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精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中国精神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中国精神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景象或事物来寄托诗人的情感、思想或寓意。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意象往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能够体现出中国精神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及其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1. 自然意象: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描绘自然景观,如山川、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等。
这些自然意象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
2. 动物意象:动物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鹏、龙、凤、鹤、鹰等。
这些动物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鹏代表高远志向,龙象征权威和力量,凤寓意吉祥和美好等。
这些意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力量、权威和美好的追求。
3. 植物意象:植物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兰等。
这些植物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高尚品德和坚韧精神,如松象征坚韧不拔,竹代表正直清高,梅寓意傲雪凌霜,兰象征高雅纯洁等。
4. 月亮意象:月亮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往往代表着思乡、离别、忧伤等情感。
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月亮意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家乡、亲人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它们不仅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意象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如崇尚自然、追求美好、坚韧不拔、思乡爱国等,都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一、地点类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
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一、月。
月在古典诗词中是极为常见的意象。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给人一种清冷、遥远的感觉。
它常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比如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简单的两句诗,把那种在异乡看到月亮就想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你想啊,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一抬头看到那轮明月,就像看到了家乡的那片月光洒在熟悉的土地上,思念就如同潮水般涌来。
还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就是月亮,他希望即使和亲人朋友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也是在诉说思念与美好的祝愿。
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常常被诗人用来暗示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那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把月和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月亮仿佛是人生的见证者。
二、柳。
“柳”这个意象也很有趣。
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送别时常常折柳相送。
就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清新的早晨,柳色青青,可是朋友却要远行,这柳色就像是带着挽留的意味。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在客舍前,诗人折下一枝柳条递给友人,那是多么含蓄又深情的送别方式啊。
而且柳树柔软细长的枝条,随风飘舞的样子,也有一种依依惜别的感觉,就像离别的人之间那扯不断的情谊。
三、雁。
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都会定时迁徙。
在古典诗词里,大雁往往象征着书信和游子的思乡之情。
比如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到大雁北归,就想问大雁能不能把自己的家书带到洛阳去呢。
大雁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飞过,那种孤独又坚定的身影,就像在外漂泊的游子,虽然孤独,但心中始终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而且大雁总是成群结队的,当一个人孤单的时候看到大雁,就更能衬托出自己的孤独,所以大雁常常出现在表达思乡和孤独的诗词里。
四、酒。
酒在古典诗词中那可是常客。
诗人高兴的时候喝酒,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在听到可以还乡的消息时,高兴得要放声高歌,还要尽情喝酒,这酒里满是喜悦。
诗歌意象集锦

诗歌意象集锦(一)自然万物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
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
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洞庭青草》)“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
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②历史存在。
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
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
如“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②乐景写哀。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写梅花的纯净洁白,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10....借以表达爱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1....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春草(芳草):以芳草喻离恨,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13....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14....的情思。
黍离: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15....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
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蝉品行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诗歌中常见意象

太全了古诗中常用意象!很多朋友和诗词君说一些古诗词理解不了,其实大家只是被几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难住了,这样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向。
诵读古诗词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常用的意象,只要你理解了它们,理解整首古诗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一、树木类柳:送别、留恋、伤感。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二、花草类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1)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2)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三、动物类鸿雁:书信一一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燕子: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
(1 )将其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 e h o 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
•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 作为傲霜之花,它坚强的品格和清高 的气质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如: • “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 迟?”(《红楼梦》林黛玉《问菊》)
梅花
•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 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 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 游《咏梅》)
• (2)受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影响,人 们长期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没而 息”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对我 们民族的心理产生某种深层影响。具 体地说就是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 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该回家 了。 • 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 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 融为一体。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 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 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 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 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 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 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激发人对自己人 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 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 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之悲。
细雨、烟雾
•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 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梧桐
•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因 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 • 杨花落尽子规(杜鹃)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 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 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 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 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 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 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 边之所。 •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 如之何!(江淹《别赋》) •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 叔同《送别》)
芳草
•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 • 万里悲秋常作客,多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
四、日暮(夕阳)
•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 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登乐游原》) •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 观《满庭芳》)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梅子
•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如: •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 照《点绛唇》)
鸳鸯
• 指恩爱的夫妇,如,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 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
•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 征。如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 几道《临江仙》)
四、 节操类意象
• 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 现高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 自况。
寒蝉
• 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 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 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水
• 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 愁。如: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叔云》)
芭蕉
•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 情别绪相联系。 •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羌笛、胡茄
•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 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丁香
• 常指愁思的情结。如: •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 峤《感恩多》)
猿啼
•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 伤的感情。 •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中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
• (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 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 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 “信使”的使命。 •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 煜《清平乐》)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3)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 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 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 孤苦漂泊的意象。 • 蒋捷《虞美人· 听雨》:“少年听雨歌 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 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
• 意象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 念、感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 诗人感情的载体。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 一类思想感情
一、 忧愁类意象
•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 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 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 愁。
月亮
•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 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柳
•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 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 依不舍”之情。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 笛》)
•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 人之切。 •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 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 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 谷风》)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诗经· 燕燕》)
•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 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 衡· 《昔昔盐》) •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 《破阵 子》) • “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周德清· 《喜春来》) •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 燕子”(张可久· 《清江引》)。
浮云
•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 的游子,如: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 白《送友人》)
三、 爱情类意象
•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莲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 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 曲》)
松
•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 讴歌的对象。如: •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第二、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思想感情
一、燕子
•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 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 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宴殊《破阵子》) •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 久《凭栏人· 暮春即事》)
•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 间, •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周邦彦· 《满庭芳》); •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 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 《殿前欢》); •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
二、鸿雁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 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 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 的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 雨,高斋闻雁来。(《闻雁》韦应物) •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 限,一雁过南楼。(《寒塘》赵嘏)
•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 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 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 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 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 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 • 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 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 驿》)。
乌鸦
•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 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 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 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二、 思念类意象
•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 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 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
三、登高(登楼,登台)
• (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 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 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 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 怀远是常见情思。
•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 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万 山寄张五》)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晏殊《蝶恋花》)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 永《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