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模确定
塑胶产品模具的拔模角度确定
角度没有太大的规定!一般做整数方便加工就可!不过落差一定要0.02以上!大的高度落差就做大一点!角度一般做2-3度之间!大的产品做到5度!讨论拔模角度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以下是我的经验值: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
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
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这个话题刚好我在别的论坛上发表过先转贴过来了:「拔模角」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麼情况要画拔模斜度?什麼情况不需要斜度?外观斜度要多少?补强肋,螺丝驻斜度要多少?真的都需要经验,及和模具设计人员讨论对机构人员来说,不要画拔模角是最好的因為在画所有的结构时,标尺寸的参考只有「一条线」加了斜度后,正式图看起来就有「二条线」万一选错条,以后就麻烦了(有经验的人应该听的懂吧!)提供一下个人的经验: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结构都完成后,再来一次画出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错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体运算的速度.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 .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 .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 .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而且拔模基準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為準呢?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 .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常常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拔模斜度(TonnageAngle)是用来测量注塑件表面弯曲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是用来衡量塑料件表面形状精度的重要指标,将涉及到内部及外缘几何公差的检测。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测量注塑件表面形状的一种量化方法,其可以用来评估塑料件的表面形状精度。
这种斜度计算是通过三角函数进行测量的,它以角度度量表面弯曲。
拔模计算公式:
斜度= arcsin(参考点深度-基准点深度/中心点处到基准点的距离)
其中深度是指从表面整平部分开始到最低点的深度,参照点是指在表面斜面处取定量点,中心点是指从基准点到拔模设备中心点的距离。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与塑料件的质量直接相关,而不良的拔模斜度可能会导致表面粗糙或外观不佳。
因此,在使用该计算公式进行拔模斜度测量时,应该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计算,并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还应该注意实际测量环境,包括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等条件。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于检查固定件尺寸的准确性,是固定件尺寸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
使用这种公式,可以计算塑料件表面形状,并确定是否符合固定件尺寸要求。
如果测量结果低于或者
高于规定的尺寸要求,则可以通过观察表面形状,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
因此,拔模斜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用于测量塑料件表面弯曲程度,也可以用于检查固定件尺寸的准确性,为塑料件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ProE官方教程拔模
拔模特征"拔模"特征将-30°和+30°间的拔模角度添加到单独的曲面或一系列曲面中。
仅当曲面是由列表圆柱面或平面形成时,才可拔模。
曲面边的边界周围有圆角时不能拔模。
不过,可以首先拔模,然后对边进行圆角过渡。
可拔模实体曲面或面组曲面,但不可拔模二者组合。
选取要拔模的曲面时,首先选定的曲面决定着可为此特征选取的其它曲面、实体或面组的类型。
对于拔模,系统使用以下术语:∙拔模曲面- 要拔模的模型的曲面。
∙拔模枢轴- 曲面围绕其旋转的拔模曲面上的线或曲线(也称作中立曲线)。
可通过选取平面(在此情况下拔模曲面围绕它们与此平面的交线旋转)或选取拔模曲面上的单个曲线链来定义拔模枢轴。
∙拖动方向(也称作拔模方向)- 用于测量拔模角度的方向。
通常为模具开模的方向。
可通过选取平面(在这种情况下拖动方向垂直于此平面)、直边、基准轴、两点(如基准点或模型顶点)或坐标系对其进行定义。
∙拔模角度- 拔模方向与生成的拔模曲面之间的角度。
如果拔模曲面被分割,则可为拔模曲面的每侧定义两个独立的角度。
拔模角度必须在–30 到+30 度范围内。
拔模曲面可按拔模曲面上的拔模枢轴或不同的曲线进行分割,如与面组或草绘曲线的交线。
如果使用不在拔模曲面上的草绘分割,系统会以垂直于草绘平面的方向将其投影到拔模曲面上。
如果拔模曲面被分割,您可以:∙为拔模曲面的每一侧指定两个独立的拔模角度∙指定一个拔模角度,第二侧以相反方向拔模∙仅拔模曲面的一侧(两侧均可),另一侧仍位于中性位置要访问"拔模"特征用户界面,可在"工程特征"(Engineering Features) 工具栏中单击,或单击"插入"(Insert)>"拔模"(Draft)。
关于分割拔模利用分割拔模,用户可将不同的拔模角度应用于曲面的不同部分。
拔模曲面可按拔模曲面上的拔模枢轴或不同的曲线进行分割,如草绘曲线。
反向拔模斜度
反向拔模斜度
在工程设计中,反向拔模斜度是指将模具从塑料制品上拔出时,模具与塑料制品之间的表面接触面积的倾斜度。
反向拔模斜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
在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中,塑料熔体经过模具的填充和凝固,形成固态塑料制品。
当需要将制品从模具上拔出时,模具与塑料制品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摩擦力。
如果模具的表面与塑料制品的表面垂直,则摩擦力较小,容易将制品拔出;如果模具的表面与塑料制品的表面倾斜,则摩擦力增大,拔出困难。
因此,为了便于拔模,工程设计中常常会给模具加上一定的反向拔模斜度。
反向拔模斜度的大小通常根据塑料制品的材料、几何形状和表面处理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反向拔模斜度在0.5°到2°之间,能够满足大多数塑料制品的要求。
具体的
数值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反向拔模斜度的控制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影响较大。
如果反向拔模斜度过大,可能导致制品表面出现划痕、破损等缺陷。
反之,如果反向拔模斜度过小,可能会增加拔模力,甚至导致模具和制品的损坏。
因此,在设计模具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反向拔模斜度,以确保塑料制品能够顺利拔出,同时保证制品的质量。
PROE拔模特征详细教程
工程特征系列教程——拔模特征1、拔模特征理论1.1基本概念在塑料拉伸件、金属铸造件和锻造件中,为了便于加工脱模,通常会在成品与模具行腔之间引入一定的倾斜角,称为“拔模角”或“脱模角”。
拔模特征就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将单独曲面或一系列曲面中添加一个介于 -30°和 +30°之间的拔模角度。
可以选择的拔模有平面或圆柱面。
如下图:1.2操控板简介在工具栏上单价拔模按钮或单击主菜单“插入”—“斜度”即可打开拔模工具,操控板各项含义如下:1.3拔模特征基本术语拔模曲面 - 要拔模的模型的曲面。
可以拔模的曲面有平面和圆柱面。
拔模枢轴 - 曲面围绕其旋转的拔模曲面上的线或曲线(也称作中立曲线)。
可通过选取平面(在此情况下拔模曲面围绕它们与此平面的交线旋转)或选取拔模曲面上的单个曲线链来定义拔模枢轴。
拖动方向(也称作拔模方向)- 用于测量拔模角度的方向。
通常为模具开模的方向。
可通过选取平面(在这种情况下拖动方向垂直于此平面)、直边、基准轴或坐标系的轴来定义它。
拔模角度 - 拔模方向与生成的拔模曲面之间的角度。
如果拔模曲面被分割,则可为拔模曲面的每侧定义两个独立的角度。
拔模角度必须在-30到 +30 度范围内。
2、创建基本拔模特征2.1以下以具体实例说明拔模特征的创建过程。
(1)打开配套文件draft_select.prt.1。
如下图(2)选择该零件前表面,如下图(3)单击工具栏“拔模”工具,弹出拔模操控板选项,如下图所示,系统缺省拔模枢轴参照收集器处于选中状态。
(4)选择下图所示平面为拔模枢轴(5)系统自动选择该平面为拖动方向,如下图所示(6)调整拔模角度,将拔模角度改为10度(7)确定,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选择拔模曲面时,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细节”按钮灵活使用选择方式。
(8)在模型树上右键单击刚刚做好的拔模特征“斜度1”,选择“编辑定义”,系统弹出拔模操控板选项,单击操控板上滑面板“参照”,在拔模曲面参照收集器里的“单个曲面”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移除”,移除刚刚选择的拔模曲面(图①),然后单击细节按钮(图②),系统弹出“曲面集”对话框。
第2章 模具表面晒纹-脱模角度的确定原则
第五节拔模角度的确定原则拔模角度主要帮助从模具中取出成品,为确保产品纹理的准确与成功,正确的脱模角度是至关重要;拔模角度的确定必须考虑产品深度、产品功能、胶料特性(收缩率及韧性)等。
基本原理是每13微米的纹理深度,需要最少1°(500mm高度下);要确保外壁不要因省模不精而产生弧面;要确保靠近分模边线不产生脱模0°的情况出现;如果牵涉到印纹的纹向,其角度更应增大或采取纹理深度渐变效果。
一、拔模角度的确定原则:◎若是可能,拔模角应该要尽可能大。
◎正常的拔模角度为1~2°,而肋则可选择0.5°的拔模角;◎前模(母模、定模)的拔模角度要略大于后模(公模、动模)的拔模角度,为防止产品粘前模。
注意倒装模的拔模角度确定,产品要留在前模,则相反。
◎若骨位深度不超过12.5mm(0.5inch),且将需要拔模角的地方抛光,则可使用很小的拔模角。
◎每咬花13um深时加上1~1.5°的拔模角。
◎咬花时所需的最小拔模角度与产品材料韧性、收缩率、壁厚、咬花种类有关。
◎若是需要完全没有拔模角,则要考虑使用侧向移动开模,如滑块。
二、常用模德纹号深度及出模角度(附表1):注意单位纹号深度inch脱模角度° 纹号深度inch脱模角度°纹号深度um脱模角度°MT-11000 0.0004 1° MT-11300 0.0025 3.5° MT11600 75 6.5MT-11010 0.001 1.5° MT-11305 0.005 7.5° MT11605 75 6.5MT-11020 0.0015 2.5° MT-11310 0.005 7.5° MT11610 100 8.5MT-11030 0.002 3° MT-11315 0.001 1.5° MT11620 75 6.5MT-11040 0.003 4.5° MT-11320 0.0025 4° MT11630 75 6.5MT-11050 0.0045 6.5° MT-11325 0.003 4.5° MT11640 75 6.5MT-11060 0.003 4.5° MT-11330 0.002 3° MT11650 100 8.5MT-11070 0.003 4.5° MT-11335 0.002 3° MT11660 100 8MT-11080 0.002 3° MT-11340 0.003 4.5° MT9088 80 6.5MT-11090 0.0035 5.5° MT-11345 0.003 4.5° MT9089 30 2.5MT-11100 0.006 9° MT-11350 0.0035 5.5° MT9090 50 4MT-11110 0.0025 4° MT-11355 0.0025 4° MT9091 50 4.5MT-11120 0.002 3° MT-11360 0.0035 5.5° MT9092 70 5.5MT-11130 0.0025 4° MT-11365 0.0045 7° MT9093 155 12MT-11140 0.0025 4° MT-11370 0.004 6° MT9094 85 6.5MT-11150 0.00275 4° MT-11375 0.004 6° MT9095 150 12MT-11160 0.004 6° MT-11380 0.004 6° MT9096 210 16.5MT-11200 0.003 4.5° MT-11400 0.002 3° MT9097 60 6MT-11205 0.0025 4° MT-11405 0.0025 4° MT9098 80 6.5MT-11210 0.0035 5.5° MT-11410 0.0035 5.5° MT9099 70 6.5MT-11215 0.0045 6.5° MT-11415 0.002 3° MT9100 55 5MT-11220 0.005 7.5° MT-11420 0.0025 4° MT9101 50 4.5MT-11225 0.0045 6.5° MT-11425 0.0035 5.5° MT9102 75 5.5MT-11230 0.0025 4° MT-11430 0.007 10° MT9103 90 7.5MT-11235 0.004 6° MT-11435 0.010 15° MT9104 160 13MT-11240 0.0015 2.5° MT-11440 0.0005 1.5° MT9105 90 7.5MT-11245 0.002 3° MT-11445 0.0015 2.5° MT1055-1 10 1.5MT-11250 0.0025 4° MT-11450 0.0025 4° MT1055-2 15 1.5MT-11255 0.002 3° MT-11455 0.003 4.5° MT1055-3 18 1.5MT-11260 0.004 6° MT-11460 0.0035 5.5° MT1055-4 25 2MT-11265 0.005 7° MT-11465 0.005 7.5° MT1055-5 25 2MT-11270 0.004 6° MT-11470 0.002 3° MT1055 40 3.5MT-11275 0.0035 5° MT-11475 0.002 3° MT1055-6 45 3.5MT-11280 0.0055 8° MT-11480 0.003 4.5° MT1055-7 70 5.5MT1055-8 80 6.5 备注:MT11001、MT11002、MT11003、MT11004、MT11005、MT11006、MT11007等,深度为10μm,脱模斜度为1.5°;。
铸造拔模斜度
铸造拔模斜度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一平面)对另一直线或(一平面)的倾斜程度。
其大小用他们之间的夹角正切来表示。
斜度为tana=H/L习惯上把比例的前项化为1而写成1:n的形式。
标注斜度时,符号方向应与斜度的方向一致。
铸造拔模斜度应用要求:
锻造加工能保证金属纤维组织的连续性,使锻件的纤维组织与锻件外形保持一致,金属流线完整,可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长的使用寿命采用精密模锻、冷挤压、温挤压等工艺生产的锻件,都是铸件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铸件收缩率的确定,简单件先按1%、复杂件按0.8%做试验,以确定每一种合适机床床身铸件的收缩率。
有的铸件,可按试验结果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取不同的收缩率。
工艺参数的选择,工艺参数对铸件尺寸精度以及轮廓清晰度有较大的影响。
经过多次工艺试验,对每一工艺参数都认真选择。
比如,拔模斜度取最低限度值,并按加减厚度法选定;要充分考虑分型负数与铸件收缩的相互补偿。
高抗震性机床床身铸件,属于一种机床上的部件,它有床身体,床身体内有网格状的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上有圆孔,床身体与加强筋板之间形成的腔体内有混凝土填充体,这种机床床身,床身铸件体内部的混凝土填充体具有良好的吸震性能,由于加强筋板上的圆孔的存在,
混凝土填充体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既提高了床身本身的固有频率,又提高了床身的刚性,增强了床身的稳定性,适应了精密加工机床的使用要求,使用表明这种机床床身与不填充混凝土的焊接床身的固有频率及用传统铸铁材料制成的床身的固有频率相比均有所提高,且床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也较低。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拔模斜度 斜率
拔模斜度斜率
在制造和工程领域中,"拔模斜度"通常指的是从模具中取出零件时,零件表面与模具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
这个夹角被称为拔模斜度或斜率。
拔模斜度的存在是为了使零件能够从模具中轻松脱模,而不会损坏模具或零件本身。
拔模斜度的大小通常由设计要求、材料特性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决定。
较大的拔模斜度使得脱模更加容易,但可能会增加零件的尺寸。
相反,较小的拔模斜度可能导致脱模困难,容易损坏零件或模具。
这个概念在注塑成型、压铸、模具设计等制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师需要仔细考虑零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的特性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确定合适的拔模斜度。
需要注意的是,"斜率"通常是指曲线或直线的倾斜程度,而在拔模斜度的上下文中,它可以表示零件与模具开口方向的夹角,因此也可以称为斜率。
拔模
拔模特征
1、为了帮助模件或铸件脱模,在零件的表面上增加一个微小的角度。
(-30---30)
2、拔模是一种特殊的命令,它可在模型中增加或移除材料。
3、条件:1)只有当曲面为圆柱面或平面时才能拔模。
2)当拔模曲面是圆柱面时,拔模方向必须垂直于中性平面。
3)曲面边的边界有圆角时不能拔模。
4)应将拔模特征添加到零件后再加薄壳特征,一般情况,先拔模再倒角最后抽壳。
4、类型:1)中性平面的拔模;2)中性曲线的拔模。
5、选择曲面时,可选择一平面,然后按住shift建,把左键放在这平面的边界上,等到其发亮,点击,就可以选择出与此边界相邻的曲面。
6、步骤:选择要拔模的曲面(圆柱面或平面)-----选择拔模命令----选择拔模-----选择一个拔模中性面-----输入拔模角度----确定(用中性曲面做)
7、步骤:(用中性曲线)选择要拔模的曲面----选择拔模命令----选择一条中性曲线(可先选一线,按住shift建就可选择与其相切的线)-----选择一个方向,即一个平面-----输入角度----完成
8、分割拔模:选择拔模曲面-----选择拔模命令-----选择拔模中性面----选择分割------根据拔模枢轴分割-----选择(独立拔模即输入两个角度,分别拔模;从属拔模即上下拔模的角度一样;只拔模一侧即只拔模一侧,箭头可改变方向)----输入角度----确定
9、变角度拔模-----选择拔模曲面-----选择拔模命令----选择拔模中性
面-----在角度的圆点处单击右键-----添加角度-----把角度拉至指定的位置-----输入角度----确定。
确定三通管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
目
11 2
录
确定三通管圆角半径 确定三通管拔模斜度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通管产品图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确定三通管圆角半径
1. 圆角半径的确定方法
外圆角半径:r=单边余量+a (式中a为零件图上倒角或圆角半径) 内圆角半径:R=(2.0~3.0)r 为了便于制模,圆角半径的数值应按 标准系列选取。
圆角半径示意图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2.确定三通管圆角半径
外圆角半径: 单边余量为3mm 零件图圆角半径a为0 内圆角半径: 此锻件内圆角为非加工面, 故R=0
r=单边余量+a=3.0+0=3mm。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来自2.确定三通管拔模斜度
查得模锻斜度为5°。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二、确定三通管拔模斜度
1.模锻斜度的确定方法
H、L和B如图所示,计算L/B与
H/B,然后查表确定模锻斜度。
模锻斜度示意图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模锻斜度确定表
L/B
≤1.5 ≥1.5 H/B ≤1 5° 5° >1~3 7° 5° >3~4.5 10° 7° >4.5~6.5 12° 10° >6.5 15° 12°
确定凸轮轴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2.确定管接头拔模斜度
查得上模斜度为5°,为
制造方便取7°,下模斜
度为匹配斜度。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确定凸轮轴拔模斜度
1.模锻斜度的确定方法
H、L和B如图所示,计算L/B与
H/B,然后查表确定模锻斜度。
模锻斜度示意图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模锻斜度确定表
L/B
≤1.5 ≥1.5 H/B ≤1 5° 5° >1~3 7° 5° >3~4.5 10° 7° >4.5~6.5 12° 10° >6.5 15° 12°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目
11 2
录
确定凸轮轴圆角半径 确定凸轮轴拔模斜度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凸轮轴产品图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确定管凸轮轴圆角半径
1. 圆角半径的确定方法
外圆角半径:r=单边余量+a (式中a为零件图上倒角或圆角半径) 内圆角半径:R=(2.0~3.0)r 为了便于制模,圆角半径的数值应按 标准系列选取。
圆角半径示意图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2.确定管接头圆角半径
外圆角半径: r=单边余量+a=2.5+0=2.5mm 内圆角半径: R=(2.0~3.0)r =(2.0~3.0)×2.5 =5.0~7.5 取R=6mm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creo样式曲面中的拔模斜度
creo样式曲面中的拔模斜度
Creo中的拔模斜度是一种在曲面设计中常用的功能,它能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控制曲面的形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Creo的【分析】选项卡中找到【拔模斜度】按钮并点击,这会弹出【拔
模斜度分析】对话框。
2.在该对话框中,你可以选择要应用拔模斜度的曲面。
3.输入拔模斜度的角度和方向,以确定拔模斜度的应用。
4.根据需要调整其他参数,如拔模斜度的范围和过渡等。
5.点击【确定】按钮应用拔模斜度,完成曲面设计。
6.
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Creo版本和操作系统不同而略有差异。
建议参考Creo的官方文档或相关教程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塑胶拔模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塑胶拔模斜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塑料注塑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塑胶拔模斜度是指模具中的零件在脱模时从模具中顺利脱出所需要的倾斜角度。
正确的塑胶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的磨损。
塑胶拔模斜度对于塑料零件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塑料零件在脱模时可能会受到损坏,甚至出现变形。
这是因为在注塑过程中,塑料材料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如果没有足够的拔模斜度,零件在脱模时会受到拉伸和扭曲的力,导致零件的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使零件顺利地从模具中脱出,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塑胶拔模斜度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注塑生产中,零件从模具中脱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零件很容易粘在模具上,需要用力去拆卸,这样会增加生产时间和人力成本。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使零件轻松地从模具中脱出,减少了拆卸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塑胶拔模斜度还可以减少模具的磨损。
在注塑过程中,模具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模具表面会受到额外的刮擦和磨损。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减少零件和模具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刮擦和磨损,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塑胶拔模斜度呢?首先,需要考虑零件的材料和形状。
不同的材料和形状对于拔模斜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较软的材料和较复杂的形状需要更大的拔模斜度。
其次,还需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和设计。
不同的模具结构和设计也会对拔模斜度的要求产生影响。
最后,还需要考虑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
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对于注塑过程的控制和调整也会对拔模斜度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塑胶拔模斜度在塑料注塑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的磨损。
确定适当的拔模斜度需要考虑零件的材料和形状、模具的结构和设计以及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
只有在各个方面的考虑和调整下,才能得到最佳的拔模斜度,实现高质量的塑料注塑加工。
拔模设计规范
三、为便于加工,整个成品的拔模数尽量选择1°、2°、 3°、7°这样的 整数,成品拔模角的度数最好不要超过4种。只 有在成品面太高的情况,拔模角可选择做0.2°、0.5°,0.7°;
四、外观面的拔模角的度数,需根据外观设计来确定。(一 般建议在3°以 上), 外观面的拔模角需得到客户的确认; 五、配合面的拔模角的要求: a、配合面的拔模角需和它的装配件的拔模角配合; b、如果公司只开其中一件必须和客户确认; 六、如果客户有传成品尺寸2D档: a、先将图上的单向公差,在3D成品上的尺寸调整成双 向公差: b、做完拔模后,3D成品尺寸应符合2D的公差范围。
冲压工艺中 拔模角定义
冲压工艺中拔模角定义拔模角是冲压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模具在脱模时与冲压件分离的角度。
拔模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因此合理定义和控制拔模角至关重要。
拔模角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理论角度,二是从实际操作角度。
从理论角度来看,拔模角是指模具在脱模时与冲压件分离的角度。
在冲压过程中,当冲头下降压入工件后,随着冲头的上升,模具需要与冲压件分离,这个过程就是拔模。
拔模角的大小取决于模具设计和冲压件的形状。
一般来说,拔模角越大,冲压件的脱模越容易,但模具的寿命也会相应减少。
相反,拔模角越小,模具的寿命会增加,但脱模困难度也会增加。
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拔模角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模具设计师和操作工根据冲压件的材料、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在模具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确定的一个角度值。
这个角度值一般通过试模和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得出。
在模具设计中,拔模角需要考虑到冲压件的脱模要求、模具的结构和材料、冲压机的性能等因素,以确保冲压件能够顺利脱模,并且保证模具的寿命。
拔模角的大小对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拔模角过大,容易导致冲压件在脱模过程中变形或损坏,同时还会增加模具的磨损和疲劳,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如果拔模角过小,可能导致冲压件无法完全脱模,从而影响冲压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因此,合理定义和控制拔模角对于冲压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设计师和操作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拔模角的大小。
首先,需要考虑冲压件的材料和形状。
对于硬度较高或形状复杂的冲压件,一般需要较大的拔模角来保证脱模的顺利进行。
其次,需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和材料。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到拔模角的大小,以确保模具的寿命和稳定性。
最后,还需要考虑冲压机的性能和调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通过试模和不断调整拔模角的大小,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拔模角值,以确保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
拔模角是冲压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
塑料件高加强筋的拔模方法
塑料件高加强筋的拔模方法说实话塑料件高加强筋的拔模方法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接手的一个项目就有这么个难题,要求在塑料件上做出高加强筋,还得顺利拔模,那可把我给愁坏了。
我试过直接按照常规拔模方法来做,就像我们平常把鞋子从鞋盒里拿出来那样直接往外拔模,结果失败得一塌糊涂。
加强筋那部分由于高度问题,拔模的时候就和模具紧紧卡住了,像是手伸进紧口的袖子里却怎么也抽不出来一样。
这就告诉我,高加强筋和普通的结构是不一样的,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对待。
后来我想,那给加强筋设计个斜度会不会好点呢?我就给它加了个斜度,就像咱们走的那种有点斜度的斜坡路,想着这样能降低拔模的阻力。
但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斜度也不能随便乱加,因为如果斜度太大,虽然拔模容易了,可是却影响了加强筋本身设计上的一些尺寸和功能要求。
结果做出来的塑料件没有达到预期的强度,这次又失败了。
再后来啊,我就琢磨着,那在模具的表面做点处理怎么样?我试过给模具表面打光,让它特别光滑,觉得这样就像给物体的表面抹了油一样,拔模的时候摩擦力就会小很多。
这个方法有一定效果,至少在拔模的时候顺畅了一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
经过多次的失败,我终于发现一个还算可行的方法。
我在保证加强筋强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了加强筋根部的厚度,这么做就有点像我们修剪树枝,把比较粗的枝干稍微削薄一点。
这样一来呢,在拔模的时候,加强筋周围的塑料受到的应力没那么大了,就能比较顺利地沿着拔模方向出来。
而且这个根部厚度的改变其实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塑料件材料和尺寸进行调整。
我不太确定这个方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高加强筋拔模情况,但是就我目前做的这个项目来说,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我还想过是不是可以在模具上增加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弄一些辅助的小滑块啥的,就像在楼梯旁边加个扶手用来助力一样,不过这个我还没来得及尝试,只能下次有机会再试试看了。
不过我觉得,多从加强筋自身的结构和模具的整体配合方面去考虑这个拔模方法,肯定能找到更多门道的。
混凝土拔模时间规格
混凝土拔模时间规格一、前言混凝土拔模时间是指混凝土浇筑后,等待其达到足够强度,可以拆卸模板的时间。
混凝土拔模时间规格是指依据混凝土强度和模板结构等因素所制定的拔模时间标准。
混凝土拔模时间规格的制定,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拔模时间规格的制定依据1.混凝土强度等级;2.混凝土设计强度;3.模板结构形式;4.混凝土浇筑温度;5.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配合比等。
三、拔模时间规格的要求1.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拔模标准;2.保证模板结构不受损坏;3.保证施工进度;4.尽量缩短拔模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四、拔模时间规格的制定流程1.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设计强度、模板结构形式、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配合比等要素,确定拔模时间规格的基本要求;2.根据基本要求,制定拔模时间规格,并做好记录和备案;3.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拔模时间规格进行调整。
五、拔模时间规格的具体制定方法1.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拔模时间规格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的养护期内,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制定相应的拔模时间规格。
2.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确定拔模时间规格混凝土设计强度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设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应制定相应的拔模时间规格。
3.根据模板结构形式确定拔模时间规格模板结构形式是指模板的类型、结构、支撑方式、面积等因素。
根据模板结构形式,应制定相应的拔模时间规格。
4.根据混凝土浇筑温度确定拔模时间规格混凝土浇筑温度是指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
根据混凝土浇筑温度,应制定相应的拔模时间规格。
5.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配合比确定拔模时间规格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水泥、骨料、砂、水等原材料的种类和比例。
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配合比,应制定相应的拔模时间规格。
六、拔模时间规格的调整方法1.根据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进行调整根据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拔模时间规格,确保混凝土达到拔模标准。
铸铝件拔模斜度标准
铸铝件拔模斜度标准摘要:一、铸铝件拔模斜度的概念与作用二、铸铝件拔模斜度的标准要求三、影响铸铝件拔模斜度的因素四、如何保证铸铝件拔模斜度符合标准五、总结正文:铸铝件拔模斜度标准是铸造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着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铸铝件拔模斜度是指铸铝件在脱模时,模腔与铸件之间的倾斜角度。
合理的拔模斜度可以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减少缺陷产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一、铸铝件拔模斜度的概念与作用铸铝件拔模斜度是铸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
铸铝件在脱模时,若拔模斜度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铸件与模腔之间产生粘连,进而影响铸件的质量。
同时,合理的拔模斜度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二、铸铝件拔模斜度的标准要求铸铝件拔模斜度的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斜度大小: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模腔的构造,合理确定拔模斜度的大小。
2.斜度方向:根据铸件的内外型尺寸,确定拔模斜度的方向,以保证铸件顺利脱模。
3.斜度均匀性:确保铸件各部分的拔模斜度保持一致,避免因斜度不均匀而导致的铸件质量问题。
三、影响铸铝件拔模斜度的因素影响铸铝件拔模斜度的因素主要包括:铸件的材料、尺寸、形状、模腔结构等。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设置拔模斜度。
四、如何保证铸铝件拔模斜度符合标准要保证铸铝件拔模斜度符合标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根据铸件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拔模斜度。
2.提高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确保模腔结构合理,便于铸件顺利脱模。
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铸件的拔模斜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总结:铸铝件拔模斜度标准是铸造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影响着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 拔模斜度
第三章拔模斜度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