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

合集下载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在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会听到一些熟悉的词语:“应该”,“理应”,“应当”,“必须”,“必须要”,“一定要”等等。

这些词汇可以被统称为“应然”之态。

“应然”之态可以用来强调某种规则、标准、行为方式,它们在语感上给人以一种强制、指令的感觉。

语文老师在使用这种语言时,往往是希望通过对学生的约束和指导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毫无疑问,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比如教授一些基础、常识性知识,或者强调一些最基本的语言和逻辑规则等。

但是事实上,过于频繁地使用“应然”之态并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语气无形中也会给学生传递几种信息:第一,它灌输给学生一种被动、依赖的态度。

如果老师总是强调“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写”等等,学生会有一种依赖他人的感觉。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言行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或指示,才能获得成功或被认为是正确的。

第二,它可能产生对知识的恐惧和排斥。

毕竟,“应然”之态时常伴随着强制和限制。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总是被要求按照标准去写文章、做作业,那么他们就会对知识感到恐惧和“反感”,看到语文老师就像是看到一位“管理者”,而不是一位能够启示和引导他们的指导者。

第三,它容易低估学生的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如果语文老师过于依赖“应然”之态,往往会低估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思考能力。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再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只是事奉“应该如此”的指导。

当然,这并不是说语文老师不该使用“应然”之态。

这些词汇在某些情形下还是必要的,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它可能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而且应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力,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语文课堂中,“应然”之态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问上,更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

这种“应然”之态,指的是一种主张“应该这样做”的态度,它所根植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取义、抛弃”的观念。

在语文纠错和阅读理解训练中,学生经常出现“应该这样写”、“应该这样理解”的回答。

这种回答体现了学生对教师预设的答案的依赖和模仿,表现出的是从众和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

教师亦常用“应该这样回答”、“应该这样理解”来引导学生的答题思路。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剥夺了,他们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主探究。

另一方面,教师也丧失了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他们把自己的认知强加于学生,造成课堂单调乏味,缺乏思想启迪和激发。

“应然”之态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传统语文课程着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中国古代文学、古文阅读等。

这种内容的选择不是不好,但是教师在讲解时常常以传统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观为标准,把自己的认知强加于学生。

这样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是与现代社会的需要背道而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恰当地引进现代文化的元素,扩大语文教育的视野和宽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体验语文的魅力。

“应然”之态还表现在教学呈现方式上。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采用文字阅读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预习效果,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显著。

文字阅读无法展示文学作品的多重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的语文教育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音频、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全面感受语文的美感和语言的多样性。

总之,“应然”之态在语文课堂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强调思想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但教师和学生应该看到“应然”之外的语文世界,拓展语文教育的范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科目之一,语文课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存在着课堂上的“应然”之态,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首先,语文教育中的“应然”之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正确答案和标准答案。

很多语文老师喜欢设定一些规则和标准,然后强调学生必须要按照这些规则和标准去表达他们的想法。

例如,在写作文时,老师会给出一些标准的段落结构、句子结构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关注表达自己想法的形式而不是内容本身。

他们认为只要是按照标准写出来的就是正确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表达。

其次,语文教育中的“应然”之态还表现为教师过于强调学科的知识点和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能会教授很多文学常识、诗词等等。

然而,这些知识点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通过思考和锻炼得到的,而不是通过记忆知识点来获得的。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老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和观察现实来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语文教育中的“应然”之态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在很多语文课堂上,老师会对学生的回答和表达进行直接的评价,有时会过于苛刻,给学生造成压力和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老师不应该过于强调正确性,而要以互动、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中的“应然”之态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语文教育的方式和理念,让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采用更加鼓励和支持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好的语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摘要】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表达往往受到种种限制,存在着一种“应然”之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受到压制。

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中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打破这种“应然”之态,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讨论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受限的原因,探讨了如何打破“应然”之态,提出了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促进学生自由表达的方法。

强调了自由表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呼吁未来的语文课堂应该朝向更加自由、开放的方向,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自由表达是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课堂、自由表达、应然之态、学生、限制、打破、培养、能力、重要性、促进、发展、未来方向。

1. 引言1.1 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承载着传承和发展语言文化的使命。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形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对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课堂更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面对多样的语言文本,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承文化,更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1.2 自由表达的意义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一个充满“应然”之态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表达受到限制,无法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打破“应然”之态,实现自由表达是非常必要的。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语文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自由表达的空间。

在这里,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现实中,语文课堂往往呈现出一种“应然”之态,学生的表达受到了各种限制和束缚。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

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不少的“应然”之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通常会主导话语权,学生的言论和表达往往受到了限制和控制。

教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约束,限定他们的表达范围和内容,甚至干扰或打断学生的发言。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达往往受到了成绩的压力和评价的束缚。

在学习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学生们会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出追求高分、机械复制的倾向,而较少表现出自身的独特特质和个性表达。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成为了“应然”之态的表现。

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表达的动力和空间,也使得学生的表达变得枯燥乏味。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语文课堂应当是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舞台,也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和魅力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应当有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想法,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环境,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力和表达空间。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个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推动语文课堂朝着自由表达的方向发展呢?我们应当打破教师主导话语权的现象,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力和表达空间。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现自己。

我们应该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引入更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我们应该减少成绩压力和评价束缚的影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放下成绩的包袱,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语文课堂是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场所,但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由表达常常受到限制,甚至被忽视。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往往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忽略了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造力。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促进学生的自由表达,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表达的机会和平等的参与权。

而现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讲解诗歌鉴赏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行阅读,然后请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自由表达,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

比如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展开自己的思考,并进行自由的表达,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在讲解一篇作文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这篇作文,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后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自然、自主、自由:我看语文的真课堂

自然、自主、自由:我看语文的真课堂

自然、自主、自由:我看语文的真课堂
“自然、自主、自由”是很重要的三个概念,它们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始终。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然地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自主性,同时保障学习的自由度。

首先,让学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创造出一个自由,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不管是对文本的感悟,还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我们都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阅读和主动地表达。

我们应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的思考,避免过度注重笔记和知识点的记忆,而是要通过自主性的思考和探究来实现深层次的理解。

最后,我们也需要保障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语文学习应该是自由的、多元化的,我们需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多种文化形式,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不断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上获得自由的空间和支持。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自然、自主、自由”的感觉,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语文教学要回归自然

语文教学要回归自然

语文教学要回归自然(教师中心稿)(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语文教学要回归自然(教师中心稿)语文教学要回归自然(教师中心稿)471823洛阳市新安县李村一中马玉乐时下,上课用课件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优质课。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几节语文优质课课件,片中那动感的画面、悦目的文字、动听的音乐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但喧嚣之后我问自己:教师究竟讲了什么学生所得几何的确,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那五彩缤纷的画面是否已是使学生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值得怀疑。

笔者认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还是少摆花样,回归自然的好!首先,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感情的火花与真善美的结晶;文中一字一句都是作者喜怒哀乐的展现。

只有使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情感溶为一体,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田。

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只有人且必须是人--教育者。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充分备好课,充分运用表情、手势、动作、语言等手段,创造一种自然、和谐、完美的师生交流的氛围。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细细地体会,美美地品味。

这是语文教学独特之处,也是关键环节,这一步走好了,我们就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自然地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而使用课件尤其是太滥则容易变成学生与机器的交流,教师成了"导游",学生的收获也只能是“耳目大饱”了。

其次,语文教学不可预知性较大。

语文学科不同与数理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随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教学不能按事先设计的思路进行。

比如:教学中要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教师事先会设计好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然后如何处理等等。

但经过学生的一番争论后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或话题,怎么办如果仍按设计好的课件戏演下去,岂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们该是多么地失望,那你这个园丁也浇灌不出什么美丽的花朵;如果"顺水推舟",那花费很大精力做出来的课件不就泡汤了吗所以,笔者要问:优质课是否已走入死胡同再者,教材涉及的知识面面很广。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摘要】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还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自由表达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自由表达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语文课堂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自由表达中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1. 自由表达2. 语文课堂3. 引导与鼓励4. 参与度5. 课堂氛围6. 实践意义7. 学生发展8. 自主性9. 创造力1. 引言1.1 自由表达的重要性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通过自由表达,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拓展思维边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自由表达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总结,从而提高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自由表达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手段。

自由表达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习变得更具吸引力和愉悦感。

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自由表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促进情感交流和学习共享。

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语文课堂的特殊意义在语文课堂中,自由表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而自由表达则是学生展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如作文、演讲、诗歌朗诵等,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1. 引言1.1 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境。

自由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自由表达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思考问题,展示个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自由表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由表达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认识到学生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由表达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自由表达在语文课堂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今天这个强调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时代,自由表达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

1.2 语文课堂中的“应然”之态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面临着一种“应然”之态,即被要求按照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规范进行表达和思考,缺乏自由发挥和个性色彩。

这种“应然”之态使得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和模仿表达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规范和标准化,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事实上,语文学习应当是一个开放、多元、自由表达的过程。

学生应该被鼓励和支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在表达中展现个性和独特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摆脱“应然”之态,促进学生自由表达,是语文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在这样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自由表达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自然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

自然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

自然——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吕伏安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什么样的教法、学法符合教学规律的就是符合自然法则,就是优秀的,就是先进的。

自然是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和提升,绝不是倒退。

自然语文就是顺应语文本性,张扬语文个性;是教师、文本、学生摆脱纷繁的羁绊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一、自然——文本状态的返朴语文课要凸显语文性,同样要恢复文本的自然状态。

我们一直倡导“用教材教”殊不知“用教材教”的前提是什么?是教教材。

只有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用教材教的目的。

现在的语文课上教材已经遭到了冷遇,求生成淡化了文本的价值,追形式弱化了文本的内容,盲拓展虚化了文本的意蕴。

学生还没有把书读好,教师就忙着让学生“探究”,刚进入文本,又忙着链接课外,结果是文本没有读好,课外也是半生不熟。

忙来忙去忙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所以自然语文提倡还文本的自然状态,让学生与纯文本充分对话。

文本同样是有个性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

”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蕴涵着作者的思想,包蕴着作者的情感。

他们把有风有雨的日子放逐在落尽铅华的文字中流淌;他们把生活中一个个朴实无华的细节,用文字补缀成一段段可以慢慢欣赏的风景。

岁月留声,文字成了他们欢快或忧伤的栖息地。

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云卷云舒,他们的诗情缱绻全寄寓在文字中。

所以,我们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睹文思理、睹文悟情,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感受语言的温度。

蔡元培先生说的好:“惟研究乃能赞成,亦惟研究乃能反对。

”在研究清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内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可以有所发明和创新。

实现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实现有意义的个性解读。

二、自然——教法的有机渗透无论哪一种教法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是自然。

自然就是顺应事理,顺应天性。

回眸我们的语文课堂,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并没有遵循事物的本身规律。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语文课堂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在这个学科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

然而,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应然”之态。

这种态度是一种表面上的认可,但实际上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思考。

它给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应然”之态导致了我们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浅薄。

在课堂上,教师会给我们课文的解析,重点讲解难点和趣味,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听而不想,记而不懂。

在考试中,我们只是机械地背诵材料,而不是真正理解它们,这使得我们在语文学习上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真正地领悟语文的内涵和魅力。

其次,“应然”之态还会导致我们对问题的思考缺乏灵活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会提出许多问题,但我们往往只是机械地按照答案去回答,而不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含义。

这使得我们思维的局限性越来越强,难以拓展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而这种思维的局限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削弱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然”之态还会影响我们对语文表达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往往听教师讲解、看别人展示,没有主动地去思考、总结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这使得我们往往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表述和解释问题。

对于以上的问题,“应然”之态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个关键因素。

许多家长和社会人士强调考试和成绩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学校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校强调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考试结果,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赶进度和备考的过程中,忽略了语文学习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难以真正领悟和理解语文的精华。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应然”之态,真正拥抱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和意义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和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语文是一门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语文课堂应当是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一个充满自由的思想交流和创意施展的地方。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能感受到一种“应然”之态,即对于语文课堂的某些固定的“应该”和约束。

“应然”之态还体现在对于学生作品和表达方式的规范化上。

语文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们往往被要求按照某种标准格式写作,不能完全展现个人的思考和观点。

而且,老师批改作文时也常以“应然”的态度对待,只看重文字表达和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这种“应然”,使学生们失去了对于自己思想的自由表达,也使他们在写作中失去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

“应然”之态还表现在教材的束缚上。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往往给予学生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观点。

虽然教材有其合理性和逻辑性,但也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现实中很多教材的内容设定和教学方法都过于固定和死板,使得学生只是盲目地接受知识,而不得不追求应该的答案和观点。

这样的“应然”让课堂变得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失去了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思考。

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们失去了对于自由表达的机会。

我们应当重新思考语文课堂的内涵和目标,用更开放和自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

我们应该追求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达知识,鼓励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只有当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实现个人思维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语文课堂是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平台,是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却往往感受不到自由表达的氛围,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害怕被批评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因为自由表达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机会,创造出一个“应然”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语文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鼓励他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应该是多样的,除了课堂讨论,还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写作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应该提倡开放的思维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往往感到困惑,因为老师一味地强调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语文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提倡开放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该被激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被要求死记硬背教材知识。

只有在开放的思维方式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堂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学生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有些学生擅长口头表达,有些学生善于书面表达,有些学生倾向于图像表达。

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可以设置口语表达、写作表达、绘画表达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也能够促进学生在不同表达方式下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应然”的态度和行为。

这些“应然”的态度和行为,不是指老师的教学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方法,而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班级氛围的营造。

下面我将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谈谈语文课堂中的“应然”之态。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

“应然”的老师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擅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

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会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心态,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强调记忆和背诵,以追求考试成绩和排名。

而“应然”的老师应该是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在课堂上会采用各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提出问题式教学和案例分析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自主获取知识和理解概念。

他们还会倡导学生阅读和写作,通过开放性的课堂讨论和作文互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意识。

一个“应然”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启发性的导师,而不是一个灌输式的传授者。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应然”的学生应该是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可能会充当坐等接受知识的角色,只是在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勉强地回答一两句,对于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积极探究并不多。

一个“应然”的学生应该是自主探究和积极讨论的。

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在课后主动拓展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索。

而不仅仅是囿于课本和教材的内容之中。

在学习上,他们更注重对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

“应然”的学生应该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

在语文课堂的班级氛围中,“应然”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积极向上,包容和共融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而不是将学生的异议一概视为不好的行为。

老师还应该营造一个尊师重道和互相尊重的环境,构建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语文课堂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被重新审视和探讨。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强调学生对古诗词、古文的背诵和理解能力,强调“应然”之态。

他们认为,学生应该按照传统的文学规范去学习和理解语文,应该按照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去感悟和鉴赏文学作品。

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往往以古代文学作品为主,强调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生可能因为不了解当下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对古代文学作品感到陌生和不解;又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开始呼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他们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培养。

他们倡导在语文课堂上引入当代文学作品和大众语言,倡导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思维导向和情感导向的教学。

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事实上,在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中,这种“应然”之态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一些学校开始将当代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语文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阅读和学习资源;又一些学校开始将写作、口语训练等实际语言运用技能纳入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要想真正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应然”之态,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语言环境更加丰富和有益。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我一直觉得,语文课堂的氛围应该是轻松而愉快的。

但是现实却往往让人失望,我发现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存在着一种“应然”之态。

这种“应然”之态让学生们倍感压力,无法真正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老师们常常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们忙于讲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意义,却很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

这种“应然”之态,让学生们变成了简单的知识消化机器,无法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许多语文课堂上存在着一种过分强调考试和成绩的氛围。

老师们往往会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让学生们感到极大的压力。

为了追求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埋头攻读大量的应试材料,而忽略了对语文的理解和享受。

课堂上,老师们只是不断地强调考试的重要性,给学生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这种“应然”之态让学生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变得只关注于分数和排名,追求表面的成功,而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语文的美。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也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挑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很难静下心来专心学习。

而在这样一个喧嚣的环境下,学生们更加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专属空间,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但是很可惜,许多语文课堂上的乏味教学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这种“应然”之态让学生们感到失望和无助,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为了改变这种“应然”之态,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一个自由表达的语文课堂。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成长。

在考试和成绩评价方面,应该摒弃单一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说“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表达”、“应该怎么理解”。

这种“应然”之态,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里,成为了我们的思维定势。

在“应然”之态的影响下,我们的思考和表达往往是模板化、千人一面的,缺乏个性和原创性。

在写作时,我们总是拘泥于一些“应该写什么”、“应该用什么词汇”,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导致作品平淡无味,缺乏意义和思想深度。

在阅读时,我们也常常拘泥于字面理解,不谙情理,不达深思,看似熟练,实则没有真正理解和领悟。

如何改变这种“应然”之态呢?我认为,首先要明白语文学科的本质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是一门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和艺术。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语文教育的多元化思维,在传统的字词语法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使语文学科真正成为学生倾诉心灵、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方式和手段。

其次,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学生应该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具有和教师平等的表述权利。

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在书写中创造更多的自己的风格,在作文中留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在阅读中深挖个人最深层次的感悟和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被鼓励交流和互动,尊重和欣赏他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促进。

最后,我们要打破“应然”之态,鼓励学生挑战常规、打破陈规,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语言和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只有在自由表达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不断创新和进步。

总之,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已经让我们的表达和思维不免受限,而多元化思维和自由表达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我们发挥想象、展现个性和探究生命和文化的最好舞台。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自由表达: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场所里,学生不仅仅是被灌输知识,更是在自由表达中得到成长。

在现实中,很多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自由表达却常常受到限制,甚至被压制。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正在被重新审视和思考。

一、自由表达的重要性自由表达是每个学生的天赋。

通过自由表达,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自由表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达空间,让他们在思考和表达中得到成长。

实际情况却是,很多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自由表达受到严重限制。

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应然”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固定的规范和要求。

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受到的成绩导向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改变的必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反思并改变语文课堂的“应然”之态。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考,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表达空间,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并在表达中得到成长。

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成长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促进自由表达的途径促进自由表达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点:1. 提倡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思考,不在意学生的表达是否符合“应然”的标准,而是鼓励他们敢于表达。

2. 创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文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引导学生多样化表达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比如说话、写作、绘画、演讲等,让他们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
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吕伏安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什么样的教法、学法符合教学规律的就是符合自然法则,就是优秀的,就是先进的。

自然是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和提升,绝不是倒退。

自然语文就是顺应语文本性,张扬语文个性;是教师、文本、学生摆脱纷繁的羁绊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一、自然——文本状态的返朴
语文课要凸显语文性,同样要恢复文本的自然状态。

我们一直倡导“用教材教”殊不知“用教材教”的前提是什么?是教教材。

只有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用教材教的目的。

现在的语文课上教材已经遭到了冷遇,求生成淡化了文本的价值,追形式弱化了文本的内容,盲拓展虚化了文本的意蕴。

学生还没有把书读好,教师就忙着让学生“探究”,刚进入文本,又忙着链接课外,结果是文本没有读好,课外也是半生不熟。

忙来忙去忙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所以自然语文提倡还文本的自然状态,让学生与纯文本充分对话。

文本同样是有个性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

”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蕴涵着作者的思想,包蕴着作者的情感。

他们把有风有雨的日子放逐在落尽铅华的文字中流淌;他们把生活中一个个朴实无华的细节,用文字补缀成一段段可以慢慢欣赏的风景。

岁月留声,文字成了他们欢快或忧伤的栖息地。

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云卷云舒,他们的诗情缱绻全寄寓在文字中。

所以,我们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睹文思理、睹文悟情,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感受语言的温度。

蔡元培先生说的好:“惟研究乃能赞成,亦惟研究乃能反对。

”在研究清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内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可以有所发明和创新。

实现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实现有意义的个性解读。

二、自然——教法的有机渗透
无论哪一种教法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是自然。

自然就是顺应事理,顺应天性。

回眸我们的语文课堂,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并没有遵循事物的本身规律。

譬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诺贝尔》一课时,安排了学生辩论的环节,辩题是:“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

”老师突然在屏幕上出示辩题,然后点了八位同学上来,这几位同学上台就开始辩论,当时听课的老师纷纷议论,这是假的,这是事先安排好的。

为什么?因为不合事理,违背了事物的本身规律。

大家当然感觉不自然,不自然就是造作,就是虚假的。

正确的步骤是什么?“出示辩题—→选择辩手—→明确分工—→各自准备—→进行辩论。

”当然还要选出主席、评委等,这些程序都要当堂完成。

这样才符合事理,顺理成章,才显得有序而又自然,才真实可信.
三、自然——学生自主习得
“自然”含有理所当然和自由发展两层意思,自由发展更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

卢梭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

”“以生为本、顺乎天性、自主习得”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在指导学法时要遵循的法则。

而目前的语文教学,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

“电灌”现象又覆盖课堂。

一堂课情境不断变幻,学生没有了思维空间,没有了思维时间,没有了想象余地。

自然语文并不反对媒体的应用,我们认为运用媒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运用媒体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度”的把握。

用在关键处,用在该用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变“拔苗助长”为“助苗生长”,自然合理,有何不可。

就教学设计而言,自然语文不是不要教学设计,而是要求设计更顺应教材的自然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人的思维规律。

自然语文提倡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弃粉饰,留真实,让学生按照认知规律自主习得。

那么,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一般的程序是:问题情境的产生或问题的提出—→探寻问题的答案(途径有二:一是阅读教材;二是激活头脑中的相似块)—→形成假设—→自由陈述—→思维碰撞—→重新建构—→完善假设,形成结论。

这是学生自然习得的一般途径,我们语文教学只有遵循这样的途径,才是顺应自然,学生才能充分的张扬个性。

自然语文不仅强调语文学习要顺应语文的学习规律,回到语文的自然状态中去,还要发展语文的个性。

以自然为法则,以自然为归宿,自然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自然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