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孤立政策分析与比较

合集下载

英、美、澳三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从公共政策的角度

英、美、澳三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从公共政策的角度
业教育的主体为多科技 术学 院 , 它接 受地方 当局和 教育部
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 ; 出多项 由企 业主导 的培训计 划并 推 予以经费资助。政府推行 的“ 三明治” 程模式 , 课 将企业 纳
入学 校的职业教育体系 , 由企业负责学生一年的实践课程 ,
的管理 , 但与学术 自治 的传 统大学 具有 同等地位 。多科 技
术大学学 习形式 灵活 , 有全 日制 , 分 时间 制和工 学交 替 部
收稿 日期 :0 9— 9— 9 20 0 0
基金项 目: 省教育厅重点研究 C级项 目( 广东 粤教高[os5号) 2o ]
作者简介 : 石晓天(9 2 , , 16 一) 女 湖南岳 阳人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公共 政策研 究。
— —
从公共政策 的角度
石 晓 天
( 南华工商学 院, 广东 广州 5 0 0 ) 15 7

要: 通过 比较 , 英国、 国和澳大利亚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 产学合作的成功之处在 于: 置基于产 学政 三方共 美 设
同参 与的职业接 膏管理州 寸; 合作教育政策 完备 , 法律化程度 高且 相互 配套 ; 通过 各种政 策 工具激励 企业 参与 职业教 育。 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 政府承担起职业教育 的主要责任 , 整合 职业教 育 与培训 , 国家层面 构楚 学历 教育 与职业资格 培训 从 的终身教育体系, 将国家经济发展与公民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英国政府十分注意将 机构设立 、 明确 权责 纳入职业 教
育与培训 的相关法律 中, 立法严谨 。如 16 9 4年颁 布的《 产 业训 练法 》 明 确 规定 了政 府 承担 职 业教 育 和 培训 的 责 就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一般是指英国不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

其基本要旨是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以避免受事前盟约的束缚,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保持英国的霸权地位。

尽管孤立主义思想或主张在当今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已经不占支配地位,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它曾指导甚至主导了英国的对外政策。

对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英国的孤立主义(也曾被冠以“光辉孤立”之名,1896年1月,财政部长福斯特在议院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第一次用了该词)外交思想源于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均势理论。

均势就是主要大国保持一种权力大致相等的状态,或者是小国集团与大国保持大致相等的权力。

均势外交思想古已有之。

可以说,英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源于均势外交思想,是英国为维持利己的国际环境和秩序而推行大陆均势的必要手段。

英国作为独处一隅的岛国和殖民地大国,维持均势,创造均势对其是有利的。

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大的霸权所统治,否则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就会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被集中起来,英国的国家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强大和其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中采取孤立政策,既可避免卷入列强间的冲突以保持行动自由,又可避免对欧洲其他国家承担不必要的保障义务,还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这决定了英国当时对欧洲采取孤立手段以维持均势具有必然性。

英国是在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实行孤立主义的,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及随之引起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产生的物质前提,使英国具备了孤立的实力。

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产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客观前提。

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具有地缘战略优势。

最大限度地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是催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国内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通常认为,1902年的英日同盟协定的签订即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结束。

英国内阁制和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

英国内阁制和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

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顺德一中高中部政治科组周南蓝《高中实验教材选修3》的专题二、专题三涉及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的比较。

在教学中,我通过查找资料,对二者的比较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混合权力和三权分立:制度间配套运行比较1.内阁制与立宪君主制——总统制与单一行政首脑制。

内阁制的英国,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相分离。

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

国王不掌握实权,对外代表国家,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其最突出的贡献是调解政府与议会的冲突,缓解不稳定的政局。

首相是政府首脑,有权组织内阁、主持内阁会议、任免内阁与政府的重要官员。

美国实行单一行政首脑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既充当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又拥有一系列的具体行政权力。

2.与不同的选举制度配合。

英国全民性选举只有下议院议员的选举。

在特殊情况下,内阁的重要政策或重要议案得不到下议院多数的支持,而内阁又不愿总辞职,首相就会通过提请国王宣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三权分立的美国,国会和政府的权力都直接来源于选民,选举制度比较复杂。

国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各选区选民选举产生;总统由选民选举出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

3.与不同的政党制度配合。

英国的一党或多数党联盟只要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简单多数的胜利,就获得了组阁的权力,获胜的政党领袖担任首相,内阁成员绝大多数来自本党。

内阁必须为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维持政策纲领的实行。

这样就有了英国政党内部组织结构的制度化:首先,建立了党魁制度。

英国两党的领袖在野时,是下议院反对党的领袖,执政时通常就是内阁首相,负责政党内外政策的制定和政党领导人员的任免。

其次,创建了督导制度。

督导员主要是作为本党的参谋部和情报部,经常向本党领袖汇报工作和情况。

美国的政党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本党的候选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由总统组织政府,掌握行政大权。

这种政党参政方式决定了美国的政党大多组织松散、纪律松懈。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1.含义: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3.英国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实力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可以坐山观虎斗).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光荣孤立大陆势力均衡≠光荣孤立近代以来,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

这一政策一直可以追溯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伊丽莎白认为在外交政策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宗教,而是民族利益,从而改变了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时期把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作为处理外交问题首要考虑的做法,把维持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均势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这是英格兰政府外交思想的重大转变。

此后英国放弃了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大力发展海军,以英吉利海峡为屏障,维护自身安全。

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

其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一、近代以来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表现18--19世纪,英国以其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力量,把“大陆均势”政策运用得得心应手。

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

自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政治上保持霸权。

“光荣孤立”政策是在英国势力特别强大时“大陆均势”政策的具体体现,它与大陆均势政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英国外交“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指导思想。

《英美国家概况》课件

《英美国家概况》课件

04
英美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政治影响
英美国家政治体制对全球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英美国家作为民主制度的发源地,其政治体制对全球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国家在政 治制度上效仿英美,推动了全球民主化进程。
英美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领导地位
英美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对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产 生重大影响。
02
英美国家的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其贸易策对全球投资环境的影响
03
英美国家的投资政策对全球投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其投资政
策的变化对全球投资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影响
英美国家文化输出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英美国家作为全球文化输出大国,其文化产品对全球文化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了世 界各地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英美国家教育体系对全球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英美国家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全球教育 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启示。
英美国家科技发展对全球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英美国家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科技发展对全球科技进步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方向。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词
美国地理环境多样,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详细描述
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至墨西哥及古巴。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美国历史可追溯至1776年独立建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成 为全球领先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大国。
政治与经济
总结词
英美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英美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全球政治稳定和国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其外交政策对其他国 家产生示范效应。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1.含义: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一联法败俄一联合抑德一扶德抑法一纵德反苏的做法•3.英国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实力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可以坐山观虎斗).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光荣孤立大陆势力均衡工光荣孤立近代以来,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

这一政策一直可以追溯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伊丽莎白认为在外交政策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宗教,而是民族利益,从而改变了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时期把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作为处理外交问题首要考虑的做法,把维持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均势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这是英格兰政府外交思想的重大转变。

此后英国放弃了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大力发展海军,以英吉利海峡为屏障,维护自身安全。

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

其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一、近代以来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表现18--19 世纪,英国以其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力量,把“大陆均势”政策运用得得心应手。

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

自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政治上保持霸权。

“光荣孤立”政策是在英国势力特别强大时“大陆均势”政策的具体体现,它与大陆均势政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英国外交“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指导思想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以及面对俄国在东方和德国在西方咄咄逼人的严峻挑战,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英美两国行政首脑之比较

英美两国行政首脑之比较

英美两国行政首脑之比较摘要: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与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两种典型表现形式,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

两国的政治制度设计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受分权学说的深刻影响:在英国,真正掌握行政权的是首相,在美国则是总统。

本文即对首相及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对两国的政治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首相总统职权办事机构正文部分:一、宏观之比较:首相和总统的设立与地位英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逐渐形成了议会内阁制政体。

在这种政体形式下,英国的行政权逐步从国王和枢密院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里。

英国的内阁产生于18世纪初,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起初国王出席内阁会议,后来至乔治一世和二世时国王就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一般认为,自1721年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并主持内阁会议,而由第一财政大臣沃尔波主持内阁会议之后,即产生了一位主持内阁会议的第一部长即首相。

首相名称第一次见之于官方文件是1878年。

1902年以后形成了首相一职只能由议会下院议员担任的宪法惯例,1905年英王正式给首相以委任状。

1937年《国王的大臣法》规定了首相的工资和津贴,这就从法律上确认了首相职位的存在,但对首相的权能则始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而仅依据宪法惯例来行使。

早在1783年皮特曾说过:“枢密院中应当有一位属于首领地位的大臣,权力最大又独得国王信任。

他的权力别人既不可分享,也不能竞争,这就是通常称作首相的人。

”①到了现代,皮特的这一政治设想变成了现实:首相成了内阁的中心。

②甚至有人认为,现代的英国首相是“英国体制的拱顶石”,是“无冕之王”,“首相政府”代替了“内阁政府”。

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①《世界政府辞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620页。

②【英】约翰·格林伍德等:《英国行政管理》,第77页。

事实:首相是一身而三任的人物——政府首脑、议会领袖和党魁。

在这样的三重身份下,首相拥有了大部分法律所没有正式规定的巨大的职能和权力。

英美两国公共教育私有化比较与分析

英美两国公共教育私有化比较与分析

的向大众 提供低 成本 、 高质 量教育 的承诺 , 多数没 有得 到充 分 的实 现 , 因而引起 公众 和舆 论 的不满 , 也 同时 引发人们 对这 种行 为 的更 多思 考 。


公共教 育私 有化 之理论 背景
赢利的私人教育管理机构接管和经营公共教育 已 经形成 了一种 庞大 的产业 。据估计 , 2 0 仅 0 0年 美
疗资本 主义病症 的可能性 良药 , 长久 以来 在英 国和
国私人 教育管 理机构 从公 共教育 中的获利 巳达 到 13 美元 。相 比之下 , 国 的规 模 虽 然 较 小 , 20亿 英 也 达到 了 5 0亿英 镑 。两 国政 府 在促 进 私 人 机 构 接管 和推动公 共教 育私有 化方 面都 起到 了重要 的 作 用 。从 2 纪 9 O世 O年代 中期 开 始 , 国政 府 鼓 美 励 民间公 司接管 学 区或 建 立 特许 学 校 , 得 了意 取 外 的成 功 。后 来金 融业也 加人 了这 个行 列 。而在 英国, 政府 主要是 通 过 鼓励 公 私 合 作 的方 式 来 逐
2 世 纪教 育发展 的一 个新潮 流。英 关两 国公 共教 育私有 化 的理 论 背 景是 让 政 府 适 当地从 教 l
育领域 退 出来 , 交由私人 组织去 经营 , 实施起 来 , 美两 国却 采取 了不 同的政 策 。英 国采 取 但 英
了由上 而 下的 四方 面政 策 : 竞争投 标 、 私合 营 、 公 私人 启 动金 和 接 管。 而 美 国则 由 下而上 地 推 广教 育私有化 进程 , 并相 比 于英 国更 为顺利 , 两 国同时也暴 露 出一些深层 次 的 问题 。 但 关 键词 : 美两 国; 共教 育 ; 英 公 私有 化 2 0世纪 8 O年代 以来 , 以市 场为 导 向的教 育改 革运动在英美等西方 国家形成一股潮 流 , 其根源来 自于 7 0年代兴起于西方社会 的新 自由主义 。新 自 由主义作 为解 决 资本 主义社 会所 面临 的威胁 和 治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1.含义: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3.英国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实力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可以坐山观虎斗).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光荣孤立大陆势力均衡≠光荣孤立近代以来,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

这一政策一直可以追溯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伊丽莎白认为在外交政策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宗教,而是民族利益,从而改变了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时期把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作为处理外交问题首要考虑的做法,把维持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均势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这是英格兰政府外交思想的重大转变。

此后英国放弃了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大力发展海军,以英吉利海峡为屏障,维护自身安全。

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

其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一、近代以来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表现18--19世纪,英国以其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力量,把“大陆均势”政策运用得得心应手。

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

自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政治上保持霸权。

“光荣孤立”政策是在英国势力特别强大时“大陆均势”政策的具体体现,它与大陆均势政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英国外交“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指导思想。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为例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为例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为例1966-1991年英国实施的高等教育“双重制”政策,是英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高校分层的典型案例;同一时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施了《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1975)》,这是加州政府通过法令形式、运用司法及行政力量对公立高校进行分层的经典案例。

这两个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都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美两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大发展、大转变时代;实施的途径和方式都是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并且实施的国家——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

然而,二者实施的结果、成效和最终命运却完全不同: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实施20多年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终止,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 -1975)》却经受住了40多年的检验,至今还是加州公立高校分层所遵循的基本制度体系;“双重制”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带来英国政府所期望的加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的,而1960年加州总体规划却使美国加州建成了“世界上最杰出的高等教育系统”。

因此,以这两个高等教育分类政策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①,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对中国制定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和高等教育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一、英国“双重制”政策终结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成功的原因探讨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政策被终结,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却至今仍在发生作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是:1.“双重制”政策框架虽然基本符合英国高等教育分化的现状但其分层依据却不合理;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却有效地解决了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与分层管理问题从理论上说,政府要对高等教育实行有效的分类管理,高校分类框架应当是根据高校的性质、任务(如专门人才类型)和职能来划分,而不是根据其权利和地位来划分,否则就不可避免地会将高校引导到追求权利和地位而不是追求质量和水平的歧路上去。

浅析二战中英美绥靖政策之必然

浅析二战中英美绥靖政策之必然

浅析二战中英国绥靖政策之必然摘要:每一段历史的发生,都是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相互作用而最终形成的,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英国当年的绥靖政策,包含着众多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萧条的帝国经济,忽略掉的军事,长期奉行的均势原则,一战遗留的反战求和的思想等,这些必然因素的出现,再加上英国为了继续维护自身在欧洲的霸权,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就不得不走上绥靖政策这条道路,却为给人类带来无限灾难的二战的爆发,加上一条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历史必然绥靖政策经济政治思想一、经济的必然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战后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虽取得胜利,但经济却一片萧条,昔日的大国实力也日益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把绥靖政策作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巨大损失,战争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还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直接影响到英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而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直线上升;1929年,又爆发世界经济危机,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其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1932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迅速,尤其是生铁和钢的产量,还严重影响了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使经济恢复极其缓慢。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从内政出发,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并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主要障碍,采取忽略对军备力量的巩固。

因为统治当局坚持认为“财政和经济危险是国家必须对待的最严重,最急迫的危险,其它必须让位,必须等待”。

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

他们甚至觉得凭英国现有的军备力量,尤其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足以应付任何规模的战争。

因此,军事上一直满足于1918年的技术,军费开支降到“严重的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美英两国政策体制比较

美英两国政策体制比较

美英两国政策体制比较【摘要】:公共政策体制是人为设计的,使公共决策活动更规范、成本更低廉、方案更可行、成效更令人满意的制度。

因为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条件和决策主体、组织的不同,他们的公共决策体制也不尽相同。

文章通过英美之比较,说明这两个联系紧密的国家间,政策体制的不同。

【关键词】:美国; 英国; 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是有关公共决策权力的配置及其运行程序、方式等方面制度规定的统称。

广义的公共决策体制还包括公共决策体系。

文章选择英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来作政策体制上的比较。

一方面,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当今世界政治中常见的议会制、内阁制、政党制、文官制等制度几乎都首先形成于英国,所以英国对于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特别是美国,由于其最初的主体就是来自英国,所以国家建立最开始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雏形基本上是大形不变的照搬英国的。

因而,尽管美国和英国分属两个不同的大洲,但其政治的背景却颇有相似。

另一方面,尽管如此,英国的政府体制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是政府首脑。

而美国是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独掌行政权。

政府体制上的不同,导致两国政策决策体制上也有所差异。

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比较美英两国的政策决策体制时,文章通过分别比较承担两国政策决策职能的中枢决策、参谋辅助、执行、监控四个系统来说明两国政策决策体制当中的差异。

一、政策决策体制中的中枢决策系统中枢决策系统是现代政府政策决策体制的核心,由具有行政领导权的行政领导组成。

该系统首先选择的一般不是决策的方案,而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决策价值的鉴别,即政府是否有必要出面作出某种决定,该问题是否应当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通过对价值的鉴别来确定目标,进而明确决断方案和选择对策。

由于美英两国的政体分属总统制和议会制,美英两国中枢决策系统的决策方式也有所不同。

美国作为一个总统制的国家,虽然中枢决策系统的主体由总统本人及其内阁组成,但事实上,根据美国宪法中”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规定,总统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对于国家宏观重大的政策,拥有最高决策权。

英美模式具体案例:英国电信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英美模式具体案例:英国电信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英美模式具体案例:英国电信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英国的公司治理体系属于盎格鲁—萨克逊公司治理体系。

由于英国电信(BT)是这种公司治理体系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分析这个案例的出发点就是在对英国电信公司治理进行一般性描述的同时,对其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让读者能通过这个案例大体把握英美体系,特别是英国公司治理的一些主要特征。

在案例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探索性议题并进行了初步探讨。

1.1英国电信的历史英国电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第一家电信公司的产生,在19世纪早期,该公司开始引进化电信服务。

经过合并、接管、濒临破产后,幸存下来的电信公司最终也被转换成由英国邮政局控制的企业,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私有化的英国电信集团。

纵观英国电信形成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部分对其历史进行分析,即私有化之前和私有化之后。

一、英国电信私有化之前20世纪80年代之前,英国的邮政和电信还是在英国邮政局统一领导下保持着垄断经营,垄断了国内所有的电信和邮政业务,从而独享经营英国电信系统的优先权。

1981年,英国政府通过了《英国电信法》,开始将邮政和电信分离,分别建立了英国电信和皇家邮政公司(Royal Mail)。

同年底,由私人控股的莫克瑞通信公司(Mercury Communications)成立,它的主营业务包括提供连接主要商业区的电话线路,提供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等。

该公司于1982年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电信运营许可证。

英国政府允许莫克瑞通信公司建立国内第二个固定电信网络,与英国电信在国内展开竞争。

1983年,英国政府正式明文规定国内只允许英国电信与莫克瑞通信公司建设、经营固定网络和基本电信业务,从此英国的电信业形成了“双寡头垄断”格局,这个局面维持了七年,其他公司才得以进入英国电信市场。

英国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好处在于:在一定的时期内,建立维护一个“双寡头垄断”的格局,帮助刚成立的莫克瑞通信公司建立起自己的通信网络,并且不断地增加其市场的份额,让其不断地成长,从而适应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武大政管院国际政治摘要:本文收集了四种分析、解读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和外交传统、宗教和文化的视角、国家需求层次的视角和族裔群体影响的视角,试论述这四种视角的主要观点、依据、内涵以及从该视角出发能够解释的美国外交政策现象,以期对当前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俯瞰。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视角综述Abstract:This paper collected four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diplomacy tradition, national hierarchy of needs, influence of ethnic groups. Explaining the main idea, basis and connotation of these four perspectives, in the purpose of reviewing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Key words: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perspective review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

本文试图收集、整理、归并现有的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解释力和较完备体系的分析视角,展示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各种工具与方法论。

一、历史和外交传统的视角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传统而又严谨的视角。

该视角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1]。

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

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作者:肖继王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2期摘要英国、法国、美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国家,都采用议会代议制形式,但因各自政体的差异,因而议会的组成及特点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本文通过对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的比较,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议会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中图分类号:D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160-02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在行使国家权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法国、美国作为当今西方政治大国的典范,同样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同样采用议会代议制形式,但因各自政体的差异,因而议会制度的本质,议会的组成及特点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议会的作用在英、美、法三个国家中也是逐渐被削弱。

分析英、美、法的议会制度,主要有以下的区别:一、英、美、法议会的起源和发展英国。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在等级会议内部形成了贵族、高级教士与骑士、城市平民两大利益集团,并逐渐分化为贵族院和平民院,形成具有封建色彩的两院制等级议会。

资产阶级性质的两院制在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才逐步形成。

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原则,这就使两院制议会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最终确立。

法国的两院制也是由封建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法国社会等级分为僧侣、贵族和市民三等。

自1795年以来,法国议会一直实行两院制。

1958年10月4日宪法的正式公布生效,标志着一个近乎完美的或可以称之为理性的议会制度的诞生。

美国。

十八世纪中叶,费城会议上弗吉尼亚州代表提交的法案,提出只建立一个国会,遭到了其它各小州的反对,而康涅狄克州提议采取两院制,一个是联邦议会,一个是众议院,众议院按各州人口的比例,由人民选举。

英美政治制度比较综述

英美政治制度比较综述

英美政治制度比较与分析刘胜13届环境科学专业20131304008英美政治制度比较综述【摘要】英国和美国是当代世界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的政治制度既有相同点,又各自有着自己独特而显著的特点。

有比较才能显示出区别。

通过对两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比较研究,以更好地突出两者各自的特性。

英国和美国在宪法、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和政府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英国美国政党制度议会制度政府体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英国是单一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英美政治制度相同性比较国家性质相同。

英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国家坚决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政党形式相同。

英国和美国都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在英国,工党和保守党通过议会选举轮流执掌国家政权;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通过竞选总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

英美政治制度差异性比较一、英美国家结构形式比较西方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单一制和复合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它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国内各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均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实行独立的权力,对外不具有国家的外部标志。

在对外关系上是一个国际法主体。

美国是实行复合制中的联邦制的国家。

它由许多个州结合在一起组成联盟国家。

在内部事务中,联邦和各个州自成体系。

它有在全国范围行之有效的联邦宪法,有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国家司法机关,来管理全国的共同性事物,各州也有自己的宪法及在本州进行活动的权力机构。

联邦和各州依宪法划分各自的权力范围。

联邦中央政府管辖全国的外交、军事、财政、立法等事务,各州必须遵守联邦宪法,并在不违反联邦宪法的条件下有权制定本地区的宪法和法律,管辖本地区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项具体事务。

对英美两国基层治理的认识

对英美两国基层治理的认识

对英美两国基层治理的认识一、基层治理的概念和意义基层治理是指在地方政府和上级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居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基层治理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增强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英美两国基层治理的概况1. 英国基层治理英国基层治理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议会、地方政府和社区。

议会是英国最古老的政府机构之一,代表了英国人民的利益。

地方政府则是负责管理本地事务,并为其提供服务。

社区则是由当地居民组成的一个小型组织,负责协调社区内部事务。

2. 美国基层治理美国基层治理包括联邦、州和县三个级别。

联邦政府负责全国性事务,州政府则负责各州内部事务,县政府则负责各县内部事务。

此外,美国还有城市和镇两种自治机构。

三、英美两国基层治理的比较分析1. 组织形式的不同英国基层治理的组织形式相对简单,主要由议会、地方政府和社区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而美国基层治理则更为复杂,包括联邦、州、县、城市和镇五个自治机构。

2. 政府与社区关系的不同在英国,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政府会直接参与社区事务,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而在美国,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相对疏离,政府更多是通过财政支持来帮助社区自治。

3. 公民参与程度的不同英国基层治理中,公民参与程度较高,居民可以通过议会和地方政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并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而在美国基层治理中,公民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决策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来决定。

四、英美两国基层治理的启示1. 加强公民教育加强公民教育可以提高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

英美两国都有完善的公民教育体系,为公民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加强政府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

英美两国都有完善的沟通机制,政府与社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3. 强化社区自治强化社区自治可以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和公民参与度。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 机器的发明和使 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 内 用:蒸汽机的发明 通工具的发明; 容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的建立
①大机器生产代 替手工工场,人 类进入“蒸汽时 代”; ②首先发生于英 特 国, 后发展到 法. 点 美. 德. 意. 俄等 国; ③发明者多数是 劳动者,发明成 果多为生产实践 经验的总结。
复习:三次科技革命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发生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①资产阶级统治在 英国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 农民成为雇佣劳动 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 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 积累了生产技术和 科学知识; ⑤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 第三次工业命 20世纪四五十 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 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为代表, 还包括人工合 成材料. 分子生物学和 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①由“蒸汽时代”进 入“电气时代” ;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 家; ③自然科学同工业生 产紧密结合,科学技 术起了重要作用; ④某些国家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 集中产生垄断,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相 继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 ②各国发展不平衡 加剧引起重新瓜分 世界的斗争,最终 引发“一战” ③帝国主义列强尤 其是后起者,更富 于侵略性,列强侵 略进入以瓜分世界 和资本输出为主的 时期,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最终形成。
材料1: 情况变得日益明显:西方列强必须和苏联联合起来,以 便制止进一步的侵略。……3月18日,苏拒绝德国对捷克斯洛伐 克的瓜分。三天后,苏联政府提议召开六国会议,商讨对付以后 侵略的措施 。 答案:世界各国面对国际危机,都以本国 材料2 :我得承认我最不信任苏联。我根本不相信苏联有能力保 持有效的攻势,即使它想这样做。而且,我怀疑苏联的动机,在 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国际合作中 我看来,它的动机与我们关于自由的思想几乎没有联系,而只与 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导致国联成 使别人不和有关。此外,许多较小的国家,也都既憎恶苏联又怀 为大国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不能真正有 疑苏联。 材料3: 但斯大林越来越怀疑,西方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德国 效维护世界和平 。 转而向东方扩张,反对苏联;1939年夏,苏联与西欧两大强国的 谈判流产。8月23日,两个不共戴天的仇敌宣布了震惊世界的外 交革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全球通史》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提纲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提纲

《中外政治制度⽐较》提纲《中外政治制度⽐较》提纲内蒙古党校政治学教研部王虎内蒙古党校研究⽣部年⽉⽬录第⼀讲中外政党体系与国家结构⽐较…………………………第⼆讲中外选举制度⽐较………………………………………第三讲中外代议制度与⾏政制度⽐较…………………………第四讲中外⽴法与司法制度⽐较………………………………第五讲中外监督制度⽐较………………………………………第六讲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优势以及政治体制改⾰的相关思考………………………………………………………………………王虎,男,汉族,内蒙古⾚峰市⼈,中共党员。

中共内蒙古党校、内蒙古⾏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研究⽅向为政治学。

现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项⽬⼀项,已经独⽴主持完成中央党校课题⼆项、校级课题四项,主笔完成中组部课题⼆项。

⽬前已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余篇。

年⽉⼊选内蒙古“新世纪⼈才⼯程”的第⼆层次⼈才。

联系电话:,——(办)电⼦邮箱:第⼀讲中外政党体系与国家结构⽐较问题⼀:中外政党体系⽐较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政党在政治舞台上都极为活跃,以不同的⽅式和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活,特别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个中⼼彼此争⽃,纵横捭阖,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近现代史上⼀道纷繁变幻的政治景观。

有了政党,必然形成相应的政党政治,可以说,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都是政党的伴⽣物,也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所谓政党政治,从狭义上讲,是指⼀个国家的政权通过政党来⾏使;从⼴义上理解,则是指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并在国家政治⽣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中处于中⼼地位的政治现象。

它的基本内涵表现为以下⼏个⽅⾯:⼀是政党以各种⽅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政治问题发表见解与政策主张,对国家和社会政治⽣活施加影响;⼆是政党争取执掌国家政权,以贯彻和实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使⾃⼰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愿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三是政党协调和处理⾃⼰与国家及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及群众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55期2012年第09期Serial No .155No .09,2012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17世纪到二战后的英国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balance of power ),即“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

而我们所说的英国光荣的孤立正是英国为推进其均势政策维护其既得利益的一个重要步骤,光荣孤立的痕迹在外交政策上表现的也较为明显。

如“1880年4月,以格雷斯顿为首的自由党上台后,改变了前任迪斯累利保守党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巴尔干问题上放弃了联奥反俄和支持土耳其的方针,以避免承担可能使英国卷入纷争的不必要的义务”。

普法战争后,俾斯麦为孤立法国促使欧洲形成了三皇同盟与法俄军事协约集团对峙的局面,而俾斯麦极力拉拢英国加入其体系之中,虽说英国在同法国争夺埃及、同俄国争夺近东的斗争中存在着深刻的利益冲突,它希望利用三国同盟国家作为对付俄法的抗衡力量。

但由于这时的应该仍然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它拒绝签订任何具有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以免束缚其在欧洲大陆的行动自由。

由此不难看出,英国一方面想要通过欧陆国家的彼此制衡来实现其均势和欧陆的稳定,但又不愿以结盟的方式介入来限制其自由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光荣孤立并非绝对的与世隔绝,而是一种保持行动自由的灵活的外交方式,“这一政策的基本方针就是不参加任何正式固定的同盟,在欧洲大陆国家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时,应该却置身于大国集团之外,奉行所谓光荣孤立,它灵活而圆滑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牵制,相互对抗,以便操纵欧洲政治。

它根据欧洲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取向。

在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俄国和法国,这是它虽然拒绝与德国结盟,但其对欧洲政策是倾向德国的,而且与三国同盟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

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实力的增长和对外扩张步伐的加快,德国成了它主要的竞争对手,英国这块巨大的砝码也随之移向欧洲大国天平的另一端。

”英国孤立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与他国结盟,孤处一隅而以独善其身为荣,借以保持行动自由。

但之所以在施行之初维护了英国的利益、避免英国卷入不必要战争连带维护了整个欧陆相对的和平,是因为英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使其有能力操纵整个局面,有能力利用国家间的矛盾,对其盟友进行军事援助甚至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可是随着德国等其他新兴力量的崛起,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遭到动摇,其干涉和操纵这个它一手建构的体系的能力也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衰落而下降,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已经无法应付群雄角逐、纷争不断的局面,大英帝国的利益到处经受着空前的压力。

“在远东地区,俄国扩张速度的加剧,法俄同盟的建立以及德国介入远东事务等事件的发生。

俄、德、法三国势力的联合使英国在列强对远东的争夺中处于劣势。

“光辉孤立”政策听起来虽然情感上让人满意,但却不是一项长久之计,到最后只好无奈于放弃。

而与英国这个有着长久历史的国家不同,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力量,其深为人知的孤立主义却有着相对更长的形成过程和超越制度层面的意义。

“进入20世纪前,美国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十分单纯:实现国家天定命运,避免海外事务的瓜葛。

这促使孤立主义应运而生。

”在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支持美国独立的小册子《常识》中,指出:“美国没有欧洲的关照同样也会繁荣起来,也许会更加繁荣。

”“美国真正的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争端,如果它由于对英国处于从属地位而成为英国政治天平上的小小筹码时,它就永远摆脱不了那些争端。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孤立主义是针对欧洲尤其是其独立前的宗主国英国的。

接下来一系列的行动更使孤立主义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准。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约翰·亚当斯在1776年大陆会议中讲道:“我们不应该与任何欧洲大陆国家结成联盟……我们最大可能把我们孤立起来……我们与欧洲的交往只能是贸易,不是政治,更不是军事,我们当收稿日期:2012-02-10作者简介:张丽君(1991-),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英美孤立政策分析与比较张丽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提及孤立政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极力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实际上,自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也在一段时间实行名为“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 )的孤立政策。

而此文正是要通过梳理英美孤立政策的由来进而总结出英美孤立政策的异同。

关键词:大陆均势;孤立主义;英美中图分类号:D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09-0244-03244——欧洲战争和政治的玩物已经够了。

”而当华盛顿在《告别词》中指出:“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们位于隔离的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求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至此,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政策而不仅仅是思想在美国历史舞台上展现。

“刚独立不久的美国实行着较为原始的不结盟策略,由此领悟到以中立作谈判筹码的好处,此后的许多新兴国家也颇懂得个中道理”。

当然孤立主义在后来也有不同的发展。

1820年,以普俄奥为主的神圣同盟极力压制西班牙革命,而英国为阻止神圣同盟插手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向美国提议共同采取行动,由于不放心英国的动机加之长久以来对欧洲权力的厌恶和排斥,美国独善其身,宣布将欧洲权力政治排除于西半球之外,这也便是我们熟知的门罗宣言。

门罗政策所宣扬的是在之前美国一贯宣扬的美国人不涉入欧洲的权力斗争的基础上,欧洲人也不得干涉美洲事务,而这个美洲事务的涵盖范围在门罗总统看来指的便是整个西半球,他认为,“欧洲势力伸向此半球的任何一部分,均对我们的和平安全构成危险。

”同时“我们从不参与欧洲强权为本身事务而起的战争,参战也不符合我们的政策”。

此后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两次世界大战中为求自保而推行的中立法也是孤立政策的具体展现。

虽说孤立主义发展已经可谓相当完善,但这毕竟是美国在其立国之初为防范其他国家干涉而影响其独立发展与美国特殊国情及历史决定的,但任何一个国家实力一旦增加,美国领袖也希望化实力为影响力。

事实上自一开始美国便专心一致在美洲开拓领土,并美其名曰实为美国内政问题而非外交政策;在美国所谓的孤立主义时期,其海军在几乎所有的大洋纵横驰骋,陆军几乎在所有的大陆上都打过仗,美国也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快速发家”———使自身的实力急剧增强、地位快速提高。

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历史上孤立主义政策的特点在于政治上不介入国际权力之争,贸易上积极进行海外拓展,从而为自身的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但由于欧洲均势破坏,阻止德国称霸世界攻势的需要加之美国实实在在与日俱增的实力以及奉行中立自保政策而遭受的损失,都使美国领导人寻求带领人民走出孤立主义的措施。

第一个向孤立主义发起挑战的是威尔逊总统,一战后他主张成立国际联盟并想促使美国加入这个联盟,可在孤立主义者看来,这不仅会使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也难以避免欧洲插手美国甚至美洲,因此国联虽然成立,威尔逊却无法使自己的国家参与到他努力的成果之中。

真正使孤立主义走向坟墓的是罗斯福总统,他以政治家特有的眼光以国家利益为根本要求带领人民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对法西斯主义的强烈憎恶,连同对其挑战包含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双重祸害越来越敏锐的认识,促使罗斯福开始转向”,其标志是他的“检疫隔离”演说,主张毫不含糊对待法西斯瘟疫。

“尽管遭到孤立主义势力过强削弱其效果,但毕竟使美国国会同意大规模扩充海军。

罗斯福也希望最终能使美国人民认识到只顾独善其身的孤立会加剧战争危险。

”之后罗斯福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租借法案》中驳斥中立政策,呼吁美国参与干涉的努力使孤立主义再次动摇。

而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也可谓促成了孤立政策的最终消亡,大火烧到家门口才让美国人醒悟,孤立政策已不合时宜,必须要改变。

从以上对两国孤立政策的介绍我们可以总结或分析出英美孤立政策的异同。

相同点:1.均受地缘政治的影响。

两国与其实施孤立政策的对象之间均有一段水域作为天然屏障,英国与欧陆之间隔着英吉利海峡,美国与欧洲之间更是隔着广阔的大西洋。

天然的优势使英国可以有理由离岸制衡不介入欧陆系统;而美国也可以免受干扰,去增强独立后的实力。

2.孤立政策都在均势的保障下顺利进行。

英国的光荣孤立本身就是均势体制下的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均势使得英国可以安稳地在海峡另一边保持其“光荣的孤立”,欣慰于其一手策划的欧陆平衡。

但当英国实力不够维持一个庞大的均势体系之时,孤立便走向孤独最终完结。

而“受大多数美国人排斥的均势观念事实上也保障了美国的安全,只要它运作良好。

是均势遭到破坏才使美国涉入国际政治”,不得不终止其长久以来的孤立主义。

3.两国的孤立均非绝对无条件的孤立。

英国保持自由行动,抑制欧陆上有任何迹象挑战其霸主地位的国家,甚至武力干涉;只有欧陆上一定时期保持安定稳定状态时,英国才会用光荣的姿态孤立自己更好地实现其在“均势维持者”和“孤立者”角色之间的转变。

而美国,积极施行领土扩张政策,在孤立主义的掩饰下,以血腥的方式实行其西部扩张开发,并解释为他们“不把向西开拓当做外交事务,而是视为美国的内政”。

施行先拉美后亚洲的逐步扩张政策,逐步增加自身实力。

实现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成功。

同时美国的对外贸易交流也并没有因其政治上的孤立而有所削减,反而在促进经济繁荣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孤立政策的施行都维护了两国的国家利益,为两国发展作出了贡献。

光荣孤立和孤立主义分别使英美保持自由的行动,英国一方面保证了其既得利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也维护了欧洲的持续和平并同时增强了其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孤立主义使美国在独立后获得喘息的机会,不介入各国争端,安心扩展其在美洲乃至世界的实力和影响力。

5.当然也不可否认,两国都尝到了孤立主义的恶果。

英国一贯奉行孤立于欧陆之外的大陆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遭到欧陆大国的戒备心理,当为对付欧陆而争取其原殖民地美国帮助却碰壁时,英国陷入真正的孤立处境。

而美国在二战中严守中立纵容日本更使其遭受了珍珠港被炸之苦。

不同点:1.英国的孤立政策是主动开始,被迫结束。

事实上,英国的孤立政策就是建立在它对自己力量优势的意识与自信的基础上的,认为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海军、庞大的殖民地,无须固定的盟友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战略目标。

由于英国的孤立政策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一种自愿选择,因而英国推行孤立主义显得积极、主动。

但随着实力的下245——降,叫嚣的资本也就随之减弱,直到自己的实力真正无法维持这个曾经令它骄傲的政策时,曾经的光荣孤独者必定要在孤单的背影中结束它的辉煌,而美国的孤立主义是被迫开始,主动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