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阶段检测(一)(第一~三章) 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阶段检测(一)(第一~三章) 含解析

阶段检测(一)(第一~三章)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河流D.土壤

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B.②

C.③D.④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3~4题。

3.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

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

4.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甘蔗B.棉花

C.大豆D.甜菜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5~7题。

5.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A.男性比例降低B.女性比例降低

C.青壮年比例降低D.村中心人口减少

6.“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湖北省省会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之一。下图示意近四年来湖北和武汉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据此完成8~10题。

【地理试卷 】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地理试卷 】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5. P1比P2()
A.人口数量更少B.腹地范围更大C.城市等级更低D.城市职能更少
6.图中城市()
A. P1对M2的辐射作用只能通过高速公路实现
B. M2辐射范围小于M1,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强
C. M2水路交通网络最密,是区域中的核心城市
D.规模等级不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城市体系
广东自古以来是重要的蚕桑基地,面对国际国内行情下行状况,某镇开展多元化经营助推蚕桑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图6为升级后桑蚕产业生产流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该地蚕桑产业产品多元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扶持B.农业基础C.市场需求D.劳动力价格
8.相对于传统桑蚕产业,该地升级的桑蚕产业的发展措施是
A.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B.扩大林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C.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D.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形象
9.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解析】9.根据材料“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可推知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花基、菜基鱼塘相较于传统的桑基、蔗基附加值更高。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提高经济收入。D正确。
【答案】10.C11.C
【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2015~2020年,玉林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C正确,D错。据图可知,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说明第二产业为主导性产业,故A错,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B错。

2020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一)

2020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国不同年龄人口生育统计图。据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该国人口生育状况的发展趋势,分析正确的是() A.生育年龄越来越大B.生育率越来越低

C.人口规模越来越大D.生育欲望越来越强

2.从人口增长阶段来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B.传统型

C.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D.现代型

3.该国人口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A.劳动力严重过剩

B.流动人口减少

C.劳动力不足

D.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解析:本题组以新颖的二维坐标图像为载体考查了与人口相关的知识点。函数曲线的波峰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向左移动,说明生育年龄越来越小。函数曲线与横轴所夹的面积即生育人口总数,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变小,说明生育率越来越低,人口规模越来越小,生育欲

望越来越弱。人口生育率很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三低”型。过低的人口生育率,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得不到满足。

答案:1.B 2.D 3.C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一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原因,应该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去综合考虑。

2.【答案】B

【解析】要想缩小地区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无论是提高人口出生率还是进行移民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发展上进行努力。

3.【答案】B

【解析】根据轮廓可判断A 处是欧洲,B 处是南亚,C 处是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成为人类大陆,即说明其人口分布稠密,这与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4.【答案】C

【解析】从位置上看,D 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成为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而在此区域内人口稠密。

5.【答案】B

【解析】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显著。另外,历史、宗教、习俗等因素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6.【答案】C

【解析】海拔越高,人口密度越小;湿润地区人口密度大。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考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7.【答案】B

【解析】图中A 点海拔接近4 000 米,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E 点降水量小,应位于西北地区,可能为塔克

拉玛干沙漠;C 点海拔低,应位于东部沿海地区;D 点降水量大,人口密度高,应位于南方沿海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8.【答案】C

【解析】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 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整合提升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整合提升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3题,根据题干,该居住区位于东北平原,且要“获得冬季防风、夏 季通风的效果”,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主要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这不 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目的。
【答案】1.B 2.A 3.D
考向2 城镇化 命题视角 本考点的内容也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城镇化问题及解 决措施,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情境常结合水循环、 整体性、人口迁移等知识进行考查,题目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体系构建
考向·链接高考
考向1 城镇空间结构 命题视角 本部分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命题视角主要为考查城镇功能区的 判断、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地租等值线的判断等。命题形式多以 选择题为主,命题情境主要结合具体案例、城镇功能区的平面示意图考 查。
真题展示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 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 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 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第1~3题。
【答案】6.C 7.A
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
城市名称 东京 巴黎 纽约 伦敦
人口数量/万人 1 351 1 060 833 978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二) 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对流层 B.b是平流层

C.a层空气对流 D.b层空气对流

2.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导致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

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

C.O3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

D.水汽和CO2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

3.若a、b层均属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雾霾 B.大风

C.霜冻 D.大雨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 1 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千米以内。下图为高原航线颠簸发生概率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飞机由拉萨飞往昆明的过程中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

A.先减小,后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增大

5.若飞机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飞行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迅速爬升

C.向下俯冲 D.调头返回

大气受热过程通常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

D.距河2千米内人口最多

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见图中“绝对均衡线”)。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3~4题。

3.在上图全国平均线中,M至N区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4.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 D.与全国平均状况日趋接近

读某年三大城市群人口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5~6题。

5.三大城市群中( )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

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

6.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环境承载力

C.国家政策 D.科技水平

下图为我国2010年各省份的人口迁入率空间格局图(人口迁入率=迁入人口数量/区域总人口数量)。读图完成7~8题。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二章 章末小结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二章 章末小结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

测新人教版必修2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我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分布图”,回答1~2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2.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

解析:第1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第2题,中部各省中黑龙江、吉林城市人口比重也在40%以上;西南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在20%~40%之间;20世纪80年代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快,新增特大城市也较多。

答案:1.A 2.D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4.图中,最有可能成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首选地的是( )

A.甲 B.乙

C.戊D.丙

解析:第3题,图中乙地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甲地位于郊区,依山傍水,适宜建高级住宅区;丙地位于河流与道路交会处,地租低,交通便利,可建仓储批发区。第4题,影响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应首选地价较低的地区建设。甲地背山面水,环境条件好,地价高;乙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丙地为河流与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价较高;而戊地处在东西两山地之间的低洼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又位于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地价较低;同时在此建设廉租房、经适房,便于工人上下班和购物,生活支出低。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某种辐射或作用。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表达的含义正确的是

A.B—大气辐射B.C—大气反射C.G—地面辐射D.F—大气吸收

2.下列关于D辐射,说法正确的是

A.D辐射仅仅发生在夜晚B.D辐射量,阴雨天必定大于晴朗天

C.D辐射能延缓地面的降温速度D.D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

【答案】1.D 2.C

【解析】1.B代表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故A错误。C代表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故B错误。G代表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故C错误。F代表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2.D辐射代表大气逆辐射,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大气逆辐射,故A错误。大气逆辐射不一定阴雨天必定大于晴朗天,这句话说的太绝对,故B错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可以延缓地面的降温速度,故C正确。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读下图,完成3—4题。

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a>Pb;Ta>Tb B.PaTb D.Pa>Pb;Ta

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a与b、c与d之间的稳定风向分别为

A.西南风、东风B.东北风、东风C.东北风、南风D.西南风、南风

【答案】3.D 4.A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图1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图2中的()

A.①强②弱B.①强③弱

C.③强④强D.②强④弱

2.影响该地区气候的风带或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

C.西风带D.东南信风带

3.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4.当地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裹头巾,这种着装更便于()

A.散热、防风沙B.驱寒保暖

C.接受“日光浴”D.穿着和运动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6.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②

C.④<②D.④>③

8.此季节()

①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②我国南方地区多雷雨天气③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④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如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代表东北信风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10.有关R、Q、P三地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R处为锋面雨

B.Q处为对流雨

C.P处降水少的原因是气流下沉增温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移民不属于推力导致人口移动的是()

A.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当地居民外迁

B.中国修建三峡工程,库区人口向外迁移

C.西部大开发使我国很多人迁往西部地区

D.中国西北地区草原沙化,一些人被迫迁移

2020年7月11日是第31个世界人口日。结合下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B.北美洲C.大洋洲D.欧洲

3.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美洲B.欧洲

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

4.目前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可能是()

A.中国、日本B.美国、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

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决定景区旅游承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6.布达拉宫是西藏建筑的杰出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

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不便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D.游客量不足

下图中甲、乙、丙为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图中箭头①~④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④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流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第2章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第2章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

第二章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连线,错误的是(B)

A.CO2—光合作用的原料

B.O2—温室效应

C.O3—吸收紫外线

D.水汽和尘埃—成云致雨

[解析]O2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是CO2等气体。

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2~3题。

2.(原创)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C)

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

3.(原创)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更短的太阳紫外线

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第2题,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3题,臭氧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波长更短的太阳紫外线被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面4~5题。

4.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B)

A.对流层B.平流层

C.电离层D.高层大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①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所以对流运动显著

B.③层厚度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

C.②层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③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

一、单选题

读世界某城示意图(下图中数字表经纬度)及该城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 )

A.东南郊B.东北郊

C.西南郊D.西北郊

2.据右图可以判断,近十年该城( )

A.郊区生态环境改善B.城区人口数量剧减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D.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程度:比重越大,紧凑程度越高.下列是2000年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与面积的统计数据.

三个城市紧凑程度排序是()

A.甲最高,丙次之,乙最低B.乙最高,甲次之,丙最低

C.丙最高,乙次之,甲最低D.丙最高,甲次之,乙最低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城市生存的根本条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生物多样性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有()

①消除城市“热岛”效应②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

③美化、绿化城市环境④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是()

A.大规模平整楼房建筑用地B.建设湿地生态公园

C.大力拓宽城市道路系统D.使用大排量的私家车

读我国某区域城镇体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

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水能丰富D.干支流交汇处

7.下列关于图中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B.厚度与纬度位置无关

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D.集中了大气圈50%的水汽和杂质

2.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逆温现象会影响交通安全

【答案】1.C 2.D

【解析】1.A层为对流层,据图可知对流层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降低,即上部冷、下部热,故A错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空气的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大,故B错误。由于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显著,所以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故C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B层为平流层,据图可知,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故A说法正确。平流层的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故B说法正确。平流层中有若干臭氧层,平流层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故C说法正确。逆温现象出现在对流层,故D说法错误。根据题目要求,本题正确答案为D。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③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④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中图版必修1(4份)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中图版必修1(4份)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6年4月,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议,发射纳米飞行器到达离我们的星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将可以推断该星系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据此完成1~2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和我们的星系同属(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如果推断阿尔法星系的行星上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 ( ) A.有大气B.有液态水

C.体积适当D.有卫星

1.C 2.B[第1题,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有自己的行星系统,说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恒星系统,与太阳系为并列关系,所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和我们的星系同属银河系,C项正确。第2题,该行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是生命物质存在的关键因素,B项正确。] 3.凌日是指太阳被小的暗星体遮挡。若地球上出现凌日现象,则暗星体有可能是( )

①水星②金星③火星④木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A[水星和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称地内行星,如果这两颗行星的一颗恰好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需时大约为一个多小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凌日,显然,太阳系中位于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为水星和金星,所以地球上的人们能看到的只有水星凌日和金星凌日。故A项正确。] 《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4~5题。

4.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A.黑子B.日食

【精准解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湘教版)章末综合检测(二)

【精准解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湘教版)章末综合检测(二)

章末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

2.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完成3~4题。

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4.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

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型谷B.水流湍急

C.为“V”型谷D.水深壁陡

6.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

“蛇形丘”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与图中地貌形成相似的是()

A.沙丘B.U型谷

C.海蚀崖D.长江三峡

8.形成“蛇形丘”堆积物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完成9~10题。

9.下面外力作用与其形成的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A.流水沉积—①B.流水侵蚀—②

C.流水沉积—③D.风力搬运—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四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

1.③地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A.1% B.1.5%

C.4% D.3%

2.④地目前处于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无法判断

3.缓解①地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左纵轴表示人口出生率,右纵轴表示人口死亡率,③国人口出生率约3.0%,死亡率约1.5%,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5%。B项对。A、C、D 三项错。第2题,读图分析④国目前人口增长情况可知,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低增长阶段,A项对。B、C、D三项错。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国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缓解该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C项对。开发劳务市场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但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A项错。该地人口已经是负增长了,不用实行计划生育,B项错。加大教育投入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D项错。

答案:1.B 2.A 3.C

读世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

A.与发达国家相比,1955~2005年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下降更快

B.与发达国家相比,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始终高

C.图示时间内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5.2005年之后( )

A.发达国家总人口趋于减少

B.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C.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

D.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继续增长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1955~200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从大约40‰,下降到 25‰,而发达国家从大约20‰下降到10‰,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下降明显,A项对。发达国家在1985年之后,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B项错。图中两折线之间的差值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图示时间内,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C项错。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数值波动上升,D项错。故选A项。第5题,在 2005 年,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大于 0,此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A项错。受老龄化影响,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会进一步上升,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老龄化问题不严重,B、C两项错。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仍较高,人口增长仍保持较高速度,D项对。故选D 项。

答案:4.A 5.D

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市迁入人口( )

A.性别比例比较平衡

B.以技术型人才为主

C.年龄结构比较平衡

D.以青壮年劳动人口为主

7.迁入人口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 )

①缓解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③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④给城市建设带来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第6题,读图,把该市各年龄段迁入人口数相加,可知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A项错误。从年龄构成示意图中不能确定迁入人口是否以技术型人才为主,B项错。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迁入人口都集中在 15~29 岁和 30~44 岁两个年龄段,这是青壮年劳动力集中的年龄段,C项错、D项对。故选D项。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迁入人口都集中在 15~29 岁和 30~44 岁两个年龄段,这是青壮年劳动力集中的年龄段。人口迁入增大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①错误;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促进该市的经济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但是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②③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6.D 7.C

下图为“2010年前后我国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8~9题。

8.2010年以后( )

A.广东省城镇人口增长最多

B.河南省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C.总体上沿海省市城镇人口增长放缓

D.内陆省区的城市化速度减慢

9.2010年前后我国各地城镇人口增长状况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

A.沿海省市产业升级B.城市经济发展滞缓

C.交通网络不断完善D.逆城市化进程加快

解析: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2010年后广东省年均城镇人口增长约100万人,小于河南。所以A项错误。城市化速度不只是看城镇人口增长的数量,还需要看城市用地规模等,所以B、D两项错误。图上显示的沿海省市,例如江苏、广东、浙江等,在2010年后城镇人

口增长从总体上比河南、四川等省市要低。第9题,B项不正确,我国城镇人口呈上升趋势,城市经济发展较快。C项是影响城镇人口增长的一个原因,因为交通网络完善便于人口的迁移,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逆城市化在我国更多发生在大城市,但不是所有的经济发达的省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故选A项。

答案:8.C 9.A

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10~11题。

A.自然环境B.政治文化

C.社会经济D.交通运输

11.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优越B.资源开发

C.劳务输出D.水源丰沛

解析:第10题,材料显示,王小妹迁移主要是因为到江苏黎明针织厂就业,应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故C项正确。第11题,史密斯原住址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纬度高,气候冷湿,被称为美国的“冷冻地带”;现住址休斯敦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被称为美国的“阳光地带”。史密斯是在退休后迁移到休斯敦的,故A项正确。

答案:10.C 11.A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2~14题。

12.“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13.“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