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_唐文艳

合集下载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胃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主要由肿瘤细胞在胃壁团块化生而成。

由于其症状隐匿,易被误诊为胃溃疡、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其他肿瘤,因此术前正确的诊断尤为重要。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对于GIST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其诊断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T可以准确地显示GIST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

GIST常以胃壁内肿块的形式呈现,CT能够清晰显示肿块的边缘、内部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病变的生长方式和浸润程度。

CT还可以评估病变的大小和数量,提供患者病情分期的依据。

CT能够评估GIST的局部侵犯情况。

GIST的生长方式有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类似于溃疡性病变的胃壁凹陷、胃壁增厚或溃疡形成提示肿瘤向胃壁内生长,而胃壁外侧的软组织肿块或包块则提示肿瘤向胃壁外生长。

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浸润方式,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侵犯程度和临床分期。

CT还可评估GIST的血供情况。

GIST的生物学行为与其血供情况密切相关,而动脉期增强扫描是评估肿瘤血供的常用方法。

GIST富血供时往往呈现为肿瘤呈现强度均匀的明显动脉期强化,而无血供时则呈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的平扫表现。

CT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CT可以发现GIST的远处转移病变。

GIST的常见转移途径包括淋巴结转移、腹腔腺体转移和血行转移,其中肝脏、腹膜后淋巴结和肺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CT可以通过扫描这些可能的转移部位,发现转移病变,提供全身病变的分期和转移情况的评估。

CT在胃间质瘤(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生长方式和浸润程度,评估病变的局部侵犯情况和血供情况,发现可能的远处转移病变,为患者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s t r o ma l umo t r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2 0 1 1 De c e mb e r t o 2 01 2 1 2 me n s t r u a l b i o p s y c o n i f r me d t h e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_
g a s 仃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v a l u e . Me t h o d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na a l y s i s o f mu l t i . s l i c e s p i r a l CT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2 1 c a s e s o f
Sp i r a l CT i n t he d i a g no s i s O f g a s t r O i nt e s t i n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v a l ue
册J S h e n g . e a i 肠 月 g Xu e — l i n
世界最 新 医学信息文 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8期

6 7
论著 ・
螺旋 C T对 胃肠 间质瘤 的诊 断价值
( 四川省遂宁市 中医院 c T 室 ,四川 遂 宁 6 2 9 0 0 0 )
吴胜 才 ,王 学林
摘要 :目的 分析 胃肠 间质瘤 ( G I S T)的螺旋 C T表现 ,探讨 螺旋 C T对 G I S T的诊 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探 究方法选择我 院 2 0 l 1 年 1 2月至 2 0 1 2年 1 2月经病理 活检证 实的 G I S T 2 1 例 的多层螺 旋 C T表现 ,并分析 多层 螺旋 C T 诊 断间质瘤性质与病理 活检 的符合率 。结果 ( 1 ) GI S T的螺旋 C T表现 : 间质 瘤部位 :胃 1 2例 ,空肠 5例 ,食管 间 2 例 ,回肠 1 例 ,大网膜 1 例 ,同时合 并其他 部位 转移 4 例 。良性 8 例 ,密度 比较均 匀,表 面及边缘较光滑 ,形状较规则 , 均匀强化 。恶性 1 3例 ,发 生肝 转移 1 例 ,与周 围组 织粘连 2例 ,脾转移 1 例; ( 2)多层螺旋 C T诊 断 GI S T性质 与病 理 活检 的符合 率:多层螺旋 C T诊 断 良性 8 例, 恶性 1 3 例, 病 理活检诊 断 良性 9 例, 恶性 1 2例 , 无统计学差异 ( P >O . 0 5) 。 结论 G I S T的螺旋 C T表现特征 明显 ,对部 位、性质诊 断准确率较 高,为临床诊 断及治疗提供 重要 参考信 息。 关键词 : 胃肠 间质 瘤 ;螺旋 C T ;特征表 现 中图分类 号 :I 4 5 文献标识码 :A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8 . 0 3 8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胃间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间质肿瘤,通常生长于胃壁内,由于其位置和形态的特殊性,使得临床对其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目前临床依靠各种诊断手段来提高病变
的诊断准确性,其中影像学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而CT在胃间质瘤的诊断方面有
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 CT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大小评估
在临床中常常需要对胃部肿瘤进行定位、大小的评估,以便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CT通过多平面、多角度的成像,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胃间质瘤的位置、分布范围、周边结构的关系等情况,并且还可以测定肿瘤的大小、形态、轮廓等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CT对异常增强表现的胃间质瘤的诊断
胃间质瘤因其含有大量丰富的血供网络,因此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异常增强。

而CT
可以利用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清楚地显示肿瘤内部和周围的血管情况,从而
发现肿瘤的异常强化情况,进一步确认肿瘤的诊断和评估其恶性程度。

3. CT对胃间质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
胃间质瘤的组织学类型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以平滑肌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最为常见。

CT在对胃间质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可以通过肿瘤的密度、轮廓、形态等特征进行分析,由此确定病灶的组织学类型。

4. CT对胃间质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的分析
在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判断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决策具
有重要意义。

CT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能够对病变的形态、轮廓、CT值、强化程
度等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进而判断肿瘤是否浸润到邻近器官甚至淋巴结,并共同决定
治疗方案。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 0 0 8 年3 Y J -2 0 1 3 年3 月来 我 院 就 诊 经 手 术 和 病 理 证 实 的 胃肠 道 间 质 瘤 患 者 共 计 3 1 例, 术 前 经 螺 旋 CT 平 扫 和 增 强 扫描 , 分
析其CT 扫描所 表现 出来 的临床特 征。 结果 3 l 例 患者中, 食道l 例, 胃2 l 例, 小肠6 例, 结 直肠2 例, 肠系膜1 例。 C T 表 现为腹腔 或盆 腔内圆形 、 类 圆形 或浅分 叶软 组织肿块 , 直 径2 . 8 ~ 1 8 . 7 c m, 良性7 例, 交界 性6 例, 其余均为恶性 , 其 中肝 转移4 例, 平扫 密度均匀或不 均匀, 增强扫描肿块部 分均匀或不 均匀轻 、 中度 强化 , 其 中2 例显 示形态 不规 整。 CT 针对3 1 例 患者病灶 能精确
定位或粗 略定位 。 结论 通 过CT 检查 , 针对 胃肠 道间质瘤 的良恶性判 定以及病灶 区域 定位 、 有 效的观察 肿瘤与其 周围组织
结构关 系, 螺旋CT 有着较高的使 用价值 , 可有效 对临床治疗方案 的确 立以及 患者预后的评估 提供科学依 据。
[ 关键 词 】螺 旋C T; C T 成像 ; 胃 肠 道 肿瘤 ; 临床 诊 断; 应用价 值
s p i r i t 双 层 螺 旋 CT 机对3 1 例患者 进行 平扫 及双期 增强 。 进 行 扫 免 疫 组 化 相 结 合 , CD1 1 7 ( C . k i t ) 、 CD3 4 标 记 物 阳 性 对 该 疾 病 的 描前 1 5 ~ 2 0 ai r n 对 患 者 进 行 肌 肉注 射 2 0 0 ~ 5 5 0 mg 6 5 4 — 2 , 然 后 诊 断 具 有 决 定 性 的 意 义 , 本组 免疫 组化检 测 结果 为2 9 例C Dl l 7 采 用 口服 1 0 % 泛 影 葡 胺 温 开 水 充 盈 胃及 十 二 指 肠 。 患 者 取 仰 卧 呈 阳性 , l 7 例C D3 4 呈 现 阳性 。 GI TS 的 诊 断 主 要 依 赖 于 病 理 组 织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一、胃间质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胃间质瘤是源于胃壁内间质细胞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性肿瘤之一。

临床上多数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症状。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对胃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 CT扫描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CT扫描是利用X射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组织产生影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横断面解剖图像,已成为目前常规的胃部疾病检查方法。

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CT扫描能够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1. 显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间质瘤的位置和大小,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肿瘤的生长情况和是否侵犯了周围组织、器官。

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2. 判断肿瘤的形态特征CT扫描可以准确地显示胃间质瘤的形态特征,如肿瘤的轮廓、边界清晰与否、形态规则性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

3. 观察肿瘤对周围结构的影响4. 评估肿瘤的血液供应CT扫描在诊断肿瘤时,可以利用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包括血管的数目、分布、通畅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侵袭深度。

5. 术前评估和手术辅助在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中,CT扫描可以提供术前的详细解剖结构图像,有助于医生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切口位置和手术方式,并且在手术过程中,CT扫描还可以作为手术辅助,指导医生准确切除肿瘤。

尽管CT扫描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T扫描对于较小的胃间质瘤可能不够敏感,易漏诊;对于较大的肿瘤,CT扫描可能无法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CT扫描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结论CT扫描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供丰富的解剖信息和肿瘤特征,对于患者的疾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CT扫描的结果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可以提供胃间质瘤的形态特征。

胃间质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光滑且密度均匀。

CT还可以获取病变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有助于评估病变的浸润范围和侵犯情况。

CT可以观察胃间质瘤的血流灌注情况。

通过增强CT扫描,可以观察肿瘤血管、血流
动力学特征,包括肿瘤的血管密度、强化曲线和强化模式等。

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别良性与
恶性胃间质瘤,对于术前的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CT还可以发现胃间质瘤的并发症。

随着肿瘤的生长,胃间质瘤可能会压迫或浸润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道出血、胃肠梗阻等。

CT可以观察到这些并发症的征象,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

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也是胃间质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CT引导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病理学证据,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
有力的依据。

CT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借助其对病变形态特征的观察、血流灌注情况的评估以及并发症的检测等,可以提高胃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管理水平,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的 CT诊断价值评估【摘要】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8例全部为单发,其中发生于胃21例、十二指肠6例、空回肠8例,食道、直肠及肠系膜各1例。

肿块的CT表现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大部分有分叶;良性22例、交界性5例、恶性11例;良性者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均匀强化;恶性者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清或不清、密度不均匀、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不规则坏死和囊变区域。

本组有24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动脉期、静脉期到实质期呈渐进性强化;5例出现转移灶。

结论 CT可以明确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性CT表现,可以初步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间质瘤;胃肠道;体层摄影术;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曾被误诊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

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消化道间叶性肿瘤[2]。

本研究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资料,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CT检查在其术前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GIST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5~85岁,平均51.6岁。

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5例曾行消化道钡餐或碘水造影,其中提示胃肠道肿块1例、阴性4例。

临床表现:腹痛16例、腹胀9例、腹部肿块8例、呕血伴黑便11例、上腹部不适2例、头晕乏力4例,大便性状改变、排便费力及外伤后腹部肿块各1例。

38例均无肠梗阻症状,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患者于检查前禁食4~6 h,检查前30 min口服800 mL温开水以充盈胃肠道,然后在检查前再口服温开水200 mL。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胃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间质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胃肿瘤的5%至10%。

它们通常具有高度的恶性潜力和异质性,因此对其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成像逐渐成为诊断胃间质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在诊断胃间质瘤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边界,同时还可以评估病变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肿瘤的形态特征,辅助进行病灶的定性和定位。

CT还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其他疾病,如胃溃疡、胃肠混凝土及其他胃肠道肿瘤等,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CT在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对肿瘤的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和血管供应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尤其对于大肿瘤、邻近重要器官的侵犯和术前血管栓塞治疗的病例,CT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手术难度和风险,减少手术中的意外情况发生。

CT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T引导下的活检术不仅可以准确获取组织标本,确诊病变的良恶性,还可以评估病变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CT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如经动脉栓塞术、介入消融治疗等,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体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CT在胃间质瘤的随访和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放射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CT成像可以帮助医生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CT检查可以发现和评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为患者的复发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CT在胃间质瘤的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规划、介入治疗、随访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CT成像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C ig ot au fgsrits n l t ma tmos UU W n . HO u n a g Te T i epesH si lf T dan s cv leo at net a r l u r. a g Z U Ya - n . h hr P ol o t i o i so f d pa o
T epsi rdc v a eo C r ct no I a 0 % (5 3 ) tepsie rd t evl f Tf ieet tn h oiv pe ii vl f Tf ai f S W 10 3 / 5 , oiv ei i a eo r f rnii te te u oo o G T s h t p cv u C o d ao
Gu n y n, a g  ̄a S c u n 6 8 01 C ia ag n a Gu n )t n, ih a 2 0 , h n
【 bt c】 O j te o nl e Tf t e ogso ttaso a s m r GS )n tea a u id A s at r b cv T a z C a r tie i ltm u o ( I ado v uti v en i ei a y e u s fa rn sn r l t s T l e t a - sl

18 ・ 6 l
四川医学 2 1 0 0年 8月第 3 卷 ( 8期) S ha d a ora 2 0, o. 1, . 1 第 w unMei l unl 01 V 1 3 No 8 J,Fra bibliotek论 著
C T在 胃肠 道 间质 瘤 诊 断 中 的 价 值
刘 旺 周元 芳
(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放 射科 , 四川 , 元 6 8 0 ) 20 1

CT及MRI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价值

CT及MRI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价值
MR I 检 查 对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诊 断 有 一 定 价 值 , 但确诊需依据手术组织病理结果。 关键词 : 胃肠 道 间质 瘤 ; C T; MR I
Va l u e o f CT a n d M RI t o t he di a g n o s i s o f
r e s u l t s o f CT a n d M R1 we r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p a t h o l o g y r e s u l t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o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s . Re s u l t s Th i r t y - o n e c a s e s
论 著 ・
C T及 MRI 在 胃肠 道 间质 瘤 诊 断 中价 值
顾 亮亮 , 夏 淦林 , 冯 峰
2 2 6 3 6 1 ) ( 南 通 大 学 附 属肿 瘤 医 院影 像 科 , 江苏 南通
摘要 : 目 的 探 讨 C T及 MR I 检 查 在 术 前 诊 断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 价 值 。方 法 胃肠 道 间 质 瘤 患 者 4 4例 , 其 中行 C T检 查 3 3例 , 行 MRI 检查 1 1 例, 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 分析 C T 及 MR I 检 查 诊 断 胃肠 道 间 质 瘤 的 符 合 率 。结 果 C T 诊 断 胃肠 道 间 质 瘤 3 1 例, 误 诊 为 胃 窦癌 和纤 维 性 肿 瘤 各 1 例, 诊断符合率为 9 3 . 9 ; MRI 诊 断 胃肠 道 间质 瘤 7例 , 误 诊 为肛管恶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 胰 腺囊 腺 癌 、 卵巢恶性肿瘤各 1 例, 诊 断符 合 率 为 6 3 . 6 ; 胃肠 道 间质 瘤 C T及 MRI 表 现 为 圆 形 或 类 圆 形肿 块 , 可有液化 、 坏死及钙 化 , 增强后多呈不均 匀强化 , 可 侵 犯 邻 近 脏 器 及 有 远 处 转 移 。 结 论 C T 及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13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胃部8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2例,横结肠系膜1例,病灶呈等密度、低密度及混合密度表现,CT增强可呈部分均匀、不均匀强化。

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密度、定位、血供及周围情况具有良好表现,特别是对临床比较关注、对愈后影响关系密切的良恶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特征性。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良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以往人们常认为其为胃肠道平滑肌源性肿瘤[1,2],但是,越来越多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发现它与真正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存在许多差异,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它是具有非定向分化特征的间质肿瘤[3]。

而真正的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则更为少见。

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IST作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GIST的术前诊断正确率,从而指导其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3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3例GIST病例,男7例,女6例,年龄33至65岁,平均为52.1岁。

临床表现:腹痛2例,黑便3例,自感腹部包块3例,无症状例行体检发现5例。

所有病例均手术后行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确诊为GIST,其中良性者8例,交界性者2例,恶性者3例。

1.2 检查方法:13例均进行了CT检查,11例行彩超检查,6例进行了上消道造影,采用PHILIPS CT Aura,检查前禁食8h,扫描前口服清水充盈胃、十二指肠及部分小肠。

扫描参数120KV,180mAs,扫描层厚5~7mm,螺距1~1.5。

对比剂为欧乃派克,注射速率3ml/s。

对比剂为欧乃派克,注射速率3ml/s。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CT具有许多优势,如非侵入性、无需特殊准备、高精度等。

本文旨在探讨CT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的价值。

胃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疾病,临床上常常难以区分其他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胃息肉等。

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间质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CT检查对于初步鉴别胃间质瘤与其他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胃间质瘤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而CT在胃肠道影像学检查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

CT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定位和范围,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

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CT能够显示病变的边缘清晰、形态规则、大小不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对病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准确性。

三、CT对胃间质瘤的评估和分类CT检查不仅能够提供胃间质瘤的定性和定位信息,还可以对其生长方式和内部结构进行评估。

胃间质瘤生长方式通常是以肿瘤中心为基准向外逐渐扩展,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病变的扩散情况,从而评估其生长方式。

此外,胃间质瘤常表现为肿瘤内部不规则或环形强化的特点,通过CT检查,可以评估病变的内部结构和组织特征,进一步确定其分类。

四、CT在手术前后评估和随访中的应用对于胃间质瘤的治疗,手术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前后的评估和随访都需要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在这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准确显示胃肠道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和周围器官的情况,帮助医生进行手术的治疗过程监控和治疗效果评估。

此外,CT检查还可以对手术后的复发或转移进行跟踪和随访。

综上所述,CT检查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CT检查,可以初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帮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CT还可以用于病变的评估、分类和随访,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CT检查仍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判断病变的病理类型和组织特征,因此,诊断结果仍需要结合病理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25例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征象。

结果: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食道间质瘤1例,结肠间质瘤2例,直肠间质瘤1例;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CT增强特征、异常血管、转移灶等,正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23例,2例误诊为平滑肌瘤;25例患者按危险度分级,CT/病理诊断比较,低度危险性8/10例,中度危险性12/10例,高度危险性5/5例。

结论: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并有助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为临床的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给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确诊仍需免疫组化检查。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findings in diagnosing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lain and enhanced spiral CT findings was performed in 25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gastmintestinal stromal tumor.Result:In 25 cases,18 cases of originated stomach,3 cases of duodenum,1 case of esophagus,2 cases of colon and 1 case of rectum.23 cases were diagnosed properly as gastm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based on the location,size,shape,density,range,encroachment of other organs,enhancement pattern,abnormal vessels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while 2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as pared CT finding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the risk stratifications of 25 cases were as follows:8/10 cases in low-risk,12/10 cases in intermediate-risk,5/5 cases in high-risk.Conclusion:CT exhibites the highly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m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nd CT is also helpful on the risk stratifications of the tumors.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he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However,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still an essential tool in the proper diagnosis.[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Multilayer spiral CT;Diagnosis间质瘤是来源于原始间质细胞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可发生在胃肠道全长范围和网膜、肠系膜、腹膜及腹膜后区,分为胃肠道内和胃肠道外两型。

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诊断价值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螺旋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20例GIST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

结果肿瘤发生于胃10例,小肠5例,结肠2例,直肠3例。

腔内生长者5例,腔外生长者12例,腔内-外混合生长者3例。

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不规则分叶形。

大多数肿瘤密度不均,内部常发生囊变、坏死。

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而出血、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这些特征不但对GIST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有助于预测肿瘤良、恶性,对预后判断有较好作用。

标签: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诊断价值;影像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20世纪80年代初命名的非上皮性肿瘤,以前多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本病有了新的认识。

GIST目前被定义为发生在胃肠道、网膜以及肠系膜上的大多数过度表达CD117和CD34的梭形、上皮样或混合性间叶性肿瘤。

对GIST的起源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GIST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ICC),另一种观点则认为GIST来源于更原始的具有多潜能分化的中胚叶的间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组织的肿瘤[1-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GIST患者的临床、螺旋CT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0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8~71岁,平均53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腹胀、腹部不适、腹痛、头昏乏力、贫血、黑便。

1例有排尿困难,1例便后滴血,4例患者为偶然体检发现。

病程1~15年。

1.2 检查方法1.2.1 设备与扫描方法使用仪器为西门子Emotion-6螺旋CT。

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分析及对肿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15例位于胃部,10例小肠,1例直肠,4例十二指肠。

其中有10例良性,20例恶性,良性肿块的密度均匀,增强均强化,恶性肿块内出现囊变、坏死,增强不均匀强化;30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生转移,其中肝转移9例,累及胰腺6例,侵及周围腹膜等邻近结构5例。

结论:运用CT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可以很好的将患者体内胃肠道间质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的肿瘤范围及结构显示出来,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效率,对疾病诊断与预后的评估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临床价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目前在临床上还较为少见,该病变属于非上皮性肿瘤类疾病的一种,过去临床上也曾将该疾病称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怪异形平滑肌瘤等,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深人研究,临床对该病的了解程度有所加深,认为其发病是原发于胃肠道、网膜、肠系膜等位置,属于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类的肿瘤疾病[l]。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源自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从目前研究来看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已经不断深人,但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临床价值的文献较少,也少见文献报道。

故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加以正确评估,并就分析结果作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4岁之间。

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唐文艳;江魁明;彭晞;彭娟;陈展航【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09(24)1【摘要】目的:探讨CT对胃肠间质瘤(GIS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GISTs的CT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能够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并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肿瘤发生于胃15例,十二指肠1例,空回肠10例,结直肠6例,肠系膜,网膜及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35例GISTs中,低度恶性6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多均匀强化;高度恶性29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多不清楚,20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4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检查对于GISTs定位准确,为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为GISTs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后或化疗后患者的随访提供重要的信息.【总页数】4页(P43-46)【作者】唐文艳;江魁明;彭晞;彭娟;陈展航【作者单位】510150,广州,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510150,广州,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510150,广州,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510150,广州,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510150,广州,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R814.42【相关文献】1.胃肠道间质瘤MSCT三期扫描的CT诊断价值 [J], 王健2.口服甘露醇螺旋CT胃肠造影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J], 易文中;庄英帜;肖海波;王淑华;李维金;刘佳3.探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J], 楚建军4.胃肠间质瘤MSCT三期扫描的CT诊断价值 [J], 袁汉强; 崔冰; 区尚之5.MRI与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J], 王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在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CT在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CT在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盛兰;唐俊军;吴元佐;王培军【摘要】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5例(均经免疫组化确诊)和平滑肌源性肿瘤7例(其中2例经免疫组化确诊)的CT表现.结果 CT下可见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发生在粘膜下,其中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缘光整,而恶性肿瘤可有囊变、边界不清、累及周围组织;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密度、边缘、CT强化后表现以及囊变、气液平等方面无明显区别.结论①CT对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②从CT表现上无法区分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最后确诊还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0(030)002【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源性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盛兰;唐俊军;吴元佐;王培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2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为了探究 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及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本文收集 1997年以来临床资料较完整且经手术病理证实(部分经免疫组化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及平滑肌源性肿瘤的 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收集自 1997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15例和平滑肌源性肿瘤患者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 6例,年龄在 22~80岁,中位年龄 62岁。

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为主,其中 10例患者出现黑便、呕吐,甚至出现体重下降及触及包块,3例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廖明朗;唐文才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1
【摘要】目的分析、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7 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7 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9 例,小肠7 例,结肠1 例.CT表现为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部分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 CT对GIST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时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免疫组化.
【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廖明朗;唐文才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放射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3;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放射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
【相关文献】
1.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宋扬
2.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J], 徐金虎;吕红菊
3.术前应用超声内镜与三期增强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对比 [J], 周祥
荣;徐大海;彭清海;王飞
4.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体会 [J], 孙飞
5.MRI与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特点及价值分析 [J], 王新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生长较慢,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常常在发现时已经较晚,对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广泛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CT、MRI、PET、超声等,其中CT成为GIST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本文着重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检查流程CT检查包括静脉注射造影剂和非造影剂CT两种方式。

对于胃间质瘤的检查需要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式。

CT检查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 医生会向患者询问相关症状和病史等医学信息,并给患者制定检查计划,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例如禁食,饮用透明的液体等)。

2. 接受检查: 在CT室内,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可以选择自己的体位,但必须保持静止。

医师会设置扫描参数,并在扫描的同时注射造影剂。

完成后患者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待造影剂扩散到胃间质瘤区域时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数据处理:扫描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得到胃间质瘤的三维立体和横断面图像,再由医生进行分析和比对。

CT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1. 定位诊断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胃间质瘤的定位诊断,因为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在三个不同的平面进行检查——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确定个患者胃间质瘤的类型(胃壁、胃肠道、或肠系膜)、最宽的直径和相对位置。

此外,对于胃间质瘤的小的、不规则、或者深层次的部位: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细化的定位诊断。

2. 形态诊断CT检查可以提供GIST的形态信息,分析肿瘤内部的密度、轮廓、壁和强化等特征,从而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在CT扫描中,GIST通常呈现为均质或不均质的强化肿块,GIST 的CT值高于肌肉而低于骨髓,且边缘清晰、界限鲜明。

3. 早期诊断由于胃间质瘤生长较慢,其临床表现和MRI、超声检查等其他检查方法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检测到。

而CT检查在提供诊断时具有灵敏度较高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G IST s 的恶性程度与 CT 表 种 : 肿瘤细胞呈梭形、 上皮样或 混合 型, 排 列 成 编 织 状、 漩 涡 状 或 栅 栏 状。 34 例 GIST s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CD117 均为阳性 ( 图 2) , 32 例 GIST s CD34 为阳性。 讨 论
45
图 3 胃高度恶性 GIST 。 a) CT 平扫示胃壁明显不均匀增厚 , 密度不 均匀 , 可见大片坏 死区 , 与周围组 织分界 不清 ( 箭 ) ; b) 胃壁增厚并向外生长形成腔外肿块 ( 箭) ; c) 与 a 同层面增强图像 , 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 箭 ) ; d) 与 b 同层面增强图像 , 示 胃壁及腔外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 箭 ) 。 图4 小肠高度恶性 GIST 。 a) CT 平扫示肿块呈不规则 形 , 密度不均匀 , 与周围组 织分界不清 ( 箭 ) ; b) CT 增强肿块不均匀强化 ( 箭 ) 。
指肠 1 例; 空回肠 10 例 ( 图 4) , 结直肠 6 例, 肠系膜、 网膜 及 腹 膜 后 各 1 例。以 胃 部 发 生 比 例 较 高, 占 42. 9% ( 15/ 35) ; CT 对所有病例定位 准确 ( 35/ 35) 。 GIST s 的恶性程度与其 CT 表现详见表 1 。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bstract!
ment of R adio lo gy , the T hir d A ffiliated H ospital o f Guang zho u M edical Co llege, G uang zhou 510150, P . R. China Objective: T o discuss the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 astro intestinal st romal tumo r ( G IST s ) . Methods: T he CT feat ur es and patho lo gy char acter istics of thir ty fiv e patients with surg ery and patholog y pro ved G IST s wer e retro spectiv ely analyzed. A ll patients had both plain and co nt rast enhanced CT scans. Results: T he lo cation, size and shape of GI ST could be accurately displayed on CT in all cases, as well as whether tumor s invaded the sur rounding str uc tur es and had dist ant metastases. T he tumor s o riginated fr om stomach ( n= 15) , duo denum ( n = 1) , jejuno ileum ( n= 10) , co lo rectum ( n= 6) , and mesentery , omentum, r etro per ito neum fo r 1 cases each. T he masses w ere ma inly ro und o r ova l in shape ( n= 25) . Of the 35 G IST s, 6 t umo rs sho wed low deg ree malignancy and 29 w ere hig h degr ee malig nancy. T he fo rmer wer e usually < 5cm in diamet er w ith well defined marg in and homo geneous in density, ho mog eneous enhancement w as sho wed after contr ast administrat ion. A s fo r the hig h degr ee malig nant lesio ns, t hey w ere ill defined and > 5cm in diameter, with necro tic and liquefied areas within the tumo r ( n= 20) . Heter og eneo us enhancement could be assessed after contrast, distal metastases w ere sho wed in 4 cases. Conclusion: CT can precisely display the accurate lo calizatio n o f G IST and prov ide the info rmat ion fo r judg ing the degr ee of malignancy , tr eatment planning and fo llow up o f patients aft er t reated w ith surg ery or chemother apy . Key words! Gastr ointestinal tract, St romal tumor; T o mog raphy , X ray co mputed
[ 5] [ 2]
病理学检查 : 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多数境界较 清楚 ; 质地柔软 , 切面呈灰色或淡红色; 血供丰富, 可见 坏死 26 例( 图 3) , 与 CT 所见一致。镜下观察所见 , 组
放射学实践 2009 年 1 月第 24 卷第 1 期
R adiol Practi ce, J an 2009, V ol 24, N o. 1
GIST s 是一类独立 的来源于胃肠道原始 间叶组织的 非定向分化的肿瘤, 部分可伴有平滑肌和 / 或神经鞘 细胞的不完全分化 ;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一种独特的 间叶肿瘤 ; 过去大部分曾被称为平滑肌肉瘤的肿瘤现 在被分类为 GIST s[ 3] 。绝大多数 GIST s 免疫组化标 记物 CD117 ( c kit 的蛋白产物 ) 呈强阳性反应 , 不受恶 性程度和发生部位的影响 ; 不受细胞形态、 排列结构及 生长方式的影响 ; CD117 从不见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 源性肿瘤 , 为诊断 GIST s 最特异 和敏感的理 想标记 物[ 4] 。而 CD34 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抗原, 在 GIST s 中 70% ~ 80% 阳性表达, 但特异性较 CD117 差, 故常与 CD117 联合使用。GIST s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 主要表 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腹痛及腹部肿块, 20% 部分病例无 任何临床症状, 仅 10% 在尸检时发现 。 GIST s 大多 数发病时超过 40 岁 , 本组 90% 的患者发生在 40 岁以 后 , 男性略高于女性 ; GIST s 可发 生于消化道的任何
作者单位 : 510150 广州 ,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 作者简介 : 唐文艳 ( 1973- ) , 湖南永州人 , 主治医 师 , 主要从事乳 腺 及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工作。
完整的 CT 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前禁食 12 h, 检查前再嘱患者口服清水 1000 m l。检查设备为 Philips 公 司 PQ6000 螺旋 CT 机。层 厚和层距 均为 8 mm 。 增强扫 描, 对比 剂为优维显 ( 德国先灵 公司产 品) 100 ml。注射流率 2~ 3 ml/ s 。 CT 图像分析 : 分析肿块部位、 大小和形态 ; 有无 钙化、 溃疡 ; 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 受推压还是受侵 犯) ; 有无远处转移; 增强前后肿瘤的密度差别等。 术后标本送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学染色等检查。 CT 图像和病理图片分别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和病 理科医生进行分析。 结 果
胃 肠 间 质 瘤 ( gast ro int est inal st rom al t um ors, GIST s) 以往多归为平滑肌源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病理 学的发展 , 尤其是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的发展与 应用 , 证实胃肠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细 胞的缺乏分化或非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 , 是消化 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 [ 1] 。本文回顾性分析 35 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GIST s 的 CT 和病理学表现 , 旨在 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肿瘤恶性程度判断的价值, 从 而为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指导意见。 材料与方法 本组 35 例 , 男 20 例 , 女 15 例 , 年龄 25~ 80 岁 , 平 均 51. 7 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 免疫组化) 证实, 并有
放射学实践 2009 年 1 月第 24 卷第 1 期
R adiol Practi ce, J an 2009, V ol 24, N o. 1
43
腹部影像学 CT 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唐文艳, 江魁明, 彭晞 , 彭娟 , 陈展航
摘要! 目的 : 探讨 CT 对胃肠间质瘤 ( G IST s) 的诊断价值 。 方法 :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5 例 GIST s 的 CT 表现和病理学特点 , 所有病例均行 CT 平扫和增强扫 描 。 结果 : CT 能够准 确显示所 有肿块 的部位 、 大 小、 形 态 , 并能判 断 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 、 有无远处转移 。 肿瘤发生于胃 15 例 , 十二指肠 1 例 , 空回肠 10 例 , 结直肠 6 例 , 肠系膜 、 网 膜及腹膜后各 1 例 。 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 35 例 GI ST s 中 , 低度恶性 6 例 , 肿块直径多 < 5 cm, 边界清 楚 , 密度均匀 , 增 强后多均匀强化 ; 高度恶性 29 例 , 肿块直径多 > 5 cm , 边界多不清楚 , 20 例肿块内有坏 死 、 液化 , 密度 不均匀 , 增强后不 均 匀强化 , 4 例出现转移灶 。 结论 : CT 检查对于 GI ST s 定位准确 , 为肿瘤恶性程度的判 断提供依据 , 为 G IST s 的治疗方案 及 手术后或化疗后患者的随访提供重要的信息 。 关键词! 胃肠道 , 间质瘤 ; 体层摄影术 , X 线计算机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0313( 2009) 01 0043 04 T A NG W en yan, JIA NG K ui ming , P EN G Xi, et al. Depar t 中图分类号! R735. 2; R814.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