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之非常态背景及应对策略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对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对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作者:吕志岭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22期习总书记在2014年5月对河南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新常态概念,新常态主要是指经济结构对称性,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增长。
换言之,将已有的经济发展现状作为基础,在后续的发展中更注重经济结构对成型与可持续经济发展。
本文就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并对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化发展,经济格局逐渐趋向于全球化发展,我国以飞速的经济增长引起各国的关注。
新常态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该词汇主要是对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整个过程进行描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进程也在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已经具有明显的中国式新常态特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低迷分化与不确定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外部促进发展动力呈现削弱状态,但是又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顺利完成转型创新发展,这样就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近三年的生产总值的增速基本上没有变化,这就导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进而导致总需求拉动力不足。
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结构性矛盾问题,主要变现在对粗放式生产方式过于依赖,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相关要素投入制约经济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我国在要素投入方面占据优势。
由于当前我国相关政策不断变化,如退休年龄、计划生育等,导致我国劳动力需求不足,再加上很多人员愿意从事低薪高强度的劳动,进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成本增加,最终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
另外,由于我国对粗放式生产方式过分依赖,导致我国大量资源浪费,同时还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环境问题与资源枯竭将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贫富差距明显增加经济运行风险虽然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区域以及群体的差异性导致经济收入存在明显差距。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对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宏观经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对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汪 萍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经济速度发展逐渐放缓,也逐步迈上新的发展征程。
与此同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务必要明确当前时期经济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经济创新与改革,积极面对经济发展的矛盾与挑战,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与优化,对经济体系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当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特点,并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展开了全方位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性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挑战;对策;特征;趋势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009-02引言目前,基于经济新常态迅猛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转型与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如果要想更为有效的推动新时代经济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抓住新常态的发展规律,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拓展开放性较强的发展格局,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持续上升。
由此可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务必要通过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能过剩情况等方式,平衡城乡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和谐,让我国经济水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名列前茅。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深入发展,社会各领域也得到了著作发展契机,不仅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更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
作为经济新常态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情况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中国要素生产率的直线下降所致。
由此可见,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平缓,转变了经济速度快速发展的状态,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经济发展动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不仅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也产生了相当显著的转变。
中国经济的“非常态”
中国经济的“非常态”2015.3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产出增长率这几年连续降速已是不争现象,特别2012年以来,GDP增长率连续在7.5%左右徘徊。
2015年,中国政府预设的增长率目标仅为7%左右。
从目前大多数专业人士和中国政府智囊的言论来看,这个7%左右、甚至更低的增长率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根据他们的判断,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了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常态的官方表述中,并没有提到低速增长,而是把新常态表述成了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
近年增长率徘徊在7%左右,为什么会被更多人视作新常态的标志呢?一个颇有说服力的解释是,连续两年的中低速增长是在中国政府维持较大信贷刺激的情况下实现的。
的确,这两年信贷增长接近于实际GDP增长率两倍,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也是如此。
信贷扩张在加速的同时,GDP的增长却在减速。
换句话说,即使中国没有放弃对经济的刺激手段,GDP增长率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反有进一步的下降趋势。
因此,人们觉得大概可以说明,中国经济很可能已经进入中低速增长的阶段。
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徘徊在7%甚至更低,那必然意味着其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到这一水平。
但信贷扩张与GDP增长的脱节现象,真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陡降的证据吗?回顾一下,在2002年-2011这个十年,中国经济实现的年度平均增长率达到10.2%,怎么可能在随后的两年就突然降至7%左右了呢?如果以经济学家的职业眼光来看待经济降速现象,潜在增长率的剧烈变化大概只有在经济受到剧烈冲击和震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正常情况下,潜在增长率的减速是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自然调整和收敛现象。
当然,对于经济体而言,来自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大大小小的冲击总是不断。
从日本和东亚经济的经验来看,在给定的发展阶段上,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幅度的确比理论预测的幅度更大一些。
但是对于断崖式的增长降速现象,只有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发生过。
不过,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失速,现有的研究所能给出的解释也大都集中在外部冲击(石油危机和尼克松冲击)以及国内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激进调整(反城市化政策)。
经济新常态应对措施
经济新常态应对措施引言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常态阶段。
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应对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应对措施,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
1. 深化改革改革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根本途径。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
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需要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活力。
在产业升级方面,需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
3. 拓展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策略。
我们需要深化对外开放,扩大进口,增加外资投资,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我们需要减少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要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5.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金融风险防控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同时,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
另外,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处置,防止金融风险蔓延。
6. 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稳定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同时,要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增长放缓、投资增速下滑、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有效的对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一、面临的问题1.经济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呈下降趋势。
这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城市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艰难和挑战。
2.投资增速下滑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低迷。
这对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提质增效。
3.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近年来,尽管我国城市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增长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5.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结构问题也随之加剧。
老龄化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如人口红利减弱、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
二、对策建议1.加强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提高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激发消费潜力政府应通过改革和创新的方式,激发消费潜力,刺激居民消费。
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滞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加强创新驱动,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升级,引导城市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推动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逐渐确立,城市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对策、转变发展模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经济常态下,城市经济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城市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
在新常态下,城市经济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传统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发挥城市经济的潜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城市发展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在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城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传统产业发展陷入瓶颈,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市行政效能亟待提升等问题逐渐凸显。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城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的严峻性日益凸显,亟待加强研究与思考。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1. 引言1.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是指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以经济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进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轨道。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调整困难两方面。
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结构调整困难则是由于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在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转型升级的动力、创新驱动的发展以及开放合作的机遇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结构优化,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调整加剧。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挑战是必然的,但也是机遇的源泉。
只有正确认识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
挑战之一是经济增长放缓。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自然也会减缓。
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压力,尤其是在面临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另一个挑战是结构调整困难。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并不容易。
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转型升级的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推进和创新的引领。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升级提供了契机。
开放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中国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中国需要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经济竞争力。
只有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才能迎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作者:陈俊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9期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导致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持续,资本投入的减少使得全要素生产贡献率直线下降。
新常态下通过差别化的财政政策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定向调控货币政策。
本文通过分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政策选择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足(一)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生物类别急速减少,二是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草地退化为沙尘源区、土壤系统衰退,三是环境污染严重,四是搭起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酸雨污染、城市污染、室内污染等,五是噪音与固体污染日益突出。
水环境的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污水排放量较大,饮用水安全遭到威胁。
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类工业文明的报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会被错误的理解为经济至上,这样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耗用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换取经济的发展。
将物质转化的数量当做经济发展的标志,以此带来财富与文明。
久而久之,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生态破坏,都加剧了社会矛盾。
国内亦是如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东北为代表的资源型地区在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尽管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在环境、生命、资源等方面也付出了代价。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国际资本回流发达经济体,国际金融风险因此增加,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为新型经济体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出现金融市场动荡、货币贬值等情况。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挑战
一、引言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被定义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面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经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是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
2. 经济结构优化:中国经济正在从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制造业,转向以科技、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3. 创新驱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依靠创新来推动发展,这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新常态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压力,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
3. 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需要加大扶贫力度,推动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四、结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新常态,我们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也需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环境压力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5118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问题、挑战与对策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问题、挑战与对策1. 引言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经历着新的转型和升级,从之前的高速增长模式转向了更加稳健的增长。
这种新的增长模式,被称为“新常态”,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笔者将从问题、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新常态。
2. 问题2.1. 结构性矛盾加剧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领域拥有了高度增长,但随着经济下行和供过于求的状态,这些领域面临了信贷风险和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
与此同时,企业和国家都债务负担过重,同时将面临风险,容易居高不下。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结构性矛盾的加剧。
2.2. 競爭與合作效應不對稱中国已成為全球制造和貿易的中心。
面對這樣的市場,國際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
而由於國內產業結構不完善,供應鏈不完好,還存在著競爭力與合作力之間不對稱的現象。
許多國內企業仍無法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這也讓中國面臨了重大的競爭與合作效應不對稱的問題。
3. 挑战3.1. 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
為了跟上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步伐,國有企業需要進行改革。
然而,在這樣的改革過程中,容易遇到諸多問題和困難,如:削減人員,如何處理不良債權,以及如何建立市場導向的薪酬體系等。
所以,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個巨大挑戰。
3.2. 產業升級產業升級是新常態下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是完成產業升級的基礎。
然而,中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尚未完善,尤其是在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仍有諸多缺陷。
因此,中國必須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加大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整體品牌的知名度,實現產業升級。
4. 对策4.1. 加强体制改革當前的中國,经济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加快转型。
一定要系统地官窣较荚赡冉?透亩酥聆嵋艺耒路环平续?┟隆焱且牒棺氖懊纳煌梢敷匀?。
进一步破除中央和地方经济管理体制中“一刀切”和“单一突破”的思维。
中国经济“新常态”之非常态背景及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新常态”之非常态背景及应对策略作者:刘天琦刘京星刘友金来源:《湖湘论坛》2015年第05期摘要: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和7月两度在重要讲话中提到“新常态”以后,“新常态”一词很快就变成了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最热门词汇,也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的一种基本判断。
到底“新常态”概念的涵义是什么?产生于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什么特征?只有认真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新常态,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非常态;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160(2015)05-0099-06一、源于“非常态”的“新常态”“新常态”(New Normal)一词,其本意是指“某种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一种常态”。
2001年前后美国学者提出新常态概念,完全是指当时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新经济危机局面可能被长期化,从而成为常态。
随后,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如CNN、《时代》、彭博、《纽约时报》、《福布斯》等也曾先后探讨过“新常态”这一话题。
与此同时,“新常态”一词逐渐演变成一个经济学概念。
但“新常态”概念真正受到重视,还得追索到2010年举行的第40届达沃斯论坛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El-Erian)重新提出“新常态”概念。
按照埃里安当时的理解,“新常态”就是“非常态”下的一种“常态”。
他认为,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经济体不会出现类似此前普通经济周期的“V型”复苏,而是保持长期疲弱和高失业率。
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超高杠杆比率、过度负债、不负责任承担高风险和信贷扩张所造成的结果,会导致长期失业者以及失业的年轻人增加,使得当前以及未来几代普通百姓的就业能力和财务状况恶化及不平等加剧,虽然当时的政策制定者采取了大胆救市措施,但低估了危机的严重性;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超级“积极”的货币政策,在坚挺的金融资产价格与疲弱的实体经济之间筑起了防护盾,如果没有极端事件出现,西方经济体虽然可能逐步好转但仍然缺少迈入快速增长轨道的速度。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第一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增速开始呈现平稳缓慢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以制定相应的对策。
1. 产业结构调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中。
2. 劳动力市场变化劳动力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工资水平逐渐增加,用工成本上升,企业的经营成本也随之增加。
3. 消费结构变化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尤其是新兴的中产阶级对高品质的消费品和服务越来越感兴趣。
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从数量追求向品质追求的转变。
第二章:新常态下应对的挑战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1. 外部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正在从西方为主导向东方为主导的转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了各国的竞争。
中国在面临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同时,还必须应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2. 政策和技术的转型政策和技术的转型也是新常态下的挑战。
中国政府需要对祖国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技术革新也要得到积极的推动,以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3. 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新常态下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这一领域,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保持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二是如何通过改革发展新的竞争力。
第三章: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中国政府应该以改革为基础,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1. 产业结构优化中国应该加快转型方式,及时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的方向转变。
2. 市场化改革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
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激励创新创业精神,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措施
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措施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浮现,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经济常态。
在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应对经济挑战,并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对经济挑战的一些措施。
一、加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变化,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缩小、竞争加剧等问题。
为了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加大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2.加强传统产业创新能力。
传统产业如能够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就可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3.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加强创新驱动,提高经济竞争力在新常态下,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竞争力,才能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是加强创新驱动的措施:1.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科技产出。
2.推动产学研结合。
政府要加强对科研院所和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3.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法治化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加强开放合作,拓展市场空间新常态下,国内市场逐渐饱和,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了扩大销售和提升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开放合作,拓展市场空间成为了必然选择。
以下是加强开放合作的措施:1.扩大对外开放。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减少投资限制等措施,吸引外来投资,扩大对外贸易。
2.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者:李锋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21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和自然过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方式和目标都将加速转变,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根据新的约束条件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加快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准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提。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核心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一)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动力,在需求结构上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在要素投入上主要依靠增加物质和资源消耗。
中国经济新常态立足于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动力,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看,经济发展动力将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都将出现新增长点,并叠加起来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共服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曾经让我们受益多年的以要素驱动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同时,要素成本优势弱化、产业被低端循环锁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这些新的不利因素迫切需要我国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新常态将改变经济发展对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过度依赖,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方式。
(三)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转向存量调整和增量做优制造业智能化、服务业高端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增长速度从过去的10%左右下降到6-7%左右的新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稳定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结构调整、开放和提高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宏观调控方面,中国经济面临着GDP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通胀压力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
对于GDP增速放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资,提高消费水平,以拉动内需;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资金供给,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产能过剩,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企业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减少过剩产能。
对于通胀压力,政府可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确保物价稳定。
对于金融风险,政府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结构调整方面,中国经济需要从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依靠消费和创新驱动。
对于出口依赖,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和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来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投资驱动,政府需要减少过度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开放方面,中国需要深化开放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步伐。
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壁垒,鼓励竞争,增加市场活力。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财税力度,优化税收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要推进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开展跨国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中国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
在这种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
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依赖于传统产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一旦传统产业面临转型或淘汰,将给城市经济带来严重冲击。
2.城市化进程不平衡。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城市过于集中而另一些地区则城市化水平较低,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3.人才流失问题。
在新常态下,人才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一些城市的发展不足,人才更愿意离开这些城市,导致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4.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金融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市场化,城市经济发展中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二、对策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多元化产业,打造城市的产业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推进城市化进程。
政府可以适当引导和扶持中小城市的发展,提高这些城市的吸引力,分流首都及一线城市的人口。
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3.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
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更优厚的待遇,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留住人才。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5.完善金融体系。
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健康的金融环境。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风险与应对
48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
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
“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当下,学习贯彻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与挑战,确保国家经济健康安全发展。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安全风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安全挑战,尤其是将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的考验,在这些节点上我国经济发展能否顺利闯关,将决定我们的前途命运。
具体来讲,我国经济将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1.由于动力转换不对接而导致经济断崖式下跌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低迷,我国出口导向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并不明朗,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不定,债务风险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区域动荡给世界经济增加诸多变数。
全球经济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近年来,我国出口增速持续下滑表明,传统的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必须向内需和创新驱动转变。
由于创新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积累,短期看,仍要依靠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驱动。
然而,从内需中的投资看,近年来伴随着产能过剩、效益下滑,企业投资增速不断下滑。
同时,伴随着我国反腐力度加大和政府职能从以往的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主导投资的积极性开始降低。
从内需中的消费看,这些年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刺激国民消费的积极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
新常态环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对策选择
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财政赤字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
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加强财政监管,防范财政风险,确保财政安全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 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 过度宽松或紧缩
优化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政 策效果
消费市场潜力:中 产阶级崛起,消费 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政策支持:政府 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 消费升级,如减税降 费、扩大内需等
投资增速放缓:新常态环境下,投资增速逐渐放缓,投资需求下降
结构调整:投资结构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转移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投资需求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投资需求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投资需求相 对较低
产业结构调整的 目标:优化产业 结构,提高经济 发展质量和效益
产业结构调整的 方向:推动制造 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方 向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的 措施:加强科技 创新,推动产业 升级,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市场 竞争力
消费升级趋势:消 费者对品质、品牌、 个性化、体验式消 费的需求日益增长
消费结构变化:从 物质消费向精神消 费、服务消费转变
汇 报 人 :
abc
劳动力市场变化: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
消费需求变化:老年人口增加导致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医疗、养老等服务 需求增加
背景:新常态环 境下,中国经济 面临下行压力
目标:提高供给 质量,优化产业 结构
措施:去产能、 去库存、去杠杆、 降成本、补短板
效果:促进经济 增长,提高经济 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究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新常态下的经济风险之一是经济增速下滑。
由于经济增速的下滑,可能会导致就业市场不稳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应对这一风险,政府应当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和就业,推动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政府也应当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高盈利能力。
新常态下的经济风险之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不平衡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会导致一些产业和地区的发展出现不平衡,可能会造成一些地区性产业的衰退和失业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不同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
政府还应当提供相关的转岗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新常态下的经济风险之三是金融风险的加剧。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一些涉及金融领域的风险也会逐渐显现。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政府应当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政府还应当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以缓解金融市场的压力。
新常态下的经济风险之四是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进一步加重环境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政府应当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其进行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排放。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政府应当认真分析和评估这些风险的可能发生性和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认识并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风险,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风险。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问题、金融风险、环境风险等。
然后,探讨了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包括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深化金融改革、加强环境保护等。
指出了当前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和为实施这些策略提供的政策支持。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新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
本文旨在分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经济增长放缓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将面临经济增长的压力。
传统的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需求的拉动,但消费市场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因素,如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需求不足等。
2. 结构性问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下,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新经济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产业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3.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风险隐患,如债务风险、信用风险、恶性循环等。
金融体系监管还存在不足,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相对较弱。
4. 环境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新常态下,在经济发展的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境监管不力等问题仍然存在。
1. 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挑战,中国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企业也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了解决新常态下的结构性问题,中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N N、 《 时 代 》、彭 博 、 《 纽 约时报 》、 《 福布
同时 , “ 新 常态 ”一 词逐渐 演变成 一个经济 学概
斯 》等也 曾先后探讨过 “ 新常态”这一话题 。与此 重性;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超级 “ 积极”
念 。但 “ 新常态 ”概念真正受到重视 ,还得追索到
“ 新 常 态 ”( N e w N o r ma 1 ) 一词 ,其本 意 是指 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是 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超高杠 “ 某种 反常 的现实 正逐步 变为一 种常态 ”。2 0 0 1 年前后美国学者提出新常态概念 ,完全是指当时美 期化 , 从而成为常态 。 随后 , 美国各大主流媒体 , 如
2 0 1 0 年举行 的第 4 0 届达沃斯论坛上 ,美国太平洋 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 里安 ( E 1 一 E r i a n ) 重新提出 “ 新
常 态 ”概 念 。按 照埃 里 安 当时 的理 解 , “ 新 常态 ” 就是 “ 非常 态 ” 下 的一种 “ 常 态 ” 。他 认 为 ,金 融
( 1 .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 1 0 0 0 6 ;2 .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 1 0 0 8 3 ; 3 . 湖 南科 技大 学 ,湖 南 湘潭 4 1 1 2 0 1 )
摘要 :自从 习近平总书记 2 0 1 4 年 5月和 7月两度在 重要讲话 中提到 “ 新常态”以后 , “ 新常态”一
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新经济危机局面可能被长 轻人增加 ,使得当前 以及未来几代普通百姓的就业
能力和财务状况恶化及不平等加剧 ,虽然 当时的政 策制定者采取了大胆救市措施 ,但低估 了危机的严 的货币政策 ,在坚挺的金融资产价格与疲弱的实体
经济 之 间筑起 了防护 盾 , 如果 没 有极 端 事件 出现 , 西
2 0 1 5年 5期 ( 总第 1 6 4期 )
湖湘 论坛
h u x i a n g f o r u m
No . 5 . 2 01 5
Ge n e r MN o . 1 6 4
-
经 济纵横 -
中 国经济 “ 新 常态 ”之 非 常态 背景 及应 对 策 略 术
刘 天 琦 ,刘 京 星 ,刘友 金 。
方经济体虽然可能逐步好转但仍然缺少迈入快速增 长轨道的速度 u 。在埃里安看来 ,2 0 0 8 年美国次贷 危机后 ,全球经济将陷入长时期低增长状态 ,欧美 等发达国家难以从经济危的阴影 中快速走 出来。
本文 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基于地域产业承载 系统适配性的产业集群式转移 时空演替机理与调控模式研 究》f 编
中国学者 、经济学家 、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 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萎靡的状态下仍然保
林毅 夫教授在 2 0 1 2年的一次演讲中指 出,全球经 持了高速增长并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源泉,以 济 大衰退 可能是 未来 5 至1 0 年 的新常态 ,也就是 至于前 美联 储主席伯南 克用双速复 苏 ( T w o — S p e e d l o b a l R e c o v e r y ) 来形容当时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 说未来 5 至l 0 年欧美将无法走出投资回报率低 , 政 G
词很 快 就 变成 了 中 国经 济社 会 生 活 中的 一个 最 热 门词 汇 ,也 已经 成 为 了人 们 对 当下 中 国经济 形 势的 一种 基
本判断。 到底 “ 新常态”概念的涵义是什么?产生于一种什么样的背景? 中国经济 “ 新常态”有什 么特征? 只有认真思考和解答这些 问题 ,我们才能更好 的把握新常态,更好地适应新 常态,实现转型发展 。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常态;非常态;应对策略
中 图分 类号 :F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4 — 3 1 6 0 ( 2 0 1 5 ) 0 5 — 0 0 9 9 — 0 6
一
、
源于 “ 非 常态 ” 的 “ 新 常态 ”
危机之后 ,西方经济体不会 出现类似此前普通经济 周期 的“ V型 ” 复苏 , 而是保持长期疲弱和高失业率 。 杆比率 、过度负债、不负责任承担高风险和信贷扩 张所造成的结果 ,会导致长期失业者 以及失业的年
号 :4 1 2 7 1 1 3 9 1 的部 分 成果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5 — 0 5
作者简介: 1 . 刘天琦, 女, 湖南浏阳人,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 究方向:国际贸易; 2 . 刘京星, 男, 湖 南益 阳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 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与产业经济学;3 . 刘友金 ,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科技
一
其他受到波及的新型经济体 国家, 影响相对较小, 将
词被普遍理解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恢复 的一 会率先实现复苏。但现实的结果与专家们的预测有
个缓慢 、痛苦且无奈的过程 ,其本意是让人们对全 很大差距 , 或者说复苏的轨迹呈现出一种 “ 非常态” : 与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基 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金融恢复不要抱过高期望 ,或 即在 金融危机后 的前两年 , 者说 “ 非常态”将变成一种 “ 常态”。 本吻合, 发达 国家经济疲软且复苏缓慢 , 而发展 中
大 学教授 、博 士 生导 师 ,主要 研 究 方向 :产业 集群 、技 术创 新 。
99
这 显然 ,埃里安对 “ 新常态”的再次总结 ,无非想表 的机遇与挑战。按照一些经济学家当时的预测 , 达世界也许再也无法回到金融危机之前 的那种稳定 次起 源于美国、发酵于欧洲的金融危机 , 使 得首 当 “ 正常 ”状态 ,它将面临另外一种所谓 的全新 “ 正 其冲的欧美经济受到重创 , 复苏将会更加缓慢 ; 而 常 ”状态 。瞄 可见 ,美国原创意义上的 “ 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