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章末质量评估(三)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章末质量评估粤教版选修1_1
第一章电与磁章末质量评估(一)(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故A正确;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故B错误;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故C正确;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答案:B2.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A.增加 B.减少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小解析: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只有自由电子,带正电的原子核是不能发生移动的,因此传导起电的本质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的转移,故导体中的质子数不会变.答案:C3.(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将两只充气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放在绝缘水平桌面上,关于两只气球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B.气体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气体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气球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解析:两只气球与头发摩擦,因为摩擦起电而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选项B 正确.答案:B4.真空中两个同性点电荷q 1、q 2,它们相距较近,保持静止状态.今释放q 2,且q 2只有q 1的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q 2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库仑力( )A .不断减小B .不断增大C .始终保持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解析:q 2只在q 1的库仑斥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距离q 1将越来越远,因此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库仑力则不断减小.答案:A5.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C .灰尘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分析: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工作原理:阴极射线管发射的电子打在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上,而显示图像.由于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故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解析:灰尘的自然堆积,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 错误.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静电吸附灰尘,故B 错误.灰尘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显然C 错误.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工作原理:阴极射线管发射的电子打在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上,而显示图像.由于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故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故D 正确.答案:D6.a 、b 两金属球均带电,可以确定的是( ) A .a 对b 的作用力大于b 对a 的作用力 B .a 球的带电量大于b 球的带电量C .a 对b 的作用力与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 .a 球的质量大于b 球的质量分析:两带电金属球相互间的库仑力,可由库仑定律F =k Q a Q bR 2,得出相互间的库仑力与两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间距的平方成反比.解析:a 对b 的作用力与b 对a 的作用力是属于相互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故A 错误,C 正确;两球相互间的库仑力与各自带电量无关,故B 错误;两球相互间的库仑力与各自质量无关,故D 错误.答案:C7.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A.物体没有电荷B.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不显电性.答案:B8.两个等量点电荷P、Q在真空中产生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Q是两个等量正电荷B.P、Q是两个等量负电荷C.P、Q是两个等量异种电荷D.P、Q产生的是匀强电场解析:据电场线的分布可知,P、Q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答案:C9.在如下图所示的电场中,关于M、N两点电场强度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M点电场强度大于N点电场强度B.M点电场强度小于N点电场强度C.M、N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同D.M、N两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反解析:据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大小,故E M>E N;电场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有电场强度方向,故M、N两点电场强度方向不同.答案:A10.下列正确描述正点电荷电场线的图示是( )解析: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可知A正确.答案:A11.如下图所示,悬线下悬挂着一个带电的小球,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C.小球可能带电D.如果电场增大,α必定减小解析:由于带电小球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右,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故小球一定带正电荷.答案:A12.如下图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C.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大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解析:以电场线的分布可知,E a>E b.正电荷在a、b两点所受电场力方向与该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而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不同.答案:B13.(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把小磁针放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B中,下列图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正确的是( )解析:图为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为水平向右,则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故选项D正确.答案:D14.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平面跟磁场方向相互垂直,那么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A.0 B.BLC.BL2 D.B L答案:C15.如图所示,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I,则该环形导线中心处的磁场方向为( )A.水平向右B.水平向左C.垂直于纸面向里D.垂直于纸面向外解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导线中心处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故C正确.答案:C16.如下图所示,三个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面积S1<S2<S3,穿过三个线圈的磁通量分别为Φ1、Φ2和Φ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Φ1=Φ2B.Φ2=Φ3C.Φ1>Φ2D.Φ3>Φ2答案:D17.图中的实线为点电荷的电场线,M、N两点在以点电荷为圆心的同一圆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的电场强度比N处的大B.M处的电场强度比N处的小C.M、N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M、N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分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负点电荷周围电场强度特点.解析:依据点电荷周围电场分布特点可知:以点电荷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在如题图所示的电场中,电场方向沿电场线指向圆心,因此方向不同,故A、B、C三项错误,D正确.答案:D点评:熟悉正、负点电荷,等量同种、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分布情况往往是解题关键.18.如图1所示,左侧的水平台面上固定着条形磁铁,图2固定着一螺线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螺线管内的磁场方向向左,磁铁受到的斥力向左B.螺线管内的磁场方向向左,磁铁受到的斥力向右C.螺线管内的磁场方向向右,磁铁受到的斥力向左D.螺线管内的磁场方向向右,磁铁受到的斥力向右分析:由题图可知电流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可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则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得出磁铁受到的力.解析:由题图可知,电流由左侧流入,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得,内部磁感线向左,螺线管左侧为N极;因两磁铁为同名磁极相对,故磁铁受斥力方向向左.故选A.答案:A19.关于电荷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C是电荷量的单位B.T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C.N/C是电场强度的单位D.Wb是磁通量的单位分析:电量的单位C,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T,磁通量的单位是Wb,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解析:电荷量的单位是C,而N/C是电场强度的单位,故A错误,D正确;磁感应强度的单位T,故B正确;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故C正确.答案:A20.一根通电直导线在某个空间没有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那么( )A.这个空间一定没有磁场B.这个空间可能有方向与电流方向平行的磁场C.这个空间可能有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分析:当导线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平行,所受安培力为0.若没有磁场,则安培力也为0.解析:一根通电直导线在某个空间没有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则可能空间无磁场,或可能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平行.故B 正确,A 、C 、D 三项错误.答案:B21.关于磁感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是不闭合的 B .磁感线有可能相交C .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D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答案:D22.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条磁感线的空隙处一定不存在磁场 B .磁感线总是从N 极到S 极C .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D .两个磁场叠加的区域,磁感线就可能相交分析:利用磁感线是为描述磁场而假想的,其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由其磁感线的特点分析即可.解析:磁感线是为描述磁场而假想的,其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其空隙处并不是不存在磁场,故A 错误;根据磁感线的特点可知,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 极到S 极,在磁体的内部,磁感线从S 极到N 极,并且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故B 错误,C 正确;由于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和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所以磁感线不可能相交,故D 错误.答案:C点评:知道磁感线是为描述磁场而假想的,其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明确磁感线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3.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是客观存在的带有电荷的几何点B .带电体本身大小和形状对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可忽略时可视为点电荷C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D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的电量的乘积成反比 分析: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库仑定律公式:F =kQqr . 解析:点电荷是用来代替带电物体的有电量的点,是带电体的简化,是理想模型,故A 错误;点电荷是用来代替带电物体的有电量的点,当带电体本身大小和形状对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可忽略时可视为点电荷,故B 正确;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 =k Qqr2,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跟它们所带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故C 错误,D 错误.答案:B24.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为F ,若把其中一个电荷的带电量减少一半,同时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少一半,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 )A .2FB .4FC .8FD .无法确定分析:该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库仑力公式得出两次作用力的表达式,则可求得距离减小后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解出正确结果.解析:由库仑定律可得: 变化前:F =kQ 1Q 2r 2, 变化后:F ′=k Q 1·12Q 2⎝ ⎛⎭⎪⎫12r 2=2k Q 1Q 2r 2=2F .故A 正确,B 、C 、D 错误. 答案:A25.在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流方向由左向右,其上方置一根通有如图所示方向电流的直导线,导线与阴极射线管平行,则阴极射线将( )A .向上偏转B .向下偏转C .向纸里偏转D .向纸外偏转分析:首先由安培定则分析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情况,再由左手定则判断出电子流的受力方向,可知电子流的偏转方向.解析: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出通电直导线下方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阴极射线管正好处于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电子流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作用,所以电子流要向上偏转.答案:A点评:此题要求要会熟练地使用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分析解决问题,要明确电流、磁场、磁场力的关系,能正确地运用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分析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6.(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所示,竖直长导线通以恒定电流I ,一闭合线圈MNPQ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线圈从图示位置向右逐渐远离导线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在通电直导线形成的磁场中,离导线越远,磁场越弱,故导线圈右移时,磁通量变小,故选项A正确.答案:A27.关于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线分布,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A28.当直导线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恒定电流时,小磁针静止时指向正确的是( )答案:A29.四种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一正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点向N点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电荷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 )解析: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由M到N加速度越来越大.要求N的电场较强,电场线较密,所以选D.答案:D30.如下图所示,一小段通电直导线AB放在磁场中,其受力方向是( )A.水平向左B.水平向右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答案:A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7分,少选且正确得3分,未选、错选不得分)31.如图所示,一导体棒放置在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上,并与金属导轨组成闭合回路.当回路中通有电流时,导体棒受到安培力作用.要使安培力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A.增大磁感应强度B.减小磁感应强度C.增大电流强度D.减小电流强度分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由公式F=BIL可以确定安培力大小,由此来判断增大安培力的方法.解析:由安培力的公式F=BIL可得,增大磁感应强度或增大电流强度均可实现安培力增大.答案:AC32.电流为I的通电导线放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导线所受安培力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强磁场中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为F、磁感应强度B及电流I,三者在方向上一定互相垂直B.若I、B方向确定,则F方向唯一确定C.若F与B方向确定,则I方向唯一确定D.若F与B方向确定,则I方向不唯一确定,但I一定在与F垂直的平面内答案:BD11 33.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作点电荷B .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带电体就可以视为点电荷C .元电荷就是电子D .任何带电体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带电体就可以视为点电荷,故很小的球形带电体不一定是点电荷,选项A 错误,B 正确;元电荷的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但不是电子,它是带电量的最小单元,没有电性之说,故C 错误;任何带电体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D 正确.答案:BD34.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B .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也越大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 .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答案:ABD35.(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如图为静电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B .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 .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D .在同一位置带电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解析:尘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说明尘埃带负电,A 错误;由于集尘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有集尘板指向放电极,B 正确;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力方向相反,C 错误;根据F =Eq 可得,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故D 正确.答案:BD。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二章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三节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A 级 抓基础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和s =v —t ,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秒内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B .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C .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D .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解析:由s =v —t 知,t 一定时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选项D 正确.答案:D2.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20 s 内的位移是10 m ,则该物体运动1 min 时的位移为( )A .36 mB .60 mC .90 mD .360 m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则x 1=12at 21,x 2=12at 22,且x 1=10 m ,t 1=20 s ,t 2=60 s ,故x 2=t 22t 21·x 1=602202×10 m =90 m ,C 选项正确.答案:C3.一辆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0 m/s ,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汽车在3 s 内和6 s 内的位移分别是( )A .37.5 m 20 mB .37.5 m 40 mC .30 m 37.5 mD .40 m 37.5 m解析:汽车刹车过程的最终速度为零,所以停车时间t 0=v t -v 0a =0-20-5s =4 s ,3 s 内的位移为s =v 0t -12at 2=⎝ ⎛⎭⎪⎫20×3-12×5×32 m =37.5 m ,6 s 内的位移等于4 s 内的位移s ′=⎝⎛⎭⎪⎫20×4-12×5×42m =40m .B 选项正确.答案:B4.如图所示,某高速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 m/s 增加到10 m/s 时位移为s .则当速度由10 m/s 增加到15 m/s 时,它的位移是( )A.52sB.53s C .2sD .3s解析:由v 2t -v 20=2as ,得102-52=2as ,152-102=2as ′,两式联立可得s ′=53s ,故B 正确.答案:B5.(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东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10t -t 2) m ,则( )A .质点初速度为10 m/s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C .2 s 末的速度为6 m/sD .在2 s 末,质点在出发点西边,距出发点24 m解析:由s =v 0t +12at 2=10t -t 2知,v 0=10 m/s ,a =-2 m/s 2,选项A 正确,B 错误;将t =2 s 代入v =10-2t 和s =10t -t 2得,2 s 末速度v =6 m/s ,2 s 内位移s =16 m ,为正值,故质点在出发点东边,C 正确,D 项错误.答案:AC[B 级 提能力]6.(多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 s 末的速度为2 m/s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前10 s 内通过的位移为10 mB .每秒速度变化0.2 m/sC .10 s 内平均速度为1 m/sD .第10 s 内的位移为2 m解析:由v t =at ,得a =0.2 m/s 2,故前10 s 内的位移s =12at 2=12×0.2×102 m =10 m ,选项A 、B 正确.10 s 内平均速度v =s t =1010 m/s=1 m/s ,选项C 正确.t =10 s 时,s 10=12at 2-12a (t -1)2=1.9 m ,选项D 错误.答案:ABC7.一个物体沿着斜面从静止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前2 s 内的位移为3 m ,则它在第四个2 s 内的位移是( )A .14 mB .21 mC .24 mD .48 m解析:前2 s 内的位移s 1与第四个2 s 内的位移s 4之比s 1∶s 4=1∶(2×4-1)=1∶7,因为s 1=3 m ,所以s 4=21 m ,B 对.答案:B8.一颗子弹以大小为v 的速度射进一墙壁但未穿出,射入深度为s ,如果子弹在墙内穿行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墙内运动的时间为( )A.s vB.2s vC.2s vD.s2v解析:由v -=v 2和s =v - t 得t =2s v ,B 选项正确. 答案:B9.一个滑雪的人,从长48 m 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 m/s ,末速度是5 m/s.求:(1)滑雪人的加速度;(2)滑雪人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解析:(1)由v 2t -v 20=2as 知a =v 2t -v 202s= 52-122×48m/s 2=0.25 m/s 2. (2)由v t =v 0+at 知t =v t -v 0a =5-10.25 s =16 s.答案:(1)0.25 m/s 2 (2)16 s10.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 s ,国旗上升的高度是17.6 m .国歌响起同时国旗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4 s ,然后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4 s 到达旗杆顶端,速度恰好为零,此时国歌结束.求:(1)国旗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国旗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解析:由题意知,国旗匀加速上升时间t 1=4 s ,匀减速上升时间t 3=4 s ,匀速上升时间t 2=t 总-t 1-t 3=40 s ,对于国旗加速上升阶段:s 1=12a 1t 21;对于国旗匀速上升阶段:v =a 1t 1,s 2=v t 2; 对于国旗减速上升阶段:s 3=v t 3-12a 2t 23;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对于全过程有a 1=a 2, 又s 1+s 2+s 3=17.6 m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 1=0.1 m/s 2,v =0.4 m/s. 答案:(1)0.1 m/s 2 (2)0.4 m/s11.小汽车在嘉峪关至山丹高速公路上行驶限速为120 km/h ,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路,以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 ,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 ,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大?解析:设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发现危险目标时,在反应时间内s 1=v t =0.5v ;刹车过程中,由v 2t -v 20=2as ,代入数据得0-v2=2×(-5)s 2,解得s 2=v 210.为安全行驶s 1+s 2=50 m ,即0.5v +v 210=50 m ,解得v =20 m/s ,v ′=-25 m/s(舍去).答案:20 m/s。
《金版学案》物理_必修(粤教版)期末综合试卷
期末综合检测卷(考试时间:5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 小题,每题6 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 6 分,漏选得 3 分,错选或不选得0 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 .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D .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2. 在下列所描述的运动过程中,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机械能守恒的是(C)A .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B.发射过程加速上升的火箭C .被投掷出的在空中运动的铅球D .随电梯一起匀速下降的货物解析:小孩匀速滑下过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A错,D错;火箭发射过程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 错;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 C 正确.3. 如下图所示,飞船从轨道1 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道2上的(AD)A .运行周期长B .向心加速度大C .动能大D .角速度小r 3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 k 可知,飞船的轨道半径越大,其 2 n运动周期越大,A 对;由3= T 得,周期越大,角速度越小,D 正确; 飞船运动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 B 、C 错误.4. 有一种大型器械,它是一个圆形大容器,筒壁竖直,游客进 入容器后紧靠筒壁站立,当圆筒开始转动后,转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突然地板塌落,然而游客却发现自己没有落下去,这是因为 (CD)pp pA .游客处于超重状态B .游客处于失重状态C .游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D .筒壁对游客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解析:当地板塌落时游客没有落下去,说明游客随筒壁做匀速圆周运动,筒壁对游客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D正确;竖直方向游客没有加速度,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C正确.5. 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D)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6. 如图所示,天车吊着货物正在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行驶,同时天车上的起重机吊着货物正在匀速上升,则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货物运动的轨迹是下图中(C)解析:货物同时参与了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由于货物在两个方向的分力都为零,合力亦为零,故货物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7. 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以恒定功率P从静止开始启动,经过一段时间t达到最大速度V,若所受阻力始终不变,则在t这段时间内(BC)A .汽车牵引力恒定B.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PtC .汽车加速度不断减小1 2D .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尹v2解析:牵引力的功率恒定,在t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为Pt, B 正确,D错误;由P= F v知,当v增大时,F减小,A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 ma,加速度a减小,C正确.8. 物体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物体的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 .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弹性势能不断增大B. 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C. 物体从A下落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都是先变小后变大D .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解析:在A点物体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将做变加速下降,当重力等于弹力时,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物体继续下降,重力小于弹力,物体将做变减速下降直到速度为零,在整个下降过程中重力一直做正功,则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弹簧的弹力一直做负功,则弹性势能不断增大;无论从A到B还是从B到A的过程中,合外力做功都是先做正功,动能变大,再做负功,动能变小,而且在B点速度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所以正确的说法是选项A、B.9. 下图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到底部B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N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BC)A. N小于滑块重力B. N大于滑块重力C. N越大表明h越大D. N越大表明h越小2解析:滑块通过B点时,根据牛顿定律得,N —mg=:,所以,N>mg, A错,B对;滑块沿光滑斜面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即mgh m v2=2, h越大,v越大,N越大,C正确,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 (15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室 所给的电源为输出电压为6V 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物从高处由 静止开始下落,重物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 进行测量. (1) 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 .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端上;C. 用天平测量出重物的质量;D .释放悬挂纸带的重物,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E. 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 于增加的动能.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 (将其选项对应的字 母填在横线处).(2) 某同学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较为理打点?実子嫌带n想的纸带,若0点为重物下落的起始点,重物的质量为m,电源的频率为f ,则重物从0到C 过程减小的重力势能为 ____________ 增加的 动能为 __________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用给出的字母表示).11. (15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过引进、创先、研发 后,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大型运输机已试飞成功,此机可在短时间内 投放物资和人员进行救灾、抢险和军事活动,能争取更多时间.现有 总质量为m = 210 t 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 到1= 6.0X 102 m 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 v = 60 m/s,在此过程中飞机 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0.02倍(g = 10 m/s 2).问:(1) 飞机起飞时的动能E k 为多大?(2) 飞机起飞时的功率P 为多大?⑶若飞机在整个起飞过程中保持功率不变,当速度为30 m/s 时 加速度为多大?E k = ;m v 2 = 2 x 2.10 x 105 x 602 J = 8 3.78 x 108 J.(2)由题意得F 严0・02mg,由公式:P = F v = F v m = 0・02x 2.10x 106 x 60 W = 2.52x 106 W.P P⑶由公式:F 合=F — F v= - =ma 可得,V V m解析:(1)由题意可得;答案:(1)CF — F 卩 2.52X 10^1 丄! 2m = 2.10X 105 30— 60 m/s 答案:(1)3.78 X 108 J (2)2.52 X 106 W(3) 0.2 m/s 1 2 312. (16分)小物块A 的质量为1 kg,斜坡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5 m ,倾角为0= 37°;斜坡与水平面均光滑;物块从斜坡进入水平 滑道时,在底端O 点处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 g 取10 m/s 2 .将轻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水平滑道 M 处并固定墙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 道的底端O 点,如图所示.物块A 从坡顶由静止滑下,求(sin 37 =0.6, cos 37 = 0.8):1 物块滑到0点时的速度大小;2 弹簧为最大压缩量时的弹性势能;3 物块A 被弹回时,若在斜坡上放了一层特殊物质,此时物块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尸0.3,则物体在坡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解析:⑴物体下滑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有 mgh = ;m v 2,得 v = 10 m/s.(2)在水平道上,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 v 2= E p ,a = 0.2 m/s 2.11 / 9弹簧为最大压缩量时的弹性势能 E p = 50 J.(3) 设物块A 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i ,物块被弹回过程中由动能 定理得1 20—?m v = — mgh i — 口 mghcot 6, 解得:h i =错误! m^3.57 m.答案:(1)10 m/s (2)50 J (3)3.57 m。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二章章末复习课
第二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①静止②重力③均匀变化④大小和方向主题1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较多,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结合规律、公式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公式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滑,依次通过A 、B 、C 三点,已知AB =12 m ,AC =32 m ,小物块通过AB 、BC 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求:(1)小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2)小物块通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解:解法一 (1)设物块下滑的加速度为a ,则s BC -s AB =at 2,所以a =s BC -s AB t 2=20-1222 m/s 2=2 m/s 2. (2)v B =s AC 2t =322×2m/s =8 m/s. 解法二 由v t =v 0+at 得v A =v B -at =(8-2×2) m/s =4 m/s , v C =v B +at =(8+2×2) m/s =12 m/s.由s =v 0t +12at 2知:AB段:12=v A×2+12a×22,①AC段:32=v A×4+12a×42,②①②联立得v A=4 m/s,a=2 m/s2.所以v B=v A+at=8 m/s,v C=v A+a·2t=12 m/s.解法三v B=s AC2t=8 m/s,由s BC=v B t+12at2,即20=8×2+12a×22,得a=2 m/s2.由v t=v0+at知v A=v B-at=4 m/s,v C=v B+at=12 m/s.答案:(1)2 m/s2(2)v A=4 m/s v B=8 m/sv C=12 m/s针对训练1.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A.3 m/s B.4 m/sC.6 m/s D.2 2 m/s解析:设斜面长度为L,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得v2=2aL,v2中=2a L2,解得v=2v中=2 2 m/s,D正确.答案:D主题2运动图象问题1.“六看”识图象.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s,还是v.(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s-t图象为水平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象为水平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3)“斜率”:s-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st图象面积无意义,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s0或初速度v0.(6)“特殊值”:如交点,s-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2.如下是s-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2012年6月24日以7 020 m的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 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在某次实验中,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的深度曲线如图(a)所示、速度图象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a)图(b)A.图中h3是本次实验下潜的最大深度B.本次实验中深潜器的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2C.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D.在6~10 min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平均速度为0解析:根据题图(a)深度显示图象,可以看出深潜器下潜的最大深度是h3,A正确;根据题图(b)速度显示图象可以求出各时间段深潜器的加速度,0~1 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a1=(-2-0)m/s60 s=-130m/s 2,3~4 min内加速度a2=0-(-2 m/s)60 s=130m/s2,6~8min内加速度a3=(3-0)m/s120 s=140m/s2,8~10 min内加速度a4=(0-3)m/s120 s=-140m/s2,所以此过程中深潜器的最大加速度为130m/s2≈0.033 m/s2,B错误;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C正确;6~10 min时间段内深潜器在向上运动,位移不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为零,D错误.故选A、C.答案:AC针对训练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st图象和v 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它们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在t1时刻前,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在t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则A正确;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由v=st,甲、乙两车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B正确;由v 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对应v t图线的面积不相等,即位移不相等,C错误;0~t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时间相等,所以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答案:AB主题3 纸带问题的分析和处理1.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s =v 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s =aT 2,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速度.如果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s 1、s 2、…、s n 为其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T 为相等时间间隔值,则纸带上某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等于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v n =s n +s n +12T.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1)由图象求加速度:利用多组数据描绘出v t 图象,则v 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逐差法:虽然用a =Δs T 2可以根据纸带求加速度,但只利用一个Δs 时,偶然误差较大,为此应采取逐差法.如图所示,纸带上有6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s 1、s 2、s 3、s 4、s 5、s 6.即由Δs =aT 2,得s 4-s 1=(s 4-s 3)+(s 3-s 2)+(s 2-s 1)=3aT 2,s 5-s 2=(s 5-s 4)+(s 4-s 3)+(s 3-s 2)=3aT 2,s 6-s 3=(s 6-s 5)+(s 5-s 4)+(s 4-s 3)=3aT 2,所以a =(s 6-s 3)+(s 5-s 2)+(s 4-s 1)9T 2=(s 6+s 5+s 4)-(s 3+s 2+s 1)9T 2. 由此可以看出,该公式各段位移都用上了,可有效地减小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应采用逐差法.【典例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周期为0.02 s .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 、B 、C 、D 、E 为所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现测得相邻计数点间距依次为s AB =16.10 cm ,s BC =17.95 cm ,s CD =19.81 cm ,s DE =21.65 cm.(1)相邻计数点的间隔时间为________s.(2)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cm.(3)拖着纸带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________m/s 2.(4)打点计时器在打B 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解析:(1)打点周期T =0.02 s .相邻计数点间隔的时间为t =5×0.02 s =0.1 s.(2)由测量数据可知,测量所用的刻度尺为毫米刻度尺,最小刻度为0.1 cm.(3)由a =Δs t 2,得 a =s DE +s CD -(s BC +s AB )4t 2=[(21.65+19.81)-(17.95+16.10)]×10-24×0.12 m/s 2≈1.85 m/s 2.(4)由v —=s t ,得 v B =s AB +s BC 2t =(16.10+17.95)×10-22×0.1m/s ≈1.7 m/s. 答案:(1)0.1 (2)0.1 (3)1.85 (4)1.7针对训练3.如图所示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由图知纸带上D 点的瞬时速度v D =________;加速度a =________;E 点的瞬时速度v E =________.(小数点后均保留两位小数)解析:由题意可知:T =0.06 s ,v D =v —CE =(27.0-16.2)×10-22×0.06 m/s =0.90 m/s. 设AB 、BC 、CD 、DE 间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4,如图所示,则a =(s 4+s 3)-(s 2+s 1)4T 2=≈3.33 m/s 2,v E =v D +aT ≈1.10 m/s.答案:0.90 m/s 3.33 m/s 2 1.10 m/s统揽考情本章知识核心是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高考对本章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象问题;②行车安全问题.真题例析(2015·广东卷)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解析:题图为s-t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象可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为0,甲的斜率比乙大,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错误,B正确;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是-5 m,乙的位移是-3 m,C错误;0.8小时内,甲、乙的位移相同,但是路程不一样,D错误.答案:B针对训练(多选)如图所示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交叉路口时的v 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汽车在路口等候的时间为10 sB .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 2C .汽车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为20 mD .汽车启动过程中做的是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解析:汽车在路口等候的时间为6 s ,A 项错误;汽车减速过程a =Δv Δt=-2.5 m/s 2,B 项正确;减速过程的位移等于v t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s =20 m ,C 项正确;启动过程中,汽车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选项D 错误.答案:BC1.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A .等效替代法B .实验归纳法C .理想实验法D .控制变量法解析:由于时间测量上的困难,伽利略无法直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合理外推,最终得到倾角为90°时小球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所以,在当时并没有直接对落体运动进行实验,伽利略所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选项C 正确.答案:C2.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汽车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了10 s,前进了25 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2.5 m/s B.5 m/sC.7.5 m/s D.10 m/s解析: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 m,加速时间为t1,减速时间为t2,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1=0+v m2=v m2;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2=v m+0 2=v m2.所以s=v1t1+v2t2=v m2(t1+t2)=12v m t,解得v m=5 m/s.答案:B3.(多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解析:两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vt,a2=v2t,a1a2=21,A错;两段的位移s1=12v t,s2=v t,s1s2=12,B对;两段的平均速度v1=v2=v 2,C 错,D 对. 答案:BD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 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相邻计数点之间都还有4个点未画出,说明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 .由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v 4=(14.55-6.45)×10-22×0.1m/s ≈0.41 m/s. (2)由Δs =aT 2得:a =(19.70-6.45)-6.459×0.12×10-2 m/s 2≈0.76 m/s 2. 答案:(1)0.41 (2)0.765.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 =16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s =36 m 处有一只小狗(如图甲),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从司机看见小狗到长途客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间隔Δt =0.5 s .若从司机看见小狗开始计时(t =0),该长途客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长途客车在Δt 时间内前进的距离;(2)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小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3)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判断小狗是否安全.解析:(1)长途客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s 1=v Δt =16×0.5 m =8 m.(2)从司机发现小狗至停止的时间内长途客车前进的距离:s 2=s 1+v t 2=40 m. (3)因为s 2>s ,所以小狗不安全.答案:(1)8 m (2)40 m (3)小狗不安全。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三章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A级 抓基础]1.(多选)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该物体重力的图示,下列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AD2.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解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A、C中都只有弹力产生的一个条件,故A、C都不一定能产生弹力;B中只说“相互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一定能产生弹力;D项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故选D.答案:D3.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B.与弹簧发生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C.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D.与弹簧本身特征、所受拉力大小、形变的大小都有关解析: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反映弹簧本身特性的物理量,其大小仅与弹簧本身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答案:C4.一个鸡蛋放在一块海绵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受到鸡蛋的压力就是鸡蛋的重力B.海绵受到鸡蛋的压力是海绵的形变产生的C.海绵受到鸡蛋的压力是鸡蛋的形变产生的D.海绵对鸡蛋的支持力与鸡蛋对海绵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海绵受到鸡蛋的压力与鸡蛋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不相同,不是同一个力,A错误;海绵受到鸡蛋的压力是由该力的施力物体鸡蛋的形变产生的,B错误、C正确;海绵对鸡蛋的支持力与鸡蛋对海绵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D错误.答案:C5.下列各图中,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P、Q两球都处于静止状态.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 )解析:在选项A、B、C中,若将球Q拿走,球P均不能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表明P、Q间存在弹力.而对于D图的情况,若将球Q拿走,球P仍能保持静止,说明P、Q间不存在弹力,故D正确.答案:D6.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墙壁,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足球与墙壁作用时墙壁给足球的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v1的方向B.沿v2的方向C.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D.沿垂直于墙壁斜向左上方的方向解析:足球与墙壁的作用是球面与平面的相互作用.足球所受弹力方向垂直于墙壁指向足球球心,即斜向左上方的方向,故选D.答案:D[B级 提能力]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解析: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所以A、B选项均错,而D选项正确.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所以C 正确.答案:CD8.(多选)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C .弹簧的原长为6 cmD .弹簧伸长0.2 m 时,弹力的大小为4 N解析: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弹簧原长,即原长为6 cm ;劲度系数为直线斜率,即k == N/m =100 N/m ;弹簧伸长ΔF ΔL 22×10-20.2 m 时,弹力F =kx =100×0.2 N =20 N .所以选项B 、C 正确.答案:BC9.几个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他们先读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图中标尺等分刻度只是示意图),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依次读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弹簧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g 取9.8 m/s 2):砝码质量m /g050100150200250标尺刻度x /10-2 m 6.008.0210.0013.1214.1015.92(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2)根据作出的关系曲线,可以求得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弹簧不挂砝码时,刻度尺的“0”刻度与弹簧的上端没有对齐,这对准确测出劲度系数是否有影响?________(选填“有影响”或“无影响”).答案:(1)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如图,且舍掉13.12 cm的点(2)24.5(24.5~25.0) (3)无影响10.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50 N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20 cm;改用大小为25 N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35 cm;若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求弹簧的原长和劲度系数.解析:设弹簧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由胡克定律,得F1=k(L0-L1),①F2=k(L2-L0),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L0=0.3 m=30 cm,k=500 N/m.答案:30 cm 500 N/m。
2019秋 金版学案 物理·选修3-5(粤教版)练习:章末质量评估(三) 含解析
B.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远
C.α粒子穿越金箔时没有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
D.α粒子穿越金箔时受到原子与电子的作用力构成平衡力
解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聚集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当大多数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金原子核较远,所以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较小,大多数α粒子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选项B正确.
2019秋 金版学案 物理·选修3-5(粤教版)练习:章末质量评估(三) 含解析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章末质量评估(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解析:氢原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时,辐射出不同能量的光子,并且满足E=hν.能量不同,相应光子频率不同,体现在光谱上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
答案:D
4.在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越金箔后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其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答案:C
6.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练测题(广东教育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第三章章末检测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其中,第1、2、4、5、6、7、8为单选题,第3题为双选题.双选题中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B.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都会发生改变D.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C.物体升高时,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变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横杆之下3.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1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4.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后轮的摩擦力为;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后轮的摩擦力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车前进方向相同B.与车前进方向相同C.与车前进方向相同D.与车前进方向相同5.如图2所示,均匀重球靠着两个固定的光滑平面,P、Q分别为球与水平面及侧面的接触点,则球所受的力是()A.重力、水平面P处的弹力、侧面Q处的弹力B.重力、水平面P处的弹力C.重力、侧面Q处的弹力D.水平面P处的弹力,侧面Q处的弹力6.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与这两个力间夹角的关系是()A.合力的大小随这两个共点力的夹角θ(≤≤)的增大而增大B.合力的大小随这两个共点力的夹角θ(0°≤θ≤180°)的增大而减小C.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力的夹角无关D.当两个力的夹角为90°时合力最大7.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OB作用于O点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A.A O1BCO2图1QP图2图3唐玲唐玲B. C. D.8.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4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 、B 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悬挂重物的质量,则最先断的是(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D.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指定位置)9.(5分)利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测定木块A 与木块B 间的动摩擦因数.水平力F 匀速向左拉动木块B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T ,知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和,则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10.(5分)如图6所示,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若先用互成锐角的两个力和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 ,然后保持读数是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而逐渐增大β角,在此过程中,若要保持O 点位置不动,则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______,角α先变______,后变______. 三、简答、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0分)如图7所示,若两物体受到的重力分别为=20 N ,=40 N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0.2,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4,用力F 作用在B 上后,A 、B 间,B 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12.(10分)重为4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02 N ,动摩擦因数是0.25,开始时用7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没有动.若水平力增加到150 N ,请判定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13.(15分)两个共点力合力的最大值为70 N ,最小值为10 N ,求:(1)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大?(2)若这两个力互相垂直时,它们的合力又是多大?14.(15分)如图8所示,半圆形支架BAD ,两细绳OA 和OB 结于圆心O ,下悬重为G 的物体,使OA 绳固定不动,将OB 绳的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C 的过程中,分析OA 绳和OB 绳所受力的大小如何变化.AOBC图4A BF图5αβO 'OF1F2图6FAB图7GB1C A DoB2B图81.D 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作用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2.D 解析: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所以选项A错误.重心的位置可能随着物体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项B、C 错误.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的重心可能在横杆之下,故选项D正确.3.BC 解析:开始时因物体向右的速度小于皮带的速度,它相对皮带向左滑动,故物体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CB段二者一起做匀速运动而相对静止,故不受摩擦力作用.4.D 解析:人推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前、后轮相对于地面都有向前的运动趋势,故两轮受到的摩擦力都与自行车运动的方向相反.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前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前的运动趋势,因此前轮受到的摩擦力与自行车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后轮在链条的带动下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前的,正是因为这个摩擦力的作用,才推动了自行车的前进.5.B 解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在Q处有没有弹力可以用假设法加以判定,假设侧面不存在,看重球是否运动,重球不会因侧面撤去而运动,所以Q处不存在弹力,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6.B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当两分力同方向时,合力最大.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合力变小.理解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是关键.7.D 解析:O点的受力情况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8.A 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0所示,其中、、分别为OA、OB、OC对O点的作用力.此三力在绳断前使O点处于平衡状态,故三力构成一个箭头首尾相接的矢量三角形,由图可知最大,故OA先断.9. 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得,即.10.一直变大大小解析:如图11所示,随β角的变大可看到一直变大,而α角先变大后变小.11. 解析:对物体A,弹力.根据,A、B间的滑动摩擦力.对物体B,弹力.同理,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12. 解析:当用的水平力推木箱时,因为,所以没有推动木箱;水平力增加到时,,木箱处于运动状态,此时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13.(1)40 N 30 N (2)50 N 解析:(1)设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力在一直线上同向时,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在一直线上反向时,合力的最小值为,则有,.解得,.(2)由于和的夹角为90°,由勾股定理得.14.OA绳拉力一直变小,OB绳拉力先变小后变大,当OB与OA垂直时,OB绳拉力最小.解析:因为绳结点O受重物的拉力F,所以才使OA绳和OB绳受力,因此将拉力F分解为、(如图12所示).OA绳固定,则的方向不变,在OB向上靠近OC的过程中,在、、三个位置,绳受的力分别为和、和、和.从图形上看出,是一直逐渐变小,却是先变小后变大,当OB和OA垂直时,最小图9 图10图11图12唐玲。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A级抓基础1.(多选)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电源、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A.停表B.刻度尺C.速度计D.打点计时器解析: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停表,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各点间的位移.答案:BD2.(多选)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C.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所以C、D错误.答案:AB3.(多选)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解析: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故A正确;同时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故B正确;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故C错误;根据对C选项的论述可知,D正确;故选ABD.答案:ABD4.(多选)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振针上下振动,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的原理来工作的C.我国中学实验室中的打点计时器直接接到实验台上的插座上使用,这种打点计时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D.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考虑,选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较电磁打点计时器好解析: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构造知,选项AB正确;我国使用的是220 V交流电,所以直接接到实验台上的插座上使用的打点计时器应该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选项C错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由于利用的是火花放电的原理来工作的,使用时摩擦较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要小,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选项D正确.答案:ABD5.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T=0.1 s,t=NTB.T=0.05 s,t=(N-1)TC.T=0.02 s,t=(N-1)TD.T=0.02 s,t=NT解析:电源频率f=50 Hz,则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T=1f=150s=0.02 s,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则有N-1个时间间隔即t=(N-1)T,C正确.答案:C6.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两条纸带,他将两条纸带(甲、乙)上下并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图中A、B两点之间,两条纸带(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1∶1 B.2∶1C.1∶2 D.无法比较解析:假设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纸带上每打出两个相邻点所经历的时间为0.02 s,所以纸带甲、乙上A、B两点间时间之比为t1t2=10×0.02 s5×0.02 s=21,选项B正确.答案:B[B级提能力]7.一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F等一系列的点,测得AB=11.0 mm,AC=26.5 mm,AD=40.0 mm,AE=48.1 mm,AF=62.5 mm.根据测量数据,下列关于物体在AF段运动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速度不变B.速度越来越大C.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先变大再变小后变大解析:根据题意AB=11.0 mm,AC=26.5 mm,AD=40.0 mm,AE=48.1 mm,AF=62.5 mm.可知,AB=11.0 mm,BC=15.5 mm,CD=13.5 mm,DE=8.1 mm,EF=14.4 mm;因各段时间相等,但各段位移先变大,然后再变小,后变大,故速度先变大再变小后变大,选项D正确.答案:D8.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包括如下几步: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解析: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交流电,频率为50 Hz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DA.答案:交流 0.02 CBDA9.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AC =________mm ,AD =________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纸带在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解析:AC =14.0 mm ,AC 间的平均速度为:x AC 2T =14.0×10-32×0.02m/s =0.35 m/s ;AD =25.0 mm ,AD 间的平均速度为:x AD 3T =25.0×10-33×0.02m/s =0.42 m/s.对于B 点的瞬时速度,AC 段所取的位移间隔更小,更能接近B 点的真实速度,即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答案:14.0 25.0 0.35 0.42 0.3510.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 ,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 ,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解析: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短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v 1=d Δt 1=0.03 m0.29 s≈0.10 m/s;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2=dΔt2=0.03 m0.11 s≈0.27 m/s.答案:0.10 m/s0.27 m/s。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相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节伽利略的理相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A级抓基础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伽利略巧妙地设想了两个对接斜面的实验,假想让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伽利略运用了() A.理想实验方法B.控制变量方法C.等效替代方法D.建立模型方法解析: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方法,巧妙地设想了两个对接斜面的实验,选项A正确.答案:A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B.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外力以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维持它运动D.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结果答案:AD3.(多选)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这是因为()A.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力B.物体一定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C.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D.物体可能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解析:物体不受任何力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可能是两个平衡力,也可能是多个平衡力.答案:CD4.关于惯性,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都要向前倾倒,说明乘客都具有惯性②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③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④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并且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①④正确.答案:A5.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在物体上升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减速运动,惯性减小B.物体做减速运动,惯性增大C.物体做减速运动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D.物体必然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解析:物体的惯性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AB错;物体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的作用,重力的作用是让物体产生加速度,由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C对,D错.答案:C6.(多选)在南京举行的女子冰壶赛上,中国女队以9∶7战胜瑞典女队获得冠军.关于冰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B.冰壶之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它的运动状态C.冰壶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冰壶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速度不断减小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A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D错;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C对.答案:ACB级提能力7.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外力的作用B.物体向着某个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解析:当物体速度增大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必受外力作用,A正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物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可以不在此方向上受力的作用,B错误;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可能变化,合外力不一定为零,C错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并不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故D错误.答案:A8.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由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解析:由于小球处在物体M上,接触面光滑,在M下滑过程中,由于小球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该方向上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则劈形物体M下滑过程中,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位移,故B正确.答案:B9.有一仪器中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质量较大的一个钨块,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试分析在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分别是哪个灯亮?简要说出其原理.解析:当汽车启动时,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而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将绿灯与电源接通,因而绿灯亮;同理分析,汽车刹车时红灯亮.答案:见解析。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A级 抓基础1.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索桥——上海南浦大桥,其桥面高达46 m,主桥全长846 m,引桥总长7 500 m.南浦大桥的引桥建造得如此长,其主要目的是( )A.增大汽车对桥面的正压力B.减小汽车对桥面的正压力C.增大汽车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D.减小汽车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解析:把汽车的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为平行于桥面方向和垂直于桥面(斜面)方向的两个分力,引桥越长,倾角越小,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的分力就越小,故选项D正确.答案:D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都是50 N,如果要使它们的合力也是50 N,那么它们之间的夹角应为( )A.30° B.45° C.60° D.120°解析: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知识易知,当相等的两分力的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等于分力大小.答案:D3.一个力的大小为30 N ,将此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A .10 N 、10 NB .20 N 、40 NC .200 N 、200 ND .700 N 、720 N解析:合力的大小小于两分力大小之和,大于两分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只有A 不可能.答案:A4.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 N 、6 N 、7 N ,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 .17 N 3 NB .5 N 3 NC .9 N 0D .17 N 0解析:当三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则F max =(4+6+7)N =17 N ;因为4 N 和6 N 的合力范围为2~10 N ,合力可能为7 N ,与7 N 再合成,合力可能为零,所以最小合力为零,故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5.如图所示,李欣同学用手拉着小车静止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为F ,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为N ,则( )A .F =mg ,N =mgB .F =mg ,N =mg12323212C .F =mg ,N =mgD .F =mg ,N =mg1212解析:由平衡条件可得F =mg sin 30°=mg ,12N =mg cos 30°=mg ,选A.32答案:A6.(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重力mg 分解为F 1、F 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重力mg 、F N 、F 1、F 2四个力的作用B .物体只受到重力mg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的作用C .F 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 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D .力F N 、F 1、F 2三力的作用效果与力mg 、F N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解析:由重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再由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F 1、F 2两个力是重力mg 的两个分力,其作用效果与重力mg 等效,所以F 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物体只受重力mg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的作用,故B 、D 正确.答案:BDB 级 提能力7.如下图所示,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象,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A .2 N ,3 NB .3 N ,4 NC .4 N ,5 ND .5 N ,6 N解析:由图象可以读出F 1+F 2=5 N ,F 1-F 2=1 N ,解得两个力分别为2 N 、3 N.答案:A8.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F 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的大小为20 N ,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 .40 NB .10 N 2C .20 ND .10 N23解析:设F 1=F 2=F ,当它们之间的夹角α=90°时,如图甲所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为正方形)得合力为F 合===F.F 2+F 22图甲 图乙所以F =F 合=×20 N =10 N.12122当两分力F 1和F 2之间夹角变为β=120°时,同理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乙所示.由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为等边三角形,因此其合力F ′=F 1=F 2=10 N.2答案:B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三棱柱的重力按照效果分解为垂直斜面和平行斜面的两个分力分别为( )A.mg 和mgB.mg 和μmg 32121232C.mg 和μmg D.mg 和μmg12123232解析:根据重力mg 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 1和使三棱柱压紧斜面的力F 2,根据几何关系,得F 1=mg sin 30°=mg ,12F 2=mg cos 30°=mg ,32故A 正确.答案:A10.如图所示,一位重600 N 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 绳水平,则AO 、BO 两绳受到的拉力各为多大?(sin 37°=0.6,cos 37°=0.8)解析:人对竖直绳的拉力F 等于人的重力G ,由于该力的作用,AO 、BO 两绳也受到拉力的作用,因此F 产生了沿AO 、BO 两绳方向使O 点拉绳的分力F 1、F 2,将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如图所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AO 绳上受到的拉力F 1== N =1 000 N ,BO 绳上受到的拉力F 2=G sin 37°600sin 37°= N =800 N.G tan 37°600tan 37°答案:1 000 N 800 N。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第二节时间位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位移[A级抓基础]1.关于运动物体的位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位移越大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位移越大C.物体的位移只由初、末位置决定,与运动过程无关D.物体的位移由初、末位置和路程的大小共同决定解析:位移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与运动时间无直接关系,与运动过程也无关,仅与初末位置有关,故A、D错,C 正确.路程长,位移不一定大,B错.答案:C2.下列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A.在整个90分钟的比赛中,甲、乙两足球队“互交白卷”B.他每天都看电视节目“新闻早8点”C.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D.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小时解析:90分钟是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的持续时间,5分钟是从列车应到时刻到实到时刻的时长,2小时是考试持续的时间,以上都表示时间间隔.早8点指节目开始的时刻,选项B正确.答案:B3.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A.第2 s末和第3 s初B.前3 s内和第3 s内C.第3 s末和第2 s初D.第1 s内和第1 s末解析:第2 s末和第3 s初都对应时间轴上的2 s,A正确;前3 s 内对应0到3 s,第3 s内对应2 s到3 s,B错误;第3 s末对应3 s,第2 s初对应1 s,C错误;第1 s内指时间间隔,第1 s末指时刻,D 错误.答案:A4.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A.时间B.路程C.位移D.温度答案:C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解析:质点的运动方向是指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位移的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在曲线运动中,一般速度和位移的方向是不同的;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答案:B6.下列哪种情况下指的是位移()A.出租车司机按里程收费B.标准田径场的周长是400 mC.乘飞机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 080 kmD.铅球运动员的成绩是指铅球通过的位移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可知B、D错误,C 正确;出租车通常并不沿一直线单向前进,故A错误.答案:CB级提能力7.(多选)下列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正确的是()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能够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过程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解析:时刻就是一瞬间,无论多么短的时间间隔都包含无数多个时刻,不同时刻有不同的事件发生,A错,B对;时间间隔就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两时刻间包含无数个时刻,能反映某个事件持续发生过程,C对,D错.答案:BC8.(多选)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OA=AB=OC=CD=1 m,O点为x轴上的原点,且质点由A点出发向x 轴的正方向运动至B点再返回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在A→B→C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2 m,方向沿x轴正方向,路程为4 mB.质点在B→D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4 m,方向沿x轴负方向,路程为4 mC.当质点到达D点时,其位置可用D点的坐标-2 m表示D.当质点到达D点时,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解析:位移是矢量,是一段时间的初时刻位置指向这段时间末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A项中,在A→B→C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2 m,方向沿x轴负方向,路程为4 m;B项中,在B→D时间内位移为-4 m,方向沿x轴负方向,路程为4 m;C项中,D点位置为-2 m,故x=2 m;D项中,x AD=-3 m.答案:BCD9.如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图中路线走完一遍(不重复),在最后又到达A点.求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最大路程和最大位移分别为()A.0;0 B.2R;2RC.(3π+2)R;2R D.(2π+2)R;2R解析:根据位移和路程的定义,位移指的是位置的变化,所以该题中最大的位移为2R,路程为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如图,沿大圆弧ABC,经小圆弧CO、OA,再经大直径AOC,最后再沿大圆弧CDA,回到出发点路程最长,最大值为(3π+2)R.答案:C10.如图所示,某同学沿平直路面由A点出发前进了100 m到达斜坡底端的B点,又沿倾角为60°的斜面前进了100 m到达C点时,求此同学的位移和路程.解析:如图所示,过C 点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D 点.解得DC =BC sin 60°=100×32m =50 3 m ,BD =BC cos 60°=100×12m =50 m , 显然位移的大小为s =AC =AD 2+DC 2= 1502+(503)2 m ≈173.2 m ,方向由A 指向C .路程为AB +BC =100 m +100 m =200 m.答案:173.2 m ,方向由A 指向C 200 m。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四章第三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三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A级抓基础1.关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B.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C.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D.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受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解析: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物体质量m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实验时安装完毕后,准备释放小车时的装置示意图.另一同学指出了图中的几处错误,其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B.拉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平行C.实验中所用电源应为交流电源D.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打点计时器应距右端较远些答案:D3.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偏低,使得倾角偏小,他所得的aF 关系图象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哪一个来表示()解析:在平衡摩擦力时,若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低,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小于摩擦力.答案:D4.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定性关系”实验中,在增大物体质量的同时,要保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增大斜面的倾角B.减小斜面的倾角C.保持斜面倾角不变D.以上措施都不能实现解析:小车下滑过程中受到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假设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物体质量为m,则所受的合外力为F合=mg sin θ-μmg cos θ,则在增大m的同时必须要减小θ,才能保持F合不变.答案:B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小盘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盘内不能装砝码B.实验中无须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质量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解析: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连接好纸带,小车匀速运动时,小车重力的分力等于小车的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到的阻力的合力,这样纸带阻力也平衡了,但不能挂小盘,所以A错误,D正确;只有满足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质量,细绳的拉力才近似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B错误;C项中当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时,描出相应的点才在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答案:D6.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平衡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想办法让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零B.“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使小车所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平衡C.“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就是要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所挂钩码通过细绳和滑轮对小车施加的拉力D.“平衡摩擦力”是否成功,可轻轻推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间距是否相等而确定答案:A7.(多选)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下列关于实验的思路和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的基本思想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B.实验的基本思想是保持物体所受力相同,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C.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若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D.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以a为纵坐标,m为横坐标,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若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m成正比解析:本实验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a、F二者的关系,A、C 所述符合实验的思路和数据分析,故应选A、C.答案:ACB级提能力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B.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沙桶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E.保持小桶及其中沙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步骤________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理解和分析.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沙子的重力看作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6 V电压的交流学生电源上.作aM关系图象得到的是曲线,无法判断是否为双曲线的一支,即a与M是否成反比,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 1M关系图象.答案:(1)平衡摩擦力B(2)D 6 V电压的蓄电池6 V电压的交流学生电源(3)G aM a 1M9.“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盘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3)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3)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02 s×5=0.10 s,由Δs=aT2得a1=(3.68-3.52)×10-20.102m/s2=0.16 m/s2,a 2=(3.83-3.68)×10-20.102 m/s 2=0.15 m/s 2, a =a 1+a 22=0.155 m/s 2,取两位有效数字为: a =0.16 m/s 2.答案:(1)AD (2)远小于 (3)0.161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1)在实验中必须将长木板右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当不挂钩码时小车能匀速运动,表明长木板右端高度已调好.(2)为了减小误差,每次实验必须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400 g ,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________组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母即可).A .10 g ~40 gB .200 g ~400 gC .1 000 g ~2 000 g(3)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是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答案:(1)平衡摩擦力 (2)A (3)交流。
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测评3
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测评3(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要一项契合标题要求,第6~8题有多项契合标题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一均质木棒,一端靠在润滑圆球上,另一端搁于粗糙的水平空中上,木棒处于运动形状,那么这时木棒遭到的力有()图1A.重力、空中和球的弹力B.重力、空中的摩擦力C.重力、空中和球的弹力、空中的摩擦力D.重力、空中的摩擦力和球的弹力【解析】以木棒为研讨对象,木棒共受四个力作用:重力,空中和球对木棒的支持力,木棒相关于空中有向左滑动的趋向,遭到空中向右的静摩擦力.应选C.【答案】 C2.如图2所示,甲、乙两人做〝拔河〞游戏.两人区分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坚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延.假定凳子下外表各处的粗糙水平相反,两人手掌粗糙水平也相反,在甲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对〝拔河〞进程,以下判别正确的选项是()甲乙图2A.甲的手和凳子间的摩擦力较大B.乙的手和凳子间的摩擦力较小C.甲的手和凳子间不会有相对滑动D.乙的手和凳子间一定有相对滑动【解析】依据题意平托长凳,长凳下外表各处的粗糙水平相反,在靠甲侧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形成甲的手与凳子间的弹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要比乙的大,因此甲、乙各自向两侧施拉时,凳子向甲方移动,甲的手和凳子间不会有相对滑动,C 正确.【答案】 C3.关于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重力和弹力一定不可以成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四两拨千斤〞说明四两的作用力可以有千斤的反作用力C .〝自动反击〞说明物体间可以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D .〝以卵击石〞说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可以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解析】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发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性质相反,应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答案】 A4.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 °,日光灯坚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区分为( )图3A .G 和G B.22G 和22G C.12G 和32G D.12G 和12G【解析】 对日光灯停止受力剖析如下图,由平衡条件知⎩⎪⎨⎪⎧水平方向:F 1sin 45 °=F 2sin 45 °竖直方向:F 1cos 45 °+F 2cos 45°=G 解得F 1=F 2=22G ,选项B 正确.【答案】 B5.如图4所示,四个完全相反的弹簧秤,外壳经过绳子区分与四个完全相反的物体相连,挂钩一端施加沿轴线方向的恒力F,以下四种状况中关于弹簧秤读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4A.假设图甲中的物体运动在水平空中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能够小于FB.假设图乙中的物体运动在斜面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一定大于FC.假设图丙中的物体运动在粗糙水平空中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一定等于FD.假设图丁中水平空中润滑,那么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无法判定弹簧秤的读数与F的大小关系【解析】图甲中的物体运动在水平空中上,依据平衡原理,那么弹簧秤的读数等于F,故A错误;不论物体运动在斜面上,还是运动在粗糙水平空中上,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秤的读数一定等于F,故B错误,C正确;图丁中水平空中润滑,虽然物体的质量未知,但弹簧秤的读数与F的大小仍相等,故D错误.【答案】 C6.如图5所示,物块M在运动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假定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那么传送带启动后()【导学号:60042036】图5A.M运动在传送带上B.M能够沿斜面向上运动C.M遭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不变【解析】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形状,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受力状况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形状,故C、D 正确.【答案】CD7.如图6,A、B两物体经过跨过润滑定滑轮的细线连在一同,它们均处于运动形状,有关两物体的受力状况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60042116】图6A.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B.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C.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D.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解析】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4个力作用,其中有支持力和拉力2个弹力,A错,B对;B受重力和拉力2个力作用,只要拉力一个弹力,C错.D对.【答案】BD8.如图7所示,质量区分为m A、m B的A、B两个楔形物体叠放在一同,B 靠在竖直墙壁上,在力F的作用下,A、B都一直运动不动,那么()【导学号:60042037】图7A.墙壁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m A+m B)gB.A、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C.力F增大,墙壁对B的摩擦力也增大D.力F增大,B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变【解析】由全体法可知,墙壁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 B=(m A+m B)g与力F 有关,那么A正确,C错误;对A物体停止受力剖析,可知A、B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作用,那么B错误;因A、B一直运动,那么B所遭到的合外力为0,故D正确.【答案】AD二、非选择题(此题共4个小题,共52分.按标题要求作答)9.(10分)某同窗在做〝探求弹簧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然后在其下部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F,测出弹簧的长度L;改动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8所示.(实验进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制内停止的)图8(1)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解析】(1)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处于自然伸长形状,故F-L图象的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故原长L0=10 cm.(2)F-L图象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故:k=10.0-0(30-10)×10-2N/m=50 N/m.【答案】(1)10(2)5010.(12分)某同窗在〝探求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9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求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坚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甲乙图9(1)假定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_______N(图乙所示),那么弹簧秤b的读数能够为________N.(2)假定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坚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那么弹簧秤a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的读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1)依据胡克定律,弹簧OC伸长1.00 cm时弹簧的弹力F c=kΔx =500×1.00×10-2 N=5.00 N;由题图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F a=3.00 N,依据勾股定理,F2a+F2b=F2c,解得F b=4.00 N.(2)改动弹簧秤b与OC的夹角时,由于坚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因此F a与F b的合力F坚持不变,依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F a、F b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如下图(▱OAC′B),当弹簧秤b与OC的夹角变小时,其力的分解的平行四边形为▱OA′C′B′,由图可知a、b两弹簧秤的示数都将变大.【答案】(1)3.00~3.02 3.9~4.1(有效数字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11.(14分)如图10所示,将质量散布平均、重量为G、半径为R的润滑圆球,用长度为2R的细绳拴在竖直墙壁上.要求得出绳子对球的拉力F T和墙对球的支持力F N,通常有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三种方法.请你:图10(1)画出这三种求解方法的力的表示图.在力的分解方法中,要说明合力是哪两个力的合力,在力的分解中,对重力停止分解;(2)从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解出绳子对球的拉力F T和墙对球的支持力F N的大小.【解析】(1)三种力的表示图如图甲、乙、丙所示.甲乙丙(2)以力的分解为例,从标题所给条件可知,倾角θ=30°,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可得F N=G tanθ=33G,F T=Gcos θ=23G3.【答案】(1)见地析图(2)233G33G12.(16分)如图11所示,物体A、B的质量区分为m A=10 kg,m B=20 kg,A与B、B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用水平力F=80 N向右拉轻滑轮时,B对A的摩擦力和桌面对B的摩擦力为多大?(g取10 m/s2) 【导学号:60042117】图11【解析】A与B、B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区分为:f A=μm A g=30 Nf B=μ(m A g+m B g)=90 N由于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F A=F=40 N>f A2故B对A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0 N,方向向左.=40 N和A施加给它的大小为30 N的摩擦力,物体B遭到向右的拉力F2F B=40 N+30 N<f B故桌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70 N,方向向左.【答案】30 N70 N。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三章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五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A 级 抓基础1.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F1赛道上汽车刚起动的一瞬间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刚开始下落的一瞬间C .11届全运会上运动员撑杆跳到最高点的一瞬间D .停在斜面上的汽车解析:A 、B 、C 中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是零,不是平衡状态,D 项中物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故选D.答案:D2.如图所示,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其中F 2、F 3、F 4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将F 1逆时针方向转动90°角,而大小保持不变,则此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A.2F 1B .2F 2C .F 1 D.22F 1答案:A3. (多选)一铁块m 被竖直悬挂着的磁性黑板紧紧吸住不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块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均是黑板B.铁块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有两对相互作用力:互相吸引的磁力和互相推斥的弹力C.铁块受到的磁力和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铁块受到的磁力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铁块不动解析:铁块受四个力的作用,分别是铁块的重力、黑板的吸引力、黑板的支持力及黑板的摩擦力,铁块的重力与黑板的摩擦力是平衡力,黑板的吸引力与黑板的支持力是平衡力.选CD.答案:CD4.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F2=8 N,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水平力F1增加5 N,则()A.物体M仍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M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左C.物体M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右D.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 N解析:据题意可知,当F1=4 N,F2=8 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的最小值应为F2-F1=(8-4) N=4 N.如果将F1增加5 N,则F1′=(4+5) N=9 N.显然F1′-F2=(9-8) N=1 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所受静摩擦力为1 N,方向水平向左,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故A选项正确.答案:A5.如图所示,一物块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B.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D.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和压力答案:B6.如图AB杆通过悬线悬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杆上B点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为()A.水平向右B.无摩擦力C.水平向左D.无法确定解析:杆在水平方向上是平衡状态,由于绳子的拉力在水平方向有向右的分力,故地面对杆有向左的摩擦力,因此B点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答案:AB级提能力7.(多选)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对M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B .可能受四个力作用C .一定受三个力作用D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答案:AB8.如图所示,某工人正在修理草坪,推力F 与水平方向成α角,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割草机所受阻力的大小为( )A .F sin αB .F cos α C.F sin α D.F cos α解析: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mg 、推力F 、地面的支持力F N 和阻力F f ,四个力的合力为零,则有F f =F cos α.答案:B9.(多选)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绳对日光灯拉力的合力大小为GB .两绳的拉力和重力不是共点力C .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22G 和22GD.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12G和12G解析:两绳的拉力的作用线与重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三个力为共点力,B错误;对日光灯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两绳拉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由力的矢量三角形知2F sin 45°=G,解得F=22G,A、C正确,D错误.答案:AC10.(多选)如图所示,铁板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一块磁铁吸附在铁板下方.在缓慢抬起铁板的B端使θ角增大(始终小于90°)的过程中,磁铁始终相对于铁板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所受合外力不变B.磁铁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磁铁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铁板对磁铁的弹力逐渐增大解析:以磁铁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缓慢抬起铁板B端的过程中磁铁相对铁板静止,因此磁铁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A正确.磁铁受重力、铁板的吸引力、铁板的弹力和铁板的摩擦力四个力作用,B错误.由受力平衡关系可得,沿斜面方向:mg sin θ=f,θ增大,sin θ增大,则f增大,即磁铁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吸,θ增大,cos θ减小,则F N 增大,即铁板对磁铁的弹力逐渐增大,C错误,D正确.答案:AD11.三条轻绳结于O 点,通过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将一重物悬挂起来,如图所示.已知系在竖直墙上的绳与墙成37°角,弹簧测力计水平且读数为3 N ,求重物的质量.(g 取10 m/s 2)解析:将竖直绳对O 点的拉力F T 沿两绳方向进行分解,分力分别为F T1和F T2,如图所示.则F T1=F T tan 37°,而F T =mg ,F T1=3 N.所以重物的质量m =F T1g tan 37°=310×0.75kg =0.4 kg. 答案:0.4 kg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 kg 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 点和B 点.A 绳水平,B 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1)逐渐增大B 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绳的拉力应为多大?解析:(1)对物块受力分析,此时物块受重力、A绳的拉力、B绳的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 A=mgtan θ=80 N,F B=mgsin θ=100 N.(2)对物块受力分析,并将B绳的拉力F B′正交分解,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得水平方向:f=F B′cos θ,竖直方向:F B′sin θ+F N=mg,解得F N=mg-F B′sin θ,又f=μF N,得F B′cos θ=μ(mg-F B′sin θ),联立解得F B′≈27.3 N.答案:(1)80 N100 N(2)27.3 N。
2019秋 金版学案 物理·选修3-3(粤教版) 练习:第三章 章末质量评估(三)
章末质量评估(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能源的开发和节约,你认为下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A.常规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如石油之类,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枯竭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同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D.通过核聚变和平利用核能是目前开发新能源的一种新途径解析:能量虽然守恒,但耗散的能量无法重新收集利用,所以能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常规能源,故A的观点正确,B的观点错误;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故C的观点正确;合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D的观点正确.答案:B2.在以下事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小球碰撞后粘合起来,同时温度升高B.冬天暖气为房间供暖C.点燃的爆竹在空中爆炸D.汽车的车轮与地面相互摩擦发热解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指内能的转移,而不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两小球碰撞后粘在一起,温度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点燃的爆竹在空中爆炸,是化学能转化为了内能,故C错;车轮与地面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答案:B3.2013年,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下列发电方式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 A.太阳能光伏发电B.风力发电C.水力发电D.火力发电解析:太阳能光伏电池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带来大气污染,故A 错误;风能属于清洁的新能源,无污染,故B错误;水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带来大气污染,故C错误;火力发电要燃烧煤等化石能源,从而带来大量的烟尘造成大气污染,故D正确.答案:D4.崔牛先生向客户推销他设计的“超级推进器”,该推进器由超导体、激光器、制冷剂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其神奇之处在于能通过自身的循环工作,源源不断地获得动力,而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设计违反了() A.能量守恒定律B.电荷守恒定律C.机械能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解析: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永动机,希望能造出不消耗能量而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是因为源源不断地获得动力,而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的“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答案:A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C.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气体自由膨胀是可逆过程解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故B正确;热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中热量会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故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自由膨胀是不可逆过程,故D错误.答案:B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B.电冰箱能制冷说明热量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热量只能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解析: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在外界的影响下,内能也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电冰箱能制冷是在压缩机做功的情况下热量才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量不是自发地自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C、D错误.答案:A7.对一些机械设备的科学性分析正确的是()A.空调机既能制冷又能制热,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C.即使科学技术有长足进步,将来的热机的效率也达不到100% D.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解析:热传递存在方向性是说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空调的制冷过程是热量从温度较高的室内传到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再通过压缩制冷剂将热量传到室外,而制热过程也是这样进行的,故A错误.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即使科学技术有长足进步,将来的热机的效率也达不到100%,故C 正确.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同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所以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故D错误.答案:C8.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冰箱内的食品温度比室内温度低,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热传导也可以由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进行B.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C.能量降退否定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D.能量降退说明自然界的宏观过程不具有方向性解析:热传导只能从高温到低温,A不正确;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总能量守恒,所以B正确,C不正确;能量降退说明自然界的宏观过程有方向性,D错误.答案:B9.如图所示,在紫铜管内滴入乙醚,盖紧管塞.用手拉住绳子两端迅速往复拉动,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A.外界对管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管内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管内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变大D.管内气体内能增加,压强变大解析:克服绳与金属管间的摩擦做功,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进一步乙醚的温度升高,直至沸腾,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管内气体内能增加,压强变大.答案:D10.用隔板将一容器隔成A和B两部分,A中盛有一定量的气体,B为真空(如图甲所示),现把隔板抽去,A中的气体将自动充满整个容器(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称为气体的自由膨胀.则关于气体的自由膨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A.在自由膨胀过程中,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自由膨胀过程中,只要把握好隔板插入的时机,全部气体就能到达B部分C.气体充满整个容器后,只要时间足够长,还能全部自动回到A 部分D.气体充满整个容器后,B部分中的某些气体分子有可能再回到A部分解析: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自由膨胀过程中也不例外,选项A错误;在自由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将充满所能达到的空间,即整个容器,选项B错误;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具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所以选项C错误;气体充满整个容器后,气体分子朝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所以B部分中的某些气体分子有可能再回到A部分,选项D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1比铁块的温度T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A.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内能的减少量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B.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不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C.达到热平衡时,铜块的温度T=T1+T22D.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解析:一个系统在热交换的过程中,如果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直到温度相等,不再发生热交换为止,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所以选项A和D都正确,选项B错误.根据热平衡方程c铜m(T1-T)=c铁m (T-T2),解得T=c铜T1+c铁T2c铜+c铁,由此可知选项C是错误的.答案:AD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第一类水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D.第二类水动机不能制成,说明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解析:热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比如电冰箱,故A错误;由公式ΔU=W+Q知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若同时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故B错误;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对外做功,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D正确.答案:ABC1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绝热过程A→B、等容过程B→C、等温过程C→A又回到了状态A,则()A.A→B过程气体降温B.B→C过程气体内能增加,可能外界对气体做了功C.C→A过程气体放热D.全部过程气体做功为零解析:A→B过程气体绝热膨胀,气体对外界做功,其对应的内能必定减小,即气体温度降低,选项A正确;B→C过程气体等容升压,由pT=C(常量)可知,气体温度升高,其对应内能增加,因做功W=0,选项B错;C→A过程气体等温压缩,故内能变化为零,但外界对气体做功,因此该过程中气体放热,选项C正确;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其数值等于AB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B→C过程气体不做功.C→A 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其数值等于CA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显然全过程对气体做的净功为ABC封闭曲线包围的面积,选项D错.答案:AC14.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汽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将一个半导体NTC热敏电阻R置于汽缸中,热敏电阻与汽缸外的电源E 和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汽缸和活塞具有良好的绝热(与外界无热交换)性能.若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一定对外做功B.气体体积一定增大C.气体内能一定增大D.气体压强一定增大解析:电流表读数增大时,说明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故气体温度升高,则内能一定增大,由于汽缸绝热,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气体体积将减小,A、B错误,C正确;由pVT=恒量知,V减小T增大,气体压强一定增大,D正确.答案:C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6分)指出下面例子中各是什么物理过程改变物体内能:(1)瓶内的高压气体将瓶塞冲开,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_______.(2)子弹打中木块,木块和子弹的温度升高,__________.(3)电流通过电炉丝,其温度升高,____________.(4)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的温度升高,____________.解析:(1)中体积增大对外做功;(2)中子弹与木块摩擦做功;(3)中电流做功;(4)中属于热传递.答案:(1)做功(2)做功(3)做功(4)热传递16.(12分)(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熵增加(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 J的功,则此过程中气泡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 J的功,同时吸收了0.3 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________J.解析:(1)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所以A、B、C选项均错,根据熵增加原理知D项正确.(2)气泡上升过程中T不变,故Δ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吸收热量Q=W=0.6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ΔU=Q+W=0.3 J-0.1 J=0.2 J.答案:(1)D(2)吸收0.60.217.(12分)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 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l1=20 cm(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现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h=10 cm(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5 cmHg).(1)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做单位);(2)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________(选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气体将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解析:(1)设U型管横截面积为S,右端与大气相通时,左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右端与一低压舱接通后,左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气柱长度为l2,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为p.高为h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 h.左管中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p1=p0,p2=p+p h,V1=l1S,V2=l2S.由几何关系得h=2(l2-l1).代入数据得p=50 cmHg.(2)此过程中由于左管中的气体的体积变大,故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做正功,由于U型管导热良好,故此过程中,左管的气体做等温变化,气体的内能不变,由ΔU=W+Q有W<0,ΔU=0,故Q>0即气体吸热.答案:(1)50 cmHg(2)做正功吸热18.(12分)如图所示,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程I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 J,同时膨胀对外做功300 J.当气体从状态B经过程Ⅱ回到状态A时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0 J,求此过程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程I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1大于气体膨胀对外做的功W1,气体内能增加,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内能增加量为ΔU1=Q1+W1=420 J+(-300 J)=120 J.气体由状态B经过程Ⅱ回到状态A时,气体内能将减少120 J,而此过程中外界又压缩气体做了W2=200 J的功,因而气体必向外界放热,放出的热量为Q2=ΔU2-W2=(-120 J)-200 J=-320 J.答案:放出的热量为320 J19.(12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成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 A=0.3 m3,T A=T C=300 K,T B=400 K.(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3)设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1,B→C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解析:(1)A→B由气体定律得V AT A=V BT B,则V B=T BT A V A=400300×0.3 m3=0.4 m3.(2)B→C气体体积不变,分子数不变,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压强减小.(3)A→B,气体内能增加,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1-W=ΔU,Q1=ΔU+W.B→C,气体体积不变,内能减少,Q2=ΔU,所以Q1>Q2.答案:(1)0.4 m3(2)(3)见解析。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物理(粤教版)选修3-2试题:章末质量评估(三)
章末质量评估(三)(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能把温度这个物理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物理量的元器件是( ) A.热敏电阻 B.光敏电阻C.电容器D.电源解析:能把温度这个物理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物理量的元器件是热敏电阻,选项A正确,BCD错误.答案:A2.指纹识别器在下列哪些方面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A.乘坐客车购票时B.过公路收费处时C.放学出校门口时D.开银行保险柜时解析:指纹识别器是利用了电容传感器原理.是一种利用指纹采集头及其配套软件结合起来的为加强个人电脑加密程度的高科技安全产品,多用在安全保密的场所.乘坐客车购票时,过公路收费处时,放学出校门口时,无需保密,不需要指纹识别.在开银行保险柜时,安全保密的需要,故广泛使用指纹识别.故ABC错误,D 正确.答案: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话筒是一种常见的红外线传感器B.电熨斗内一般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C.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D.热敏电阻能够把温度大小转换为电阻大小解析:动圈式话筒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让扬声器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电熨斗通过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故B正确;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转换成电信号来显示大小,属于力传感器,故C正确;金属热电阻传感器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来测量温度的一种温度敏感元件,故D正确.答案:A4.2011年3月,日本仙台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路救援人员及时深入灾区,与死神抢时间,争分夺秒抢救被埋人员,有些救援队借助“生命探测仪”可以发现深埋在废墟中的伤员,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生命探测仪”可能用到了( )A.红外线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振动传感器D.电容传感器解析:活人能够向外传递微弱的声音信息,便于用生命探测仪收集;活人能够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个波段,便于用生命探测仪收集,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答案:A5.如图所示,将一光敏电阻接入多用电表两表笔上,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用光照射光敏电阻时,表针的偏角(自左向右)为θ;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表针的偏角为θ′,则可判断( )A.θ′=θB.θ′<θC.θ′>θD.不能确定解析: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表针左偏,偏角减小.答案:B6.如图是电容式话筒的示意图,它是利用电容制作的传感器,话筒的振动膜前面镀有薄薄的金属层,膜后距膜几十微米处有一金属板,振动膜上的金属层和这个金属板构成电容器的两极,在两极间加一电压U,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振动膜前后振动,使电容发生变化,导致话筒所在电路中的其他量发生变化,使声音信号被话筒转化为电信号,其中导致电容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电容器两板间的( )A.距离变化B.正对面积变化C.介质变化D.电压变化解析:这个声电传感器又可归类到电容传感器中.由题意对着话筒说话时,振动膜前后振动,则金属层和金属板间距离改变,即电容器两极板间距改变,故导致电容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电容器两极间距变化.答案:A7.演示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物体M在导轨上平移时,带动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P,通过电压表显示的数据,来反映物体位移的大小x,假设电压表是理想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M运动时,电源内的电流会发生变化B.物体M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发生变化C.物体M运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D.物体M不动时,电压表没有示数解析:因为整个滑动变阻器被接入电路中,所以移动金属杆P 不能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电流不变,但会改变电压表的示数.答案:B8.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A为固定电极,B为可动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大小可变的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施加在可动电极上时,可动电极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了电容器的电容.现将此电容式传感器与零刻度在中央的灵敏电流表和电源串联成闭合电路,已知电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偏转,当待测压力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小B.电容器的电荷量将减小C.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D.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解析: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容器极板间距离减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 =分析得知,电容增大,故A 错误;电容两端电势εS4πkd 差不变,根据Q =CU 可知,电容器的电荷量将增加,故B 错误;由于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电路中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充电电流,故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D9.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在升降机中将重物放在压敏电阻上,压敏电阻接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某同学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推断升降机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 A .0~t 1时间内,升降机一定匀速运动B .0~t 1时间内,升降机可能减速上升C .t 1~t 2时间内,升降机可能匀速上升D .t 1~t 2时间内,升降机可能匀加速上升解析:在0~t 1时间内,电流恒定,表明压敏电阻的阻值恒定,则重物对压敏电阻压力恒定,则升降机可能处于静止、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t 1~t 2时间内,电流在增加,表明压敏电阻的阻值在减小,则重物对压敏电阻的压力在增大,故不可能做匀速运动或匀加速运动,C 、D 两项都错.答案:B10.为了测量蹦床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某次训练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离开蹦床的速率大约是(g取10 m/s2) ( )A.1 m/s B.10 m/sC.12 m/s D.20 m/s解析:由图可知运动员离开蹦床的时间为2秒,则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均为1秒,则运动员离开蹦床的速率大约是v=gt=10 m/s,故选B.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不一定相等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解析: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应选B、D.答案:BD12.如图是测试热敏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已调节到某一适当的值.实验中观察到当温度升高时灯更亮.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有( )A.温度升高,电路中的电流减小B.温度升高,电路中的电流增大C.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D.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解析:当温度升高时,电路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致灯泡变亮,故选B、D.答案:BD1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电容式传感器,在金属线a的外面涂一层绝缘的电介质后放在导电液体中构成一个电容器,a与导电液体就是该电容器的两极.今使该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并将a与静电计的导体球相连,插入导电液体中的电极b与静电计外壳相连,则当导电液体深度h变大时( )A .引起两极间正对面积变大B .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C .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将变小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当导电液体深度h 变大时,相当于电容器的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变大,由C =知,电容C 变大,而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εrS4πkd 断开,所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不变,由U =知,电容器两极间Q C 的电压将变小.答案:AC14.有一种测量人体重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图中虚线内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器R (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器)、显示体重的仪表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设踏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3 A ,电源电动势为12 V ,内阻为2 Ω,电阻R 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式为R =30-0.01F (F 和R 的单位分别是N 和Ω).下列说法正确是( )A .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 400 NB .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2 800 NC .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 刻度盘0.375 A 处D .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 刻度盘0.400 A 处解析:当电路中电流I =3 A 时,电子秤测量的体重最大.由欧姆定律 I =ER +r得,R =-r =-2=2 Ω,代入R =30-0.01F 得到F =2 800 E I 123N ,故A 错误,B 正确.踏板空载时F =0,代入R =30-0.02F 得,电阻R =30 Ω,由欧姆定律得I == A =0.375 A ,所以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E R +r 1230+2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 刻度盘0.375 A 处.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4分)(1)热敏电阻常用于温度控制或过热保护装置中.图为某种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阻值R 随温度t 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这种热敏电阻在温度上升时导电能力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相对金属热电阻而言,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更______(选填“敏感”或“不敏感”).(2)利用传感器可以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等.图甲所示为某同学用传感器做实验得到的小灯泡的UI关系图线.图甲 图乙图丙①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滑动变阻器A(阻值范围0~10 Ω)、滑动变阻器B(阻值范围0~100 Ω)、电动势为6 V的电源(不计内阻)、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该同学做实验时,滑动变阻器选用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请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②将该小灯泡接入如丙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流传感器的示数为0.3 A,电源电动势为3 V.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________ W,电源的内阻为______Ω.解析:(1)由R-t图象可知,热敏电阻在温度上升时电阻减小,则导电能力增强.相对金属热电阻,热敏电阻在相同的温度变化情况下电阻变化大,则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更敏感.(2) ①由于小灯泡的电阻较小,电路应该设计成电流传感器外接.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设计成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故选用滑动变阻器A.②将该小灯泡接入丙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流传感器的示数为0.3 A,电源电动势为3 V,在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上找出对应电流为0.3 A 的点,该点横纵坐标的乘积0.3 A ×2.5 V =0.75 W 为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的内阻为Ω=1.67 Ω.3-2.50.3答案:(1)增强 敏感 (2)①A 电路如图所示②0.75 1.6716.(12分)电热毯、电饭锅是人们常用的电热式家用电器,它们一般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如图所示为某种电热式电器的简化电路图,主要元件有电阻丝R 1,R 2和自动开关S.(1)当自动开关S 闭合和断开时,用电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2)用电器由照明电路供电(U =220 V),设加热时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0 W ,保温时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 W ,则R 1和R 2分别为多大?解析:(1)当S 闭合时,R 2短路,此时电路总电阻最小,由P =知,功率最大,为加热状态;当S 断开时,R 1、R 2串联,电路总U 2R 电阻最大,功率最小,为保温状态.(2)S 闭合时,为加热状态,有P =①;S 断开时,为保温状U 2R 1态,有P ′=②,联立①②得R 1=121 Ω,R 2=1 089 Ω.U 2R 1+R 2答案:(1)S 闭合时,为加热状态 S 断开时,为保温状态(2)121 Ω 1 089 Ω17.(12分)角速度计可测量飞机、航天器、潜艇的转动角速度,其结构如图所示,当系统绕OO ′轴转动时,元件A 发生位移并输出电压信号,成为飞机、卫星等的制导系统的信息源,已知A 的质量为m ,弹簧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总长度为l ,电阻分布均匀,系统静止时P 在a 点,当系统以角速度ω转动时,推导输出电压U 和ω的函数关系式.解析:水平方向加速度由弹簧提供,F 向=mω2(l +Δx )=k Δx ,所以Δx =.m ω2lk -m ω2因为U =IR =Iρ,①Δx S E =IR 总=Iρ.②l S 得:U =·E =·=.①②Δx l E l m ω2l k -m ω2Em ω2k -m ω2答案:U =Em ω2k -m ω218.(16分)如图所示,小铅球P 系在细金属丝下,悬挂在O 点,开始时小铅球P 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当将小铅球P 放入水平流动的水中时,球向左摆起一定的角度θ,水流速度越大,θ越大.为了测定水流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在水平方向固定一根电阻丝BC ,它与金属丝接触良好,不计摩擦(C 端在O 点正下方处).图中还有电动势为E 的电源(内阻不计)和一只电压表.(1)请你连接电路,使得当水速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增大.(2)如果OC 间距离为h ,水流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为F ,BC 的长度为L ,小球质量为m (不计水对小球的浮力),当小球平衡时,电压表示数为U .请写出F 与m 、U 、E 、L 、h 的关系式.解析:(1)如图所示.(2)设CD =x ,P 球平衡时,由平衡条件可得:tan θ==,①F mg x h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I ==,②E RL U Rx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R L =ρ,③L S R x =ρ,④x S由①②③④式可得:F =U .mgL Eh 答案:见解析。
2019秋 金版学案 物理·选修1-1(粤教版)练习:章末质量评估(三)
章末质量评估(三)(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波是机械波,耳朵能够听到声波,是因为耳朵和声源之间有空气C.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不受其他因素影响D.电磁波是横波,声波也是横波解析: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但电磁波可在介质中传播,也可在真空中传播,A错误,B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电磁波是横波而声波是纵波,C、D错误.答案:B2.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其中电动机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A.磁场对电流的作用B.磁铁间的相互作用C.惯性定律D.万有引力定律答案:A3.“风云二号”卫星发送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设备的具有接收云层辐射的红外线感应器完成的,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温度的高低决定,这是利用红外线的( )A.不可见性B.穿透性C.热效应D.化学反应解析: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效应,故选项C正确.答案:C4.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在宾馆房间的天花板上大多装有一个传感器,该传感器是( )A.气体传感器B.光敏电阻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D.烟雾传感器答案:D5.卫星定位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定位时,接收器需要获得卫星发送的信号.卫星发送的是( )A.声波B.电磁波C.次声波D.机械波答案:B6.下列应用了温度传感器的是( )A.电视遥控器B.话筒C.电子秤D.电饭煲答案:D7.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传感器的应用( )A.当你走近自动门时,门会自动打开B.电梯的两门靠拢接触到人体时,门会自动打开而不会夹伤人C.电饭煲能自动加热和保温而不会把饭烧焦D.将自己的银行卡插进自动取款机里能取钱,而不必麻烦银行工作人员答案:D8.某雷达探测高空的一颗人造卫星,如果从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反射回来用的时间是0.16 s,这颗卫星距雷达的距离是( ) A.24×103 km B.2.4×103 kmC.24×106 km D.2.4×106 km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电磁波传播到人造卫星所用的时间t=0.08 s,由s=ct=3×108×0.08 m=2.4×107 m=24×103 km.答案:A9.雷达是用来对目标进行定位的现代化定位系统.海豚具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能在黑暗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化的无线电系统,海豚的定位是利用了自身发射的( ) A.电磁波B.红外线C.次声波D.超声波答案:D10.传感器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传感器,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下列有关传感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传感器是将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等)转化成非电学量(如压力、温度、位移等)的装置B.温度传感器中使用到的热敏电阻是利用了一些半导体材料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电阻不变这一特性而制成的C.空调机、电冰箱、微波炉和消毒柜等家用电器几乎都要用到红外线传感器D.卫星遥感、家电遥控系统、生命探测器等使用的是红外线传感器答案:D11.当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时,可从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 )A.电路通、断时,发生的声音被收音机所接收B.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流被收音机所接收C.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所接收D.电路通、断时,发出的振荡电流被收音机所接收解析:当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时,会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当被收音机接收到就会听到“喀喀”的杂音.答案:C12.对于温度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热敏电阻B.温度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热胀冷缩金属片C.热敏电阻的电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D.温度传感器属于生物传感器答案:A13.下列不是应用温度传感器的是( )A.电熨斗B.话筒C.电饭锅D.测温仪答案:B14.很多汽车的车窗有防夹手功能,车窗在关闭过程中碰到障碍时会停止并打开,实现该功能可能使用的传感器是( )A.生物传感器B.气体传感器C.温度传感器D.压力传感器解析:要使车窗在关闭过程中碰到障碍时停止运动,应使用压力传感器实现此功能,D正确.答案:D15.下列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汽油B.煤气C.煤D.电力答案:C16.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易沿地面传播B.电磁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C.电磁波在各种媒质中传播波长恒定D.只要有三颗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传递微波,就可把信号传遍全世界答案:D17.有一种叫作“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一种燃气打火机,就是应用了该元件的压电效应制成的.只要用大拇指压一下打火机上的按钮,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20 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在上述过程中,压电陶瓷片完成的能量转化是(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内能转化为电能C.光能转化为光能D.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18.以下电器中没有用到电动机的是( )A.充电器B.电动剃须刀C.吹风机D.洗衣机答案:A19.关于发电机和电动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D.发电机是一种用电器,电动机是一种电源答案:D20.人体长期受到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B.有利于人体的睡眠C.损害人体的健康D.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答案:C21.许多饮水机,可以保证出水温度恒定,采取的方法是( ) A.持续加温B.设定程式,固定各次加温时间及加热时间间隔C.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加热,达到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D.人工控制加温按钮答案:C22.下列过程中,没有直接利用电磁波的是( )A.电冰箱冷冻食物B.用手机通话C.微波炉加热食物D.用收音机收听广播答案:A23.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光是电磁波,可以切除肿瘤B.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鉴别大额钞票的真伪的D.红外线、紫外线与声波一样均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24.下列关于电磁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磁污染主要是指电磁辐射B.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的正常工作C.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动植物都有危害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危害越小解析: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危害越大,故D错误.答案:D25.下列电器中,应用了压力传感器的是( )A.红外数字温度计B.天黑自动开启的路灯C.数字体重计D.白炽灯泡解析:红外数字温度计应用了红外传感器,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天黑自动开启的路灯使用了光敏电阻传感器,与题意不符,故B 错误;数字体重计采用了压力传感器,与题意相符,故C正确;白炽灯泡将电能转化为热,然后转化为光,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答案:C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6.下列属于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是( )A.电能B.煤炭C.核能D.地热能答案:D27.下列关于电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B.电机可分为电动机和发电机C.电动机是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D.发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B28.电磁波和声波相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磁波是电磁场发生的区域向远处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向远处传播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要减小,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增大D.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电磁波的波长变大,声波的波长也变大答案:D29.光传感器的作用是( )A.利用光敏电阻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B.利用光敏电阻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C.利用光敏电阻将光信号与电信号互为转化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A30.(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在突发流行性疾病期间,许多公共场合都使用一种非接触式的仪器快速测量体温,该仪器使用的传感器是( )A.压力传感器B.红外线传感器C.声音传感器D.生物传感器解析:红外线最显著的特性是热效应,非接触式体温测量仪工作时利用的是红外线,故为红外线传感器,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B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7分,少选且正确得3分,未选、错选不得分)31.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感器是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装置B.压力传感器是将力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装置C.光敏电阻在有光照射时,电阻会变大D.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系统解析:传感器是一种能把非电学量转化成电学量的重要装置,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光敏电阻是一种敏感元件,它的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故A、B、D三项正确.答案:ABD32.下列关于热机和电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是把常规燃料或核反应产生的内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等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B.热机依靠工作物质(如水蒸气、空气或燃烧气体等)完成热功转换C.电机通过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实现机械运动D.电机的效率比热机的效率低,但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答案:ABC33.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下列使用了电动机的电器是( )A.电饭煲B.电风扇C.洗衣机D.电热水器解析:电风扇和洗衣机都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器设备,而电饭煲和电热水器都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即发热的电器设备,故B、C项正确.答案:BC34.(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电磁波不包含可见光B.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D.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大小都相同解析:电磁波包含可见光,可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A、B错误,C、D正确.答案:CD35.下列过程中,利用电磁波的是( )A.电视机接收卫星电视信号B.移动电话通话C.雷达发现飞机D.电风扇通电后正常运转答案:ABC。
2019-2020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章末质量评估(三) 含解析
章末质量评估(三)(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个正方形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底部形变造成的B.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造成的C.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木块受到的弹力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木块的重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桌面受到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B2.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 N,则下列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A.F1=30 N F2=9 NB.F1=20 N F2=20 NC.F1=2 N F2=6 ND.F1=10 N F2=30 N解析: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F≤F1+F2,则应选B.答案:B3.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当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 1=k (l 0-l 1);①当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 2=k (l 2-l 0),②由①②解得k =F 2+F 1l 2-l 1,故C 正确. 答案:C4.如图所示,均匀重球靠着两个固定的光滑平面,P 、Q 分别为球与水平面及侧面的接触点,则球所受的力是( )A .重力、水平面P 处的弹力、侧面Q 处的弹力B .重力、水平面P 处的弹力C .重力、侧面Q 处的弹力D .水平面P 处的弹力、侧面Q 处的弹力解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在Q 处有没有弹力可以用假设法加以判定,假设侧面不存在,看重球是否运动,重球不会因侧面撤去而运动,所以Q 处不存在弹力,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答案:B5.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A.f1=0,f2=0,f3=0B.f1=0,f2=F,f3=0C.f1=F,f2=0,f3=0D.f1=0,f2=F,f3=F解析:把A、B、C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由于是两个等大、反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系统上,所以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3=0;隔离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因物体A静止于物体C 上,相对于C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f1=0;隔离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而相对于C静止,但有向右的运动趋势,会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知f2=F,故B正确.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6.广州亚运会男子跳水决赛中3米板项目中,中国选手何冲获得金牌.如图所示是何冲从跳板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对跳板的压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B .跳板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他对跳板的压力的大小C .跳板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跳板的压力D .他对跳板的压力等于他受到的重力解析:起跳时,人向上做加速运动,支持力大于重力,A 对,D 错;跳板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跳板的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对,C 错.答案:AB7.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2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θ=30°,不计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绳上拉力大小为mgB .地面对物体A 的支持力大小为12mg C .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大小为32mg D .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解析:对B 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绳上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mg ,A 正确;对A 物体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 错误;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的水平分力,即为32mg,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减去F的竖直方向分力,即为32mg,B错误,C正确.答案:AC8.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皮带A端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 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解析:开始时因物体向右的速度小于皮带的速度,它相对皮带向左滑动,故物体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CB段二者一起做匀速运动而相对静止,故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BC9.如图所示,物体A重4 N,物体B重1 N,摩擦及绳子、滑轮的质量均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 NB.测力计的示数为2 NC.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2 ND.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解析:向上拉A的力大小应等于B的重力1 N,这样A受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为4 N,向上的绳子的拉力为1 N,地面对A 的支持力应竖直向上为3 N,故A正确,C错误;而测力计的示数应为两绳子向下的拉力之和,都等于B的重力,故应为2 N,所以B 正确,D错误.答案:AB三、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51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6分)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如图乙坐标系中,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为L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解析:F=0时,即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为弹簧的原长10 cm,图线的斜率为劲度系数25 N/m.答案:102511.(10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便于确定拉力的方向,细绳宜长一些且较细,实验时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F1与F2可适当大些,但不能太大.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则合力反而越小,作图时相对误差太大,正确的选项为A、B、C.(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其合力为4 2 N>5 N,故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答案:(1)ABC(2)不能量程太小12.(10分)右图中,若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 A=20 N,G B=40 N,A、B间动摩擦因数μ1=0.2,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4,用力F 作用在B上后,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解析:物体A对B的压力大小F N A=G A=20 N.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 N=G A+G B=60 N由公式F f=μF N可得A、B间的滑动摩擦力F f1=μ1F N A=0.2×20 N=4 N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f2=μ2F N=0.4×60 N=24 N.答案:A、B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4 NB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4 N13.(12分)如图所示,OA、OB、OC三段轻绳结于O点,OB 水平且与放置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1.5 kg的物体乙相连,OC下方悬挂物体甲.此时物体乙恰好未滑动.已知OA与竖直方向成θ=37°角,物体乙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OB绳对物体乙的拉力;(2)物体甲的质量m2.解析:(1)对物体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F OB=F f m,由于物体乙恰好未滑动,则F f m=μm1g,故OB绳对物体乙的拉力,F OB=μm1g=0.2×1.5×10 N=3 N.(2)对O点,根据平衡条件,有F OC=F OB tan θ;对物体甲,根据平衡条件,有F OC=m2g,故物体甲的质量为m2=F OBg tan θ=310×34kg=0.4 kg.答案:(1)3 N(2)0.4 kg14.(13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4 kg、m2=6 kg的物体A、B用轻质弹簧相连,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A上,拉着它们一起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原长l0=20 cm,劲度系数k=6N/cm ,A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g =10 m/s 2.求:(1)F 的大小;(2)A 、B 的距离.解析:(1)A 、B 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μF N1=μm 1g =0.4×4×10 N =16 N ,f 2=μF N2=μm 2g =0.4×6×10 N =24 N ,得F =f 1+f 2=40 N.(2)对B ,所受弹簧弹力F ′=f 2=24 N ,由F ′=k (l -l 0),得l =F k +l 0=246cm +20 cm =24 cm. 答案:(1)40 N (2)24 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评估(三)(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个正方形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底部形变造成的B.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造成的C.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木块受到的弹力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木块的重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桌面受到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B2.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 N,则下列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A.F1=30 N F2=9 NB.F1=20 N F2=20 NC.F1=2 N F2=6 ND.F1=10 N F2=30 N解析: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F≤F1+F2,则应选B.答案:B3.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当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 1=k (l 0-l 1);①当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 2=k (l 2-l 0),②由①②解得k =F 2+F 1l 2-l 1,故C 正确. 答案:C4.如图所示,均匀重球靠着两个固定的光滑平面,P 、Q 分别为球与水平面及侧面的接触点,则球所受的力是( )A .重力、水平面P 处的弹力、侧面Q 处的弹力B .重力、水平面P 处的弹力C .重力、侧面Q 处的弹力D .水平面P 处的弹力、侧面Q 处的弹力解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在Q 处有没有弹力可以用假设法加以判定,假设侧面不存在,看重球是否运动,重球不会因侧面撤去而运动,所以Q 处不存在弹力,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答案:B5.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A.f1=0,f2=0,f3=0B.f1=0,f2=F,f3=0C.f1=F,f2=0,f3=0D.f1=0,f2=F,f3=F解析:把A、B、C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由于是两个等大、反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系统上,所以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3=0;隔离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因物体A静止于物体C 上,相对于C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f1=0;隔离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而相对于C静止,但有向右的运动趋势,会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知f2=F,故B正确.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6.广州亚运会男子跳水决赛中3米板项目中,中国选手何冲获得金牌.如图所示是何冲从跳板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对跳板的压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B .跳板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他对跳板的压力的大小C .跳板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跳板的压力D .他对跳板的压力等于他受到的重力解析:起跳时,人向上做加速运动,支持力大于重力,A 对,D 错;跳板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跳板的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对,C 错.答案:AB7.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2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θ=30°,不计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绳上拉力大小为mgB .地面对物体A 的支持力大小为12mg C .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大小为32mg D .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解析:对B 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绳上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mg ,A 正确;对A 物体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 错误;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的水平分力,即为32mg,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减去F的竖直方向分力,即为32mg,B错误,C正确.答案:AC8.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皮带A端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 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解析:开始时因物体向右的速度小于皮带的速度,它相对皮带向左滑动,故物体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CB段二者一起做匀速运动而相对静止,故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BC9.如图所示,物体A重4 N,物体B重1 N,摩擦及绳子、滑轮的质量均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 NB.测力计的示数为2 NC.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2 ND.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解析:向上拉A的力大小应等于B的重力1 N,这样A受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为4 N,向上的绳子的拉力为1 N,地面对A 的支持力应竖直向上为3 N,故A正确,C错误;而测力计的示数应为两绳子向下的拉力之和,都等于B的重力,故应为2 N,所以B 正确,D错误.答案:AB三、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51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6分)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如图乙坐标系中,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为L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解析:F=0时,即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为弹簧的原长10 cm,图线的斜率为劲度系数25 N/m.答案:102511.(10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便于确定拉力的方向,细绳宜长一些且较细,实验时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F1与F2可适当大些,但不能太大.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则合力反而越小,作图时相对误差太大,正确的选项为A、B、C.(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其合力为4 2 N>5 N,故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答案:(1)ABC(2)不能量程太小12.(10分)右图中,若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 A=20 N,G B=40 N,A、B间动摩擦因数μ1=0.2,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4,用力F 作用在B上后,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解析:物体A对B的压力大小F N A=G A=20 N.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 N=G A+G B=60 N由公式F f=μF N可得A、B间的滑动摩擦力F f1=μ1F N A=0.2×20 N=4 N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f2=μ2F N=0.4×60 N=24 N.答案:A、B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4 NB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4 N13.(12分)如图所示,OA、OB、OC三段轻绳结于O点,OB 水平且与放置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1.5 kg的物体乙相连,OC下方悬挂物体甲.此时物体乙恰好未滑动.已知OA与竖直方向成θ=37°角,物体乙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OB绳对物体乙的拉力;(2)物体甲的质量m2.解析:(1)对物体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F OB=F f m,由于物体乙恰好未滑动,则F f m=μm1g,故OB绳对物体乙的拉力,F OB=μm1g=0.2×1.5×10 N=3 N.(2)对O点,根据平衡条件,有F OC=F OB tan θ;对物体甲,根据平衡条件,有F OC=m2g,故物体甲的质量为m2=F OBg tan θ=310×34kg=0.4 kg.答案:(1)3 N(2)0.4 kg14.(13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4 kg、m2=6 kg的物体A、B用轻质弹簧相连,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A上,拉着它们一起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原长l0=20 cm,劲度系数k=6N/cm ,A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g =10 m/s 2.求:(1)F 的大小;(2)A 、B 的距离.解析:(1)A 、B 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μF N1=μm 1g =0.4×4×10 N =16 N ,f 2=μF N2=μm 2g =0.4×6×10 N =24 N ,得F =f 1+f 2=40 N.(2)对B ,所受弹簧弹力F ′=f 2=24 N ,由F ′=k (l -l 0),得l =F k +l 0=246cm +20 cm =24 cm. 答案:(1)40 N (2)2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