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试题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农作物每年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四省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某某B.某某C.某某D.某某2.图中甲地农业生产潜力比某某省低,主要原因是甲地( )A.气候炎热,降水稀少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C.沙漠广布,土壤肥力低D.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1.D2.B[第1题,据图可知,农业生产潜力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某某省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2题,甲地位于东北平原,农业生产潜力远低于某某省,主要是由纬度高、热量不足所致。
]受节前持续低温、日照少的影响,2016年春节过后,市菜价持续偏高,部分市民选择通过网络购买价格实惠的蔬菜。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市菜价持续偏高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4.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网络销售蔬菜可以( )A.降低种植成本B.增加销售风险C.减弱地域联系D.扩大市场X围3.B4.D[第3题,由材料可知,受节前持续低温、日照少的影响,春节过后市菜价持续偏高。
第4题,网络销售蔬菜信息更畅通,可以扩大市场的X围;而网络销售环节对种植成本影响不大;网络销售加强了地域联系,扩大了市场,从而降低销售风险。
] 2016年国家农业补贴要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倾斜,国家在农业项目扶持多以提供财政补贴为主,按农场土地面积、合同年限及农业活动类型给予不同的补贴。
据此回答5~6题。
5.国家农业补贴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属于( )A.自然因素B.交通因素C.科技因素D.政策因素6.我国的家庭农场( )A.自给自足B.面向市场,商品率高C.粗放式农业D.劳动力需求少5.D6.B[第5题,国家农业补贴属于政策因素。
第6题,家庭农场是集约商品农业,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①聚落规模大②聚落规模小③呈团块状分布④呈带状沿河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
故选D项。
第2题,结合上题可判断,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
故选C项。
2.C垛田是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数量多,垛田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素称“千岛之乡”。
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是垛田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垛田中的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 )A.交通B.防洪C.灌溉D.淋盐4.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 )A.人地关系协调B.自然环境优越C.机械化水平高D.推广价值大3题,读图,图中垛田中的网状深沟可以行小船,有交通作用;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利于排水、灌溉,有防洪、灌溉作用;该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湿润地区,很少有土壤盐渍化问题,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淋盐,选D项。
第4题,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因地制宜改造利用环境,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选A项。
4.A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5题,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应属于商业区;①功能区在最大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且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③功能区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质量检测1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
质量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如图示意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1~2题。
1.四地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同一类型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解析] 由图可知,Ⅰ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1%左右,自然增长率约是0,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Ⅱ出生率约为1.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0.2%,属于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Ⅲ出生率约为3.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2.2%,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Ⅳ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3.3%,自然增长率约为0.5%,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
故选C项。
[答案] C2.四地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A.Ⅰ和Ⅳ B.Ⅱ和ⅢC.Ⅱ和Ⅳ D.Ⅰ和Ⅲ[解析] 根据上题计算可知,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0.2%、2.2%、0.5%,差别最大的是Ⅰ、Ⅲ两地,故选D项。
[答案] D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在不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下,该地区( )A.总人口不断减少B.2010年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C.人口死亡率升高D.人口出生率降低[解析]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总人口数是不断增长的,0~5岁的人口数几乎不变,从而推断出生率应该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D项正确;从1980~2010年的3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大约50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3%,且图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高,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模式,故B项错误;死亡率升高或者降低从图中无法得出,C项错误。
[答案] D4.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0年该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25%,说明已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章末质量评估卷(一)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四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
1.③地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A.1%B.1.5%C.4% D.3%2.④地目前处于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无法判断3.缓解①地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左纵轴表示人口出生率,右纵轴表示人口死亡率,③国人口出生率约3.0%,死亡率约1.5%,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5%。
B项对。
A、C、D三项错。
第2题,读图分析④国目前人口增长情况可知,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低增长阶段,A 项对。
B、C、D三项错。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国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缓解该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C项对。
开发劳务市场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但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A项错。
该地人口已经是负增长了,不用实行计划生育,B项错。
加大教育投入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D项错。
答案:1.B 2.A 3.C读世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A.与发达国家相比,1955~2005年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下降更快B.与发达国家相比,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始终高C.图示时间内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5.2005年之后()A.发达国家总人口趋于减少B.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C.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D.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继续增长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1955~200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从大约40‰,下降到25‰,而发达国家从大约20‰下降到10‰,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下降明显,A项对。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章末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
我国人口密度的东西差异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匀整,下列有关其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主要是由于西部人口大量迁移到东部地区B.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人口诞生率低C.我国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的D.东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现在的人口密度差异2.为了从根本上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提高西部地区的人口诞生率,降低东部地区的人口诞生率②实施移民政策,激励东部地区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③治理风沙,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④合理开发利用西部资源,主动发展边疆经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D2.B[第1题,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的缘由,应当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去综合考虑。
第2题,要想缩小地区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无论是提高人口诞生率还是进行移民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发展上进行努力。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是东亚和东南亚;其次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缘由,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市化水平高D.工业发展最早4.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缘由是( )A.位于太平洋中部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D.位于日本群岛上5.下列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C.现代社会,自然环境因素已不影响人口分布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3.B4.C5.B[第3题,依据轮廓可推断A处是欧洲,B处是南亚,C处是东亚和东南亚。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1(含解析)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D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2000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放缓,人口增长率下降至较低水平。
D选项符合要求。
]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变化。
据此完成2~3题。
2.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A.儿童减少劳动人口增加B.老人减少儿童增加C.劳动人口减少老人增加D.儿童减少老人增加3.影响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 )①教育程度提高②生活节奏减缓③生活成本上升④人的寿命延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
D 3。
A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该地区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少年儿童比重可能降低,人口总抚养比下降;2010年之后,该地区少年儿童比重较低,而人口总抚养比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第3题,教育程度提高会影响人口的生育观念;生活成本的上升,导致总和生育率下降;生活节奏减缓,生活压力小,总和生育率可能上升;人的寿命延长和总和生育率无关.]下图为我国某省连续三年人口变化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了该省( )①养老保障压力较大②人口外迁现象明显③人口容量逐年下降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促使该省()A.城市等级提升B.逆城市化加剧C.相关产业发展D.环境承载力变小4.A 5。
C [第4题,从图中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从人口总数的变化看,人口减少幅度大,说明人口外迁现象明显;看不出人口容量逐年下降,自然增长率先增加后下降,选择A。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章末质量评估卷(二)
章末质量评估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每种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无其他功能②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③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④商业区的区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条件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便形成了功能区,某一种功能区还可兼有其他的功能,如住宅区里常有商店,只是商店的用地面积较小,故①错,②对;较大的工业城市一般不止有一个工业区,故③错;商业区的区位要求是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故④对。
C项符合题意。
答案:C下图中a、b、c表示某地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
读图完成2~3题。
2.推测该地城市化过程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A.a、b、c B.c、b、aC.b、c、a D.b、a、c3.图中关于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①、b—②、c—③B.a—②、b—③、c—①C.a—③、b—①、c—②D.a—②、b—①、c—③解析:第2题,根据城市空间演变特征可知,该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多,且城市间联系逐渐密切,先后顺序为b、c、a,故选C项。
第3题,图①企业和居民点聚集,图②高级住宅区在中心,周边有研发场所,外围是企业,这是布局的高级阶段。
图③企业与居民点分散开来,是低级阶段。
a是城市群阶段,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故而应当匹配②。
B为区域城市的早期阶段,故而是③。
C为区域城市开始联系,故而会产生集聚现象,匹配①。
故选B项。
答案:2.C 3.B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兴建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
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网上购物,很多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放缓或下降。
读图,完成4~5题。
4.对图中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主要特征及最主要的有利条件说法正确的是()A.郊区地价低B.城区接近消费者C.城区交通便利D.郊区接近消费者5.关于Ⅰ(销售普通商品)、Ⅱ(销售高档商品)两购物中心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A.Ⅰ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各方向的郊区B.Ⅱ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及邻近地区C.Ⅰ服务范围大于Ⅱ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解析:第4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可知,大型购物中心分布在城市郊区的快速干道旁,B、C两项错。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图,回答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B )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解析] 读图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20°N~3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C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解析] 南纬40°~50°范围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回答3~4题。
3.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4.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D )A.①B.②C.③D.④[解析] 第3题,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所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第4题,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越多,④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
洛伦兹曲线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越均衡。
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图。
据此回答5~6题。
5.与山东省相比,全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政策因素B.战争因素C.自然因素D.经济因素6.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B )A.极度集中B.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C.趋于均衡D.60%土地集中全部人口[解析]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到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2021-2022学年)
章末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乙国出生率最低C.丙国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D.丁国人口数量增长最多2.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A.甲国ﻩB.乙国C.丙国ﻩ D.丁国解析:1。
A 2。
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而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乙国出生率比甲国高,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慢;丁国虽自然增长率最高,但人口数量不一定增加的最多。
第2题,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与乙国的人口增长特点相似。
(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3~4题.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ﻩ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3。
C 4。
B第3题,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A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
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C对。
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D错。
第4题,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B对。
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收入剧降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但对人均消费影响较小,A、C错。
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D错。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章末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B.某一地理要素若得到改造,可以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C.在农业社会,矿产资源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D.在工业社会,土地与粮食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B [区域地理环境不断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A 错;某一地理要素若得到改造,可以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B 对; 在农业社会耕地资源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C错;在工业社会,土地与矿产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D错。
]2.影响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光热水土自然条件好B.地势低洼C.土地辽阔,平原面积广D.河网密布B [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形成涝灾。
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故B正确.]3.宁夏平原要发展水稻,必须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①土壤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④C [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地形条件好,不需改善,③排除;处于暖温带地区,热量条件好,不需改善气候,②排除;水稻需生长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而宁夏平原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需要依靠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故水源条件需改善,④对;该区地处过渡地带,土壤肥力差,需改善土壤条件,故①对;因此正确答案选C。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5.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6.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A 5.C 6.A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1(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2021-2022学年)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某研究机构针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
下图为该研究机构提供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A.0~14岁人口比例下降B.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C.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D.人口增长速度变快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A.教育投入降低ﻩB.劳动力素质提高C.老龄化进程减缓ﻩ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1.D2.C[第1题,读图可知,在2030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0~14岁人口比例上升,A错误;15~59岁人口比例下降,B错误;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C错误;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变快。
第2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使少年儿童的数量增加,教育投入增加,A错误;劳动力素质提高与劳动力接受的教育有关,而与“全面二孩”政策关系不大;少年儿童的数量增加,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老龄化现象减缓,社会养老负担减轻.]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图,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沿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3~4题。
3.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东部低西部高ﻩB.北部高南部低C.南部大于东部ﻩD.东西部差异大4.影响2000-2010年期间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B.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C.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增加D.产业结构的升级,外来人口的减少3.D4。
A[第3题,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根据人口老龄化系数,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西部差异大,东部高,西部低;北部、南部差异不大。
2020-2021届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综合测试题1
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
读图,完成1、2题。
1.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2.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乙丁丙甲D.丙乙丁甲【解析】1选D,2选C。
第1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
据图可知,丁区域煤铁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容量最大。
第2题,据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人口容量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较甲丙两区域低,因此丁区域人口容量大于甲丙;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人口容量大于甲区域。
2019年3月1日,为期40天的铁路春运圆满结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首次突破4亿人次,同比增加2 539.2万人次,增长6.7%。
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
据此回答3、4题。
3.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D.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4.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A.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解析】3选B,4选A。
第3题,北京、广州、上海和杭州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区;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四个城市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但还没有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第4题,影响北京等地的务工流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影响学生流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
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域民族聚落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推测图中汉族居民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为()A.游牧业B.种植业C.林果业D.淡水鱼养殖业6.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A.规模小、数量少,分布分散B.规模大、数量多,分布集中C.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D.规模大、数量少,分布集中7.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A.取水便利B.地势平坦C.交通便利D.易守难攻【解析】5选B,6选C,7选D。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本册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本册质量达标检测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4·江苏南京市高二期中)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见下图)。
2024年是三峡枢纽工程竣工10周年,也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湖北宜昌——重庆万州)铁路全线通车9周年。
据此完成1~2题。
1.“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C )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2.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A.交通B.技术C.资金D.市场[解析]第1题,巫山把图示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使两地区联系受阻,体现了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C。
第2题,铁路等交通线路的修建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故选A。
(2024·辽宁沈阳市模拟)梭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对退化梭梭林进行有效的更新复壮是保持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平茬复壮是其中一种主要方法。
平茬复壮指把植物根部以上的枝条肯定范围内全部剪截掉,使之重新长出通直而粗大的主干。
90%以上的植物蒸腾量是树干液流量,树干液流速率可以反映植物生命活动的强弱。
下图示意夏季不同天气状况(晴天、雨天)平茬与未平茬梭梭树干液流速率日改变(平茬时间在当年4月初)。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表示晴天平茬树干液流速率的曲线是( D )A.a B.bC.c D.d4.a曲线12∶00前后树干液流速率较低的缘由可能是( A )A.降水强度较大B.空气湿度较小C.太阳辐射较强D.土壤水分较少5.梭梭林平茬有利于( C )①增加抗风沙实力②提高植被覆盖率③增加植被耗水量④提高植被生产力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树干液流速率可以反映植物的蒸腾量,说明两者呈正相关。
晴天的蒸腾量大于雨天的蒸腾量,因此图乙表示晴天的树干液流速率,解除a、b曲线;平茬的树木因剪去了枝条,蒸发量减小,树干液流速率较低,解除c,故d曲线符合题意,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四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
1.③地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C.4% D.3%2.④地目前处于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无法判断3.缓解①地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左纵轴表示人口出生率,右纵轴表示人口死亡率,③国人口出生率约3.0%,死亡率约1.5%,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5%。
B项对。
A、C、D 三项错。
第2题,读图分析④国目前人口增长情况可知,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低增长阶段,A项对。
B、C、D三项错。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国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缓解该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C项对。
开发劳务市场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但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A项错。
该地人口已经是负增长了,不用实行计划生育,B项错。
加大教育投入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D项错。
答案:1.B 2.A 3.C读世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A.与发达国家相比,1955~2005年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下降更快B.与发达国家相比,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始终高C.图示时间内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5.2005年之后( )A.发达国家总人口趋于减少B.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C.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D.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继续增长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1955~200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从大约40‰,下降到 25‰,而发达国家从大约20‰下降到10‰,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下降明显,A项对。
发达国家在1985年之后,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B项错。
图中两折线之间的差值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图示时间内,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C项错。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数值波动上升,D项错。
故选A项。
第5题,在 2005 年,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大于 0,此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A项错。
受老龄化影响,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会进一步上升,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老龄化问题不严重,B、C两项错。
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仍较高,人口增长仍保持较高速度,D项对。
故选D 项。
答案:4.A 5.D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市迁入人口( )A.性别比例比较平衡B.以技术型人才为主C.年龄结构比较平衡D.以青壮年劳动人口为主7.迁入人口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 )①缓解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③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④给城市建设带来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第6题,读图,把该市各年龄段迁入人口数相加,可知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A项错误。
从年龄构成示意图中不能确定迁入人口是否以技术型人才为主,B项错。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迁入人口都集中在 15~29 岁和 30~44 岁两个年龄段,这是青壮年劳动力集中的年龄段,C项错、D项对。
故选D项。
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迁入人口都集中在 15~29 岁和 30~44 岁两个年龄段,这是青壮年劳动力集中的年龄段。
人口迁入增大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①错误;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促进该市的经济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但是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②③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6.D 7.C下图为“2010年前后我国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图”。
读图完成8~9题。
8.2010年以后( )A.广东省城镇人口增长最多B.河南省的城市化速度最快C.总体上沿海省市城镇人口增长放缓D.内陆省区的城市化速度减慢9.2010年前后我国各地城镇人口增长状况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沿海省市产业升级B.城市经济发展滞缓C.交通网络不断完善D.逆城市化进程加快解析: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2010年后广东省年均城镇人口增长约100万人,小于河南。
所以A项错误。
城市化速度不只是看城镇人口增长的数量,还需要看城市用地规模等,所以B、D两项错误。
图上显示的沿海省市,例如江苏、广东、浙江等,在2010年后城镇人口增长从总体上比河南、四川等省市要低。
第9题,B项不正确,我国城镇人口呈上升趋势,城市经济发展较快。
C项是影响城镇人口增长的一个原因,因为交通网络完善便于人口的迁移,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逆城市化在我国更多发生在大城市,但不是所有的经济发达的省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
故选A项。
答案:8.C 9.A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10~11题。
A.自然环境B.政治文化C.社会经济D.交通运输11.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优越B.资源开发C.劳务输出D.水源丰沛解析:第10题,材料显示,王小妹迁移主要是因为到江苏黎明针织厂就业,应属于社会经济因素。
故C项正确。
第11题,史密斯原住址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纬度高,气候冷湿,被称为美国的“冷冻地带”;现住址休斯敦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被称为美国的“阳光地带”。
史密斯是在退休后迁移到休斯敦的,故A项正确。
答案:10.C 11.A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12~14题。
12.“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13.“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数量的大幅度提高C.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14.“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解析:第12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
“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D项正确;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在增长,A项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不是“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B、C两项错。
第13题,“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这些人是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技能与素质都得到极大提升,C项正确。
人口红利升级与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无关,A、D两项错;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不代表技能、素质的提升,B项错。
第14题,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广大乡村地区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项正确;增加家庭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B两项错;“城归”现象短时间内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项错。
答案:12.D 13.C 14.D下图是2012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我国农村早婚有关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D.我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16.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A.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B.加快城市幼儿园建设C.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解析:第15题,我国10岁的人口迁移率约为 2%,美国为5%,而我国的人口总数是美国人口总数的4 倍多,所以中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比美国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美国的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东北地区迁往环境条件好的南部地区;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城市,而农村婚育年龄相对较早,农村人口数量多,所以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
故选A项。
第16题,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育龄人口迁入城市,会使城市中幼儿的数量增加,加大幼儿园的压力,因此应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故选B项。
答案:15.A 16.B人口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是指全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其人口特征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下图为我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
据此完成17~19题。
17.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时间结束年份大约是( )A.1950年B.1990年C.2010年D.2030年18.据图推测,2010年左右我国( )A.青少年人口数最少B.老年人口数量最少C.劳动人口数量最多D.劳动人口比重最高19.在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间,下列经济发展措施中不匹配的可能是( )A.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制度D.全力发展重化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解析:第17题,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从图中可读出我国 1990年~2030年人口负担系数≤50%,2030年以后人口负担系数大于50%,故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时间结束年份大约是 2030 年,D项正确。
第18题,读图可知,2010年左右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最低,即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最低,可推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高。
D项正确。
第19题,重化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不是劳动力,故大力发展非劳动力为主导的工业与“人口机会窗口”期间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不匹配,选D项。
答案:17.D 18.D 19.D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图”。
读图完成20~21题。
20.我国流动人口增长率最大的时期是(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1世纪00年代D.21世纪10年代21.影响我国近几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转移B.人口政策C.交通建设D.资源开发解析:第20题,注意题干问的是“增长率”。
A项20世纪80年代数值由10增长至25左右,增长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