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读史何用? 太史公:稽其兴、坏、成、败之理
如何读史?
“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 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 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 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 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宋▪ 吕祖谦)
《太史公自序》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 也。”
“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 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 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 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 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
李陵之祸
《太史公自序》
一曰,序者,绪也,所以助读者,使易得其端绪也。 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后之义也。
(吕思勉)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
师承三位大师
唐 都—天文学家,司马谈之师 孔安国—古文学家,孔子第十二代孙 董仲舒—今文学家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於 河洛之间。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绝 於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太史公自序》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 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史石室金匮之书。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 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 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译文|赏析《太史公自序》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太史公自序》原文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
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译
《史记》作为中国古典史书,其内容涉及广泛,是我们了解过去历史社会及文化发展历程的有价值的资料。
“史记”的序言是写于公元前145年,由史官太史公以书面形式自序,其原文是:“天下之变,有极可知也。
岁月不忘,记录的本分必不可忽。
”翻译后即为:“世界的变化,是可以知晓的。
时间从不空忘,记录的本能绝不可忽视。
”
太史公的自序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神的旨意,是一步步由过去渐渐发展到现在的过程。
因此,珍惜历史、记录历史,成为当时民族建设和文化传承中重要的环节。
历史是一种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体,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以及历史凝结的有价值的文件。
正如太史公所说,“岁月不忘,记录的本分必不可忽”,由此可见记录历史的重要性。
近代以来,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让历史记录和运用在学科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与历史”等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有重大意义。
大学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历史文化底蕴,理解中国自身文化特色,龙飞凤舞的传统精华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历史认知,并结合实际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历史阅读发展自我。
正如太史公的自序“天下之变,有极可知也。
岁月不忘,记录的本分必不可忽”所提醒的,要想了解世界的变化、文化的发展,必须记录历史,深入学习历史、认识自己文化特色,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因此,正如高校与高等教育部门,要重
视历史文化课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历史文化认知本领,助力我们向前面跨步走向未来。
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太史公自序:
古者天子以臣论政,臣以吏论法。
天子以卿大夫论官,大夫以士论士礼。
士以庶人论庶人,庶人以小人论小人。
是故,自古以来,君臣上下,皆以实事求是,考古籍以明今之变,以观其道,而从其理,以辨是非,以制其官,以治其国,以安其社稷,以成其家,而立长子为世祖。
翻译:
古代,天子以臣子讨论政治,臣子以官吏讨论法律。
天子以大臣、大夫讨论官职,大夫以士人讨论士礼。
士人以庶民讨论庶民,庶民以小人讨论小人。
因此,自古以来,君臣上下,都以实际行动追求真理,通过查阅古籍来明确现在的变化,以观察其道理,以区分是非,以制定官职,以管理国家,以安家庭,以建立家族,而立长子为世袭。
注释:
1. 实事求是:以实际行动追求真理。
2. 考古籍:指古代典籍,如《春秋》、《左传》等。
3. 从其理:指从古籍中推断出的道理。
4. 社稷:指国家和社会。
5. 世祖:指家族的始祖。
《太史公自序》-(字词翻译超强实用)
故事:旧事 整齐:整理归纳
30
31
1.司马迁认为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认为孔子作《春秋》,是为了褒贬从鲁 隐公到鲁哀公242年间的历史是非,“贬天子, 退诸侯,讨大夫”,替天下人树立行为的标准 和规范,以“达王事”。 认为无论是人君,还是人臣;是人父,还是人 子,都必须通《春秋》之义。 司马迁还强调孔子孔子作《春秋》是具有重大 意义的政治行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 《春秋》”。
故长于风 风:讽喻。
《乐》乐所以立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道化 《春秋》以道义
乐:快乐 所以:……的根据 指导 表达 说明 引导
27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指:要旨
弑君三十六
弑:臣杀君、子杀父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所以:原因
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缘故。渐:渐进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 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 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 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 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 年(前104年),与唐都、落 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 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 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 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 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 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 记》创作。
孔子修旧起废 形作名:废弃、破坏的礼乐
论《诗》、《书》 整理
则学者至今则之
把……当作准则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为动用法
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编辑、记录
史记放绝
史记:史书的通称
汝其念哉!
可要,祈使语气词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论:编辑。次:编撰/编排 17
石室金匮: 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4],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5]。
古诗太史公自序翻译赏析
古诗太史公自序翻译赏析《太史公自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
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
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原文】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
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从前颛顼(zhuān xū)统治天下时,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
唐虞之际,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夏商时期,所以,重黎氏世代掌管天文地理。
周朝时候,程林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
当周宣王时,重黎氏因失去官守而成为司马氏。
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
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
周惠王和周襄王统治时期,司马迁离开周都,到了晋国。
后来,晋国中军元帅随会逃奔秦国,司马氏也迁居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其在卫者,相中山。
在赵者,以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族人分散各地,有的在卫国,有的在赵国,有的在秦国。
在卫国的,做了中山国的相。
在赵国的,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kuǎi kuì)就是他们的后代。
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与张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
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司马错之孙司马靳,奉事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已更名为夏阳。
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赵国长平军,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于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诸侯之埋葬在华池。
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
蒯聩玄孙司马昂(áng),曾为武信君部将并带兵攻占朝歌。
诸侯相王,王昂于殷。
汉之伐楚,昂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
无泽生争相为王时,司马昂在殷地称王。
汉王刘邦攻打楚霸王项羽之际,司马昂归降汉王,汉以殷地为河内郡。
太史公自序ppt课件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世家,其父司 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
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 刑,但仍坚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史记》。
《太史公自序》的创作背景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在完成《史记》后所作的一篇自序,也是《史记》的最后 一篇。
太史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重视历史人物的作用
太史公认为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可以影响 历史的走向。
评价历史人物应客观全面
太史公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全面客观,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或错误,而应 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太史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
强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太史公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视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
太史公认为历史事件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也会产生深 远的影响。
PART 04
《太史公自序》的影响与 评价
REPORTING
《太史公自序》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太史公自序》中的重要 观点
REPORTING
太史公对历史进程的理解
历史进程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
太史公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太史公认为历史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研究历史来预测未来的发展 趋势。
太史公的史学方法
01
02
03
考据法
太史公采用了考据法来研 究历史,对各种史料进行 详细的考证和分析。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精品课件(带翻译)
(一起)王,王卬于殷。 马卬为殷王。汉王刘邦攻打项羽时,司马卬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 归降汉王,汉王把殷地改称为河内郡。司马
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 昌生司马无泽,司马无泽担任汉长安掌管市
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 场的官长。无泽生司马喜,司马喜被封爵为
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 五大夫,死后都葬在高门。司马喜生司马谈,
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 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因是否伐蜀)与张
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 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
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 蜀国,随即攻占蜀国,因而任命他做了蜀地 郡守(让他镇守蜀地)。司马错的孙子司马
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事奉武安君白起。而(这时)少梁已更名
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为夏阳。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活埋)了赵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何敢’,自谦,值五 百岁而让之也。明明以《史记》继《春秋》意。”
(《古文观止》卷五)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 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 诸侯害(妒忌)之,大夫壅 (阻塞)之。孔子知言之不 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 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 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 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 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 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从前颛顼治理天下时,任命南正重掌 管天事(天文),北正黎掌管民事(地 理)。唐尧虞舜时代,继续任用重、黎的 后代,让他们依旧掌管这种事务,一直到 夏商时期。所以,重、黎氏世代主管天官 和民众事务。周朝时候,程国国君休甫就 是他们的后裔。周宣王在位时,程伯体甫 失去掌管天地的职守而改任掌兵的大司马, (后代便以)司马为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 朝史事。周惠王和周襄王的时候,司马氏 离开周都,前往晋国。晋国中军统帅随会 逃亡秦国时,司马氏也迁居少梁。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总结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总结一、司马迁的自我介绍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首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和成长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庭,家中祖父和父亲都是重视教育的文化人,因此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司马迁自幼聪颖勤奋,喜欢阅读,对历史和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业和治史的志向。
相反,这些困难反而使得他更加坚定和努力地追求知识和真理。
司马迁在自序中还谈到了自己的思想和学术观点,表达了对历史研究和著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学者风范。
二、司马迁的历史观点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观点。
他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产物。
因而,历史是关于人类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记录和研究。
司马迁还认为历史研究和写作应该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应受到个人偏见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他强调历史学应该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描述。
这些历史观点对后人的历史研究和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司马迁的写作原则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还谈到了自己的写作原则。
他认为历史著作应该注重文字表达和叙事技巧,要求语言精练、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另外,司马迁还主张历史著作应该兼顾道德和艺术的要求,不仅要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还要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这些写作原则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著作的高度要求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的历史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四、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强调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他认为历史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社会和文化,还可以启迪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决策。
因此,历史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司马迁呼吁人们要加强历史教育和研究,认真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发展。
这些思想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研究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为后人的历史教育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太史公自序原文繁体
太史公自序原文繁体太史公自序原文(繁体)太史公自序原文(繁体),太史公是指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该书对后世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太史公自序的原文(繁体):余尝独立,菲鄙,非孝悌之至而能事君者也。
性好直士,死即已耳。
颇觉大志,不忍终老无成,欲览前古之全盛事,成《本纪》者十二,列《世家》三十,别典要传十,艳以外书,纪年纪法,考世之际叙年,度权量力制官,于是作《十表》。
自广坐述作为之法,稽核龟蓍,立事以期日,表过不序,系事纬贤者,多称志怪,无益于治纪者,著不载焉。
夫《春秋》之义,动以微物。
又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行其意,则治,闻其言,则验。
余既不能用《春秋》之义,又患失之世宗之后,故作《春秋》左氏传,别纪太祖、高皇帝,作《五行志》,别纪五帝,诸侯王一人所举明法度者,别纪六行,作列女传,别纪梁纪东观,作天官书,别纪山川草木之变,作《四灵记》。
三十篇纯粹老子之言,作《老子》书。
三十篇纯粹列子之言,作《列子》书。
又广恶补兵书十篇,为之于坐。
夫三王者,不能纬伯乐之论,及恶补其文,修其辞者,亦世宗之未洽传闻也。
余既已纪年序事,又患读者或为叙事所引,或观文辞所疑,是以作《引典》注,又纪五龟年表,表所治纲纪度数以为攻要。
至于书治内外事,别传不为,其全套者十二,故曰《史记》也。
此书所以为外国之器,则叙事悠悠,语言独特,非有曰长,疾曰短者也。
为圣人法度者,虚静无为,不可得闻,非类法之义,则谓之小人味矣。
故曰:“《春秋》大事者五百字。
”远见曰数,辅政曰文,为国家法度,欲未载焉。
余有亲《曹刿论战》等书数篇,并集百家之辞,为《引典》注,未及载焉。
余既诏书作《上德》左氏传,修列德以虑身行业,修五行以和别国,修记人日月,言丧平常,言故谈言美,言恶言恶,本堂之志如有所見者,即梦中之辞。
修其行业,并序事功者,始过也,末不赢。
范睢舒说:文王举自天子之后伯乐畜马,至于今而曰“史”,琏于王者始称命。
《太史公自序》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太史公自序》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太史公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
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
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
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
耕牧壮游,磊落奇迈的倜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父子执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场面又何其凝重。
草创未就,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又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特别是作者用相当篇幅序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
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原文】太史公自序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先人有言①:‘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而能绍明世,正《易经》,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③。
”【注释】①先人:指司马谈。
②本:以……为本,以……为根据。
③让:辞让,推辞。
【原文】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①:‘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②。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③,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④’。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⑤,下辨人事之纪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⑧;《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太史公自序》(无答案版)
太史公自序昔在颛顼..【音:..........】,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义:..........】重黎之后,使复典.【义:..........】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义:..........】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义:..........】周适.【义:..........】晋。
晋中军随会奔.【义:..........】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其在卫者,相.【义:..........】中山。
在赵者,以.【义:..........】传剑论显,蒯聩..【音:..........】其后也。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义:..........】,因而守之。
错孙靳.【音:..........】,事.【义:..........】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卬.【音:..........】为武信君将.【义:..........】而徇.【义:..........】朝歌。
诸侯之.【义:..........】相王..【义:..........】,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古义:..................;今义:...................】。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义:................】。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义:..........】游.【义:..........】江、淮,上会稽..【音:..........】,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义:..........】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太史公自序 白话文
太史公自序白话文《太史公自序》白话文如下:太史公说:“我的父亲生前曾经说过:‘自周公死后,经过五百年才有了孔子。
孔子死后,到今天也有五百年了,有能继承清明之世,正定《易传》,续写《春秋》,意本《诗》《书》《礼》《乐》的人吗?’他的意思是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呀!我怎么敢推辞呢?”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曾听董生说过:‘周朝的政治衰败后,孔子作《春秋》,他贬斥诸侯,指责周天子,这是为了王道的复兴。
’《春秋》上说庄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三月,鲁桓公和齐侯在嬴地相会。
秋天,周历七月,鲁桓公和齐侯在齐国的谷邑结盟。
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是从这次会盟开始的。
此前,天下诸侯受周王室的分封而互相攻打,齐桓公成为霸主后,天下诸侯都转而朝拜齐国。
齐桓公接受朝拜,不是天子赐予的,而是他凭自己的力量争取来的。
等到他衰败时,诸侯们又去朝拜晋文公。
晋文公成为霸主后,天下诸侯没有不服从的。
他靠的也不是周天子的力量。
司马迁据《春秋》记载,撰写了十二诸侯年表。
从齐桓公称霸写起,到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去世为止。
十二诸侯年表排列各国诸侯的世代次序,记载各国的存亡兴替,上至共和,下至孔子,总共记载了十二位诸侯。
自《春秋》以后,至今已有七百多年,诸侯相互兼并,战争不断,历史记载也很简略。
但是,《春秋》所记载的有关齐、晋、秦、楚等国的重大事件,现在还可以看到。
又因为《春秋》文字简约,如果不加以解说,那就不容易理解。
所以,我想写一部《春秋》的传记,使《春秋》详细地记载下从隐公到哀公之间的历史,作为人们阅读《春秋》的辅助材料。
汉朝兴起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天下太平,天子重视文治,史官们也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到如今我作为太史而不把这些历史记录下来,断绝了国家的历史文献,我怕是要有罪过的。
我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史官,不敢说能像孔子著《春秋》那样,以文字来使天下太平,但是我要通过论列史事来阐明古今历史变化的规律,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写成一部书。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夫天下至伟大而不可知者,唯人心也。
此人心之精微,其中有无穷之欲,不可胜记。
余读《诗》、《书》、《礼》、《易》,及至三史,其文典,其辞质,其行谊坚,其志洁,其称物平。
乃知先王之道,圣贤之意,郁郁乎文哉!《春秋》言微而显,志小而雅。
《尚书》载五帝之事,《春秋》道桓公,孔子述尧舜,《礼》以节人,《乐》以发和,《易》以道阴阳。
自汉以来,文人学士,吟咏歌颂,莫不拟则三代两汉,皆本于人心,达于政教。
太史公实录其本末始终,著成信史。
虽百家言,莫能究其万一,然亦有所凭依。
太史公年六十余矣,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白首如新,纯粹精也。
太史公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他看到了那些人性中最真挚美好的品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品格,所以司马迁敢于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与黑暗,直面血淋淋的现实,更敢于针砭时弊,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因为他的才华受限?假若他不是一位史官,一名作家,他根本没机会去做这么多事情,即使能够,他能想得起来吗?当时皇帝用文字狱压制思想,让我们痛恨这种罪恶。
但也要承认,像司马迁这样专门撰写史书,其贡献并不亚于后世的小说家。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写史的作品众多,各有千秋。
比较来看,《史记》无疑具备其他同类史书无法比拟的优势。
除了以往文章提到的三点之外,还包括其内容充实丰满。
比如里面写到孙武训练吴军,里面写到商鞅变法等,尤其是开创性地记叙了几十个人物,塑造了数百个鲜活生动的形象。
而且由于篇幅问题,本书有着明确的主线贯穿全文,就连人物出场都清晰有序。
对于写史的人来讲,不仅需要有好的构思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总之,司马迁作为史官,能写出这样一部传世佳作,也足见其才华卓绝,更体现了他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和深切的责任感。
正是因为司马迁写《史记》这件事本身具有很高的成就,并且影响巨大,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第二部《史记》,也就是另一本跟他的《史记》互相补充。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译文
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 百有馀岁, 而诸侯相兼, 史记放绝。 今汉兴, 海内一统,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废天下之史文, 余甚惧焉, 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 “小 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
12 月 114 五 赵 夕珍生
态系统 的调节
12 月 2818 四 朱 光祥动 物的生 殖
镇 江新区 大港中 学生物 xx20X 下学 期生物 教研组 20X 年秋 季生物 教研组 化 学生物 教研组 的工作 生 物教研 组工作 计划 下 学期生 物教研 组工作 年 下学期 生物教 研组工
教研组
工作计 划范文 工作计 划 计划
认真落 实好组 内的公
、积极开 展听评 课活动
,每位 教师听 课不少 于 20 节,青 年教师 不少于
节, 兴“听
、进一步 制作、 完善教
研组主 页,加 强与兄 弟学校 的交流 。
我 们将继 续本着 团结一 致,勤 沟通, 勤研究
,重探 索,重 实效的 原则, 在总结 上一学
为工作 的重点 。 周集体 备课一 次,定 开课教 学。 课,评 课”之 风,大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 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於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绝於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 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 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 身。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 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後,王道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关于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及译文赏析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
汤武之隆,诗人歌之。
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襃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縲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①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②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
B.于是论次其文论次:论述文章的次序。
C.泽流罔极罔极:无边,无极。
D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坏。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3分)A.且士贤能而不用。
B.是余之罪也夫!C.韩非囚秦,说难、孤愤;D.身毁不用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②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9.请概括本节选语段的内容。
(4分)参考答案6、B论次:整理、编排7、 B(B句是判断句;其余各句是被动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身的努力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 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 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 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 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 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 筰、昆明,还报命。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 书。 (自幼攻读,青年漫游,在职博览)
4、前人的表率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 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 《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 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 矣。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 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 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 王道之大者也。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 司马迁传赞》中 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 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迁著 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 况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 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耳, 故仅以近代史的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 记》者也。”
二、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
时代的因素 家族的影响 自身的努力 前人的表率
1、时代的因素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 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 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 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 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 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 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 靡不毕集太史公。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世家
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 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 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列传 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 天下,作七十列传。
2、人格高标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 的积极入世精神。 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 息的进取精神。 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 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 精神。 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2、家族的影响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 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 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 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 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 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 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 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 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史官世家,先人才艺)
链接之二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史 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 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 气。……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 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 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 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 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 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 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 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 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 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 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为人臣者不可以 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 而不知其权……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 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 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以孔子为榜样)
链接之一 《史记评林》:“子长平生喜游,方少年自 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 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观之,则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 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 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陂,彭 蠡之渚,含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 故其文停蓄而渊深;见九疑之芊绵,巫山之 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度,靡 曼绰约,春妆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 而蔚郁。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 恨,竹上犹有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 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
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 羽之喑哑、高帝之嫚骂,龙跳虎跃,千 万兵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 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世家龙 门,念神禹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 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 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 鲁之都,睹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 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 有似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 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 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 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 今于其 书而观之,岂不信矣。”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 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 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故述往事,思来者。” (以前贤为榜样)
三、是公允的历史实录,还是一家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倜傥:卓越,洒脱不拘; 非常:不同寻常; 称:称道
太史公自序
一、说说司马迁身上的“倜傥非常”之 处。
1、为我们留下 了一部不朽巨著《史 记》。
2、为后世树立 了一个人格高标。
1、不朽巨著
本纪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 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 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 纪,既科条之矣。 表 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 书 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 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