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分别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便能领会其意。
后人为纪念这一对知音,便将此曲命名为“高山流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
据《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现存曲谱为七十余种。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古琴曲中最受欢迎的十大名曲之一。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这首曲子描绘了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琵琶通过演奏模拟出紧张激烈的角逐画面。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春晓》。
此曲通过虚无缥缈的琴音,再现了夕阳箫鼓的动听音韵和江南水乡的纯美画景。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曲,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最有影响的包括今虞山派的李玉仙演奏谱及吴韬的演奏谱等。
胡笳十八拍又名《胡笳五拍》,是一首大曲,唐人根据汉乐府古题写的作品。
它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全曲为十八段,自第一拍至第十八拍,一章为一拍。
汉宫秋月是一首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这首曲子表现了古代宫女哀婉幽怨的情绪,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古典名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大地萌动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古代出名的乐曲
古代出名的乐曲1.《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以山水为主题,表现了高山峻岭、流水奔腾的壮丽景象,以及人们面对自然时的豁达与胸襟。
同时,曲子中优美的旋律和深邃的意境,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山流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广陵散》这首曲子以聂政刺韩傀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琴声表现了英勇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
曲调起伏跌宕,音域广阔,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广陵散》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沙落雁》这首曲子以大雁为题材,表现了雁群在空中的翱翔和落地的情景,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曲调悠扬优美,富有诗意,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平沙落雁》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梅花三弄》这首曲子以梅花为题材,通过轻柔优美的旋律和清新淡雅的曲调,表现了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曲中运用循环再现的手法,表现了梅花的静态和动态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梅花三弄》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忽而快,忽而慢。
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6.《夕阳箫鼓》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琵琶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7.《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
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肖鸾编《杏庄太音续谱》。
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
诗词中常见古曲
• 9.《凉州》,也称《梁州》,原是凉 州民歌,唐玄宗时的西凉都督郭知远 进献给朝廷。当时的演出遭到许多人 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 之祸”。如杜牧《河湟》:“牧羊驱 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 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诗人 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 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将唐末 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 致。
• 10.《桃叶歌》《竹枝词》,《桃叶歌》 本是晋代王献之为爱妾桃叶所作的歌, 后用以表达美好的爱情;《竹枝词》 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声调婉转动人, 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表达的 多是怨苦之情。如刘禹锡《堤上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 限月明多。”诗人巧妙地借当地人民 爱唱的民歌,表达了自己遭贬谪、受 打击的无限怨情。
• 8.《玉树后庭花》,又称《后庭花》 《后庭遗曲》,相传是南朝荒淫误国 的陈后主所制的反映宫廷淫靡生活的 乐曲,后人视为亡国的靡靡之音,诗 中多用来讽刺统治者沉湎声色、纸醉 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 慨。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面 对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反以亡国之 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 笔调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
• 11.三叠阳关:即《阳关三叠》。 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 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 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 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 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 指送别。又称《阳关曲》,阳 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 •
•
•
•Hale Waihona Puke •• ••
•
14.《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
《杨柳曲》:属乐府曲调,又作《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辞》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蝶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柳赠别地习俗在唐代最盛,“折柳”与离别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也会触动离恨.因此,此曲多用于表现离别之情和羁旅之思.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紧承雄阔苍凉地山川描写之后,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从而勾起征夫地离愁,含蓄着无尽地乡思离情.又如:“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此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虽为春天眼前却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从而表现边塞生活地艰苦及战士对家乡亲人地怀念.《关山月》:属乐府曲调.《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此曲多用来表现征戍离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地“旧别情”.又如:“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妻子无法消除地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地结果,表现地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故土地感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地乐舞曲,本是表现歌舞升平地景象,但文人多以此为题材怀古伤今,讽刺和揭露统治者地荒淫无道、享乐误国.如:“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又如:“霓裳一曲前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地末代皇帝陈叔宝(陈后主)荒淫奢侈、耽于声色作此曲,整日同妃嫔们歌舞取乐,不理朝政,终至亡国被俘.后人常将此曲与《霓裳羽衣曲》相提并论,讥为“亡国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昭君怨》:琵琶曲.琵琶本是从胡地传入中国地乐器,经常弹奏地是胡音胡调地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写此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中就密不可分了.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千载之下,琵琶弹奏地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地怨恨.是对“恨帝始不见遇”地“怨恨”,又是永远怀念故土地怨恨忧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梅花落》:属笛中曲.对此曲地理解应结合诗地整体基调.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地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地景象,进而产生凛然生寒地感觉,以通感地方式描绘出冷落、遭贬地感受.“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写羌笛奏出地《梅花落》地曲调随风传开,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战士听此曲想到故乡地梅花,进而想到故乡落梅地花片,思乡之情自然表现.“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花枝招展地歌妓们打盼地分外美丽,她们吟唱着地是《梅花落》曲调,表现地是对灯火辉煌地佳节,风清月白地良宵地喜爱和无限留恋之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行路难》:是一首声情哀怨地笛曲,据《乐府题解》说,它地内容兼及“离别悲伤之意”.此曲多用来表现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谓于此边地寒夜,横笛偏偏吹奏咏叹世途之艰及离别之苦地《行路难》,引起征人无尽地愁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阳关曲》,唐代歌曲名.歌词为唐代诗人王维地《送元二使安西》,因其一唱三叹,感情真挚,常成为朋友们依依惜别相互酬答地歌曲,因此此曲多用来表现离情别绪.如:古人有“不堪昨夜双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一些取曲调为诗题,其曲调地常规意义可直接反映诗地内容.如:《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多表现边塞军旅生活.如:“晓战随金鼓,晓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清晨战士们随着金鼓声而冲锋陷阵,即使晚上睡眠也抱着马鞍,随时准备出征.表现了边疆战士地战斗激情和英雄气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玉阶怨》:此曲可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地乐曲.如:“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诗中写一女子月夜在玉阶久久伫立,待人不至,无法入睡,只能孤独凝望明月.于清幽空灵地诗境中表现此女子至深地怨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子夜四时歌》:六朝乐府,多用来表现女子思念情人地哀怨.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作者借月光下捣击布帛地生活场景,表现了妇女们对征夫深长地相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竹枝词》:原是一种流行于渝东一带地民歌,到唐代逐渐成为一种崭新地诗体形式,内容多泛咏风物、歌咏恋情,具有浓郁地生活气息.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江畔谁人唱竹枝,前人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白居易《竹枝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黄发:老人、桑麻:农事、提携,垂髫:小孩、三尺:法律、膝下:父母、华盖:运气、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1.《杨柳曲》:汉乐府古曲,有时也作《折杨柳》《怨杨柳》《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曲勾起了征夫的离愁,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又因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而不能,离情更苦。
2.《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诗中“关山”即《关山月》曲调,诗人借此表达了征戍者的离家思归的别情。
3.《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此句只用《行路难》一曲就表现了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行军的艰苦。
4.《霓裳》:唐代著名乐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称。
本传自西凉,经唐玄宗润色修改而成,是演奏难度很大的大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里的“霓裳羽衣曲”即借代唐玄宗得到杨贵妃后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中的生活。
后多指美妙的乐曲。
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0初为《霓裳》后《六幺》。
”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5.《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灵要》《绿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
如欧阳修《浣溪纱》:“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
6.《梅花落》,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又指梅花落曲调。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同时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中国十大古曲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十大古曲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1.《杨柳曲》:汉乐府古曲,有时也作《折杨柳》《怨杨柳》《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曲勾起了征夫的离愁,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又因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而不能,离情更苦。
2.《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诗中“关山”即《关山月》曲调,诗人借此表达了征戍者的离家思归的别情。
3.《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此句只用《行路难》一曲就表现了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行军的艰苦。
4.《霓裳》:唐代著名乐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称。
本传自西凉,经唐玄宗润色修改而成,是演奏难度很大的大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里的“霓裳羽衣曲”即借代唐玄宗得到杨贵妃后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中的生活。
后多指美妙的乐曲。
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0初为《霓裳》后《六幺》。
”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5.《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灵要》《绿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
如欧阳修《浣溪纱》:“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
6.《梅花落》,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又指梅花落曲调。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同时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中国十大古曲讲解
中国十大古曲十大汉族古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汉族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是汉族传统音乐的精髓。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二、《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三、《夕阳箫鼓》《夕阳箫鼓》——夕阳箫鼓为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四、《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崇明派琵琶曲。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五、《阳春白雪》《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六、《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
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中国古代10大名曲
中国古代10大名曲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古诗词中常见乐曲
5、《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灵要》《绿 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如欧阳修《浣溪纱》:“白 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 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 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
6、《梅花落lào 》,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 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 又指梅花落曲调。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 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同时又构成一 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 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这就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二桃杀三士
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 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 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 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 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 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 “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 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 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 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 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 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 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
7、《阳春》《白雪》,古琴曲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 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 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后用以指高雅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 能欣赏的文艺作品,或喻指知音难觅,或形容人的才能出众。如 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青蝇易相点,《白雪》 难同调。”李白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他对青蝇一样 的势力小人十分厌恶,虽无可奈何而又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抒 发了自己在烦恼中自得清高的志士情怀。 8、《玉树后庭花》,又称《后庭花》《后庭遗曲》,相传是 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反映宫廷淫靡生活的乐曲,后人视 为亡国的靡靡之音,诗中多用来讽刺统治者沉湎声色、纸醉金迷 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慨。如杜牧《泊秦淮》:“商女 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面对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 反以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笔调表达了对国 事的隐忧。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解析系列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解析系列古典乐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几首典型的中国古典乐曲进行解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
一、《清平乐》《清平乐》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曲调庄严悠扬,以曲调发挥对辛弃疾的诗歌情感进行表达,形成了旋律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该曲由弦乐、管乐和打击乐器组成,音乐旋律优美而抑扬顿挫有力,为观众带来内心深处的感动。
该曲表达了对家国沉沦、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理念。
二、《凤求凰》《凤求凰》是京剧中的一段经典唱段,也是传统宫廷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凤凰为象征,讲述了女子为报答夫婿的深情和忠诚。
该曲采用了华彩的唱腔和独特的音乐构思,随着剧情的展开,音乐逐渐变化,表达了主角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复杂。
此外,这部作品还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在舞台表演中的独特魅力,体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审美。
三、《广陵散》《广陵散》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由乐府古琴曲流派的创始人伯牙所创作。
这首曲子以琴音婉转清幽、意境独特著称,曲调流畅、旋律高亢,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广陵散》通过琴音传递出深情厚意,表达了对友情和对感悟人生的思考。
四、《夜深沉》《夜深沉》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独奏曲,由古筝演奏家陆绎所创作。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音韵和音色展现了古筝的艺术魅力。
《夜深沉》的曲调沉郁而深情,音乐逐渐推进,产生出层次丰富的效果。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渲染,揭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情感内涵。
五、《白鸽》《白鸽》是一首流行经典民谣歌曲,由台湾音乐人刘家昌创作。
该曲以多姿多彩的音乐元素和抒情的歌词,讲述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家园的思念。
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中华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融合,更体现了中国音乐在当代的传承和创新。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乐曲作为中华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几首典型的古典乐曲进行解析,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到这些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与底蕴。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简介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中国民乐(十大古曲)的原意解
中国民乐(十大古曲)的原意解中国有个故事,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曲目类型简介《高山流水》古琴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广陵散》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平沙落雁》古琴曲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
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
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梅花三弄》古琴曲古筝曲洞箫曲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析
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析不少诗人常把乐曲名融入诗歌,这些带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的乐曲名,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作用。
因此,了解一些乐曲,对我们欣赏古诗词及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大有帮助。
1.《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人通过如泣如诉的笛声,表达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怀远之情。
2.《折杨柳》——乐府曲调,也称《杨柳曲》《怨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人们看到杨柳或听到《折杨柳》就会产生离情别绪或羁旅之思。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梅花落》——笛曲名,简称《落梅》《梅花》,以思乡怀远为主题,曲调悲凉。
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人由笛声想象梅花漫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进而烘托作者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思。
4.《后庭花》——又称《玉树后庭花》《后庭遗曲》,为绮靡之音。
此曲相传为南朝后主所作,他在位之时荒淫无度、耽于声色,终至身死国灭。
后人讥为“亡国之音”。
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面对统治者不思国事,反以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笔调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
5.《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简称《霓裳》,原本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文人大多以此为题材怀古伤今,讽刺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表现了统治者安于享乐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
6.《行路难》——笛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
”7.《六幺》——唐代著名乐曲,演奏难度很大,又称《绿腰》《灵腰》,泛指美妙的乐曲。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
大致有:《xxxx》:属乐府曲调,又作《折杨柳》。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辞》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蝶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代最盛,“折柳”与离别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也会触动离恨。
因此,此曲多用于表现离别之情和羁旅之思。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紧承雄阔苍凉的山川描写之后,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从而勾起征夫的离愁,含蓄着无尽的乡思离情。
又如:“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此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
意谓虽为春天眼前却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从而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及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xx》:属乐府曲调。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此曲多用来表现征戍离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的“旧别情”。
又如:“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故土的感情。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本是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文人多以此为题材怀古伤今,讽刺和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享乐误国。
如:“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又如:“霓裳一曲前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陈后主)荒淫奢侈、耽于声色作此曲,整日同妃嫔们歌舞取乐,不理朝政,终至亡国被俘。
后人常将此曲与《霓裳羽衣曲》相提并论,讥为“亡国之音”。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昭君怨》:琵琶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一、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二、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三、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四、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六、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七、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八、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九、广陵散《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中国十大古曲及由来,值得收藏
中国十大古曲及由来,值得收藏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二、《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三、《夕阳箫鼓》《夕阳箫鼓》——夕阳箫鼓为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四、《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崇明派琵琶曲。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五、《阳春白雪》《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六、《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
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七、《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
1.《杨柳曲》:汉乐府古曲,有时也作《折杨柳》《怨杨柳》《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曲勾起了征夫的离愁,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又因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而不能,离情更苦。
2.《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诗中“关山”即《关山月》曲调,诗人借此表达了征戍者的离家思归的别情。
3.《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此句只用《行路难》一曲就表现了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行军的艰苦。
4.《霓裳》:唐代著名乐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称。
本传自西凉,经唐玄宗润色修改而成,是演奏难度很大的大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里的“霓裳羽衣曲”即借代唐玄宗得到杨贵妃后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中的生活。
后多指美妙的乐曲。
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0初为《霓裳》后《六幺》。
”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5.《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灵要》《绿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
如欧阳修《浣溪纱》:“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
6.《梅花落》,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又指梅花落曲调。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同时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
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这就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7.《阳春》《白雪》,古琴曲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后用以指高雅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能欣赏的文艺作品,或喻指知音难觅,或形容人的才能出众。
如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李白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他对青蝇一样的势力小人十分厌恶,虽无可奈何而又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抒发了自己在烦恼中自得清高的志士情怀。
8.《玉树后庭花》,又称《后庭花》《后庭遗曲》,相传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反映宫廷淫靡生活的乐曲,后人视为亡国的靡靡之音,诗中多用来讽刺统治者沉湎声色、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慨。
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面对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反以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笔调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
9.《凉州》,也称《梁州》,原是凉州民歌,唐玄宗时的西凉都督郭知远进献给朝廷。
当时的演出遭到许多人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之祸”。
如杜牧《河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将唐末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10.《桃叶歌》《竹枝词》,《桃叶歌》本是晋代王献之为爱妾桃叶所作的歌,后用以表达美好的爱情;《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声调婉转动人,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表达的多是怨苦之情。
如刘禹锡《堤上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诗人巧妙地借当地人民爱唱的民歌,表达了自己遭贬谪、受打击的无限怨情。
11.《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诸葛亮躬耕归隐时曾以本曲吟咏“二桃杀三士”故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如刘克庄《汉宫春》:“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
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
”作者借诸葛亮好吟《梁甫吟》故事,以示躬耕归隐之志,并寓有忧谗惧祸之意。
12.《何满子》:是唐代歌唱家何满临刑时制成的歌,他被玄宗皇帝赐死前作歌以赎死,终不得免。
所作之歌声音凄惨,催人泪下。
白居易作《何满子》诗一首:“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这首歌后来就起名《何满子》,广为传唱。
如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表达了宫女被夺去幸福和自由的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