式包括描述符 (Descriptions) 和访问机制 (Access Mechanism),用于描述模式中定义的表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访问模式中定义的数据的方法。
3. 内模式 (Inner Model):内模式是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中介,描述了数据库的访问方式和数据访问机制。
内模式包括访问模式 (Access Patterns) 和数据访问机制 (Data Access Mechanism),用于实现外模式中定义的表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对数据的访问和控制。
具体含义:1. 模式 (Model):模式包含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表及其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模式定义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数据类型,包括数据表、列、关系、键、主键、外键等。
在模式中,每个表都有明确的主键和外键,这些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数据行,并建立了表之间的关系。
模式还定义了数据的访问方式和数据访问机制,包括访问模式和数据访问机制。
2. 外模式 (Outer Model):外模式描述了在模式中所定义的表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原理
通
西
安
公
v列准则
司
BOCO
索引设计准则
亿
阳
§ 在列中检查数据分布。通常情况下,为包含很少唯一值的列创建 索引或在这样的列上执行联接将导致长时间运行的查询。这是数 据和查询的基本问题,通常不识别这种情况就无法解决这类问题。 例如,如果物理电话簿按姓的字母顺序排序,而城市里所有人的 姓都是Smith或Jones,则无法快速找到某个人。 § 如果索引包含多个列,则应考虑列的顺序。用于等于 (=)、大于 (>)、小于 (<) 或BETWEEN搜索条件的WHERE子句或者参与联接 的列应该放在最前面。其他列应该基于其非重复级别进行排序, 就是说,从最不重复的列到最重复的列。 § 考虑对计算列进行索引。
安
公
v数据库(Database,简记为DB)
司
BOCO
数据库的概念
v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记为 DBMS)
§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S)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 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 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 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和面向 对象型等。
阳
信
通
西
安
公
v查询准则
司
BOCO
索引设计准则
亿
阳
信
§ 对于聚集索引,请保持较短的索引键长度。另外,对唯一列或非 空列创建聚集索引可以使聚集索引获益。 § 不能将ntext、text、image、varchar(max)、nvarchar(max) 和 varbinary(max) 数据类型的列指定为索引键列。不过, varchar(max)、nvarchar(max)、varbinary(max) 和xml数据类型 的列可以作为非键索引列参与非聚集索引。 § xml数据类型的列只能在XML索引中用作键列。 § 检查列的唯一性。在同一个列组合的唯一索引而不是非唯一索引 提供了有关使索引更有用的查询优化器的附加信息。
数据库 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设有两个关系R(A,B)和S(B,C),与下列SELECT语句SELECT A,B FROM RWHERE B NOT IN(SELECT B FROM S WHERE C='C56');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 C]A.πA,B(σC≠'C56'(R⋈S))B.πA,B(R ⋈ S)C≠'C56' C.R-πA,B(σC= 'C56'(R⋈S))D.R-πA,B(σC≠'C56'(R⋈S))2、嵌入式SQL的预处理方式,是指[ B]A.识别出SQL语句,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B.把嵌入的SQL语句处理成函数调用形式C.对源程序进行格式化处理D.把嵌入的SQL语句编译成目标程序3、SQL中,“DELETE FROM 表名”表示 [ A]A.从基本表中删除所有元组B.从基本表中删除所有属性C.从数据库中撤消这个基本表D.从基本表中删除重复元组4、SQL中,聚合函数COUNT(列名)用于[ C]A.计算元组个数B.计算属性的个数C.对一列中的非空值计算个数D.对一列中的非空值和空值计算个数5、在传统SQL技术中,使用“ORDER BY”子句的SELECT语句查询的结果,实际上为 [B]A.数组 B.列表 C.包 D.集合6、在数据库中,能提高查询速度的是(C )A. 数据依赖B. 视图C. 索引D. 数据压缩7、语句 delete from sc 表明( A )A. 删除sc中的全部记录B. 删除基本表scC. 删除基本表sc中的列数据D. 删除基本表sc中的部分行8、在DB应用中,一般一条SQL 语句可产生或处理一组记录,而DB主语言语句一般一次只能处理一条记录,其协调可通过( B )实现。
A. 指针B. 游标C. 数组D. 栈9、在下列基本表的定义中,数值5表示( C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 not null unique,Sname char(2));A. 表中有5条记录B. 表中有5列C. 表中字符串Sno 的长度D. 表格的大小10、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C )A. 更新视图B. 查询C. 在视图上定义新的基本表D. 在视图上定义新视图11、下列聚合函数中不忽略空值 (null) 的是(C)A、SUM (列名)B、MAX (列名)C、COUNT ( * )D、AVG (列名)12、SQL的查询语句的where子句中,对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C )A、where AGE IS NULLB、where AGE IS NOT NULLC、where AGE = NULLD、where NOT (AGE IS NULL)13、Transact-SQL对标准SQL的扩展主要表现为( A )。
第二章 数据库系统结构
②网状模型的特点:
允许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结点间可有两种或多种联系。
有向图
教 师
课 程
学 生
学 习
网状模型的优点:
容易实现M:N联系,查询效率高。 缺点: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 构才能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
举例
⑶ 关系模型
用二维表格结构来表示实体集, 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88
64 86 78
计算机原理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及术语
关系名→ 教师登记表 教师号 关 系 001 002 003 … 主 码 姓名 肖正 赵珊 张昆 … 某一分量 列中所有可能的值称为域
属性名或属性列
年 龄 28 40 34 职称 讲师 教授 副教授 … 元 组 集 合
元组或行
←关系模式
…
⑷ 面向对象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较完整地描述了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
(1)
层次模型:
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层
次模型。
①定义:层次模型是以记录型为结点, 记录型之间的联系 是通 过指针来实现的。 ②层次模型的特点: 只有一个根结点无父结点。
每个非根结点只有一个父结点;
上一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间联系是1:N联系。
系记录型
有向树
一对一联系(1:1)
如果实体A 中的每个实例在实体 B中至多有一个 (也可以没有)实例与之关联,反之亦然,则 称实体A与实体B具有一对一联系,
记作:1 : 1。
一对一联系的例子
假设一个部门只有一个正经理,一个人只
当一个部门的经理。
?是一对一的联系
部门和正经理。
数据库实用教程 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2章1.1 名词解释:◆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数据库的体系结构1.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
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 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
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
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
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1)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
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
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数据库三级名词解释
◆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逻辑结构大全(精)
Oracle数据库逻辑结构2.1.1Oracle系统体系结构话说与其他数据库产品不同,Oracle有其自己独特的系统体系结构。
Oracl e系统体系结构是整个Oracle服务器系统的框架,是管理和应用Oracle数据服务器的基础和核心。
Oracle系统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实例。
其中,实例是维系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核心,如图2-1和图2-2所示。
图2-1表明了数据库三级模式及其物理文件之间的关系。
图2-1 数据库模式及其物理文件关系示意图图2-2 Oracle系统体系结构与功能不论是Oracle的应用开发还是数据库管理都是以实例作为切入点的。
只不过Oracle的应用程序开发主要是以数据库的逻辑对象为主(如表、索引和视图等),而数据库管理则是针对数据库的全部内容。
Oracle数据库由构成物理结构的各种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重做日志文件等;实例是Oracle在内存中分配的一段区域SGA和服务器后台进程的集合。
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就是数据库和实例的组合。
2.1.2Oracle逻辑结构Oracle的逻辑结构是一种层次结构。
主要由:表空间、段、区和数据块等概念组成。
逻辑结构是面向用户的,用户使用Oracle开发应用程序使用的就是逻辑结构。
数据库存储层次结构及其构成关系,结构对象也从数据块到表空间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粒度关系,如图2-3和图2-4所示。
图2-3 Oracle 10g数据库层次结构图图2-4 段、区和数据块之间的关系1.数据块Oracle数据块(Data Block)是一组连续的操作系统块。
分配数据库块大小是在Oracle数据库创建时设置的,数据块是Oracle读写的基本单位。
数据块的大小一般是操作系统块大小的整数倍,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系统I/O操作。
从Oracle9i开始,在同一数据库中不同表空间的数据块大小可以不同。
数据块是O racle最基本的存储单位,而表空间、段、区间则是逻辑组织的构成成员。
数据库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施伯乐
数据库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施伯乐第一章:数据库基础1.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存储和组织大量的数据,并提供了实现数据访问、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的机制。
1.2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了一组接口和工具来创建、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1.3 数据库的模型数据库的模型是指描述数据库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它使用表格来表示实体和关系之间的联系。
1.4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
它使用表格(也称为关系)来组织和存储数据。
每个表格由多个列和行组成,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关系数据库使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来查询和操作数据。
1.5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查询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语言。
它包括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SQL语句以关键字和操作符组成,用于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创建表格、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1.6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和创建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它包括确定实体和属性、确定关系和关联、设计表格和索引等。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和SQL2.1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
它使用表格来组织和存储数据,通过关系来表达实体和关系之间的联系。
关系数据库使用SQL语言来查询和操作数据。
2.2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查询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语言。
数据结构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数据结构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文件名:algo2-1.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efine MaxSize 50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ElemType elem[MaxSize];int length;} SqList;void InitList(SqList *&L) {L=(SqList *)malloc(sizeof(SqList));L->length=0;}void DestroyList(SqList *L) {free(L);}int ListEmpty(SqList *L) {return(L->length==0); }int ListLength(SqList *L) {return(L->length);}void DispList(SqList *L) {int i;if (ListEmpty(L)) return;for (i=0;i<L->length;i++)printf("%c",L->elem[i]);printf("\n");}int GetElem(SqList *L,int i,ElemType &e) {if (i<1 || i>L->length)return 0;e=L->elem[i-1];return 1;}int LocateElem(SqList *L, ElemType e){int i=0;while (i<L->length && L->elem[i]!=e) i++; if (i>=L->length)return 0;elsereturn i+1;}int ListInsert(Sq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if (i<1 || i>L->length+1)return 0;i--; /*将顺序表位序转化为elem下标*/for (j=L->length;j>i;j--) /*将elem[i]及后面元素后移一个位置*/ L->elem[j]=L->elem[j-1];L->elem[i]=e;L->length++; /*顺序表长度增1*/return 1;}int ListDelete(SqList *&L,int i,ElemType &e){int j;if (i<1 || i>L->length)return 0;i--; /*将顺序表位序转化为elem下标*/e=L->elem[i];for (j=i;j<L->length-1;j++)L->elem[j]=L->elem[j+1];L->length--;return 1;}/*文件名:algo2-2.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定义单链表结点类型*/ {ElemType data;struct LNode *next; } LinkList;void InitList(LinkList *&L) {L=(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 /*创建头结点*/L->next=NULL;}void DestroyList(LinkList *&L){LinkList *p=L,*q=p->next;while (q!=NULL){free(p);p=q;q=p->next;}free(p);}int ListEmpty(LinkList *L) {return(L->next==NULL); }int ListLength(LinkList *L) {LinkList *p=L;int i=0;while (p->next!=NULL){i++;p=p->next;}return(i);}void DispList(LinkList *L) {LinkList *p=L->next;while (p!=NULL){printf("%c",p->data);p=p->next;}printf("\n");}int GetElem(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LinkList *p=L;while (j<i && p!=NULL){j++;p=p->next;}if (p==NULL)return 0;else{e=p->data;return 1;}}int LocateElem(LinkList *L,ElemType e){LinkList *p=L->next;int n=1;while (p!=NULL && p->data!=e){p=p->next;n++;}if (p==NULL)return(0);elsereturn(n);}int ListInsert(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LinkList *p=L,*s;while (j<i-1 && p!=NULL){j++;p=p->next;}if (p==NUL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s=(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 /*创建新结点*s*/ s->data=e;s->next=p->next; /*将*s插入到*p之后*/p->next=s;return 1;}}int ListDelete(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int j=0;LinkList *p=L,*q;while (j<i-1 && p!=NULL){j++;p=p->next;}if (p==NUL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q=p->next; /*q指向要删除的结点*/p->next=q->next; /*从单链表中删除*q结点*/free(q); /*释放*q结点*/return 1;}}/*文件名:algo2-3.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DNode /*定义双链表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struct DNode *prior; /*指向前驱结点*/struct DNode *next; /*指向后继结点*/ } DLinkList;void InitList(DLinkList *&L) {L=(DLinkList *)malloc(sizeof(DLinkList)); /*创建头结点*/L->prior=L->next=NULL; }void DestroyList(DLinkList *&L) {DLinkList *p=L,*q=p->next;while (q!=NULL){free(p);p=q;q=p->next;}free(p);}int ListEmpty(DLinkList *L) { return(L->next==NULL); }int ListLength(DLinkList *L) {DLinkList *p=L;int i=0;while (p->next!=NULL){i++;p=p->next;}return(i);}void DispList(DLinkList *L) { DLinkList *p=L->next;while (p!=NULL){printf("%c",p->data);p=p->next;}printf("\n");}int GetElem(D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DLinkList *p=L;while (j<i && p!=NULL){j++;p=p->next;}if (p==NULL)return 0;else{e=p->data;return 1;}}int LocateElem(DLinkList *L,ElemType e) {int n=1;DLinkList *p=L->next;while (p!=NULL && p->data!=e){n++;p=p->next;}if (p==NULL)return(0);elsereturn(n);}int ListInsert(D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DLinkList *p=L,*s;while (j<i-1 && p!=NULL){j++;p=p->next;}if (p==NUL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s=(DLinkList *)malloc(sizeof(DLinkList)); /*创建新结点*s*/ s->data=e;s->next=p->next; /*将*s插入到*p之后*/if (p->next!=NULL) p->next->prior=s;s->prior=p;p->next=s;return 1;}}int ListDelete(D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int j=0;DLinkList *p=L,*q;while (j<i-1 && p!=NULL){j++;p=p->next;}if (p==NUL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q=p->next; /*q指向要删除的结点*/if (q==NULL) return 0; /*不存在第i个结点*/p->next=q->next; /*从单链表中删除*q结点*/if (p->next!=NULL) p->next->prior=p;free(q); /*释放*q结点*/return 1;}}void Sort(DLinkList *&head) /*双链表元素排序*/{DLinkList *p=head->next,*q,*r;if (p!=NULL) /*若原双链表中有一个或以上的数据结点*/{r=p->next; /*r保存*p结点后继结点的指针*/p->next=NULL; /*构造只含一个数据结点的有序表*/p=r;while (p!=NULL){r=p->next; /*r保存*p结点后继结点的指针*/q=head;while (q->next!=NULL && q->next->data<p->data) /*在有序表中找插入*p 的前驱结点*q*/q=q->next;p->next=q->next; /*将*p插入到*q之后*/if (q->next!=NULL) q->next->prior=p;q->next=p;p->prior=q;p=r;}}}/*文件名:algo2-4.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LNode /*定义单链表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struct LNode *next;} LinkList;void InitList(LinkList *&L) {L=(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 /*创建头结点*/ L->next=L;}void DestroyList(LinkList *&L){LinkList *p=L,*q=p->next;while (q!=L){free(p);p=q;q=p->next;}free(p);}int ListEmpty(LinkList *L) { return(L->next==L); }int ListLength(LinkList *L) { LinkList *p=L;int i=0;while (p->next!=L){i++;p=p->next;}return(i);}void DispList(LinkList *L) { LinkList *p=L->next;while (p!=L){printf("%c",p->data);p=p->next;}printf("\n");}int GetElem(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LinkList *p;if (L->next!=L) /*单链表不为空表时*/{if (i==1){e=L->next->data;return 1;}else /*i不为1时*/{p=L->next;while (j<i-1 && p!=L){j++;p=p->next;}if (p==L)return 0;else{e=p->data;return 1;}}}else /*单链表为空表时*/return 0;}int LocateElem(LinkList *L,ElemType e){LinkList *p=L->next;int n=1;while (p!=L && p->data!=e){p=p->next;n++;}if (p==L)return(0);elsereturn(n);}int ListInsert(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LinkList *p=L,*s;if (p->next==L || i==1) /*原单链表为空表或i==1时*/{s=(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 /*创建新结点*s*/ s->data=e;s->next=p->next; /*将*s插入到*p之后*/p->next=s;return 1;}else{p=L->next;while (j<i-2 && p!=L){j++;p=p->next;}if (p==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s=(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 /*创建新结点*s*/ s->data=e;s->next=p->next; /*将*s插入到*p之后*/p->next=s;return 1;}}}int ListDelete(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LinkList *p=L,*q;if (p->next!=L) /*原单链表不为空表时*/{if (i==1) /*i==1时*/{q=L->next; /*删除第1个结点*/L->next=q->next;free(q);return 1;}else /*i不为1时*/{p=L->next;while (j<i-2 && p!=L){j++;p=p->next;}if (p==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q=p->next; /*q指向要删除的结点*/p->next=q->next; /*从单链表中删除*q结点*/free(q); /*释放*q结点*/return 1;}}}else return 0;}/*文件名:algo2-5.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DNode /*定义双链表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struct DNode *prior; /*指向前驱结点*/struct DNode *next; /*指向后继结点*/ } DLinkList;void InitList(DLinkList *&L) {L=(DLinkList *)malloc(sizeof(DLinkList)); /*创建头结点*/L->prior=L->next=L;}void DestroyList(DLinkList *&L) { DLinkList *p=L,*q=p->next;while (q!=L){free(p);p=q;q=p->next;}free(p);}int ListEmpty(DLinkList *L) { return(L->next==L);}int ListLength(DLinkList *L){DLinkList *p=L;int i=0;while (p->next!=L){i++;p=p->next;}return(i);}void DispList(DLinkList *L){DLinkList *p=L->next;while (p!=L){printf("%c",p->data);p=p->next;}printf("\n");}int GetElem(D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DLinkList *p;if (L->next!=L) /*双链表不为空表时*/{if (i==1){e=L->next->data;return 1;}else /*i不为1时*/{p=L->next;while (j<i-1 && p!=L){j++;p=p->next;}if (p==L)return 0;else{e=p->data;return 1;}}}else /*双链表为空表时*/return 0;}int LocateElem(DLinkList *L,ElemType e) {int n=1;DLinkList *p=L->next;while (p!=NULL && p->data!=e){n++;p=p->next;}if (p==NULL)return(0);elsereturn(n);}int ListInsert(D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int j=0;DLinkList *p=L,*s;if (p->next==L) /*原双链表为空表时*/{s=(DLinkList *)malloc(sizeof(DLinkList)); /*创建新结点*s*/ s->data=e;p->next=s;s->next=p;p->prior=s;s->prior=p;return 1;}else if (i==1) /*原双链表不为空表但i=1时*/{s=(DLinkList *)malloc(sizeof(DLinkList)); /*创建新结点*s*/ s->data=e;s->next=p->next;p->next=s; /*将*s插入到*p之后*/s->next->prior=s;s->prior=p;return 1;}else{p=L->next;while (j<i-2 && p!=L){ j++;p=p->next;}if (p==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s=(DLinkList *)malloc(sizeof(DLinkList)); /*创建新结点*s*/ s->data=e;s->next=p->next; /*将*s插入到*p之后*/if (p->next!=NULL) p->next->prior=s;s->prior=p;p->next=s;return 1;}}}int ListDelete(D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int j=0;DLinkList *p=L,*q;if (p->next!=L) /*原双链表不为空表时*/{if (i==1) /*i==1时*/{q=L->next; /*删除第1个结点*/L->next=q->next;q->next->prior=L;free(q);return 1;}else /*i不为1时*/{p=L->next;while (j<i-2 && p!=NULL){j++;p=p->next;}if (p==NULL) /*未找到第i-1个结点*/return 0;else /*找到第i-1个结点*p*/{q=p->next; /*q指向要删除的结点*/if (q==NULL) return 0; /*不存在第i个结点*/ p->next=q->next; /*从单链表中删除*q结点*/ if (p->next!=NULL) p->next->prior=p;free(q); /*释放*q结点*/return 1;}}}else return 0; /*原双链表为空表时*/}/*文件名:algo3-1.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ElemType elem[MaxSize];int top; /*栈指针*/} SqStack;void InitStack(SqStack *&s) {s=(SqStack *)malloc(sizeof(SqStack));s->top=-1;}void ClearStack(SqStack *&s) { free(s);}int StackLength(SqStack *s) { return(s->top+1);}int StackEmpty(SqStack *s) {return(s->top==-1);}int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 if (s->top==MaxSize-1)return 0;s->top++;s->elem[s->top]=e;return 1;}int Pop(SqStack *&s,ElemType &e) {if (s->top==-1)return 0;e=s->elem[s->top];s->top--;return 1;}int GetTop(SqStack *s,ElemType &e){if (s->top==-1)return 0;e=s->elem[s->top];return 1;}void DispStack(SqStack *s) {int i;for (i=s->top;i>=0;i--)printf("%c ",s->elem[i]);printf("\n");}/*文件名:algo3-2.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 ElemType data; /*数据域*/struct linknode *next; /*指针域*/ } LiStack;void InitStack(LiStack *&s) {s=(LiStack *)malloc(sizeof(LiStack));s->next=NULL;}void ClearStack(LiStack *&s) {LiStack *p=s->next;while (p!=NULL){free(s);s=p;p=p->next;}}int StackLength(LiStack *s) {int i=0;LiStack *p;p=s->next;while (p!=NULL){i++;p=p->next;}return(i);}int StackEmpty(LiStack *s) { return(s->next==NULL); }void Push(LiStack *&s,ElemType e) {LiStack *p;p=(LiStack *)malloc(sizeof(LiStack));p->data=e;p->next=s->next; /*插入*p结点作为第一个数据结点*/ s->next=p;}int Pop(LiStack *&s,ElemType &e){LiStack *p;if (s->next==NULL) /*栈空的情况*/return 0;p=s->next; /*p指向第一个数据结点*/e=p->data;s->next=p->next;free(p);return 1;}int GetTop(LiStack *s,ElemType &e){if (s->next==NULL) /*栈空的情况*/return 0;e=s->next->data;return 1;}void DispStack(LiStack *s){LiStack *p=s->next;while (p!=NULL){printf("%c ",p->data);p=p->next;}printf("\n");}/*文件名:algo3-3.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efine MaxSize 5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elem[MaxSize];int front,rear; /*队首和队尾指针*/} SqQueue;void InitQueue(SqQueue *&q) {q=(SqQueue *)malloc (sizeof(SqQueue)); q->front=q->rear=0;}void ClearQueue(SqQueue *&q) {free(q);}int QueueEmpty(SqQueue *q) {return(q->front==q->rear);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return (q->rear-q->front+MaxSize)%MaxSize;}int enQueue(SqQueue *&q,ElemType e){if ((q->rear+1)%MaxSize==q->front) /*队满*/return 0;q->rear=(q->rear+1)%MaxSize;q->elem[q->rear]=e;return 1;}int deQueue(SqQueue *&q,ElemType &e){if (q->front==q->rear) /*队空*/return 0;q->front=(q->front+1)%MaxSize;e=q->elem[q->front];return 1;}/*文件名:algo3-4.cpp*/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qnode {ElemType data;struct qnode *next; } QNode;typedef struct{QNode *front;QNode *rear;} LiQueue;void InitQueue(LiQueue *&q){q=(LiQueue *)malloc(sizeof(LiQueue)); q->front=q->rear=NULL; }void ClearQueue(LiQueue *&q){QNode *p=q->front,*r;if (p!=NULL) /*释放数据结点占用空间*/ {r=p->next;while (r!=NULL){free(p);p=r;r=p->next;}}free(q); /*释放头结点占用空间*/ }int QueueLength(LiQueue *q){int n=0;QNode *p=q->front;while (p!=NULL){n++;p=p->next;}return(n);}int QueueEmpty(LiQueue *q) {if (q->rear==NULL)return 1;elsereturn 0;}void enQueue(LiQueue *&q,ElemType e){QNode *s;s=(QNode *)malloc(sizeof(QNode));s->data=e;s->next=NULL;if (q->rear==NULL) /*若链队为空,则新结点是队首结点又是队尾结点*/ q->front=q->rear=s;else{q->rear->next=s; /*将*s结点链到队尾,rear指向它*/ q->rear=s;}}int deQueue(LiQueue *&q,ElemType &e){QNode *t;if (q->rear==NULL) /*队列为空*/return 0;if (q->front==q->rear) /*队列中只有一个结点时*/ {t=q->front;q->front=q->rear=NULL;}else /*队列中有多个结点时*/{t=q->front;q->front=q->front->next;}e=t->data;free(t);return 1;}/*文件名:algo4-1.cpp*/#include <stdio.h>#define MaxSize 100 /*最多的字符个数*/ typedef struct{ char ch[MaxSize]; /*定义可容纳MaxSize个字符的空间*/int len; /*标记当前实际串长*/ } SqString;void StrAssign(SqString &str,char cstr[]) /*str为引用型参数*/ { int i;for (i=0;cstr[i]!='\0';i++)str.ch[i]=cstr[i];str.len=i;}void StrCopy(SqString &s,SqString t) /*s为引用型参数*/ {int i;for (i=0;i<t.len;i++)s.ch[i]=t.ch[i];s.len=t.len;}int StrEqual(SqString s,SqString t){int same=1,i;if (s.len!=t.len) /*长度不相等时返回0*/same=0;else{for (i=0;i<s.len;i++)if (s.ch[i]!=t.ch[i]) /*有一个对应字符不相同时返回0*/ same=0;}return same;}int StrLength(SqString s) {return s.len;}SqString Concat(SqString s,SqString t){SqString str;int i;str.len=s.len+t.len;for (i=0;i<s.len;i++) /*将s.ch[0],s.ch[s.len-1]复制到str*/ str.ch[i]=s.ch[i];for (i=0;i<t.len;i++) /*将t.ch[0],t.ch[t.len-1]复制到str*/ str.ch[s.len+i]=t.ch[i];return str;}SqString SubStr(SqString s,int i,int j) {SqString str;int k;str.len=0;if (i<=0 || i>s.len || j<0 || i+j-1>s.len){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tr;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for (k=i-1;k<i+j-1;k++) /*将s.ch[i],s.ch[i+j]复制到str*/str.ch[k-i+1]=s.ch[k];str.len=j;return str;}SqString InsStr(SqString s1,int i,SqString s2){int j;SqString str;str.len=0;if (i<=0 || i>s1.len+1)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1;}for (j=0;j<i-1;j++) /*将s1.ch[0],s1.ch[i-2]复制到str*/str.ch[j]=s1.ch[j];for (j=0;j<s2.len;j++) /*将s2.ch[0],s2.ch[s2.len-1]复制到str*/ str.ch[i+j-1]=s2.ch[j];for (j=i-1;j<s1.len;j++) /*将s1.ch[i-1],s.ch[s1.len-1]复制到str*/str.ch[s2.len+j]=s1.ch[j];str.len=s1.len+s2.len;return str;}SqString DelStr(SqString s,int i,int j) {int k;SqString str;str.len=0;if (i<=0 || i>s.len || i+j>s.len+1)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 {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tr;}for (k=0;k<i-1;k++) /*将s.ch[0],s.ch[i-2]复制到str*/str.ch[k]=s.ch[k];for (k=i+j-1;k<s.len;k++)/*将s.ch[i+j-1],ch[s.len-1]复制到str*/ str.ch[k-j]=s.ch[k];str.len=s.len-j;return str;}SqString RepStr(SqString s,int i,int j,SqString t){int k;SqString str;str.len=0;if (i<=0 || i>s.len || i+j-1>s.len)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tr;}for (k=0;k<i-1;k++) /*将s.ch[0],s.ch[i-2]复制到str*/str.ch[k]=s.ch[k];for (k=0;k<t.len;k++) /*将t.ch[0],t.ch[t.len-1]复制到str*/str.ch[i+k-1]=t.ch[k];for (k=i+j-1;k<s.len;k++) /*将s.ch[i+j-1],ch[s.len-1]复制到str*/ str.ch[t.len+k-j]=s.ch[k];str.len=s.len-j+t.len;return str;}void DispStr(SqString str) {int i;if (str.len>0){for (i=0;i<str.len;i++)printf("%c",str.ch[i]);printf("\n");}}/*文件名:algo4-2.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typedef struct snode{char data;struct snode *next;} LiString;void StrAssign(LiString *&s,char t[]) { int i;LiString *r,*p;s=(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s->next=NULL;r=s;for (i=0;t[i]!='\0';i++){p=(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p->data=t[i];p->next=NULL;r->next=p;r=p;}}void StrCopy(LiString *&s,LiString *t) { LiString *p=t->next,*q,*r;s=(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s->next=NULL;s->next=NULL;r=s;while (p!=NULL) /*将t的所有结点复制到s*/{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int StrEqual(LiString *s,LiString *t) { LiString *p=s->next,*q=t->next;while (p!=NULL && q!=NULL && p->data==q->data) {p=p->next;q=q->next;}if (p==NULL && q==NULL)return 1;elsereturn 0;}int StrLength(LiString *s){int i=0;LiString *p=s->next;while (p!=NULL){i++;p=p->next;}return i;}LiString *Concat(LiString *s,LiString *t) { LiString *str,*p=s->next,*q,*r;str=(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 str->next=NULL;r=str;while (p!=NULL) /*将s的所有结点复制到str*/ {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p=t->next;while (p!=NULL) /*将t的所有结点复制到str*/ {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return str;}LiString *SubStr(LiString *s,int i,int j) {int k;LiString *str,*p=s->next,*q,*r;str=(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str->next=NULL;r=str;if (i<=0 || i>StrLength(s) || j<0 || i+j-1>StrLength(s)){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tr;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for (k=0;k<i-1;k++)p=p->next;for (k=1;k<=j;k++) /*将s的第i个结点开始的j个结点复制到str*/ {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return str;}LiString *InsStr(LiString *s,int i,LiString *t) {int k;LiString *str,*p=s->next,*p1=t->next,*q,*r;str=(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str->next=NULL;r=str;if (i<=0 || i>StrLength(s)+1)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 {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tr;}for (k=1;k<i;k++) /*将s的前i个结点复制到str*/{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while (p1!=NULL) /*将t的所有结点复制到str*/{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1->data;q->next=NULL;r->next=q;r=q;p1=p1->next;}while (p!=NULL) /*将*p及其后的结点复制到str*/{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return str;}LiString *DelStr(LiString *s,int i,int j) {int k;LiString *str,*p=s->next,*q,*r;str=(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str->next=NULL;r=str;if (i<=0 || i>StrLength(s) || j<0 || i+j-1>StrLength(s)) {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tr;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for (k=0;k<i-1;k++) /*将s的前i-1个结点复制到str*/{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for (k=0;k<j;k++) /*让p沿next跳j个结点*/p=p->next;while (p!=NULL) /*将*p及其后的结点复制到str*/{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return str;}LiString *RepStr(LiString *s,int i,int j,LiString *t) { int k;LiString *str,*p=s->next,*p1=t->next,*q,*r;str=(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str->next=NULL;r=str;if (i<=0 || i>StrLength(s) || j<0 || i+j-1>StrLength(s)) {printf("参数不正确\n");return str; /*参数不正确时返回空串*/}for (k=0;k<i-1;k++) /*将s的前i-1个结点复制到str*/{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for (k=0;k<j;k++) /*让p沿next跳j个结点*/p=p->next;while (p1!=NULL) /*将t的所有结点复制到str*/ {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1->data;q->next=NULL;r->next=q;r=q;p1=p1->next;}while (p!=NULL) /*将*p及其后的结点复制到str*/ {q=(LiString *)malloc(sizeof(LiString));q->data=p->data;q->next=NULL;r->next=q;r=q;p=p->next;}return str;}void DispStr(LiString *s) {LiString *p=s->next;while (p!=NULL){printf("%c",p->data);p=p->next;}printf("\n");}/*文件名:algo7-1.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node{ElemType data; /*数据元素*/struct node *lchild; /*指向左孩子*/struct node *rchild; /*指向右孩子*/} BTNode;void CreateBTNode(BTNode *&b,char *str) /*由str串创建二叉链*/ { BTNode *St[MaxSize],*p=NULL;int top=-1,k,j=0;char ch;b=NULL; /*建立的二叉树初始时为空*/ch=str[j];。
2019年自考《互联网数据库》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考《互联网数据库》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B.E-R图C.信息世界D.现实世界2、子模式是【B 】。
A.模式的副本B.模式的逻辑子集C.多个模式的集合D.以上三者都不对3、通常情况下,下面的关系中不可以作为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是【D 】。
A.R1(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B.R2(部门号,部门名,所在分公司名称)C.R3(部门号,部门名,部门电话)D.R4(部门号,部门名,部门成员)4.设有关系R和关系S进行如图所示的运算,则运算结果中含有元组的数目是【A 】。
A. 6B. 7C. 8D. 95、假设两个关系中已经存在如图所示元组,其中厂商的关键字是厂商号,产品的主关键字是产品号:若再往产品关系中插入如下元组:I(P03,红,C02)II(P01,蓝,C01)III(P04,白,C04)IV(P05,黑,null)能够插入的元组是【D 】。
A. I,II,IVB. I,IIIC. I,IID. I,IV6、下列关于索引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本表上建立一个或多个索引,从而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B.一个基本表最多只能有一个索引C.建立索引的目的是为了给数据表中的元素指定别名,从而使别的表也可以引用这个元素D.一个基本表上至少要存在一个索引7、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操作异常是指【A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8、关系模式中,满足2NF的模式,则【B 】。
A.可能是1NFB.必定是1NFC.必定是3NFD.必定是BCNF9、设有两个事务T1和T2,它们的并发操作如下所示。
对于这个并发操作,下面评价正确的是【 A 】。
A.该操作丢失了修改B.该操作不存在问题C.该操作读“脏”数据D.该操作不能重复读10、关于死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示范系统(第三版)习题与答案
习题一1. 试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数据库?(2)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3)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答:(1)数据库是被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属于系统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3) 数据库系统(DBS)通常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它是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管理员(DBA)的集合体。
2. 计算机数据管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3. 试述文件系统的缺点。
答:(1)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
4.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答:(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4)数据由DBMS统一控制和管理。
5. 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答:概念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模型,它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系的信息结构。
概念模型用于建立信息世界的数据模型,强调其语义表达能力,概念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这一模型中最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模型”。
6. 解释下列概念:内模式、模式、外模式、DDL、DML答: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
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表
数据库逻辑结构表数据库逻辑结构表是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在逻辑层面上的组织结构。
它定义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方式,包括数据表、视图、索引等对象的定义和关系。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概述数据库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在逻辑层面上的组织方式。
它与物理结构相对应,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
数据库逻辑结构可以看作是对物理结构的抽象和封装,它隐藏了底层存储细节,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数据操作接口。
数据库逻辑结构表的组成数据库逻辑结构表由多个对象组成,包括数据表、视图、索引等。
每个对象都具有自己的属性和关系,用于描述和管理数据。
数据表数据表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数据库对象。
它由多个字段(列)组成,每个字段有自己的类型、长度和约束条件。
数据表用于存储实际数据,并通过行来表示每条记录。
下面是一个示例:学生编号姓名年龄性别1 张三18 男2 李四20 女3 王五22 男视图视图是一个虚拟的表,它是由一个或多个数据表的子集组成。
视图可以隐藏实际数据表的细节,提供更简洁、易读的数据访问方式。
下面是一个示例:CREATE VIEW vw_students ASSELECT 学生编号, 姓名, 年龄FROM 学生表WHERE 年龄 > 18;索引索引是一种用于加快数据检索速度的数据结构。
它通过对某个字段(或多个字段)进行排序和分组,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访问方式。
下面是一个示例:CREATE INDEX idx_students_age ON 学生表 (年龄);数据库逻辑结构表的关系数据库逻辑结构表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包括主键-外键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等。
主键-外键关系主键-外键关系用于建立两个数据表之间的联系。
主键是唯一标识一个记录的字段,而外键是另一个数据表中与主键相关联的字段。
下面是一个示例:CREATE TABLE 学生 (学生编号 INT PRIMARY KEY,姓名 VARCHAR(50),年龄 INT);CREATE TABLE 课程 (课程编号 INT PRIMARY KEY,课程名称 VARCHAR(50),学生编号 INT,FOREIGN KEY (学生编号) REFERENCES 学生(学生编号));一对一关系一对一关系是指两个数据表之间存在唯一的关联关系。
数据库技术试题
数据库技术试题课程代码:313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系数据库中的视图属于4个数据抽象级别中的()A 外部模型B 概念模型C 逻辑模型D 物理模型2.在下列关于关系的陈述中,错误的是()A 表中任意两行的值不能相同B 表中任意两列的值不能相同C 行在表中的顺序无关紧要D 列在表中的顺序无关紧要3.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A 完整性控制B 安全性控制C 并发控制D 访问控制4.关系数据库中,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表与表之间的()A 公共索引B 公共存储C 公共元组D 公共属性5.在MS SQL Server中,用来显示数据库信息的系统存储过程是()A sp_ dbhelpB sp_ dbC sp_ helpD sp_ helpdb6.下面系统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是()A OracleB MS SQL ServerC IMSD DB27.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A DELETEB DROPC CLEARD REMORE8.如果在关系的分片过程中使用了选择操作,则不可能是()A 水平分片B 垂直分片C 导出分片D 混合分片9.在一个实体集中,一个实体实例(一行)与另外多个实例(多行)相关,则这个实体称为()A 递归实体B 弱实体C 复合实体D 联系实体10.存在一个等待事务集{T0,T1,…,T n},其中T0正等待被T1锁住的数据项,T1正等待被T2锁住的数据项,T n—1正等待被T n锁住的数据项,且T n正等待被T0锁住的数据项,则系统的工作状态处于()A 并发处理B 封锁C 循环D 死锁11.在分布式数据库中,若存取数据时只需指出片段名称,不必指出片段地址,则称系统具有()A 片段透明性B 地址透明性C 局部映象透明性D 异地透明性12.某学校规定,每一个班级至多有50名学生,至少有1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必须属于一个班级.在班级与学生实体的联系中,学生实体的基数是()A(0, 1)B(1, 1)C(1,10)D(10,50)13.关系R(A,B)和S(B,C)中分别有10个和15个元组,属性B是R的主码,则中元组数目的范围是()A(0,15)B(10,15)C(10,25)D(0,150)14.有一个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其中一台计算机A存有DBMS软件、所有用户数据和应用程序,其余各节点作为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向A发出数据库应用请求,这种方式属于()A 集中式数据库体系结构B 主从式数据库体系结构C 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体系结构D 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15.设有一个关系:DEPT(DNO,DNAME),如果要找出倒数第三个字母为W,并且至少包含4个字母的DNAME,则查询条件子句应写成WHERE DNAME LIKEA ‘_ _ W _ %'B ‘_ % W _ _’C ‘_ W _ _’D ‘_ W _ %’16.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A 实体完整性约束B 参照完整性约束C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D 关键字完整性约束17。
LRQP03_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版次
A0
文件和资料治理程序
页码
2/ 6
5.2.5文件和资料的保管
5.2.5.1文件和资料放在专用柜中,不得随便放置。
5.2.5.2档案资料必须放在干燥通风处,以防虫蛀、鼠咬、发霉和非人为损坏。
5.2.5.3如发觉档案资料损坏或遗失,应赶忙向治理者代表报告,并追究治理员的责任。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的审批;
4.2 治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改、处理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审核;
4.3 各部门:负责相关工作文件的编写、修改;
4.4 文件治理员:负责文件的分发、标识、保管。
5 工作程序
5.1文件操纵:受控文件封面或首页盖有〝受控文件〞章,没有的或尽管有但又加盖〝作废〞章的为非受控文件。文件应有文件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的签署。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下载
深圳蓝凌治理咨询支持系统
文件编号
版次
A0
文件和资料治理程序
页码
4/ 6
文件更换申请表
文件名称
类型
文件编号
版次
申请人
时间
申请更换理由:
文件原内容:
更换后内容:
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名:
深圳蓝凌治理咨询支持系统
文件编号
版次
A0
文件和资料治理程序
页码
5/ 6
受控文件分类名目
文件类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外来文件
5.4.2借阅和保密:外来人员借阅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须经治理 者代表同意,借阅工作文件须经部门经理和治理者代表一起同意,并办理登记。
数据库技术试题
数据库技术试题课程代码:313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系数据库中的视图属于4个数据抽象级别中的()A 外部模型B 概念模型C 逻辑模型D 物理模型2.在下列关于关系的陈述中,错误的是()A 表中任意两行的值不能相同B 表中任意两列的值不能相同C 行在表中的顺序无关紧要D 列在表中的顺序无关紧要3.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A 完整性控制B 安全性控制C 并发控制D 访问控制4.关系数据库中,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表与表之间的()A 公共索引B 公共存储C 公共元组D 公共属性5.在MS SQL Server中,用来显示数据库信息的系统存储过程是()A sp_ dbhelpB sp_ dbC sp_ helpD sp_ helpdb6.下面系统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是()A OracleB MS SQL ServerC IMSD DB27.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A DELETEB DROPC CLEARD REMORE8.如果在关系的分片过程中使用了选择操作,则不可能是()A 水平分片B 垂直分片C 导出分片D 混合分片9.在一个实体集中,一个实体实例(一行)与另外多个实例(多行)相关,则这个实体称为()A 递归实体B 弱实体C 复合实体D 联系实体10.存在一个等待事务集{T0,T1,…,T n},其中T0正等待被T1锁住的数据项,T1正等待被T2锁住的数据项,T n—1正等待被T n锁住的数据项,且T n正等待被T0锁住的数据项,则系统的工作状态处于()A 并发处理B 封锁C 循环D 死锁11.在分布式数据库中,若存取数据时只需指出片段名称,不必指出片段地址,则称系统具有()A 片段透明性B 地址透明性C 局部映象透明性D 异地透明性12.某学校规定,每一个班级至多有50名学生,至少有1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必须属于一个班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进栈
int push_sqstack(sqstack *sq,datatype x) { if(sq−>top==maxsize−1) {cout<<”栈满,不能进栈!\n”; return 0;} //上溢 else {sq−>data[++sq−>top]=x; return 1;} } 5、退栈
第3章
栈、队列和串
栈和队列是运算受限;串是元素类型受限的线性表。
3.1 栈 3.1.2 顺序栈 3.1.3 链栈 3.2 队列 3.2.2 顺序队列 3.2.3 链队列 3.3 串
3.1 栈
一、定义 栈(Stack):限制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空栈:当表中没有元素时。 栈顶(Top):插入、删除的一端; 栈底(Bottom):另一端。
… } 后调用的函数先返回
函数调用机制可通过栈来实现
top top top 调用f1前 调用f1后 调用f2后
r' 0
r' 1 r' 0
top
r' 0
top 返回f1后 返回main后
递归
递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用于描述事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程 序设计方法。 在函数或数据结构的定义中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了自己(作为定义 项之一),该函数或数据结构就称递归定义的,简称递归的。简 单地说,自己定义自己。 递归函数也称为自调用函数。
rear
5 4
F E D C B
front
3 2 1 0 -1
(e) E、F相继入队 假满
当队满时再入队必定产生空间溢出,简称“上溢”; 当队空时再出队也将产生溢出,简称“下溢”。 队列并不满,若尾指针已到数组上界,再入队也会溢出,称为 “假上溢” 上溢是一种出错状态,应该设法避免; 下溢则可能是正常现象,因为队列初态或终态都是空,下溢常 作程序控制转移的条件。 出队后原队头元素依然存在,但不作有效队元素
与(1)对应的部分一般称作递归体(递归项), 与(2)对应的部分一般称作递归出口(终止项),即递归过程的终 止条件,通常写在递归函数的开头。
3.2 队列
一、定义 队列(Queue) :限定一端插入、另一端删除的线性表。 空队:队列中没有元素时 队头(front):允许删除的一端 队尾(rear) :允许插入的一端
4、入队
void en_lkqueue(lkqueue *lq,datatype x) { pointer p; p=new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de; //申请新结点空间 p−>data=x; //给新结点赋值 lq−>rear−>next=p; //原尾指针指向新结点 lq−>rear=p; //新结点成为新尾结点 p−>next=NULL; //新尾结点next指针为空 }
例、排队购物、作业排队。
出队
a1 a2 a3
„
an
入队
队头
队尾
先进先出
二、基本运算
1.初始化INITIATE(Q):构造一个空队列Q。 2.判队空EMPTY(Q):若队列Q空,返回1,否则返回0。 3.入队ENQUEUE(Q, x):在队尾插入元素x,x 成为新的队尾 4.出队DEQUEUE (Q):将队头元素删除,并返 回该元素。 5.取队头GETHEAD(Q):取队头元素,但不 删除它。
循环意义加1
rear 2 A front 1 1 B 2
front
rear 2 A front 1 E D MAX_SIZE-1 C B
0
MAX_SIZE-1
0
MAX_SIZE-1 rear
0
(a) 一般情况
(b) 队空
(c) 队满
空队时:front=rear; 入队时尾指针向前追赶头指针,出队时头指针向前追赶尾指针, 队满时:front=rear。 (1)另设长度计数器n (2)另设标志位以区分队空、队满。 (3)入队前预测试,队满条件:front=(rear+1)%maxsize 此时少用一个存储单元,且front所指处总为空。
栈空:top=-1;栈满:top=maxsize-1; 当栈满时再进栈必定产生空间溢出,简称“上溢”; 当栈空时再退栈也将产生溢出,简称“下溢”。 上溢是一种出错状态,应该设法避免; 下溢则可能是正常现象,因为栈初态或终态都是空,下溢常作 程序控制转移的条件。 出栈后原栈顶元素依然存在,但不作有效栈元素
5、出队 int de_sqqueue(sqqueue *sq,datatype *x) { if(sq−>rear==sq−>front) {cout<<”队空,不能出队!\n”;return 0;} //下溢 else {sq−>front=(sq−>front+1)%maxsize; *x=sq−>data[sq−>front]; return 1;} }
data top next 栈顶
∧
栈底
4、进栈 void push_lkstack(lkstack *ls,datatype x) { pointer p; p=new node; //申请新结点*p p−>data=x;; //新结点data域装入x的值 p−>next=ls−>top; //新结点next为原栈顶 ls−>top=p; //新结点为新栈顶 } 5、退栈 int pop_lkstack(lkstack *ls,datatype *x) { pointer p; if(ls−>top==NULL) {cout<<”栈空,不能退栈!\n”; return 0;} //下溢 else {p=ls−>top; *x=p−>data; ls−>top=p−>next; delete p; return 1;} }
5 4 3 2 1 0 -1 (b) A进 栈 A top
5 4 3 2 1 0 -1 (c) B、 C、 D依 次 进 栈 D C B A top
5 4 3 2 1 0 -1 (d) D、 C退 栈 D C B A
top
5 4 3 2 1 0 -1
H G F E B A
(e) E、 F、 G、 H依 次 进 栈 栈满
小结 1.栈是限定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2.栈的元素具有后进先出的特点; 3.栈顶元素的位置由一个称为栈顶指针的变量指示; 4.进栈、出栈操作要修改栈顶指针。
3.1.4 栈的应用
只要问题符合先进后出的原则,就可使用栈
函数调用
main( ){ … f1( ); r0’: … } 函数调用顺序 main 函数返回顺序 f2 f1 f1 f1( ){ … f2( ); r1’: … } f2 main 计算机正是利用栈来实现 函数的调用和返回的 f2( ){ …
循环队列
设想向量空间是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环,称为循环向量,其中的队 列称为循环队列(Circular Queue)。
入队:rear=rear+1;if(rear==maxsize) rear=0; 出队:front=front+1;if(front==maxsize) front=0; “模运算” 入队: rear=(rear+1)%maxsize; 出队: front=(front+1)%maxsize;
三、存储结构 栈是运算受限的线性表,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对栈也适应。 1.顺序存储:顺序栈 2.链式存储:链栈
3.1.2 顺序栈
顺序栈:栈的顺序存储结构,运算受限的顺序表。 用数组来实现 栈底位置不变,可设在数组两端的任何一端; 栈顶位置随进栈、退栈而变,需用一个整型变量top指示当前 位置,通常称top为栈顶指针。
出栈 进栈
例、一叠书或一叠盘子。
栈顶
an a2
后进先出
栈底
a1
二、基本运算
1.初始化INITIATE(S):构造一个空栈S。 2.判栈空EMPTY(S):若栈S空,返回1,否则返回0。 3.进栈PUSH(S, x):在栈顶插入(压入)元素x,x 成为新的栈顶。 4.退栈POP(S):将栈顶元素删除(弹出),并返 回该元素。 5.取栈顶GETTOP(S):取栈顶元素,但不删除它。
A( ) { … A( ) ; … } A( ) { … B( ) ; … } B( ) { … A( ) ; … }
直接递归
间接递归
例
求阶乘
1 n! n (n 1)! n 0 n 0
用(n-1)!定义n!
long f(int n) { if(n==0) return 1; else return n*f(n−1); } 递归定义不是“循环定义”,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递归过程中每一次应用自己时,对应的“尺度”要比当前小 (2)至少存在一个最小的“尺度”,该处的定义不是递归的,从 而结束递归。
int pop_sqstack(sqstack *sq,datatype *x) { if(sq−>top==−1) {cout<<”栈空,不能退栈!\n”; return 0;} //下溢 else {*x=sq−>data[sq−>top−−]; return 1;} }
3.1.3 链栈
链栈:栈的链式存储结构,运算受限的单链表。 头插法,取链表的头部作栈顶 表头插入、删除方便,不需头结点(没有什么用)。 栈没有元素移动问题,链式存储是为了动态利用存储空间。 typedef struct node * pointer;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pointer next; }; //链栈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 pointer top; } lkstack; //链栈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